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自考 >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视频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视频

发布时间: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视频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中药炮制学》第2版,陆兔林、金传山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年8月。高纲178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3042中药炮制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编(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中药炮制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不同要求,将中药材制成中药饮片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科的一门专业课,是在学习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分析化学以及中药化学等课程后进行本课程学习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基本理论和技能,并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提高。(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能运用中医中药理论阐述炮制原理,明确炮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掌握炮制基本理论。了解炮制对药物主要成分和药性的影响;2.掌握各类传统炮制方法和技能,以及药典炮制品的质量规格;3.熟悉药物炮制前后变化的一般测定方法;4.了解历代炮制著述,能在中医中药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初步从事炮制整理研究工作;5.能辨认常用中药各种炮制品。(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分析化学以及中药化学。其中中药化学是介绍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药理学是介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各种原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对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影响等问题,更好地掌握炮制基本理论。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概念,中药炮制学的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炮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了解历代炮制著述,及建国以来本学科取得的成就,当前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向等;系统介绍传统指导具体品种炮制的各类型炮制理论;现行的中药炮制法规。(二)学习目的与要求领会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要领及其任务、炮制的基础理论及现行法规,明确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概况、发展方向以及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途径。(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炮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历代炮制著述。2.熟悉: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含义,历代中药炮制专著及其特点;中药炮制基础理论。3.掌握: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基本概念;中药炮制法规。第二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说明中医临床用药法则、通过炮制使药物性味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需要;并讲明药物自身属性多偏或性烈、通过炮制使之达到安全有效的要求。介绍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方面的影响。(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中药炮制与中药药性的关系,了解炮制是一种手段,遵循用药法则,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疗效。(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炮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炮制对制剂的影响。2.熟悉:炮制对方剂疗效的影响。3.掌握: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一)课程内容本章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制剂等方面,讲明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对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中药炮制目的,明确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炮制对鞣质类、有机酸、油脂类药物的影响。2.熟悉:中药炮制的主要目的;炮制对树脂类、糖类成分药物的影响。3.掌握:炮制对生物碱、苷、挥发油、无机类成分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分类及辅料(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三类分类法、五类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等炮制分类方法;各种辅料的来源、质量要求、成份、性能和炮制作用,熟悉并比较其优缺点。(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中药炮制的各种分类方法;掌握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的作用及其一般用量。(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熟悉:炮制辅料酒、醋、盐水、蜂蜜、生姜、甘草、白矾等辅料的来源、别称、质量要求、成分、性能和炮制作用。2.掌握:各种炮制分类法;常用各种辅料炮制的药物。第五章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贮藏养护(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从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角度介绍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的过程、方法、新技术;介绍炮制品的不同保管方法,在药物保管贮藏上的新技术、新方法,从而能对不同炮制品采用更有效的贮藏方法。(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炮制品的规格质量明显影响临床疗效。贮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尤为密切,须用妥善方法加以保管。(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中药饮片质量现代控制技术。2.熟悉:炮制品贮藏保管方法,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3.掌握: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炮制品贮藏中的变异现象、影响变异的因素。第六章 中药饮片生产与管理(不作考试要求)第七章 中药炮制的研究(不作考试要求)第八章 净制(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净制的意义,净制的各种操作方法、要点及设备。(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净选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各种净制的操作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净制的意义。2.熟悉:药物清除杂质的方法。3.掌握:分离和清除根、茎、皮、核等非药用部位的代表药物。第九章 饮片切制(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饮片的定义及其发展史,重点介绍切制饮片的目的、切制原理、饮片类型、软化要点及干燥方法、包装。简介浸润、切制机械设备的进展情况,浸润工艺改革以及洗、润、切、干燥等机械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不良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二)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切制饮片的目的,饮片切制前药材软化的一般方法及少泡多润的特点。熟悉饮片软化、切制、干燥要点,了解切制有关机械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饮片的发展史及浸润工艺改革以及洗、润、切、干燥等机械的工作原理,饮片的包装。2.熟悉:饮片切制前水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影响饮片质量的不良因素。3.掌握:饮片类型及选择原则;饮片干燥温度。第十章 炒法(一)课程内容炒黄、炒焦、炒炭、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等各种炒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炒黄:槐花、牵牛子、芥子、酸枣仁、苍耳子、王不留行、决明子炒焦:栀子、山楂、川楝子、槟榔炒炭:干姜、地榆、蒲黄、乌梅麸炒:枳壳、苍术、僵蚕、薏苡仁米炒:斑蝥、党参土炒:白术、山药砂炒:马钱子、龟板、骨碎补、鸡内金蛤粉炒:阿胶(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清炒及各种辅料炒的含义,掌握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标准及炮制作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槐花、栀子、苍术、马钱子、阿胶、牵牛子、酸枣仁、山楂、川楝子、地榆、蒲黄、干姜、斑蝥、白术、山药等的炮制研究进展。2.熟悉:牵牛子、芥子、酸枣仁、苍耳子、王不留行、决明子、山楂、川楝子、槟榔、地榆、蒲黄、乌梅、枳壳、僵蚕、薏苡仁、斑蝥、党参、白术、山药、龟板、骨碎补、鸡内金等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3.掌握:炒法的定义;清炒的目的、加辅料炒的目的;槐花、栀子、干姜、苍术、马钱子、阿胶等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第十一章 炙法(一)课程内容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与油炙等各种炙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辅料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介绍研究概况。酒炙:黄连、大黄、当归、川芎、白芍醋炙:柴胡、延胡索、乳香、青皮、香附、莪术、三棱、商陆、芫花盐炙:黄柏、杜仲、车前子、知母、巴戟天、补骨脂姜炙:厚朴、竹茹蜜炙:黄芪、甘草、麻黄、桑白皮、百部、百合油炙:淫羊藿(二)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炙法的定义,明确其炮制目的。掌握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炮制作用、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黄连、大黄、当归、柴胡、延胡索、黄柏、黄芪、甘草、麻黄等炮制研究进展。2.熟悉:川芎、白芍、乳香、青皮、香附、莪术、三棱、商陆、芫花、杜仲、车前子、知母、巴戟天、补骨脂、桑白皮、百部、百合、淫羊藿等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3.掌握:炙法含义,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与油炙目的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辅料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黄连、大黄、当归、柴胡、延胡索、黄柏、厚朴、黄芪、甘草、麻黄等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第十二章 煅法(一)课程内容明煅法、煅淬法、闷煅法三种煅法的含义、目的、特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明煅法与闷煅法的区别,煅淬辅料的选用及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明煅:白矾、石膏、牡蛎、龙骨、阳起石煅淬:自然铜、赭石、炉甘石、磁石闷煅:血余炭、棕榈(二)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种煅法的含义、特点、明确煅制的目的及明煅法与闷煅法的区别。掌握各种煅法的操作要点、成品规格及注意事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明矾、炉甘石、自然铜等炮制研究进展。2.熟悉:石膏、龙骨、牡蛎、阳起石、磁石、赭石、血余炭、棕榈等炮制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煅淬辅料的选用及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3.掌握:明煅、煅淬、扣锅煅等三种煅法的含义、目的、特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明煅与扣锅煅的区别,白矾、炉甘石、自然铜等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注意事项。第十三章 蒸、煮、燀法(一)课程内容蒸、煮、燀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蒸法: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人参、女贞子、五味子煮法:川乌、草乌、附子、远志、吴茱萸、藤黄燀法:苦杏仁、白扁豆(二)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蒸、煮、燀法的含义及其目的。掌握炮制方法、成品规格和注意事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黄精、人参、女贞子、五味子、川乌、远志、吴茱萸、藤黄等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2.熟悉:蒸、煮、燀法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3.掌握:何首乌、黄芩、地黄、草乌、附子、苦杏仁等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第十四章 复制法(一)课程内容复制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半夏、天南星、白附子(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复制法的含义,明确复制目的及临床应用。掌握复制方法、成品规格及注意事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天南星、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白附子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2.熟悉:复制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3.掌握:天南星、半夏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注意事项。第十五章 发酵及发芽法(一)课程内容发芽法、发酵法的含义、目的、辅料的作用与用量。重点介绍发芽法、发酵法的条件、成品规格及临床应用。六神曲、半夏曲、红曲、麦芽、稻芽(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发芽法、发酵法的含义,明确炮制目的及临床应用。掌握制备的条件、方法、成品规格及注意事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半夏曲、红曲、稻芽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2.熟悉:发芽法、发酵法的含义、目的、辅料的作用与用量。3.掌握:发芽法、发酵法的条件、成品规格及临床应用。六神曲及麦芽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注意事项。第十六章 其他制法(一)课程内容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制霜法、干馏法等炮制方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成品规格和炮制作用。蜈蚣、肉豆蔻、木香、芒硝、朱砂、雄黄、巴豆、西瓜霜、信石、鹿角霜、竹沥(二)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制霜法、干馏法等的含义;熟悉炮制作用;掌握炮制方法、操作要点、成品规格及注意事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了解:蜈蚣、肉豆蔻、朱砂、芒硝、巴豆的炮制研究进展。2.熟悉:蜈蚣、肉豆蔻、木香、芒硝、朱砂、雄黄、巴豆、西瓜霜、信石、鹿角霜、竹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3.掌握: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制霜法、干馏法等炮制方法的含义,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十七章 中药炮制地方传统技术概述(不作考试要求)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了解”、“熟悉”、“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1.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了解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2.熟悉:要求应考者应该熟悉的课程中的知识点。如简答一些药物的炮制方法。3.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如一类炮制方法的含义,目的及操作方法。(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中药炮制学》第2版,陆兔林、金传山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年8月(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自学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自学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20%:“熟悉”40%:“掌握”为40%.3.试题难易程度要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改错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见附录)。5.考试方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 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如:提净法制备芒硝所用辅料为( )A.萝卜 B.醋 C.酒 D.盐水二、改错题如:抢水洗是用清水喷淋或浇淋中药材的方法。三、填空题如:炮制姜炭时,需将干姜块炒至表面黑色,内部 。四、名词解释如:炒炭存性五、简答题如:简述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六、论述题如:试述苦杏仁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及炮制原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宋恩梅、赵一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年版。高纲180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115 信息管理基础南京理工大学编(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前 言计算机、全球通信和英特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到以“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已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重要资源,它正在改变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工作与生活方式。了解信息、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把握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对于当代管理者来说,就像把握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一样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管理学》被列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掌握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懂得信息管理实践操作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管理的实践虽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管理,则是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信息的生存、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和社会机制。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信息管理基础》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是为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程度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信息管理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继续深入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入门与先导性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除信息的生产、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和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外,为了对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有效利用,还需要研究信息的分布、信息管理的支持工具——信息系统及技术方面、信息管理的社会机制——信息机构管理和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自学应考者对于信息管理内涵、信息交流及其机制、信息分布规律、信息源及其类型、信息质量评价、信息获取途径、信息组织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检索基本原理和策略、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信息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信息政策与法律等内容均有详尽的了解,并重点掌握其中在后面指出的各个章节中的主要要点。以达到通过本课程系统而专门的学习,培养学习者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方法,学会分析与解决不同环节中信息管理的相关问题,并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以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未来工作的需求。II、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一、考核知识点(一)关于信息(二)信息化与信息社会(三)信息管理概述(四)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二、考核要求(一)关于信息1、识记:(1)通信领域中信息的定义(2)本体论层次的信息、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3)社会信息;2、领会:(1)本体论、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的差别;(2)信息的特征。3、应用:信息链,其中的数据、信息、知识及其转化。(二)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识记:(1)信息化;(2)三网融合;(3)信息社会;2、领会:(1)信息化概念的内涵;(2)信息社会与以往社会形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 (三)信息管理概述1、识记:(1)信息流;(2)信息管理的实质;(3)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2、领会:(1)信息管理的对象及其内涵;(2)信息管理的总目标及其分解。3、应用:(1)霍顿与马尔香“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思想,及横向管理阶段(四)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1、识记:(1)知识管理的实质与核心;2、领会:(1)信息管理的四个阶段;(2)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概念提出的背景;(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4)知识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二章 信息交流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二)信息交流机制(三)网络信息交流二、考核要求(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1、识记:(1)信息交流的定义2、领会:(1)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及其功能;(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二)信息交流机制1、识记:(1)社会信息流;(2)信息栈;(3)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2、领会:(1)信息栈按功能特征划分及举例;3、应用:(1)信息传递模式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比较(三)网络信息交流1、识记:(1)移动网络;(2)科学信息交流过程2、领会:(1)网络作为新兴信息载体的优势;(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中信息用户的种类;(3)网络信息交流的过程阶段;(4)移动网络的特点第三章 信息分布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二)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三)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四)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二、考核要求(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1、识记:(1)马太效应;2、领会:(1)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分布的“富集”与“贫集”现象;3、应用:(1)马太效应在实际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二)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1、识记:(1)信息的离散分布;(2)布拉德福定律;(3)齐夫定律;(三)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1、识记:(1)洛特卡定律;(2)普赖斯定律;(四)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1、识记:(1)指数增长律;(2)文献的半衰期;(3)普赖斯指数;2、领会:(1)文献信息老化的四种情形第四章 信息获取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源的概念(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三)信息质量的评价(四)信息获取途径(五)网络信息获取与利用二、考核要求(一)信息源的概念1、识记:(1)广义的信息交源2、领会:(1)信息源的基本属性;(2)信息源的特征。(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1、识记:(1)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信息源;(2)网络信息源;(3)隐性知识;2、领会:(1)零次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作用;3、应用:(1)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及其区分(三)信息质量的评价1、识记:(1)信息质量评价;(2)信息质量评价的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综合评价法;(3)网络计量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领会:(1)信息质量评价的意义;(2)借鉴影响因子评价网络信息质量的思路;(3)信息源评价的目标;(4)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过程;3、应用:(1)信息质量评价的一般维度,及各维度指标、评价内容。(四)信息获取途径1、识记:(1)采全率;(2)采准率;2、领会:(1)采全率与采准率的关系;(2)信息搜集的原则;3、应用:(1)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五)网络信息获取与利用1、识记:(1)数字图书馆;(2)社会化问答平台;2、领会:(1)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2)搜索引擎及其组成部分;3、应用:(1)通用型搜索引擎、专业型(或垂直)搜索引擎,各自典型代表,各自特点。第五章 信息组织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三)信息描述与揭示(四)信息获取途径(五)知识组织二、考核要求(一)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1、识记:(1)信息组织及其基本对象;2、领会:(1)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2)信息组织的客观性原则及其要求;(3)信息组织的目的性原则及其要求;3、应用:(1)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三次信息组织及其特点。(二)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1、识记:(1)分类、信息的分类组织;(2)主题、主题法;(3)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2、领会:(1)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2)主题法的特征;(3)分类法和主题法的比较3、应用:(1)标题与标题法、单元词与单元词法、叙词与叙词法、关键词与关键词法(三)信息描述与揭示1、识记:(1)信息标引及其环节;(2)标引语言;(3)元数据;2、领会:(1)信息标引所用标引语言的种类(2)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及其各有哪些?(3)HTML、XML及两者差别;3、应用:(1)信息标引的两种类型。(四)网络信息组织1、识记:(1)众包;(2)Wiki;(3)Tag;(4)分众分类;2、领会:(1)网络信息组织的特点;(2)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两种方式;(3)网络自编分类体系的特点;(4)为何关键词技术在网络搜索引擎等信息组织中被广泛应用。3、应用:(1)目前应用较多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各自优缺点。(五)知识组织1、识记:(1)知识组织;(2)知识表示;2、领会:(1)主观知识表示、客观知识表示,及各自方法。3、应用:(1)本体,基于本体的网络信息组织的特点;(2)知识图谱及其作用。第六章 信息检索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二)信息检索的步骤与策略(三)网络信息检索二、考核要求(一)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识记:(1)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的本质;2、领会:(1)根据检索内容,信息检索有哪些类型?(2)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二)信息检索的步骤与策略1、识记:(1)信息检索策略;(2)P@N;2、领会:(1)信息检索的步骤;(2)信息检索语言及其作用,如何按表述信息内容特征划分;3、应用:(1)查全率、查准率,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的因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网络信息检索1、识记:(1)关键词检索工具、目录型检索工具、混合型检索工具;(2)综合型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移动搜索引擎;2、领会:(1)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2)独立搜索引擎的功能模块;(3)垂直搜索引擎与综合型搜索引擎的区别;3、应用:近几年移动搜索引擎的发展种类。第七章 信息服务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二)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三)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和行为研究(四)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二、考核要求(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1、识记:(1)信息服务及其内容;(2)信息服务的基本构成要素;2、领会:(1)信息服务的特性(2)信息服务的原则;(3)从资源依赖模式来划分信息服务类型;(4)信息服务的几种主要方式(二)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1、领会:(1)网络信息服务及其特点;(2)个性化信息服务,其包含的两个方面、作用;(3)信息集成服务及其四种类型;(4)移动搜索引擎与计算机搜索引擎返回用户的信息搜索结果的差别;(5)LBS和移动应用服务结合可提供哪些个性化服务?2、应用:(1)现代信息服务呈现出的新发展趋势;(三)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和行为研究1、识记:(1)信息用户;2、领会:(1)信息需要及其层次结构状态;(2)信息需求的特征;(3)用户向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提出咨询的两种现象;(4)几种主要的信息用户研究方法;3、应用:用户信息行为的共同规律。(四)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1、识记:(1)网络信息查询行为、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网络信息浏览行为、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信息利用行为;(2)人-机交互;(3)网络社群2、领会:(1)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2)5种主要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第八章 信息系统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二)信息系统的开发(三)信息系统的管理(四)信息系统的安全二、考核要求(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识记:(1)系统、信息系统;(2)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2、领会:(1)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2)信息系统的类型;(3)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模式;(4)C/S模式的缺陷,B/S模式的优点(二)信息系统的开发1、识记:(1)信息技术;(2)局域网和广域网;(3)数据库;(4)对象、类、消息、继承、封装2、领会:(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及其七个阶段、各阶段相关活动;(2)原型,及其两种类型;3、应用:(1)结构化开发方面的基本思想、优缺点;(2)原型法的思想基础、过程步骤、优缺点;(三)信息系统的管理1、识记:(1)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2)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3)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4)TAM模型和TTF模型2、领会:(1)信息系统开发引入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性;(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4)信息系统的质量特性(四)信息系统的安全1、领会:(1)信息系统安全,及其4层含义;(2)信息系统安全危害的种类;(2)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内容和主要策略;2、应用:(1)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非技术性安全策略的内容;(2)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第九章 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二)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三)公益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四)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二、考核要求(一)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1、识记:(1)一级信息部门、二级信息部门及两者差别;(2)公益性信息机构、营利性信息机构;2、领会:(1)信息机构的类型划分及举例;(2)公益性信息机构的职能、发展特征;(3)信息机构的职能;(4)针对企业的信息研究主要包括哪些?(二)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1、领会:(1)信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三)公益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1、识记:(1)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2、领会:(1)对公益性信息机构中“公益性”的理解;(2)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主要组成;(3)非营利性公益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四)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1、领会:(1)常见的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举例;2、应用:(1)营利性信息机构市场营销战略;(2)营利性信息机构市场营销策略;第十章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一、考核知识点(一)信息政策(二)信息法律(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政策与法律二、考核要求(一)信息政策1、识记:(1)国家信息政策;(2)信息政策目标;(3)信息政策问题;(4)信息政策形式2、领会:(1)信息政策的主要作用;(2)为何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知识产权政策的原则;(3)制定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政策的原则,及其原因;(二)信息法律1、识记:(1)信息法律;(2)信息法律关系;2、领会:(1)信息化给社会带来的矛盾;(2)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联系;(3)信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4)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政策与法律1、识记:(1)数字作品;(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隐私权2、领会:(1)互联网对国家信息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网络作品的种类;(3)数字作品的特征;(4)目前世界上对数据库的保护形式;III、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为了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难易度。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理解并清楚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的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可以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与表达这些知识的主体内容。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与分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将信息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二、自学方法指导1、掌握《信息管理学基础》包括的主要内容框架,从整体上领会相关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内容,同时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2、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方法,在全面系统地学习各个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考核要求的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3、学会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除信息的生产、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和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外,为了对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有效利用,还需要研究信息的分布、信息管理的支持工具——信息系统及技术方面、信息管理的社会机制——信息机构管理和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内容。三、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单纯备考的倾向。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和应用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3、要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由于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在全面掌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再突出考核的重点内容。切忌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随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者降低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个章节,并适当突出重点内容。2、考试试题要合理安排难易结构,可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此外,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之间的区别。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各种题型的格式见大纲附录的参考试卷。附录 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要素包括信息、信息生产者和(D)。A.信息管理者B.信息消费者C.信息系统D.信息技术2.下列选项属于实物型信息资源的是(B)。A.数据库B.样品C. 图纸D. 书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空,每空1分,共5分。1.二次信息属于记录型信息资源。2. 信息资源管理的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信息组织答: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1分),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1分),使信息从无需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以阅读一本书为例,说明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答:信息资源的具有共享性是指其资源利用者在资源利用上不存在竞争关系(2分)。以阅读一本书为例,某人阅读一本书时,他从这本书中获取的知识内容(或称信息量)并不会因为其他人已经阅读而受到影响(2分),也不会对将要阅读这本书的其他人产生影响(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哪些主要类型?论述这些信息资源类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2分)记录型信息资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络等。(2分)实物型信息资源: 这是用实物本身来贮存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某种样品、样机,它本身就代表一种技术信息。(2分)智力型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主要表现为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隐性知识。(2分)零次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2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案例:李家峡水电站是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西北陕、甘、宁、青共同投资合建的特大型水力枢纽工程,该厂每天承担着大量的业务,并分析、整理着海量的数据。为了对整个电厂实施信息化管理,李家峡水力发电厂与长天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其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长天企业在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现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并开发一个覆盖电厂大部分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和电网实时信息进行决策服务,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了电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根据系统总体逻辑模型,遵循功能相对独立并考虑到业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同时结合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的实际需求,长天将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设备管理子系统、检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安全监察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等。问题:(1)结合案例,论述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网状结构。(2)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阶段各有哪些工作内容?答:⑴职能型的纵向信息分系统和层次型的横向信息分系统共同组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网状结构(2分)。表现为:首先,它是由几个对应于企业业务子系统的纵向信息分系统构成,如供销信息分系统、科技信息分系统、财务信息分系统等(2分);其次,企业信息系统在横向的层次结构也是综合性的,对应到最高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基础业务层(2分)。⑵ 统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确定系统目标、建立概念模型、考虑约束条件(1分);系统评价:对系统总体设计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1分);系统详细设计:在系统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具体地着手建立系统个,力争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1分)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系统转换。(1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第二版),张梦霞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高纲1848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412 市场调研与统计南京邮电大学编(20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市场调研与统计》课程是广告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任何广告策划和创作都离不开市场调研。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自学应考者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巧,培养和提高他们开展广告市场调研的实际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以便能够胜任广告行业的诸多相关工作。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略)第一章 市场调研概述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市场调研的定义、内容和原则,掌握市场调研在销售管理中的作用,掌握市场调研机构的职能,掌握市场调研伦理。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的定义、发展历程、目的和用途以及市场调研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介绍了市场调研的基本原则、市场调研机构和市场调研伦理。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市场调研的发展历程。2、掌握:市场调研的目的和用途。3、熟练掌握:市场调研的定义。第二节1、掌握:市场调研按照调研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的类型。2、熟练掌握:市场需求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市场环境调研、市场营销组合调研和市场竞争调研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第三节1、熟练掌握:市场调研的六个基本原则及各原则具体内容。第四节1、领会:主要的外部市场调研机构。2、掌握:市场调研机构的职位设置。3、熟练掌握:内部市场调研的内容、外部市场调研的内容。第五节1、领会:市场调研伦理。2、熟练掌握:调研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客户的责任和义务;调研对象的责任和义务。第二章 市场调研过程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流程,熟悉每一流程中的各项环节及工作,并能够应用于实践。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方案制定前的预备工作、市场调研的分类、步骤和预算。并分别介绍了市场调研的目的与理论基础、市场调研的分析模型、如何预测市场调研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形成市场调研假设和影响调研方案的主要因素;市场调研的三种类型;完整市场调研过程的六大步骤。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市场调研实施计划书的基本内容和市场调研方案的评估。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市场调研的目的;管理决策问题和市场调查目的之间的关系;理论在市场调研中的作用。2、掌握:市场调研方案制定前的五个预备工作(明确市场调研的目的与理论基础,明确市场调研的分析模型、预测市场调研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形成市场调研假设、影响调研方案的主要因素)及各自主要内容。第二节1、领会:探索性调研的定义;描述性调研的定义;因果性性调研的定义。2、掌握:市场调研按照性质和目的可划分为的三种类型,及每种类型市场调研的应用情景。第三节1、熟练掌握:完整市场调研过程的六大步骤及每一个步骤的主要内容。第四节1、领会:市场调研时间管理的基本内容;调研费用预算的主要内容。第五节1、熟练掌握:市场调研实施计划书的十个部分及各部分主要内容。第六节1、掌握:市场调研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的三个方面;调研可行性评估的三种方法;调研方案总体评价的四个方面。第三章 界定市场调研问题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如何界定市场调研问题;市场调研问题和管理决策问题的差异;界定市场调研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障碍;界定市场调研问题时常犯的错误。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影响调研问题界定的要素,管理决策问题与市场调研问题的差异,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以及识别和确认市场调研问题。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进行定性研究调研人员需要评估的七项内容。2、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影响调研问题界定的要素;调研人员于决策者沟通的4C原则;问题审核时调研人员应同决策者进行讨论的问题。第二节1、领会:管理决策问题、市场调研问题的含义;管理决策问题与市场调研问题的区别。第三节1、掌握:收集资料需要获得的信息(人口统计特征、生活方式、个性、动机、知识、过去行为、态度与观点、行为意图)及各自的主要内容。第四节1、掌握:界定调研问题时面临的两种障碍。第四章 市场调研方案设计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各类市场调研方案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小组座谈会、深访和案例调查;掌握因果性调查。能够领会、选择和应用三种市场调研方法。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分类;定性调研的目的、特征、应用和分类;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和因果性调研各自的定义、应用范围和主要方法。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定性调研可应用的情形。2、掌握:定性调研和定量调研的差异。3、熟练掌握:探索性调研和结论性调研的差异;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和因果性调研三种研究设计的分类和差异。第二节1、领会:探索性调研的定义。2、熟练掌握:探索性调研的应用范围;探索性调研的五种常用方法及各自主要内容。第三节1、领会:描述性研究的定义。2、熟练掌握:描述性研究的应用范围;描述性调研的常见用途;描述性调研中横向调研和纵向调研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第四节1、领会:因果性调研的定义。2、熟练掌握:因果性调研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探索性调研的方法。第五章 选择市场调研方法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调研误差的来源的分析和降低误差的方法;掌握访谈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内涵及方法;掌握其他典型调查法。能够根据调查对象选择资料来源,能够正确选择不同的信息资料收集方法。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调研误差的来源(抽样误差、系统误差);访问调查法(入户访问、拦截访问、电话访问、邮寄调查访问、互联网访问)、观察法和实验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优缺点和实施步骤。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抽样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的定义。2、掌握: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如何减少抽样误差。3、熟练掌握:构成系统误差的四种类型及各自主要内容;调查误差的三种情况及各自主要内容。第二节1、领会:入户访问的概念;拦截访问的概念;电话访问的概念;邮寄调查访问的概念。2、掌握:入户访问的优缺点;拦截访问的优缺点;电话访问的优缺点;邮寄调查访问的优缺点;访问员的筛选。3、熟练掌握:入户访问的实施过程;入户访问的注意事项;拦截访问的实施过程;拦截访问的注意事项;电话访问的基本过程;邮寄调查访问的基本程序。第三节1、领会:观察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法的类别。3、熟练掌握:观察法的应用;观察法的实施步骤。第四节1、领会:实验调查法的基本概念2、掌握:实验调查法的基本要素;实验调查法的优缺点;实验调查法的主要类型及各自内容。第五节1、领会:专项调查法、固定样本组、德尔菲法、搭车调查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第六章 度量技术与量表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基本度量标尺的形式,掌握量表的定义和形式,掌握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概念。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度量与标尺技术;量表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几种基本的量表,以及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评估。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度量的概念。2、掌握:四种基本度量标尺。第二节1、领会:量表的概念。2、掌握:四种主要的量表形式。第三节1、领会:信度的概念;效度的概念;可推广性的含义。2、熟练掌握:评估信度的三种主要方法(重复测试法、复本法、内部一致性法)和各自主要内容;检验效度的三种方式(内容效度、标准效度、建构效度)及各自主要内容。第七章 问卷设计技术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问卷设计的过程,了解问卷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问卷的功能和基本结构。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问卷的功能,问卷的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问卷设计的基本范式(开场白、关联性、问题的措辞、问题排序、外观和格式);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预调查的操作方法。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问卷的定义。2、掌握:问卷设计应实现的三个基本目标。3、熟练掌握:高质量问卷的几个标准。第二节1、掌握:问卷设计的流程及流程种每一步的主要内容;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1、掌握:问卷设计的五个方面(开场白、关联性、问题的措辞、问题排序、外观和格式)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四节1、领会:开放式问题的内涵;封闭式问题的内涵。2、掌握:非结构化问题的缺点;非结构化问题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开放性问题的两种形式。3、熟练掌握:封闭性问题的几种基本形式。第五节1、领会:预调查的内涵和操作方法。第八章 抽样技术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并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抽样的条件与步骤,了解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了解非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掌握样本容量的概念。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总体和样本、抽样和普查、抽样的条件等基本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非概率抽样技术(方便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和概率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以及选择抽样技术、提高答率和对不回答的调节,决定样本容量的统计方法。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抽样和普查的概念。2、掌握:选择抽样和普查的原则;抽样设计程序的四个基本步骤及其主要内容。第二节1、领会:方便抽样的基本概念;判断抽样的基本概念;配额抽样的基本概念;滚雪球抽样的基本概念。2、掌握:方便抽样的优缺点;判断抽样的优缺点;配额抽样的优缺点;滚雪球抽样的优缺点。第三节1、领会: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概念;系统抽样的基本概念;分层抽样的基本概念;整群抽样的基本概念。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过程;简单随机抽样的局限性;系统抽样实施的基本步骤;系统抽样的应用范围;分层抽样实施的基本步骤;分层抽样的两种类型(比例抽样和非比例抽样)及各自内容;整群抽样实施的基本步骤、应用范围;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差异。第四节1、领会:何时选择非概率抽样,何时选择概率抽样。第五节1、领会:答率的概念;可用于调节不回答误差的方法。2、掌握:答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第六节1、领会:参数、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精度、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的概念。第九章 基本数据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利用频数分布进行初步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交叉表数据分析法;掌握针对交叉表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SPSS软件在基本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频数分布的概念、常用的统计量、假设检验及交叉表的概念,同时还介绍了频数分布、假设检验和交叉表的SPSS13.0软件应用。三、考核要求 第一节1、领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基本概念;极差、四分位极差、方差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本节不做考核要求第三节本节不做考核要求第十章 方差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方差分析的概念;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法;了解SPSS软件中方差分析原理。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与SPSS软件的应用。三、考核要求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一章 销售预测概述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销售预测的概念、销售预测的作用、销售预测的类型、销售预测的原理。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销售预测的概念和作用,销售预测所依据的原理以及销售预测的程序。同时对销售预测的精度和成本进行了介绍。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销售预测的概念。2、掌握:销售预测包含的四个要素及各要素的内容;销售预测的作用。第二节1、领会:惯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相关性原理。2、掌握:销售预测的五阶段程序及各阶段程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1、领会:销售预测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对象的商品层次、预测周期的长短和预测方法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掌握:常见销售预测方法及其特点。第四节本节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二章 定性预测方法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定性预测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掌握专家评估法、主观概率法、联测法、转导法和类比法的概念和特点。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定性预测的概念、特点,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联测法、转导法和类比法等具体的定性预测方法。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定性预测的概念和特点;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的关系。第二节1、领会:头脑风暴法的概念、特点;德尔菲法的概念、特点。2、熟练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第三节1、领会:主观概率法的概念和具体步骤。第四节1、领会:联测法、转导法和类比法的概念;类比法的四种应用形式。第十三章 回归分析预测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关系和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归回分析预测方法;掌握回归分析的SPSS软件应用。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相关分析与SPSS软件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与散点图的SPSS软件应用,以及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与SPSS软件的应用。三、考核要求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四章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简单平均预测方法的用法与使用条件;了解移动平均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具体应用;掌握一般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带有趋势的指数平滑法和带有趋势及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及SPSS操作;了解自适应指数平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及SPSS操作。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预测的特点、分解模式,简单平均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移动平均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适用条件,以及一般指数平滑预测方法与SPSS软件的应用,自适应指数平滑预测方法,带有趋势的指数平滑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带有趋势及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带有趋势及季节性的自适应指数平滑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三、考核要求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五章 马尔科夫预测法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马尔科夫预测的基本原理;掌握销售状态预测的基本步骤;了解市场占有率预测的基本步骤;了解期望利润预测的基本步骤。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马尔科夫链的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转移概率、C-K方程。同时介绍了商品销售状态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和期望利润预测的步骤和方法。三、考核要求本章不做考核要求。第十六章 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一、学习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市场调查报告在一个市场调研项目中的地位;理解对市场调查结果使用指导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懂得如何对市场调查结果进行反馈和完善;懂得市场调查报告中图表的使用。二、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和撰写要求。详细介绍了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序言、摘要、正文、附件)和各个部分的写作方法。同时对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介绍了演示报告的准备和应用。三、考核要求第一节1、领会: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2、熟练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第二节1、熟练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1、领会:饼状图、柱状图和曲线图的使用范围。第四节1、领会:演示报告制作的规则。三 相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除不做考核要求的章节外,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第二版),张梦霞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的专业课程,内容较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一面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 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如:第一个正规的调研机构Curtis Publishing Company于( )年成立,主要进行汽车工业方面的调研。A.1879B.1898C.1911D.1948二、填空题:如:1922年, 公司意识到市场调研概念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果断进入商业研究领域,发展了“市场占有”的概念,并提供了许多其他服务。三、名词解释:如:分层抽样四、简答题:如:简述观察法的特点。五、论述题:如:试述头脑风暴法的具体步骤。六、实践操作题:如:使用电话访问方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请根据下列描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理由。“研究者A在电话铃响三次还没人接听的情况,断定家中无人,决定更换时间进行访问。”“研究者B在电话访问两次没有被接听后,放弃了对该样本户的访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高纲170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0290农村社会学南京农业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为我省自考农村实验区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阐述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可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农村社会的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服务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流派以及农村的基本人地关系。第二部分是农村社会构成,主要介绍农村人口、婚姻家庭以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卫生事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第三部分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历程和主要模式、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状况以及农村扶贫、农村社会保障和城乡统筹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我国“三农”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重点掌握农村人口、农村经济、农村政治、农村文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和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了解不仅了解社会学的一般原理,而且必须掌握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和农村发展战略,结合农村社会实际学习课程的相关内容,从而对农村社会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的史略、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以及农村社会学所涉及的人地关系状况。(二)学习要求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学概念和研究方法,领会农村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流派,熟悉农村人地关系的概念、主要理论以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什么是农村社会学(不作要求)2、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社会学调查研究的三个阶段、实地调查的概念及其适用性、问卷调查的环节、问卷调查的优点和缺点3、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与要求(不作要求)第二章 农村社会学史略(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了国外和中国的农村社会学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二)学习要求了解国内外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历史、中外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不同阶段段和历史事件,以及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织。深入领会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农村研究的主要成果。(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国外的农村社会学理解:农村社会学的起源2、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解:农村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第一本《农村社会学》教材3、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农村研究理解: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学术理论界发生的三次论战第三章 农村社会学理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阐述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和研究内容和领域,介绍了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及方向。(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农村社会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了解农村社会学的兴起,以及农村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争论及焦点,掌握目前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农村社会学研究理论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民、农业和农村识记:农业、农村和城镇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性、理解:农民概念的三个维度、农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狭义和广义农业的内涵、农业经营的形式、农村的类型。2、农村社会学的理论流派理解:小农的概念、马克思关于小农历史演变三个阶段的论述、小农理论三个研究传统的代表人物。3、农村社会学的理论发展理解:乡村建设运动不同意见和理论的代表人物、“差序格局”理论。综合运用: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第四章 人地关系(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人地关系的主要概念、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历程,介绍了历史上人地关系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探讨了当今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和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农村人地关系概念的内容,掌握农地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基本学说,深入领会中国人地关系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主要理论识记:人地关系的概念及不同层次的含义理解:现代西方人地关系研究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2、历史上人地关系的形成和变化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征、和平时期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变化运用:当今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主要问题、缓和农村人地关系的途径第五章 农村人口(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人口的含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和人口结构的主要特点,探讨了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二)学习要求了解农村人口的含义及属性,了解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状况,把握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的相关理论及途径。(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人口数量识记:农村人口的概念理解:社会学话语体系中的人口含义,人口的属性、中国农村人口地区分布2、农村人口结构识记:家庭人口规模的概念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含义、职业结构的概念、人口年龄结构的含义3、中国农村人口素质识记:人口素质的概念、文化资本的概念理解:城乡教育差距的体现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文化资本理论第六章 农村婚姻与家庭(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婚姻和家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阐述了我国农村婚姻家庭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村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研究了中国农村婚姻家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农村婚姻观念、婚嫁方式和习俗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掌握农村家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婚姻识记:婚姻的概念、婚姻观的概念、生育文化的概念理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与方式、农村传统的婚嫁习俗、农村社区生育文化的转变原因2、农村家庭识记:家庭的概念、家族的概念、宗族的概念、户的概念理解:家族主义、家庭类型、中国农村家庭类型的变化趋势3、农村家庭的嬗变识记:家庭网络的概念、家庭权威的概念理解:家庭功能的变化、亲子关系的变化、家庭文化的变化4、农村婚姻家庭问题与家庭建设综合运用:农村家庭建设的内容第七章 农村经济(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经济所制度的概念,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分析了农村主要经济组织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式。(二)学习要求了解农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概念,把握“三农”问题的核心,理解国营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的特点,深入领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流转等问题及解决模式。(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经济概述识记: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理解:农村经济的概念、“三农”问题及其核心、2、农村经济制度理解:农村经济制度的概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制度安排上的特点3、国营农场理解:国营农场的特点4、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解:“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5、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记忆:土地流转的概念理解: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农业补贴的概念、世界范围内的农业补贴政策的起源、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的变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未来发展的特点、土地流转的五大模式综合运用: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举措第八章 农村政治(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政治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和观点以及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分析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及内涵,探讨了村民自治所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以及农村维权的困境及解决途径。(二)学习要求了解村民自治的特点及意义,并且了解村民自治中的乱象及其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深入了解当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及维权的难点,从制度的角度把握保护农民权益的相关思路。(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政治研究的理论视角 (不作要求)2、农村政治权力结构变迁(不作要求)3、村民自治理解:村民自治的概念、村民自治的特征及内涵、村民自治的内容、村民自治的历史意义、村民自治中乱象的表现综合运用:村民自治中乱象的治理对策及制度建设4、农民维权识记:农民维权的概念理解:农民维权的特点、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农民维权的困境综合运用:农民维权的制度安排及创新第九章 农村文化(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村文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分析了中国农村信仰的特点,深入阐述了中国农村的宗族文化的结构和功能。(二)学习要求了解农村文化的概念和一般特征,把握中国农村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变迁的主要规律。熟悉民间信仰的特点,把握中国农村宗族的主要结构和社会功能。(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文化概述识记:农村文化的概念、民间文化的概念、民俗的概念、农村文化变迁的概念理解:农村文化的特征、“小传统”的提出、民俗的内容和特征、民俗的分类、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特点综合运用: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目前城乡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2、民间信仰理解:中国民间信仰的特征3、中国农村的宗族文化理解:家族的概念、宗族的概念、宗族的主要结构、传统宗族的社会功能第十章 农村卫生(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及现有的服务体系,阐述了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功能、特点和相关具体制度。(二)学习要求了解计划免疫、农村卫生等概念,熟悉卫生下乡活动的内容,熟练掌握农村主要健康保障制度及其内容和作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健康问题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2、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识记:农村卫生的概念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理解:卫生下乡的概念、卫生下乡活动的内容4、农村健康保障制度识记: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概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念、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概念理解:健康保障制度的最初创建、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功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和救助方法、妇幼(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的性质第十一章 农村工业化(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农村工业化的含义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农村工业化的意义,介绍了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程和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征,并对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现有模式及其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二)学习要求了解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掌握主要农村工业化理论的基本学说,深入领会毛泽东农村工业化的观点,熟悉我国农村工业化模式的分类及不同特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工业化概述理解: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的概念、农村工业化的具体含义、“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创立人、农村工业化的意义综合运用:毛泽东农村工业化的观点2、我国农村工业化历程与特征(不作要求)3、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模式理解:经济模式问题的提出、农村工业化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国农村工业化的三大模式及其特点、中国农村工业化模式的启动或发展方式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及具体机制,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社会意义,通过对世界各国城镇化历程的总结分析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并且对加强小城镇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二)学习要求了解城镇化的特点及其机制,把握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熟悉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和原动力,理解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城镇化概述识记:农村城镇化的概念理解: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特征、城镇化的机制的概念、农村城镇化的机制综合运用: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2、农村城镇化历程理解:城镇化的原动力、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对贫民窟的定义3、小城镇建设理解: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建设的概念、最早关注小城镇问题的是社会学家、生态文明的概念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分层(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社会分层及其标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分层历史演变的原因、现状及其主要规律,探讨了农民工阶层的特点及发展。(二)学习要求领会马克思主要的社会分层标准,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阶层的划分、农民分化的原因,理解农村社会分层的特点及决定机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社会分层概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标准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分层的历史演变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分化的主要原因、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阶层划分、农村社会分层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3、农民工阶层理解:“农民工”的概念、农民工的类型、农民工的特征综合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第十四章 农村社会流动(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和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分析了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发达国家农村社会流动的经验及启示,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对当前农村社会流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二)学习要求了解影响农村社会流动的因素和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教训,熟悉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现状及其规律,把握“民工潮”意义和 “民工荒”的原因。(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社会流动概述识记:社会流动的概念理解:用现代观点系统研究社会流动的第一部著作、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农村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农村社会流动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的主要启示2、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与现状理解:改革开放后三种意义上的农村社会流动、农村社会流动发生的原因、目前制约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制度、近年来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3、农村社会流动中的几个问题综合运用:“民工潮”的意义、导致“民工荒”的原因第十五章 农村扶贫(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贫困的概念和标准以及有关贫困的主要社会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实践探讨了农村扶贫的中国经验。(二)学习要求了解贫困的内涵及判断标准,熟悉与贫困相关的社会学观点,理解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和原因,深入把握中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贫困概述识记: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理解:贫困的概念、绝对贫困线、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的概念、“三M”理论的假设、“贫困文化”概念的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对贫困的论述和观点、贫困环境论的主要观点2、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及原因理解:国家划定特困区的标准、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结构特点、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3、中国农村的扶贫实践识记:开发扶贫的概念、非政府组织扶贫的概念、小额贷款的概念理解:救济扶贫的概念、中国的农村扶贫战略的三种类型、“贫困文化”的概念、参与式扶贫的概念、中国农村扶贫所面临的问题综合运用:中国农村扶贫的经验第十六章 农村社会保障(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及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模式,介绍了中国农村社会求助的原则、措施和制度,分析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特点,并阐述了农村优抚安置的方式和资金渠道。(二)学习要求了解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及现有模式、熟悉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原则和措施,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原则,把握农村优抚安置的制度安排。(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农村社会保障概述识记:社会保障的概念、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理解:“社会保障”一词的正式采纳、中国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2、农村社会救助识记:农村社会福利的概念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原则、农村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按照社会救助的不同形式划分的农村社会救助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原则、“五保”的内涵、“五保”供养方式的种类、紧急生活救助的概念、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识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综合运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4、农村优抚安置理解:农村优抚安置的概念、安置的三种方式、优抚安置的资金的三个来源渠道第十七章 城乡统筹(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城乡统筹的概念和本质,介绍了城乡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城乡统筹的主要发展模式,探讨了中国城乡统筹的发展途径。(二)学习要求了解城乡统筹的概念,把握城乡统筹的关键和本质,熟悉城乡关系的不同阶段,把握城乡关系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深入领会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城乡统筹概述识记: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理解:城乡统筹的概念以及关键和本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的概念2、城乡统筹的背景和现有模式理解:人类历史上城乡关系的三个阶段,二元结构论的提出者、刘易斯拐点的概念、核心边缘理论的阐述者、新兴古典城镇化理论的代表、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3、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理解:土地问题的核心、县域经济的特点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个能力层次的含义是: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2、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解释和说明。3、综合应用: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经济活动中的各项重要法律制度,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思考教材中复习思考题中的问题,以帮助考生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避免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考生参加考试时只允许携带钢笔、签字笔、圆珠笔、橡皮等文具用品,不允许携带书籍及其他参考资料。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40%,领会占40%,综合应用占20%。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附录 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如:一项完整的问卷调查一般包括的四个环节为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和A.回收问卷B.数据核对C.统计分析D.归纳总结二、名词解释如:城镇化三、填空题如:作为一种职业概念,农民是指以 为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四、简答题如:简述农业生产的特性。五、论述题如:试述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三版,张丽、郝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高纲183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7725 物流规划南京财经大学编(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物流规划》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必修课,是为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和运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自学考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在工作中运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物流管理的决策水平和管理绩效,提高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目标《物流规划》课程设置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2. 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模型,包括概念、特征、分类、模型及规律;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先进的物流系统理念,侧重于规划、分析、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以期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法的应用效率;4. 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定量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概念、特征和模式、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物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的分析与仿真、物流系统决策方法、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等内容。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是物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方法、物流系统决策模型等内容。Ⅱ 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念及原理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物流系统设计和规划等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知识,对某一特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业务领域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知识和模型,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建模,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 物流系统及其规划设计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物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模式;理解物流系统的要素及集成;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与原则;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为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模式一、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二、物流系统的特征三、物流系统的模式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要素及集成一、物流系统的要素二、物流系统的要素集成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含义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三、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第四节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与阶段一、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类型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阶段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的概念、特征和模式1.识记:系统、物流系统;2.领会:系统分类、物流系统分类、效益背反、系统的一般模式、物流系统的模式;3.简单应用:系统的基本特征、物流系统的特点;(二)物流系统的要素及集成1.识记:物流要素集成化;2.领会:物流系统的网络要素、支撑要素、物质基础要素、功能要素、物流要素集成的角色、物流要素集成的结果;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的要素、物流要素集成动机;(三)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1.识记:物流系统规划、系统总成本、物流系统设计;2.领会:物流系统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的区别、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系统总成本最优原则、显性物流成本、隐性物流成本;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与阶段1.领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类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三个层面;2.简单应用: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阶段。第二章 物流系统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概念、目的及一般步骤;掌握物流系统目标的特点和物流系统目标设置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内容,掌握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作用和分析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的环境分析与问题识别一、物流系统的环境分析二、物流系统的问题识别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目标分析一、物流系统的目标设置二、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作用三、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分析四、物流系统目标分析方法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一、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二、解释结构模型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的环境分析与问题识别1.识记:SWOT分析、企业环境、宏观环境、物流体系环境、SWOT分析、5W1H法;2.领会:系统分析概念、系统分析目标;3.简单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物流系统分析表、决定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物流业市场竞争环境分析;(二)物流系统的目标分析1.识记:营运目标、基本目标、5S目标、3S1L目标、7R目标、SMART原则、系统目标的完备性、物流系统战略优势、物流系统战略优势、目标集聚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树、问题树;2.领会:物流系统的目标、物流系统目标的多样性、物流系统目标的层次性、物流系统战略类型、战略目标分析的工作内容、物流系统目标分析方法;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目标的特点、物流系统目标冲突和处理方法、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内容、物流系统目标分析的意义、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分析;(三)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1.识记:结构、结构模型、多边治理、双边治理、单边治理;2.领会:ISM方法的建模步骤;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影响物流企业联盟伙伴组合的因素分析。第三章 物流系统节点规划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物流节点的类型、作用和功能;掌握物流节点选址的原则、步骤和主要方法;掌握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原则、步骤和主要内容;掌握配送中心的概念和配送中心区域规划的方法;掌握物流中心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物流中心规划的目的、设计原则。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节点的类型和功能一、物流节点的概述二、物流节点的类型三、物流节点的功能第二节 物流节点的选址规划一、物流节点选址规划概述二、单物流节点选址三、多物流节点选址第三节 物流节点布局规划一、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原则二、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步骤三、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内容第四节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一、配送中心规划概述二、配送中心的分类和功能三、配送中心的区域规划第五节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一、物流中心的概念和类型二、物流中心的功能设定三、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节点的类型和功能1.识记:物流节点、物流系统结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2.领会:物流的过程、广义的物流节点、狭义的物流节点、物流节点的类型、3.简单应用:物流节点的作用、物流节点的功能4.综合应用: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区别、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二)物流节点的选址规划1.识记:物流节点选址、计算机辅助节点设计技术;2.领会:物流节点选址问题分类、常用的单节点选址方法、多物流节点选址方法;3.简单应用:物流节点选址原则、物流节点选址步骤、欧几里得选址方法、直角选址方法、加权因素选址法;4.综合应用:物流节点选址因素;(三)物流节点布局规划1.领会: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目的、物流节点选址、物流节点布局;2.简单应用: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原则、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步骤、物流节点布局规划的内容;(四)配送中心规划设计1.领会: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分类 ;2.简单应用:配送中心内部工作区域、配送中心区域规划步骤;3.综合应用:配送中心的功能(五)物流中心规划设计1.识记:集货中心、送货中心、转运中心、加工中心、物流控制中心;2.领会:物流中心的类型、物流据点的数目与规模;3.简单应用:物流中心的地位、物流中心的功能、物流中心的规划涉及的因素、物流中心的筹建;4.综合应用:物流中心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物流中心设施规划的目的;第四章 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系统线路的概念、功能、作用;掌握物流线路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了解物流线路的运输方式和线路组合要素;掌握物流系统运输线路选择的依据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线路规划设计的内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线路概述一、物流系统的线路二、物流系统线路的功能三、物流系统线路的作用四、物流线路规划与设计的内容第二节 物流线路的运输方式一、物流线路的单一运输二、物流线路的组合运输三、物流系统线路要素第三节 物流系统线路的选择一、运输线路选择的依据二、运输线路选择的方法第四节 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一、物流线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二、物流线路规划设计的标准和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线路概述1.领会:物流线路2.简单应用:物流系统线路的功能、物流系统线路的作用、物流线路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二)物流线路的运输方式1.识记:管道运输、航空运输、流向、流体、流程、流效;2.领会:物流线路的单一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联运方式、3.简单应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物流线路的组合运输、物流系统线路要素;(三)物流系统线路的选择1.简单应用:运输线路选择的因素、运输线路选择的原则、运输线路选择的方法;2.综合应用:最短线路法、Dijkstra法应用、运输问题模型、旅行推销员(TSP)模型应用;(四)物流系统线路规划设计1.领会:运输合理化、物流线路规划设计的标准和内容2.简单应用:物流线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运输合理化设计的“五要素”、 运输系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五章 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熟悉物流系统网络的内涵;了解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和物流系统网络的结构类型;掌握物流系统网络的规划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掌握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区域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网络概述一、物流系统网络的内涵二、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第二节 物流系统网络的结构类型一、单核心节点结构二、双核心节点单向结构三、双核心节点交互结构四、多核心节点结构第三节 物流系统网络的规划设计一、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原则二、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内容三、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方法四、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步骤第四节 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设计一、物流网络组织设计的原则二、物流网络的内部组织设计三、物流网络的整体组织设计第五节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一、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方法二、规划总体框架三、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四、物流园区内部规划设计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网络概述1.识记:物流系统网络、物流网络结构;2.领会:区域物流网络、服务经营网络、物流系统网络的内涵;3.简单应用:服务经营网络的作用、物流网络的构成要素;(二)物流系统网络的结构类型1.识记:单核心节点结构、双核心节点单向结构;2.领会:双核心节点交互结构与双核心节点单向结构的区别、多核心节点结构;(三)物流系统网络的规划设计1.识记:物流网络规划设计、德尔菲法、解析方法、启发式方法;2.领会:物流网络设计、物流节点和线路的相互关系;3.简单应用: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内容、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步骤;4.综合应用: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原则、物流网络规划设计的方法;(四)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设计1.识记:有效性原则、统一指挥原则、管理幅度、职权、协调原则、功能一体化物流网络组织、虚拟化物流网络组织、狭义自营组织、内部交易组织、内部外包组织、业务外购组织、战术外包组织、战略外包组织;2.领会:合理管理幅度原则、职责与职权对等原则、流程一体化物流网络组织;3.简单应用:物流网络的内部组织设计、物流网络的整体组织设计;4.综合应用:物流网络组织设计的原则;(五)区域物流系统规划1.识记:物流节点、物流园功能规划设计2.领会:物流网络规划、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方法、区域货运模型、价值-重量模型、时间分布模型、模式分担模型、货物-车辆模型、网络分配模型;3.简单应用:区域物流系统设计、节点选址模型、节点类型、物流园区内部规划设计、物流园区微观仿真评价内容、物流园区经济分析评价内容;第六章 物流系统的模型与仿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和原则;掌握层次分析法及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概念及物流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了解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方法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和原则一、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二、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仿真基础一、物流系统仿真概述二、系统仿真的特点三、物流系统仿真的步骤四、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第三节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一、蒙特卡罗方法二、系统动力学方法三、物流系统的分析与仿真案例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和原则1.识记:物流系统分析;2.领会: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二)物流系统的仿真基础1.识记:仿真、系统仿真;2.领会:现代仿真的概念和框架;3.简单应用:系统仿真要素、系统仿真的特点、系统仿真的实质、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4.综合应用:物流系统仿真的步骤、仿真模型的运用、系统仿真的作用;(三)离散事件系统仿真1.识记:蒙特卡罗方法、系统动力学;2.简单应用: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蒙特卡罗方法的逻辑流程、系统动力学的表示方法、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3.综合应用:物流系统仿真在集装箱港口中应用第七章 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物流系统评价的概念及物流系统评价的指导思想;掌握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指标组成;掌握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熟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熟悉和了解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法在TPL企业评价中的应用。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评价概述一、物流系统评价的基本概念二、物流系统评价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二、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组成第三节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一、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二、因子分析方法三、主成分分析方法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五、因子分析法在TPL企业评价中的应用六、数据包络在TPL运作效率评价中的应用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评价概述1.识记:物流系统评价;2.简单应用:物流系统评价的目标和任务、物流系统评价的指导思想、综合评价的思想原则;(二)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1.领会:系统评价;2.简单应用: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组成、选择确定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3.综合应用: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1.识记:因子分析、因子载荷、共性方差、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2.领会:因子分析方法的作用、因子分析法的目的和任务、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分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种性质指标、碎石图;3.简单应用: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因子分析法的特征、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主成分分析法的特征、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因子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应用数据包络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4.综合应用:因子分析法在TPL企业评价中的应用、数据包络在TPL运作效率评价中的应用、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应遵循的原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八章 物流系统决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了解物流系统决策的概念及决策类型;了解物流系统决策的体制;熟悉物流决策常用的决策方法;掌握第三方物流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决策标准;掌握非确定型物流系统决策的概念和常用决策准则;掌握风险型物流系统决策的损益期望准则、决策树法和效用概率决策法等常用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物流系统决策概述一、物流系统决策的概念二、物流系统决策的类型三、物流系统决策的体制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决策一、传统决策方法二、Ballow 开发的决策标准三、第三方物流决策标准应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第三节 非确定型物流系统决策一、平均准则二、乐观准则三、悲观准则四、折中准则五、后悔准则六、非确定型决策准则的比较第四节 风险型物流系统决策一、 损益期望准则二、 决策树法三、 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四、 效用概率决策方法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物流系统决策概述1.识记: 决策、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2.领会:物流决策的概念;物流系统决策的分类;3.简单应用:决策过程、物流系统决策的要素、企业物流的战略决策目标和内容;物流系统决策的体制;4.综合应用:决策基本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模型;(二)第三方物流决策1.领会:企业采用传统物流决策的影响因素;2.简单应用: Ballow 开发的决策标准、第三方物流决策标准应考虑到Ballow决策标准的缺陷;3.综合应用:如何判断物流子系统是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三)非确定型物流系统决策1.识记:平均准则、后悔值准则;2.领会: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中准则;3.简单应用:非确定型决策准则的比较;4.综合应用:平均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中准则、后悔值准则的应用;(四)风险型物流系统决策1.识记:损益期望值;决策树法、灵敏度分析、效用、效用曲线、2.领会:风险决策的假设条件、不同标准的风险决策方法适用场合、决策树的构成;3.简单应用:决策树法的步骤、风险决策的灵敏度分析步骤、效用曲线的类型、效用概率决策方法的步骤;4.综合应用:损益期望准则的应用、决策树的应用、效用概率决策方法的应用;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物流规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物流规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给出了学习的主线,覆盖了该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该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教材里均有明确体现。三、关于自学教材使用教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三版,张丽、郝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本课程的应用性很强,考生应在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领会基本概念的同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本大纲为考生提供了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便于考生阅读自学。同时,建议考生通过网络、各类期刊、书籍等,浏览物流运作管理的案例;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物流规划》是一个还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课程,其内容许多人在实践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实践着,考生应该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完全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在学习中,请注意以下事项:1. 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先认真了解本自学考试大纲对该章知识点的考核要求,做到在学习时心中有数。2. 务必重视对课程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要下足够的功夫,反复思考,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了解。并注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并能运用适当的基本原理解决现实问题。3.注意阅读参考资料,我们建议考生通过很多地阅读参考资料如网络资料、期刊文章、书籍及自身的实践,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学会选择和阅读参考资料,也是提高考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要针对重点章、次重点章和一般章节分别提出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建议和要求。要强调注意正确引导、把握好助学方向,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1、 要熟知考试大纲对本课程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准确理解对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认知层次和考核要求,并在辅导过程中帮助考生掌握这些要求,不要随意增删内容和提高或降低要求。2. 要结合典型例题,结合大纲中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的要求,在相关章节中都要注意引用案例,帮助考生真正达到考核要求,并培养良好的学风,提高自学能力。不要猜题、押题。3. 要使考生认识到辅导课只能起到“领进门”的作用,听懂不等于真懂,关键还在于自己练习,应要求考生课后抓紧复习,认真阅读。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可能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附录: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1. 重心法是单设施选址最为常用的求解方法,它的选址决策依据主要是( )。A.设施到各节点的距离B.运输总量C.运输成本D.运输时间2. 建立物流系统的依据和进行物流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 )。A.系统目标B.系统环境C.系统构成要素D.系统分析人员二、多项选择题(略)三、判断题1. 对分离的、单个起点和终点的网络运输选择问题,最简单和最直观的方法是最短路线法。2. 越是高层,越是关键的决策,往往是风险型决策。四、名词解释1. 物流系统网络2. 决策树法五、简答题1. 简述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2. 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特征。六、论述题1. 论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2. 论述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食品营养学》(第三版),张泽生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次2020年。高纲184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3286 食品营养学江南大学编(20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食品营养学》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与食品加工业密切联系,掌握食品加工对各类营养素和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以及增进营养的措施和途径,同时对食品营养学最新发展动态有一定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食品营养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食品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与食物和健康关系的科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营养,它是决定人的素质的重要因素,是人们的社会、智力和身体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与人类生长发育、智力、延寿、康复以及下一代的成长密切相关,对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营养科学知识的指导。从实践上看,学好《食品营养学》理论和原理,有助于将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与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供应的合理规划、安排结合起来,达到不断提高人民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本课程还对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选用由张泽生主编的《食品营养学(第三版)》作为教材。本教材由中国轻工业出版出版,版次为2020年4月第3版,曾荣获中国轻工总会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适合于轻工高等学校食品专业。全书共包括13章,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具体为:第十三章《未来的食品营养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食品营养学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类型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2.掌握营养学中能量的基本概念,人体的能量需要、加工食品中的能量变化、能量来源与供给量。3.掌握三类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的组成分类、生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变化、以及食物来源和供给量;了解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4.掌握维生素的特点、分类、各种易缺乏维生素的功能、缺乏时的影响,了解其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以及在食品加工、储存中各种因素对维生素的影响。5.掌握矿物质的分类、功能,了解矿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掌握易缺乏的矿物质的功能、吸收特点,缺乏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其食物来源与供给量。6.掌握膳食纤维的分类、功能以及食物来源。7.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基本原则,了解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合理营养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8.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主要目的,掌握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的种类。9.了解功能食品的概念、原则、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作用。(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其后续课程包括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和功能食品及其评价等。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食品营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绪论(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二)学习要求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食品营养学的发展概况、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类型、食品营养学研究的内容,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强化食品、功能食品、营养、营养素、营养素密度、营养价值等概念,了解加工食品的分类和营养状况,了解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及发展目标。(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1食品营养学研究内容[1]领会 ⑴.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内容[2]掌握:⑴.食品营养学的概念1.2我国食品营养情况[1]领会 ⑴.我国食品生产加工概况⑵.我国从解放至今在提高人民营养水平方面取得的成就⑶.我国居民的营养现状与发展目标1.3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1]领会 ⑴.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⑵.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类型⑶.加工食品的分类和营养情况[2]掌握:⑴.食品、强化食品、功能食品、营养、营养素、营养素密度、营养价值的定义⑵.食品的作用第二章 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二章。(二)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活动的特点,掌握食物中各大营养素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吸收过程。(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2.1消化系统的概况[1]领会:⑴.人体消化道活动的特点[2]掌握:⑴.消化、吸收的定义⑵.食物在人体中消化的方式⑶.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2 食品的消化[1]领会:⑴.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消化道消化的过程[2]掌握: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三类大分子物质在人体消化道消化的全过程,消化酶的分解产物,以及上述营养物质主要的消化器官。⑵.胃液、胆汁、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3 吸收[1]领会:⑴.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吸收过程[2]掌握:⑴.小肠作为营养素主要吸收器官的原因⑵.营养素吸收的基本机制及特点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消化产物吸收的过程和特点⑷.重要矿物质钙、铁的吸收过程和特点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三章。(二)学习要求了解营养学中能值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的能量需要及其影响因素,熟悉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了解能量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3.1能量与能量单位[1]领会:⑴.食物能量的来源⑵.能量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⑴.能量的单位⑵.不同能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2能值及其测定[1]领会:⑴.几种食品、营养素的食物能值⑵.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2]掌握:⑴.食物能值与生理能值的定义⑵.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生理能值及系数⑶.食物能值的测定方法3.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1]领会:⑴.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⑵.目前我国体力劳动的分级[2]掌握:⑴.决定人体能量消耗的三个方面⑵.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基础代谢的影响因素⑶.对食物代谢反应的定义3.4 能量平衡与体重控制[1]领会:⑴.导致体重增加及肥胖的原因及调控方法[2]掌握:⑴.能量平衡等式⑵.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及划分标准3.5 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1]领会:⑴.食品加工的能量变化[2]掌握:⑴.能量密度的定义3.6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1]领会:⑴.不同劳动强度的成年人每日膳食能量的需要量⑵.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和加工食品的能量特点[2]掌握:⑴.三大产能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供给中的合理比例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四章。(二)学习要求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掌握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变化,了解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了解膳食纤维的组成分类,掌握膳食纤维的功能,熟悉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4.1 碳水化合物的功能[1]掌握:⑴.碳水化合物的功能4.2 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1]领会:⑴.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类⑵.木糖醇的来源和代谢特点⑶.抗性淀粉的分类和作用[2]掌握:⑴.葡萄糖、果糖的来源和作用⑵.蔗糖、乳糖的来源和作用⑶.低聚糖的定义及常见的低聚糖⑷.多糖、改性淀粉的定义4.3 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1]领会:⑴.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的影响[2]掌握:⑴.淀粉糊化、老化、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的定义⑵.淀粉糊化、老化的过程⑶.焦糖化反应与美拉德反应的区别⑷.焦糖化反应与美拉德反应在营养学和食品加工中的特点4.4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1]领会: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或过少对机体的影响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2]掌握:⑴.碳水化合物占膳食总能量供给中的合理比例⑵.食物血糖指数的概念及划分标准4.5 膳食纤维[1]领会:⑴.膳食纤维的分类及主要成分⑵.膳食纤维对微量营养素的影响⑶.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2]掌握:⑴.膳食纤维的定义⑵.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⑶.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第五章 脂类(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五章。(二)学习要求了解脂类的组成分类和功能,掌握脂肪酸的命名和必需脂肪酸的概念,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熟悉脂类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变化,了解脂类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5.1 脂类的功能[1]掌握:⑴.脂类的功能5.2 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1]领会:⑴.脂类的组成分类⑵.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不利影响⑶.胆固醇的利与弊[2]掌握:⑴.脂肪酸的编号系统⑵.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包含的种类⑶.植物固醇对健康的作用5.3 脂肪的代谢[1]领会:⑴.三酰甘油酯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过程⑵.磷脂代谢过程[2]掌握:⑴.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⑵.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化过程5.4 血浆脂蛋白[1]掌握:⑴.按密度法,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5.5 脂肪在精炼加工过程中的变化[1]领会:⑴.食品精炼加工过程中成分的变化5.6 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1]领会:⑴.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脂类的变化[2]掌握:⑴.脂类氧化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5.7 脂类的摄取与食物来源[1]领会:⑴.脂类占膳食总能量供给中的合理比例[2]掌握:⑴.三类脂肪酸在膳食中的合理组成比例⑵.n-6与n-3脂肪酸的来源及合理比例⑶.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第六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六章。(二)学习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掌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熟悉蛋白质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及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和供给量。(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6.1 蛋白质的功能[1]掌握:⑴.蛋白质对人体的功能以及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6.2 蛋白质的需要量[1]领会:⑴.总氮平衡、正氮平衡和负氮平衡⑵.成人蛋白质的需要量[2]掌握:⑴.氮平衡的定义6.3 必需氨基酸[1]领会:⑴.粮谷类、豆类中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2]掌握:⑴.必需氨基酸的定义、包括的种类⑵.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的定义、限制性氨基酸的定义6.4 蛋白质的代谢[1]领会:⑴.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2]掌握:⑴.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的过程及脱氨基方式⑵.氨基酸代谢池的定义6.5 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1]领会:⑴.完全蛋白质、部分完全蛋白质和半完全蛋白质的区别[2]掌握:⑴.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氨基酸分等定义⑵.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6.6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1]领会:⑴.实现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方法[2]掌握:⑴.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定义6.7 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1]领会:⑴.蛋白质与亚硝酸盐的反应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掌握:⑴.热加工的有益作用⑵.热加工对氨基酸及蛋白质的有害作用6.8 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1]领会:⑴.蛋白质占膳食总能量供给中的合理比例[2]掌握:⑴.食物蛋白质的来源及其特点6.9 多肽、氨基酸的特殊营养作用[1]领会:⑴.各类功能性多肽、氨基酸对健康的益处⑵.过量摄入蛋白质对健康的潜在影响第七章 维生素(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七章。(二)学习要求了解维生素的特点和分类,掌握各种易缺乏维生素的功能以及缺乏时对人体的影响,了解各维生素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7.1 维生素概述[1]领会:⑴.维生素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⑴.维生素的定义7.2 水溶性维生素[1]领会:⑴.我国人群容易缺乏的水溶性维生素的种类[2]掌握:⑴.人体容易缺乏的几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的生理功能、稳定性、缺乏的症状、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7.3 脂溶性维生素[1]领会:⑴.我国人群容易缺乏的脂溶性维生素的种类⑵.脂溶性维生素过多对人体的不利作用[2]掌握:⑴.人体容易缺乏的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稳定性、缺乏的症状、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7.4 维生素在食品加工时的损失情况[1]领会:⑴.典型加工操作对维生素的影响第八章 矿物质和水(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八章。(二)学习要求了解矿物质的功能以及食品的成酸和成碱作用,掌握易缺乏的矿物质的功能、吸收特点,缺乏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矿物质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8.1 矿物质概述[1]领会:⑴.矿物质的组成及分类⑵.人体内的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⑶.矿物质的食物来源及生物有效性[2]掌握:⑴.矿物质的定义⑵.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及对改善食品感官性状与营养价值的影响⑶.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的定义8.2 重要的矿物质元素[1]领会:⑴.我国人群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元素的种类[2]掌握:⑴.人体容易缺乏的几种矿物质元素——钙、铁、锌、碘、硒的存在与功能、吸收状况与影响因素、缺乏症状、推荐摄入量与食物来源8.3 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1]领会:⑴.典型加工操作对食品中矿物质含量的影响8.4 水[1]领会:⑴.人体内水分的分布、水的排泄及需要量[2]掌握:⑴.水的生理功能及对改善食品感官性状的影响第九章 营养与膳食平衡(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九章。(二)学习要求掌握平衡膳食的概念、基本原则,了解合理营养以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9.1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领会:⑴.由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代替RDA的理由[2]掌握:⑴.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的定义,包括的4项营养水平指标⑵.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定义9.2 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1]领会:⑴.当今世界的三种膳食结构模式,各膳食结构模式的优缺点⑵.各膳食类型的特点[2]掌握:⑴.膳食概念⑵.平衡膳食的定义,平衡膳食中平衡的含义⑶.三大类产能营养素的理想供能比9.3 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1]掌握:⑴.膳食指南的定义⑵.中国居民(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内容及解读(2016版)⑶.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分层,各层代表的食物种类、含量及其各类食品的地位9.4 食品的方便化[1]领会:⑴.食品方便化的原因及潜在的营养问题第十章 营养与疾病防治(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十章。(二)学习要求了解营养缺乏造成的典型病症及其特征,熟悉营养过剩带来的健康危害,理解膳食与代谢性疾病及癌症的关系及防治因素,掌握典型营养性疾病的膳食因素及膳食防治。(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0.1 消化吸收不良[1]领会:⑴.消化吸收不良、脂肪痢的原因、表现及防治方法[2]掌握:⑴.乳糖不耐症的概念及引发的原因10.2 营养缺乏病[1]掌握:⑴.蛋白质-热能营养缺乏、佝偻病及骨质疏松、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克山病的原因、膳食因素及防治方法。10.3 营养过剩[1]掌握:⑴.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相关的膳食因素及防治方法。10.4 代谢性疾病[1]掌握:⑴.糖尿病、苯丙酮尿症、高半胱氨酸血症、通风症相关的膳食因素及防治方法。10.5 癌[1]领会:⑴.膳食中致癌、促癌物质[1]掌握:⑴.膳食中抑癌营养素及食物来源第十一章 食品的营养强化与营养标签(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十一章。(二)学习要求了解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和主要目的,掌握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熟悉常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的种类。了解特殊膳食用食品,熟悉预包装食品标签基本要求,掌握食品营养标签的主要内容、要求及编制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1.1 食品的营养强化[1]领会:⑴.强化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概念⑵.食品中营养强化剂的主要种类⑶.强化食品的主要种类⑷.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概念[2]掌握:⑴.食品营养强化的概念⑵.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或种类)⑶.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和作用⑷.食品营养强化的七项原则(即基本要求)⑸.提高营养强化剂在食品中稳定性的方法11.2 食品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1]领会:⑴.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基本要求⑵.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内容[2]掌握:⑴.食品标签、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的定义⑵.食品营养标签的意义⑶.食品营养标签的主要内容、要求和格式⑷.食品营养标签的编制第十二章 食品的功能性与功能食品(一)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应教材第十二章。(二)学习要求了解功能食品的概念与原则,了解保健食品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熟悉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作用,了解天然食品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2.1 功能食品的发展[1]领会:⑴.功能食品的特点⑵.健康、亚健康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⑴.功能食品的概念12.1 保健食品的发展[1]领会:⑴.保健食品的分类⑵.保健食品使用原则⑶.保健食品的原料及辅料[2]掌握:⑴.保健食品的概念⑵.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⑶.保健食品的特征12.3 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作用[1]领会:⑴.目前已被确认的11类生物活性物质⑵.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功能12.4 功能食品的原则要求[1]掌握:⑴.功能食品的原则要求12.5 天然食品中的某些功能性成分[1]领会:⑴.包含有大蒜素等功能性成分的天然食品种类⑵.各功能性成分的作用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等二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归纳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包括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二)自学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食品营养学》(第三版),张泽生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次2020年。(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较多,理解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并存,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30%,“掌握”70%。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改错题、简述题、论述题等类型(见附录题型示例)。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附录 题型举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干眼病是由于严重缺乏(▲)引起的。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2.生鸡蛋比熟鸡蛋的吸收率高。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空,每空1分,共1分。3.缺钙引起的疾病称为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共3分。4.必需氨基酸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共6分。5.简述预防维生素缺乏的措施。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6.试述功能食品的原则要求。列举三种天然食品中的功能成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江苏省自考免考政策解读视频

2021年自考免考政策一、免考条件1、统招生可免考已合格的同名课程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第二专业,均可按规定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的部分课程。2、报考同一学历层次第二专业的免考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可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的名称和要求相同(或较低)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超过一半。3、报考高一学历层次专业的免考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即专升本),可免考已学过且成绩合格的公共政治课(同类课程可互相代替,如“中国革命史”可代替“毛泽东思想概论”)。其中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还可以免考本、专科(段)中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4、部分专业毕业生可免考课程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或专科(段)专业,可免考本、专科(段)中以原学专业基础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如数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英语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非英语类专业的公共英语等课程;物理专业毕业生可免考“物理”或“普通物理”等课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等课程,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中文类专业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中文类课程。二、免考手续办理流程考生在报名期间向市自考办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证明材料。市自考办审核后,将有关证明材料、免考考生信息数据库报省自考办审批。课程免考批准后,有关证明材料退还本人,省自考办打印《免考课程合格证》发给考生。具体转考免考手续,各个省市有所不同,请致电当地所在自学考试办公室咨询。三、免考手续所需材料要求免考部分课程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向所在的市、县(区)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考办)提出申请,填写《课程免考申请表》一份,并提供下列材料:1、原毕业学校或自考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当年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或专科毕业生(最后一学年)可提供学校教务处证明(原件一份)。2、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者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一份,并加盖本人人事关系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学籍卡应含有每学期所学的课程、学分、学时、考试类型、考试成绩等内容。自学考试毕业生只需提供本人《毕业生登记表》中成绩栏部分的复印件一份即可。

【 #自考# 导语】 无 自考频道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江苏省202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申请须知已发布,详情如下: 一、办理时间网上申请:9月1日9:00—5日17:00。其中每天22:00至次日8:00为系统维护时间,免考申请功能关闭。现场确认:9月2日—5日(受疫情影响的部分地区以当地公告为准)。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视为放弃本次免考申请。二、办理流程1.网上提交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sdata.jseea.cn),点击全部考试项目,选择“2022年下半年社会自考免考”,按照流程填写相关信息,提交免考申请。2.现场确认免考申请网上提交成功后,考生须按当地自考办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提交或验核有关材料,主要有:(1)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原件(或准考证号码)及用于申请免考的各类证书及成绩单原件。(2)参加军队系统组织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并获得相应证书的考生,须验核本人的相关证件,如军官证、士兵证、转业证、退伍证等。(3)使用原学历已修课程申请免考的考生须提供毕业(结业或肄业)证书原件、毕业(结业或肄业)成绩单(学籍卡)原件。无法提供学籍卡原件的考生,须提供加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公章的学籍卡复印件一份。3.结果公布考生可在10月中下旬登陆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选择“2022年下半年社会自考免考”项目,查询免考审核结果。三、注意事项1.由于免考审核时间跨度较长,为避免影响办理毕业,考生须在毕业前至少半年申请办理相关课程免考手续。2.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能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以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4.使用本人已毕业课程成绩用于申请免考的,可点击“江苏自考毕业生”,如出现可勾选课程用于免考申请的(如图2),须勾选后再点击保存,返回图3界面,点击免考申请修改,确认无误后点击“提交申请”。四、疫情防控相关要求1.考生应主动了解并遵守我省和当地最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2.考生在办理现场业务时,须确保到现场前14天内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身体症状。本人“苏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等符合当地疫情防控最新要求。办理业务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工作人员,提供有关健康证明材料。原文标题:江苏省202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申请须知文章来源:

1. 自考免考课程 你好 按照 江苏自考免考规定: 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可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名称和要求相同(或高于自考)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免考 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和二级证书,能免考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外语课程免考,其他课程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各主考高校将不直接授予学士学位(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免考外语的考生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由本校学位委员会决定)具体看学校申请学位的规定 2. 江苏自考免考问题 首先免考的话现在网上提交再带材料去自考办办理,也就是说你要提供学校的学籍卡,估计你肄业的话开不到这个证明了吧。 要是能开到的话,可以现在办理。 公共课的话免考是取代相近的课程,还要看这个课程原先是什么课程变成的,比如说原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现在改成了中国近现代史刚要,那么原先考过的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相近的课程就可以换考现在的中国近现代史刚要。 具体的话,你可以咨询自考办,或者当场去自考办填报。 3. 江苏自考办理课程免考需提供哪些材料 江苏自考办理课程免考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证、准考证和原毕业学校或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2)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1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件1份,并加盖本人人事关系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 (3)持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证书(或考试成绩报告单)申请免考者,其证书上考试学校与毕业学校应一致,且考试时间应在在读期间或毕业2年以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 4. 江苏自考:办理课程免考需提供哪些材料 江苏自考免考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证、准考证和原毕业学校或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2)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1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件1份,并加盖本人人事关系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 (3)持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证书(或考试成绩报告单)申请免考者,其证书上考试学校与毕业学校应一致,且考试时间应在在读期间或毕业2年以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望采纳~ 5. 江苏自考(专科生自考本科段) 可以免考哪些课程 办理的手续麻烦吗因为我在河北读的大专,盖章 英语四证书可以申请免考英语。公共课有的科目可以免考。 参加完学位英语的考试才可以申专请学士学位属。 1 ,必须考完所有的本科段科目,才可以报名参加学位英语的考试。 2,学习期间的各科成绩达到平均65分以上、本科段外语考试成绩合格(含外语成绩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外语专科以上毕业证免试的考生)、毕业答辩成绩良好以上、考试期间无作弊记录的考生,均可报考。 3,学位英语的报名时间在一月份,考试时间在四月份。 6. 考生报考江苏自考同一学历层次第二专业,可以免考哪些课程 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江苏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内试本科段专业,可免容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名称和要求相同(或高于自考)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能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以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7. 江苏省自考第二学历哪些科目可以免考 1、您在“公共事业管理”自考本科专业中考过的公共课,包括英语,都是可以免考的版,不需要权重考的。 2、也就是说,您可自己对比一下“公共事业管理”与“工程管理”中有哪些自考课程是相同的,只要是相同的课程,这次就都可免考(不用重考)的。 8. 求江苏自考免考那些科目 基本上没有免考的,因为你的专科专业的课程代码和本科的课程代码是不一样的,但是既然你的专业的商务英语,如果你有英语四级证书或者英语三级的话,可以免考本科段的英语二,还有就是你大专有没有考过计算机NIT证书,如果有的话,可以免考本科段的管理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程。 9. 江苏自考公共课免考问题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近现代史是由马哲还是毛概变换来的,都是公共课是可以换考的。首先免考的话现在网上提交再带材料去自考办办理,也就是说你要提供学校的学籍卡,估计你肄业的话开不到这个证明了吧。 要是能开到的话,可以现在办理。 公共课的话免考是取代相近的课程,还要看这个课程原先是什么课程变成的,比如说原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现在改成了中国近现代史刚要,那么原先考过的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相近的课程就可以换考现在的中国近现代史刚要。 具体的话,你可以咨询自考办,或者当场去自考办填报。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考实施细则 一、课程免考的对象 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本科、专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第二专业,均可按规定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的部分课程。 二、报考同一学历层次第二专业的免考 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可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名称和要求相同(或高于自考)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三、报考高一学历层次专业的免考(即专升本) 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即专升本),可免考已学过且成绩合格的公共政治课(同类课程可互相代替,如“中国革命史”可代替“ *** 思想概论”)。除专业考试计划中有明确规定的以外,我省的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不需重考本、专科(段)中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四、部分专业毕业生可免考课程 某些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其他专业中以原学专业基础知识组成的课程。如数学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英语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非英语类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物理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其他专业的“物理(工)”、“普通物理”等课程;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可免考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等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免考其他专业的“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五、参加本省组织的考试获得有关证书者可免考如下相应课程 1.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及以上证书(或笔试部分成绩合格);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本校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者,可免考“英语(二)”课程。 2.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或笔试部分成绩合格);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本校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且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者,可免考“英语(一)”课程。 3.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计算机操作基础》模块及其他任一模块者(共两个模块),可免考本、专科(段)中的“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4.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及以上证书者,或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NIT)《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证书者可免考非计算机专业的“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5.凡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6.凡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7.凡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02319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和“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课程。 8.经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可免考农村自考实验区中相应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 六、持证书免考的有关说明 1.外语免考的学位授予说明 外语课程免考,其他课程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考生,各主考高校将不直接授予学士学位(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免考外语的考生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由本校学位委员会决定)。 2.军人有关证书免考说明 参加军队系统组织的考试所获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应证书申请免考者,还应交验本人的军官证、士兵证或转业证、退伍证,以证明其确在军队期间参加考试,否则不予免考。 3.持各类证书申请免考课程者,其证书必须是经省级考试承办机构注册登记的单位。凡参加未经省级考试机构注册登记的军队系统组织的考试获得证书的,一律不予认可。 七、免考申请程序及审核要求 要求免考部分课程的考生,应在报名期间向市、县(市、区)考办提出申请,并填写《课程免考审批表》,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的身份证、准考证和原毕业学校或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学历证书的认证要求与本科报考资格的审核相同)。 2.原毕业学校的学籍卡复印件一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红印);或者将本人人事档案中的学籍卡复印一份,并加盖本人人事主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章(红印)。 学籍卡应含有每学期所学的课程、学分、学时、考试类型、考试成绩等内容。学籍卡上如有更改记录,应由原毕业学校教务处在复印件更正之处加盖公章(红印),并由经办人签名。自学考试毕业生需提供本人《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一份。 3.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报告单申请免考者,成绩单上考试学校必须与毕业学校一致,且考试时间应在在读期间或毕业两年以内。 4.课程免考审核工作由县(市、区)考办进行初审,合格者送市考办复审。初、复审的办法与要求与本科报考资格审核基本相同。最后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各主考学校进行终审。 八、纪律要求 在办理课程免考过程中,凡经查证有伪造、涂改和提供假证明或假材料者,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条例进行严肃处理。 10. 江苏大专毕业后自考本科哪些科目可以免考 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本科、专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专自学属考试第二专业,均可按规定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的部分课程。 专科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即专升本),可免考已学过的名称相同且成绩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此规定仅适用于2008年4月以前已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老考生,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不得免考任何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政治课免考政策于2008年下半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免考规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可以申请免考本、专科段中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新闻、护理、公共关系、建筑工程等本科专业考生不得重复报考或申请免考已通过的课程,须按要求到相应专科专业中按指定课程进行换考。其它各类高校专科毕业生报考自考本科不能免考各门专业课(另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如英语、高数、物理等) 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或笔试部分成绩合格)及以上证书、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参加本校考试并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且在有效期间内,可免考自学考试“英语(二)”课程。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报告单,成绩达到425分者,可免考“英语(二)”课程。

江苏省自考本科政策解读视频

【免费获取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https://www.jxjyw.com/tg/?bdlk】2023年江苏大专生可以直接报考自考本科,自考的招生对对象很广泛,报考条件很宽松,但是当申请毕业时,需要提供专科毕业证书。江苏一般开考4次,1月,4月,7月和10月,报名时间为考前一个月左右。江苏怎么报名自考本科1.考生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栏目,新生点击“注册”进行新生注册。2.新生须上传本人身份证正面照、证件照电子照片及手持本人身份证照,系统自动进行比对,进行身份验证。3.已注册考生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自学考试”栏目,点击“报考”进入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或下载“江苏招考”APP报考,并且进行网上缴费。考生报考时如未完成身份验证,则须先完成身份验证方可报考。4.每次考试,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报考1至4门课程(每人每半天只能报考一门课程)。5.考生在确认报考缴费前,须认真核对选择的准考证号和报考课程等信息是否正确。6.考生缴费成功后,须再次登录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检查报考状态是否为“报考成功”,以此确认是否报考成功。2023年4月江苏自考本科报名时间在什么时候2023年4月江苏自考报名时间预计为3月1日—3月5日。考生请关注江苏教育考试院官方信息,不要错过报名时间。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注册报考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时间为4月15日-16日,开考前一周,考生须登录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用A4纸自行打印准考证。江苏自考报名费是多少江苏省4月、10月自学考试报名费用为43元/门,1月和7月自考报名费用为100元/门。详情考生以当地自考办更新信息为准。根据页面提示,如实填写手机号、银行卡号、开户行及持卡人,并确保银行卡号和持卡人信息为考生本人。未按要求提交的退费申请,将按无效申请处理,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2022年新政策如下:

1、部分地区限制外地户籍报考

专业和院校同等重要,专业决定了你未来的学习方向及职业发展,所以在选择学校之前,根据自身学科特长、性格特征、兴趣、家庭资源、就业情况等找到专业方向。

早在2018年,北京市自考报名条件中便公布了外地户籍限制报考的相关规定,明确外地户籍报考需持有《北京市居住证》。

2、考试时间趋于“全国统考”

2021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起将北京自考笔试课程考试时间统一调整至全国统考周,不再安排其他时间考试。

3、部分学校增加学位证授予条件

自考学位证和毕业证是两个不同的证书,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它与毕业证是相互独立的,并不会影响本科毕业。

但学位证对于我们未来考公、考研、留学或者是求职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各个院校对于学位证的发放也越来越严格。部分大学已经表示将于2022年开始实施对于颁发学位证的新规定。

4、部分专业取消授予学位证

根据2019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近年来部分学校专业已经开始取消授予学位证以跟进自考全面全面改革政策,多所院校专业将不再授予学位证书。

5、自考本科学位英语改革

自2022年起统一协作组织安排考试。学位英语高校联盟考试时间为2022年4月份。通过近年来自考的诸多政策颁布和改革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对于成人自考教育的逐步重视,各项学历教育的逐渐严格也意味着自考学历的含金量将获得更大的保证。

目录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简介](简介)*[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介绍](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介绍)*[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优势](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优势)*[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缺点](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缺点)*[如何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如何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结论](结论)简介自考本科教学视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旨在介绍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优势和缺点,以及如何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介绍自考本科教学视频是指针对自考本科学习的视频教学资源,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一般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指导、考试技巧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考本科的学习内容,提高考试成绩。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优势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具有许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自考本科教学视频还可以提供考试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从而提高考试成绩。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缺点虽然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也有一些缺点。首先,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因为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观看视频,而不是直接阅读教材。其次,自考本科教学视频的质量可能不太稳定,有些视频可能会比较粗糙,没有很好地展示学习内容,对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想要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先登录自考网站,查看课程介绍,了解课程内容,并找到相应的教学视频。此外,学生还可以登录在线教育网站,搜索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例如优酷、爱奇艺等,这些网站都有丰富的自考本科教学视频资源。结论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自考本科教学视频也有一些缺点,因此,学生在选择视频时要小心。想要找到自考本科教学视频,学生可以登录自考网站或者在线教育网站搜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江苏自考政策解读视频

2022年4月江苏自考报名即将开始,你知道怎么报名了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4月江苏怎么报名自考吧!点击进入:2022年4月江苏自考报名入口:年4月江苏自考报考办法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登录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网址:sdata.jseea.cn,下同),进行新生注册、身份验证、课程报考等工作。江苏自考手机报名:手机自行下载“江苏招考”APP,进入“自考频道”进行新生注册、身份验证、课程报考、信息查询等工作。考生若想要报考2022年4月江苏自考,可以提前进行备考,通过购买“自考教材”+“课程视频学习”+“试题题库训练”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江苏自考一年可以考几次(江苏自考一年考几次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自考一年可以考几次?自学考试时间一年是有四次考试,分别为1、4、7、10月1、上半年3月1日至7日报考4月份考试;2、下半年9月1至7日报考10月份考试。全国自学考试时间:自考每年开设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自2015年起大部分地区已将考试次数调整为4月和10月两次,详细情况咨询所在地自考办。一般来说,一年就有两次报考机会;个别省份一年有四次考试,所以有四次报名机会。a、登录你所在地的省教育考试院的官网,如江苏省,就搜索江苏省教育考试院;b、找到自考栏目然后点开,可以看到支持的专业和大学,最近一次的报名时间,相关专业所需要考试的科目等等;c、打开相关报名报考的网址,选择预报名,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和你想报考的院校和专业;d、选择现场确认报名的地点,要注意,尽量选着在你附近、交通方便的区域,然后点击下一步;e、出现你的预报名号和现场报名的地址,预报名号记得保存好,现场确认的时候需要这个预报名号;f、拿着预报名号和身份证去现场进行确认拍照,拍照完成后会给你一个准考证,上面有你报考的专业和你的自考证号,这个要小心保管好;g、开始报考科目;用你的准考证号登录个人信息系统,然后在里面找到报考一栏,点击进去之后,就可以报考了。注意,报考的科目和时间都是被限制死的,要提前先规划好你本次的报考科目,避免科目重叠。自考一年可以考几次?自学考试时间一年是有四次考试,分别为1、4、7、10月1、上半年3月1日至7日报考4月份考试;2、下半年9月1至7日报考10月份考试。全国自学考试时间:自考每年开设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自2015年起大部分地区已将考试次数调整为4月和10月两次,详细情况咨询所在地自考办。一般来说,一年就有两次报考机会;个别省份一年有四次考试,所以有四次报名机会。a、登录你所在地的省教育考试院的官网,如江苏省,就搜索江苏省教育考试院;b、找到自考栏目然后点开,可以看到支持的专业和大学,最近一次的报名时间,相关专业所需要考试的科目等等;c、打开相关报名报考的网址,选择预报名,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和你想报考的院校和专业;d、选择现场确认报名的地点,要注意,尽量选着在你附近、交通方便的区域,然后点击下一步;e、出现你的预报名号和现场报名的地址,预报名号记得保存好,现场确认的时候需要这个预报名号;f、拿着预报名号和身份证去现场进行确认拍照,拍照完成后会给你一个准考证,上面有你报考的专业和你的自考证号,这个要小心保管好;g、开始报考科目;用你的准考证号登录个人信息系统,然后在里面找到报考一栏,点击进去之后,就可以报考了。注意,报考的科目和时间都是被限制死的,要提前先规划好你本次的报考科目,避免科目重叠。江苏自考每年几次,补考是什么时候啊每年考四次,不考和不补考的考试是同时进行的。自考什么时候报名一年可以报几次名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江苏自考一年可以考几次(江苏自考一年考几次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教材购买首页搜索科目代码即可,也可以咨询在线客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想报考2022年10月江苏自考本科,你需要知道报考江苏自考本科的具体流程,下面小编仔细讲一下2022年10月江苏考生如何报考自考本科。2022年10月江苏自考本科报名流程江苏自考网上报名:登录江苏教育考试公众信息服务平台(网址:sdata.jseea.cn,下同),进行新生注册、身份验证、课程报考等工作。江苏自考手机报名:手机自行下载“江苏招考”APP,进入“自考频道”进行新生注册、身份验证、课程报考、信息查询等工作。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 索引序列
  •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视频
  • 江苏省自学考试大纲解读
  • 江苏省自考免考政策解读视频
  • 江苏省自考本科政策解读视频
  • 江苏自考政策解读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