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

发布时间: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写法学生版: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有两大题和29个子题,总分100分。题型分为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得分比例为50:50。1&mdash25为单选题,其中1&mdash6为考察世界古代史,7&mdash17为考察世界近代史,18&mdash25为考察中国近代史,

26&mdash29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为13分,27为10分,28为13分,全部考查世界近代史,29分为14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数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1002〕〔1000〕(1)在基础和弹性设计〔1002〕〔1000〕的基础上,可以以教材为重点,以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带偏见和奇怪的问题。试卷以学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书中没有几个问题可以直接阅读。大多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必要的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来解决。测试数据来自教科书,但设计灵活。

(2)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当前的政治热点

时代感充分体现在多项选择题2、3、7、12、18、20、23、25和综合题28、29中。总分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这些材料与最近在各地举行的两会和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要处理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材料,特别是问题29联系在一起。

它以中国的屈辱和崛起为线索,激发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它实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发人深省和发人深省的。这些话题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它们并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范围。

(3)大概括性,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大概括性,突出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其中,综合性问题是大跨度、高泛化的问题。

问题29一个主题考察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实际应用能力。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分析

呵呵,没有必要死记硬背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只需要理解,而且考试的时候考的很活,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一般多做一点练习题,一般都能过。还有就是最好买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那么考试肯定能过的;祝你好运。

对于近代史,我们高中已经学过,所以我感觉背试卷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对于其他科目我个人自考都是这么自学的,就是第一遍在考试前三四个月左右是看书,就看书,不用多记,因为记了到考试还是会忘了的。第二遍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是把书通过目录来理清思路整理一遍,并做好思路的笔记。第三是在考试前的半个月就开始背笔记。我是这么学的,而且效果比较好,一般都一次性过朋友加油~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四个结合”复习法:

一、纵横结合:从纵横两个维度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

从纵向的维度,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16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前三章叙述1840至1919年80年的历史,主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第四至第七章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的历史,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胜利的历史;第八至第十章介绍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近60年的历史。

从横向的维度,就是要在把握上述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1、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认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依据。所谓基本国情,包括这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特点、面对的中心任务等。

2、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

例如,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以及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洪秀全、洪仁玕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奕等与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与戊戌变法;孙中山等与辛亥革命。

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等等。这些历史事件,有的胜利了、成功了,要把握其胜利的主要原因、成功的基本经验;有的失败了,要把握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及教训。相应地,还要把握相关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评价。

3、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4、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

二、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在目前的几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带有“历史课”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生在复习这门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其“历史课”的性质和特点,注意掌握其所涉的历史背景、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重要的时间、地点等。这门课的复习中,记忆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

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既要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弄清历史发展脉络,更要把握历史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等理论问题。从考试内容看,主观性试题依然考基本理论、原理、历史经验、教训、重要结论等。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扩展资料: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涵盖了中国包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940至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至1949)和“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至2007)三段近170年的历史。

虽然,中国的历史课是从小就接触的,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别于高校的历史课,它是通过近现代历史来学习政治理论,这一点是广大考生要高度重视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有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清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是( )A.乾隆朝后期 B.道光朝后期C.同治帝时期 D.光绪帝时期答案:[A]2.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 D.《瑗珲条约》答案:[B]3.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答案:[B]4.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答案:[B]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原道救世歌》C.《天朝田亩制度》 D.《天条书》答案:[A]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性 B.对外国的依赖性C.管理的腐朽性 D.封建统治者不支持答案:[B]7.康有为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理论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C.《救亡决论》 D.《仁学》答案:[A]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答案:[B]9.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万国公报答案:[B]10.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于(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8年答案:[B]11.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A.黄兴 B.黎元洪 C.孙中山 D.章太炎答案:[B]1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答案:[A]1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 )A.商人罢市 B.学生大规模罢课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答案:[C]1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关于民主的联合阵线的决议 B.旧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答案:[C]15.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代表大会是(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答案:[B]16.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的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分共”C.“八一”南昌起义 D.“三二〇”事件答案:[B]17.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答案:[B]18.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主观主义 D.宗派主义答案:[B]19.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在抗战初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是( )A.项英 B.叶挺 C.陈毅 D.林彪答案:[B]20.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36年8月 B.1937年7月C.1937年5月 D.1945年1月答案:[B]21.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答案:[B]22.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最先开始的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济南战役答案:[B]23.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答案:[D]24.中共十三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答案:[A]25.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以前,对企业利润的分配方案是( )A.定股定息 B.四马分肥 C.加工订货 D.统购包销答案:[B]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方面采取赎买的办法为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即把企业的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份。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利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了3年,共计10年 26.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起点是( )A.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答案:[B]2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答案:[A]2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答案:[B]2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答案:[B]30.中国收回澳门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31日C.1999年1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帝国主义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有( )A.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 B.清朝政府的极力反抗C.帝国主义的软弱 D.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析:[AB]32.下列选项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文件B.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C.未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未能冲破传统自然经济体制解析:[ACD]3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为( )A.奕忻 B.李鸿章 C.林则徐 D.严复解析:[AB]34.下列刊物由维新派创办的是( )A.《民报》 B.《时务报》C.《国闻报》 D.《新青年》解析:[BC]35.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包括(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合众政府 D.平均地权解析:[ABC]36.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A.没有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B.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C.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解析:[BCD]37.北伐战争作战的目标有(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冯玉祥解析:[ABC]38.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撤销了陈独秀的职务,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解析:[ABD]3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解析:[BC]40.“文化大革命”中,抵制“左”倾错误,却遭到诬陷或镇压的事件是( )A.一月革命 B.二月逆流C.批林批孔 D.四五运动解析:[ABC]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答案:一般无产阶级的优点:(1)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2)富于组织性纪律性,(3)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独特的优点:(1)整个阶级基本是最革命的;(2)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3)大部分出身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工农联盟。(4)地区和行业的集中,便于组织。4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答案:(1)从容现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汐比较强大。(2)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封建社会中,在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却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逐渐破坏了团结统一的局面,导致发生内乱、分裂和一系列不正常事件。到后来,朝纲败坏,许多将领拥兵自重,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甚至发生一连串叛变投敌的行为,从而瓦解了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的失败。太平夭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它在开始时起过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大作用,但它终究不可能解决在革命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及时地、适当地总结经验,避免重犯错误,提高革命水平。因此,在太平天国史上同样性质的错误往往一再重复,得不到及时纠正。尤其是到了晚期,洪秀全深深沉溺在"天父天兄"的速网里,失去了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以至使这个理论反而日益成了太平天国前进的障碍。可以这么说,在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大年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4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答案:从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进行了一场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大辨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4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答案:这三种建国方案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4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答案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2)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 ●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答案: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①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③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⑤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⑥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主要任务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的独立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人民的解放;革命的动力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案: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阐述了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判断各项事业是非得失的标准;第四,对反对错误倾向做出了新概括;第五,对台经济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的作用做出了新概括。南方谈话的意义是: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加系统,形成了科学体系。实践证明,南方谈话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进入了新境界。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总结

以年代为线索,将重要的事件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大树一样,先长出树干,再就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扩展(从其起因,经过,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历史试卷分析写法学生版: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有两大题和29个子题,总分100分。题型分为多项选择题和综合题,得分比例为50:50。1&mdash25为单选题,其中1&mdash6为考察世界古代史,7&mdash17为考察世界近代史,18&mdash25为考察中国近代史,

26&mdash29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为13分,27为10分,28为13分,全部考查世界近代史,29分为14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数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1002〕〔1000〕(1)在基础和弹性设计〔1002〕〔1000〕的基础上,可以以教材为重点,以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不带偏见和奇怪的问题。试卷以学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书中没有几个问题可以直接阅读。大多数问题需要学生通过必要的分析、比较、演绎和归纳来解决。测试数据来自教科书,但设计灵活。

(2)强烈的时代感,突出当前的政治热点

时代感充分体现在多项选择题2、3、7、12、18、20、23、25和综合题28、29中。总分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这些材料与最近在各地举行的两会和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要处理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和其他材料,特别是问题29联系在一起。

它以中国的屈辱和崛起为线索,激发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比较,它实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发人深省和发人深省的。这些话题与时事密切相关,但它们并没有脱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能力范围。

(3)大概括性,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上

大概括性,突出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其中,综合性问题是大跨度、高泛化的问题。

问题29一个主题考察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高度集中的。这些问题充分考验了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实际应用能力。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②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1851年到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基本和往常一样!往往别人都觉得是重点的东东它考的几率不大,大多是不太难的次要重点!学习是应注意!!!

去年过了,这次帮同学买了答案,需要的可以消息我询问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自考中国近代史试卷分析

不难。自考本考试只要好好复习,记住相关知识点,中国近代史考题是不难的。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前后大约110年。从历史学科来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以1840-1949年这110年的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的。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我们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①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②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③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要点有三: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直接百度"九州考苑",搜你要的试卷。

  • 索引序列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分析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总结
  •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试卷分析报告
  • 自考中国近代史试卷分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