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笔记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网站》下载软件练习。2、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3、导图法(又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 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第三章 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论述班固《两都赋》《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第四章 汉代诗歌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一、初民的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2.“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4.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5.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二、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难度不小,也看个人。这两门课程中讲授的文学内容关联不大。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另一个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知识点多为著称,需要一颗记忆力强大的脑袋。不仅需要时常整理笔记,而且需要充分理解笔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容易的地方在于,整门课程线索清晰,重点也突出,比如,《诗经》、《离骚》、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汉赋、魏晋的诗歌、南北朝的骈文、南北朝的小说、隋唐时期的诗歌和传奇、五代的词。

如果记忆力好并且古文基础好,那么一起考这两门课程无妨。就像有的人哲学基础知识比较好,他就把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美学一起考,最后也能把这两门课程考过。学科搭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学科,就先考什么学科,难度比较大的学科,放在最后考。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怎么复习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要注重道德素养、提高知识素养。《左传》名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二、多读多写,增强记忆

学习要有毅力,要能耐得住寂寞。要想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范文澜的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就要刻苦,就要勤奋。

三、点面结合,组成系统

点是指一个作者或一个作品。面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史。如先秦文学。先秦文学分为两方面:诗歌和散文。诗歌有《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分为两方面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国语》等。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等。

以仁爱之心,对待普天之下的人,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为人,去处事。努力积极进取,坚守德操。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花些功夫好好学习。多看多练多答题多背

你好,百度文库上可以找到的吧,我的资料都是那儿找的。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网站》下载软件练习。2、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3、导图法(又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中国古代史一自考笔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民解放改革开放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2.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3.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4.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7.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

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

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8.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小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9.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中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0.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1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1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3.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4.左迁至篮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16.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

金陵城头悬挂。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17.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18.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19.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20.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面对春花秋月,回想过去有多少欢娱岁月!春风又来到了这里,金陵的故国生活更不堪回顾了。

宫殿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问您有几分忧愁,就像那春水一样向东流去。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网站》下载软件练习。2、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3、导图法(又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是一个文明没有断过流的大国,而且还给世界贡献了四大发明,这方面成就比西方早几百年,那方面成就比西方早几百年等等等等。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中华文明产生到现在的历史。

中国历史悠久,自黄帝部落的姬轩辕(也称公孙轩辕)时期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40年。中国历经多次政权演变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文化、科技世界瞩目。

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

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串讲

本书是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用书。编写依据: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教材《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宁主编)。本书的特点:1.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按最新体例分章节进行编写。每章均列有考点透视,并将每一章节可能出现的所有考核知识按考试题型编写同步跟踪强化训练题,以便考生扎实、准确掌握本章内容。2.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解答并举例点评,又将本章最近出现过的考题进行题解,每章又附有知识网络图,这对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正确解答各种题型,富有切实的指导意义。3.附录部分包括两套模拟试题、一套最新全真试题及参考答案,以便考生及时了解最新考试动态及方向。为保证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建议您将本书与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预测试卷》配套使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一)(二)两个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代码:00538,学分是7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代码:00539,学分是7分。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科目还是比较有难度,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应该说对文学感兴趣的同学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没有太多兴趣的同学难免会觉得枯燥,而且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建议大家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没有耐心这门科目真的很难过。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一、初民的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2.“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4.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5.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二、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可以先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用时间曲线画出思维导图再进行记忆,好的记忆力都是练出来的,比较有效地训练方法有三个:1、速读法(又叫全脑速读记忆):速读法是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训练的,实际上,两者是同时进行也是相互相成的,别以为阅读速度快了记忆就差了,因为这里靠的不是左脑意识的逻辑记忆,而是右脑潜意识的图像记忆,后者比前者强100万倍。通过速读记忆训练的朋友都知道,速度越快记忆越好,详细学习资料你可以到《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网站》下载软件练习。2、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3、导图法(又叫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如果是正在忙着备考的学生或者想要提升自身能力的朋友,我建议学习一下《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能够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自考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三、四卷)袁行霈 主编

你为什么没有报一个自考辅导班啊,你这样光靠自己学是很吃力的,如果有老师给你上上课,讲一下就容易一些了。你也可以到自考书店里去找一些关于这些课程的练习题做一下也会好很多的。

本书是与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用书。编写依据: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教材《中国文化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宁主编)。本书的特点:1.以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能力层次为线索,按最新体例分章节进行编写。每章均列有考点透视,并将每一章节可能出现的所有考核知识按考试题型编写同步跟踪强化训练题,以便考生扎实、准确掌握本章内容。2.对每一章的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解答并举例点评,又将本章最近出现过的考题进行题解,每章又附有知识网络图,这对于考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正确解答各种题型,富有切实的指导意义。3.附录部分包括两套模拟试题、一套最新全真试题及参考答案,以便考生及时了解最新考试动态及方向。为保证您顺利通过考试,我们建议您将本书与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预测试卷》配套使用。

第三章 先秦散文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 雄辩色彩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第三章 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论述班固《两都赋》《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第四章 汉代诗歌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3.人生的飘忽如寄。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笔记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 中国古代史一自考笔记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串讲
  • 自考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