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武汉大学俄语专业研究生贴吧

武汉大学俄语专业研究生贴吧

最新回答

longjuping
武汉大学的外语专业具体详情介绍如下: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院史可追溯至2022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和 2022年建立的“方言学堂”。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家,如陈潭秋、朱光潜、叶君健等曾在此执教或学习。2022年院系调整后,设立俄文系,并于 2022年正式更名为外文系,设俄、英语两个本科专业。2022年又增设法、德、日语等三个专业。如今的外语学院成立于2022年,是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的第一所。2022年新武汉大学成立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的相关专业融入其中,使外语学院在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发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并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条件,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下设英文系、法文系、日文系、德文系、俄文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六系一部。英、俄、日、德、法、翻译等专业共有教师103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8人;80%以上的任课教师具有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学院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学院还与美、英、法、德、俄、日等国的十余所大学互换交流生,每年派往世界各地学习的学生百余名。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系、部设置:
  外语学院现设有英文系、法文系、日文系、德文系、俄文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等五六系一部,英、俄、德、法、日等五个专业,分别设有五个不同语种的语言文学硕士点,一个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及法语语言文学(文化)博士点,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及翻译学博士点,面向全国招收大学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现有本科学生904人、硕士生278人、博士生15人。
  英文系:
  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本科学生483人,研究生85人,英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新闻、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尤其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全面的文学文化知识,能胜任专门研究或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专业人才;或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另一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主辅修或双学位的复合型人才;或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技能和知识的双语高级翻译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国文学史与作品选、文学史与作品选、英语诗歌选、英语小说选、英语戏剧选、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修辞与文体、英语词汇学、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技巧、英汉即席翻译、英汉同声传译、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速记、西方国家国情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商务英语等。
  法文系: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本科学生110人,研究生18人,博士生11人,法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法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国文学、法国文学选读、法语写作、法语应用文、法国概况、科技法语、法国报刊选读、法语词汇学、法语疑难语法、法汉互译、法语口语技能与实践、商务法语、语言学导论、法国艺术欣赏等。
  日文系:
  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本科学生127人,研究生15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日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部分三年级学生在修满武汉大学学分之后,可派往嘉悦大学继续学习两年,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和嘉悦大学双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中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口译、日语听力、文学史、日汉翻译、日语实践、交际日语、国情、日语写作、日汉翻译、语言文体、语言与文化、近代作家与作品、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日语语法理论、外贸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古典文法、日语语音学、日语虚词、日语词汇学、中日汉字语音对比等。
  德文系:
  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本科学生106人,研究生9人,德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德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德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及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口语、德语视听、德语写作、德语文学、德国历史、德国文化史、德国概况、德语词汇学等。
  俄文系:
  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本科学生68人,研究生12人,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俄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口语、俄语视听说、俄语写作、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报刊选读、经贸俄语、语言与文化、俄苏文学史与作品等。
  大学英语教学部:
  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现有教师 17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9人,该部设有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自2022年起与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联合招收研究生,现有在读研究生50人。
linlin0530
广东招收法律英语专业研究生院校_2022年招收英语专业研究生人数最多的院校名单排名 招生学校 招生
人数考试科目 1四川外国语学院 25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④翻译与写作 2上海外国语大学 222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阿/意/葡/朝③英语综合④英汉互译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9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英语水平考试④英语写作与翻译 4西安外国语大学 19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专业基础④专业课 5北京外国语大学 168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④专业课 6中南大学 13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专业综合 7西南大学 12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英语综合考试④语言文学基础 8湖南大学 11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专业课 9天津外国语学院 11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汉语④专业课 10大连外国语学院 11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韩/西③语言学④英美文学 11上海海事大学 11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综合英语④专业基础 12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105①政治②日/法/德③基础英语④翻译与写作 1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0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④综合考试 14中山大学 9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语言学概论 15华中师范大学 94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写作翻译 16武汉大学 8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语言学+文学+翻译 17中国海洋大学 85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综合英语 18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0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④综合英语 19长沙理工大学 76①政治②日/法/德/俄③基础英语④专业英语 20南京师范大学 73
腾瑞水暖卫浴
丁雪英 (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员,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2022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2022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2022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22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202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2022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2022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2022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员,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2022年至2022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文学;2022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华裔文学;2022年至202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非 (10-),男,汉族,北京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任副教授,2022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2022年获文部省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2022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2022年任主编(之一),自2022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炳钧 (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2022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2022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2022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2022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2022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2022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2022年后任副教授、教授,2022年至2022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语言文学教师协会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汉诗撷英》、《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2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2022年获国际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2022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2022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2022年获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邓淑碧 (5-),女,汉族,重庆人,中员,教授。2022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2022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2022年代末至2022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2022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2022年11月至2022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2022年至2022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2022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2022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年至2022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22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22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希同 (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考入外交学院伯语语言文学专业,202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伯语专业,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评为教授,2022年任博士生导师。自2022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2022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202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伯历史课和伯文化课。自2022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伯文化》(合著),该书2022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伯--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伯语专业基础阶段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伯语基础口语》、《伯语速成》(1-2册)(合著)、《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伯语语音》4盘(主录)、《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5万字。发表《浅谈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202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2022年被评为副教授,2022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22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2022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2022年至202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年至2022年任俄语系主任。2022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刘永信 (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2022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2022年至年和2022年至2022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2022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8-)男,汉族,上海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2022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2022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2022年至1992和2022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2022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2022年留校任教。2022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2022年至2022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202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2022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22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吉庆莲 (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2022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2022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2022年、2022年至2022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和法语语言学。2022年至2022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2022年曾在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2022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员,研究员。202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202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2022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2022年至202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2022年至2022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2022年至2022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022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2022年参加为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2022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22年本科毕业,2022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潘潘大小J
丁雪英 (12-),女,汉族,江苏无锡人,中员,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赴法国格雷诺布尔大学进 修一年;2022年赴法国巴黎二大新闻学院进修;2022年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进修。2022年赴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大学讲学。目前担任法语系四年级和研究生课程。曾参加全国法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主要研究法国与法语国家、地区国情;法国传播学,法国文学。主要译著有:《悲惨世界》(简写本)、《当代新闻学》(合译)、《万有百科的翻译》《人生拼图版》(合译)。在瑞士以及加拿大、法国的《Année Internationale Francophone》年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篇文章。2022年5月赴巴黎参加国际研讨会并宣讲论文。参加了《法汉大词典》及《现代法语疑难词典》的编写工作。��
马大品 (1941-),男,汉族,河南柘城人,中员,教授。专长中国古典诗歌研究。202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至今,2022年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佛道诗歌总汇》(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三百首》、《历代赠别诗选》、《中国诗歌大词典》(副主编)、《留学生多功能辞典》(副主编),并参与编写《古代神话故事》、《华夏文化辞典》、《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等。��
尹城 (12-),男,汉族,天津人,教授。2022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研究生班,以现代俄语为研究方向,2022年9月被授予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经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实践课、硕士生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理论等多种课程教学工作。曾任系副主任、高年级教研室主任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曾在莫斯科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进修,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学院汉学系任教。现任《俄语学习》杂志主编。研究方向为现代俄语语言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对比语言学、汉俄语言与文化比较。代表性著作有《俄语完成体及其汉语对等值》、《类型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俄译汉中对偶体的处理》、《论对比语言学》、《语际干扰与外语教学》。代表性译著有《实用汉语课本》(俄文版)、《现代汉语课本》(俄文版)、《外国人学中国话》(俄文版)、《电话里的罗曼史》(中篇小说)、《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篇小说)。
��
王立礼 (1941-),女,汉族,河北易县人,中员,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本科的听说读写译各种类型课程。2022年至2022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斯密斯学院和弗吉尼亚大学进修文学;2022年在史坦福大学研究华裔文学;2022年至202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妇女文学和华裔文学。代表性著作有《高级英语》(合编)、《英语视听说教程》(合编);译著为《纯真的年代》(合译)。参与编写:《文学名著精选》、《欧洲文化入门》、、《外国文学(欧洲部分)》、《外国艺术形象词典》等。��
非 (10-),男,汉族,北京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在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工作,期间参加湖南省首届高教自考英语考试,获优秀毕业生奖,评为湖南省青年自学模范。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从许国璋教授,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兼在职博士生,2022年获博士学位;2022年任副教授,2022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著作有《中日近代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摄取》、《翻译文化史论》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50篇,译文译著约30种,编著9种,其中《中国翻译研究专号》(英、法文)(两主编之一)在加拿大出版,论文为国际权威检索SCI收录。近年开设翻译理论、翻译与文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硕士生课程。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科研项目,2022年获文部省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国际招标研究项目。自2022年起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2022年任主编(之一),自2022年《外语与翻译》创刊起兼任该刊高级编审。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大项目负责人、北外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博士点的翻译与英汉对比研究方向负责人;另有多种学术兼职。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炳钧 (2-),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员,教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德语学习》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2022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文学与认识--德语文学教程》;数十篇文学评论论文以及《经验与贫困(本雅明美学文集)》等著作。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王福祥 (1934-),男,汉族,山东寿光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就读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俄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2022年考取研究生赴苏联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2022年毕业获语文学副博士学位。2022年起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曾任俄语系教研室主任。2022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军区52817部队任副参谋长、参谋二部科长等职。2022年9月回北京外国语学院工作,2022年后任副教授、教授,2022年至2022年先后任副院长、院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现任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博士后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俄语教学》杂志主编、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国际语言文学教师协会团成员。主要科研成果:专著《俄语话语结构分析》、《俄语实际切分句法》、《主从复合句分类原则》(用俄文撰写)、《现代俄语句法》、《话语语言学》(用俄文撰写)、《汉语话语语言初探》、《话语语言学概论》、《汉诗撷英》、《汉诗与中国历史人物典故》、《诗歌撷英》;编著《俄语句文集》、《话语语言学论文集》、《对比语言学论文集》、《文章学论文集》、《文化与语言论文集》、《中国语言现状与展望》;论文《中国的俄语学》、《话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论并列并系与并列结构》、《论复杂句法整体》、《论现代俄语中的分解结构》、《论重复关系与重复结构》(均用俄文撰写)等。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2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2022年获国际语言文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2022年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颁发的名人荣誉证书并被录入《澳洲及远东名人录》,2022年获泰国清迈皇家师范学院颁发的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2022年获传记研究所授予的名人荣誉证书。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邓淑碧 (5-),女,汉族,重庆人,中员,教授。2022年4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柬埔寨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亚非语系副主任。2022年1月至7月,担任中国赴柬疟疾防治考察组翻译。2022年代末至2022年代初,先后为柬方来华人员担任培训翻译,涉及火炸药专业、摄影洗印专业、医学化验专业及坦克驾驶等。2022年12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副教授,2022年11月至2022年11月公派赴泰国教汉语,2022年至2022年为北京大学东南亚文化专业的研究生开设柬埔寨历史与现状、中柬友好关系史、柬埔寨文化等讲座。2022年9月被聘为柬埔寨语专业教授。编著有大学教材《柬埔寨语》第三册,《柬埔寨语语法》(合编)。2022年代至今,在全国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译著10余篇,担任10多部大中型辞书、专著中有关柬埔寨部分的编撰工作。��
冯志臣 (5-,男,汉族,吉林敦化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年至2022年在布加勒斯特大学语文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22年回国后,在罗语教研室任教至今。主讲罗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罗马尼亚史地、文学、政论、外刊、翻译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通论、罗文学研究等。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现代罗语理论研究、20世纪罗马尼亚文学、比较文学专题研究。曾任罗语教研室主任、《东欧》杂志主编、东欧语系系主任等职。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汉罗词典》(主编)、《罗汉词典》(主编)、《雅西大学》、《东欧戏剧史》(合著)、《东欧当代文学史》(合著)、《罗马尼亚文学》等。译著有《考什布克诗选》、《呓语》(合译)、《公正》、《罗马尼亚戏剧选》(合译)、《权利与真理》、《卡拉迦列讽刺文集》(合译)、《吉德里兄弟》(合译)、《萨亚努短篇小说选》(合译)等。曾参加《外国文学家大词典》、《外国名作家大词典》等多种辞书的撰写工作。发表文学研究论文10余篇。2022年获罗马尼亚颁发的埃米内斯库诞辰150周年荣誉证书。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希同 (7-),男,汉族,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考入外交学院伯语语言文学专业,2022年转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继续学习伯语专业,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评为教授,2022年任博士生导师。自2022年起,长期担任基础阶段精读课教学,也教过语法课、泛读课和口语课。自2022年起先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精读、伯历史、口译、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伯文化及中阿文化交流等课程。自2022年起为研究生开设伯历史课和伯文化课。自2022年起开始带博士生。现任系研究生教研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有《传承与交融:伯文化》(合著),该书2022年荣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年淑馨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版。译著有《伯--文化史》第二册、第三册(合译)、第五册。主持编写《高等学校伯语专业基础阶段伯语教学大纲》,参与编写《伯语基础口语》、《伯语速成》(1-2册)(合著)、《伯语》第一册(语音部分)、《伯语速成》录像90小时(主讲)、《伯语速成》录音8盘(主录)、《伯语语音》4盘(主录)、《伯语》第一册录音5盘(主录)、《基础伯语》第一册录音6盘(主录)。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外国大事典》、《外国历史名人传》撰写词条约5万字。发表《浅谈伯语及其语音教学》、《文化与现代化》论文等6篇。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史铁强 (1954-),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辽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学习俄语,202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同时考入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俄语教研室任教。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22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先后讲授过俄语本科高、低年级的实践课、口译课、笔译课、听说课、阅读课、经贸课,以及研究生的修辞学等多门课程。2022年被评为副教授,2022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22年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俄语修辞学、话语语言学、对比语言学。2022年起担任俄语学院副院长至今。此外兼任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黑龙江大学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主要科研成果国内发表文章有《漫谈俄语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略谈俄语熟语的修辞性活用》;《超句统一体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等10多篇;国外发表的文章有:《罗佐夫戏剧中的滑稽言语手段》;《俄语小品文中的喜剧手段》等6篇;著作及辞书有《经贸俄语(合著,为第一作者)等。��
白春仁 (12-),男,汉族,哈尔滨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夏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毕业后,从事俄语翻译工作两年。2022年至202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22年至2022年任俄语系主任。2022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至2022年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俄语组组长。现兼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俄语修辞学、文学修辞学、诗学、汉俄语文比较、翻译等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兼作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用俄语著有《文学修辞概论》、《俄苏作家风格分析》。出版中文专著有《文学修辞学》、《俄语语体研究》(合著)。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刘永信 (8-),男,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后转西语系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2022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1981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进修,2022年至年和2022年至2022年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先后为西班牙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班牙文学导论、二十世纪西班牙文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西班牙文学。发表论文《西班牙社会小说评价》、《孔子的哲学原理》、《西班牙语综合教学法》(第一作者)等6篇,教材《西班牙文学选集》(第一编者),译著《红豆》等3篇(汉译西)。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现任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西语葡语教学研究会会长。2022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家海 (8-)男,汉族,上海人,中员,教授。202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2022年2月提前毕业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2022年在墨西哥学院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进修,2022年至1992和2022年至1998两度在马德里自治大学任教,担任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精读、泛读、西语国家报刊导读、对象究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对象究。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主要译著有《小癞子》、《大森林的故事》等中译西小说3篇、西译中小说6篇。2022年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刘润清 (10-),男,汉族,河北武强人,中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2022年留校任教。2022年入本校英语系研究生班学习,2022年获硕士学位。2022年至2022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一直在本校英语系任教,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英语实践课、语言学导论、理论语言学、语言学流派、语用学、文体学、语言测试、科研方法等课程。2022年调到外国语言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2022年后任所长,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委员会。主要专著有《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西方语言学流派》、《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等。主要论文有《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的英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的趋势》等。主持过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全国外语教育抽样调查、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全国英语职称等级考试大纲的制定、同等学历者申请硕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大纲的制定。从2022年3 月起,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吉庆莲 (9-),女,汉族,上海人,教授。2022年9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习,2022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2022年至2022年、2022年至2022年间,分别在突尼斯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第八大学进修法国二十和法语语言学。2022年至2022年在中国派往贝宁医疗队任翻译,2022年曾在教科文组织做过笔译工作。主要译作有法国当代作家勒克来兹奥的《人间仙山》;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贺拉斯》、《莱昂纳·莱昂尼》、《莱丽亚》;法国作家左拉的《肉体的恶魔》;意大利作家布扎蒂的《海怪K》。发表的文章有《从新小说到新寓言--2022年代以来法国小说的演变》、《法国当代女性小说扫描》、《法国为何兴起自传体小说热》、《莱丽亚和乔治·桑》、《肉体恶魔序言》、《走红法国文坛的端木松》等6篇。曾参与《法语缩略语字典》,《法语新词新意辞典》,《汉辞典》的编写工作。��
孙成敖 (1943-),男,汉族,北京人,中员,研究员。202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西语系教授过精读、语法、翻译等课程。2022年赴巴西坎皮纳斯大学进修葡萄牙语及巴西文学。2022年由西语系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2022年至2022年在中国驻葡萄牙文化处任二等秘书、一等秘书。2022年至2022年应聘在澳门大学教授葡译中翻译课程。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20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等编写工作,是《拉丁美洲文学史》的作者之一,著有《巴西文学》一书。主要译著有《加布里埃拉》、《葡萄牙当代短篇小说选》、《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金卡斯·博尔巴》等10余部。��
孙桂荣 (5-),女,汉族,河北人,教授。2022年至2022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202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目前担任法语系本科三年级的法国文学史课和研究生二年级的法国二十课,并不定期参加为全校研究生开设的世界文学讲座课,承担法国文学部分。2022年至2022年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译作有《良知》、《水晶瓶塞》等5部法国二十世纪小说家的作品、大仲《山伯爵》,米歇尔·维诺克的《知识分子的世纪》;加拿大著名女作家安娜·埃贝尔获法国费米纳文学奖的作品《狂鸥》,和小说《卡穆拉斯卡》,共400多万字。为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022年主编了加拿大女作家文集《房中鸟》,并翻译了其中多部作品。2022年参加为锦绣出版社的法国拉胡斯文化百科全书《万有百科》的翻译工作,担任其中第十章《作品与杰作》和第十一章《发现与发明》的翻译,共80余万字;2022年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文学名著《山伯爵》,著作《魁北克文学史》,即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庄绎传 (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中员,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22年本科毕业,2022年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著作英译本的翻译和修订工作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并在国内外参加文件的汉译及审定工作。曾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著有《汉英翻译五百例》、《英汉翻译教程》、节译After Babel(《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合译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 East Lynne(《东林怨》),Gone with the Wind(《飘》)。汉译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于2022年享受特殊津贴。
神之雪1314
1、武汉大学的学生跨专业考企业管理的研究生,如果报考本校即武汉大学则要考: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303数学三
821工商管理基本理论
2、武汉大学的学生跨专业考企业管理的研究生,如果报考其他学校则需要去报考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因为不同学校的初试科目和要求不同,公共课都是政治、外语和数学,另外还有一门管理方面的专业课。

相关问答

武汉大学俄语专业考研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基本内容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院史可追溯至2022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和2022年建立的“方言学堂”。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家,如陈潭秋、朱光潜、叶君健等曾在此执教或学习。2022年院系调整后,设立俄文系,并于2022年……

激排爱畅想

武汉大学俄语转专业考研

看学校招生简章,一般没有,法语专业比较强的地区有法语二外,比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大部分学校外语科目都只能选英语/俄语/日语;考研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不考英语,也可选:日语、俄语。武汉大学日前出台了2022年小语种专业招生方案,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四种小语种专业继续单独招生,每个专业计划……

北京青年123

武汉大学法语研究生贴吧

万猛从武汉海事院长转行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暨法律系主任,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男,2022年4月出生,石首市大垸乡合民村人,在兄妹7人中排行第七。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享受特殊津贴专家。曾两次见义勇为荣立三等功,2022年“湖北省杰出青年卫士”。杜青钢,2022年出生……

爱饭饭大吃货

武汉大学俄语专业研究生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基本内容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院史可追溯至2022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和2022年建立的“方言学堂”。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家,如陈潭秋、朱光潜、叶君健等曾在此执教或学习。2022年院系调整后,设立俄文系,并于2022年……

Tracy猪猪

武汉俄语专业高校研究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大学,系“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C9)及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盟、环太平洋……

笑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