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发布时间: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

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是:

1、东坡体

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2、散体大赋

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从战国时期纵横学说发展而来,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联系。大多数是空有讽刺之名,而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

3、九歌

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

4、楚辞

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歌多用“兮”字咏叹。

5、风、雅、颂

《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离骚》一般指离骚(屈原诗作)。《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聊斋志异》一般指聊斋志异(蒲松龄著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1)上 古 时 期:神话传说(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诗歌等(5)唐 代 时 期:诗(6)宋 代 时 期:词(7)元 代 时 期:曲(8)明 清 时 期:小说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详细解释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 南北朝 ,成熟于 唐 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双句押韵,以押平声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对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数在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新唐书·文艺上·杜甫传赞》:“ 唐 兴,诗人承 陈隋 风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问 、 沉佺期 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律诗起於初 唐 ,而实肧胎於 齐 梁 之世。”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钱惟演、刘筠为其代表诗人。他们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们的诗对仗工整,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也存在徒有华美之外表,而缺乏李商隐内在气韵之病。白体——白体学白居易,主要有诗人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这些诗多是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留连光景,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漏、平易晓畅。王禹偁早年对白居易诗的喜爱,与当时一般文人是相同的,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但贬官商州之后,他创作了大量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派,以清逸隐幽为旨趣。林逋是颇受后人推崇的一位晚唐体诗人。东坡体——苏轼的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因此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山谷体——因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所以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诗体”,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他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融会贯通,形成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因此被称为“简斋体”。易安体——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樵歌体——因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写了大量的隐逸词,其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又因其词集名为《樵歌》,遂形成了“樵歌体”,或称“朱希真体”。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的活泼自然、风趣诙谐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创造出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永嘉四灵——是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中均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诗风极为相似,而且都是由于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 古 时 期 :神话传说(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诗歌等(5)唐 代 时 期:诗(6)宋 代 时 期:词(7)元 代 时 期:曲(8)明 清 时 期:小说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 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 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学科。

中国现代文学常被称为新文学(相对“五四”运动以前的旧文学而言),其实质是指符合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利益、反帝反封建、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向前进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担负的任务

1、研究现代文学的主流如何从反封建旧文学开始,始终为创造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学而奋斗,并向着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发展。

2、研究现代文学如何作为时代的镜子,肩负着反映现代中国社会面貌的重任。

3、研究现代文学为了建立现代民族新文学,如何创造着民族新形式。

4、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指出其优点和缺点,说明他们之间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以帮助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得到借鉴和滋养。

文学史名词解释1、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模仿楚辞体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辞的创作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意模仿屈原的《离骚》、《九章》,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体的形式,被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并不等于楚辞,它已经被散文化了,是楚辞演变为汉大赋的过度形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等。骚体赋的创作对汉大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2、江西诗派宋代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领袖是黄庭坚,其他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创作上重视句法、喜用拗句,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风格生新瘦硬,在后代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3、才子佳人小说我国明清短篇小说的类型之一,这类小说中男主人公都是有才有德的公子,女主人公亦能作诗善歌,温柔美丽,故事情节多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线索,且有一个固定的情节模式:主人公一见钟情,接而私定终身,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被迫离散,后因男主人公科举取仕成功而得团圆;小说的书名也多以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来截取串成。代表作主要有《玉娇梨》、《平山冷燕》等。这类小说在我国后来的小说创作中有很大影响,近代邪侠小说及后来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可以说是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继承和发展。4、独幕喜剧圣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西林是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戏剧人物、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为现代话剧特别是喜剧的创造提供了堪称规范的作品。而他的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都是独幕剧,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微笑矛盾冲突,通过人物性格的差异,以小见大加以表现。他的独幕喜剧结构常常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他被称为“独幕喜剧圣手”。

现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

每个时期文学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这其中,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以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问代表的文学大家。

历史影响

“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弱点。当时文艺领域内的主要活动力量乃是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受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羁绊。

社会主义理想和新兴阶级的英勇战斗精神虽已在一部分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无产阶级文学整个说来尚处于萌生幼芽的阶段。就这个时期的一般作品来说,除在艺术上表现出稚气外,创作方法和思想倾向也极为复杂紊乱。

许多人分不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间的界限,甚至西欧一些国家的颓废派、象征派、未来派等亦都无批判地被一部分文艺社团和作家所介绍,所肯定。多数作家生活狭窄,只限于表现知识青年的某些要求,带有较重的感伤情调。有些作家的作品则有严重的颓废色彩。

中国近代史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第1章 列强对华侵略 1、简述闭关政策 清政府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为界,前期的闭关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联合,聚集于海上;后期的闭关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民夷交错”,只许广州一口通商,对外商来华的货物作严格的数量和种类限制。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产物,具有自卫性质,但是严重妨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闭关政策的失败。 2、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改变了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直接地矛盾;第三,是中国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一个重要转变;第四,中国开始丧失一些国家主权。 3、子口税、三国干涉还辽、门户开放政策 子口税子口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当时以海关所在的港口为母口,内地的常关、厘卡为子口。子口税的征收始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凡进出口货物,除了照例征收5%的关税,还需要征收2.5%的子口税,以代替货物经过中国内地关卡应该征收的税收。子口税的征收,剥夺了清政府内地关卡对外国货物征税的权力,同时便利了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子口税于1931年废止。 三国干涉还辽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这一条影响到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俄国联合德国、法国,干涉日本还辽。中国为此支付3千万两的赎辽费。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在中国大肆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又称海约翰政策,由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无暇东顾。待战事结束,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于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98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主要内容:第一,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中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的既得利益,各国运往中国的货物,按照中国现行关税征税;第二,各国不得在本国租界和势力范围内,征收高于本国的港口税和运输费。1900年,海约翰再次照会各国,提出保证中国的领土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平等贸易的原则,把最初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广到全中国。1922年,门户开放政策作为一条原则写入了《九国公约》,成为列国侵略中国的保障。直到新中国成立,方才废除。 4、简述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影响 原因:第一,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而本国市场狭小,急需要扩大市场,侵略中、朝成为其政治的必然;第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非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被瓜分完毕,只有中国还没有被瓜分完毕,瓜分中国符合列强的利益,因此列强默许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第三,中国不积极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在列强的调停上,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第四,日本东学党起义成为导火索。 影响:由于中国政治腐败、战略失当和列强的默许纵容,中国战败,此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同时也促使着中国人的觉醒,开始探索中国的出路,百日维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于日本来说,在战争中获得的大量侵略权益,极大的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并且日本还与在远东地区地位下降的英国结成了同盟。另外,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简述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相关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俄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国侵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割让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19世纪80年代,俄国通过与中国先后签订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割让了中国西北部约7万平方公里土地。1892年,俄国侵占帕米尔地区萨雷阔岭以西中国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中国大片领土被俄国侵占,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刺激了俄国的侵略气焰。 6、简述《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于1842年,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开放厦门、广州、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中方须同英方商定。次年,中国又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居住的权利。1843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美国获得了英国除割地赔款外的所有权利,另外还扩大了的侵略权益:第一,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或他国人发生诉讼,应由美国领事审理;第二,进一步加强关税协定权,中国海关若要改变税率,需要和美国商议;第三,美国兵船可以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第四,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设医院和教堂。1844年,中法两国签订了《黄埔条约》,法国除了获得英美两国的侵略权益,还特别提出在中国通商口岸传教,1846年,法国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利,从此传教成为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渗透的重要手段。 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先后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1858年,中国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增开牛庄、淡水、营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船只可以自由到长江各口岸航行;允许外国人来中国自由游历、通商。同年,清政府又与英、法、美先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海关须有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中国的货物,一律按照5%抽税,另外征收2.5%的子口税;中国赔偿英国军费400万两,法国200万两。1860年,中国又与英、法、俄三国分别签订了《增续条约》,即《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允许招募华工出国做工;对英法两国军费赔偿增至800万两,英国恤金50万两,法国20万两;准许法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赔还没收天主教堂的资产。中国的半殖民地进一步加深了。 中法新约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两国于1885年签订了《中法新约》,主要内容有:承认法国是越南的保护国;在保胜以上,谅山以北增设两处通商地点,允许法国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削减云南、广西与越南边界的关税税率;中国以后修筑铁路须由法国人帮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通过中法新约,法国不仅夺得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而且首先获得了在华修筑铁路的特权,大大加深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也预示着列强在华投资时期即将到来。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让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港口;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德、美、意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赔偿各国军费合计达4.5亿两;清政府向各国道歉;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支持反帝国主义的官吏;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天津、北京沿线主要地区驻军;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形成。 二十一条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且加以扩大,要求延长旅顺、大连、南满铁路、安奉铁路的租借期限为99年;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割让给他国;聘请日本人做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长由中日合办。 第2章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厘金、《天朝田亩制》、《资政新篇》、乡官制度、东南互保 厘金这是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而征收的一种特殊的商业税。1853年,江北大营帮办军务大臣雷以诚首先在扬州仙女庙一带征收厘金。他对坐贾征收交易税,称板厘;对行贾征收通过税,称活厘。税率值百抽一。厘金后来成为清政府经常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对于清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天朝田亩制这是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满十六岁的男女,皆可以获得以块土地,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组织,以达到“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方案,是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平均思想的发展,是农民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建立平等平均社会的愿望,这也是《天朝田亩制》的革命性所在。然而,《天朝田亩制》规定的“通天下皆一式”的方案,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平均主义,不可能真正获得实行,它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它的局限性所在。 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后期,由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一个统筹全局的方案。政治上,主张用人得当,防止“结党营私”;经济上,主张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金融业、运输业,主张奖励开矿,制造火车、轮船等西方“器皿技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上,主张兴建学馆、医院,举办福利事业,破除封建迷信和封建陋俗;对外关系上,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流经济、文化,反对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超越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先进性,然而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而也就不可能得到贯彻实施。 东南互保19世纪末,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西方列强组织联军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自身的考虑,达成了某种妥协和“谅解”。1900年6月26日,在大买办盛宣怀的联络下,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达成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的安全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互不干扰。东南互保的形成,一方面维护了列强在华的利益,破坏了东南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活动,有利于列强集中兵力侵入京津地区;另一方面,在客观上防止了列强对东南的大举侵扰,维护了南方经济免遭战争的破坏。 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意义 答:原因:主观上:太平天国始终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起义,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和《资政新篇》,前者流于空想,后者条件不足,均无法得到实施;太平天国在天京建都后,迅速封建化,导致内部变乱,极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战略上的错误,偏师北上,犯兵家之大忌,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客观上则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这是此前历代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情况。 意义:第一,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转战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载,提出了自己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第三,太平天国起义作为亚洲反封建反殖民主义战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涨中的主流。 第3章 洋务运动与晚清政局 1、淮军、辛酉政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海关税务司、同文馆、北洋水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淮军清朝晚期,在曾国藩授意下,由李鸿章按照湘军制度编练起的一支地方武装。1861年,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帮助下,赴庐州、六安一带编练团练。1862年,李鸿章率团练奔赴安庆,曾国藩拨湘军数营相助,并且按照湘军制度编练淮军。淮军建成后,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又一支反动地方武装,同时也是李鸿章赖以起家的政治资本。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不断扩大,其主要将领有潘鼎新、郭松林、叶志超等。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其子载淳即位,由肃顺、载垣等八位“赞襄政务大臣”辅政。载淳生母西太后慈禧,为了夺取权力,与恭亲王奕、掌握兵权的胜保勾结,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由两宫太后共同执政,改元“同治”。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在内依赖于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阶级,在外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辛酉政变成为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的开始。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了办理洋务中对外事务而设立的机构。总理大臣由皇帝指派,第一任总理大臣为奕��、文祥、桂良。总理衙门主要负责外交、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一切洋务活动。总理衙门的成立,标志着清政府对外体制的变化,结束了督抚兼办外交的局面,标志着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勾结,西方列强通过这一机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海关税务司中国海关丧失海关行政管理权后,外国人主持中国海关的行政首脑的称谓。1854年,英、法、美三国趁小刀会起义之机,由三国领事与上海道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窃取了上海海关的行政管理权。1858年,外国根据《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要求将上海海关管理办法推行到全国。次年在上海成立了“总税务司署”,由英国人李泰国,担任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1863年,改由英国人赫德担任。1865年,总税务司迁到北京,隶属总理衙门。英国人不仅通过总税务司控制中国的海关税收,还借此将其侵略活动伸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提出了著名的江楚三折。第一折,提出强调人才培养,建立新式学校,改革科举制;第二折,提出停止捐纳实官,取消书吏,改进刑狱,裁汰屯卫、绿营;第三折,主张派遣官员出洋考察,编练新军,提倡工艺制造,制定有关矿业、铁路、商业、交涉等法律和货币制度、多译外国书籍等。 同文馆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了适应兴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1862年,由奕��等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初设立英文、德文、俄文等馆,后来增设天文算学馆。同文馆初招收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入馆学习外语,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开始兼招满汉举人和五品以下官员入馆学习,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外语课,除此之外还有数理化、天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培养出的人才主要从事外交事务和在总理衙门各部门任职。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支水师,它是由李鸿章一手兴建和控制的。1875年,李鸿章奉命督建北洋水师。1880年在天津建立水师学堂,次年在旅顺和威海卫先后修筑军港。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有大小船只20余艘,是清政府实力最强的一支海军。甲午中日战争中,与日本激战于黄海,后在威海卫军港,因战略失当,全军覆没。 巡警部清末新政期间所设的中央官署。1905年8月,为举办巡警而设。以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为尚书,赵秉钧为侍郎,分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京城内外巡事务均归该部管理。清政府还谕令各省设立巡警,亦归该部督办。1906年,改民政部。 2、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失败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答: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清政府洋务派发起的一场旨在通过“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科学、生产、管理技术,达到富国强兵,“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的自救运动。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内容:(1)洋务运动初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建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的重点开始转为民用工业,以官督商办为主要方式兴建起一批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军、开平矿务局等;(2)兴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式海军,至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先后建立起南洋、福建、北洋三支水师,并于1885年设立了海军衙门;(3)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建立外语、军事、技术等学校。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归于失败,究其原因,根本而言是洋务派只想通过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国体、政体的方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是行不通的。客观来说,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打压,给洋务运动造成了障碍;其次,列强垄断技术,不想中国真正富强起来。另外,洋务派在实施洋务运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洋务派所办的企业,多为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不计投入产出比,必然难以维系。 对近代化的影响: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中国不存在市民阶级——资产阶级,洋务运动过程中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启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发生的先河。第二,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其创办的企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资本主义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来技术、设备。第三,洋务运动同时也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夷夏之防,改变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促使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3、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答:《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的侵略方式,因此要求清政府加强自身的统治;而《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的加深也迫使清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加强统治;《辛丑条约》的签订同时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要求清政府改革图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传统的御侮方式已经无法改变中国现状。正是在这些原因之下,清政府推出了新政。 行政的主要内容如下:政治上,裁汰精简合并一些行政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且设立了商部、民部、学部等部门;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并且给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荣誉头衔;军事上,编练新军,废除武举,创立武备学堂;教育文化上,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 清末新政,从形式上看,与百日维新的内容相似,从性质上看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大致是洋务运动的翻版。它并没有达到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反而加剧其与一些汉族地主的矛盾,一些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不过,清政府的经济文化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学习、传播。 第4章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简述清代晚期到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 答: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特点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其特点是:第一,中国的民资资本主义不是产生于于手工作坊,而是由商人、官僚、地主和买办直接投资兴办,其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地区,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第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产生的,资本少,技术差,且受打压,企业规模十分狭小,主要是轻工业。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很缓慢。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甲午战争后一段时间。发展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控制,一些有识之士希望以实业救国;外国资本主义扩大了对华的侵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资资本主义初步形成提供了条件。局限性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压榨和本国封建主义桎梏。 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爱国主义运动,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权利运动。特点:与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重工业发展缓慢;生产规模狭小,受双重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要求,同时具有妥协性。

近代史主要指中国从一八四零年到一九一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

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史分两个阶段,1840-1919年五四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年五四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明确指出枪杆子取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在湘赣边区领导秋收起义。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影响极大的文学流派,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钱惟演、刘筠为其代表诗人。他们最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们的诗对仗工整,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也存在徒有华美之外表,而缺乏李商隐内在气韵之病。白体——白体学白居易,主要有诗人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李昉等宋初白体诗人倡导学习的是乐天后期的唱和诗,这些诗多是反映官场生活的应酬、消遣之作,留连光景,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漏、平易晓畅。王禹偁早年对白居易诗的喜爱,与当时一般文人是相同的,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但贬官商州之后,他创作了大量反应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派,以清逸隐幽为旨趣。林逋是颇受后人推崇的一位晚唐体诗人。东坡体——苏轼的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滔滔莽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放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因此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山谷体——因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所以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诗体”,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他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融会贯通,形成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因此被称为“简斋体”。易安体——李清照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词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樵歌体——因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写了大量的隐逸词,其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又因其词集名为《樵歌》,遂形成了“樵歌体”,或称“朱希真体”。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的活泼自然、风趣诙谐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创造出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诚斋体”中以绝句最为出色。永嘉四灵——是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中均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诗风极为相似,而且都是由于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必背知识点如下:

一、初民的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2.“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3.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4.或求雨,或祈年,是甲骨卜辞的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的心态和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的风貌。

5.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的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的存留。

二、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话”了的现实生活,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 古 时 期 :神话传说(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诗歌等(5)唐 代 时 期:诗(6)宋 代 时 期:词(7)元 代 时 期:曲(8)明 清 时 期:小说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 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2、 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

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弛和工具动用的配合,自然地发生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规律之后,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的村落中,每当春天到来,准备开始农耕之际,为了祈求丰盛的收成,要举行祭祀之类的活动。秋天收获之后,也要举行类似的活动、仪式,从中便产生了歌谣,这些歌谣就成了中国文学的源泉之一。

  • 索引序列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总结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近代史自考名词解释汇总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