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护士资格证 > 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有效期

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有效期

最新回答

moon黄月月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第三章人员配备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第十五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第十六条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第十七条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第十八条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十九条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保安和其它人员。第四章科室第二十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第二十一条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第二十三条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第二十四条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第二十五条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第二十六条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第二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第二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第二十九条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第三十条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第三十一条医院及医务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第五章第三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第三十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通报或。第六章附则第三十五条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急诊室,参照本规范设置和。第三十六条本规范由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附件1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三、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材等。附件2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表急诊量(日平均人次)抢救量(日平均人次)观察床位数日观察人次医师(人)护士长(人)护士(人)护工(人)≤1004101212~14125~302101~202215~202218~21240~502201~3001221~302524~26250~603301~4001631~403027~28360~703401~5002031~403029~30370~804≥5002031~403031~40380以上4附件3急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一、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抽搐、眩晕、头痛等);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
吹吹再吹

不干护士了,护士证不会作废。护士资格就是通过负责组织实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后拿到的证件。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原注册部门申请延续注册。

工作内容:

1、执行基础、专科护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规章制度。

2、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

3、执行口服、注、其它途径给药治疗及采集检验标本;注意巡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新入、手术、急、危重病人的处理;负责备血、取血,护送危重病人外出检查。

4、经常性地深入病房和病人交流,以获得有关病人病情的信息,了解病人的疑虑。

薰衣草恋人
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
【关键词】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年标准。
2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1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0~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制度紧急医疗护理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吃那么一天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五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六条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第十七条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保安和其它人员。
第四章科室
第二十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
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第二十三条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
第二十四条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
(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
(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
(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第二十五条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第二十六条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
第二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九条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三十条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第三十一条医院及医务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
第五章
第三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等情况进行通报或。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急诊室,参照本规范设置和。
第三十六条本规范由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
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表
急诊量(日平均人次)抢救量(日平均人次)观察床位数日观察人次医师(人)护士长(人)护士(人)护工(人)
≤1004101212~14125~302
101~202215~202218~21240~502
201~3001221~302524~26250~603
301~4001631~403027~28360~703
401~5002031~403029~30370~804
≥5002031~403031~40380以上4
附件3
急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抽搐、眩晕、头痛等);
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掌握心肺脑复苏术、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
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
微凉菇凉
护士资格证的成绩大概在七月中旬就可以查询了。
考生可凭本人准考证号和有效证件号进行成绩查询,并下载打印成绩单。
护士资格证成绩查询地址: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成绩合格者,由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
用印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这个证书是不需要注册的。
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护理工作。
未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有关问题: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在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中以100为满分计算,每科目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
成绩保留一年,第二年还不能全部通过的,第三年全部重考。
所有4个科目在2年内全部合格者可申请该级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问答

急诊专科护士资格

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担任 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固定 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取得 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证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增强 对医院急诊科的指点 和监视 ,医院应增强 急诊科的建立 和,提升 急诊救治……

粘土宝宝

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

开展急诊护理专科培训的必要性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促进急诊护理专业化和急诊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急诊科患者病情急重、病种复杂、治疗和抢救技术要求高等临床特点,应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并建立权威的S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一支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以提高急诊……

微雨燕双飞1988

急诊科专科护士资格证

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担任 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固定 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取得 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证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增强 对医院急诊科的指点 和监视 ,医院应增强 急诊科的建立 和,提升 急诊救治……

大大的蚂蚁啊

急诊科专科护士认证资格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提供解答。1,在某一专业(如糖病专科护士要在内分泌科工作5年以上)有5年的临床经验;2,必须具有卫生行政和门认定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含专科)毕业证书;3,必须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条件取得护士执业证书;4,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后,有临床多个科室2年以上的……

约翰尼德斌

美国急诊护士资格证有效期

开展急诊护理专科培训的必要性为适应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促进急诊护理专业化和急诊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急诊科患者病情急重、病种复杂、治疗和抢救技术要求高等临床特点,应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的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培训,并建立权威的S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一支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以提高急诊……

地板中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