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注册会计师 > 都江堰注册会计师李品华

都江堰注册会计师李品华

最新回答

nanjingyiyi
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市的主要居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永康军岁治,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李冰创建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022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022年前后建成。实践证明,历2022多年效益不衰的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司马迁考察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2022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2022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2022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2022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2022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022年),诸葛亮北征,以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的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之先河。
  马可·波罗游历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202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202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灌溉方法之各地无与伦比。曾于202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李希霍芬是把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2022年,李希霍芬称赞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修建成灌马路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2022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2022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2022年全线建成,2022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创办合资企业
  1919~2022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获利甚巨。是为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叠溪洪水
  2022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5级,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市境,洪峰流量约每秒02万立方米,冲毁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内、外江水汇成一片,汪洋无际。16个乡镇受,毁农田1000公顷,亡5000余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万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吨煤炭及药材漂没无遗,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桥梁、碾磨冲毁无数,流离失所的民在万人以上。?
  黄炎培办学
  2022年,黄炎培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庆职业学校校长陆叔昂来灌县购置水田、耕牛、农具,为教学实习准备条件。2022年2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到灌县主持开学典礼,并亲为学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校训。学校提倡“手脑并用”的学风,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战争胜利后,学校于2022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林森主持开水典礼
  2022年清明节,四川省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林森主持。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乘轿直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
  冯玉祥捐资建亭
  2022年、2022年、2022年,国民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2022年8月11日晨,当他听到胜利、投降的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解放军抢修
  2022年,进军四川,入川后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2022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建堰2250周年庆典
  2022年4月5日,由四川省、国家主办,成都市、市、局承办的“中国四川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渠首隆重举行。、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9个使团到会祝贺并参加庆典活动,与会人士缅怀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盛赞灌区由2022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人士观看了富于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仪式及砍杩槎放水活动。
  大后未见受损
  2022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县(北纬31度,东经4度)发生0级。是此次离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据景区介绍,未发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
  [编辑本段]历久
  水利工程。历经2022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的创建,以不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李冰主持创建的,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具体地说,利用鱼嘴分水堤从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建于眠江弯道处,江水至,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将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害。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是成功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堰时,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立三石人观察水情消长,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量的先例。历代对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视,逐步完善了机构,建立了岁修、防洪等维护制度,积累和总结了六字诀、三字经、八字格言等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持续发展,相沿不废。
  李冰所创建的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是巧夺天工、造福当代、惠泽未来的水利工程,是区域水利网络化的典范。后来的灵渠、它山堰、渔梁坝、戴村坝一批历史工程,都有的印记。其工程结构主要由渠首工程、附属工程和灌渠工程组成。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组成;附属工程由百丈堤、人字溢洪堰组成;渠系工程主要由内江总干渠、沙黑总干渠、金马河干渠等组成。建国后,为解决工程维修期间的城市供水问题,又特别设计增建了工业引水暗渠。
  水利工程的科学奥妙之处,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形成无坝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况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后,又增加了蓄水、暗渠供水功能,使工程的科技经济内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勤劳智慧的川西人民,在发展李冰所创建的事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分水泄洪、引水灌溉、低堰排沙、运行维修等各种矛盾关系,紧紧依托自然条件、充分运用工程技术解决了各种问题,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水经验。“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新、旧两个版本的“三字经”,留下了、完整而又非常具体的治水经验。认真学习研究和推广经验,对治理黄河、解决山东的水问题,加快水利网络化建设,发挥我省乃至全国自然地理优势,优化生态环境仍然意义重大。
  水利事业工程针对岷江与成都平原的悬江特点与矛盾,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正确处理悬江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矛盾,使其统一在一大工程体系中,变水害为水利。具体讲,以三维空间巧妙构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渠首“三大工程”,优化岷江特定区段的硬约束,形成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主流走势、环流力度,造成岷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内、外江不同的水沙分配比,克服川西自然地理劣势,优化岷江和成都平原的关系,发展水利网络化,使其最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其三维空间的关系是:平面布局是基础、是前提;立面结构是在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历经千载,反复优化逐步形成的。
  两千多年前,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202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称赞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2022年,国际灌排委员会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后,对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1 2022年3月,人居中心官员参观后,建议水利工程参评2022年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百度找的答案
呼啦啦呼嘞嘞

目录·简介
·名字由来
·修建过程
·历史事件
·主要景观
·相关问题
·李冰父子 功高仰止
·市概况
·交通概况

(Dujiang Dam)

简介
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水利工程在四川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022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水利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2022年,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到87万公顷。

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的创建,以不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2022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2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字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市的主要居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永康军岁治,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又叫,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水利工程概括起来,叫,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022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历史事件
李冰创建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022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022年前后建成。实践证明,历2022多年效益不衰的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司马迁考察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2022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2022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2022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2022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2022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022年),诸葛亮北征,以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的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之先河。
马可·波罗游历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202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2022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灌溉方法之各地无与伦比。曾于202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李希霍芬是把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修建成灌马路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2022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2022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2022年全线建成,2022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创办合资企业
1919~2022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获利甚巨。是为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叠溪洪水
2022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5级,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市境,洪峰流量约每秒02万立方米,冲毁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内、外江水汇成一片,汪洋无际。16个乡镇受,毁农田1000公顷,亡5000余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万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吨煤炭及药材漂没无遗,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桥梁、碾磨冲毁无数,流离失所的民在万人以上。�
黄炎培办学
2022年,黄炎培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庆职业学校校长陆叔昂来灌县购置水田、耕牛、农具,为教学实习准备条件。2022年2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到灌县主持开学典礼,并亲为学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校训。学校提倡手脑并用的学风,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战争胜利后,学校于2022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林森主持开水典礼
2022年清明节,四川省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林森主持。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乘轿直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冯玉祥捐资建亭
1941、1942、2022年,国民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2022年8月11日晨,当他听到胜利、投降的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解放军抢修
2022年,进军四川,入川后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2022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建堰2250周年庆典
2022年4月5日,由四川省、国家主办,成都市、市、局承办的中国四川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渠首隆重举行。、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9个使团到会祝贺并参加庆典活动,与会人士缅怀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盛赞灌区由2022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人士观看了富于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仪式及砍杩槎放水活动。

主要景观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2022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是纪念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2022年,建筑群分布在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坐落于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现在的桥为2022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相关问题
为何举世闻名
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制度,“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独具特色的水文化。由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022年,作为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22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旅游景区经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李冰父子 功高仰止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的结果。所以《史记》说:“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22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市概况
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渠首傍城,五条河穿城而过,灵岩山城区矗立,山水城林堰相融,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criminalabuse
(Dujiang Dam)

简介
坐落于成都附近,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水利工程在四川市城西,建于公元前2022年,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水利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2022年,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到87万公顷。

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的创建,以不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2022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2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字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市的主要居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永康军岁治,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又叫,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水利工程概括起来,叫,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022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的作用,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历史事件
李冰创建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022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022年前后建成。实践证明,历2022多年效益不衰的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司马迁考察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2022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张陵传道青城山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2022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2022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2022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2022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诸葛亮设兵护堰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022年),诸葛亮北征,以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的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之先河。
马可·波罗游历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202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李希霍芬考察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2022年),德国地貌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来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灌溉方法之各地无与伦比。曾于202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李希霍芬是把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修建成灌马路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2022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2022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2022年全线建成,2022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创办合资企业
1919~2022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获利甚巨。是为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叠溪洪水
2022年8月25日,岷江上游茂县境叠溪发生5级,山岩崩塌,横断岷江及其支流。10月9日,岷江被堵塞断流45天后,干流小海子溃决,积水一涌而下。10月10日1时许,洪水进入市境,洪峰流量约每秒02万立方米,冲毁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内、外江水汇成一片,汪洋无际。16个乡镇受,毁农田1000公顷,亡5000余人。紫坪、白沙岷江沿岸1万余立方米木材、1000多吨煤炭及药材漂没无遗,以下各河流沿岸房舍、桥梁、碾磨冲毁无数,流离失所的民在万人以上。�
黄炎培办学
2022年,黄炎培到选定城东郊丰都庙为校址。翌年暑假,委派重庆职业学校校长陆叔昂来灌县购置水田、耕牛、农具,为教学实习准备条件。2022年2月,都江实用职业学校开学,由沈肃文任校长,黄炎培偕夫人姚维钧到灌县主持开学典礼,并亲为学校制定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校训。学校提倡手脑并用的学风,注重学生思想修养、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董事会,黄炎培任董事长。战争胜利后,学校于2022年10月交由灌县地方接办。�
林森主持开水典礼
2022年清明节,四川省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林森主持。开堰前先在伏龙观祭祀李冰,向李冰神像顶礼膜拜。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乘轿直赴二王庙祭祀李二郎。祭毕,林森及其从祭人员又转赴鱼嘴,在鞭炮和万众欢呼声中,亲视开堰放水。冯玉祥捐资建亭
1941、1942、2022年,国民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2022年8月11日晨,当他听到胜利、投降的时,当即捐资在真武宫侧建亭,取名闻胜,并撰书刻碑一通立于亭中。
解放军抢修
2022年,进军四川,入川后司令员指出,要先抢修,把已延误的岁修时间抢回来。并决定从军费中拨出专款,确定由王希甫负责,由驻灌县解放军协助抢修。12月29日,成立岁修工程临时督修处。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作抢修经费。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2022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传统习惯,举行了开水典礼。�
建堰2250周年庆典
2022年4月5日,由四川省、国家主办,成都市、市、局承办的中国四川建堰2250周年庆典在渠首隆重举行。、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9个使团到会祝贺并参加庆典活动,与会人士缅怀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盛赞灌区由2022年代的灌溉19万多公顷发展到67万多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效益巨大的水利工程。纪念活动期间,与会人士观看了富于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仿古祭祀仪式及砍杩槎放水活动。

主要景观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2022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是纪念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2022年,建筑群分布在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坐落于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现在的桥为2022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相关问题
为何举世闻名
硕果仅存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规模宏大、布局科学、费省效宏,代有兴建,历经2260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经验。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制度,“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经验和治堰准则。而“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指导思想,其实质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水哲学,它强调的是要充分掌握河流的流势和其它自然条件,加之利用和正确引导,利用有利条件消除不利因素,同时要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把工程做好。这一治水哲学思想不仅对过去,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水利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独具特色的水文化。由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2022年,作为四川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22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旅游景区经国家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李冰父子 功高仰止
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的结果。所以《史记》说:“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22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市概况
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渠首傍城,五条河穿城而过,灵岩山城区矗立,山水城林堰相融,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
taojia1988
最早出自《尔雅·音义》 每年清明时节,岷江边上总要举行一场这样的祭祀表演。人们再现着古蜀时代祭祀水神的古老场面,据说在古代,每当洪水来临之前,古蜀人总要把一块通天的玉碧投入江中, 祈求冥冥之中的水神能够保佑成都平原免受洪水之。

这样的纪念仪式被安排在这个叫做的水利工程旁边,就是它,一劳永逸地结束了成都平原关于洪水的恶梦。

成都平原自古是一个冲击扇平原,来自西北雪山的岷江之水奔流而下,形成平原地带纵横的河流网络,所在的位置,正是岷江的出山口。

然而关于这个伟大水利工程的建造,却存在着种种可疑的谜团。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到底是谁修建了?为什么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出现在成都平原呢?

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当中,的修建者是一个叫做李冰的人:冰是秦国派到蜀的郡守,他开凿离堆,缓解了沫水的难,并且把两条河流引到成都城里。司马迁的这段记载非常简单,甚至没有把李冰的名字说完整,李冰的姓氏,是后来班固在《汉书》中才补上去的。

据史料记载,左岸的玉垒山,古时候称湔山。《禹贡·正义》篇引《尔雅·音义》说:沱水至蜀郡
都安县今灌县涌山,与江别而东流。是说沱水在湔山处与自民江分开了。这里说的湔山显然是指今玉
垒山。《文选·蜀都赋》刘廷注:李冰于湔山下造大棚以窒江水,分散其流,灌溉平地。《水经注》也
把李冰建的称之为湔棚。《太平寰宇记》对此作了解释:蜀人谓堰棚,凿于浦山下,因
称湔棚。《华阳国志》称之为湔堰。古时候的湔山又称灌口山。《元和郡县志》载:灌口山在县古
导江县治所在今市聚源乡境内西北26里,汉文翁凿涌江口,故以灌口名山。《灌县志·舆地》记
:造通至茅亭观圾,循江东下为古湔山,即灌口山。由此可见,古时候李冰修建所凿之山,当时并
不叫玉垒山,他开凿的是湔山。
轻舞飞扬舞翩跹
四市两区。泰兴靖江姜堰兴华,海陵高港。高港是新建的从泰兴姜堰各划了点地组建了高港区。靖江方言最奇怪,与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兴华最北,似乎给扬州更合适。海陵姜堰是一家。泰兴比较,方言口音跟其他地方也不太一样。

相关问答

都江堰注册会计师

注册税务师,没有注册会计师容易找工作。最好考完注册税务师,再去考注册会计师。目前十堰有两个税务事务所;十堰市天平税务师事务所比较出名。其实这两家都是分别由国地税退休领导主持业务。十堰金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2022-06-08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十……

xiaomianwowo

京都注册会计师李华

毕业于沙溪高级中学的李玲,近日被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授予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成为我国最大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中最年轻的注册会计师。  李玲今年26岁。2022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会计专业,今年4月获得了该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学位,同月正式被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录用。据了解,……

囩囩囡囡

成都注册会计师李江

浙江敬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2022-01-25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世纪中心6号楼403室。浙江敬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1067195872870,企业法人李宏森,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

happysky4496

江都注册会计师潘华

浙江武义达智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是2022-11-18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注册成立的普通合伙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温泉北路锦绣华都7号楼115号。浙江武义达智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723768689597R,企业法人潘仁彪,目前企业处……

chensilong812

注册会计师李品视频课

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是基础。李永乐线代数复习全书和辅导讲义都是考研数学中线代数的基础课程,强化课程是李永乐的线代数强化全书。李永乐的线代数是永恒经典,并且题型比较新颖,应该值得一看。建议买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看汤家凤的视频。这样俩者的东西都吸收了。笔者2022考研数学二144,在复习时听过李永乐的高等数……

鑫宝贝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