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4

玖兰卅麻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巴西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能喵尉哥

已采纳

1.下图为某岛屿某地理要素等值线(虚线)分布图,且a>b=c>d,图中等值线反映的地理要素是( )。

A.年日照时数 B.七月等压线 C.七月平均气温 D.年降水量

2.下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相距300千米,乙地年均温低于甲地,一年中,当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时( )。

A.甲地受到东南信风影响 B.甲地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乙地受到夏季风影响 D.乙地盛行西南风

3.有关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气温总高于寒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

B.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热量相同,气温相同

C.同纬度地区高原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D.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4.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 )。

A.44℃ B.16℃ C.11℃ D.12℃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可以确定该岛屿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该岛受地形、暖流、东南信风的影响,东侧迎风坡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西侧背风坡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该岛东侧降水量多于西侧。排除D选项,因为图中等值线若反映的是年降水量,必然有东多西少的空间规律,而图中几条等值线反映不出东多西少的空间规律;该岛东侧阴雨天多、西侧晴天多,所以西侧的年日照时数应该多于东侧,图中几条等值线没有反映出这样的空间规律,排除A选项;同学们知道,随纬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该岛从北向南,纬度逐渐增加,所以从北向南该岛的气温也应该是逐渐降低,题干指出a>b=c>d,与实际气温分布吻合,c线向低纬弯,说明气温低,地势高,这与实际的地形(山地)又非常吻合,所以C选项正确。该图与七月等压线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B错误。故选C。

2.【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分列40°纬线两侧,经度相同,相距300千米,即纬度差不到3°,甲、乙两地所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因此影响甲、乙两地温差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题意表明,乙地年均温低于甲地,因此甲地纬度较低,乙地纬度较高,表明图示区域纬度向南递增,则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因此甲地的纬度应在30°~40°S之间大陆西岸,乙地的纬度应在40°~60°S之间大陆西岸,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位于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冬季时,两地均受西风影响,降水差异较小,南半球夏季时,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而乙地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故乙地降水明显多于甲地的季节应是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时,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错误、B正确;乙地的纬度应在40°~60°S之间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而夏季风一般出现在大陆东岸,C错误;乙地常年盛行西风,南半球的西风以西北风为主,D错误。故选B。

3.【答案】D。解析:在同一纬度带,暖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气温总高于寒流经过的沿海岸地区,但在不同纬度带,低纬度的寒流经过沿岸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一般气温高于高纬度的暖流经过沿岸地区,A错误;同纬度地带太阳高度、热量相同,由于地形地势、洋流、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气温有可能不相同,B错误;与平原相比,同纬度地区高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C错误;一般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多,高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此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分布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正确。故选D。

4.【答案】C。解析: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将四次测量数值的平均值,故日均温是11℃,C对。A、B、D错。故选C。

337 评论

sherry美享家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版本一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冰原景观图,请学生猜测这些自然景观都是出现在什么气候类型下,引导学生得出这是不同气候下形成的景观,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气候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并补充说明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教师活动】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就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教师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   【问题】   (1)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   (2)为什么地中海沿岸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差异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出示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师生总结】伦敦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莫斯科寒冷干燥。主要受距海远近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2)洋流因素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回顾全球洋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因素   【教师过渡】其实,海陆位置、洋流,都属于下垫面。同学们,还能想到下垫面的因素中还有什么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吗?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   【过渡】像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都属于自然因素,那么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气候呢?   环节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呈现的火电厂释放大量废热图片、工人铺设水泥路图片,并前后4人为一组按照之前分析自然因素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并得出人类活动(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也会影响气候。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思考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差异、洋流、地形等。   人为因素:工厂废气排放,对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   版本二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的影响,思考在城市发展中与交通布局影响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进而引出购物,从而导出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活动】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   【教师总结】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   (二)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中国城市分布图”   【提问】   1.思考中国古代,近代与现代重要城市的分布位置有什么特点?   2.中国当前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3.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影响?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指导   【师生总结】城市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汇处。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与重要铁路公路干线,以及沿海地带。   (三)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   【材料展示】展示“北京市1980年城市布局示意图”以及“2018年城市布局示意图”   【提问】   1.两个阶段中北京市大型商场布局有什么变化?   2.两个阶段北京市城市交通发展有什么变化?   3.导致商业网点布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北京市商业网点由最初的集中于市中心西单、王府井,扩散为各个交通环线周边均有布局。北京市的交通发展呈现“环—线”式分布。   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思考城市的发展过程与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商业网点的变化之中有哪些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让学生自主总结。   作业:课下查找本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商业网点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商业网点主要是分布在交通线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带,同时在沿海地带也有广泛商业网点分布。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谈谈如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教材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3)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如在“全球变暖”的教学中,教材指出“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教师可对此提出不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4)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可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故意设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纠正。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样的命题,对此教师可设计“没有地球自转,地球就没有昼夜更替”的错误命题,让学生去判断正确与否,最后学生认识到地球没有自转也有昼夜更替,只不过是一年只有一次昼夜更替。   版本三   一、考题回顾   高中地理《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农林业相对发达,提问学生,东北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进而提问东北的农业与林业种植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在PPT中展示建国前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作物的照片。   【提问】   (1)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什么业为主?   (2)建国前后农作物的种植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分析,思考交流。   【师生总结】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建国之前主要是旱作杂粮,建国后结构更加合理主要是玉米、大豆。   1.结构完整、耕作业为主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东北三省粮食产量构成”图。   【提问】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分析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的特点。   (3)分析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构成的特点。   【师生互动】读图思考,教师提问。   【师生总结】   (1)东北三省的农业产值中,农业占主导地位,占一半以上;其次是牧业,占32.9%;渔业占8.9%,林业占2.3%,所以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   (2)东北三省农业种植面积构成中,以粮食作物,其次分别为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   (3)粮食产量构成中,谷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豆类和薯类。谷物类中,玉米比重高达65.76%,其次为稻谷、小麦。   2.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展示材料】PPT展示“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图。   【提问】   (1)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东北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什么?商品糖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内?   (3)东北地区商品粮油基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读图,教师引导总结。   (二)林业基地   【展示材料】教师PPT展示“东北地区林地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   【提问】   (1)东北地区的林木有哪些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有哪三大林区?   (2)针叶林、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3)经济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师生总结】   (1)林木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2)针叶林主要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以东,松辽平原以北广大山地。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经济林主要是在辽东半岛以及辽河平原。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东北地区农林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跟土地资源有什么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搜集东北地区农林业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历程,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东北地区山区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参考答案】   (1)存在问题:采育失调,以采伐为主;毁林开荒,森林火灾。   (2)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为保育的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工业。   (3)发展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参考答案】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思维永远由问题开始”。首先独具匠心的设问是成功点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其次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的作用。最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课堂氛围,提高教与学的作用。

316 评论

美眉要加油

教资科三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案协作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考试具体内容:

初中分18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高中分17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

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有3大题型,具体如下: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第二大题: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三大题: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0分,共50分。

第四大题:教学设计题,共2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30分,共40分。

初中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点分值分布情况:

科学知识与教学知识,占比40%;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学设计,占比25%;题型分布: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占比35%;题型分布:教学案例分析题、简答题。

3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全国统考,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考试内容:(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冰灵蜜蜜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考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对于报考高中地理教资考试的考生来说,了解考试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考试内容模块与

    种菜的阿布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试题

    一、考试目标(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

    雨天依然美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一 教师资格证往年真题哪里有下载你好,你可以下载粉笔APP,选择教师资格证考试,点击“历年试卷”,里面有一些网友回忆版的试卷。二 在哪儿能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

    幸福顺延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教师资格证地理考试试题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tomoyasaki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