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专科自考英美概况如何通过

专科自考英美概况如何通过

发布时间:

专科自考英美概况如何通过

if you need help,you can contact me ,my QQ number is 455518042,waiting for you!

是的!我深有同感!确实!国家概况是专科段最难的一科!我也考了2次!想PASS ,其实也不是很难!一定要把每课后面的10个问题弄明白!理清楚了!因为他、那是出题的根据!很多题目都是那上面的!做好选责和问答!这上面多拿点分!就比较容易过了!还有!你可以去买天一版的模拟卷!我们同学都用那!比较不错!最后!祝你尽早PASS!:)

多背诵一些国家得资料试着用自己得语言去给别人解释讲解熟能生巧

好好背!若不想背,抄书也可以,抄书是一个又笨又有效的学习方式!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如何通过

看中文~ 绝对有效 背重点

<英语国家概况>简称"英概"是自考英语专科里最难的一门,好多的学生就差这门课没考过,所以俗称专科证的最后一关卡,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思路共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先看大纲,然后把课本翻看一遍,大纲没涉及的内容也要看。 第二步:精读。要面面俱到,读完每一章后,要做练习册上的题,除此之外,把自己总结的题也要掌握,然后重读这一章。历史要一字不漏地看,其它的内容可参阅大纲,只抓重点部分看。 第三步:记重点。在熟悉习题的基础上,要通读全文,要看重点,依据题型去套书中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 通读全文,掌握框架 读书也要讲大将风范,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把具体的重点加上去,这样,掌握起来,就不至凌乱。 二、 找准重点,理清线索 熟悉课文内容是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英语国家概况》比其它课要难,英国与美国的历史部分占很大篇幅,要作为重点去掌握,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又是那么宠杂,因此理清线索,摸清脉络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英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early settlers——Roman invat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t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the two World Wars 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in 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e War 每个要点之后都分别有重点,尤其每次战争的背景、时间、起因、结果都需要全面了解。 复习指导:提早动手充分准备,攻克《英语国家概况》难关

书本得读完吧 要不然不及格了 英美文学700多页比英语国家概况还厚 不读完估计也及格不了 全卷会做肯定自考就及格了 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问题描述: 笔试就剩一门英语国家概况了,但是感觉有点难度。请问过了的朋友有没什么决招啊? 解析: 只要你把那写课后的问题都弄明白了,那就没问题,而且可以说拿高分也是很简单的.

如何通过自考英美文学

我是做的卷子,过了

现根据课文目录整理一个大纲,就是你要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史有个大体的概念。每个阶段的背景一定要熟记,那时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是怎么样的?这些对那个时期的作家作品影响很深。你答题时,如果实在记不清楚某个作家的写作特点,如果你能知道他属于哪个时代背景,那么你也能判断出一些共性,甚至通过联想记忆,想起该作家的特点。其次就是真题。通过自考书店或者网购历年真题,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对照答案解析认真修改。没事的时候就看题,背标准答案,烂熟于心。还有就是可以去下载一些视频教学。我之前看的是燕园的讲座,就在优酷上都可以下载,一个男老师讲的英美文学的答题技巧,可以帮助你整理思绪。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门课基本上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都看一遍,切记,一定要看原文,译文只做参考。生平可以不用看的太详细,但是作品一定要记得滚瓜烂熟,就像初中学历史的时候背的作家和作品一样。英国部分占60分,美国部分占40分,可以按照这个比例去看书。再就是课本最后的教学大纲,按照那个可以帮助你捋顺。再就是做历年真题,一定是真题,出题一般都是从题库里找,有时好多题可以连续出好几年。英美文学一定要稳扎稳打,除非是对文学本来就有些研究的同学,可能看起来会顺一点。每个作家的风格一定要信手拈来,最后的大题考的就是这些。还有课本上的所有节选一定要知道这是谁的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相关的东西。选择看着眼熟的一般就对了,前提是你得的确看着眼熟。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看课本,一定不能把译文作为主要的来看,因为出题全是英语。最后希望你能顺利过关。

这就凭死记硬背,计划好时间,一定能背会的。

如何自考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国家概况>简称"英概"是自考英语专科里最难的一门,好多的学生就差这门课没考过,所以俗称专科证的最后一关卡,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思路共分三步: 第一步:粗读。先看大纲,然后把课本翻看一遍,大纲没涉及的内容也要看。 第二步:精读。要面面俱到,读完每一章后,要做练习册上的题,除此之外,把自己总结的题也要掌握,然后重读这一章。历史要一字不漏地看,其它的内容可参阅大纲,只抓重点部分看。 第三步:记重点。在熟悉习题的基础上,要通读全文,要看重点,依据题型去套书中的内容。 具体的学习方法如下: 一、 通读全文,掌握框架 读书也要讲大将风范,有了具体的思路之后,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从整体入手,然后,再把具体的重点加上去,这样,掌握起来,就不至凌乱。 二、 找准重点,理清线索 熟悉课文内容是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英语国家概况》比其它课要难,英国与美国的历史部分占很大篇幅,要作为重点去掌握,但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又是那么宠杂,因此理清线索,摸清脉络之后,我们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如:英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early settlers——Roman invat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t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in the two World Wars 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in 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e War 每个要点之后都分别有重点,尤其每次战争的背景、时间、起因、结果都需要全面了解。 复习指导:提早动手充分准备,攻克《英语国家概况》难关

首先不能没有目标的到处看第一得把你所要考的国家的最重要的概况给做个笔记归纳比如说英国的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各自的机构又是什么之类的把每个单元的重点先找出来然后归纳会考的要点有些难于理解的东西先看中文再看英文大概就这么多,加油

你如果英国和美国部分100%正确,那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就不用看了.问题是你能100%对吗?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英语国家概况教材翻译,自考英语国家概况总是不过关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是如下。When people refer to Britain, they often use different names.Such as Britain, Great Britain, England, the British Isles, the United Kingdom or the U. K.Do they mean the same thing?当人们提及英国时,常用不同的名称,如不列颠、英格兰、不列颠群岛、联合王国,以及缩写的U.K。这些不同的称呼是不是指向相同的事物?Strictly speaking,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are all geographical names.They are not the official name of the country.严格地说,不列颠群岛、大不列颠群岛和英格兰都是地理名称。它们并不是这个国家的官方名称。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一门课,讲的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这几个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地理等。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它是学习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近60个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相比,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更多。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母语,在加勒比海、非洲和南亚被广泛使用。它是联合国、欧洲联盟以及许多其他世界和区域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之一。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是什么?英语国家概况全书翻译如下:WhenpeoplerefertoBritain,theyoftenusedifferentnames.当人们提及英国时,常用不同的名称。SuchasBritain,GreatBritain,England,theBritishIsles,theUnitedKingdomortheUK.例如不列颠、英格兰、不列颠群岛、联合王国,以及缩写的UK。Dotheymeanthesamething?这些不同的称呼是不是指向相同的事物?《英语国家概况全书》内容简介这本教材是根据专业考试计划,从造就和选拔人才的需要出发,按照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颂布的《英语国家概况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组织高等院校一些专家学者集体编写而成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英语专业专科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自考英语专科中的英语国家概况和综合英语2要怎么学习才能顺利通过英语国家概况是笔试中最难的一门,综二难度不大。建议你将精力主要放在概况上面。我专科考了三年,其它的都是一次通过的。只有概况考了两次,第一次56分,第二次68。做好心理准备吧,如果你非常厉害的话可能只考一次。自考英语专科中的英语国家概况怎么学?对于这门课来说,是英语专业中最难的。量也非常大,书上的内容要全面了解,尤其是英国和美国部分。再有就是,专用名词要全部掌握,要会拼。因为难度较高,建议留待最后来攻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如何

《英语国家概况》是英语专科的最后一门课,通过了就能拿到专科文凭,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比较难。想考好,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注意书中细节的穿接。 这门课的内容很广,包含地理、历史、宗教、政治制度、文化民俗。看书的时候死背是没有希望的,只能越背越乱,穿接起来就不一样了。例如,英国历史是难点,就可以将历史时间用国王传位做线索,把这些关于历史的知识点穿接起来。思路一下就明朗了:诺曼王朝的三个国王分别为williami,williamii,henryi,其中提到的事实就是williami创建grandcouncil,编写domesdaybook,引入天主教会制度(romancatholicchurch),而henryi的时候,创建了习惯法(commonlaw),这样做是用人名做线索,记住了关键事件,另一个方面,完整地了解英国王室的概况(这对英国文化地了解可是至关重要的)可谓一举两得,既准备了考试,也提高了能力,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二、一定要背好解词。 这门考试每次有四个解词,抓住了它们,等于拿到了二十分,背的时候一定要细,因为这门考试的特点就是专爱挑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考,不留神就丢分,2002年考stagflation,2003年考quebecact,2004年考stonehedge,以后还考了outback,有的在书上就有两句话,所有只要是有大写字母的地方,还都要看一下。考试一年就考一次,差一点就有要等一年,与其年年准备,不如仔细准备,一次考过。 三、一定要紧跟考核目标学习。 2005年以后,这门课的考核目标就行了调整,有的内容不是考核范围了,所以必须加强对考核目标内容的学习。范围比以前小了,内容也就少了,只要看得细致一些,考试的通过就指日可待了。

完全没问题! 只要你平时多看教材,多下工夫,没有多难! 我之前有过"前车之鉴",这次提前一两个月复习,今年4月17号的考试,感觉还满有把握的! 一定要有信心!

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后发优势和制约因素 在我国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遇到环境恶化的情况在中国初露端倪,在某些地区情况已相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危害了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有关部门也适时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要求各地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摆脱目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道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我国有那些可利用的优势,制约因素又有那些呢? 相比欧美这些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来讲,我国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具有后发优势。所谓的后发优势就是我们可以依靠引进和模仿先进技术来快速实现技术的升级。这种模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我国目前也在进行当中。后发优势不仅仅在经济领域适用,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同样的有效。当然,具体的细节又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四条列举如下: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将会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在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国中反复出现,其产生的原因,导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已相当成熟。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已经充当了“实验厂”,我们无须再走同样的弯路。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1943年7月首次出现,1950年才发现污染的元凶是臭氧,到70年代初才找到有力的措施使臭氧浓度开始下降①。对于先行者而言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但对于后来者却可以直接拿来应用了,甚至可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避免类似情况的重演。 (二)发达国家控制和治理污染的技术已较为成熟,中国可以直接引进和模仿这些技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工业化,不必重复工业化国家早期那种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景象。比如我国在冶金、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时,无论是引进成套设备还是自行开发,在清洁生产方面和欧美工业化早期时的技术水准已不可同日而语。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来取代传统的生产、工作模式,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好机会。不仅可以实现快速缩小技术差距,而且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消耗较少的能源、材料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跨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欧美国家为保护环境已经制订出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可以参照他们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环境保护法律。需要强调的是,欧美的这些法律是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应对因为市场失灵而导致的环境问题而制订的。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依靠法律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规范经济运行,减少环境代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我国已经制订一系列的旨在保护环境的法律,比如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颁布《环境躁声污染防治法》,以及1984年颁布,1996年修改的《水污染保护法》,2002年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还有关于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污染,放射性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各项法律及与其配套的环境标准等,应该讲已经比较全面了。但是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立法工作更加科学,这些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制订的法律、标准也会逐步地得到修订、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随着中国快速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在各个方面愈来愈受到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影响,环境问题也毫不例外。特别是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的环境标准已经不能仅仅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必然要受到国外的影响,或者说是压力。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几点是我们主动进行的话,这一条则是被动的,但它同样可以促使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比如中国向日本出口的蔬菜,向欧盟出口的蜂蜜都因为对方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而受到拒绝。国内生产者为了出口只有遵守对方的标准,这种被迫采用的生产方式也会为我国的食品生产提供一种模式,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提供帮助。另外,对外交往的扩大也推动了环境保护的进行。例如北京为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针对北京环境问题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制定一系列的治理污染的措施:从城区迁出污染严重的企业;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建立污水处理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污染等②。奥运会的申办显然在客观上促进了北京环境的改善。 但是,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并不说明中国必然地能够避免环境恶化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的工业化有先有后,每个后来者都可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但是却几乎都遇到了环境问题。比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后来居上的发达国家,以善于学习和借鉴著称,二战后在日本就出现了水俣病、骨痛病、米糠油事件等环境事故。日本最大的淡水湖琵琶湖也没能摆脱被严重污染的命运,花费了巨额资金治理,水质至今还没有根本好转。墨西哥、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墨西哥城和曼谷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里面既有因为政策措施的不力,也有各自实际的困难,有制约的因素。就中国来讲,有其它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又有自己的特殊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先进技术和落后的社会现实的矛盾。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避免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这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成为现实。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却很难实现。 清洁生产所要求的设备往往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这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无法满足的。我国目前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私营经济大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员工的文化素质较低、熟练工的数量少。要么是无力引进先进的设备,要么是引进设备后没有人会操作,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国营企业的技术、资金条件相对较好,发展时间也较长,但是多数也处于粗放、落后的阶段。以前曾寄予厚望的外企,只是将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地和销售产品的市场,采用的多为在国外淘汰和转移的工艺,在保护环境方面并不令人满意。 循环经济要求社会经济活动以“减量、再用、循环”(3R)为行为的准则,不仅需要技术的先进,而且对于管理、法规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发展水平和这些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比如废旧电池的回收是一件意义重大,代价并不高的事情,在国内的推广却不如人意。说明环境保护不仅仅有技术的制约,还受到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影响。 (二)沉重的环境压力和大量的适龄人口需要就业的矛盾。我国目前就业压力非常突出,尤其是农村具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大多数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要转移到城市。 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从环保角度来看将会减少对于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城市化是节约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因为城市中大量集中的人口使得土地、交通及公用设施的利用效率很高,如果说企业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的话,城市也具有这种规模效益,它的规模越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越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但是这种规模效益的发挥也要求有完备的配套措施,如方便的交通,清洁的饮用水,能够对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等,而这些正是一个落后地区所缺乏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的背后,是大量失业的城市贫民,生存条件恶劣的居民区,这种环境状况不仅损害人民健康,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也构成威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户口制度的逐步宽松,城市化的速度将会加快,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已逐步成为现实。在城市化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少有的人均水量不足的国家,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污水处理厂,尤其是中小城市。有的城市虽然建有污水处理厂,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投用,形同虚设。因此,水短缺和水污染这两个问题的共同作用,使缺水的地区雪上加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威胁。这就使依靠城市化来解决就业的途径面临瓶颈约束。 (三)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进程的矛盾。和已开始走向重化工业时代,能源和原材料的增长速度要等于甚至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使得中国的环境在今后二十年左右将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这些行业对于环境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中国在实现经济翻两番的同时能源消费只增加了一倍。尽管这样,由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人们快速改善居住条件的关系,2003年全国耗费了16亿吨的煤,3亿吨铁矿石,2.46亿吨钢材,1178万吨氧化铝,8.5亿吨水泥。分别为世界消费总量的31%,30%,27%,25%和40%,这些比例已经超过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中的比重,并且这些数字还在快速的增长。由于消费量的增长,污染物的排放也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增长了12%,烟尘增长了5%,粉尘增长了8%③。当然,随着技术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达到一个峰值后将会开始减少,但是这个过程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代价会很大。 我国的能源结构也是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的比重过高,一直在70%上下。和石油、天然气相比,无论是开采、运输还是消费阶段,煤的污染都要大的多。但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不足,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现阶段更无法取代煤的地位。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还处于起步阶段,核能只是有限度的开发。伴随着重工业化的到来,我国的环境将因为能源结构的原因面临更大的压力。 (四)增长的粮食需求和耕地的超负荷的矛盾。粮食问题一直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我国改革的第一阶段就是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膳食结构的调整,人均消耗的粮食还会继续增长下去。但是,我国极为有限的耕地面积,加上因为工业和城市发展将要占用的土地,使得我们提供粮食的增长潜力有限。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郎(Lester Brown)的《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一文曾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但是我们目前的粮食自给率是以巨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湖泊缩小、湿地消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退化。适度的进口粮食,减少国内土地压力,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便布朗教授的预言不会出现,国际市场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国外市场。 >因此,在人们的粮食需求增长,工业、城市、道路等的发展又将使可耕地的面积进一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合适的进口比例,在实现粮食战略安全的同时,使国内的环境减少压力,避免再出现毁林开荒,保证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是一项需要智慧和远见的课题。 (五)日益自由的经济政策和政府的有效监管的矛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因相应法律、政策不能及时转变以及监管部门的腐败导致企业缺少有效监管而出现环境污染。 经济学家将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称为市场失灵,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优化配置资源时,对于那些不需要花费金钱,却同样非常宝贵的公共资源如空气、水等无法进行有效配置。企业在不受到监管的时候,它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要损害公共资源,使整个社会为这些企业付出代价。 这时,就需要依靠法律手段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家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尽管制定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法规,但其作用较为有限。这里面既有政府部门为了解决就业和财政收入问题,对于某些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姑息纵容的地方保护主义;也有部分企业不遵从环保法规,偷偷摸摸地私排乱放;更有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部分人员勾结,为了一己之私利,置人民长远利益而不顾,使法律无法收到实效。 虽然在上面只列出了五条影响环境的因素,但是环境的状况是社会、经济、政策、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也是互相影响的。我们所追求的是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果在取得物质财富的同时过度损害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本末倒置了。2003年末重庆开县的井喷事故和2004年初四川沱江的污染事故,从历史上看都是非常严重的。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了工业的发展总要带来副产品的,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我国为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环境,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这是一个充满远见的举措。如果这个远大目标能够实现,将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因为它不仅会使中国人受益,也将惠及全世界。但是,从提出目标到成为现实,需要环境保护部门的专家、学者的劳动,以及各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既要明白自己的优势,更要明白制约的因素,只有我们拥有比别人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睿智的目光,进行更加艰辛的探索和奋斗,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的政策:自考实行宽进严出,只要是考试就会有难度,只要用心学习、下决心,看书 做真题加上合理的答题技巧都是可以的,每年考过的人不少,如有条件允许可以报个班,有老师辅导,圈画考点。

  • 索引序列
  • 专科自考英美概况如何通过
  •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如何通过
  • 如何通过自考英美文学
  • 如何自考英语国家概况
  • 自考英语国家概况如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