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我也是最近考试。。。哎。,。考试周又到了。。我发给吧给我邮箱

关键是做题,根据题目找相关章节,我就是这样考的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5版)复习资料 - 道客巴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有哪些? 一、文化:自然就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环境: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转化产所。 三、制度:指当时用来治理朝政,约束人们的一系列制度。 四、世界语言九大语系:指世界上包括汉藏的语言,印度欧洲语系,阿尔泰语系,闪一含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南岛语言,南亚语言,达罗毗荼语言等九大语系。除此之外,当然除了九大语系之外,还有很多非洲和美洲的语言和一系列属性不明的其他语言系。 五、宗教信仰特点:指多种宗教并存,与外来宗教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等特点。 自考复习方法: 1.合理安排时间 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加起来1个小时,这两段是较佳的记忆时间,各位小伙伴们可以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来记忆。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比如说用路上、车上、床上等零碎时间,这样会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2.掌握大纲内容 首先我们要学会弄清考试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然后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结合考纲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掌握了考试大纲,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考试的走势和难易程度。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照考试大纲进行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复习扎实,抓紧时间夯实。 3.题量训练,分析考点 自考学习离不开课本,也离不开一定题量的训练。考前3天还要保证每天至少做一套权威模拟题,还要多翻翻先前做的历年真题及练习题,要重点关注当时做错的题目,不要留死角。 自考的考点设置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历年的真题中也能分析出一点点考点的分布。我们要以知识点的原理和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点的解决方法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思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理解。 4.将知识点结构化 这个阶段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应该注意把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找张白纸,将相关知识点以提纲形式默背书写,再填写各种层次的知识点,类似于脑图的概念,然后再核对书本,重点将漏写或错误的知识点消化和记忆。 5.知识点要联系实际 复习时一定要立足于教科书,将凌乱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具体事例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知,一举两得。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深化记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有:

1、中国传统生产经济文化,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农耕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和不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中国生产经济和文化的基础,是农业自然经济。此外,还有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3、国家:“舍”是地神,“稷”是粮神,后来“社稷”被用来代表国家。

4、农业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自给自足的经济。

5、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特点是:在有利的时间、地点和人民的勤劳中重视农业的经验;农民以工补农、经商致富的心理;精打细算、心满意足的耕作传统。

6、农灌文化:农灌是中国民族生产文化的主要内容。

7、农耕灌溉文化的主体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文化,其主要标志是种植水稻和修垄渠,使用水车。北方农业是一种小麦谷子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种植小麦、谷子、高粱、玉米、谷子、谷子、豆类,主要是耕作和灌溉井渠。南北农耕文化也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

8、农历的文化价值:西汉中期,历法定型,同时确定24节气,成为统一的历法定制。24节气是一种基于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的计时方法。当重要的节气来临时,皇帝会亲自持有农耕示范意识,开始全国性的农业生产。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9、二十四节气:春初、雨、虫醒、春分、清明、谷雨、历夏、小满、芒中、夏至、小暑、大暑、立秋、楚蜀、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微寒、严寒。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对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 2、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核,是指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3、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规范。 4、孔子的三达德是指:知、仁、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5、孟子四基德是仁、义、礼、智,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6、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7、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8、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简记:仁义谦诚忠厚公勤慎勇) 9、仁德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道德 中都最基本的德目,在世俗首先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10、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较为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指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指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指礼貌;作为与人相处的关系,指礼让。 11、好礼、有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12、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懒惰的本性;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 13、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也造就了种种道德人格。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有哪些? 一、文化:自然就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环境: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转化产所。 三、制度:指当时用来治理朝政,约束人们的一系列制度。 四、世界语言九大语系:指世界上包括汉藏的语言,印度欧洲语系,阿尔泰语系,闪一含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南岛语言,南亚语言,达罗毗荼语言等九大语系。除此之外,当然除了九大语系之外,还有很多非洲和美洲的语言和一系列属性不明的其他语言系。 五、宗教信仰特点:指多种宗教并存,与外来宗教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等特点。 自考复习方法: 1.合理安排时间 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加起来1个小时,这两段是较佳的记忆时间,各位小伙伴们可以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来记忆。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比如说用路上、车上、床上等零碎时间,这样会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2.掌握大纲内容 首先我们要学会弄清考试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然后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结合考纲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掌握了考试大纲,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考试的走势和难易程度。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照考试大纲进行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复习扎实,抓紧时间夯实。 3.题量训练,分析考点 自考学习离不开课本,也离不开一定题量的训练。考前3天还要保证每天至少做一套权威模拟题,还要多翻翻先前做的历年真题及练习题,要重点关注当时做错的题目,不要留死角。 自考的考点设置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历年的真题中也能分析出一点点考点的分布。我们要以知识点的原理和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点的解决方法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思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理解。 4.将知识点结构化 这个阶段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应该注意把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找张白纸,将相关知识点以提纲形式默背书写,再填写各种层次的知识点,类似于脑图的概念,然后再核对书本,重点将漏写或错误的知识点消化和记忆。 5.知识点要联系实际 复习时一定要立足于教科书,将凌乱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具体事例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知,一举两得。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深化记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汇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对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 2、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核,是指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3、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规范。 4、孔子的三达德是指:知、仁、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5、孟子四基德是仁、义、礼、智,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6、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7、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8、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简记:仁义谦诚忠厚公勤慎勇) 9、仁德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道德 中都最基本的德目,在世俗首先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10、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较为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指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指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指礼貌;作为与人相处的关系,指礼让。 11、好礼、有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12、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懒惰的本性;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 13、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也造就了种种道德人格。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有:

1、中国传统生产经济文化,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农耕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和不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中国生产经济和文化的基础,是农业自然经济。此外,还有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3、国家:“舍”是地神,“稷”是粮神,后来“社稷”被用来代表国家。

4、农业自然经济:依靠种植农作物自给自足的经济。

5、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特点是:在有利的时间、地点和人民的勤劳中重视农业的经验;农民以工补农、经商致富的心理;精打细算、心满意足的耕作传统。

6、农灌文化:农灌是中国民族生产文化的主要内容。

7、农耕灌溉文化的主体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文化,其主要标志是种植水稻和修垄渠,使用水车。北方农业是一种小麦谷子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种植小麦、谷子、高粱、玉米、谷子、谷子、豆类,主要是耕作和灌溉井渠。南北农耕文化也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文化。

8、农历的文化价值:西汉中期,历法定型,同时确定24节气,成为统一的历法定制。24节气是一种基于太阳、地球和月球运动的计时方法。当重要的节气来临时,皇帝会亲自持有农耕示范意识,开始全国性的农业生产。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发展。

9、二十四节气:春初、雨、虫醒、春分、清明、谷雨、历夏、小满、芒中、夏至、小暑、大暑、立秋、楚蜀、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微寒、严寒。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 A.般若学 B.涅盘学 C.禅宗 D.密宗 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 A.血缘 B.地缘 C.亲亲 D.同门 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县制度 C.户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 A.《刑书》 B.《法经》 C.《秦律》 D.《汤刑》 5."以物比德"属于( ) A.整体思维 B.伦理思维 C.辨证思维 D.类比思维 6.佛教的创始人是( ) A.张道陵 B.葛洪 C.释迦牟尼 D.孔子 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 A.三纲 B.五常 C.五伦 D.十教 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个 B.25个 C.26个 D.27个 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黄帝 C.仓颉 D.孔子 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 A.《说文解字》 B."书同文" C."文字神赐" D."圣人造字"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贤良方正文学 E.探花 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宗族祭祀 C.军事讨伐 D.宗法体系 E.家族血缘 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节 D.清明 E.端午 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应" C."天人交胜" D."天人之分" E."重天轻人" 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 A.生 B.旦 C.净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 A.健舞 B.软舞 C.字舞 D.花舞 E.马舞 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 A.诗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乐以教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 1.文化现象 2.《神灭论》 3.本草之学 4.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简述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3.简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1000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佛教在中国的流行,必然地与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南朝时最富有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的《神灭论》最著名。范缜本着道家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驳佛教,主张形尽神灭的理论,具有深远的影响。 3.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当时出现"本草"一词,将药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中国古代的药学,又称"本草"之学。其主要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著名的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这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发展中具有影响力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和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复兴中华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力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或主导地位,这是它的失误。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举的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立法指导;二是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三是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3.(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营造亲睦祥和的气氛。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如富有同情心和牺牲精神、乐善好施等。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由于适应中国农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在社会各基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也成了一种进己途径。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的开始。其特点有:一是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二是考试定期举行;三是严格考试 ,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影响:(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中国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2)科举制也制约和局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科举制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作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极端维护了专制王权。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主要的观念有: (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A.《论语》 B.《易》 C.《荀子》 D.《礼记》 2.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 4.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 A.西周 B.东周 C.汉朝 D.明朝 5.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两宋 6.传说车的发明者是( ) A.黄帝 B.高车部 C.鲁班 D.伏羲 7.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 D.汉《九章律》 10.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中,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 )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2.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少数民族达到( ) A.24个 B.20个 C.16个 D.12个 13.在近代否定汉字的主潮中,明确提出汉字与拼音文字优劣互补主张的学者是( ) A.章炳麟 B.吴稚晖 C.鲁迅 D.钱玄同 14.“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赖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15.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监察制度 C.科举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现在( ) A.土地的开垦 B.水利的兴修 C.运河的开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统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18.下列选项中,体现魏晋南北朝文化大势的有( ) A.文化的动荡与混乱 B.民族大融合的“汉化”与“胡化” C.南方的开发与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出现 D.三教鼎立互相激荡 19.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瑰宝中,孙思邈编写的医学著作有( ) A.《针炙甲乙经》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伤寒杂病论》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21.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有( )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2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 ) A.仁爱孝梯 B.谦和礼让 C.重义轻利 D.真诚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属于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话 B.南方话 C.客家话 D.吴语 24.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 ) A.识字教学 B.写字教学 C.句子训练 D.作文训练 25.下列选项中,与汉语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有( ) A.对联 B.字谜 C.预言 D.姓名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广义文化 27.新石器时代 28.摊丁入亩 29.宗法制 30.语言崇拜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共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31.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上层文化精华的荟萃。( ) 32.夏是我国第一个皇朝,时间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 ) 33.科举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 35.汉字艺术的中和之美就是将各种变化的因素协调于一个圆圈之内,达到稳定而又不失灵活的表观形态。(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7.简述清朝时期文学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简述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四种模式。 39.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西周分封制实施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42.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有一份试卷,但没有答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重要吗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有哪些? 一、文化:自然就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二、环境: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转化产所。 三、制度:指当时用来治理朝政,约束人们的一系列制度。 四、世界语言九大语系:指世界上包括汉藏的语言,印度欧洲语系,阿尔泰语系,闪一含语言,乌拉尔语言,高加索语言,南岛语言,南亚语言,达罗毗荼语言等九大语系。除此之外,当然除了九大语系之外,还有很多非洲和美洲的语言和一系列属性不明的其他语言系。 五、宗教信仰特点:指多种宗教并存,与外来宗教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等特点。 自考复习方法: 1.合理安排时间 早起半小时和晚睡半小时,加起来1个小时,这两段是较佳的记忆时间,各位小伙伴们可以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来记忆。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比如说用路上、车上、床上等零碎时间,这样会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 2.掌握大纲内容 首先我们要学会弄清考试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和考核目标,然后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结合考纲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掌握了考试大纲,就相当于掌握了整个考试的走势和难易程度。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照考试大纲进行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复习扎实,抓紧时间夯实。 3.题量训练,分析考点 自考学习离不开课本,也离不开一定题量的训练。考前3天还要保证每天至少做一套权威模拟题,还要多翻翻先前做的历年真题及练习题,要重点关注当时做错的题目,不要留死角。 自考的考点设置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从历年的真题中也能分析出一点点考点的分布。我们要以知识点的原理和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点的解决方法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思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理解。 4.将知识点结构化 这个阶段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应该注意把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找张白纸,将相关知识点以提纲形式默背书写,再填写各种层次的知识点,类似于脑图的概念,然后再核对书本,重点将漏写或错误的知识点消化和记忆。 5.知识点要联系实际 复习时一定要立足于教科书,将凌乱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具体事例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知,一举两得。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深化记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2021年4月考的一次 80分过的。学的时候知识点感觉多,备考这一门大约用了一个月,实际考的时候 感觉很简单。学习方法很重要。选择题得分我都是随缘的,多看两遍书和随便刷下题,随他去,得分靠文字大题。归纳到位,精简内容,然后考试时再临时扩充。大题的评分标准和人是活的,活的,活的。论给分的宽容度 比该死的机器判选择题宽容多了。至上面那两个人一个说简单,一个说三次才过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参考性。英语二,从教材到习题没买过,没看过,就考前看了一眼题型,77分过的。能说明啥?只能说明以前就会啊,因为我专科自考的英语啊。那个说简单的,只能说平时的日常积累的东西比较多,书本只是帮你归纳和划考点而以,只要你的知识储备够的话,连纲要都不用看也是可以的。就像两门公共课,实际上,个人理解到位,三观正常,初高中学的政史知识加上随便刷刷题也是及格很容易的。如果三观不正常,哎,公共课真会累死人的,你会发现他说的你都反对,这怎么可能记住。我们学任何知识都是交叉的,你觉得简单,只是因为你平时获得的知识在你学这门课以前就为了你打下了基础或者说有交叉,所以简单。因此说简单还是难其实是相对的。再比如说你没学过外国文学史这门课,我怕你读《神曲》第一页就开始犯糊涂了。还有知识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或者说事物的发展是有先后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利用这个有利于记忆。

认真看一遍书,配合着书做练习题。中国文化概论还是和历史书籍有点相似,多看两遍书就可以了。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难吗(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难吗?不难,学分的高低只是代表这门课程重要程度。学分地,考试的就比较浅学分高,考试的范围大,书也是很厚山东自考本汉语言文学,五选二中哪两门比较简单?中国文化概论最简单,文论选读、语法研究最难。剩下的2门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作家作品选中任选1门即可。一共9科,全国统考,全国基本一样的,可以根据需求安排考试顺序,一般简单一点的先考马原。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找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专科学历,无形之中将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当然,高学历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上升空间越大,发展速度越快。2、工资定级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500元以上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尤其是一些未成型的企业,并不以学历定岗,只考虑为其创造了多少效益。自考心理中的中国文化概论和共公关系哪个好考不明白啊 = =!有没自考过新闻学中的中国文化概论的人哦?帮我下,急~~以上就是全国地区自考教材服务网分享关于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难吗(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教材和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教材购买首页搜索科目代码即可,也可以咨询在线客服!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我没有。我自考好多年了,并且这门课我当时也不需要考。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5版)复习资料 - 道客巴巴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依据教材《中国文化概论》王 宁主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绪论“文化”名称的来源。(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因此,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取广义的“文化”定义。)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关注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l)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2)我们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时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文化事象的类型性、文化事象的变异性)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性质: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l)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及其相互关系:(l)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区别。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生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对传统美德的总结和认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伦理道德传统的关键,也是现代中国道德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源头。 2、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和合理内核,是指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社会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3、中国传统道德规范有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规范。 4、孔子的三达德是指:知、仁、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 5、孟子四基德是仁、义、礼、智,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6、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提出了四维七体,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7、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8、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一是仁爱孝悌;二是谦和好礼;三是诚信知报;四是精忠爱国;五是克己奉公;六是修己慎独;七是见利思义;八是勤俭廉正;九是笃实宽厚;十是勇毅力行。(简记:仁义谦诚忠厚公勤慎勇) 9、仁德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道德 中都最基本的德目,在世俗首先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10、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它的内容较为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指礼制、礼教;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指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指礼貌;作为与人相处的关系,指礼让。 11、好礼、有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12、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懒惰的本性;信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信,行必果。 13、中国传统的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1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道德人格,也造就了种种道德人格。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重要吗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