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4

康夫君和小静
首页 > 公务员考试 > 唇亡对齿寒公务员考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想空间小编

已采纳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面试是宁夏公务员考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考官可以和考生近距离接触,通过考生的言谈举止来判定考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符合所报考的岗位。大家在答题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名人名言将会加深自己在考官心中的印象,为面试加分。接下来中公网校专家给大家分享常用的几类名人名言。

一、坚持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鲁迅

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歌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凡事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莎士比亚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先秦《荀子•劝学》

二、细节决定成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

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米开朗琪罗

三、奋斗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停止奋斗,生命就停止。——英国谚语

成功=1%灵感+99%的汗水——爱迪生

四、协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经》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指头不合拢,针也拿不稳。——中国谚语

人道以合群为义,以合群而强。——康有为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合则存,散则灭。——李大钊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法国谚语

五、责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权力小些,责任大些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杰斐逊

六、团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国语·周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清·曹雪芹

以群而强,以孤而败。——谭嗣同

最弱者的力量如果联合起来,那也是非同小可的。——荷马(古希腊)

巨厦将倾,一木固不能支;黄河将决,一掌固不能掩。——恽代英

纱线也能捆住雄狮,只要能拧成一股绳。——非洲谚语

最后,中公网校专家提醒考生注意:名人名言只是在答题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一道题一般最多用3句),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适得其反。祝愿大家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好成绩!

更多详情咨询公务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88 评论

无奇不爱

我们都知道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有一种题型是类比推理,当中有几种常见的考察方式,比如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和理论常识等。其中有一些细化的考点,例如逻辑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和言语关系中的语法关系都是比较常见的考查内容。那么大家对于这些题目能不能保证正确率呢?做这些题目又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跟着中公教育一起来看看吧!【例1】建筑:欧式建筑:中式建筑A.组织:政府组织:慈善组织 B.专业:文科专业:非文科专业C.乐队:指挥:乐手 D.药物:青霉素:治疗【答案】A。中公解析:考察种属关系。欧式建筑和中式建筑都是建筑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建筑形式;A项中政府组织和慈善组织都属于组织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组织形式;B项文科专业和非文科专业组成了所有专业,不满足题意,排除;C项中指挥和乐手只是乐队的组成部分,并不是种属,排除;D项青霉素是一种药物,功能是治疗疾病,不满足题意,排除。因此本题选A。【例2】稗官野史:丰功伟绩A.披荆斩棘:开天辟地 B.春花秋月:风霜雨雪C.唇亡齿寒:悬梁刺股 D.虚无缥缈:海市蜃楼【答案】A。中公解析:考察语法关系。题干稗官野史中稗为小的意思,用来形容官职,野是私家编撰的意思用来形容历史,丰和伟都作形容词形容功绩,语法关系一致;A项中披荆斩棘和开天辟地都是动宾关系,语法关系一致;B项中春花秋月是偏正关系,风霜雨雪是并列的四种自然事物,语法关系不一致;C项中唇亡齿寒,唇和齿是名词,亡和寒是动词,为主谓关系,悬梁刺股,悬和刺是动词,梁和股是名词,为动宾关系,语法关系不一致;D项中同样语法关系不一致,因此本题选A。通过这两道题的详细解析,相信大家已经在这一部分有了一定的思路,日后做题训练的过程中多多熟练,争取加快做题速度,提高准确率

216 评论

海鸟2010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车子和车版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B.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玩:把玩

C.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保:通“堡”,作动词用,据守

D.师还,馆于虞——馆:作动词用,住宿用膳,此处指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萄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太医以王命聚之

B.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桓侯遂死

C.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乃使苟息假道于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虞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一组是( )

①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②官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③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④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⑤弗听。许晋使

⑥虞不腊矣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推论,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写晋国两次假道于虞,前略后详,十分得当。

B.晋国的大夫苟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和垂棘出产的宝玉作礼物,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虞公欣然接受,爽快答应,可见自占以来,华夏民族就“礼尚往来”。

C.虞公利令智昏,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引狼入室,导致国灭身辱,真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既贪且愚、可鄙可笑的国君。

D.晋献公虚伪狡诈,以宝物为诱饵,引诱虞公上当,对外扩张,灭掉虢、虞,是一个贪得无厌值得抨击的国君。

E.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精心设譬,巧妙劝谏,但虞公始终不听。尽管无力回天,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善于料事、见识高超的忠诚能干之臣。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呢之,虽谏,将不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官之奇这个人,性格懦弱,不能坚决进谏劝阻,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只是对他亲昵,即使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的。

(2)虢国是虞国的邻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贪婪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外敌入侵不能忽视。干一次错事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牙床和颊骨相互依存,嘴唇缺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唇亡齿寒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官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转,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犯丰絮,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紧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府: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B.晋不可启,寇不可玩——玩:把玩 C.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保:通“堡”,作动词用,据守 D.师还,馆于虞——馆:作动词用,住宿用膳,此处指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萄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太医以王命聚之 B.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桓侯遂死 C.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乃使苟息假道于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虞公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的一组是( )①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②官之奇谏,不听,遂起师③君昵之,虽谏,将不听④晋,吾宗也,岂害我哉⑤弗听。

许晋使⑥虞不腊矣 A.①③⑤⑥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和推论,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写晋国两次假道于虞,前略后详,十分得当。 B.晋国的大夫苟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和垂棘出产的宝玉作礼物,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虞公欣然接受,爽快答应,可见自占以来,华夏民族就“礼尚往来”。

C.虞公利令智昏,不听劝谏,一意孤行,引狼入室,导致国灭身辱,真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既贪且愚、可鄙可笑的国君。

D.晋献公虚伪狡诈,以宝物为诱饵,引诱虞公上当,对外扩张,灭掉虢、虞,是一个贪得无厌值得抨击的国君。 E.宫之奇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精心设譬,巧妙劝谏,但虞公始终不听。

尽管无力回天,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位善于料事、见识高超的忠诚能干之臣。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呢之,虽谏,将不听。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1)官之奇这个人,性格懦弱,不能坚决进谏劝阻,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只是对他亲昵,即使进谏,虞君也不会听从的。

(2)虢国是虞国的邻国,虢国灭亡,虞国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贪婪的野心不能让他打开,外敌入侵不能忽视。

干一次错事已经够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俗话所说的“牙床和颊骨相互依存,嘴唇缺了,牙齿就会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柰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滥於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柰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原文大意:从前,晋献公派苟息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苟息说;“请您把垂棘出产的玉鐾和屈邑出产的四匹马送给虞公,向他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许.”献公说:“那垂棘出产的玉壁,是我们先君的宝贝啊,屈邑出产的四匹马,是我的骏马啊.如果虞国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昵?”苟息说.“不是这样,他如果不借我们路,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路,这就如同我们把玉壁从宫中的府库拿出来放到宫外的府库里击,把骏马从宫中的马槽旁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槽旁去.您对此又忧虑什么呢?”献公答应了,就派苟息把屈邑出产的四匹骏马,加上垂棘出产的玉璧作为礼物献给虞公,来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公贪图宝玉和骏马,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虞国对于虢国,就象牙床骨和颊骨一样,互相依存.虞国和虢目的形势就是这样.古人有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着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也靠着有虢国啊!如果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了.怎么可以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借路给了晋国.苟息攻打虢国,战胜了虢国.返回的时候攻打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拿着玉壁牵着骏马回来禀报.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连是老样子,只是马均年齿稍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原文启示:一是,告诉人们“唇亡则齿寒”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以及国之间的关系,都可能存在着互相配合和互相依存的关系,切不可以损害这种关系为代价.一是,告诉人们“小利是大利的祸害”的道理.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切不可因小利而失去大利.。

唇亡齿寒 【原文】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而齐、燕之计过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则明日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楚两国起兵救赵.秦王盘算道:“如今齐、楚前来救赵,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寡人退兵未迟;假如他们一盘散沙,则乘势攻之.” 这时,赵军粮食告急,派人向齐国借粮,可是齐王不理睬.谋臣周子对齐王说:“大王不如把粮米暂借赵国,让他击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会无所忌惮,不会退去.这样,就正中了秦国的计策,而齐、燕就失策了.而且赵对于燕、齐两国来说,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这正象牙齿跟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日赵国罹难,明日灭亡之祸就会降临到齐、楚身上.因此救援赵国就好比捧着漏瓮、浇灭烧焦的锅一样,实在是十万火急.再说救赵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义举,击退秦国,也可以张扬名声,不去显示正义张扬威名,却一味地吝啬粮食,这是战略决策的重大错误啊.”。

唇亡齿寒 【原文】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仇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仇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译文】 吴国为了邾国的缘故,准备攻打鲁国.吴王询问叔孙辄,叔孙辄回答说:“鲁国有名而无实,攻打他们,一定能如愿以偿.”退出来告诉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说:“这是不合于礼的.君子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到敌国去.在鲁国没有尽到臣下的本分而又去攻打它,为吴国奔走听命,这就可以死去.有这样的委任就要避开.而且一个人离开国家,不应该因为有所怨恨而祸害乡土.现在您由于小怨而要颠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如果派您领兵先行,您一定要推辞.君王将会派我去.”叔孙辄悔恨自己说错了.吴王又问公山不狃.公山不狃回答说:“鲁国平时虽然没有亲近的盟国,危急的时候却一定会有愿意共同抵抗的援国.诸侯将会救援它,是不能如愿以偿的.晋国和齐国、楚国会帮助它,这就是吴国的四个敌国了.鲁国是齐国和晋国的嘴唇,唇亡齿寒,这是您所知道的,他们不去救援还等什么?”。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幅乎?亲以宠幅,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髫,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繁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从,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

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选自《左传》)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15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务员考试生死存亡

    因人而异。公务员属于行政管理岗,医疗卫生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技术岗。如果你学的是大众型专业,可以选择报考公务员;如果你所学专业是医疗相关专业,就读于医学院校,那就不

    小宇宙88888888 11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体检牙齿

    一般公安比较严格龋齿连续超过三科或者缺齿超过两颗就不合格,而一般公务员就没什么要求,看一下就ok。

    Loli心的怪蜀黎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牙齿

    牙齿健康标准牙齿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牙齿健康标准:1、牙齿清洁2、无龋洞3、无疼痛感4、牙龈颜色正常5、无出血现象

    馨悦心辰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公务员考试死亡人数

    都难,但是相比来说,研究生更难,两门专业课,和英语政治。涉及层面比较多,而且现在竞争很大,不仅是客观层面,并且内心煎熬,从开始到最后,报名,现场确认,考试,初试

    米果janicefeng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兔唇影响公务员考试吗

    根据《公 务 员录 用体检通用标 准》规定,唇腭裂未纳入通用标 准,说明可以报考。

    岁月若如世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