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自考 >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

发布时间: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

中医学代码是1057。

2015年01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医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方案提出,为服务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特设置中医专业学位。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养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制,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考核方式分为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三部分。学位论文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选题,突出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川自考中药学(独本)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码:Y100802 专业名称:中药学主考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类别:独立本科段 考试方式:全省统考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简称 课程学分 课程类型 3054 药事管理学 药事管理学 3 必考组 3050 药理学 药理学(含实践) 6 必考组 3052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6 必考组 3053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 6 必考组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 2 必考组 3047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10 必考组 3049 数理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 4 必考组 3038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8 校考一组 3179 生物化学(三) 生物化学(三) 3 校考一组 2895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学与 4 校考一组 2899 生理学 生理学 3 校考一组 303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8 校考一组 0000 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 毕业考核实验 1 校考一组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经 3 校考一组 0015 英语(二) 英语(二) 14 校考一组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代码为14010。学校前身是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绵阳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和绵阳中医学校(创建于1960年)。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介绍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四川省绵阳市。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800余亩,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有省内外实习基地141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绵阳卫生学校

1958年9月11日,经绵阳专署批准“绵阳专区人民医院卫生学校”正式成立。

1959年5月13日,经绵阳专区行政公署卫生科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高教局,批准成立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隶属于绵阳专署卫生科。

1995年9月,绵阳卫生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绵阳中医学校

1960年9月,三台县中医学校成立。

1972年7月2日,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根据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恢复和新建43所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通知精神,发出关于成立绵阳中医学校的通知,将三台县中医学校更名为绵阳中医学校。

1985年3月,绵阳中医学校从三台县搬迁至绵阳市绵州南路380号。

1994年,学校由中医士专业发展成为中医医疗、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中药、骨伤、医疗技术6个专业。

1997年9月,绵阳中医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两校合并

绵阳医科学校

2000年7月17日,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第2次市长办公室研究,决定将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和四川省绵阳中医学校合并,成立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隶属绵阳市教委管理,受卫生局业务指导。

2000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1年,学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医学校。

2001年2月2日,《绵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四川省绵阳医药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的批复》下发绵阳市教委。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在四川省绵阳医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绵阳市政府将绵阳富临医院国有股权划转给学校,成为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2013年,绵阳市委、市政府将绵阳市中医医院划拨给学校作为直管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

2014年12月04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结论为“通过”。

2015年11月,学校正式入驻位于绵阳市教育园区的新校区。

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293人、校内兼课人员70人、校外兼职教师785人、校外兼课教师11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36人,占46.42;兼课教师70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34人,占48.57。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2人、四川省名中医8人;绵阳市级拔尖人才6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1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28所、6个教学院系,设有18个专科专业。

直属附属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绵阳富临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绵阳市骨科医院、盐亭县人民医院、江油市中医医院等。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四川省级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卓越医师项目1个,四川省质量工程项目项,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3项;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1门,四川省实习基地2个。

重点专业: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

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护理管理学。

四川省实习基地:护理实习基地、临床实习基地。

对外交流

学校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联合举办了普通专科生的专升本教育,与四川大学联合开办了护理、中药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医学院联合开办了检验自考本科助学班,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了成人本科教育。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绵阳绵阳市级社科智库建设优秀基地1个。

绵阳市级社科智库建设优秀基地:四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5年度,学校科研项目立项共9项,其中市、厅、局级4项,校级5项。“基Android的移动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获得2015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基于丝/苏氨酸激酶为靶点的中药卜芥抗癌机制研究”获得2014年绵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立项等。

2017年,学校完成的《一种含天麻素和天麻多糖的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20年2月12日,学院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5.12特大地震绵阳灾后十年传染病防控核心技术与效果评价》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传统文化

校训

德馨技精博学笃行。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

中医学类专业包括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中医学类 100500 中医学 100501 针灸推拿学 100502 藏医学 100503 蒙医学 100504 维医学 100505 壮医学 100506 哈医学 100507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 一、 中医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 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 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 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 学、针灸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安排-般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二、针灸推拿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古典医籍、经络学、刺灸学、手法学、学、中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临床治疗学等。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三、藏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藏医基础理论、藏医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48周。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以上《中医学类包括哪些专业 什么专业好》由发布,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请关注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生理学(2899)病理学(2901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中药学(一)(2974)正常人体解剖学(2921)医古文(一)(2976)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中医诊断学(一)(2973)诊断学基础(2838)中医基础理论(一)(2972)中医妇科学(2939)中医内科学(一)(2977)中医儿科学(2941)针灸学(2942)西医内科学(3171)方剂学(一)(2975)

中医学代码是1057。

2015年01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医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方案提出,为服务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医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特设置中医专业学位。中医专业学位分为博士、硕士两级,含中西医结合及民族医。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临床能力培养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或导师组负责制,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考核方式分为学位课程考试、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三部分。学位论文应结合中医临床实际选题,突出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学检验技术这项专业的代码是多少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什么

四川 中 医药 高等 专科学校 学校代码是14010,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信息中,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原始标识码为4151014010,默认取后5位14010为学校代码。1、学校代码说明 学校代码主要在 高考 时会用到,用于区分不同学校和不同招生类型,所以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代码也不相同。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省市教育 考试 院对在本省招生的学校代码进行了重新编排,故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的招生代码并不一定都是14010,实际要以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2、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前身是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绵阳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和绵阳中医学校(创建于1960年)。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部分地区自学考试有中医学的部分专业。通过自考相关文件可知,自考医学教育专业分为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三种。自2002年起就已经停止招收自考医学类专业。

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自考本科考试,但是有明确规定报考自考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必须是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证的在职人员。也就是说没有相关职业资格的考生也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

扩展资料:

中医学

中医也称为汉医,发展历史由来已久,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总的来说它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也不断得到丰富,甚至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医学的专业。

专业代码:1005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五年制

一级学科:医学

百度百科-中医学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学检验技术这项专业的代码是多少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多少

部分地区自学考试有中医学的部分专业。通过自考相关文件可知,自考医学教育专业分为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三种。自2002年起就已经停止招收自考医学类专业。

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自考本科考试,但是有明确规定报考自考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必须是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证的在职人员。也就是说没有相关职业资格的考生也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

扩展资料:

中医学

中医也称为汉医,发展历史由来已久,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总的来说它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也不断得到丰富,甚至有许多学校开设了中医学的专业。

专业代码:100501K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修学年限:五年制

一级学科:医学

百度百科-中医学专业

四川 中 医药 高等 专科学校 学校代码是14010,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信息中,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原始标识码为4151014010,默认取后5位14010为学校代码。1、学校代码说明 学校代码主要在 高考 时会用到,用于区分不同学校和不同招生类型,所以不同学校甚至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代码也不相同。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省市教育 考试 院对在本省招生的学校代码进行了重新编排,故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的招生代码并不一定都是14010,实际要以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2、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四川省绵阳市。 学校前身是两所省部级重点中专——绵阳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年)和绵阳中医学校(创建于1960年)。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普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8月1日,学院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代码: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扩展资料:

招生计划:

1、我校按照学科发展方向、专业发展定位、考生志愿填报、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统筹安排各专业招生计划。

2、我校安排部分预留计划,预留计划数量及使用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市、区招生录取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专业录取的特殊要求和限制条件

1、 体检要求: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前提下,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从医学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特殊要求考虑,从对考生负责、维护考生利益的原则出发,再次强调对考生身体状况的特殊要求,并做补充说明。

(1)考生患有《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所有专业不予录取;

(2)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藏医学、藏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运动康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

(3)考生患有第三条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第9项中列出相关疾病,慎重报考我校医药类专业;

(4)肝功能异常者慎重报考医学类专业;

(5)我校为医学院校,新生入学后将进行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异常者,必须在2周内到具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取消入学资格。拒绝做鉴定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

(6)考虑到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学校建议肢体功能障碍考生慎报我校医学类专业。

2、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3、建议报考本校护理学专业的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2米;建议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男生身高不低于1.65米,女生不低于1.58米。

4、藏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藏语教学和答卷;除藏医学专业外,报考我校其余专业考生,均需适应汉语教学和答卷。

5、高水平运动队、地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协作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依据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中医药大学自考本科专业代码

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代码:106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代码一:

扩展资料:

招生计划:

1、我校按照学科发展方向、专业发展定位、考生志愿填报、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统筹安排各专业招生计划。

2、我校安排部分预留计划,预留计划数量及使用按照教育部及各省、市、区招生录取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专业录取的特殊要求和限制条件

1、 体检要求:我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前提下,及有关补充规定为依据,从医学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特殊要求考虑,从对考生负责、维护考生利益的原则出发,再次强调对考生身体状况的特殊要求,并做补充说明。

(1)考生患有《指导意见》第一条中列出的六大类疾病,所有专业不予录取;

(2)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藏医学、藏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运动康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康复治疗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专业不招收色盲色弱的考生;

(3)考生患有第三条第4项,第5项、第6项、第7项、第9项中列出相关疾病,慎重报考我校医药类专业;

(4)肝功能异常者慎重报考医学类专业;

(5)我校为医学院校,新生入学后将进行心理测试。心理测试异常者,必须在2周内到具有资质的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患有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者,取消入学资格。拒绝做鉴定者,直接取消入学资格。

(6)考虑到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学校建议肢体功能障碍考生慎报我校医学类专业。

2、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3、建议报考本校护理学专业的女生身高不低于1.58米,男生身高不低于1.62米;建议报考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男生身高不低于1.65米,女生不低于1.58米。

4、藏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采用藏语教学和答卷;除藏医学专业外,报考我校其余专业考生,均需适应汉语教学和答卷。

5、高水平运动队、地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协作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依据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自考本科有哪些学校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一、中药学自考本科概述中药学自考本科是指具有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普通本科学历,是中国的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其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采集、加工、炮制、贮藏、质量检验以及中药学的理论概念等。二、中药学自考本科学校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中药学类本科院校,其中药学本科学习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学实践,以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四川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中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其中药学本科学习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中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其中药学本科学习着重于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4、江苏中医药大学:江苏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中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其中药学本科学习以中医药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药学实践,以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5、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中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其中药学本科学习着重于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具有中药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三、中药学自考本科的就业前景随着中药学自考本科的发展,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拥有中药学自考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可以在中药材采购、加工、炮制、贮藏、质量检验等领域从事工作,也可以在药厂、药店、医院、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四、结语中药学自考本科是中国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教育,它的发展为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江苏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都开设了中药学自考本科专业,为求学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63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附属第二医院(筹)、第三附属医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附属眼科医院

合作共建附属医院: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临床医学院、附属重庆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遂宁中心医院/遂宁临床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临床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西区)/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康复临床医学院、附属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科建设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 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

博士后流动站(3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

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药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民族药学、眼科学、中医眼科学、护理学、护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妇产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妇产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中医养生学、中医药信息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1个):中药学。

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3个):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 。

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23个):临床中药学、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方剂学、中医肝胆病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温病学、金匮要略、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养生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民族药学、中药炮制学、中医神志病学(培育)、中药毒理学(培育)、中医药信息学(培育)。

四川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四川省级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外科学、方剂学、生药学、民族医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四川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个):中医内科学、生药学、方剂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针灸学、方剂学、中医眼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 、针灸推拿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医疗学 。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教育部“卓越工程人才”计划专业(1个):制药工程。

四川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名单不全)。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医学信息工程、制药工程、预防医学、藏医学、藏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公共事业管理 、生物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市场营销。

四川省级特色专业(7门):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藏医学。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31门):中医耳鼻喉科学、康复疗法学、推拿学基础、中医儿科学、中药鉴定学、中医诊断学、伤寒学、骨与关节损伤、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内科护理学、医学伦理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刺法灸法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药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护理学基础、经胳腧穴学、中药炮制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方剂学、基础护理学、中医思维原理、药用植物学。

科研项目

近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人才培养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学生荣誉

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1个):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

国家级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4个):中药学实验室、中医眼科和视觉功能保护实验室、针灸与系统生物学实验室、中医诊断技能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四川省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西南道地药材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西部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5个):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实验室、视听生理实验室、中西医结合模拟医院实验室、中医药病毒实验室、时间医学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视功能保护研究院、针灸与时间生物学研究室、中药资源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7个):视觉生理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药剂实验室、中药品种质量鉴定实验室、时间医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病理生理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9个):中医眼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针灸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资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剂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学中心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医症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药药理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 索引序列
  •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
  •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
  •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什么
  • 四川自考中医学专业代码是多少
  • 四川中医药大学自考本科专业代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