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武汉大学光电信息研究生

武汉大学光电信息研究生

最新回答

向娟宅女
你好,我是武汉的,跟你一个专业,刚考完研。针对你的情况,你可以试试考武汉理工。武汉邮科院也可以,虽然是二本,不过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WRI)是中国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信三大战略技术(通信、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
考邮科院的话专业课考数电,据过的同学介绍,题目很简单。
希望能帮到你~~
真理在朕

新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历史上建设的学科专业总汇: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几经历史沿革变制,经查证,所属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专业有下列49个:    原武汉大学时期学院相关学科专业    2022年——2022年 游离层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源于2022年建立的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桂质廷教授是最早的奠基人和创始人。2022年,时任武汉大学理学院院长的桂质廷教授,从引进了一套电离层垂直探测仪,并于当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实验室——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 2022年元旦,该室开始对四川乐山的电离层进行常规观测,同年8月,该室迁返武汉进行电离层长期正规观测,由此揭开了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研究的历史。  在桂质廷教授的领导下,一起在游离层实验室工作的有理学院的梁百先、龙咸灵、王燊 、周玮、舒声、莫纪华和工学院电机系的许宗岳、叶允竞、杨恩泽、周克定、陈锦江、张肃文等人。  游离层实验室建立伊始,就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重(王燊是该实验室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使该实验室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 桂质廷 教授被遴选为著名的《 JO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编委。  2022年——2022年电离层与电波传播专业  2022年武汉解放以后,人民极为重视并拨专款资助游离层实验室的建设,从此,武汉大学的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研究的掀开了新一页。  202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武汉大学以“游离层实验室”为基础,在物理系设置“电离层与电波传播”专业,继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  2022年,“电离层电波传播”专业被高等确认为“重点专业”。  2022年——2022年 无线电专业设立  2022年,武汉大学物理系正式设立无线电专业,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其后,无线电专业迅速发展,取了多项科研成果。  自2022年至2022年,无线电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增至近100人,分学无线电技术和电波传播,学制为5年。从“游离层实验室”到2022年,本学科共培养10名研究生。  2022年——2022年 文化大时期  2022年至2022年,因“”爆发而停收新生。从2022年开始,物理系又开始招生,其中有无线电技术和电波传播与天线两个专业。文化大时期,科研工作从未间断,特别是围绕我国的研制,在电离层探测、电波传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有70余人次参加过我国核实验。  2022年——2022年 空间物理系、 空间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恢复高考后,经认定,无线电电子学、电波传播专业,继续招收本科生。 1978 年从物理系分出有关专业成立空间物理系,设有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空间物理学三个专业和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波与传播、空间物理和基础理论四个教研室,在无线电物理、空间物理、无线电电子学三个专业重新招收硕士研究生。同年武汉大学成立空间物理系和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师生源于物理系的无线电电子学和电波传播与天线两个专业,龙咸灵教授为第一任系主任,兼任研究所所长。1981 年,空间物理系建立空间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梁百先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  2022年——2022年 无线电信息工程系  1984 年,为适应电子信息科学的发展,武汉大学成立无线电信息工程系,其师生大部分源于空间物理系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张肃文教授为第一任系主任。无线电信息工程系设有无线电电子学(硕士)、 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技术(本科)三个专业。 1990 年,无线电信息工程系的电路与专业获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 —— 2022年 空间物理系  空间物理系设有空间物理学(博士、硕士)、无线电物理(硕士)和电波传播与天线(本科)三个专业。 王燊、 候杰昌先后任系主任。  2022年 —— 2022年 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  1991 年底,学校为集中学科力量,形成更大优势,成立了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候杰昌教授任系主任。  2022年 —— 2022年 电子信息学学院成立  2022年10月,武汉大学在空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系的基础上,成立电子信息学学院,管荣生教授、柯亨玉教授先后任院长。下设四系:电子信息学系、通信与电子工程系、无线电物理学系、空间物理学系;两所: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图象及信息技术研究所, 前者属国家级研究所, 是我国从事电波科学、空间物理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一中心:教学实验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学科, 一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022年由国家从世界银行贷款45万美元建成),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空间物理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空间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电路与、无线电物理;三个本科专业:电子学与信息、无线电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工程。  2022年 —— 2022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学院  1999 年,电子信息学院与物理学院合并组成物理与电子信息学学院,熊贵光教授任院长。  2022年 —— 2022年 分析测试中心  1985 年,分析测试中心分析测试技术专业(专科)开始招生。 90 年代初,分析测试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科学系)精密仪器专业开始培养本科生。 1996 年,分析测试中心开始培养精密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8 年,精密仪器专业名称进行了调整:本科专业名称为测控技术与仪器,硕士专业名称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022年 —— 电子信息学院  2022 年 8 月, 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成 新的武汉大学。 2022 年 1 月,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她 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 柯亨玉教授任院长、蒋锁奋同志任院党委书记,晏蒲柳(任职时间: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仲思东、郑建生教授、霍泰山、李晓蓉副教授任副院长;刘村、张燕同志任党委副书记(任职时间: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3 月);原各校区的专业和人员重新进行了整合,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光电信息工程系四个系以及教学实验中心和党政办公室。  2022 年上半年度,各校区仍延续原有的秩序,包括教学计划。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工作仍由各校自主进行(尚未划定统一录取线)。下半年度,学院统一了 2022 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并对 2022 级学生的培养方案作出了调整。 1999 级及以前的在校生,仍按原方案进行培养。至此,电子信息学院实现了初步整合,并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    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时期学院相关学科专业  1957 年 —— 2022年 电测室  1957 年,我国著名水利学专家、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院长张瑞谨根据水利学科研的需要提出:通过对模型试验中的各种非电量进行实际检测,以求获取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此,以唐懋官等老师为主要骨干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系成立了电测小组。 1963 年,电测小组划归电力系,并在电力系建立了电测室,唐懋官任电测室主任,由此开始了非电量检测的专门研究工作。  2022年 —— 年 量测新技术研究室  1978 年,电测室划归水利水电研究所,并改名为量测新技术研究室,唐懋官任实验室主任,曲本泉、林腾龙任实验室副主任。随后,量测新技术研究室发展为两个实验室:非电量检测技术研究室、传感器研究室,曲本泉、唐懋官分别为实验室主任。在唐懋官、曲本泉、林腾龙、王孝栋、黄天戍等同志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努力,非电量检测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非电量检测技术研究室开始筹备新专业——检测技术及仪器。  年 —— 2022年 检测技术及仪器 专业  经过多方努力,一直到 年专业才开始招生。当时的专业是挂靠在电力电子技术专业下的检测技术及仪器方向,招收大学专科学生; 1990 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1991 年,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获取了批准并正式成立。 在初办的几年中,专业一直挂靠在“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2022年 —— 2022年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1992 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决定将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调整到计算机系。 1997 年,专业改名为测控技术及仪器。  2022年 ——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进入 电子信息学院  2022 年 8 月, 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成 新的武汉大学。 2022 年 1 月,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整体进入电子信息学院。柯亨玉教授任院长,蒋锁奋同志任院党委书记。
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时期学院相关学科专业  2022年——2022年 测量仪器制造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1958 年 4 月,武汉测绘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前身)提出“掌握物理测距、雷达测距、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即光、机、电、测发展方向。同年 7 月,经批准学院增设测量仪器制造专业,随后成立了测量仪器制造系,纪增觉为系主任。在此期间,在龚瑾、朱光世、纪增觉等同志的带领下,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59 年,新增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和计算机技术专业(本科),同年招收第一届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生。此后,无线电技术专业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直到 1966 年停止招生。  2022年 —— 2022年 教学中断、学校撤消  1966 年至 1973 年停止招生 8 年, 1970 年学校被撤消,直至 1974 年才恢复招生。  2022年 —— 2022年 光学测绘仪器系、电子测绘仪器系  1974 年恢复招生后,次年 8 月,测量仪器制造系分为光学测绘仪器系和电子测绘仪器系。刘葆梁、袁宇正分别为两系系主任。 9 月,测量仪器制造专业改名为光学测绘仪器专业;无线电技术专业改名为电子测绘仪器专业。电子测绘仪器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电子测绘仪器、计算机及其应用;光学测绘仪器系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光学测绘仪器。  2022年 —— 2022年 光学仪器系、电子仪器系、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  1984 年电子测绘仪器系改名为电子仪器系,袁宇正为系主任;光学测绘仪器系增加一个专科专业:光学仪器检校,并开始招生。 1985 年电子仪器系又改名为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袁宇正为系主任。 1986 年,光学测绘仪器系改名为光学仪器系,高宝山、陈晓东先后任系主任。  2022年——2022年 光学仪器系、电子工程系  1988 年 3 月,计算机与无线电工程系发展为二个系,即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 袁宇正任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电子工程系设有二个本科专业:无线电技术、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年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袁宇正兼任所长。光学仪器系建制没有调整。  2022年 —— 2022年 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  1994 年 11 月,由光学仪器系、电子工程系合并组建为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袁宇正任院长。学院设有二个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光学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三个本科专业:电子工程、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光电技术与光电仪器;四个专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  2022年 —— 2022年 光电工程学院  1996 年电子信息工程与精密机械学院更名为光电工程学院,何平安任院长。同年新增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物理电子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999 年,谢宝康、蒋锁奋调至光电工程学院分任院长、书记。  2022年 —— 电子信息学院成立  2022 年8 月, 原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成 新的武汉大学。2022 年 1 月,新的电子信息学院成立,光电工程学院进入电子信息学院,柯亨玉教授任院长,蒋锁奋同志任院党委书记。

北京大妞轩儿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不是一所大学,没有几本之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于2022年正式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三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是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信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信三大战略技术(通信、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件百强企业。经国家批准为:“新一代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和创新型企业试点等。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现有员工近1万余人,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全部员工的75%,其中硕士、博士占25%,拥有被誉为“中国光纤通信之父”的赵梓森院士、8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9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和23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管理专家。
蜜桃红茶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早,近几年来光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高速、高效的增长势头。尤其在东湖开发区内,聚集了一批从事光电子信息学科教学、科研的高校、研究院所,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企业优势。
  技术优势
  武汉是我国信的发源地。武汉邮科院于2022年率先开通全国第一条二次群(8Mb/s)光纤通信线路,国家计委于2022年批准设立国家光纤通信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设立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在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光传输设备、光仪表等方面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全国的技术高地。最近获国际电联批准的X85和Y1321两个标准,是我国在国际电信领域第一个获得批准的国际标准,标志着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这个领域已经站在世界前列。
  华中理工大学从2022年起开始气体、固体激光器及其应用的研究,2022年代建成全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代初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激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十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1项、国家863计划10项,在激光技术和激光应用方面已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除此之外,在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信、信息处理、数控技术等领域也居于全国前列。 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分别建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型仿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全球卫星定位(S)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大学、717所、709所、105所、武汉物理所、国家局研究所、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等,均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光学、遥感测量、光材料、应用软件等学科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人才优势
  在人才资本方面,东湖开发区内有大学23所,科研院所56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员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拥有两院院士42名,其中有10名是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带头人。
  发展目标
  在我国十五计划期间,中国光谷要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50KM2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具有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外向型、国际化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形成年产值达10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成为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推动光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带动和促进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项目,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企业集团,力争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3-4家,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7-8家。
  引进一批国内外光电子信息大项目、大企业,实现项目(企业);高位嫁接,实现产业扩张和产品升级。
  建设一批光电子信息技术的重点基础学科,形成国内一流的研究开发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产业体系
  研发创新体系
  充分利用国家进行科研院所的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重组的机遇,调动大学、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和完善研发创新体系。加强光电子、信息、软件等领域的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产业支撑体系
  在 1000亿元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中,信息光电子产业的产值达到500亿元,主要依托武汉邮电科学院、烽火通信长飞光纤光缆、武汉电信器件、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武工大光纤中心等企业;能量光电子产业的产值达到 300亿元,主要依托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团结激光、717 所等企业;消费光电子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依托东湖光盘、东湖存储、四通股份、厦华中恒等企业;软件产业产值达到 100亿元,主要依托709所、105所、武大华软、天喻软件、曙光软件园、中地信息、适普等企业。
  辐带动体系
  要把建设产业基地和培植龙头企业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培植2-3个龙头企业,如光纤光缆集团、光传输设备集团等;组建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创新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如光电器件集团、软件集团、激光设备集团等。从而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中国光谷带动和促进湖北省、武汉市乃至全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和产业群。
  空间布局体系
  到2022年,在东湖开发区内,最终形成从珞珈山、沿南望山、喻家山到凌架山一带,跨东湖、南湖、汤逊湖三湖之间,散布关东科技工业园、关南科技工业园、东湖大学科技园、湖北软件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及海外学子创业园等园区,方圆约50平方公里的独具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
  主要措施
  1.按照武汉科技新城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带动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的总体发展规划,争取列入国家有关部门发展计划。注重产、学、研、居的协调发展,落实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集成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建设大基地,作为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主线。采取有效措施使技术、资本、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形成集成和互动,促进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资本重组、聚合,实现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裂变。
  3.扩大对外开放,走国际化道路,加强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和大企业,吸引国际投资,特别是国际风险资本,实现国际间技术和资本的高位嫁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回国参与中国光谷建设。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4.拓宽融资渠道,抓好资本营运,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要大力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要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支持高科技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推荐一批有潜力的光电子信息企业参与上市竞争,并且在海外上市和借壳上市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5.实行制度创新和企业机制创新,充分调动技术、资本、管理等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等产权制度创新的实施,为技术所有者、管理所有者、资本所有者提供一种持续的动力机制。
  重点领域
  1.信息光电子技术及产品
  光纤、光缆及原材料 高次群光纤通信设备 光电有源器件、无源器件
  计算器通信及数据传输设备 宽带无线IP技术 字微波通信设备 网络互联及集成技术产品
  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 平板显示器、高清晰度彩显 光纤传感技术 光存储、输出设备及其关键部件
  光电信息处理设备
  2.能量光电子技术及产品
  新型激光器 激光调制器 新型光电发光管、光电探测器 集成光学产品 新型激光加工及成套设备
  新型激光医疗设备 激光环境监测应用设备与仪器 微光、红外及热成像装置 激光全息图像及防伪产品
  3.软件技术及产品
  软件 支持软件 事务管理软件 仿真软件与控制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与信息安全产品
  集成软件 其它应用软件
点評狂魔
如果你是想学: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生物医学、机械工程)这些专业,那么这绝对是个好地方。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Wuh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Optoelectnics,WNLO)是科技部于2022年11月批准筹建的第一批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由、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其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另有三个组建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旨在通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推动国家科学研究的原始性创新。2022年11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可行性论证。

武汉是一个高校和科研机构非常集中的地方,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在武汉还有一个分院,很强。

相关问答

武汉大学光电信息考研

作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至高点,光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湖北武汉自率先打出“中国光谷”的旗号后,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发了一场由北京、上海、广州、长春等城市参与角逐的追“光”大战。那么,“中国光谷”究竟是概念炒作,还是实力的较量?一向以科学、严谨、务实的作风著称的几十位院士、数十所高等学……

开心的疯子陈

武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考研

电子信息学院源于2022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2022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后,由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计算机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组成。现设有通信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空间物理系、光电信息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

好奇怪的样子哦

武汉大学光电信息考研要求

摘要你好,可以武汉电子信息专修学校。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电子信息专修学院。这些学校都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且属于专科院校。咨询记录·回答于2022-07-06请问武汉有哪些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专业吖?求解~谢谢啦小孩2022年理科312分,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好学校有?您好,您的问题我……

甜甜婉儿

武汉理工大学光电信息考研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又名烽火科技集团,地处武汉光谷,是中国知名的信息通信领域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是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企业。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中国信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唯一集信三大战略技术(通信、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科研与产业实体,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和软……

素雪清芳

武汉大学光电信息工程考研分数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企业名录01-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02-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理分公司03-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04-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05-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图像分公司06-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07-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08-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

达达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