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答案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答案

发布时间: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真题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是(C )P15A.雅典娜 B.维纳斯C.阿弗洛狄忒 D.阿耳忒弥斯2.《伊利昂纪》的主题是(A )P18A.战争 B.和平C.自由 D.平等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C )P63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4.但丁将《新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少女,这个少女是( A )P41A.贝亚特丽齐 B.绿蒂C.劳拉 D.玛加蕾特5.“大学才子派”指的是( A )P53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 B.法国贵族派人文主义团体C.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D.意大利中世纪后期诗歌流派6.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B)P72A.人文主义 B.唯理主义C.现实主义 D.民族主义7.弥尔顿在长诗《复乐园》中叙述的主要故事是( D )P70A.亚当、夏娃被撒旦诱惑 B.耶稣被撒旦诱惑C.亚当、夏娃不为撒旦所诱惑 D.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8.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 C )A.《爱弥儿》教育小说 B.《忏悔录》自传体小说C.《新爱洛绮丝》书信小说 D.《波斯人信札》9.海涅全面抨击德国浪漫派的著作是( B )P101A.《儿童的奇异号角》 B.《论浪漫派》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0.霍桑创作的被称为“心理罗曼史”的小说是( B )P108A.《古屋青苔》 B.《红字》C.《福谷传奇》 D.《玉石雕像》11.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通过一个人性善的代表人物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这个人物是( D )p168A.德米特里 B.伊凡C.斯麦尔佳科夫 D.阿辽沙12.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B )P201-202A.汤姆 B.吉姆C.哈克 D.山姆13.左拉最著名的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D )P179A.《金钱》 B.《娜娜》C.《小酒店》 D.《萌芽》14.唯美主义悲剧《莎乐美》的作者是( C )A.戈蒂耶 B.佩特C.王尔德 D.兰波15.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的著名作家是( D )P216A.伯尔 B.杰克•伦敦C.厄普顿•辛克莱 D.欧•亨利16.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语的美国作家是( C )P218A.福克纳 B.塞林格C.赛珍珠 D.伍尔夫17.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新纪元的作品是( C )P224A.《海燕》 B.《我的大学》C.《母亲》 D.《鹰之歌》18.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作家是( B )P231-233A.亨利希•曼 B.罗曼•罗兰C.高尔基 D.托尔斯泰19.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副标题,直接点出“崩溃”主题的作品是( B )P214A.《福尔赛世家》 B.《布登勃洛克一家》C.《美国的悲剧》 D.《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20.《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所属的故事集是( B )P337A.《十日谈》 B.《一千零一夜》C.《坎特伯雷故事集》 D.《惩恶扬善故事集》21.下列四部希伯来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是( A )P315A.《圣经》 B.《次经》C.《伪经》 D.《死海古卷》22.波斯文学史上被称为“诗歌之父”的是( B )p325A.菲尔多西 B.鲁达基C.萨迪 D.哈菲兹23.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 A )P352A.《我是猫》 B.《门》C.《三四郎》 D.《其后》24.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当代作家是( D )P393A.索因卡 B.泰戈尔C.戈迪默 D.马哈福兹

白考了这门不能替下次报考的时候注意点!

义乌的啊!我是东阳的,也是在自考汉语言,有时间交流一下。我QQ450268875,答案是,冷月无声。

自然主义文学 您的答案: 自然主义文学是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2.第17题 废奴文学 您的答案:废奴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3.第24题 狂飙突进运动 您的答案:狂飙突进运动 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5.0 24.第25题 意识流小说 您的答案: 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2.0 25.第26题 骑士文学 您的答案: 骑士文学 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骑士“忠君、护教、行侠” 的信条以及效忠贵妇人的行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如《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6.第18题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您的答案:论述: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二、《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1、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答案

文艺学名著导读2023章节测试答案_文艺学名著导读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文艺学名著导读2023章节测试答案_文艺学名著导读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文艺学名著导读2023章节测试答案_文艺学名著导读超星尔雅答案1.1米勒的波澜1、【单选题】下列哪部作品不是J.希利斯.米勒的作品?( )A、《小说与重复》B、《理论今昔》C、《他者》D、《太阳国》我的答案:D2、【单选题】在定义什么是文化时,( )指出文化的动因中既有科学求真的精神,又有道德向善的热情。A、米勒B、阿诺德C、雷蒙威廉斯D、E.P.汤普生我的答案:B3、【多选题】米勒认为文学研究产生了哪些危机?( )A、一度由小说提供的文化功能,如今已转由电影、流行音乐和电脑游戏提供B、新的电子媒介在文学研究内部引起变革C、多元化前提下,目光盯住一种语言 的文化,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D、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争议最大的一个方面我的答案:ABCD4、【判断题】米勒推崇传统文学载体的方式---印刷文本。( )我的答案:5、【判断题】人文科学的客观程度要高于社会科学。( )我的答案:X2.1两希文化(一)1、【单选题】基督教文化是从下列哪种文化里脱胎而来的?( )A、欧洲文化B、希伯来文化C、希腊文化D、埃及文化我的答案:B2、【单选题】希腊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超越B、信仰C、理性D、感性我的答案:C3、【多选题】柏拉图将世界分为下列哪两类?( )A、物质界B、现象界C、理念界D、精神界我的答案:BC4、【判断题】希腊文化的最高理念是行动和服从。( )我的答案:X5、【判断题】奥立金认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至高无上的是神学。( )我的答案:2.2两希文化(二)1、【单选题】希伯来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实用倾向B、信仰C、理性D、感性我的答案:B2、【单选题】《创世纪》中,上帝六天创造世界,创造的第一样东西是( )。A、天B、地C、光D、人类我的答案:C3、【单选题】《第一哲学沉思录》的作者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尼采D、笛卡尔我的答案:D4、【判断题】康德认为真正的宗教意识完全是一种道德自觉。( )我的答案:5、【判断题】天主教的神父是可以结婚的。( )我的答案:X2.3两希文化(三)1、【单选题】壁画《创造亚当》是谁的作品?( )A、米开朗琪罗B、拉斐尔C、达芬奇D、罗丹我的答案:A2、【单选题】最早将《新约》与《旧约》翻译为拉丁文,使得《圣经》广泛流传的人是( )。A、托马斯阿奎那B、圣哲罗姆C、圣保罗D、奥古斯丁我的答案:B3、【单选题】史诗《失乐园》是谁的作品?( )A、荷马B、泰戈尔C、约翰弥尔顿D、彼特拉克我的答案:B4、【判断题】在中国,宗教局承认了东正教的合法地位。(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作业2简答题: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考核的知识点:掌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答案提示:①小说注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故事情节,“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②汪曾祺看重人在自然背景中的活动,写景就是写人。③民间风俗、民间游戏成为小说中的独立因素。④小说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简答题: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答案提示:①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文革中怎么会成为“奴在心者”的“精神奴隶”。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觉醒”的精神历程。②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文化英雄”。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③文章中提到的“用‘造反派’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受难”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梦”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分析论述题:阅读《我与地坛》(全文见教材)1、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2、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答案提示: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地坛”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世界”或“人生”。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2、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沉思默想的氛围。3、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残疾、幸运/不幸、生/死、苦难/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是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课程作业3简答题: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诗人昌耀和《凶年逸稿》的创作背景。昌耀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2.朗读和感悟《凶年逸稿》。《凶年逸稿》作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一个被命运放逐的诗人,卓然而立高原,独行漠野大荒,走向黄河长江的源头,寻找那条根。驻足并凝视,冥想并低吟,浓酽的汉文化融入高寒土地,生长起雄性美诗篇,漠风与诗意的奇异组合,共同构成了最终的昌耀。注意体味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答案提示:①这首写于1961—1962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在饥谨的年代”即源于此。②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这样的句子;③另一方面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政治抒情诗”等相比较,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右派”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简答题: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提示:①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②这首诗的叙述方式带有“自白诗”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即是对“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分析题: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答题思路如下:1、了解海子及《春天,十个海子》创作的背景。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 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5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1983年秋北大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1982年开始写诗,1989年3 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留下了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土地》。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来新文学史一位中“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春天,十个海子》写于1989年的3月14日的凌晨。距离海子自杀的时间只有12天。2、朗读《春天,十个海子》。参考答案提示:①《春天,十个海子》写于海子临死之前几天,是海子写下的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首抒情短诗中,以"十个海子"这种主体分裂的意象,传达这个"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的“黑夜的孩子”的内心痛苦。悲哀的诗句带来了不详的惊恐,预示了某种幻灭。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海子伤痛而悲凉的心境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②在诗歌的第一、第二诗节里悲哀而断续的思路,破碎的意象,内心的伤痛和悲凉。海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种“乡村情思”,使他一往情深的“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希望的幻灭!

是一本书吗?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真题及答案

你需要什么科目的?我帮你找下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19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狂飙突进运动,又称“狂飙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发生在十八世纪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十五年。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20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意识流小说理论》封面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骑士文学就是一切关于骑士的文学作品,大致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骑士小说及后来的反骑士小说。艺术特色:(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愚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是(C )P15A.雅典娜 B.维纳斯C.阿弗洛狄忒 D.阿耳忒弥斯2.《伊利昂纪》的主题是(A )P18A.战争 B.和平C.自由 D.平等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C )P63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4.但丁将《新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少女,这个少女是( A )P41A.贝亚特丽齐 B.绿蒂C.劳拉 D.玛加蕾特5.“大学才子派”指的是( A )P53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 B.法国贵族派人文主义团体C.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D.意大利中世纪后期诗歌流派6.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B)P72A.人文主义 B.唯理主义C.现实主义 D.民族主义7.弥尔顿在长诗《复乐园》中叙述的主要故事是( D )P70A.亚当、夏娃被撒旦诱惑 B.耶稣被撒旦诱惑C.亚当、夏娃不为撒旦所诱惑 D.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8.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 C )A.《爱弥儿》教育小说 B.《忏悔录》自传体小说C.《新爱洛绮丝》书信小说 D.《波斯人信札》9.海涅全面抨击德国浪漫派的著作是( B )P101A.《儿童的奇异号角》 B.《论浪漫派》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0.霍桑创作的被称为“心理罗曼史”的小说是( B )P108A.《古屋青苔》 B.《红字》C.《福谷传奇》 D.《玉石雕像》11.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通过一个人性善的代表人物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这个人物是( D )p168A.德米特里 B.伊凡C.斯麦尔佳科夫 D.阿辽沙12.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B )P201-202A.汤姆 B.吉姆C.哈克 D.山姆13.左拉最著名的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D )P179A.《金钱》 B.《娜娜》C.《小酒店》 D.《萌芽》14.唯美主义悲剧《莎乐美》的作者是( C )A.戈蒂耶 B.佩特C.王尔德 D.兰波15.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的著名作家是( D )P216A.伯尔 B.杰克•伦敦C.厄普顿•辛克莱 D.欧•亨利16.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语的美国作家是( C )P218A.福克纳 B.塞林格C.赛珍珠 D.伍尔夫17.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新纪元的作品是( C )P224A.《海燕》 B.《我的大学》C.《母亲》 D.《鹰之歌》18.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作家是( B )P231-233A.亨利希•曼 B.罗曼•罗兰C.高尔基 D.托尔斯泰19.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副标题,直接点出“崩溃”主题的作品是( B )P214A.《福尔赛世家》 B.《布登勃洛克一家》C.《美国的悲剧》 D.《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20.《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所属的故事集是( B )P337A.《十日谈》 B.《一千零一夜》C.《坎特伯雷故事集》 D.《惩恶扬善故事集》21.下列四部希伯来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是( A )P315A.《圣经》 B.《次经》C.《伪经》 D.《死海古卷》22.波斯文学史上被称为“诗歌之父”的是( B )p325A.菲尔多西 B.鲁达基C.萨迪 D.哈菲兹23.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 A )P352A.《我是猫》 B.《门》C.《三四郎》 D.《其后》24.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当代作家是( D )P393A.索因卡 B.泰戈尔C.戈迪默 D.马哈福兹

自然主义文学 您的答案: 自然主义文学是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2.第17题 废奴文学 您的答案:废奴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3.第24题 狂飙突进运动 您的答案:狂飙突进运动 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5.0 24.第25题 意识流小说 您的答案: 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2.0 25.第26题 骑士文学 您的答案: 骑士文学 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骑士“忠君、护教、行侠” 的信条以及效忠贵妇人的行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如《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6.第18题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您的答案:论述: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二、《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1、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及答案

你好,如果你是想在网上查看自考往年的真题,你可以登录或者下载往年真题。相信对于你的自考备考以及复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你可以登录这个网站去看历年真题,自考会计专业的真题也有,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满意请采纳。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小学教育(A040103)本科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美育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汉语基础、高等数学基础、数论初步、教育实习。自考小学教育(B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文学概论(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法学、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自考小学教育(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心理学、小学艺术教育、教育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自考小学教育(040107)本科科目有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英语(二)、英语(二)、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文学概论(二)、小学艺术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自考小学教育(1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育管理、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中外教育简史、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比较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行政学、英语(二)。自考小学教育(A2040112)本科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俄语、法语、英语(二)、日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外文学精读、现代教育技术、中外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文艺概论、大学数学、小学创造教育、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小学语文专题研究、小学数学专题研究、教育伦理学、基础教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实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就业方向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员(小学部),大学辅导员,幼儿园,培训机构讲师,网络课程讲师,考公务员等。自考本科小学教育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9年10月自考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真题与答案 格式:PDF大小:1770.18KB 201904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691.54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2015年10月自考试卷及答案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2015年10月自考试卷及答案 2016年10月自考复习攻略 16年4月考试试题和答案 外国文学史00540.docx 全国2016年04月网络工程.docx 全国2016年04月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和答案.docx 全国2016年04月05678《金融法》.docx 全国2016年04月05677《法理学》.docx 全国2016年04月03350《社会研究方法》.docx 全国2016年04月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docx 全国2016年04月00662《新闻事业管理》.docx 全国2016年04月00642《传播学概论》.docx 全国2016年04月00541《语言学概论》.docx 全国2016年04月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docx 全国2016年04月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x

专业代码:01A0401专业名称:小学教育(专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专科) BR />大学教育原理,英语(一) 小学教育科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 美学基础小学语言教学理论小学数学教学的小学老师初步<中国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基本 中国高等数学的基础...... />数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4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是(C )P15A.雅典娜 B.维纳斯C.阿弗洛狄忒 D.阿耳忒弥斯2.《伊利昂纪》的主题是(A )P18A.战争 B.和平C.自由 D.平等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麦克白杀死国王,目的是( C )P63A.报杀父之仇 B.伸张正义C.满足权欲和野心 D.雪夺妻之恨4.但丁将《新生》献给了他钟爱的少女,这个少女是( A )P41A.贝亚特丽齐 B.绿蒂C.劳拉 D.玛加蕾特5.“大学才子派”指的是( A )P53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批戏剧家 B.法国贵族派人文主义团体C.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D.意大利中世纪后期诗歌流派6.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B)P72A.人文主义 B.唯理主义C.现实主义 D.民族主义7.弥尔顿在长诗《复乐园》中叙述的主要故事是( D )P70A.亚当、夏娃被撒旦诱惑 B.耶稣被撒旦诱惑C.亚当、夏娃不为撒旦所诱惑 D.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8.18世纪法国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 C )A.《爱弥儿》教育小说 B.《忏悔录》自传体小说C.《新爱洛绮丝》书信小说 D.《波斯人信札》9.海涅全面抨击德国浪漫派的著作是( B )P101A.《儿童的奇异号角》 B.《论浪漫派》C.《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D.《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0.霍桑创作的被称为“心理罗曼史”的小说是( B )P108A.《古屋青苔》 B.《红字》C.《福谷传奇》 D.《玉石雕像》11.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通过一个人性善的代表人物为人类指出了上帝安排的道路,这个人物是( D )p168A.德米特里 B.伊凡C.斯麦尔佳科夫 D.阿辽沙12.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的黑奴形象,他的名字是( B )P201-202A.汤姆 B.吉姆C.哈克 D.山姆13.左拉最著名的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D )P179A.《金钱》 B.《娜娜》C.《小酒店》 D.《萌芽》14.唯美主义悲剧《莎乐美》的作者是( C )A.戈蒂耶 B.佩特C.王尔德 D.兰波15.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的著名作家是( D )P216A.伯尔 B.杰克•伦敦C.厄普顿•辛克莱 D.欧•亨利16.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语的美国作家是( C )P218A.福克纳 B.塞林格C.赛珍珠 D.伍尔夫17.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新纪元的作品是( C )P224A.《海燕》 B.《我的大学》C.《母亲》 D.《鹰之歌》18.有“欧洲的良心”之称的作家是( B )P231-233A.亨利希•曼 B.罗曼•罗兰C.高尔基 D.托尔斯泰19.以“一个家族的没落”为副标题,直接点出“崩溃”主题的作品是( B )P214A.《福尔赛世家》 B.《布登勃洛克一家》C.《美国的悲剧》 D.《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20.《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所属的故事集是( B )P337A.《十日谈》 B.《一千零一夜》C.《坎特伯雷故事集》 D.《惩恶扬善故事集》21.下列四部希伯来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是( A )P315A.《圣经》 B.《次经》C.《伪经》 D.《死海古卷》22.波斯文学史上被称为“诗歌之父”的是( B )p325A.菲尔多西 B.鲁达基C.萨迪 D.哈菲兹23.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 A )P352A.《我是猫》 B.《门》C.《三四郎》 D.《其后》24.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当代作家是( D )P393A.索因卡 B.泰戈尔C.戈迪默 D.马哈福兹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小学教育(A040103)本科科目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科学教育、小学班主任、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美育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中外文学作品导读、汉语基础、高等数学基础、数论初步、教育实习。自考小学教育(B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文学概论(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法学、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自考小学教育(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心理学、小学艺术教育、教育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自考小学教育(040107)本科科目有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英语(二)、英语(二)、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文学概论(二)、小学艺术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自考小学教育(1040112)本科科目有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育管理、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中外教育简史、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比较教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行政学、英语(二)。自考小学教育(A2040112)本科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俄语、法语、英语(二)、日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外文学精读、现代教育技术、中外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文艺概论、大学数学、小学创造教育、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小学语文专题研究、小学数学专题研究、教育伦理学、基础教育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实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小学教育专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是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语、数、英)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就业方向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员(小学部),大学辅导员,幼儿园,培训机构讲师,网络课程讲师,考公务员等。自考本科小学教育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9年10月自考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真题与答案 格式:PDF大小:1770.18KB 201904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691.54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然主义文学 您的答案: 自然主义文学是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2.第17题 废奴文学 您的答案:废奴文学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3.0 23.第24题 狂飙突进运动 您的答案:狂飙突进运动 是德国启蒙运动深入发展,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的高潮,有力地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席勒和歌德则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的作品“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的叛逆精神”(恩格斯语),代表作有《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剧作《铁手骑士葛兹?封·贝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深刻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时代精神。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5.0 24.第25题 意识流小说 您的答案: 意识流小说 是20世纪初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与传统的写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写成的小说。它是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一种小说流派。这种意识流小说既没有划一的规格,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2.0 25.第26题 骑士文学 您的答案: 骑士文学 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的产物,表现骑士“忠君、护教、行侠” 的信条以及效忠贵妇人的行为。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前者以普罗旺斯诗歌为代表,如《破晓歌》;后者按题材分为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和古代系统,尤以不列颠系统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最为著名。骑士文学的抒情技巧、心理描写、情节离奇的浪漫风格对欧洲近代抒情诗和长篇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题目分数:6.0 此题得分:6.0 26.第18题 论述《巴黎圣母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您的答案:论述: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题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二、《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一)美丑对照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主要体现为: 1、 情节场景的对照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由爱斯梅拉达先后五次遇险与得救、最后被害的曲折过程构成,情节体现鲜明、强烈的美丑、悲喜对照。 爱斯梅拉达被抢(悲)——被救(喜); 爱情幽会(喜)—— 被诬告判刑(悲) ; 被救入圣母院(喜)—— 被出卖杀害(悲) ; 愚人节歌舞、喜剧性的开场——被害徇情、悲剧性结局遥相呼应,随着情节发展而形成的场景的尖锐对照,又使小说增添了反映历史、概括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两种节日、演出场景的对照: 主显节——封建宗教节日,上演宗教神秘剧,呆板僵化,千篇一律,演员甚多,观众极少。 ——死气沉沉 人节——贫民的狂欢节,爱斯梅拉达的街头演出,一人歌舞,观众云集,掌声不绝,欢呼雀跃。——生气勃勃 接着,是两个“王朝”,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 封建王朝——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致使爱斯梅拉达遭尽凌辱与迫害。——专制残暴,草菅人命,任意诬陷 “奇迹王朝”——以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王朝”,虽衣衫褴褛,却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平等人道,尊重人权,公正廉明 作者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种法庭、两种审判的对照。一个是历史上确实有的法兰西路易十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另一个是作者虚构的乞丐王国。在封建王国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血腥镇压百姓,冤狱遍布国内,致使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凌辱和迫害。而在乞丐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这里,有两种法庭审判的对照:封建王朝的法庭是貌似尊严,实则残酷卑鄙,随心所欲,罗织罪名,故意制造冤案,那是“法官吃人肉”的行径。而与之对照的乞丐王国对甘果瓦的审判,看似森严恐怖,实则公正合理,既不诬陷无辜,也不刑讯逼供,虽然法律和过程简单了些,但却给人辩解的权利。小说借着这两个王国、国王、法庭和审判的强烈对照,揭示了爱斯梅拉达悲剧的社会根源,增加了作品反映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增加了情节的起伏变化,更加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 情节场景的强烈对照,不仅使小说的布局结构显得紧凑、匀称,还有利于揭示社会斗争的复杂性,使小说富有紧张的戏剧性,扣人心弦。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巴黎城市和圣母院的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人民阴暗不幸的生活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更突出暴露了封建暴政的黑暗。在作品第三卷,作者撇开情节的主线,插入相当的篇幅,专门介绍圣母院的建筑史和巴黎城市的鸟瞰图。这似在中心情节之外,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背景。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了圣母院的崇高和圣洁:和谐而壮丽,庄严而伟大,这是一部用石头砌成的历史,是永恒的见证者。而当时的巴黎简直就是一个艺术之宫,赏心悦目,圣洁而美丽。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所在,到处布置着绞架、刑台、地下牢房、存尸墓场,发生着诸如爱斯梅拉达这样无辜的人们遭受摧残迫害的耸人听闻的悲惨事件。这三者之间的对照,显而易见地表明了作者对造成巴黎和圣母院成为人间地狱的社会的愤慨。 3、人物形象的对照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对比。 雨果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的清洁,就是以美的代表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罗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开的。(具体内容见第三讲讲义) 雨果相信,运用对照艺术,能透过表象,揭示出美丑、善恶的本质。在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照中,心灵美胜于一切。人心是艺术的基础,就像大地是自然的基础一样。 (二)史诗气质 《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 场景宏阔——修道院、王宫、贵族府邸、贫民街区、监狱、刑场; 事件重大——狂欢节、丐帮夜生活、法庭审判、教会阴谋、人民起义; 人物众多——国王、主教、大法官、军官、士兵、神甫、诗人、乞丐头目、流浪汉; 画面丰富——有对巴黎城市沿革、教堂建筑历史的全景式描绘、雄奇浩瀚;有对家庭、宗教、王公、贫民流浪汉生活及社会风俗的工笔描写,色彩斑斓;有对母女生离死别、爱情悲欢离合的深情刻画,丝丝入扣。 全书是一幅包罗万象的中世纪法国社会全景图。显示了雨果深邃的历史视野、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描绘宏大场面的高超艺术。 (三)情节传奇,描写夸张 小说以情节离奇曲折、惊心动魄为特色,强烈震撼人心。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卡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暴晒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圣母院;摔死克罗德;殉情。 爱斯梅拉达倾城的舞蹈,一句话救甘果瓦,给卡西莫多水喝;受审受刑;对弗比斯的思念;对克罗德淫威的拒绝;死难;两人死后死骨一分开化为灰烬,乞丐王国攻打圣母院等等。 充分运用夸张、巧合、悬念等艺术手法,情节大起大落,出人意表,描写浓墨重彩,强烈感人。 显示了雨果奇特的构思和想象力。 (四)心理描写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 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种种念头:在宗教与现实、教规与情欲、灵魂与肉体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对美的渴望,得不到美的嫉恨,占有美的邪恶,摧残美的凶残。(第九卷P435) 爱斯梅拉达:单纯、善良、直观、略带孩子气、爱憎分明、强烈、表里如一的心理(对弗比斯的爱、克罗德的憎恶、对受难者的同情) 卡西莫多受感化后的心理:正直人的感恩、爱美、为爱牺牲自己的痛苦;摧毁邪恶的义无反顾,显示英雄气、壮烈美。 人物性格的强烈性,很大程度来源于心理变化的强烈起伏。 (五)景物叙事 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 第三卷:巴黎圣母院-前墙、神龛、阶梯、塑像、祭坛、玻璃窗、钟楼、历史上遭受的种种伤害(时间、宗教改革、艺术改造)、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古代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 “既永恒又多变”,“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 “是民族的宝芷,世纪的积累,人类才华升华的产物 ”“是一种岩层。”每个时代的浪潮都给它们增添冲积土。 “人类的智慧在哪里凝聚起来,时间就是建筑师,人民就是泥瓦匠。” 再通过伽西莫多有如神助的敲奏的美妙的钟声,激活这座建筑,使之有声有色(第四卷)更为神秘庄严。 又如对巴黎城的描写(第三卷)是一部伟大城市的编年史“一个中世纪建筑学与历史学的产物,一部石头的编年史。” 小说在景物描写中,往往都穿插激越的议论,通过这种直抒胸臆式的、政论式的议论,加深景物的历史内涵,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使之接受自己的观点。 最后以巴黎“晨钟齐鸣”的诗一般的描写感受《巴黎圣母院》深沉的诗意。 总之,《巴黎圣母院》以其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浓烈的色彩描绘了具有中世纪鲜明而绚丽的城市图景,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绚烂和奇特声响的世界,凝结成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奠定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这部名著塑造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世界艺术长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

21、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22、废奴文学 abolition literature 是指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而盛行于50年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19世纪30年代之后,美国北部进步人士掀起越来越高涨的废除黑奴运动。黑人的处境激起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称她为“发动了一次战争的小妇人”。诗人惠蒂埃抗议蓄奴制的诗篇数量最多,反映了19世纪废奴运动历次重大的斗争。废奴文学虽限于道义上的谴责,却推动了废奴斗争,在文学史上,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23、狂飙突进运动,又称“狂飙运动”(德语Sturm und Drang),发生在十八世纪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叶的德国,历时十五年。它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音乐家克林格的歌剧“狂飙突进”,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它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全国性的一次文学运动,也是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延长与继续。启蒙运动的主要倾向,都在狂飘突进运动中得到发展与加强。24、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25、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后者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十二、十三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荣时期,以法国为最盛。26、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美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加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加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美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美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

  • 索引序列
  •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真题答案
  •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答案
  •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自考真题及答案
  •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及答案
  •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