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自考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

发布时间: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

作业三 (第5~7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C 6、B 7、B 8、D 9、A 10、B 11、B 12、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BC 4、ABCE 5、BDE 6、AD 7、ABCD 8、BCDE 9、ABD 10、ACE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机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即 ;二者的区别是:(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3、请写出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并说明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答: 相关系数的简要公式:(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2)判断标准: , , , ; 不相关, 完全相关。 4、拟合回归方程yc=a+bx有什么前提条件?写出参数a,b 的计算公式并解释经济含义。答:拟合直线回归方程的要求是:(1)两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线性相关关系;(2)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必须显著;(3)找到合适的参数a、b,使所确定的回归方程达到使实际的y值与对应的理论值 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回归方程中参数a 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的纵轴截距,它表示x=0时y的常数项。参数b称为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x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回归系数的正负号与相关系数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从回归系数的正负号判断两变量相关的方向。六、计算题 1、 答案见学习指导书344页计算题第二题。 2、 答案见学习指导书348页计算题第8题。 3、 答案见学习指导书352页计算题第17题。 4、 解: , , (1)样本合格率= 抽样平均误差= (2)抽样极限误差△p= 方产品合格率区间为:下限=p-△p= 上限=p-△p= 5、答案见学习指导书73页计算题例题。 6、答案见学习指导书360页计算题第3题。 7、答案见学习指导书363页计算题第7题。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统计信息是科技和经济信息的主体,也是国家正确制定政策和科学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依据。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等。 本书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主要考虑了理论的适中、够用,强调统计知识的应用。既适用于高职高专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历教育,也适用于成人教育、函授大学,以及其他管理学科相关专业和干部培训教材。

50 55 60 67 68 69 69 69 70 70 70 70 71 71 72 72 72 73 73 7375 76 76 77 78 78 79 80 80 8181 81 81 82 83 83 84 84 85 8686 87 89 90 90 92 92 93 94 95最小值50 最大值95全距=95-50=45分组 成绩主要从不及格 及格 中等 良好 优秀 5等级考虑 所以分为5组(95-50)/5=9(分) 从计算角度出发 组距一般用5和10的倍数为佳 尽量使用正数 所以我们用10分作为组距 共5组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 组中值 较小制累计 较大制累计50-60 2 55 2 50 60-70 6 65 8 4870-80 19 75 27 4280-90 16 85 43 2390-100 7 95 50 7合计 50 最后的画直方图 就自己花吧我也是刚学的应该没错但是最好你自己再做做原创勿盗打字幸苦over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书

后面的答案呢???

●知识题1.单项选择题(1)C,(2)D,(3)B,(4)A,(5)B2.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E,(3)ACD,(4)ABE, (5)CE3.判析题(1)×,(2)√,(3)×,(4)√,(5)×4.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简述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①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三层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②统计三种含义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理论概括,而统计学形成的理论又指导着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方面受统计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检验统计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推动和促进统计理论的发展。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表明: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反过来又为统计实践服务,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是辩证统一的。(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总体与个体有什么关系?①总体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客观总体,是由所有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②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③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一是总体和容量随个体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二是随研究目的的变化,总体与总体单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三是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变化。(3)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①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③区别:A.指标是反映总体;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标志既可以用数字表示,又可以用文字表示。④联系:A.指标通常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B.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指标和标志也可以互相转化。(4)统计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要用大量观察法?①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②大量观察法是指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的方法。统计要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而社会经济现象是受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只选择其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往往不足以代表总体的一般特征,只有对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并加以分析,才可以使现象中的非本质和偶然因素相互抵消,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5)统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简述统计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三者之间的关系。①统计的基本职能是计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②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和统计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收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的完成,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统计监督职能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而统计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监督职能的最终实现又是对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的促进。统计的三种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又称为整体功能。●实务题(1)B,(2)C,(3)C,(4)ABC●实训题实训一在资料中总体是职工总人数,总体单位是每一个工人。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有每组销售额、每组平均销售额。反映总体的数量指标有职工人数16人、销售总额46500元、平均销售额2906.25元。实训二(略)

选择:一,AABAC二,BCDE后边的打不上去字,教科书里面都有相似的题,看看就知道了

20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D)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2、统计整理主要是对(C)的整理。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A.平均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4、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B)。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5、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6、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A)。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7、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B)。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8、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D)。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住户调查 D.快速普查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10、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B)。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C)。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12、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C)两种属性。A.历史属性 B.物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生物属性13、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C)。A.年内出生人口 B.年内迁出人口C.年末总人口 D.全年离婚人数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A)。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1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的是(B)。A.生产法 B.成本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16、现行劳动制度规定,单位从业人员统计不包括(B)。A.借用外单位人员 B.技工学校实习生C.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D.兼职人员17、按照原材料能源消费量统计的计算方法,不应计入消费量的是(B)。A.已装入汽车中的润滑油 B.再次使用的建筑模板C.初次使用的去污剂 D.已按图纸切割的钢板18、原材料能源库存的核算原则是(C)。A.谁使用谁统计 B.谁保存谁统计C.谁支配谁统计 D.谁购买谁统计19、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C)。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长期资产 D.所有者权益20、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A)元以上,使用期限在(A)年以上的设备和物品。A.500,1 B.1000,1 C.200,1 D.200,2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AB)。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E.结构相对指标2、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ABCD)。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展变化情况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BD)。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E.流动资金周转天数4、综合指数从编制方法上看有如下特点(ABCD)。A.先综合后对比 B.对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C.分子分母研究对象的范围一致 D.需要全面的资料E.以上都不对5、时点数列的特点主要有(ACE)。A.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B.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C.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D.每个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E.每个指标数值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的6、人口统计的主要任务包括(ABCD)。A.通过经常性人口调查和普查提供人口情况统计数据B.对国家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督C.分析人口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规律D.对人口发展进行统计预测,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E.为国际组织提供我国各项人口数据7、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D )。A.一个法人单位应包括多个产业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C.法人单位都应该分解为产业活动单位D.位于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E.多产业法人单位至少应包括两个产业活动单位8、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等于(ABCE)各项之和。A.劳动者报酬 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税净额 D.净出口 E.营业盈余9、在下列人员中,(ABCE)不作为单位从业人员统计。A.职业中学实习生 B.参加企业生产的军工C.企业内部退养职工 D.6个月以上产假人员E.承包本单位卫生清扫的人员10、与增加值有关的企业财务指标包括(ABE)。A.应付工资总额 B.应付福利费总额 C.固定资产净值 D.补贴收入 E.应交增值税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3、在时期指标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可以相加。 (√)4、指数体系至少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指数构成。 (√)5、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6、在研究某地区学校规模时,该地区学校数为536所,此数据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7、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8、货物和服务是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表现形态,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体。 (√)9、原材料能源消费统计原则是“谁消费谁统计”。 (√)10、单项工程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其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该工程在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和应分摊的其他费用作为上个报告期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四、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1、某企业工人日产量如下: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6 90—100 15 60—70 12 100—110 18 70—80 12 110—120 22 80—90 14 120—130 8 合计107请答:(1)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指出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答案: (1)属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60;60—70;…;120—130”;上限是:“60,70,…,130”;下限是:“50,60,…,120”;次数是:“6,12,…,8”;总体单位总数是107。(3)组距=上限-下限,计算得,各组组距均为10;组中值=(上限+下限)÷2,计算得各组组中值为;55,65,75,85,95,105,115,125;频率=各组次数÷总次数,计算得,各组频率为:5.6%,11.2%,11.2%,13.1%,14%,16.8%,20.6%,7.5%。2、某厂上半年总产值及平均每个工人产值资料如下表:月 份 1 2 3 4 5 6 总产值(万元) 40 42 44 48.4 49.5 48 平均每个工人产值(元) 试计算该厂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和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答案:(1) (2) 3、某公司2004年9月26日成立,从业人员64人。10月16日招聘技术人员6人;11月5日招聘销售人员12人,其中兼职人员5人,11月28日辞退违纪职工2人。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第四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004年平均人数和年末人数。答案:第四季度平均人数={[64×15+(64+6)×16]/31+[(64+6)×4+(64+6+12)×23+(64+6+12-2)×3]/30+(64+6+12-2)}/3=76(人)2004年平均人数 =[(64×5)/30/3+76]/4=20(人)2004年年末人数 =64+6+12-2=80(人)4、某工业企业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5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5万元,投资收益1万元,营业外收入2万元;5月份相关费用为:管理费用2万元,财务费用1.5万元,营业费用0.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38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5万元,其他业务支出1.2万元,营业外支出0.8万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5月份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答案: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6-38-0.5-3.5=14(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15-1.2=13.8(万元)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4+13.8-2-1.5=24.3(万元)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4.3+1+2-0.8=26.5(万元)5、某建设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等本期完成工作量如下:项 目 计量单位 单价(元) 已完成工作量 一、建筑安装工程挖槽 平方米 50 500 砌砖 平方米 200 600 浇混凝土 平方米 500 1000 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设备 套 10000 3 工具、器具购置 件 200 50假定间接费为20%,计划利润率为5%(不考虑税率),在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5000元、仓库保管费1000元。试计算该项目投资完成额。答案: 该项目投资完成额为:(50×500+200×600+500×1000)×(1+20%)×(1+5%)+10000×3+200×50+5000+1000=858700(元)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文件

50 55 60 67 68 69 69 69 70 70 70 70 71 71 72 72 72 73 73 7375 76 76 77 78 78 79 80 80 8181 81 81 82 83 83 84 84 85 8686 87 89 90 90 92 92 93 94 95最小值50 最大值95全距=95-50=45分组 成绩主要从不及格 及格 中等 良好 优秀 5等级考虑 所以分为5组(95-50)/5=9(分) 从计算角度出发 组距一般用5和10的倍数为佳 尽量使用正数 所以我们用10分作为组距 共5组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 组中值 较小制累计 较大制累计50-60 2 55 2 50 60-70 6 65 8 4870-80 19 75 27 4280-90 16 85 43 2390-100 7 95 50 7合计 50 最后的画直方图 就自己花吧我也是刚学的应该没错但是最好你自己再做做原创勿盗打字幸苦over

选择:一,AABAC二,BCDE后边的打不上去字,教科书里面都有相似的题,看看就知道了

后面的答案呢???

小弟回答不出来,还难,我还只是小学生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解析汇总

20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1、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D)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2、统计整理主要是对(C)的整理。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A.平均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4、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B)。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5、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C)。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6、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A)。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7、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B)。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8、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D)。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住户调查 D.快速普查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10、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B)。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C)。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C.各组单位数 D.总单位数12、人口具有自然属性和(C)两种属性。A.历史属性 B.物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生物属性13、下列人口指标中,属于静态指标的是(C)。A.年内出生人口 B.年内迁出人口C.年末总人口 D.全年离婚人数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A)。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15、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的是(B)。A.生产法 B.成本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16、现行劳动制度规定,单位从业人员统计不包括(B)。A.借用外单位人员 B.技工学校实习生C.聘用的离退休人员 D.兼职人员17、按照原材料能源消费量统计的计算方法,不应计入消费量的是(B)。A.已装入汽车中的润滑油 B.再次使用的建筑模板C.初次使用的去污剂 D.已按图纸切割的钢板18、原材料能源库存的核算原则是(C)。A.谁使用谁统计 B.谁保存谁统计C.谁支配谁统计 D.谁购买谁统计19、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C)。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长期资产 D.所有者权益20、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A)元以上,使用期限在(A)年以上的设备和物品。A.500,1 B.1000,1 C.200,1 D.200,2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AB)。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E.结构相对指标2、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ABCD)。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E.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展变化情况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BD)。A.工资总额 B.钢材消耗量C.商业网点密度 D.年度国内生产总值E.流动资金周转天数4、综合指数从编制方法上看有如下特点(ABCD)。A.先综合后对比 B.对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C.分子分母研究对象的范围一致 D.需要全面的资料E.以上都不对5、时点数列的特点主要有(ACE)。A.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B.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C.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D.每个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E.每个指标数值是通过每隔一定时期登记一次取得的6、人口统计的主要任务包括(ABCD)。A.通过经常性人口调查和普查提供人口情况统计数据B.对国家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统计监督C.分析人口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我国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规律D.对人口发展进行统计预测,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E.为国际组织提供我国各项人口数据7、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D )。A.一个法人单位应包括多个产业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C.法人单位都应该分解为产业活动单位D.位于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E.多产业法人单位至少应包括两个产业活动单位8、收入法计算的增加值等于(ABCE)各项之和。A.劳动者报酬 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税净额 D.净出口 E.营业盈余9、在下列人员中,(ABCE)不作为单位从业人员统计。A.职业中学实习生 B.参加企业生产的军工C.企业内部退养职工 D.6个月以上产假人员E.承包本单位卫生清扫的人员10、与增加值有关的企业财务指标包括(ABE)。A.应付工资总额 B.应付福利费总额 C.固定资产净值 D.补贴收入 E.应交增值税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1、普查一般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它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搜集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3、在时期指标绝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可以相加。 (√)4、指数体系至少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指数构成。 (√)5、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6、在研究某地区学校规模时,该地区学校数为536所,此数据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7、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8、货物和服务是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表现形态,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体。 (√)9、原材料能源消费统计原则是“谁消费谁统计”。 (√)10、单项工程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其在报告期内完成的投资,该工程在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和应分摊的其他费用作为上个报告期的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四、计算题:(请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得出答案;5道题,每题8分,共40分。)1、某企业工人日产量如下: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6 90—100 15 60—70 12 100—110 18 70—80 12 110—120 22 80—90 14 120—130 8 合计107请答:(1)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指出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答案: (1)属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2)变量是“日产量”,变量值是“50—60;60—70;…;120—130”;上限是:“60,70,…,130”;下限是:“50,60,…,120”;次数是:“6,12,…,8”;总体单位总数是107。(3)组距=上限-下限,计算得,各组组距均为10;组中值=(上限+下限)÷2,计算得各组组中值为;55,65,75,85,95,105,115,125;频率=各组次数÷总次数,计算得,各组频率为:5.6%,11.2%,11.2%,13.1%,14%,16.8%,20.6%,7.5%。2、某厂上半年总产值及平均每个工人产值资料如下表:月 份 1 2 3 4 5 6 总产值(万元) 40 42 44 48.4 49.5 48 平均每个工人产值(元) 试计算该厂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和上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答案:(1) (2) 3、某公司2004年9月26日成立,从业人员64人。10月16日招聘技术人员6人;11月5日招聘销售人员12人,其中兼职人员5人,11月28日辞退违纪职工2人。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公司第四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2004年平均人数和年末人数。答案:第四季度平均人数={[64×15+(64+6)×16]/31+[(64+6)×4+(64+6+12)×23+(64+6+12-2)×3]/30+(64+6+12-2)}/3=76(人)2004年平均人数 =[(64×5)/30/3+76]/4=20(人)2004年年末人数 =64+6+12-2=80(人)4、某工业企业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5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5万元,投资收益1万元,营业外收入2万元;5月份相关费用为:管理费用2万元,财务费用1.5万元,营业费用0.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38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5万元,其他业务支出1.2万元,营业外支出0.8万元。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5月份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答案: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6-38-0.5-3.5=14(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15-1.2=13.8(万元)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14+13.8-2-1.5=24.3(万元)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4.3+1+2-0.8=26.5(万元)5、某建设项目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购置等本期完成工作量如下:项 目 计量单位 单价(元) 已完成工作量 一、建筑安装工程挖槽 平方米 50 500 砌砖 平方米 200 600 浇混凝土 平方米 500 1000 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设备 套 10000 3 工具、器具购置 件 200 50假定间接费为20%,计划利润率为5%(不考虑税率),在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5000元、仓库保管费1000元。试计算该项目投资完成额。答案: 该项目投资完成额为:(50×500+200×600+500×1000)×(1+20%)×(1+5%)+10000×3+200×50+5000+1000=858700(元)

本题答案:B 解析:设环比增长量都为a,第一年销售额为x,则环比增长速度=(x+a)/(x+na)-1=a/(x+na),n=(0,1,2,3……)。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

后面的答案呢???

方案一:

p=0.18可以表示总体的时间大于1分钟的比例。

考虑二项分布X~Bin(800, 0.18),求Pr(X>=150)。这个计算太复杂了,放弃。

方案二:

考虑中心极限定理,共800个人,每个人的时间是否大于1分钟服从伯努利分布。于是以下表达式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其中p尖尖就是大于1分钟的人数所占比例,p=0.18,n=800。这样P(X>=100)=1-F(0.55),查表可得概率约为0.2912。

●知识题1.单项选择题(1)C,(2)D,(3)B,(4)A,(5)B2.多项选择题(1)ABCDE,(2)ACDE,(3)ACD,(4)ABE, (5)CE3.判析题(1)×,(2)√,(3)×,(4)√,(5)×4.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简述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①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活动,它包括三层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②统计三种含义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理论概括,而统计学形成的理论又指导着统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方面受统计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检验统计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推动和促进统计理论的发展。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表明: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反过来又为统计实践服务,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是辩证统一的。(2)什么是总体?什么是总体单位?总体与个体有什么关系?①总体是统计研究对象的客观总体,是由所有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②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③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一是总体和容量随个体的增减可变大或变小;二是随研究目的的变化,总体与总体单位也随之发生变化;三是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与个体的角色可以变化。(3)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①标志是用以描述或体现总体单位特征(或属性)的名称。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③区别:A.指标是反映总体;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B.指标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标志既可以用数字表示,又可以用文字表示。④联系:A.指标通常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B.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指标和标志也可以互相转化。(4)统计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为什么要用大量观察法?①统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②大量观察法是指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的方法。统计要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而社会经济现象是受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只选择其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往往不足以代表总体的一般特征,只有对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并加以分析,才可以使现象中的非本质和偶然因素相互抵消,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5)统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简述统计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三者之间的关系。①统计的基本职能是计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②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和统计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收集和提供统计信息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统计信息职能的完成,是统计咨询职能和统计监督职能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而统计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监督职能的最终实现又是对统计信息职能、统计咨询职能的促进。统计的三种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故又称为整体功能。●实务题(1)B,(2)C,(3)C,(4)ABC●实训题实训一在资料中总体是职工总人数,总体单位是每一个工人。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有每组销售额、每组平均销售额。反映总体的数量指标有职工人数16人、销售总额46500元、平均销售额2906.25元。实训二(略)

  • 索引序列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书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汇总文件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解析汇总
  • 江苏自考统计学原理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