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注册会计师 > 注册会计师行业标杆企业

注册会计师行业标杆企业

最新回答

韭菜1975

都很高,但是注册会计师跟高。

注册会计师(CPA)证书被誉为神一样的存在。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能力的体现,以其难度大通过率低一直像神一样的存在于学子之中。CPA证书就是一个标杆,是财务领域的顶级证书。

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精算师考试在报考条件上不限定报考者的专业,但考试中数学科目难度相当高,过关率较低,因此,目前精算师队伍缺口仍相当大。


扩展资料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9352人,合伙人、股东33768人。

发布的数据并显示,截至2022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7862家(不含分所),其中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3878家,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3984家。

为全国3000多家上市公司、1万多家新三板企业和400多万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审计鉴证和其他专业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全行业2022年度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000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9352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金融圈里含金量最高,求职必备的五大金融资格证书

南瓜冰妈

完全可以。岗位很有含金量,工作岗位有

理财顾问,财务顾问: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

会计专家,教授学者:侧重研究和规范会计制度,准则,理论,教学。 

财务总监: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预算,控制,成本,价格,流程,制度等等。 

基金经理,CFA财务经理:资本运作,资金,投资,基金股票,企业并购,筹资,上市作,等等。 

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经理:侧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舞弊控制等等。

必要做到:

1、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能力的体现。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司法考试被誉为中国最难的两大能力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你能全科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不管到哪个工作岗位,周边的人都会对你的能力肯定。

2、不从事会计工作照样也很有用。注册会计师考试考查的是一个体系的知识,不只包括会计、还有税法、经济法、财务、公司战略与风险、审计等可能。从课程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来,注会考试不是培养一个会计人才。而是培养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一个标杆。这是财务领域的顶级证书。取得这个证书就可以充分证明你在财务领取的权威。日后不管在哪个行业发展,任何公司都有重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有了这种能力证书被迅速提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太极武者NO1
纵观现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1-4],财务困境研究基本上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其一是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即如何构建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以服务于投资者评估投资风险等不同的目的;其二是财务困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即财务困境究竟是如何影响公司业绩的,此类研究可以归纳为“财务困境成本”与“财务困境收益”之争。目前在财务学界,学者们对于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只是在适用模型和变量选择上有所区别,而在财务困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理解上观点则完全相反。因此,第二条主线的研究似乎已成为继“资本结构之谜”“股利之谜”和“IPO之谜”后的又一个财务学谜题。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关于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价值)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无关论,即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没有影响;第二种是财务困境成本论,即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存在负面影响;第三种是财务困境收益论,即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存在正面影响。
(一)无关论
早期的经典文献并未考虑到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或者认为这种影响即使存在,也是微不足道的。例如,Modigliani和Miller[5]在其正式模型中就没有考虑财务困境(破产)成本对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公司价值的影响。他们只是在文章的脚注中提到,即使未来预期收益大于债务本息,企业也可能出现清算重组,而企业的经营业绩在重组期间无疑会受到影响。由此推知,这两位财务学并不否定财务困境成本的存在,只是认为其并不构成影响资本结构决策的关键变量。
Warner[3]以11家铁路企业为样本测度财务困境(破产)的直接成本。他发现,在平均意义上破产成本大约仅占破产之前第7年企业市场价值的1%,即使到了破产申请日这一比例也只上升至3%,因此Warner得出了破产成本无足轻重的结论。虽然Warner的研究样本选择了规模较大的铁路企业,克服了Baxter[6]研究样本规模较小的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行业选择的局限,因为铁路行业存在进入壁垒,铁路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机会损失要小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二是样本量小(11家铁路企业);其三是没有考察财务困境(破产)的间接成本。以上局限的存在致使Warner的研究结论不具有一般。值得肯定的是,Warner的工作在构建财务困境相关成本测度和估计的方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7]
Andrade和Kaplan[8]对20世纪2022年代末期的31宗陷入财务(而非经济上)困境的高杠杆交易(HighlyLragedTransactions)进行研究发现,综合考虑高杠杆交易的正效应和财务困境的负效应之后,企业的价值略有增加,也就是说高杠杆交易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财务困境成本估计占企业价值的10%~20%,最保守的估计也不超过23%这一估计值与Altman的估计值11%~17%基本吻合[7]必须指出的是,Andrade和Kaplan对财务困境成本的定义采用财务困境开始前1年年末到困境解除年度年末之间经营业绩损失的比例,而Alt man的估计值是破产之前3年破产成本占企业价值的平均比例。虽然Andrade和Kaplan的全样本分析似乎找到了财务困境成本存在的证据,但An drade和Kaplan进一步对未经历不利经济波动的企业子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扣除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后,财务困境成本在统计意义上并不存在。
Bergstr m和Sundgren[9]以上世纪2022年代初期瑞典经济衰退时期经历了财务困境的28家企业为样本,考察了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财务困境企业在重组前后3年的对比期间里盈利和流动等财务指标没有明显差异,从而认为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二)财务困境成本论
Baxter[6]对MM理论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在存在破产或丧失偿债能力可能的情况下,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将导致财务困境(破产)成本的上升,从而提高平均资本成本,最终降低公司的总价值。Baxter最早将财务困境(破产)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一般认为,直接成本包括破产时发生的支付给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费用、法庭指定的重组委员会(信托人)支出以及企业经理人员处理破产事务损失的时间价值。间接成本则包括和利润的损失,由于获取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而增加的筹资成本,供应商为规避财务困境企业的信用风险而要求提高供货价格,客户的流失等“机会的损失”。而且,Baxter认为这种“财务窘迫(financialembarrassment)对企业净经营收益流量的负效应”可能比直接成本影响更大。但Baxter也指出,要想区分企业和盈利的下降究竟是财务困境造成的,还是前者本身导致了财务困境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毁灭风险(skofruin)是否提高了高杠杆企业的资本成本依然是个实证问题”。
Altman[7]首次对财务困境(破产)的间接成本进行计量。他选择1970~2022年间破产的12家零售企业和7家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开创地运用回归技术和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两种估计方法计算预期盈利,再以预期盈利与实际盈利之差额度量财务困境(破产)的间接成本。Altman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在破产的前3年破产成本达到企业价值的11%~17%应该说,Altman对财务困境(破产)成本的估计较之于以往的研究更为全面、准确,但早先Baxter所指的和盈利的下降与财务困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Altman的研究中依然没有被理顺。换言之,如果界定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价值)的影响未能剔除因业绩下滑(经济困境)而导致财务困境的情况,那么财务困境成本的计量必然有所偏误。
为了消除经济困境对财务困境的影响,Opler和Titman[2]设计将样本企业按所处行业区分为经济困境与非经济困境行业,研究高杠杆企业相对于低杠杆企业在行业不景气(industrydownturn)时的业绩变化,如果高杠杆企业相对于低杠杆企业在行业不景气时业绩更差,说明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负面的,即存在财务困境成本;反之,则验证了“财务困境收益”之说。Opler和Tit man的研究发现,当行业不景气时,高杠杆企业相对于采取保守融资策略的同行业竞争对手企业失去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具体来说,最高杠杆组企业比最低杠杆组企业的额相对下降26%,权益市场价值下降幅度基本相当。这一结果支持财务困境成本显着为正。
(三)财务困境收益论
事实上,财务困境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上述学者只考察财务困境成本问题不同,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财务困境收益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好的可能是Jensen[10]显然,Jensen关于财务困境收益的观点与其同年提出的自由流量假说是一脉相承的。根据自由流量假说,债务很少且有大量的自由流量(满足NPV大于零的全部投资需求之后的剩余)的企业很可能会浪费资金。而财务困境企业的当局因其履行债务的任务更为紧迫,处境更为危险,资金被浪费的可能大大降低。因此,在不存在其他激励制度安排的情况下,谨小慎微地偿还债务可能会对效率产生有益的影响。年,Jensen在《公众公司的消失》一文中正式提出“财务困境收益”概念。他认为财务困境会迫使企业层采取积极行动以提高经营和效率,进而改善业绩。否则,作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董事会会考虑变更高级人员。
支持Jensen的财务困境收益假说的经验研究不乏其例。Hars和Raviv[11]、Kaplan[12]、Wruck[4]认为财务困境至少可以带来三方面收益:(1)赶走表现糟糕的层;(2)改善经营业绩;(3)促使企业剥离(卖掉)业绩不良的资产。Andrade和Kaplan[8]的研究发现31家财务困境公司中有23家明显采取了削减成本和改善经营的措施,15家更换了董事会或CEO等高级人员。Whitaker[13]的研究也支持Jensen提出的财务困境收益假说。Whitaker发现,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后,平均而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都有所提高。Logit回归结果显示,如果企业是因为经营不善而陷入财务困境,那么者行为是企业摆脱财务困境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最近国内的学者也开始涉足财务困境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吕长江、韩慧博[14]定义财务困境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2022年以后连续两年流动比率小于1;(2)这两年中至少有一年营业利润小于零。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间接财务困境成本显着为正,从总体来看,间接困境成本约占公司价值的25%~36 5%,而且资本结构对财务困境间接成本具有显着影响,即负债率越高的企业在困境期内将损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虽然这一结论与Opler和Titman[2]完全一致,但吕长江、韩慧博的研究设计未能剔除经济困境的影响。
与吕长江、韩慧博对财务困境的界定有所不同,吴世农、章之旺[15]选择了1998~2022年间沪深股市40家ST摘帽公司A股为财务困境企业样本,从“经营业绩观”和“权益价值观”两个角度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困境成本。研究发现,从陷入财务困境之前到解除财务困境之后,企业经行业调整之后的平均主营业绩虽然有所增长,但经过市场调整之后的权益市场价值平均下降了04%,表明投资者平均承担04%的财务困境成本。实证检验同时表明,当财务困境企业所在行业业绩不佳时财务困境成本更高。
吕长江、赵宇恒[16]以1999~2022年被特别处理的78家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这类公司重组与业绩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重组对ST公司命运具有明显的影响,重组具有即时效应,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并未带来以后年度的业绩全面改善和提高。
必须指出的是,吕长江、韩慧博与吴世农、章之旺的研究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可比,原因在于研究设计存在两方面的差异:(1)财务困境的界定不一致;(2)前者仅仅从经营业绩观来考察财务困境成本。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两篇文章均以实际上已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为研究样本。无论是基于流动比率小于1且营业利润小于零的定义,还是基于ST的定义,均表明企业已实际陷入财务困境,而非仅仅面临潜在财务困境的威胁。我们认为,对于财务困境如何影响公司业绩的研究不应仅仅定位于财务困境企业。正如Altman在谈及破产成本时所指出的,“间接的破产成本并非局限于那些实际失败的企业,只要是存在高破产概率的企业,无论其最终失败与否,均会招致这些(间接破产)成本”[7]同理,财务困境成本并非局限于那些实际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任何企业,只要有负债,财务困境的潜在压力或大或小总会存在。另外,以实际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还会造成无法区分经济困境和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
三、未来研究展望
(一)应剔除经济困境的影响
为克服国内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消除经济困境对财务困境的影响,我们认为可借鉴Opler和Titman的设计思路,先将沪深股市自建市以来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按行业区分为经济困境行业和非经济困境行业,再将样本按财务杠杆的高低分类,考察在行业处于经济困境时高杠杆组企业的业绩是否比低杠杆组企业更差,即财务困境是否会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Opler和Titman对经济困境的定义为行业平均增长率为负,平均股票收益率低于-30%,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他们对此的解释是,股票收益率标准是为了避免将业绩短期下滑的企业定义为经济困境,而业绩标准是为了避免将健康企业因股价下跌而定义为经济困境。显然,Opler和Titman对经济困境的定义非常严格,但基于我国股市效率问题考虑,我们认为股票收益率标准并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困境可定义为行业平均(中位数)增长率为负值,即行业处于业绩下滑阶段。
(二)关于公司业绩指标的选择
按照财务困境成本的观点,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供应商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重新评估,顾客则会重新考虑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些都可能导致公司的(营业)额在财务困境前后发生较大的波动。因此,增长率可以作为公司业绩度量的首选指标。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增长率是企业在陷入经济困境和财务困境时业绩变化的最直接量度,而且具有度量上的客观,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但该指标的价值相关不及利润类指标。基于财务困境的收益观,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时业绩的下滑,有可能是企业采取收缩战略(downsizing)、清理非盈利项目、裁减冗员的结果,因此,研究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若仅考察增长率单个指标,则有失偏颇。在此情况下,以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度量公司业绩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依据在于两个方面:(1)虽然ROE和ROA是证券机构和投资者所熟悉的度量公司财务业绩的重要指标,但是利润构成中的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相对于主营业务利润来说,更易于被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所纵;(2)主营业务利润更能反映一个企业基本的、持续的盈利能力。同时以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从不同的侧面度量公司业绩可以起到优点互补、相互印证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其成熟度和市场竞争程度一般存在较大差异,为消除这种差异的影响,以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度量公司业绩时,应进行行业调整。具体计算可参照单个公司的业绩指标剔除行业平均值(均值或中位数)。
(三)关于财务杠杆的定义
对于财务杠杆的定义应关注两个问题:(1)财务困境对财务杠杆的内生影响问题。事实上,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往往会导致净权益减少,财务杠杆随之提高。为了消除财务困境对财务杠杆的这种内生影响,我们认为应该选择整个业绩度量期间之前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定义财务杠杆。举例来说,如果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度量的是t年度至t+1年度的公司业绩,财务杠杆选择的应是t-1年初的资产负债率。(2)财务杠杆的行业差异问题。不同行业的财务杠杆很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研究设计中必须予以调整。可行的调整方法有两种:其一,以单个企业的财务杠杆除以该企业所在行业平均值,如此得到该企业的相对财务杠杆值;其二,以某个特定行业的财务杠杆为标准,涉及行业财务杠杆系数,以单个企业的财务杠杆与该系数相乘,得到调整值。
基于以往相关研究发现财务杠杆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非线关系的考虑,财务杠杆宜设置为哑变量而不是连续变量。例如,Lennox[1]发现财务杠杆与破产概率之间存在非线关系。关于财务杠杆哑变量的具体设计可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例如,可以先按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将样本分为N组,将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前若干组定义为高杠杆组,变量取值为1,其余组取值为0,也可以在N个杠杆组合中仅取最高、最低各若干组定义为高杠杆组合和低杠杆组合,变量分别取值1和0,居中的杠杆组合予以剔除。
矩阵时差
摘要: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跃于资本市场。2022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22年,就上升到5万亿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为企业所推崇。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一、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Merger)是指两家或更多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用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并购对公司财务框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资本结构偏离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所需大量资金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认股权证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所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股票往往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资本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暂时背离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债务资金的规模庞大和新发行债券、股票的沉重压力使并购方不得不考虑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杠杆效应
  债务的存在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财务杠杆效益的源泉。同时,正因为财务杠杆效益存在,使得债务的存在合理。随着债务增加,杠杆效益亦是水涨船高,高财务风险的背后是投资高回报的预期。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导致杠杆率增加,特别是在杠杆收购案例中。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流量偿还负债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资金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垃圾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40%所谓的垃圾债券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发行的利息很高,但评级很低,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的债券。高息垃圾债券的发行及大量投资银行的贷款使企业资本财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并购中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抵消财务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影响及偿债风险
  三、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梁山好汉v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资产减值的会计确认问题的初步探讨

我国会计确认问题的几点思考

固定资产减值计量问题的分析

公司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

资产减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分析

论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计提坏账准备若干问题研究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

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存货计价模式的研究

论通货膨胀对会计原则的冲击

稳健原则的实施及其局限

论稳健原则与客观原则的关系

论我国会计目标

关于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研究

论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提出的挑战

论负债经营的利弊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股份制改组财务问题研究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体制

变动成本法和制造成本法的应用问题研究

论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国有企业亏损问题研究

论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

我国公司成本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

基于作业的利润敏感分析

作业成本法对经营杠杆的影响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战略思维

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定价模型初探

作业成本的设计程序问题分析

价值工程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利用外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

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探寻

运用ERP推行作业成本问题的研究

建立现代企业成本制度问题的探讨

外汇风险的类型与防范

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货币时间价值的研究

非盈利组织会计模式的构建

我国会计制度的缺陷与不足问题的探讨

我国财务报告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核算方法探寻

关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国有企业的委托成本及其控制

关于成本的动因问题研究

论企业净利润与净流量的关系

会计报表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财务状况变动表与流量表的比较研究

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意义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会计和税务要素确认的差异比较

论SPE的会计问题

论会计的发展方向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

质量成本核算研究

责任成本核算研究

论财务目标

论杠杆效应在财务中的运用

论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比较及评价

论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会计控制职能研究

强化会计职能的探讨

论金融衍生工具对现代会计的挑战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思考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会计问题的研究

公允价值与会计计量原则

期货套期保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研究

套期活动会计与公允价值计量

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的探讨

表外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

论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的对策

对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论资本保全观的选择

论型财务软件的开发

会计软件的设计如何适应会计控制的要求

论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

论对会计人材素质的培养

论财务经理的素质

财务预警的探讨

运用财务比率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及其局限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初步探讨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化解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方式

财务风险度量指标的分析

对建立责任成本控制的探讨

我国会计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强化措施

关于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研究

价值链财务理论结构的探讨

价值链成本分析

企业集团税务筹划问题的探讨

税务筹划的财务基础

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的相关研究

财务决策权配置问题的初探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会计控制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

内部控制的博弈分析

现代公司财务权安排:配置模式

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研究

构建会计约束机制的构想

财务杠杆及其应用

财务比率分析若干问题研究

企业筹资方式的理选择

企业最优财务结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

企业资金成本研究

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有关问题研究

论公司财务的价值创造功能

论我国外币折算方法的最佳选择

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论成本跟踪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有效控制研究

关于担保内部控制的探讨

担保业务的基本流程及其控制

公司内部财务报告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构建

公司采购环节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问题的分析

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问题探讨

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

有效构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几点思考

投资项目评价标准的比较与选择

战略会计的内容与方法问题的探讨

战略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战略成本在企业并购中的运用

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公司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平衡记分卡导向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

价值基础的层业绩评价体系初探

企业业绩评价: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博弈

关于价值导向业绩评价模式的探讨

公司经营业绩的度量与披露问题的分析

战略型CFO激励机制的设计框架

利用ERP实现全面预算的设想

公司预算控制模式的构建

公司预算问题的探讨

论会计与审计的关系

如何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

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

论审计理论基本要素

论社会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会计软件的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论审计的本质、特征及职能

关于审计规范的思考

审计质量问题的研究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问题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跨地区执业问题的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问题的研究

审计证据充分和适当问题的研究

审计证据和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

审计重要问题的研究

审计风险问题的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责任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行政责任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舞弊审计责任问题的研究

错误审计责任问题的研究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问题的研究

注册会计师验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防范问题研究

会计方法和审计方法的比较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问题研究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问题研究

内部控制方式的探讨

抽样审计问题研究

存货审计问题研究

应收账款审计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问题研究

期后事项审计问题研究

盈利预测审核问题研究

审计与专业经济关系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审计责任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

审计法律责任对审计职业选择的影响

会计报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期初余额审计问题研究

审计证据与审计意见关系研究

关于审计报告说明段问题的研究

知识经济对审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对审计的新要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及其控制

注册会计师与者的博弈分析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

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剖析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探讨

盈余纵行为的模型分析

从博弈角度分析会计诚信的缺失及其治理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和可靠问题的思考

会计信息失真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分析

注册会计师的信誉与管制

以上,可参考下

相关问答

注册会计师标杆企业

《卖晾衣杆的小贩为何不会倒:懂点会计很有必要》([日]山田真哉(ShinyaYamada))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_KJ0hB7ew-zLTu11I0eA提取码:ni书名:卖晾衣杆的小贩为何不会倒:懂点会计很有必要作者:[日]山田真哉(ShinyaYamada)译者:杨玲豆瓣评分……

海晴whisper

注册会计师行业标准

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它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标准。在国外,审计准则也叫一般公认审计准则(GAAP),是由民间机构(一般是执业会计师协会)制订的行业标准。在中国,审计准则是否仅是一种民间机构颁布的……

虎呆呆漫步

注册会计师目标企业

北京标冠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2022-08-06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院万达广场4号楼3002室。北京标冠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7655032836,企业法人徐洪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

龙发集团

注册会计师的目标企业

四川标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1994-07-0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三洞桥街2号华业广场8层801室。四川标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10000202257692M,企业法人黄伟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四川标准会计师事……

Meow儿儿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标杆人物

杠杆贡献率衡量净负债对股东权益的贡献比率,是企业中很重要的一个财务指标,也是注册会计师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此,东奥小编特别在下面准备了简单的内容来对杠杆贡献率进行解析,希望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杠杆贡献率。杠杆贡献率的分析影响杠杆贡献率的因素是净利息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净财务杠杆。杠杆贡献……

橙橙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