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自考 >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1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操作 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社会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答案:伦理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答案: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 答案:世界观 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答案: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答案:蔡元培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答案:范例教学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 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 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我这只有09年的,你去相关网站找找,很多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的。 2._______是学龄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条件。 3.小学儿童的幻想正处在从_______幻想逐步向_______幻想发展的过程中。 4.埃里克森以_______作为划分标准对儿童心理年龄阶段进行了划分。 5.新生儿期,条件反射形成时起强化作用的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6.新生儿明显条件反射的产生时间是出生后_______左右。 7.在儿童出生2个月末和3个月初,儿童会对照顾他的成人发出一种特有的所谓_______. 8.词、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 在正常情况下,约在_______岁时候,儿童在平坦的道路上的行走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10.学龄期,_______逐渐成为口头语言的主要形式。 11.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_______的形成。 12.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_______识记。 13.一般认为,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在小学_______年级。 14.少年期学生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常常是不客观的,评价别人_______,而评价自己_______. 15._______性别角色,由于其灵活性,使个人在心理适应和自我调节上有一些优越之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可变的,其主要原因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 ) A.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 B.受遗传素质影响 C.受内因所制约 D.受智力发展影响 2.新生儿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的儿童 B.从出生到3个月的儿童 C.从出生到半年的儿童 D.从出生到1岁的儿童 3.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 ) A.立即实现 B.经过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C.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D.需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 4.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在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 5.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6.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7.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方面。 A.深刻性 B.丰富性 C.系统性 D.以上皆是 8.道德信念在儿童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小学阶段在道德信念形成和发展上( ) A.还没有真正形成道德信念 B.道德信念还缺乏稳定性 C.开始形成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 D.道德信念发展到相当水平 9.促使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生理的发育 B.正确组织起来的学校集体生活 C.言语的发展 D.学校的学习活动 10.少年期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源泉和依据是( ) A.学会认识和评价他人 B.教师对他的评价 C.同学对他的评价 D.对外部行为的评价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要研究儿童每隔半年心理发生的变化,可以用纵向研究,也可以用横断研究。( ) 2.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同的。( ) 3.在儿童出生7、8个月之后,词的声音开始成为物体或动作的信号,表明言语活动已经开始。( ) 4.当儿童掌握代词“我”,表明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 ) 5.学前儿童的想象,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 6.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活动是一项社会义务。( ) 7.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 8.小学儿童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和表面的。( ) 9.初中学生词的抽象识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对词的材料的识记指标已高于对具体材料的识记指标。( ) 10.道德意识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加强,这是青年初期学生个性发展上的重要特征。(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实验法 2.关键期 3.去习惯化 4.直觉行动思维 5.学龄初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如何正确理解在心理发展上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 2.少年期学生集体关系的变化。 3.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特点。 5.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学中儿童注意的培养。 2.试述少年期学生思维的发展。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儿童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7079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 2.学校集体 3.远离现实 现实主义 4.个性特征 5.食物反射 防御反射 6.两周末 7.天真快乐反应 8.概括作用 调节作用 9.满2岁(或2周岁) 10.独白言语 11.条件反射 12.机械 13.四 14.比较清楚 比较模糊 15.中性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A 5.B 6.B 7.D 8.B 9.B 10.A 三、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改变或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在动物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容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3.当儿童对某种刺激(如声音等)已经习惯化了以后,突然改变这种刺激(如改变音调或另一种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又会发生停止吃奶的动作。 4.与儿童的感知觉和行动密切相联系,只能在感知行动中进行的思维。随着儿童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逐渐加强了这种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 5.是指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 (2)所谓需要,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3)所谓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4)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之间的对立的统一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 (5)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据,但内部矛盾的运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一定的外因,教育就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主要的外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主要条件。 2.本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 (1)在学校集体生活方面; (2)在少年先锋队集体生活方面 (3)在家庭集体生活方面 3.(1)学前期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是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而游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 (2)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4.(1)和学前时期一样主要是一种广义的劳动。狭义的劳动,即生产性劳动开始逐步占有一定地位。 (2)小学儿童 ,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主要是服务性的劳动。 (3)小学儿童另一主要劳动形式是公益性劳动。 (4)学龄初期儿童劳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劳动态度的发展; B.劳动能力的发展; 5.(1)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2)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培养儿童对学习的自觉态度; (2)培养儿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3)及时明确认识具体的学习目的任务; (4)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力求丰富多彩; (5)保持正常的工作速度; (6)培养和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 (7)防止儿童过分疲劳; (8)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儿童; (9)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 2.(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

教育学大纲百度就有 试卷你去淘宝买一份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 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 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 前制度化教育 到 制度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 17-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 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 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 《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 及 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 《五经》 。 考点: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书经》 《诗经》 《易经》 《礼记》 《春秋》 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 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 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 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 供了物质基础。 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 二战以后,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b。 a。 教育的群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 代化(简答) 2 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填空) 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 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 在论语中。 (选择,填空) 考点: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 “克己复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战过后期, 《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 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 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 。 。 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设计了从基 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 《学记》 主张启发式教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张“学不 足邋 等” ,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 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米尔》 (1762) ,洛 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考点:规范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 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形成了 教师中 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在做中学” 。 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 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 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教育对政 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 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 。人力资本理论的 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它指的好似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 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 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 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考点: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3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 星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是信息技术革命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标志。 $4 教育与文化 (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考点: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界说 考点: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 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 2.学校文化的特征 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的传统为己任 d。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的物质化有二中表达方式:一,学校环境文化 二,设施文化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规章制度,三,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的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一、认知成分;二、情感成分;三、价值成分;四、理想成分 考点: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三)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1.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 渡性的产物。 2.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3.多样性 4.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像 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考点)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 1.个体身心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的个别差异性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 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意义: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c。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 环境的范围 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a.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b.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学校对个体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意义和作用 考点: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 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教育目的(国家)——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教师) 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考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互相不能取代。 $2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础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 一方法。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其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意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考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 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 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 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第五章 学生与老师 $1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事教育的课题。 (辨析)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 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 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人身权、受教育权。 $2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1) 。传道者角色 (2) 。授业、解惑者角色 (3) 。示范者角色 (4) 。管理者角色 (5) 。朋友角色 (6) 。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 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 课程 $1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选择、填空) 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 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 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 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课程设计)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 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 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一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4 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5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该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教学( 第七章 教学(上) $1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的统一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简答)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简介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辨析: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时间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 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等。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简述: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为什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学记》中总结“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 , “预”“时”“孙”“摩”“长善救失”都属于教学原则的 , , , , 范围。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 1.概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 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时间、 设备、条件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 教学( 第八章 教学(下) $1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备课:包括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 时计划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 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二、上课 1.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单一课 综合课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考点)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的检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的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结果。 $2 教学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详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通过自己思考出来的,在网上是问不到答案的哈多想想,答案错了没关系的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思考 才是自己的答案,多思考吧.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C)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2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22.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D)。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斯宾塞的《教育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英国哲学家(B)。 A.卢梭 B.培根 C.拉伯雷 D.洛克 24.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D.斯宾塞的《教育论》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C)。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康德 D.梅依曼 26.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D)。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B)。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8.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B)。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杨贤江 D.徐特立 29.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D)。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30.倡导发现法教学的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C)。 A.斯金纳 B.杜威 C.布鲁纳 D.加涅 31.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A.根舍因 B.布鲁纳 C.巴班斯基 D.赞科夫 3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3.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 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4.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依曼 D.洛克 35.最早提出“行动研究”这一概念的是(D)。 A.梅依曼 B.拉伊 C.凯洛夫 D.勒温 36.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行动研究法 D.文献法 3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8.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C)。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BD)。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ABCDE)。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ADE)。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ABCDE)。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BE)。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ABCDE)。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ABCDE)。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11.调查法的具体方式有(ABCDE)。 A.查阅文献资料 B.测验 C.观察 D.问卷 E.谈话 12.《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BCD)。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长善救失 13.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C)。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4.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ABCE)。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15.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ABCD)。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ABD)。 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B.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BCD)。 A.交往领域 B.动作技能领域 C.认知领域 D.情感领域 E.思维领域 18.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是(ACDE)。 A.有变革 B.有被试 C.有理论假说 D.可重复操作 E.有控制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______,揭示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3.狭义的社会教育是在______和______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答案:家庭 学校 4.现代社会教育包括______教育机构和______教育机构两大类。 答案:校外儿童 校外成人文化 5.贯彻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教育与______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社会 人的身心 6.教育科学是以______和______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是______和社会生产延续的手段,它通过______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答案:个人发展 培养人 8.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首先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____》。 答案:论语 9.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晚期____所著的《____》。 答案:乐正克 学记 10.____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答案:亚里斯多德 11.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____》。 答案:雄辩术原理 12.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答案:培根 13.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是捷克教育家____,他所著的《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____。 答案:康德 15.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______所著的《____》在西方被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他的教育思想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答案: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1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答案:伦理学 心理学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______,其主要代表著作是《____》。 答案: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8.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______和______基础。 答案:世界观 方法论 19.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____》,被认为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答案: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2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近代民主教育家______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倡导的教育思想。 答案:蔡元培 21.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现代教育理论家______的《____》。 答案: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22.美国当代教育家______倡导发现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答案:布鲁纳 23.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______”。 答案:发展教学论 24.德国教育家根舍因倡导______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答案:范例教学 25.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____的教育理论。 答案:全面发展 26.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一是____领域、二是____领域、三是____领域。 答案:认知 情感 动作技能 27.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______,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理论的______。 答案:科学总结 源泉 28.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集中体现在它应该能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______ 和 ______。 答案:为什么 怎么样 29.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解释______,指导______,推动______。 答案: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 30.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答案:观察法 调查法 实验法 31.观察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和______。 答案:抽样观察法 应用观察法 32.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一名称的是德国教育家______。 答案:梅伊曼 33.实验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答案:单组法 等组法 循环法我这只有09年的,你去相关网站找找,很多的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 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 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 前制度化教育 到 制度化教育 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 17-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 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 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 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 《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 及 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 《五经》 。 考点: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五经: 《书经》 《诗经》 《易经》 《礼记》 《春秋》 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 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 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 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 供了物质基础。 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 二战以后,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b。 a。 教育的群民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 代化(简答) 2 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填空) 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 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 在论语中。 (选择,填空) 考点: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有教无类” “克己复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战过后期, 《学记》系统的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 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 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提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 。 。 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设计了从基 层到中央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 《学记》 主张启发式教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主张“学不 足邋 等” ,即循序渐进。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考点:苏格拉底问答法:第一步成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梅纽斯的《大教学论》 (1632) 法国的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爱米尔》 (1762) ,洛 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考点:规范教学的建立通常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835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教育学讲授提纲》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 育学的理论基础。贡献在于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 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在教学上形成了 教师中 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的特点,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人物。 杜威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在做中学” 。 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 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 主义著称,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提出新的三 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 ,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教育对政 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2 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 。人力资本理论的 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它指的好似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 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 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 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考点: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 $3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突破: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诞生;第二次是电视机、计算机和人造卫 星的发明与应用;第三次是信息技术革命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标志。 $4 教育与文化 (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考点: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界说 考点: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 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 2.学校文化的特征 a。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b。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的传统为己任 d。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的物质化有二中表达方式:一,学校环境文化 二,设施文化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保障组织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规章制度,三,角色规范 学校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学校的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一、认知成分;二、情感成分;三、价值成分;四、理想成分 考点: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三)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1.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 渡性的产物。 2.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 3.多样性 4.互补性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 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概念: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像 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威尔逊、格塞尔 2.外铄论(考点)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洛克、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 1.个体身心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的个别差异性 $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 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做遗传素质。 2.遗传素质的意义: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c。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 环境的范围 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a.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b.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 学校对个体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遗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也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意义和作用 考点: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 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教育目的(国家)——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教师) 2.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考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普通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互相不能取代。 $2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基础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 一方法。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其中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意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考点)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 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 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 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第五章 学生与老师 $1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事教育的课题。 (辨析)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1989 年 11 月 20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了儿童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体现这一精神 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 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我国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未成年学生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人身权、受教育权。 $2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1.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 (1) 。传道者角色 (2) 。授业、解惑者角色 (3) 。示范者角色 (4) 。管理者角色 (5) 。朋友角色 (6) 。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条件。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学 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 课程 $1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选择、填空) 课程概念又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二、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作,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问答题:学校课程以及开发形式: 所谓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 发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新编、改编、选 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接受性 4.课程理论 $2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知道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 教学结果、标准。 二、课程目标的依据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3 课程设计 一、什么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课程设计)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 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 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一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4 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5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该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成果评价 教学( 第七章 教学(上) $1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的统一活动。 二、教学的意义?????? 三、教学的任务(简答)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能力、体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实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简介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辨析: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时间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不尽相同,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 简约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等。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简述: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为什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1.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学记》中总结“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 , “预”“时”“孙”“摩”“长善救失”都属于教学原则的 , , , , 范围。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案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 1.概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 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a。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b。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时间、 设备、条件 e。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谈话法 教学( 第八章 教学(下) $1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备课:包括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 时计划 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 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二、上课 1.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单一课 综合课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考点)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的检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的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结果。 $2 教学

教育学大纲百度就有 试卷你去淘宝买一份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考试辅导频道检索。

专家编写·紧扣大纲·命中率高!本系列试卷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百名命题专家,根据最新教材及最新《自考大纲》精心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标准性:试卷题型、题量、难度与正式考卷一致,并附最新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面性: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全面覆盖《大纲》规定考查的知识及能力,并突出重点。 预测性:每套试卷均由命题专家根据历年试题对命题规律进行总结和预测后,题题精选而成,命中率高。

对不起,这个没有。因为国家已经不公布自学考试的答案了。谢谢。

我明晰,严燕生,但愿说对了有``

试题有,答案没有。国家并没有公布过自考的答案,网路中的答案都是网友自己从书上找来的,还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找前几年出的辅导书,后面一般都有前两年的试题和答案。

稍微用点心吧同学,连书都不想翻,你不想学没人会帮你。因为答案可能分布在书的任何一页,怎么可能就考那么几页呢是不

自己动脑筋,就会发现题目其实很简单,加油哦!相信你一定能行!~_~ *_*

网上是找不到的,就算找到有人提供也不一定正确,建议你到自考书店购买一考通,里面会有历年的试题及答案。祝你顺利!

你好,自考历次真题和答案可以网上看看有没有,一般自考辅导试卷有专门的历次考试试题的。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网上试试,或是有卖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的辅导资料的可以,或是模拟试题都是可以的。

浙江自考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试题不难,考生只要能够自觉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复习的时候刷一刷真题,一般都能考过。 自考到底难在哪 1、自考最难的地方,就是搜集信息。自学考试是举手制,任何事情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关注,包括报名,买资料,备考,考试,申请论文,毕业,学位等等信息,没有人通知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很可能就会错过时间点。 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教育考试院官网的信息有时候也不好找。 2、英语和数学。英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数学的话,理科,工科,经济金融这些专业一般要考高等数学。学不会数学的话,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至于剩下的,没啥难的,只要你能识字,一般的教材都能看懂,自考的教材都不深,都是一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多看看教材,考前刷几套真题,一般没问题。 3、坚持。自考坚持难,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自考整体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听说教学目标的是(      ) A.听说普通话方面 B.理解和表达方面 C.态度、习惯方面 D.读写能力方面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组织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      ) A.辨析能力 B.记忆能力 C.表情达意能力 D.理解能力 3.构成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 A.观察力 B.理解力 C.记忆力 D.注意力 4.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叫做语言文化,又称(      ) A.“发展”领域 B.“超越”领域 C.“地盘”领域 D.“完成”领域 5.于1964年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这一科学论断的是(      ) A.张志公 B.吕叔湘 C.朱德熙 D.叶圣陶 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四项:观察、理解、思维和(      ) A.表达 B.记忆 C.想象 D.创造力 7.早在1978年就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提出批评的是(      ) A.叶圣陶 B.张志公 C.吕叔湘 D.赵元任 8.________是基本的表达能力。(      ) A.构思 B.思维 C.审题 D.遣词造句9.阅读能力的基础是(      ) A.一定的阅读速度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10.“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法令始于______年。(      ) A.1907 B.1906 C.1912 D.1920 11.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12.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      ) A.《千字文》 B.《百家姓》 C.《三字经》 D.《急就篇》 13.将课程定义为是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的学者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4.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      ) A.记分 B.等级 C.评语 D.等级+激励性评语 15.在__________中识字,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 A.写字 B.作文 C.训练 D.语言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 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1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          ) A.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E.采用启发式教学 18.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原则提出的依据是(          ) A.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 B.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 C.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 D.家长的要求 E.学生的要求 19.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注意力 B.记忆力 C.理解力 D.联想力 E.辨析力 20.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应有定性分析 B.应有定量分析 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E.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21.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          ) A.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C.有利于完成作业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E.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2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          ) A.调整了大纲结构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 E.首次提出素质教育 23.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 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E.识字能力 24.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 A.学堂所教授的科目中设有了国文科 B.科目中设有了读经科 C.动摇了儒家经典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治地位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D.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课程 E.学校科目里取消了读经科 25.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 B.提倡言文一致 C.提倡学习语文 D.提倡国语统一 E.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 26.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特点有(          ) A.把识字教学作为主要任务 B.重视多读 C.重视多背 D.加强练习 E.增强应用文的比例 27.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当从_______方面来拟定。(          ) A.语言文字训练 B.思想教育 C.非智力因素 D.一般发展 E.智力因素 28.“三、千、百”是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统称,包括(          ) A.《幼学琼林》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千字文》 E.《弟子规》 29.以下属于教学结构“变式”的例子是(          ) A.导读——扶读——自读 B.讲——练——讲 C.变序阅读 D.常序阅读 E.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30.对作文要写真实的生活的认识,可以从_______方面进行。(          ) A.有助于很好地生活 B.有助于丰富生活积累 C.有助于打好作文的基本功 D.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 E.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________。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年。33.实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且取得可喜成果的主要形式有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和 “________”。 34._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35.为了帮助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和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听课形式叫做________。 36.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叫做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审定制 38.教学大纲 39.阅读能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41.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42.如何克服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43.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45.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桂林山水》的教学片断,分析该片段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什么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呀!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 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样说? 生:山河。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

浙江自考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学基础试题课程代码:1006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C.细胞 )A.器官 B.系统C.细胞 D.组织2.对骨的营养生长和骨折后的修复都有十分重要作用的结构是(D.骨膜 )A.骨密质 B.骨松质C.骨髓 D.骨膜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3.关于脑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间脑 )A.延髓 B.间脑C.脑桥 D.中脑4.分布于骨骼肌,受意识支配的神经是( A.躯体运动神经 )A.躯体运动神经 B.躯体感觉神经C.内脏运动神经 D.内脏感觉神经5.体循环途径是由下列哪部分射血入主动脉再经各级动脉送到毛细血管? ( A.左心室 )A.左心室 B.右心室C.左心房 D.右心房6.心脏前后略扁,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形状像 ( B.倒置的圆锥体 )A.蚕豆形 B.倒置的圆锥体C半圆锥体 D.楔形7.在左房室口的周缘附有的瓣膜是( B.二尖瓣 )A.三尖瓣 B.二尖瓣C.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8.下列器官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D.肺 )A.心脏 B.肝C.肾脏 D.肺9.引导血液离开心的血管是(B.动脉 )A.静脉 B.动脉C.毛细血管 D.淋巴管10.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C.细胞外液 )A.体液 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 D.血液11.正常成人血液中,细胞数值为4000-10000/mm3的血细胞是(B.白细胞 )A.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 D.血红蛋白12.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分泌(C.胃蛋白酶原 )A.盐酸 B.内因子C.胃蛋白酶原 D.粘液13.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C.小肠 )A.口腔 B.胃C.小肠 D.大肠14.下列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中产生尿液的器官是( A.肾 )A.肾 B.输尿管C.膀胱 D.尿道15.卵巢分泌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A.雄激素 B.雌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 D.孕激素16.关于内分泌系统的组成,描述错误的是 ( C.由内分泌腺组成 )A.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发挥作用B.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C.由内分泌腺组成(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D.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作用17.关于结缔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D.细胞间质少 )A.细胞种类多数量少 B.无极性C.含大量丰富的血管 D.细胞间质少18.斑疹伤寒是由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 B.立克次体 )A.支原体 B.立克次体C.衣原体 D.螺旋体19.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20.宿主睡眠后,爬到肛门外皱壁处产卵的寄生虫是( C.蛲虫 )A.蛔虫 B.钩虫C.蛲虫 D.猪肉绦虫21.关于感染性发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细菌引起的疾病 )A.妇女排卵 B.中暑C.甲状腺功能亢进 D.细菌引起的疾病22.腹痛位于中上腹部,疼痛于卧位时加重,前倾位可减轻,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B.急性胃炎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胃炎C.急性阑尾炎 D.急性胰腺炎23.病毒性肝炎易引起下列哪种类型的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A.溶血性黄疸 B.先天性黄疸C.肝细胞性黄疸 D.胆汁淤积性黄疸24.关于血尿的原因,最常见的是(B.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A.血液病 B.尿路邻近器官疾病C.泌尿系统的肿瘤 D.药物与化学因素25.心室射血时心室壁的张力表示心脏的(C.后负荷 )A.心肌收缩力 B.前负荷C.后负荷 D.心率26.肾脏病人几乎必有的泌尿系统症状是( D.肾功能不全 )A.水肿 B.尿改变C.高血压 D.肾功能不全27.下列哪种疾病经过呼吸道传播?(C.流脑 )A.菌痢 B.疟疾C.流脑 D.日本血吸虫病28.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膀胱 )A.胃、肠 B.肝、胆C.胰腺 D.膀胱29.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C.肝小叶 )A.肝细胞 B.肺泡C.肝小叶 D.肾单位30.高血压按病因分类,最为多见的是( B.原发性高血压 )A.继发性高血压 B.原发性高血压C.缓进型高血压病 D.急进型高血压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1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纤维、突触、神经胶质等。32.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变动。33.血浆白蛋白在形成血浆_____胶体渗透压_____中起主要作用。血浆球蛋白______?____。34.肝______右叶____体积较大,代谢旺盛,有合成____白蛋白______、___球蛋白_______、_____胆汁_____等功能。35.皮肤可吸收____紫外线______及__水分________。36.细胞核控制_代谢、生长、分化_。37.一碳单位对体内合成____氨基酸______具有重要作用。38.病毒对______干扰素____不敏感,但对____尿素等______敏感。39.离心沉淀后的尿液,光镜下每高倍视野有___视野≥3个红细胞_______,可称为血尿。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40.发热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41.紫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 白增 多所致 皮肤粘 膜呈青紫的现象。42.腹泻 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43.超敏反应 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44.肾小球 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5.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标准如何?第一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46.典型心绞痛发作有哪些特点?(1)部位:心绞痛的典型部位是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疼痛范围常不是很局限的,而是约有拳头和手掌大小,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向上放射至颈、咽、下颌骨、牙齿、面颊,偶见于头部;向下放射至上腹部,少数也可放射至双腿及脚趾;向后放射至左肩胛骨和向右放射至右肩、右臂,甚至右手指内侧,但相对少见。一般而言,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对固定的。 (2)性质:典型症状表现为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约占心绞痛患者的60%左右,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不典型的症状是将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等,但很少形容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发作时诉胸憋、胸闷的也不少见。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如焦急、愤怒、过度兴奋等)。此外,饱餐、便秘、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过高或过低、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在一天或一阵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而有些心绞痛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午休或白天平卧状态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 (4)持续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如超过15分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也能在3分钟之内缓解。在熟睡中发生的卧位型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逐渐缓解。47.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什么?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以分为两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叫做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叫做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3.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4.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A.转折期 B.关键期 C.危机期 D.过渡期 8.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9.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C.大致相同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1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月6至8日,浙江省将进行2022年第一次选考和学考,这两门重要的考试都是与高考和三位一体有直接联系的,因此备受家长、考生的关心。本文收集整理好了学考历史考试的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估分。

快来估一估自己能得多少分吧!

2022年浙江学考历史试卷(答案在文末)⬇⬇⬇

2022年浙江学考历史答案

-----  持续关注!官方公布试卷和答案后,将会在本帖第一时间同步更新  ---

新年伊始,愿大家都能收获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语文

自考小学教育本科毕业需要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开设课程本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1、必修课:10门(42学分)。2、限选课:2门(8学分)。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例:浙江自考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必考课程有10039 教育行政学、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0015 英语(二)、00467 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介绍本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网上报名流程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2、到自考办网站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5 、如有任何疑问请和当地自考办联系。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听说教学目标的是(      ) A.听说普通话方面 B.理解和表达方面 C.态度、习惯方面 D.读写能力方面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组织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      ) A.辨析能力 B.记忆能力 C.表情达意能力 D.理解能力 3.构成听话能力的前提是(      ) A.观察力 B.理解力 C.记忆力 D.注意力 4.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叫做语言文化,又称(      ) A.“发展”领域 B.“超越”领域 C.“地盘”领域 D.“完成”领域 5.于1964年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这一科学论断的是(      ) A.张志公 B.吕叔湘 C.朱德熙 D.叶圣陶 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四项:观察、理解、思维和(      ) A.表达 B.记忆 C.想象 D.创造力 7.早在1978年就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提出批评的是(      ) A.叶圣陶 B.张志公 C.吕叔湘 D.赵元任 8.________是基本的表达能力。(      ) A.构思 B.思维 C.审题 D.遣词造句9.阅读能力的基础是(      ) A.一定的阅读速度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10.“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法令始于______年。(      ) A.1907 B.1906 C.1912 D.1920 11.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癸卯学制 12.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      ) A.《千字文》 B.《百家姓》 C.《三字经》 D.《急就篇》 13.将课程定义为是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的学者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4.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      ) A.记分 B.等级 C.评语 D.等级+激励性评语 15.在__________中识字,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      ) A.写字 B.作文 C.训练 D.语言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 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1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          ) A.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E.采用启发式教学 18.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原则提出的依据是(          ) A.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 B.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 C.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 D.家长的要求 E.学生的要求 19.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A.注意力 B.记忆力 C.理解力 D.联想力 E.辨析力 20.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 A.应有定性分析 B.应有定量分析 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E.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21.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          ) A.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C.有利于完成作业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E.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2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          ) A.调整了大纲结构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 E.首次提出素质教育 23.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 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E.识字能力 24.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 A.学堂所教授的科目中设有了国文科 B.科目中设有了读经科 C.动摇了儒家经典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治地位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D.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课程 E.学校科目里取消了读经科 25.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 A.提倡白话文 B.提倡言文一致 C.提倡学习语文 D.提倡国语统一 E.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 26.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特点有(          ) A.把识字教学作为主要任务 B.重视多读 C.重视多背 D.加强练习 E.增强应用文的比例 27.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当从_______方面来拟定。(          ) A.语言文字训练 B.思想教育 C.非智力因素 D.一般发展 E.智力因素 28.“三、千、百”是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统称,包括(          ) A.《幼学琼林》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千字文》 E.《弟子规》 29.以下属于教学结构“变式”的例子是(          ) A.导读——扶读——自读 B.讲——练——讲 C.变序阅读 D.常序阅读 E.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30.对作文要写真实的生活的认识,可以从_______方面进行。(          ) A.有助于很好地生活 B.有助于丰富生活积累 C.有助于打好作文的基本功 D.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 E.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________。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年。33.实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且取得可喜成果的主要形式有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和 “________”。 34._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35.为了帮助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和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听课形式叫做________。 36.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叫做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7.审定制 38.教学大纲 39.阅读能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41.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42.如何克服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43.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45.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桂林山水》的教学片断,分析该片段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什么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呀!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 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样说? 生:山河。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文题:本大题30分,一般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20分) 1、整体认读音节共有16个,下面全是整体认读音节的一组是() A.aiuiunüningB.zhichiyiwuyeyuanC.shchieenong2、下面三组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烽火(fēng huǒ)誓言(shì yán) 侮辱(wú rǔ) B.柔嫩(ró lèn)推辞(tuī chí)热情(rè qíng) C.幽静(yōu jìng)辉煌(huī huáng) 女孩(nǚ hái) 3、下面形声字组合方式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 A.宵芳菜案爸 B.闺匪衷疲庭 C.闺圆匪闷固 D.衬顾秧骑铜 4、每组加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血泊梁山泊湖泊泊舟 B.着火打着了着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C.勉强强词夺理强大倔强 D.尽头尽管尽职无穷无尽尽底层 5、下面每组词中有三对同义词,每对词中感情色彩都不同的一组是() A.宠爱——溺爱 腐蚀——侵蚀 理想——幻想 B.熟悉——熟练 严厉——严峻 成绩——成就 C.顽强——顽固 机智——狡猾 教诲——教唆 D.仇视——轻视 卑鄙——卑劣 爱护——爱戴 6、下列四对词中不是反义词的一对是() A. 开心——关心 B. 忙碌——空闲 C.失败——成功 D.暂时——永远 7、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坚强的目光B.明亮的教室 C.敏捷的思维D.朴素的衣着 8、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A.篱落/疏疏/一径/深 B.树头/花落/未成/阴 C.儿童/急走/追/黄蝶 D.飞入/菜花/无/处寻 9、下面的话最得体的一句是() A.谢谢你对我的帮助,欢迎你下次再来帮助我。 B.今天是爸爸40岁的生日,是值得庆贺的日子。 C.小军,你给我讲的问题我根本不懂,我希望你给我认真地讲一遍。 D.小刚,你今天的行为打动了我,我要学习你。 10、下列歇后语错误的是() A.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B.孔子搬家——净是书(输) C.泥菩萨过河——纹(问)到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组是() 爸爸指着竹笋对我说 你看 竹笋多么有力量啊 不论在什么地方 不论被什么东西压迫着 它都能顶开 一个劲地向上长 A.: , ! , , , ! B.: , ! , , , 。 C.: “, ! , , , !”D.:“, ? , , , !”12、对格言“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解释得确切的是()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 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生活美好。 C.人们想要生活美好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 D.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13、没有用比喻的一组是() A.残阳如血。 B.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C.桂林的山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D.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14、提起“不耻下问”,会想起《论语》中这样的话() A.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三人行,必有我师。 D.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15、与其他两项有明显区别的一项是() A.《泊船瓜洲》B.《拔苗助长》C.《南辕北辙》 16、“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B.无论……都……C.即使……也……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的壮观景象 A.泰山B.庐山 C.黄山D.华山 18、从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意思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我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 我怎能知道那个人是不是他的哥哥呢? B.小红对小明说:“你明天和我一起去图书馆,好吗?”/小红对小明说,他想明天和小明一起去图馆。 C.他的话完全没有错。/ 他的话不可能不对。 D.雨来宁可牺牲,也不向敌人屈服。/ 雨来或者牺牲自己,或者向敌人屈服。 19、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B.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C.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政治觉悟。 D.人们倾听和注视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20、下面关于古诗没有错误的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C.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乌衣巷》(刘禹锡)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二、阅读欣赏。(40分) 阅读一(18分)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注]王勃:唐朝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1、读第三自然段,把其中的成语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先后顺序把文中的两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爽朗()浮现()会意()慈爱() 4、解释下列词义。(2分) ①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少年气盛:__________________5、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1分) 6、理解题目“后生可畏”在文章里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3分)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①“我”这一类的年轻人()②所有晚辈() ③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④王勃() (2)“畏”是敬畏,不可低估、轻视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①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②“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③“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3)这篇文章说明: ①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②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7、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3分) 8、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二)(22分) 挪树 ⑴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⑶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⑷“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 ⑸腊梅会挪死吗?我怕。 ⑹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⑺他铲开了!刨开了! ⑻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9)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10)“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11)“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12)“不砍断怎么挪呀!”(13)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14)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15)“嚓!嚓!嚓!”一铲,两铲,三铲……(16)“喀!喀!喀!”一锄,两锄,三锄……(17)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18)“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19)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20)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 (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26)它会死吗? (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29)又过了几天。 (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31) 腊梅新生了! (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1、根据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3分)_____一息风姿飘________有声______不经心丰_____秀美万花_____谢 2、文中第⑻段有四个错别字,它们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改正后的字依次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2分) 3、文中出现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这首诗词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风骨;毛泽东主席和了一首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中国人民谦逊的态度。(2分) 5、“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1分) 6、朗读第(31)段“腊梅新生了”一句,应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应读出_______的语气。(2分) 7、简要地写出句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2分) 一铲,两铲,三铲……()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8、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②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③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9、写出第 (34)段中画“”线的句子里含着的意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按要求概括。(4分)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2分)三、拓展延伸(20分)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 1、诗坛上负有盛名的“李杜”指的是() A.李白和杜牧B.李商隐和杜牧 C.李白和杜甫D.李商隐和杜甫 2、下列各组词语分类正确的是第()组 A.和蔼珍贵美好波光粼粼稳稳当当 B.梳理积攒奔驰季节感情迸射 C.干净明亮美观大方聪明伶俐伟大光荣青山绿水 D.小草碧绿眼睛雪亮操场干净小猴机灵打扫教室 E.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一骨碌一会儿 F.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碧水长流蓝天白云眉开眼笑 G.调兵遣将丢盔弃甲斩钉截铁走街穿巷头昏目眩 H.豺狼虎豹锅碗瓢盆琴棋书画鱼虫鸟兽奇花异草 3、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三种耐寒植物特别受到赞美,被称为“岁寒三友”,这三种植物指的是() A.梅、竹、兰B.松、竹、梅 C.梅、兰、菊D.松、梅、菊 (二)根据句子的意思,填上表示语气的词。(4分) 1、“ ______?错了的题目,你怎么不订正______?”2、“______!我恍然大悟,原来错在这里______!”3、“______!想不到,他的本领还不错______!”4、“______,这样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______?”(三)仿写句子(不能重复)。(4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句: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句:好文章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1、好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4分) 初出茅庐( )入木三分( )煮豆燃箕( )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围魏救赵( )望梅止渴( ) (五)口语交际(5分) 亲爱的同学,在人生旅途中,你已经走过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迎送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在这些幸福难忘的日子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身边,用一片真情呵护着你,培育着你;是父母,带给你无尽的温暖、奋斗的信心和成功的动力。而他们留给自己的,却只有岁月沧桑的印记。但他们无怨无悔,只用自己的爱心蘸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大字——值!请结合以上材料,并根据下面假设的各种情景,向自己的父母说一些真心话,诉一片真情。(要求:说话意思要明白,语言要得体。在表述时,可同时针对父母两人,也可只针对父或母。答题时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 1、当父母在学习上给你施加过重压力时,你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父母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而唉声叹气时,你劝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父母为你过度操劳病倒后,你安慰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你在困难中及时得到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帮助时,你动情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你在老师、同学面前评价自己的父母时,你深有感触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综合实践。(卷面2分,作文38分) 1、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话题作文。桥,是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它像一条远方的长虹出现在渴望者的心上。不只是江河沟渠,就是在生活的其它领域,当你要摆脱困难,跨过厄运时,你一定期望眼前有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这也许是“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 “命运之桥”……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班名、姓名。 (可任选一题)

  • 索引序列
  •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解析
  •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详解
  •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
  • 浙江自考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 浙江自考小学教育试卷及答案语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