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6

行者孙llllll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浙江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冰雨茗香

已采纳

以往,我们拿到了公务员考试文段的几句话之后,往往会想把所有的句子排好后再去观察选项,可大多数同学排好后会发现,根本没有这样一个选项,在做语句排序类题目的时候,大家不要盲目从题干入手,直接进行排序,这样比较浪费时间,做题效率不高。需要重新选择。

其实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目并不需要完整的推一遍,今天小腰果教给大家的解题技巧是“观察选项,排除错误。”

首先要找出正确的起点,为解题提供最初的线索,那怎样快速的找到公务员考试逻辑起点呢?逻辑起点即开篇的第一句话。

总体来说,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有如下几种:

1、指代词引出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比如:这、这些、它们,放首句会指代不明,不符合行文逻辑

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后者引出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

比如:然而、但是、事实上、因此、而且、即

3、总结词出现的句子

比如总之、综上所述 总结上文,所以放在首句不合适

4、具体分析描述的句子

5、无主语却描述很详细的句子

如生动形象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一般可以作为公务员考试逻辑起点的句子有:引出话题的主旨句,中心句,概念、背景的介绍。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

225 评论

后海大鲨鱼鱼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语句排序,语句排序即一个文段以句子为基础进行打乱并标有数字序号,让考生重新排列恢复原文顺序。其次我们要掌握很重要的解题技巧:一、结合选项,确定开头我们要结合选项,关注首句,排除不适合做首句的选项。不适合做首句的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类:1. 含有指代词且在本句中找不到指代对象,如:这、那、其、此、它等2. 关联词的下半段,如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那么等,当下半段做句首时这样的选项均可排除。3.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如:因此、总之、可见等4. 并列句式的后半部分,如:也、同时、还有、另一方面等5. 具体分析论证的句子二、抓标志词,合并同类型1. 指代词和指代对象往往紧密相连2. 关联词紧密相连3. 相同话题的句子紧密相连4. 相同句式结构的句子紧密相连5. 含有顺序词的句子往往可确定前后位置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 含有总结词汇的句子倾向于放置在文段的后半段三、语感顺读,确定答案在选定选项后,可以进行顺读,确定答案接下来以题目为例,能更直观的帮助考生掌握上面的相关技巧【例题1】①在辽阔的关东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个大烟袋,旧时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两支的②另外,一支烟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华气派也一并展览③大烟袋中间为柄,柄须中空,一头上装烟的锅子,这锅子比铜钱大行多,另一头是烟嘴④这烟袋还有一用,就是用来打小孩,小孩不听话,即使那祖母本来坐得有几尺远,也能伸出烟袋打到⑤在上一个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爱烟袋,也许只是风气使然⑥此地烟袋特指装了烟的长柄器具,而非男人们随身携烟之口袋,有一尺或都两尺多长,拇指头粗细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①③⑥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C.①⑥③⑤②④ D.④③⑥①⑤②【解析】答案选C。这道题目有明显的技巧性,观察6个句子发现,第六句中有指代词“此地”,而其他句子中含有地名的句子只有第一句“辽阔的关东大地”,所以第一句与第六句前后紧密相连,选项中只有C项满足,故为正确答案。【例题2】①各国对于发动机的制造工艺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对一些顶级的发动机严格控制出口②发动机可以说是工业的心脏③因此,自主研发成为治愈中国工业“心脏病”最为现实的选择④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中国工业的“心脏病”⑤这使得进口高级发动机的生产线成为奢望⑥从轮船、汽车、飞机到火箭,都离不开发动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②⑥④①⑤③ B.⑥④②⑤①③C.①③⑤④⑥② D.④②⑥③①⑤【解析】答案选A。观察六个句子可知,第二句把发动机比喻成工业的心脏,第四句说明发动机制造水平上不去是工业的心脏病,而第三句通过因此,提出对策自主研发是治疗心脏病的现实选择,不难发现这三句的先后顺序已经确定为②、④、③的顺序,选项中只有A项满足要求, 故此题选A。

294 评论

海的晨宝贝

在越来越火的公考大趋势下,想要在公考大军中脱颖而出,越来越需要考生具备优秀的考试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对更多的题目。在行测的若干题型中,言语理解的准确率如何提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在言语理解的部分,题型大体分为3类,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仔细观察考试题目,大家就会发现,不论考题数量的多少,语句表达的题目一定会考查,其中语句排序的题目是必考题目。那么,如何真正提高大家做语句排序题目的准确率呢,今天就语句排序的技巧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首先看首句进行排除,即不能做逻辑起点的句子:(1)含有指代词且指代对象不明确不能做首句。有明确指代对象可以作为首句。例:那个男孩在看书。没有明确指代不可以做首句。那个胖胖的,穿着格子衬衫,桌子上放着水杯的男孩在看书,指代明确可以做首句。(指代词:这、那、其、此、他、她、她)(2)成对出现的关联词语,后者不做逻辑起点。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如果……那么……(3)含有总结词不做首句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因此,由此可见(虽然因果关系,有时也可以做总结)例:①声波叠合积累产生的震波会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形成音障②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③而当飞机进一步加速突破音障进入超音速后,飞机最前端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听起来如爆破一般,所以被称为音爆④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在美国境内限制超音速飞行⑤噪音问题是超音速飞机的技术难题⑥音爆会对地面建筑产生损害将以上 6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⑤②①③⑥④ B.⑤④①③②⑥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④⑤②①③解析:⑥句首的“音爆”与③句尾的“音爆”构成顶真手法,因此⑥应紧跟③。同时,⑥是④的原因,故④应紧跟⑥,此三句的顺序为③⑥④,符合的只有 A。

190 评论

杏仁茶甜甜

在公务员考试备考中,行测方面是必争之地,而行测要想拿到高分,掌握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对考生会有很大帮助。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行测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行测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 一、解题步骤 1、从选项入手,确定发语词(首句)和尾句 四个选项中,如果有2个或者3个选项标示的段首句同为一句,则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可能性较大。 2、代词指代 代词一般不直接出现在句首,其前方需要有指代的内容出现。 3、关联词语的搭配 如果一些语句的开头有关联词的话,一定不会是段首句,而是应该通过关联词表示的关系,寻找其他几句中与之想匹配的一项。 4、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遵循事物发展的时空顺序。 5、主体的一致性、连贯性 文段的主体要保持一致,或者如果文段的主体不断变化的话,这些主体之间要有关系,同时保持连贯性。 6、例子 例子一般不是段首句,但是一定可以通过例子证明的内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一句,这句话一般在例子的前面。 7、行文脉络 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这几种格式。总--分--总格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解决问题的部分由关联词“只有……才”、“只要……就”,或者关键词“应该”、“需要”、“必须”等词引导。 二、试题秒杀 【例1】①在丹麦、瑞士等北欧国家发现和出土的大量石斧、石制矛头、箭头和其他石制工具以及用树干造于的独木舟便是遗证 ②陆地上的积冰融化后,很快就出现了苔藓。地衣和细草,这些冻土原始植物引来了驯鹿等动物 ③又常年受着从西面和西南面刮来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很适合生物的生长 ④动物又吸引居住在中欧的猎人在夏天来到北欧狩猎 ⑤北欧虽说处于高纬度地区,但这一带正是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地方 ⑥这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6000年的中石器时代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⑥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⑥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②④①⑤③ 【秒杀技巧】 1、首先通过选项可以确定⑤或⑥一定是文段的首句。而⑥在开头部分出现代词“这”,代词出现是为了指代前文出现的内容,所以一般除了文学作品以外,代词很少直接出现在段首,故⑤是段首句,排除A和D选项。 2、BC选项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分别是②和③,阅读后可以确定③与⑤的联系更为紧密,符合事物发展的顺序,逻辑关系正确。 3、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例2】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 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 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 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 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 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④⑤⑥③②① B.③①②④⑥⑤ C.⑤⑥②①④⑥ D.①③④⑥⑤② 【秒杀技巧一】 1、此题四个选项的第一句分别是④③⑤①,由于代词出现在句首的语句一般不为段首句,所以排除⑤为首句。 2、③提出了“合理想象”,而④对其进行解释,可以确定③和④相连,而且③在④之前。 3、所以,D是正确选项。 【秒杀技巧二】 利用行文脉络 1、①属于提出问题类型的语句 2、②出现“只有……才”,属于解决问题类型的语句,应该在文段的末尾部分,所以很可能是文段的最后一句,D选项中②为最后一句,①为段首句。所以正确答案是D。 行测言语理解的例题解析 言语理解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快速提高的专项,它需要我们的理解和积累,所以考生尽早着手准备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言语部分主要有三块:选词填空、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侧重考查词语的积累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而片段阅读考查材料概括和观点提炼的能力。文章阅读的提问方式和解决方式与前两种题目类似,阅读篇幅较长。知道考查什么能力了,接下来给大家讲解几道例题,感受一下言语理解题目的魅力。 【例1】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________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________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 【解析】B.由“信息通过数码方式________在设备中”可知,“设备”为一具体实物,用“记忆”一词不够恰当,且后文强调的是这种设备的特别与唯一,“特定”比“先进”、“固有”更为合适,故B项最为恰当。 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感受到逻辑填空题目侧重材料语意的理解,以及实词含义的辨析,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实词的积累。 【例2】许多调查显示,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大大高于女性,且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从迁移者的家庭经济状况来看,通常在其家乡处于中上等水平。和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要实现向外转移,需要克服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问题是: A.农民具备什么条件才较易外出务工 B.已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特点 C.农村劳动力留守家乡的具体缘由 D.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状况改善的途径 【答案】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具备的条件,即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经济状况在家乡处于中上等水平。接着说明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文化、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都是其外出务工的限制条件。综合可知,本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是农民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较易外出务工,即A项。 片段阅读侧重常规主观题目,即需要通过言语的积累,对材料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概括,找到材料重点及作者观点。 【例3】药检局对于五种消炎药进行药效比较,结果如下:甲与乙药效相同;丙比甲有效;丁副作用最大;戊药效最差。因此( )。 A.丙最有效 B.丁比戊药效好 C.甲比戊副作用大 D.甲和乙副作用相同 【答案】B.解析:文段提出两个比较项,为药效和副作用。而所给的比较结果不全面,缺乏丁的药效情况、除丁外其他四种药的副作用情况。通过戊药效最差可推出丁比戊药效好,但无法推出丙的药效是否最好,也无法推出C、D两项。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 【例4】中国要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必须有一流的教育。只有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中国才 能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 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意思,除了 A.中国难以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除非拥有一流的教育 B.只要中国拥有一流的教育,就能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 C.如果中国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就不会没有一流的教育 D.不能设想中国做出了应有的国际贡献,但缺乏一流的教育 【答案】B.解析:题干的断定是:“拥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是“做出应有的国际贡献”的必要条件,该断定的则是充分条件,其他选项均与题干意思吻合。 行测朴素逻辑题的解题方法 在公务员考试中,朴素逻辑基本是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朴素逻辑常用方法有代入排除法、假设法、分析法、列表法、连线法等。其中,代入排除法作为一种非常简单、省脑的方法却常常被广大考生忽略。下面我们就共同回顾下这种方法,牢抓这一得分利器。 代入排除法有两种应用情况,一种是把题干信息代入到选项中,排除错误的选项,另一种是把选项信息代入题干中检验选项是否合理,多适用于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都比较全面的题目,此外,题干问到“与题干相矛盾的选项”,也可直接采用代入排除法,把选项信息代入题干中检验选项是否出现矛盾。 【真题回放1】小曾、小孙、小石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妹妹,且都比自己小11岁。三个妹妹的名字叫小英、小丽、小梅。已知小曾比小英大9岁,小曾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2岁,小孙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4岁。由此可知,谁是谁的妹妹? ( ) A.小梅是小孙的妹妹,小丽是小曾的妹妹,小英是小石的妹妹。 B.小梅是小石的妹妹,小丽是小孙的妹妹,小英是小曾的妹妹。 C.小梅是小曾的妹妹,小丽是小石的妹妹,小英是小孙的妹妹。 D.小梅是小曾的妹妹,小丽是小孙的妹妹,小英是小石的妹妹。 【答案】C。解析:这是一道朴素逻辑题目。题中选项信息给定的比较全面,所以可首选代入排除法。将题干信息依次代入到选项中,排除错误的选项,即可迅速得出正确答案:根据“小曾比小英大9岁”和“小曾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2岁”可知,小曾和小英、小丽都不是兄妹,排除A、B;又“小孙与小丽年龄之和是54岁”,所以小孙与小丽不是兄妹,排除D。故答案选C。 【真题回放2】小王、小张、小赵、小刘四人讨论比赛四强的甲、乙、丙、丁四个队伍哪个将获得冠军。小王:“乙是冠军。”小张:“冠军是丁或丙。”小赵:“冠军是甲或丁。”小刘:“甲和丙不是冠军。”结果出来后,只有两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的,冠军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真假话问题,两真两假,而冠军只有一个,题干中无特殊关系,选项给定的情况又较全面,故可使用代入排除法。将选项A “甲”代入题干中,会发现此时小王、小张和小刘话都推测错误,小赵推断正确,与题干“只有两个人的推断是正确”矛盾,不符合题干,排除;代入B“乙”,则小王、小刘推断正确,小张和小赵推测错误,符合题干,故选B;同理代入可知C、D错误。当然此题也可用假设法,假设小王推断正确,得出乙是冠军,同时小张“冠军是丁或丙”和小赵“冠军是甲或丁”推断不正确,小刘“甲和丙不是冠军”推断正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得出冠军为乙,正确答案为B。 这两道朴素逻辑题目均能运用代入排除法迅速秒杀,希望大家牢记代入排除法适用的题型,遇到之后能迅速出击,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猜你喜欢: 1. 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哪些 2.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 3. 2017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含答案 4. 公务员考试行测党史常识 5. 2017年公务员行测常识习题带答案 6. 公务员考试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库

    “语句表达题”是公务员考试当中的必考题型,主要分成两部分: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语句排序题的题型特征十分明显,题干给出6、7句打乱顺序的语句,让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

    黑白配lat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题库

    句子排序一直都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里的一种特色题型,通过对这类题目的考查可以大致看出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那么接下来,上岸鸭小编就以安徽公务员考试

    精灵酱酱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行测语句排序题

    在行测考试中,题量占比最大、难度最高的应该是“片段阅读”和“逻辑填空”,因此大多数考生在日常复习中把主要精力是放在这两大类题型上,对于“语句表达”往往不太重视。

    郭嘎嘎222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语句排序题好难

    语句排序在言语题型中属语句表达的题型,虽然出题量不大,一般1-2道。但整个题干给出的信息量相对较大,题干中一般给出5至6句话,打乱顺序,让我们进行排序,从选项中

    无锡美艺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公务员考试之语句排序

    在公务员考试备考中,行测方面是必争之地,而行测要想拿到高分,掌握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对考生会有很大帮助。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行测语句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

    雪绒花0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