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发布时间: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备考攻略 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王世忠2022-10-08 13:12:13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供参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四、“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人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五、“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色彩。六、“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学的译介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对于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习惯。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八、“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批驳。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九、语丝社《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第二节鲁迅☆☆☆☆☆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二、《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2、《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三、《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1、在《阿Q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四、《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三是形喜实悲。五、《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七、《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2.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3.格式上,《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八、《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九、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布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生疏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重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第三节小说创作☆☆☆☆☆一、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二、《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三、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创造社遵循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小说的取材多为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所以有“自叙传小说”(或曰“身边小说”)之称。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三部曲)四、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早在1922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五、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1.“问题小说”(1)1921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2)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钩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2.“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六、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1925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七、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题材特点: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艺术特色: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口语化。对于台湾方言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八、郁达夫的“自叙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九、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十、叶绍钧的长篇小说《倪焕之》1928年,叶绍钧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作品。被茅盾称为看“鼎 之作”。第四节诗歌创作☆☆☆☆一、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一念》、《人力车夫》、《相隔一层纸》、《月夜》等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适(1891—1962)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二、诗作特色《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三、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节奏,明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四、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20年代的台湾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年12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五、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20年政治抒情诗有,蒋光赤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30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六、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①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②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③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时“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七、“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八、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冯至(1905—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德国。九、“新月诗派”的格律主张和诗歌创作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新月诗派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十、“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的诗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第五节散文创作☆☆☆☆一、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最有成就的门类。“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二、“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其次,散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构成了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三、“语丝文体”“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四、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五、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六、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发表过《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路上所见》、《北风》、《画家》等,以接近口语的白话作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等。七、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早期还写过一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人们誉为“冰心体”。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情感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八、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第六节戏剧创作☆☆☆☆☆一、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1911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二、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三、《终身大事》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介绍《终身大事》时说:“这一时期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十分贫乏,只有胡适《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四、“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五、民众戏剧社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六、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在20年代话剧创作中,田汉、洪深、丁西林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田汉在20年代发表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二十多部戏剧。丁西林:1923年写出的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显露出他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的喜剧艺术技巧。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洪深的《赵阎王》。胡适的《终身大事》。七、“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是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的“问题”的剧作,“写实的社会剧”是以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的剧作。问题剧是20世纪20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八、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郭沫若20年代专注于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九、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洪深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的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十、田汉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田汉1920年写成话剧《咖啡店之一夜》,20年代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是《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南归》:属于象征剧,里面浪迹天涯的流浪者也弹着吉他唱着感伤的歌,一身诗人气质。《名优之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回春之曲》:三幕剧,音位回归到他所擅长的抒情风格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丽人行》:打破幕的分割,运用话剧的多场次结构,将全剧分为二十一场。女工刘金妹。十一、爱美剧(1)1921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自考生如何备考做好真题练习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自考历年真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熟悉自考出题模式,了解各类型考题的分值设置。勤查资料复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也可以询问老师、同学。结合大纲抓住重点复习通常报考自学考试的人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平常上班加班应酬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不可能把教材全部都仔细看一遍。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相关文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作文热点预测题及范文2022-07-05 2022自考英语二作文万能模板及参考范文2022-06-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理2022-06-29 2022自考英语(二)备考重点及例题(附答案)2022-06-29查看更多复习资料内容热门攻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查看更多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版权© 学梯网 | 京ICP备16035657号咨询电话

每次复习时,先不忙看书,而是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思路)回想一遍,概念、公式及推导方法先默写一遍,然后再和课本、笔记相对照,哪些对了,哪些错了,哪些忘了,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会忘。针对存在的问题,再看书学习,必然留下深刻印象,经久不忘。这种回忆,既可检验课堂听课效果,增强记忆,又使随后看书复习重点明确、有的放矢。对于课后复习来说,确能深化理解,强化记忆。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的开端。早在“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中就出现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未能改变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不断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继续进行着他们长期以来已在进行的革命活动,但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有岌岌不可保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起着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变化。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美文 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确立。 □ 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总结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的开端。早在“五四”以前几年,中国知识界中就出现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内忧外患交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的阶级力量有所增强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未能改变从鸦片战争以来逐步形成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不断出卖国家主权,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继续进行着他们长期以来已在进行的革命活动,但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压制下,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有岌岌不可保之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起着有利于革命运动的变化。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

备考攻略 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王世忠2022-10-08 13:12:13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供参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四、“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人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五、“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色彩。六、“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学的译介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对于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习惯。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八、“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批驳。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九、语丝社《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第二节鲁迅☆☆☆☆☆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二、《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2、《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三、《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1、在《阿Q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四、《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三是形喜实悲。五、《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七、《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2.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3.格式上,《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八、《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九、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布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生疏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重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第三节小说创作☆☆☆☆☆一、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二、《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三、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创造社遵循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小说的取材多为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所以有“自叙传小说”(或曰“身边小说”)之称。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三部曲)四、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早在1922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五、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1.“问题小说”(1)1921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2)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钩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2.“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六、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1925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七、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题材特点: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艺术特色: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口语化。对于台湾方言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八、郁达夫的“自叙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九、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十、叶绍钧的长篇小说《倪焕之》1928年,叶绍钧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作品。被茅盾称为看“鼎 之作”。第四节诗歌创作☆☆☆☆一、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一念》、《人力车夫》、《相隔一层纸》、《月夜》等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适(1891—1962)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二、诗作特色《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三、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节奏,明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四、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20年代的台湾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年12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五、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20年政治抒情诗有,蒋光赤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30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六、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①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②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③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时“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七、“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八、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冯至(1905—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德国。九、“新月诗派”的格律主张和诗歌创作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新月诗派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十、“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的诗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第五节散文创作☆☆☆☆一、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最有成就的门类。“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二、“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其次,散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构成了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三、“语丝文体”“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四、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五、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六、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发表过《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路上所见》、《北风》、《画家》等,以接近口语的白话作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等。七、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早期还写过一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人们誉为“冰心体”。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情感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八、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第六节戏剧创作☆☆☆☆☆一、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1911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二、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三、《终身大事》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介绍《终身大事》时说:“这一时期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十分贫乏,只有胡适《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四、“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五、民众戏剧社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六、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在20年代话剧创作中,田汉、洪深、丁西林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田汉在20年代发表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二十多部戏剧。丁西林:1923年写出的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显露出他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的喜剧艺术技巧。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洪深的《赵阎王》。胡适的《终身大事》。七、“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是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的“问题”的剧作,“写实的社会剧”是以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的剧作。问题剧是20世纪20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八、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郭沫若20年代专注于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九、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洪深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的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十、田汉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田汉1920年写成话剧《咖啡店之一夜》,20年代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是《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南归》:属于象征剧,里面浪迹天涯的流浪者也弹着吉他唱着感伤的歌,一身诗人气质。《名优之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回春之曲》:三幕剧,音位回归到他所擅长的抒情风格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丽人行》:打破幕的分割,运用话剧的多场次结构,将全剧分为二十一场。女工刘金妹。十一、爱美剧(1)1921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自考生如何备考做好真题练习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自考历年真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熟悉自考出题模式,了解各类型考题的分值设置。勤查资料复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也可以询问老师、同学。结合大纲抓住重点复习通常报考自学考试的人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平常上班加班应酬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不可能把教材全部都仔细看一遍。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相关文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作文热点预测题及范文2022-07-05 2022自考英语二作文万能模板及参考范文2022-06-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理2022-06-29 2022自考英语(二)备考重点及例题(附答案)2022-06-29查看更多复习资料内容热门攻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查看更多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版权© 学梯网 | 京ICP备16035657号咨询电话

1、“语丝文体”:“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 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2、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 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 3、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 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4、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 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永日集》、《看云集》等。 5、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 6、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汇总

备考攻略 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王世忠2022-10-08 13:12:13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供参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四、“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人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五、“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色彩。六、“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学的译介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对于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习惯。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八、“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批驳。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九、语丝社《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第二节鲁迅☆☆☆☆☆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二、《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2、《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三、《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1、在《阿Q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四、《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三是形喜实悲。五、《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七、《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2.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3.格式上,《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八、《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九、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布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生疏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重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第三节小说创作☆☆☆☆☆一、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二、《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三、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创造社遵循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小说的取材多为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所以有“自叙传小说”(或曰“身边小说”)之称。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三部曲)四、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早在1922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五、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1.“问题小说”(1)1921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2)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钩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2.“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六、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1925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七、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题材特点: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艺术特色: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口语化。对于台湾方言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八、郁达夫的“自叙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九、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十、叶绍钧的长篇小说《倪焕之》1928年,叶绍钧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作品。被茅盾称为看“鼎 之作”。第四节诗歌创作☆☆☆☆一、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一念》、《人力车夫》、《相隔一层纸》、《月夜》等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适(1891—1962)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二、诗作特色《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三、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节奏,明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四、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20年代的台湾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年12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五、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20年政治抒情诗有,蒋光赤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30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六、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①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②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③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时“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七、“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八、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冯至(1905—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德国。九、“新月诗派”的格律主张和诗歌创作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新月诗派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十、“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的诗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第五节散文创作☆☆☆☆一、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最有成就的门类。“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二、“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其次,散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构成了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三、“语丝文体”“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四、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五、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六、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发表过《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路上所见》、《北风》、《画家》等,以接近口语的白话作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等。七、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早期还写过一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人们誉为“冰心体”。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情感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八、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第六节戏剧创作☆☆☆☆☆一、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1911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二、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三、《终身大事》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介绍《终身大事》时说:“这一时期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十分贫乏,只有胡适《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四、“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五、民众戏剧社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六、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在20年代话剧创作中,田汉、洪深、丁西林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田汉在20年代发表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二十多部戏剧。丁西林:1923年写出的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显露出他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的喜剧艺术技巧。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洪深的《赵阎王》。胡适的《终身大事》。七、“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是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的“问题”的剧作,“写实的社会剧”是以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的剧作。问题剧是20世纪20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八、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郭沫若20年代专注于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九、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洪深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的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十、田汉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田汉1920年写成话剧《咖啡店之一夜》,20年代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是《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南归》:属于象征剧,里面浪迹天涯的流浪者也弹着吉他唱着感伤的歌,一身诗人气质。《名优之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回春之曲》:三幕剧,音位回归到他所擅长的抒情风格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丽人行》:打破幕的分割,运用话剧的多场次结构,将全剧分为二十一场。女工刘金妹。十一、爱美剧(1)1921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自考生如何备考做好真题练习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自考历年真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熟悉自考出题模式,了解各类型考题的分值设置。勤查资料复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也可以询问老师、同学。结合大纲抓住重点复习通常报考自学考试的人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平常上班加班应酬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不可能把教材全部都仔细看一遍。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相关文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作文热点预测题及范文2022-07-05 2022自考英语二作文万能模板及参考范文2022-06-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理2022-06-29 2022自考英语(二)备考重点及例题(附答案)2022-06-29查看更多复习资料内容热门攻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查看更多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版权© 学梯网 | 京ICP备16035657号咨询电话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美文 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确立。 □ 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1、“语丝文体”:“语丝”派以 1924 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 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2、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 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 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 3、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 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 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4、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 1918 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 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 《永日集》、《看云集》等。 5、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 6、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

自考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备考攻略 复习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王世忠2022-10-08 13:12:13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供参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重点及考点归纳(超详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一、“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主要阵地是《新青年》二、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从个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提出文学应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和研究。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鲁迅寓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其他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社团,如湖畔诗社、新月社。湖畔诗社(1922)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在上海筹办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余上沅等对旧剧的“程式化”、“象征化”加以肯定。创造社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四、“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人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文学研究会的理论批评家有沈雁冰和郑振铎。五、“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主观个人抒情色彩。六、“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西方文学的译介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对于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习惯。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艺术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观念所取代。(3)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创作方法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4)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八、“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了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林纾写了《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大加讨伐,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覆孔孟,铲伦常”。又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咒骂文学革命人物。新文化的先驱蔡元培、李大钊和鲁迅都对林纾进行了批驳。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梅光迪、吴宓等创办的《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九、语丝社《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第二节鲁迅☆☆☆☆☆一、鲁迅文学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现实题材小说集《呐喊》《彷徨》;抒情散文集《野草》;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2)后期创作:历史题材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遍文学》《且介亭杂文》。二、《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1、《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2、《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三、《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1、在《阿Q正传》中,作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作品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2、《阿Q正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画出国人的灵魂,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四、《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一是外冷内热,二是以讽抒情,三是形喜实悲。五、《呐喊》、《彷徨》中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总主题六、《呐喊》、《彷徨》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思想意义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有各种类型,其中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七、《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特点,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在某些局部又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2.在艺术风格上,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杰出的讽刺小说,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3.格式上,《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八、《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2、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九、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古人形象的现代意义。《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布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生疏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重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第三节小说创作☆☆☆☆☆一、20年代现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是鲁迅刊载于1918年《新青年》杂志上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二、《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除鲁迅外,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的作家群,即《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的作者汪敬熙,《渔家》、《贞女》的作者杨振声,《这也是一个人》、《春游》的作者叶绍钧,《花匠》的作者俞平伯等人。三、创造社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创作创造社遵循的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小说的取材多为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所以有“自叙传小说”(或曰“身边小说”)之称。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是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等。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三部曲)四、20年代台湾已开始出现的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早在1922年,台湾就已开始出现新文学的小说创作。追风的《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五、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小说作家重要的小说作品1.“问题小说”(1)1921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小说”。(2)代表作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钩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2.“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作家群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蹇先艾、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普遍地受到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深厚影响。开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先河的作家是鲁迅。六、1925年前后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观念和创作1925年前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概念和有关创作方法开始进入现代文学的领域,一些先行者更尝试进入革命文学的创作领域。在小说创作上,最突出的革命文学作家是蒋光赤,他的代表作品有《少年漂泊者》、《短裤党》。七、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题材特点: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艺术特色:体现出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口语化。对于台湾方言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八、郁达夫的“自叙小说”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九、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的《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是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十、叶绍钧的长篇小说《倪焕之》1928年,叶绍钧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阶段性意义的重要作品。被茅盾称为看“鼎 之作”。第四节诗歌创作☆☆☆☆一、20年代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一念》、《人力车夫》、《相隔一层纸》、《月夜》等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胡适(1891—1962)的诗集《尝试集》,1920年3月初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二、诗作特色《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三、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初期白话诗的共同艺术特点是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冲淡、平实,崇尚语言的节奏,明白如话,表现出散文化倾向。四、20年代的台湾新诗创作20年代的台湾在新诗创作方面有赖和《觉悟下的牺牲》、施文杞的《送林耕余君随江校长渡南洋》;追风的《诗的模仿》;杨云萍的《橘子开花》等;1925年12月,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在台北出版。五、2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20年政治抒情诗有,蒋光赤的《新梦》(1925)、《哀中国》(1927),郭沫若的《前茅》、《恢复》等,是30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六、湖畔诗社诗人的新诗创作①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 ②出版诗集《湖畔》、《蕙的风》、《春的歌集》;③湖畔诗人的作品多歌唱爱情、友情和大自然,诗中真纯的自我抒情在主人公形象时“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别一表现形式。七、“小诗运动”与冰心的小诗创作小诗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等,对诗坛形成重大影响的,是冰心的《繁星》、《春水》。《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八、冯至本时期的诗歌创作冯至(1905—1993)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的,有诗集《昨日之歌》。冯至诗歌所受浪漫主义的影响主要来自德国。九、“新月诗派”的格律主张和诗歌创作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镌》,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杨振声、朱湘等人。新月诗派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提出诗歌“三美主张”代表是徐志摩、闻一多。十、“象征诗派”与李金发诗歌创作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的诗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魏尔伦等人的影响。第五节散文创作☆☆☆☆一、2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是最有成就的门类。“五四”时期稍有成就的作家,基本上都是散文家。“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论,即杂文。二、“五四”时期的散文的文学史意义首先,它打破了用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其次,散文成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门类;再次,“五四”散文所张扬的“个性解放”构成了中国文学宝贵的精神资源。三、“语丝文体”“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语丝文体’的特色是短小犀利,富于俏皮和讽刺,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四、郭沫若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的特点郭沫若的散文集有《塔》、《橄榄》、《水平线下》等。1925年发表的《小品六章》是郭沫若散文的代表作。五、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与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萌芽在“五四”时期,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文学研究会”的冰心、朱自清等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还应提到的是瞿秋白的两部通讯散文集《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六、周作人散文的内容特征和艺术成就1918年他在《新青年》发表的《人的文学》一文,在当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提倡过同样有进步意义的“平民文学”的主张。发表过《小河》、《两个扫雪的人》、《路上所见》、《北风》、《画家》等,以接近口语的白话作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周作人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方面,其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等。七、冰心散文创作及其艺术特色冰心早期还写过一些婉约典雅的小诗,曾独步一时,被人们誉为“冰心体”。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情感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自然卷舒,空灵又飘逸;语言美妙,清丽又典雅。八、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1)旁征博引,(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又不乏幽默、苦涩的滋味,(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具有独特的风致。第六节戏剧创作☆☆☆☆☆一、中国现代戏剧最初的发展情况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于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最早是1911年洪深写的《卖梨人》和与此差不多同时欧阳予倩的《运动力》。自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终身大事》起,形成了各种戏剧流派的雏形。二、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三、《终身大事》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洪深介绍《终身大事》时说:“这一时期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十分贫乏,只有胡适《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四、“南国社”是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五、民众戏剧社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六、20年代主要话剧作家和代表性话剧作品在20年代话剧创作中,田汉、洪深、丁西林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田汉在20年代发表了《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等二十多部戏剧。丁西林:1923年写出的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显露出他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的喜剧艺术技巧。郭沫若的历史剧《虎符》的思想特色是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洪深的《赵阎王》。胡适的《终身大事》。七、“问题剧”与“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是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的“问题”的剧作,“写实的社会剧”是以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的剧作。问题剧是20世纪20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八、郭沫若20年代的历史题材戏剧创作郭沫若20年代专注于历史题材戏剧创作,1923年发表了《卓文君》和《王昭君》,1925年又创作了《聂莹》,1926年将这三部戏剧集结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九、洪深的话剧创作及其剧作《赵阎王》洪深1922年创作话剧《赵阎王》,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的独白和心理幻觉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使剧界耳目一新。十、田汉的《咖啡店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话剧创作的主要艺术成就田汉1920年写成话剧《咖啡店之一夜》,20年代田汉最有影响的剧作是《获虎之夜》与《名优之死》。《南归》:属于象征剧,里面浪迹天涯的流浪者也弹着吉他唱着感伤的歌,一身诗人气质。《名优之死》:是公认的现实主义力作,是田汉艺术探索转变期中最优秀的重要代表作品。《回春之曲》:三幕剧,音位回归到他所擅长的抒情风格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丽人行》:打破幕的分割,运用话剧的多场次结构,将全剧分为二十一场。女工刘金妹。十一、爱美剧(1)1921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剧”。(2)“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自考生如何备考做好真题练习在平时的课程学习后,可以通过自考历年真题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熟悉自考出题模式,了解各类型考题的分值设置。勤查资料复习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一下资料,也可以询问老师、同学。结合大纲抓住重点复习通常报考自学考试的人都是在职工作人员,平常上班加班应酬等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学习的时间本来就不多,所以不可能把教材全部都仔细看一遍。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相关文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作文热点预测题及范文2022-07-05 2022自考英语二作文万能模板及参考范文2022-06-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理2022-06-29 2022自考英语(二)备考重点及例题(附答案)2022-06-29查看更多复习资料内容热门攻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知识点及复习资料总结2022-09-29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2复习资料及知识点整理2022-09-29 自学考试英语二作文开头句式及万能模板2022-09-21 自考英语二作文通用模板及范文(带翻译)2022-09-21 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必考作文及模板2022-07-29查看更多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版权© 学梯网 | 京ICP备16035657号咨询电话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美文 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方遂得以在文学确立。 □ 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2020年自考试卷还没出,所以我们还不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哪些题型,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判断和预测2020年有哪些题型。自考题型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大的改动的。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型一般分为3类: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2019年10月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自考题型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08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21.15KB 201710自考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格式:PDF大小:261.1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重点及笔记总结,供参考。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本科知识点归纳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陈独秀(1879-1942)、胡适(1891-1962)、李大钊(1889-1927)、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进化论。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发表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胡适率 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统一”的主张,打出白话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 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雕琢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学,对胡、陈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写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李大钊主编,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理论及文学译著: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史妥夫人《黑奴吁天录》、《一磅肉》(莎剧); 林纾译小仲马《茶花女遗事》;鲁迅、周作人译《域外小说集》……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1)引起文学观念的重大变化;(2)对创作方法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运用;(3)文学题材和主体方面的新突破;(4)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创新和创立;(5)极大地丰富了和提高了艺术描写手段。三、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主要社团:(1)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文研会主张:“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一般的问题”。会员的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尤其注重对社会***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矛盾与冲突。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故习称“为人生”派。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2)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也强调文学的时代使命,因而文学主张本身存在矛盾。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彩。文学史习称“为艺术”派。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3)新月社—— 1929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1926年6月之后,由于徐、闻等人陆续离京南下,新月社无形中解散。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新月社至1932年停止活动。新月派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却比较重视。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4)语丝社—— 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5)其他社团—— 未名社、南国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等。四、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1、实绩: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 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 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一、生平与思想发展道路1、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志士(1)家庭与童年(1881-1898)1881.9.25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周福清(字介孚),父亲周凤仪(字伯宜),外祖父鲁晴轩,母亲鲁瑞。周树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笔名鲁迅),二弟周作人(魁寿),三弟周建人(松寿),四弟周椿寿(早夭)(2)南京求学和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来到古都南京,进入南京水师学堂管轮班(机关科)学习;次年初,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属矿物铁路学堂,学习矿业科,1901年底以优异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1902年春,考取官费留学资格,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学习生活不仅使鲁迅走出故乡,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使他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及其文学作品,接触了后来对其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化论”(赫胥黎著、严复翻译《天演论》)从此进化论的思想成为他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武器。关于“进化论”:《天演论》又名《进化论与伦理学》,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学说的重要著作。比赫胥黎早几十年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其学术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自然淘汰”(物种强盛和生态平衡的规律),阐明了生存竞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这一学说给教会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被列宁称为“第一次把生物学置于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赫胥黎借用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观点来观察人类社会,则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因为赫胥黎只生物的人,而非“社会的人”。《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半部分阐述自然进化的理论是科学的,后半部分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是唯心的、不科学的。《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处在不断的、激烈的发展变化之中,新形态的出现和旧形态的消亡是自然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赫胥黎学说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鲁迅所接受的部分。鲁迅从憎恶和反对旧的封建制度的要求出发接受了进化论思想,这种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吸取了进化论中的积极因素。从进化论中,他得出了“将来必胜过去,青年必胜老年”的观点。其论文《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都是从生物学的观点看问题的。因此,鲁迅进化论的特点: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尚不能认识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质。(3)日本留学与弃医从文(1902-1912)1902年春—1909年夏,鲁迅在日本留学。其间经历了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仙台学医、东京从文三个阶段。弘文期间:鲁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跑书店,听演讲,往集会,追求新知识和真理。赴日不久和同学许寿裳一起剪掉了辫子。1903年写下著名的《自题小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反封建思想。撰写文言小说《斯巴达克之魂》,宣扬战斗到底的斗争精神。仙台学医:1904年鲁迅耻于与清国留学生为伍,来到偏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希望通过医学救国。1905年下半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幻灯片,认识到“第一要著是救治国人的灵魂”,遂于1905年底决定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东京从文:回东京后,鲁迅主要从事文艺活动,评介外国优秀文艺作品,编译了《域外小说集》,积极推介外国被压迫民族文学。并开始撰写政治论文,对近代以来的旧思想旧文化进行抨击。1907年撰写了长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站在民主革命立场,批判复古派和洋务派,提出改造中国道路——启发民智,改造革命,所谓“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1909年下半年,鲁迅离日回国。(4)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1912-1916)1909年8月鲁迅回国,先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担任生理学、化学科教员。次年8月应蔡元培邀请回到绍兴府中学堂任教,教授生理卫生课并担任监学。同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王金发成立绍兴府军政分府,并自任都督。鲁迅被革命政府任命为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2月,应蔡元培邀请到南京担任。5月,迁到北京,鲁迅随部去京,任教育司第二科科长,8月被任命为检事,主管文化教育,至1926年离任。残酷的现实,使鲁迅对革命从希望变为失望、颓唐,此间占思想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进化论和个性主义。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2、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1)遵命文学(1917-1923)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装点些欢容。”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了重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因素,已经开始了量的积累。(2)彷徨与探索(1923-1926)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特别是目睹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大屠杀,使他开始认识到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的需要,开始了“从怀疑到扬弃”这一极为艰苦而复杂的思想转变过程。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3)从厦门到广州(1927)1926.8,鲁迅应林语堂邀请,离京赴闽,到厦门大学任教,至12月底辞职。1927.1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文学系主任,教授。“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之后,广州发生了“4.15”***,许多进步学生被抓,鲁迅多方奔走营救无效,三次提出辞呈表示抗议。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斗争中开始系统地接触马克思主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瞿秋白概括鲁迅思想转变的三个原因:A、严酷的、长期的阶级斗争的锻炼;B、自觉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C、***人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鲁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培养了柔石、殷夫、萧军、萧红、沙汀、艾芜、冯雪峰等大批文学青年,写下《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鲁迅著作一览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报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中国近代史题型归纳

单选题:25x2;简答题:5x6;论述题:2x10;总分100分。2021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型和分值:单选题:25x2;简答题:5x6;论述题:2x10;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100多年的历史。

1、中国近代史: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四个选择)

3、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

4、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特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2020年自考试卷还没出,所以我们还不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哪些题型,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判断和预测2020年有哪些题型。自考题型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大的改动的。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型一般分为3类: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2019年10月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为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自考题型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08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21.15KB 201710自考0321中国文化概论真题 格式:PDF大小:261.1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 索引序列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总结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汇总
  • 自考现代文学史题型归纳
  • 自考中国近代史题型归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