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职研究生 > 成气院非全日制气象研究生

成气院非全日制气象研究生

最新回答

吾竟谁陈
成都信息前身就是搞气象的。其他学科就是从气象发展出来的。
对于成都信息来说气象肯定是他最好的专业。
不过你高重点10分,如果1本没录取到,然后到了成都信息是有点亏。但是如果你实在中意气象,可以报成都信息,而且百分之百录取。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2022年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训练大队,2022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2022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2022年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22年学院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学院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原隶属国家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22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学校举办本科教育2022年来,积极适应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学校。
败家小歪歪
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
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
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
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
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
心在翠微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看名字就知道理工科较好点。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2022年,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2022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22年经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的主体原成都地质学院和成都理工学院,曾是原地质矿产部和的重点高校。2022年学校管理体制转变为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管理为主。现为四川省重点大学。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
四川师范大学:文史类较强。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校园面积33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2022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近30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9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10余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2022年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训练大队,2022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2022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2022年成都气象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22年学院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学院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原隶属国家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22年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2年获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西华大学:
外地的
西南石油大学(南充)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
四川理工大学(自贡)
西华师范大学(南充)
迷茫老男人

办公室
负责全局性会议计划管理和组织安排工作;负责气象科普的管理、组织协调;负责政务信息、文秘、机要、保密、目标管理、宣传、综合档案、信访、安全生产、外事、办公自动化工作;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计划及有关管理制度,并负责、检查、催办。
负责联系海南省后勤保障中心。应急与减处(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害防御规划、气象服务发展规划、农业气象及专业气象发展规划;组织开展气象害防御及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气象服务业务管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工作;承担海南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服务部分)、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观测与网络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布局规划;负责气象信息网络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负责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按照职责权限审核气象台站调整计划;负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业务管理;负责无线电频率管理;负责拟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并实施;负责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科技与预报处(气候变化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预报、气候预测业务发展规划;负责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气候业务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害性天气联防;负责气象科研工作的管理;组织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组织协调气候变化科学相关工作;负责气象资料开发应用的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及科研部分)、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计划财务处
组织编制全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协调以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为基础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落实省级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国有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统计、采购等管理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资金账户管理,部门各类资金支出情况,检查、分析部门各类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并指导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规划;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财务核算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财务核算中心。人事处
组织拟定和实施气象人才发展规划;负责省党组管理的任免及其后备队伍建设;负责全省气象机构编制、劳动工资、保险福利、教育培训、职称评聘、人事档案、录用调配、考核、奖惩、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等各项人事改革和管理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培训中心。政策法规处(海南省防雷减管理办公室)
负责气象法规拟定及实施、规范性文件法核、气象行业管理、气球施放管理、防雷减管理、气象标准化管理和综合调研等工作;负责气象法制事务工作,指导、协调和管理全省气象执法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听证工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认定的指导工作;负责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承担省防雷减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负责联系海南省防雷中心。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效能监察、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纪教育和党内纪律检查工作;负责违纪案件的查处和申诉工作;加强行风建设指导;负责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接待和处理群众对监察对象违纪违法的检举等来信来访工作。行政审批办公室
负责归口管理全省气象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统一组织安排资质、人影组织资格及其他气象行政许可(审批)的现场勘察、检测、检验、鉴定、专家评审、听证、培训、考核、认定等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实施办法、审批流程和审批程序及各项制度;统一调配并检查本部门有关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按照法定期限完成行政许可(审批)事务性工作;组织协调有关执法或管理部门对管理相对人遵守行政许可(审批)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完成本部门与省政务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承担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协助地方党委推进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指导市县的党建工作;负责省局机关工会、妇女、共青团、青年、侨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侨务工作,归口管理省级机关、直属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青年工作。承办省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具体工作;负责指导全省气象部门党建、群团工作;指导全省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指导检查全省气象部门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等工作。离退休办公室
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落实;负责省机关和直属单位离退休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全省气象部门离退休的思想政治工作。海南省气象台
制作和发布全省范围内中期、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海洋水文气象预报,害性天气警报;向省委、省、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所需的气象服务;为重点工程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天气预报业务技术指导;开展天气预报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等工作。海南省气候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气候、气候变化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承担气候应用、气象害风险评估、大气环境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等工作;组织开展相关业务技术研究和开发;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海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海南省气象档案馆)
负责气象信息网络建设和维护、气象信息传输与共享、气象信息网络实时运行和监控、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与管理、开发等工作;承担省气象档案馆的日常工作。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
负责全省气象装备保障业务与技术指导工作,负责气象计量检定、技术和技术保障工作;负责全省气象综合观测的运行监控、技术保障与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大气探测技术、方法的试验、研究工作。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负责发布全省气象害预警信息;负责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负责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发布;负责行业和专项气象服务;负责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公众满意度调查;负责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气象服务网站的管理和维护,负责市、县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指导;承担省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运行和维护;承担公共气象服务技术和产品研发;承担气象频道本地化管理实施工作;参与全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国气象报记者站日常工作。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和发布热带农业气象、生态气象、卫星遥感等预测服务产品和信息;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相关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工作。海南省防雷中心
负责雷电监测预警专业服务、雷电害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和技术鉴定、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防雷工程质量及竣工检测、防雷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等工作;向社会提供雷电防护技术服务。海南省后勤保障中心
负责省大院和永庄大院土地、办公用房和住宅的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房产、公共设备、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修缮工作,饮食卫生、饮食安全和餐饮保障服务工作,水电、消防、安全保卫工作,环保、防疫、卫生、绿化等物业管理工作,节能管理工作;承担省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户籍、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负责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海口市、区、街道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及相关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工作。海南省财务核算中心
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有关单位资金往来、会计和税务业务;负责、审核各单位财务活动;承办各单位国有资产的财务核算工作;承担会计档案工作;承担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工作;承担财务核算软硬件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海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承担海南省气象学会日常工作;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气象科普工作;承担《海南气象》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开展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负责防雷、施放气球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及认定工作。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承担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承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管理工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研究;收集、统计上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情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果评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作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对市、县气象台站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指导。海南省培训中心
承担面授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在职教育培训档案的管理工作;承担远程教育网的运行和监控管理。儋州市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东方市五指山市澄迈县临高县定安县屯昌县琼中县昌江县白沙县乐东县保亭县陵水县海南橡胶气象台海南农业气象大丰试验站海南农业气象保亭试验站海南农业气象南滨试验站海南农业气象东和试验站海南农业气象西庆试验站

康康是逗逼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和四川省人民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2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四川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名成都气象学院,创建于2022年;2022年9月,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22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2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22年,成为四川省人民与中国签约共建学校;2022年4月,经中华人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1]
中文名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校训
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外文名称
ChengduUnivers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
校歌
《成信之歌》
简称
成信大、成信、CUIT
校庆日
10月26日
现任校长
余敏明[2]
院校代码
10621
主要院系
17个二级学院
创办时间
2022年1月
知名校友
李泽椿、罗德海、高扬、陈睿、刘再德
校址
主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分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
类别
公立大学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学校类型
理工
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中国与四川省2022年共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2年入选)、2022计划(202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22年入选)、CDIO工程(2022年入选)、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工作站1个
主管部门
四川省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截至2022年8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截至2022年8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歼-10功臣单位
党委书记
周激流
本科专业
55个
2022年四川十
·
大科技新闻
西南首辆无人驾驶车在蓉问世
本科招生电话
028-85966857、028-85968271
硕士招生电话
028-8596636585966142
全国综合排名
310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收起
成信往事
前身史略
成都气象学校
短训时期
2022年1月,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训练大队,主要为西南培训气象技术,并为西北、中南输送人才,属于军队编制;1月20日,气象训练第一期正式开学,招生49人,教员4人,训期5个月。
2022年9月,气象训练大队改为地方建制。
2022年12月,根据第七办公室(54)国务农字第七号批复和中气办发字第270号文:西南气象处气象训练大队改名为“成都气象学校”,直属领导,主要负责为西南、西北区培训气象技术。
2022年8月,经批准,原长春气象通信学校部分并入成都气象学校。
西南军区气象训练班第一团支部合影
中专时期
2022年6月,根据(56)中气人发字第263号文件,经高等批准,成都气象学校正式改建为3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定名为“成都气象学校”,直属领导,设气象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2022年5月,经成都市委批准,建立中国党成都气象学校第一届委员会。
2022年9月,经批准,学校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领导、四川省代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校”,为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增设农业气象专业。
2022年9月,根据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9)川办字,学校改由直接领导。10月,根据国七恢字271号文件,学校改由和中华人双重领导。
2022年,文化大开始,学校停止招生。
2022年,根据、(69)国发文50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党政工作由四川省委员会领导,建制和业务指导归。4-8月,北京气象专科学校和湛江气象学校撤销,部分师资、设备并入成都气象学校;根据战备需要,成都气象学校当年恢复短期培训教学工作,为全国培训气象通信报务、无线电机务和高空探测人员549名。
2022年11月,根据、(71)国发87号文件,成都气象学校仍属建制,负责计划教学任务、招生、分配、经费、器材等,由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军区领导以省军区领导为主负责党政工作、调配、教学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学校实行党委制设校长、政委执行地专级职权;主要任务为全国气象部门培训气象雷达、通信机务、高空观测和新技术使用等技术骨干,并承担四川省和自治区气象人员的培训;学校定额为600-800人。
2022年4月,经四川省军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党成都气象学校临时党委。9月,学校恢复中专招生,设气象通信观测专业。
2022年10月,学校调整专业设置,设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4个专业,学制2年。
2022年,气象、高空气象、通讯机务、气象雷达专业学制改为3年。[2]
中专时期留影
四川统计学校
2022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训练班成立。
2022年11月,定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学校”,由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曾任全国会委员长)任学校第一任校长。
2022年8月,重庆市第一、二、三财经学校、江津财校、宜宾财校等部分或全部并入该校,更名为“重庆工业会计统计学校”。
2022年,改由国家管理,更名为“重庆统计学校”。
2022年8月,下放给四川省人民管理,并将学校由重庆迁至成都光华村,更名为“成都计划统计学校”。
2022年4月,四川省人民决定将学校迁至内江桐梓坝,更名为“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
四川统计学校历史照片
2022年11月,国家决定收回四川省计划统计学校,更名为“四川统计学校”;(80)教专字011号文确定其为全国重点中专。
2022年9月,国家决定学校实行国家和四川省人民双重领导,以国家领导为主,由四川省代表省协助国家管理的领导体制。
2022年3月,根据中国与人口基金组织签署的cpr/85/p44项目意向书,决定在学校建立“四川人口统计与分析培训中心”。
2022年9月,国家教委职教字(1994)10号文件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11月,国家党组批准学校为地、师级单位。
2022年9月,经国家批准,学校启动由内江迁回成都的迁建工程。12月,组织评估专家对学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批准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省51所重点中专中名列第五,文科学校中名列第一。
2022年2月,决定学校下放给四川省人民管理。
2022年2月,四川省人民批准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8月,四川统计学校迁建项目竣工,学校从内江整体迁回成都,同时完成并校工作,四川统计学校新校区改建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改革发展
2022年4月,经国发(1978)68号和(78)教计字第335号批准,成都气象学校改建为成都气象学院,实行和四川省人民双重领导、以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设气象通讯、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气象等4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
2022年,学校增设气象、高空气象两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4月,经四川省委组织部川委组干(1979)302号文批准成立中国党成都气象学院临时党委。
2022年9月,经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
2022年3月,经成都市委成组发(1981)101号文批准,学校第一届党委、纪委成立。
2022年7月,学校获得世界银行第二期农业教育项目贷款2万美元,主要用于计算中心和电子技术中心实验室的建设。10月-12月,全国气象“苹果Ⅱ计算机师资培训班”在学校成功举行。经国家同意,学校设置气象系,下设气象专业,气象探测系下设气象探测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应用系下设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原有气象雷达、气象通信专业合并为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
2022年6月,学校召开首届教职工。讨论并通过了《教职工实施细则》,选举和成立了首届教代会团。学校教师王柏钧、张世钧与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2022年,经国家批准,学校成立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6月《成都气象学院学报》创刊。
2022年4月,大气环流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国内的60名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
6张
成都气象学院历史照片
2022年5月,受世界气象组织派遣,八国气象考察团到学校访问。11月,全国气象教育工作会议在学校召开。
2022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签署联合培养定向研究生协议。
2022年,学校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采取部分专业定向招生方式,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22年11月,经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认可,国家教务考试中心正式授权批准学校建立剑桥信息技术(CIT)培训中心,这是四川省首家CIT培训中心。时任中国局长邹竞蒙在参观了学校成果展后说学校实行“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气电结合,以电为主”这条路走对了,还要继续走下去。
2022年10月,全国气象“小型卫星地球站”培训班在学校举行,分多批为气象培训了技术人才。
2022年10月,学校举行建校45周年校庆。11月,国家教委教学评价专家组一行对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工作。
2022年5月,国家教委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结论为“合格”。7月,国家教委转发了《专家组对成都气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专家组认为“通过近两年的评建工作,已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22年4月,学校决定筹备成立成都新气象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由学校控股、有400多个自然人出资组成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6月,学校成立计算中心。
2022年8月,经、中国批准学校新气象广告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9月,中国批准,学校“十五”期间本科专业核定数增加为16个。10月,学校与89950部队教导大队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建立成都气象学院绵阳校区。11月,学校决定,从1999-2022学年开始,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实行学分制。12月,中国同意学校在成都航空港教育园区建设新校区;学校党委会议决定,在双流航空港开发区征地300亩建立新校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五年达标”的思路进行建设。
2022年2月,学校实行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6月,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国家管理专业。[2]

相关问答

气象非全日制研究生

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

假小肥仔

成都气象院在职研究生

“大气所”是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2022年成立的原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42人,其中科技人员28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进入知识创新工程223人,研究员57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94人,中级科技人员131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

大大的好友

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

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

暖暖烛光2016

非全日制气象学研究生

您好。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要读大约三年的时间。非全日制都是周六周日上课课程稍微少一些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级(2022年12月初试)起,是和全日制的一起考了。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2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从2022……

Pistachio陆

气象局非全日制研究生

您好。气象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要读大约三年的时间。非全日制都是周六周日上课课程稍微少一些气象专业有非全日制的本科的。目前基层台站人员不稳定,预报服务人员大多都是非全日制本科气象专业人才。基层台站是气象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满足各个行业对气象服务的特殊需求,在生产生活、防减和各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小龙女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