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考研 > 湖北大学材料化学研究生院

湖北大学材料化学研究生院

最新回答

痴货哟i
陈中华,男,2022年6月生,籍贯湖北,博士,中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水性涂料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水性涂料。
人物经历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经历
9-6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博士
9-6 湖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 硕士
9-6 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助教班学习
9-7 湖北大学化学系 学士
工作履历
7-10 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 正排、副连、正连干事
10-8 总后勤部军事经济学院 副营、正营、副团讲师
7-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广东省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广东省/高性能、环境友好纳米复合涂料产学研基地主任、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涂料工业》编委。
主要贡献
主持项目
1、潜热型纳米流体的制备及传热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3033);
2、高性能环境友好纳米(复合)涂料的应用研究,省部产学研生产基地;
3、集装箱用纳米(复合)水性金属防腐蚀涂料的开发研究,省部产学研项目;
4、纳米粉体材料在水性金属防腐蚀涂料中的应用研究,省科技攻关项目;
5、纳米复合相变蓄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组建广东省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员/经贸委;
7、纳米复合隔热及仿生自洁外墙建筑涂料的应用研究,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研究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产学研、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广州市建设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
获奖记录
通过了两项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主讲课程
现主要承担本科生《涂料工艺》的教学工作。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ω-`
鼹鼠大小姐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化工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精细高分子化工应用、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等
开设院校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
湖南: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大学。
山西:太原工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
陕西:西安工程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
山东: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威海职业学院、聊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原吉林工学院)、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化工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嘉兴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衢州学院、浙江农林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皖西学院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学院、湖北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孝感学院、
江西: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四川: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
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联合大学
辽宁: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江苏: 江苏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常州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海工学院
河南: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工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甘肃:兰州理工大学、
重庆: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
海南:海南大学等。
就业方向
专家谈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面向方兴未艾的现代化战略性新材料研发与生产领域。在专业设置上采用学科研究方向为导向,以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研究与开发为专业特色,加强教授负责制的教学与学术团队建设,设有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成型加工、环境材料等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上,以化学系列课程为主干学科基础,选修生物、环境、仪器等相关学科知识,强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专业核心课程,突出聚合物制备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专业方向的自主选修;在培养模式上,推行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实验教学,拥有北京燕山石化、秦皇岛科技园等实习基地,正在形成双语教学和计算机合成设计应用等专业选修特色课程。本专业为大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研究院所提供应用型骨干技术人才,具有稳定、灵活的就业渠道。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根据国家教委相关指导性文件精神,根据国家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加大了除高分子外其它材料知识及实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其它材料领域如复合材料、建筑材料、陶瓷材料、环境修复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纺织材料领域一展才华。
专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 社会发展对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表现为:研究型、工程技术型、职业型。为此 2022 年,调整、组建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置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强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拓宽专业,打好基础,理工结合。对工科学校而言也强调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1.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变化
我国高分子类专业设置始于 1953 年,是从化学和化工类专业中形成和分离出来的。理科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始建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工科的塑料工学教研室则建于成都工学院今 四川大学化工系。最早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是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的。而北京化工大学 是在全国最早建立学科内容全面的“高分子系”的院校。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我国高校 中陆续设置的高分子类专业是: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工、塑料工学塑料工程、橡塑工程、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三级学科专业。
1998 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科类专业统一为“高分子材料 与工程”专业,将理科类的高分子专业并入材料化学专业或化学专业;将高分子化工专业并入化学工程专业。使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办学口径拓宽到二级学科。就学科内涵而言,高分子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加工与应用、性能表征与方法,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大基本要素,是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2.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布及就业
到 2022 年,全国共有 142 所院校所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专业设置院校数 按主管部门分类统计为: 17 所,省属 117 所,国防科委 5 所,科学院 1 所, 1 所,事委 1 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布点除青海、、内蒙、云南没有外,在 全国其他28 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按招生院校所在省份统计有:江苏 16 所,山东 12 所, 湖北 11 所,辽宁 10 所,河北 9 所,北京市 8 所,浙江7 所;安徽7 所,陕西7 所,湖南7 所,黑龙江 6 所,江西 6 所,.上海 5 所,广东 5 所,河南 5 所,吉林4 所,四川 3 所,山 西3 所,福建2 所,新疆 1 所,广西2 所,宁夏 1 所,重庆 1 所,贵州 1 所,海南l 所,甘 肃l 所,天津 1 所。附表 1 是按年度设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院校数。全国开设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院校见附件一。从表中可见全国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呈现 高速的发展壮大中,特别是地方院校增长尤其明显,说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急迫。
专业特色及优势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经从教学型专业转变成为学科型专业。以高层次的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前沿的科研工作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2)本专业已经形成高质量规模化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合格人才体系。全面覆盖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高分子表征、高分子成型加工和材料改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高分子化工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知识。
专业建设目标
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体现“严谨治学、因材施教、理工结合、鼓励创新”的办学传统,充分反映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基本规律,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具备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了解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国际视野、能在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的全面发展型的高级研究和工程人才。
wendyhuihui

机械电子工程考研可以考的学校有: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农机研究设计院、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武汉轻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等等。

1、西安机电信息研究所创建于2022年,是专门从事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研制、主产的多学科综合性与高新技术密集型研究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科研基地。

2、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广西科技大学办学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方向)、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其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广西科技大学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西首批优质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3、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湖南工业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教授27人、副教授40人,博士18人(含在读)、硕士98人。

4、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创建于2022年,是一所具有鲜明水电特色、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一体的学院。

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能源动力及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特色专业。

5、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前身是2022年由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农业机械专业与湖北轻工业学院机电系轻工机械专业合并组建的机械工程系,2022年3月被湖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确定的武汉地区十二所高校系(院)级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22年6学校批准,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经过2022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成长为规模适中,专业、学科布局合理,教学、科研并举,学科独具特色、生机盎然的支柱学院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百度百科-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度百科-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百度百科-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百度百科-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秉诚装饰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22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2022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2022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2022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2022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2022年12月在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2022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2022年1月,新武汉大学对院系进行学科归并,由合并的四校相关专业组建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武汉大学化学系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化学系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十五位是化学学院的毕业生或教师,其中:曾昭抡、庄长恭、纪育沣、柯俊、彭少逸、陈荣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钱保功、卓仁禧、张俐娜十三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骏吾和张高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8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66人,副教授41人,有博士生导师75人。

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有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有机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两个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计量论证合格单位:武汉大学测试中心。1998、2022年,先后批准在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和电化学三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学院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5个二级学科;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22年起设立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本科生学位授予专业2个:化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化学。

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10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

博士生学位授予专业9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应用化学。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909人,其中:基地班397人,应用化学512人(含化学类、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化学生物学)。在校研究生696人,其中:博士生275人,硕士生421人。在站博士后12人。外国留学生4人。

我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之一,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院中心实验室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学院的科研方向和企业的生产难题引入本科生实验,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我院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已涉及国防、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科学、化学能源、高分子生物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热化学、超分子化学、无机新材料、电厂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化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微尘8313
摘要 王要兵,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4月生。2022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姚建年院士),随后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于深圳从事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工作。2022年12月到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课题组长。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6-09 王要兵招生研究生多少人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预计招收8-10人哦 王要兵,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4月生。2022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姚建年院士),随后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于深圳从事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工作。2022年12月到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课题组长。

相关问答

武汉大学化院材料学考研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与工程/生物材料学/复合材料学/光电子及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专业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3日语、242德语(选一)③302数学二④833材料科学基础、834光纤光学、835高分子化学、836材料成型原理(选一)其中第四小点为四……

谁的吴邪

武汉大学材料化学研究生

崔学民,2022年生,男,汉族,中员,山东省利津县人,工学博士,博士后,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截止2022年9月,共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60多篇,Ei共收录60多篇;另外在技术开发方面已经申请了30项发明专利,10项得到授权。招收材料化工方向(含无机聚合物材料、功能材料、多孔材料、化……

不说客套话

湖北大学研究生院材料与化工

很强,是湖工以前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与生物工程学院合并成的轻工学部。湖北工业大学轻工学部成立于2022年,由原生物工程学院和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建而成,两院均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学部下设六个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食品与制药学院、制浆造纸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zenghuo721

武汉大学材料与化工研究生院

刘光华,女,2022年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副、全国轻质与装饰装修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

深夜地黄昏

湖北工业大学材料化学院研究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录业务培养要求获得知识和能力主要课程实践环节院校分布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培养要求实践教学从业领域业务培养要求获得知识和能……

leemary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