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总结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总结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总结

名词解释 1, 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 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 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4, 解放区文艺运动: 5,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 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 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2003年北师大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部分) 三、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2003年北师大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基本知识和名词解释)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 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再听录音) (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1、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是( A )A.胡适 B.刘半农 C.康白情 D.周作人2、中国现代被称为“舶来品”的文学样式是( D )A、小说 B、散文C、诗歌 D、戏剧3、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基础的《呐喊》出版于( D )A、1920年 B、1921年C、1922年 D、1923年4、下列哪位作家的创作体现出“爱的哲学”的主题?( D )A.叶绍钧 B.庐隐 C.冰心 D.王统照5、吴荪甫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D )A、《蚀》 B、《边城》C、《林家铺子》 D、《子夜》6、《凤凰涅盘》出自诗集( A )A、《女神》 B、《星空》C、《恢复》 D、《前茅》7、《憩园》和《寒夜》标志着巴金小说的纵深发展,它们产生于哪一时期?( C )A、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B、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初C、40年代中后期D、40年代初期8、下列哪一位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 A )A、田间 B、艾青C、戴望舒 D、臧克家9、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为艺术”的文学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的团体是( B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沉钟社10、如果说周朴园是《雷雨》命运悲剧的核心人物,那么谁则是《雷雨》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 A )A、蘩漪 B、周萍C、周冲 D、鲁侍萍11、《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破落望族出身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她的名字是( A )A.白流苏 B.曹七巧 C.孟烟鹂 D.吴翠远12、《故事新编》中的哪一作品赞扬了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C )A、《奔月》 B、《理水》 C、《非攻》 D、《铸剑》13、善长以教育界和底层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作家是( B )A、 沈雁冰 B、叶绍钧C、 振铎 D、王统照14、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 B )A、丁玲 B、孙犁C、赵树理 D、周立波15、以下哪一部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 C )A.《写在人生边上》 B.《传奇》 C.《人•兽•鬼》 D.《财主底儿女们》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的开端。早在“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中就出现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未能改变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不断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继续进行着他们长期以来已在进行的革命活动,但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有岌岌不可保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起着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变化。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

1,A 2,D 3,D 4,D 5,D 6,A 7,C 8,A 9,B 10,A 11,A 12,C 13,B 14,B 15,C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总结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美文 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确立。 □ 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的开端。早在“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中就出现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未能改变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不断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继续进行着他们长期以来已在进行的革命活动,但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有岌岌不可保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起着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变化。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

□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夏衍、冯乃超、阿英、鲁迅、田汉 、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左联”常务委员,并且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外国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鲁迅在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 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文艺界为积极响应中国****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的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相应地也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以市民、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戏剧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戏剧工作者组成流动剧队,走向农村、内地和前线。戏剧实行小型化和通俗化。大多以抗日斗争为主题,也取材于历史剧和外国戏剧,在抗日反侵略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激励效果。优秀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等大批作品。 □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 京派 30年代重要的小说流派,强调文艺和政治无关,以表现“乡土中国”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 □ 新感觉派 30年代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等。用快节奏和五彩缤纷的色调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病态人格。 □ 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 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还是自己想想吧!~~~~~~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汇总

1、“语丝文体”:“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 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2、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 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 3、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 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4、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 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永日集》、《看云集》等。 5、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 6、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

每次复习时,先不忙看书,而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思路)回想一遍,概念、公式及推导方法先默写一遍,然后再和课本、笔记相对照,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忘了,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会忘。针对存在的问题,再看书学习,必然留下深刻印象,经久不忘。这种回忆,既可检验课堂听课效果,增强记忆,又使随后看书复习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对于课后复习来说,确能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课程性质和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和类别:本课程是自2008年开考的一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课程。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学段同学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类别属于公共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主线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史)的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简称“两个了解”“三个领会”)。 课程所用教材 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由李捷、王顺生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版)同名教材(后附本课自学考试大纲)。本教材共分十章,前三章主要讲授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80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授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30年翻天覆地的历史,第八章至第十章,讲授新中国成立至当今近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每一章都由数小节构成,每节由数个小目构成。本课程内容历史和逻辑关系紧密清晰,有助于同学对课程的把握和认知。 2、本教材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本教材。 3、本课程串讲以考试大纲和本教材为依据,要求学生在全面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按照串讲要求,对所讲问题作适当记背。 本课程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1分×30(道题)=30分 多项选择题:2分×10(道题)=20分 简 答 题:6分× 5(道题)=30分 论 述 题:10分×2(道题)=20分 串讲的目的 1、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逻辑入手”,以“问题为干”,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2、本课程串讲旨在协助应考学生(特别是未收看本课程精讲内容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帮助同学有效率地进行学习和应考。 3、本课程串讲试图引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今后正确地观察和思考各种问题提供方法论引导。 串讲方式(即知识点如何讲授) 1、以章为单位串讲。 2、将每章中的知识点归类为“基本概念和判断”“简答题”和“论述题”三方面问题进行讲解辅导。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3、三种问题从内容上会有适当的交叉和包含,同学须融会贯通理解。 4、本串讲对“基本概念和判断”题不作全部讲解,仅选择一部分作说明,“简答题”和“论述题”只会讲授答题的思路和要点。须由学生结合全部文字内容作深入理解。 本章重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

名词解释 1, 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 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3, 抗战文艺运动:抗战的爆发给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馆范围的抗战文艺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共现代文学始终与时代社会相辅相成,同步共进的根本特征。抗战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街头诗,街头剧,多人合作的大型戏剧和报告文学等;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4, 解放区文艺运动: 5,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 6,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7, 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这是特别注重是个本身价值的一群,如其代表诗人辛迪所说“我的是宁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他们要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首先是思想自己,思想希冀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关联,既要有凝聚的沉潜德育深切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人的目光。 8, 街头诗运动:1938年夏,田间来到延安,于是认柯仲平一起,积极提倡街头诗运动。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它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这种诗歌形式出现后,受到群众的欢迎,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汹涌着诗人从心底流出来的政治热情,有昂扬激荡的节奏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2003年北师大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简答与论述部分) 三、简答与论述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简单理解五四新文学初期,在各种文体的发展中,为什么散文的成就最大? 其一,传统文学,传统观念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其二,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其三,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3、在鲁迅、老舍、张天翼钱钟书等人的笔下,现代小说讽刺幽默的特色各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 这四个人都在其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表现出其讽刺幽默的风格。1)鲁迅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结果,来自一种敏锐的思考,对本质问题的深刻揭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以及鲁迅刻画人物的特别,擅长人物的典型性、类型化的刻画,以至达到特殊的讽刺幽默效果。2)老舍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北京语言的娴熟的运用,作品中显示的讽刺幽默是比较温和的,即使是挖苦人,也不那么锐利,那么尖刻。3)张天翼的讽刺幽默来自一种辛辣、尖刻,冷峻的,更多的带有一种冷面的幽默,其小说的讽刺幽默是充满泪水的,是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4)钱钟书以其渊博学识,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古今知识的厚重,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的讽刺幽默更多的来自于的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是妙笔生花的。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是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孙’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深的深度,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爱玲表现的是大都市中的人际关系,描写的是人与金钱的关系,金钱对人性的巨大的腐蚀和诱惑,看到人性在金钱面前的变异,本质上的变化是挡不住的,张爱玲在后者抓得更深刻更准确。二人都能对各自描写对象的准确的把握,如《倾城三月》《金锁记》。 6、简单对比冰心和萧红的创作,各自显示了什么样的审美追求? 她们都基于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了解,但她们所表现的所有不同,一个表现爱,一个表现恨,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和追求。‘冰心’最大的追求是欧歌人类之爱,颂扬人性的美好,有了爱就有一切,爱能融化一切,复苏一切,爱是拯救一切的神奇力量,代表作《超人》,是冰心这种爱的象征,冰心是充满理想化的作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但冰心并不肤浅,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已经都充满了爱,而是缺乏爱所以她要追求、颂扬爱。‘萧红’审美追求与冰心相反,表现出对人生的痛苦、失望和悲伤,坞地揭露了人世间的丑恶、残忍和冷漠。她更多看到是饥饿、孤独和凄凉等景象。直接来源于她于生活的本质的表现。通过这种血淋淋的表现来显示社会的本质。如《小城三月》是对人生悲凉的象征。 7、老舍和丁玲小说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作与特色是什么? 老舍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三部长篇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三个长篇基本上显示了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幽默讥讽的笔法特色初步显示出来。中期: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月芽》。代表作《骆驼祥子》。《离婚》标志幽默讥讽的特色开始成熟了,《猫城》是长篇,有政治色彩和寓言故事。这个阶段对市民形象的塑造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是老舍高峰和成熟期的创作。后期:显示了风格的发展和变化,以《四世同堂》为突出特点,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体系,构成了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批判和揭露。纵观老舍整个的创作,除了上述特点以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是他的语言特色,老舍的作品显出鲜明的浓厚的京味文化。 丁的创作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20年代,发表以个性解放,妇女解放为主题的作品,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基本显示了她的创作特点,显示出一种深刻敏锐的政治见解和政治眼光。中期,30年代(即30年代到解放区前后的创作),一部分继续表现知识分子、农民命运的作品,另一部分是来解放区以后表现农民、女性,这个时期创作的过度体现了丁玲思想发展的变化。后期,40年代,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农民地位命运的变化,显示了丁玲思想、艺术上的高峰。这三个阶段共同体现了丁创作的总体特点,不同时代最重要的、最敏锐的问题,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锐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始终感应、追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积极的思考。2003年北师大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基本知识和名词解释) 8、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的独特的贡献是大规模,全景性地反映描写时代社会生活,《子夜》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和成功。a.《子夜》显示了一种开朗视野,宏大严谨的结构,线索繁多,人物关系复杂,反映各种矛盾,始终围绕一个交点,一条主线,一个中心人物,以吴逊甫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的命运。b.塑造吴逊甫这样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把人物放在广阔时代背景中描写,善于提示人物性格和命运在时代社会发展中变化,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的发展写人,写物融为一体,合二为一。c.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最主要的手法是典型人物和环境的塑造,即人物和生活背景的关系,运用细节描写手法(用细节描写很深的具有时间跨度的东西),吴太太与雷参谋(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一朵枯萎的玫瑰花。场景(环境),交易场所,农村、纱厂等,刻意的场景描写来提示人物本质,赵伯韬用场面显示基本质,心理描写手法,杜竹斋以复杂深刻的内心矛盾,其他从农村来的资本家的内心矛盾语言艺术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作家个性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客观,准确,冷静,没有抒情和议论,主要是作家的描写(生活材料,堆积多,艺术消化不够),人物语言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合其身份和地位,赵伯韬凌驾一切,吴逊甫,多面(恳切,刚腹自用),人物语言,越鲜活,个性化,茅盾的叙述语言越客观,越准冷静。 9、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农村题材的作品中,开拓出哪些崭新的时代意义?对农民命运的描写有什么根本性的突破? 赵是解放区作家中,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关注农民命运的作家,这种关注的视角很独特,以《小二黑结婚》为例。首先,赵的小说有高度的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时代责任感,认识到一些人们不以为然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从农村中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敏锐地感受到解放区的时代变化了,政权改变了,但人们的思想变化还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赵的作品告诉我们,以鲁迅开始对农民的思想启蒙和改造,这样的思考仍然是解放区作家的重要任务,并不因为政权变化了,农民落后的思想就一扫而光了,《小二黑结婚》是从解放区依然存在的包办婚姻的角度来写的。更沉重的告诉我们,封建意识还是很顽固的,作家从敏锐的政治视角来写。其次,赵的作品特别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作品中描写各种各样的农民,在当时的农村里,残存的封建势力在人民政权下不成气候,象二黑、小芹这样有先进意识的农民还是不多的,在农民中更普遍的是像三仙姑这些农民是绝大多数,还根不上时代的步伐方向,他们也在跟着时代的主潮,只是跟不上,他们已经在转变之中了,而这些是中国发展前途的基础,作者这些人给予热情的期待,是善意的扶持,这个描写体现了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变化,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对农民命运的描写在赵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中国农民的发展变化,并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在理解、同情中对农民的命运充满了期待,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至鲁迅以来对农民描写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中,显示了自己独特的追求。 10、30年代初中期曹禺《雷雨》《日出》等作品,真正显示了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结合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来论述曹禺是真正意义上的话剧奠基人? 中国的话剧从世纪之初的引进,一直到曹禺《雷雨》《日出》问世,人们才领略到话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是种高雅艺术,曹禺在某种意义上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最卓越的开拓者,是中国的话剧的奠基人,是他奠定了中国话剧由引入发展到走向成熟的基业。现代的话剧作为一种移植的艺术品种,在新文学中起步并不晚,经过胡适、田汉、洪深、欧阳予倩这四位奠基人的积极努力,一直在推动着话剧的发展;现代话剧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高度的认同,一直没有真正感受到话剧的真正魅力。曹的出现,《雷雨》《日出》的问世,中国的读者和观众才真正为话剧所震撼,所倾倒,中国现代话剧真正走向成熟,严格地讲是从曹禺的剧作问世后才开始的。两部作品一举奠定了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曹禺的话剧创作从艺术结构、人物形象、语言形式,从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价值。是最中国的,也是最不中国的,他懂得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方法,他表现的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的,中国式的情节,这就是最中国的。因为他懂得话剧的是外国的剧种,有其特点要了解,以语言为主,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情节,又是最不中国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中国的话剧引入中国戏剧,曹是第一人。充分显示悲剧的力量,在舞台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成就中国戏剧,他一出现就是高峰,他的存在是为话剧而存在的。 结构上的,生活戏剧化,冲突,善于运用偶然、巧合来构造激烈的戏剧冲突,在偶然中寓示着必然,在巧合中蓄含着必须,力图把握命运和命运的难以把握。(这段话我没有记全,要听一下录音)。【话剧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话剧史的发展);话剧发展中哪些人做出什么贡献;曹禺对话剧的贡献。】 11、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12、从胡适到穆旦中国新诗大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诗人、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特(重要)贡献? ⑴胡适、郭沫若对传统的旧诗格式的打破,对现代新诗格局的开创,即破旧立新,开创了一代诗风。⑵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提倡新诗格律化,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即新中有旧。⑶戴望舒所代表的20年代末期,30年代初期的现代派诗歌的出现,贡献在于及时的感应着世界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流变,吸取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并表达了现代人生的一些独特的情绪,代表作《雨巷》,同时,30年代现代派诗人比较注重旧诗歌中的情韵,含蓄的长外,因此,30年代的诗人丰富了现代新诗的格局,提高了新诗的表现艺术,扩大了新诗创作的视野,特别是在探索中西诗歌审美追求的契合点上,开辟了一条现代新诗的发展道路。⑷艾青,抗战前期,40年代初中期的诗人,是胡、郭以来现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是新的聚合和新的开创。他把胡、郭等人开创的现代自由诗的开放洒脱与新月诗人特别注重格律的规范化追求融合起来,加以重新的整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散文美、散体化的诗歌。⑸以穆旦等人为代表的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贡献在新的时代社会条件下,及时的感受着时代发展的信息,同时又更加充分的吸取外国现代派诗歌的营养,因此,他们追求诗歌的纯粹的艺术性、实用性,注重诗歌本身价值,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整个时代的融合,他们诗的诗情诗意、形式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诗不同了,他们用新鲜的感觉与新颖的看法来写诗,是反传统的,是有创新的。(再听录音) (注:⑴+⑵也是一道题“结合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历程,阐述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实践所显示出的意义”。⑴+⑵+⑶+⑷也是一道题“为什么说艾青是郭沫若等人以来的现代新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 13、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最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以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的形式取而代之。郭沫若的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新诗,让人们看过以后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新诗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4、《四世同堂》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1)思想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恶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侵略者的觉醒史和斗争史,作品具有广阔的史诗意味。2)思想的深刻性。它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抗战时期,论陷了的北平),深刻展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种种情状,深刻反省了民族性格的变化与升华(好的变坏,坏的变好,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作品具有深刻的反思意味。 15、《四世同堂》比老舍以往创作的突破: 1)在人物塑造上,《四》集老舍平民世界之大成,终于完整地、系统地塑造刻画了市民形象的群体,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构成了完整的市民形象的体系。2)在艺术结构上,《四》打破了老舍以往主人公命运单线索发展的结构模式,而是众多人物命运,众多的情节线索,纵横交叉,构成了一网状的结构方式,极大拓展了作品的生活分量和容纳的空间。3)在语言特色上,《四》把老舍一以贯之的北京方言口语推向更为纯熟,更为丰富,更为生动准确地境地,该作可以称为老舍的‘语言库’。 16、《边城》所体现的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特色: 1)《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之间的友爱,湘西风俗风景的可爱,以及这些爱中蕴蓄的美,融合在整个故事和人物之中,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美感。2=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边城》全书21节,每一节都是诗,也都像梦,然而又是现实,是梦与现实的协调一致。3=结构疏放,色味清淡,意境超逸。这类小说发韧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抒情小说,并将其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作者。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

多做做真题集,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历年真题资料分享给你

链接: 

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历年真题,为考生冲刺阶段复习提分指点迷津,做真题,做历年真题集,对照考纲查缺补漏,提高实战素养,制定做题策略,规划方向;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夏衍、冯乃超、阿英、鲁迅、田汉 、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左联”常务委员,并且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外国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鲁迅在在成立大会上发表了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 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上海文艺界为积极响应中国****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的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相应地也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以市民、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戏剧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戏剧工作者组成流动剧队,走向农村、内地和前线。戏剧实行小型化和通俗化。大多以抗日斗争为主题,也取材于历史剧和外国戏剧,在抗日反侵略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激励效果。优秀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等大批作品。 □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 京派 30年代重要的小说流派,强调文艺和政治无关,以表现“乡土中国”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 □ 新感觉派 30年代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等。用快节奏和五彩缤纷的色调表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病态人格。 □ 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 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13.《猫城记》是(B)。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14.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15.话剧最初被称作(A)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1.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2.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2、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充满个性解放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出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和情境的诗意渲染,在浪漫气氛中流露青春期的感伤和留恋。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和成就:人物各个性。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老家民侯忠全。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土改工作组组长文采真实不信任他,但他能找土改工作组其他成员谈心,主动介绍村里复杂情况他阶级警惕性高,当地主要提前卖果子时,他便于工作将果园管起来,以保护土改成果和农民利益;对被地主拉拢腐蚀的村治安员张正典的异常举动,他看到眼里,指斥他的错误言论。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坐侄了恶霸钱文贵。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大我。《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这我便是全宇宙了。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第二个特点: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爆炸,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自焚,自焚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自焚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美文 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确立。 □ 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 b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8年 D. 1921年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最早发表于b A. 《京报副刊》 B. 《晨报副刊》 C. 《学灯》 D. 《新青年》 3.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是下列哪一话剧团体?a A. 春柳社 B. 民众戏剧社 C. 戏剧协社 D. 春阳社 4.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c A. 1919年 B. 1920年 C. 1921年 D. 1922年 5. 20年代中期出现了法对新文化运动的“甲寅派”,其主要代表是a A. 章士钊 B. 胡适 C. 吴宓 D. 陈源 6. 下列于1937年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并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是a A. 《画梦录》 B. 《包身工》 C. 《名优之死》 D. 《给战斗者》 7. 张爱玲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b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6年 D. 1947年 8.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下列哪一文学社的机关刊物a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语丝社 D. 新月社 9. 下列属于“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的是a A. 舒群 B. 柔石 C. 叶紫 D. 丁玲 10. 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是c A. 《超人》 B. 《命命鸟》 C. 《小雨点》 D. 《小坡的生日》 11. 1902年在日本横滨问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的创办者是a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林纾 D. 胡适 12.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于哪一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a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1年 D. 1923年 13. 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属于c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A. 文学研究会 B. 新月社 C. 前期创造社 D. 后期创造社 14. 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b A. 冰心 B. 冯至 C. 徐志摩 D. 闻一多 15. 中国现代文坛首开“乡土小说”之风的作家是d A. 彭家煌 B. 王鲁彦 C. 许钦文 D. 鲁迅 1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A. 1928年 B. 1930年 C. 1937年 D. 1942年 17. 用话剧形式创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 《青龙潭》)的作家是c A. 田汉 B. 夏衍 C. 洪深 D. 李健吾 18. 艾青第一本诗集诗集《大堰河》出版于b A. 1935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0年 19. 代表郭沫若历史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c A.《高渐离》 B. 《南冠草》 C. 《屈原》 D. 《孔雀胆》 20. 长篇小说《财主底女儿们》的作者是b A. 张恨水 B. 路翎 C. 孙犁 D. 胡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 下列哪些诗集问世于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A. 《尝试集》 B. 《扬鞭集》 C. 《蕙的风》 D. 《新梦》 E. 《烙印》 22. 被鲁迅称道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包括?abce A. 《官场现形记》 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C. 《老残游记》 D. 《新中国未来记》 E. 《孽海花》 23. 下列哪些是新文学第三个十年国统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A. 孙犁 B. 周立波 C. 丁玲 D. 袁水拍 E. 陈白尘 24. 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bcde A. 鲁藜 B. 辛笛 C. 郑敏 D. 袁可嘉 E. 穆旦 25. 以下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abc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A. 《围城》 B. 《走在人生边上》 C. 《人?鬼?兽》 D. 《淘金记》 E. 《南行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 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27.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 29.“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 简述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格局的形成。2.翻译文学的繁荣。3,“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4.话剧的萌芽。 31. 简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同时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进攻的主要阵地。 32. 简述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出现的原因。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 比较分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同。34. 结合中国像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创作实践,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根本意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形象展现了农村由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转变的基本面貌,展示了农村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部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艺术上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小说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绝大部分反映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质朴纯净,被称作“诗化小说”。) 鲁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走入世界文学之林。 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吧杂文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他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尝试具有诗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体的作家。

a d d d d a c a b a c b b c

1、A 2\D 3\B 4\C 5\B 6\A 7\B 8\D 9\C 10\D 11\A 12\C 13\C 14\B 15\C

各大考试书店均有售 不过 没有基本的文化课重点教程 估计买了也没有用 最捷径的是背重点知识

  • 索引序列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总结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总结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汇总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简答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