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整理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你要哪个版本的?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整理

乖乖,你到底要什么。自己找来06年至今的卷子看下就行了。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人力资源教材浙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浙江省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科的教材课程代码是多少?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1]。下辖11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本回答由网友推荐我准备自考人力资源本科 请问需要读哪些书?我也是报的南京大学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书本如下,,,在网上买吧,便宜很多!只不过不能保证是正版的..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英语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5.现代管理学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劳动关系学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7.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本课程使用教材:《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高艳主编,靳连冬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8.招聘管理059621招聘管理05962招聘管理29.0招聘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从招聘规划、招聘实施、招聘效果分析这一系统流程来阐述如何做好招聘管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招聘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含义、原则、作用、职能与发展趋势和管理环境;招聘管理流程和策划、招聘渠道设计,以及招聘流程、招聘对象、招聘规划等内容;招聘过程中笔试与面试技术、心理测验与评价中心技术;人员甄选与录用和招聘评估,包括人员甄选与录用一般操作步骤、招聘面试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估方法、公职人员的招聘管理及招聘管理制度规范等。本课程使用教材:《招聘管理》,李中斌、卢冰、郑文智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主要研究人才测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人员素质测评与方法是在对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历史行为表现的全面了解与概括的基础上,判断人员职业素质的特征和倾向,从而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某种预测,并辅之以规划指导,为企业系统地开发和选拔人才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历史与现状,素质测评的基础假设和基本原理内容、人员素质测评类型与测评系统内容、人员素质测评的量化与方法、人员测评内容标准化方法、人员测评内容效果分析方法—项目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分析等内容。通过人员素质测评概述,以及历史与现状,提供一个人员素质测评的体系构建。本课程使用教材:《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赵建伟、何玲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0.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完善的薪酬系统才能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因此,薪酬管理已经与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薪酬系统设计的原理;薪酬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战略导向;薪酬系统的基本模式选择;薪酬系统设计的程序;企业薪酬系统设计的方法;奖金管理;福利管理;薪酬系统的实施;薪酬制度;六大类典型行业薪酬管理特点。本课程使用教材:《企业薪酬系统设计与制定》,姚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1.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管理概述;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建立高效率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计划与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传统及现代绩效评估方法及其绩效评估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等内容。本课程使用教材:《绩效管理》,胡君辰、宋源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重视并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组织,在提高其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也是组织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专题企业内部培训辅导,帮助企业有关人员有效规划职业生涯,从而帮助企业组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并且帮助员工融入到公司团队中。这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尤为重要。本课程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理论、理论演进和研究方法,个人在职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等内容。本课程使用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徐笑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有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阐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环节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人员使用与调配;人事风险;绩效考核管理;员工培训;职业管理;组织文化建设;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等。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晓本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本课程使用教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叶龙、史振磊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是你上的所有科目嘛?你是自考的嘛?自考的话是怎么个程序啊?是我的所有科目呀!但是我才过了2门!我是自考的呀,你说的程序是指哪个程序?报名的程序?还是考试的程序?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是哪里的啊??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重点笔记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第十一章文化产业品牌管理】

精神经济时代消费行为的变化:

1、消费需求层次的高级化

2、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增长,促使上述潜在的心理需要转化为现实需求,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消费活动的主流

3、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消费文化的形成

4、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的个性化、体验化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产品,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求和欲望的物品的总和。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的内涵: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产品、心理产品

精神经济时代,产品中由精神内容决定的品牌和心理因素居于产品核心层次。精神内容是消费者直接追求的消费对象。

品牌的内涵:

文化产品的品牌首先是一个标志;

其次是一种无形资产;

第三,对于文化产品,品牌是一种文化的再现和体验过程。

品牌由产品/服务、品牌形象、品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文化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1、核心的精神内容产品

2、品牌形象

3、品牌关系

注意力,是衡量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或信息的持久尺度。

人们获取信息的动机:

1、有效性信息;

2、支持性信息;

3、刺激性信息;

4、兴趣的信息

品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品牌的精神内容表现为品牌”四度“,即忠诚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关联度。

通过对核心精神内容、品牌关系网络、品牌形象和媒介三个要素的选择,能够构建起品牌的内涵和基本价值诉求。

品牌的宽化和窄化战略的关系:

品牌窄化,是品牌对应着少数几类甚至只有一类产品,品牌个性相对明确,即品牌的产品属性窄化,及品牌的个性窄化。

品牌宽化战略,是品牌对应着众多品类,甚至包括关联性不大的产品大类,品牌个性多种多样而且相对复杂,即品牌的产品属性宽化,品牌的个性和形象宽化。

品牌从窄化向宽化的发展过程,亦是品牌延伸的过程。品牌宽化向窄化的发展过程,亦即品牌收缩的过程。

品牌提升的战略:品牌延伸、品牌联盟、品牌授权、品牌连锁。

品牌定位,就是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品牌与众不同的价值。

1、品牌认同必须建立起品牌与产品之间的联系,品牌是概念,产品是实体,将品牌与产品属性紧密相连,是品牌战略的精髓之一

2、对于精神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模式,与特定消费群体的心理认知和消费行为相关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3、品牌定位的目的在于达成品牌认同

品牌形象设计与识别包括品牌核心理念、品牌行为、品牌感觉

品牌形象的导入,对于精神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凝聚社会注意力资源的过程。社会注意力的凝聚过程,是通过品牌传播系统和品牌关系系统的构建达成的。

品牌传播系统,通过持续的信息传播,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将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稳固下来,以维持消费者对品牌产品消费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包括精神内容传播的载体和媒体

持续和稳定的消费行为成为顾客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的基础

品牌价值评估:

第一类:会计方法 :成本法、市价法和收益法 第二类:指针评价法

企业品牌危机,指企业与社会各方面之间因为某种非常因素引发的对于企业声誉、形象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状态。

品牌危机的特点:偶发性、破坏性、紧迫性

品牌危机发生,企业应做到如下:

一是真诚地向消费者致歉,迅速收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推出新产品;

二是给予消费者或受害者一定赔偿,合理地解决危机事件;

三是启动危机公关系统;

四是相机而动,化危机为契机。

危机的监控和防患能力,品牌危机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2、企业应该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以便高效迅速地处理危机

3、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危机类型制定危机管理计划,一旦危机爆发可以立即做出反应

4、做好危机公关传播方案,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沟系

【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投资管理】

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内容:

1、对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管理

2、投资客体

3、投资市场的管理

首先对投资主体的资格确认,是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与之相关的包括市场的准入政策、政府对不同投资主体的政策等

其次是投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和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包括投资的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及投资主体在投资领域中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体

之间的关系,这三项基本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

第三,投资客体的对象,也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四,投资市场,是为了文化产业资金需求而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分为三个基本类别:

1、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经营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3、混合性文化产品

投资主体,指具有相对独立投资权力的政府机构、经济实体和个人

我国投资的主体有:

⑴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

⑵企业作为投资主体

⑶个人作为投资主体

⑷非政府组织的投资

⑸外国投资主体

政府的文化产业投入:(政府文化基金)

⑴政府出资、政府管理型基金(特点:政府出资的文化基金,其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主要用于非盈利的项目投资)

⑵政府出资、私人管理型基金(特点:投资决策上自主性行增强,政府导向性有所减弱,由私人管理,使得基金赢利能力增强,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这种基金可以吸引私人投资者介入,也便于参与由私人创业投资基金组织的投资联合体,为分散投资风险发挥杠杆作用)

政府对文化企业投资的管理:(了解)

我国文化体制实行国家单一投资的方式,一方面,提供经营性文化产品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文化市场需求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一些国有文化企业,承担对投资文化产业的国有资本的经营和管理责任。

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封锁,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与国有、集团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非公有制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将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政府将通过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非政府组织:NGO

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的调控手段:

1、法律调控

⑴有关的公司法等法律规定了企业投资决策的权利机构、组织形式和投资决策程序等,一般这些法律具有普遍性

⑵主要是对行业的准入机制、投资主体的资金需求等方面的规定

⑶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金融市场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也成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中介结构,相应地需要金融法规和政策对

文化产业的信贷活动进行调控。

2、政府的经济与行政调控

⑴财政政策调控

财政支出和税收财政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

目的和性质:财政支出政策一是可以有效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和环境

⑵产业政策调控

⑶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战略调控

非赢利组织文化投资的特征:

一方面,非赢利组织,投资的目的在于公益性的目标

另一方面,非赢利组织需要通过事业经营,弥补自身的成本支出,并积累组织的发展基金,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资助,进行资金的融通。

非赢利组织的投资评估:

1、评估投资对象是否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2、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3、评估投资对象的风险

非赢利组织投资的执行和监督:

1、强化投资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的成本、项目的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控制

2、对投资项目执行过程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

3、非赢利组织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虽然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并不表示非赢利组织不能获取收益

企业投资决策的组织:常见的投资决策组织模式是设立投资部和项目部

投资评价:

现金流贴现法

造成项目的现金流不稳定和风险的因素:

①文化产业相关注入政策、金融政策影响到进入市场的门槛

②政府的文化管理政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环境

③产业竞争环境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而影响到投资收益

④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市场进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

⑤项目投资企业的财务结构、税率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投资的风险水平和收益

文化产业企业的投资管理控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项目沉淀成本:是指已经使用掉而无法回收的资金

2、机会成本

3、关联性

4、选择权:

①推迟或等待;

②增资、减资与退出;

③调整

企业投资模式,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资金投放和项目启动,从而完成投资预定目标。

文化企业投资的基本模式:

1、项目孵化:指将投资在公司内部作为一个发展项目启动 2、直接投资:企业投资建立项目子公司

3、并购: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4、合资:文化产业投资常用的一种方式,即两家或者多家企业利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共同组建公司,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十三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特指取代业主自行管理,而由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管理。

两大项目管理体系: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取证分为A、B、C、D四个级别,级别之间的档次标准差距很大。A级是工程主任证书,简称CPD,总经理一级;B级为项目经理级别证书;C级为项目管理工程师级证书;D级为项目管理技术员级。

PMI的资格认证制度从1984年开始。

文化产业的管理包括:

一、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

二、公益性文化项目的管理

三、赢利性文化项目的管理(文化企业的项目管理)

在项目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部门或机构,就是文化产业的执法者,也就是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的主体。

行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将项目业主的意愿统一到社会意志中来,统一到执政党的意志中来。

非赢利性文化项目,指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不以赢利为目标而从事的文化项目的生产活动。

非赢利组织的目标不是利润或者利息,而是完成某种既定的任务。

公益性文化项目管理的步骤:

1、计划,包括目标确立、环境分析、寻找各种行动方案、评估

2、决定,包括项目决策准备和决策

3、实施,包括组织、提供资源

4、监控,包括计划/现实比较、偏差分析、控制

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以较少的成本,优质完成项目建设,并为今后的投资回收打下基础。

自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

项目经理需要的条件:

1、对本行业的艺术生产有基本的了解和修养

2、对本行业的市场形势和竞争态势有深入的研究

3、把握全局,以最经济的方法实现资源的配置

4、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

项目管理的主要环节:

1、项目目标

2、项目计划

3、项目团队

4、项目资金

5、项目进程

6、项目风险

【第十四章文化产业的项目管理】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1、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原则

2、总量投入与结构调整并重原则

3、人才良性竞争与合理流动的原则

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力资源的招募

3、人力资源培养开发和人员训练

4、收入与酬薪管理:一是制定初次分配的政策;二是制定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

5、绩效管理

6、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

文化产业创意团队的类型:

1、工作团队

2、项目团队

3、并行团队

4、伙伴团队

创意团队组建: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阶段

4、执行阶段

团队的绩效管理体系:

1、先做好绩效计划

2、重视绩效辅导

3、绩效考核

团队酬薪策略:

1、工作团队的酬薪策略

2、项目团队的酬薪策略

3、并行团队的酬薪战略

4、伙伴团队的酬薪战略

绩效考核的作用:

对创意人员的工作考评,有助于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明晰化,通过对每个环节和阶段工作的考核,对整个创意产品和项目的生产实施进行监控;

考评是对员工激励的重要依据;

考评标准的公开和奖惩制度的明确能引起员工对工作的重视,使得员工清楚企业对他的业绩和能力的评价;

考评有利于文化产业组织内的交流和协作。

绩效考评的步骤:

1、制定考评计划及标准

2、设计考评工具及相应的表格(绩效考评共计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考评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性手段)

3、观察与记录

4、绩效反馈

5、奖惩兑现(考评的结果是对员工奖惩激励的依据)

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

1. 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2. 绩效包括:组织绩效:指的是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三个层次群体绩效:组织中以团队会部门为单位的绩效,是群体在数量、质量、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个人绩效:组织中个人在任务上的数量质量效率的完成情况。 3 绩效的性质:多因性:绩效的多因性事只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是决定于单一的因素,而是受之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多维性:技校的多维性值得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和评价绩效;比如员工绩效的工作能力、态度、业绩三个方面的情况。动态性:员工的绩效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原来较差的绩效也有可能变好,原来较好的也会变差。4.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技能、激励、环境、机会5. 绩效诊断:就是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员工的绩效水皮,辨别员工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的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诊断因素:一是员工个人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二是管理者的因素,比如指令不清,目标不明,缺乏必要的指导等;三是环境因素,比如战略不清,流程不畅,文化冲突等等。6绩效管理指的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7绩效管理的特征:首先,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其次,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最后,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13 绩效评价就是评定和估价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是员工绩效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14绩效管理的过程:它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构成的绩效管理过程。 15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是只有通过绩效评价这个环节,才能将客观的绩效水平转变成完整的绩效信息,为改进个人和组织绩效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二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决策都围绕绩效评价展开,包括评价什么内容,多长时间评价一次,谁来评价,怎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何应用,这些决策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的不同环节,但都是围绕绩效评价进行的;三是绩效环节技术非常强,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更需要在管理实践中把握。15 绩效评价决策:人员的薪酬变动、职位提升、职位转换、员工辞退1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战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把各职能活动,如招聘、录用、培训、评价和报酬体系紧密的与战略管理过程联系起来,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某简要介绍影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远景;其次,着重介绍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即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职位变动、解雇退休、薪酬福利同绩效管理的关系。战略性绩效管理,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中的绩效管理,他承接组织的战略,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比循环。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承担重要角色: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本是获取无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企业需要通过人来达成目标,战略也需要人来执行。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战略规划是一体化联系的,即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联系,而不是一种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的相互作用。人力资源职能直接融入企业的战略形成和战略执行过程。16. 工作设计遵循的原则:首先,从管理哲学角度,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是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再次,从工效学角度,工作设计应注意提高功效。最后,从技术角度,也应该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17. 工作分析是研究每一个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对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及有关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记载,并指明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工作设计的方法:(1、工作专业化(增加工作要求、赋予员工更多责任、赋予员工工作自由权 、反馈、培训。)2工作轮换3、工作扩大化4、工作丰富化(增加员工责任、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反馈、考核、培训、成就)。 绩效管理与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的关系首先,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依据。同时,绩效管理也会对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产生影响。 绩效管理同培训与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通过培训和开发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培训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过程,最终的就是通过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首先,绩效管理同培训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其次,绩效管理的目的中包括开发的目的。最后,培训与开发也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影响。 薪酬的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奖励、福利和服务薪酬是指员工因雇佣关系的存在从而在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以及福利。 绩效管理的五个评价标准:1、战略一致性标准:是指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程度,绩效管理伴随企业战略、目标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2、明确性标准:是指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告诉他们须知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使他们了解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期望的要求。3、可接受性标准:是指运用绩效管理系统的人接受该系统的程度,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绩效评价的方法,但是,不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多么科学,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够被使用它的人结婚搜,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程序公平,人际公平,结果公平)4、信度标准: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即是一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以这种一致性程度作为指标来判断考核方法的可靠性。(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半分信度、同质性信度、评价者信度。)5、效度标准:指的是绩效评价是否评价了要评价的内容,即评价系统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工作的绩效的相关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量与评价目的之间的相关性。(内容效度,效标效度,构念效度)27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三个系统: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组织实施系统28 绩效管理的三个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 29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30. 绩效管理的五项关键决策:评价什么、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周期、评价结果如何运用 表现性评价,即由主管根据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表现对下属做出评价的绩效管理模式。29.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30. 目标管理的实施内容: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反馈31.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32. 标杆管理的类型: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33. 标杆管理的实施阶段:计划、分析、整合、行动、完成.步骤:确认标杆管理的目标、确定比较目标、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标杆、系统学习和改进、评价与提高34.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35. 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包括:1、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 指标2、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3、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4、适用于评价和管理员工绩效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36.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1、确定关键领域2、确定关键绩效要素3、确定管绩效指标)、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个人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37. 关键成功领域:优秀制造、技术支持、利润增长、市场领先、客户服务、人力资源。38. 关键绩效要素:优秀制造(成本、交货、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国产化、核心技术的地位、新产品开发)、利润增长(资产管理、利润)、市场领先(市场份额、销售网络的有效性)、客户服务(主动服务、服务质量、响应速度)、人力资源(员工开发、与共满意度)。39.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价系统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3)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沟通工具4)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重要性a.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b. 组织内外的平衡c. 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d.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5) 平衡计分卡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四个层面的的目标通过因果关系连在一起:从顶部假设:1、只有目标客户满意了,财务成果才能实现;2、客户价值主张描述了如何创造来自目标客户的销售额和忠诚度;3、内部流程创造并传递了客户主张;4、支持内部流程的无形资产为战略提供基础。40.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41. 利用战略地图规划战役的六步骤流程1)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差距2) 调整客户价值主张3) 确定价值提升时间表4) 确定战略主题5) 提升战略资产准备度6)确定战略行动方案并安排预算42. 绩效计划的特征1)绩效计划是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的过程2)绩效计划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3)绩效计划是全员参与的过程43. 绩效计划的步骤: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制定计划阶段44. 全员参与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只要责任是帮助相关人员制定绩效计划,提供框架和资料。直线管理者最了解员工的和每个职位的情况,有他们与员工协商制定驾校计划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员工参与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加目标可行性,让员工了解自己自己如何更好实现目标。45. 绩效计划的关键点1)绩效计划必须与组织战略相承接2)绩效计划应当面向评价3)绩效计划过程中的员工参与和承诺46. 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标志、标度47. 影响评价周期的因素:1、评价指标(工作业绩、能力、态度)2、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业务特点,企业业务)3、职位职能类型(中高层管理者、市场营销、生产服务、服务人员、研发人员、行政职能人员)4、绩效管理实施的时间48. 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1)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评价指标2)软指标和硬指标3)“特质、行为、结果”三类绩效评价指标49.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2)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50.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1)绩效评价的目的2)评价对象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3)获取评价所需信息的便利程度5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1)工作分析法2)个案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4)专题访谈法5)经验总结法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首先必然包含选择原则)1)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原则2)少而精原则53.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1)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库2)针对不同职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3)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54. 制定绩效目标的SMART原则1) 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specific2) 绩效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3) 绩效目标应该是有行为导向性action-order4) 绩效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realistic5) 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 and resource constrained55. 领导风格1)领导情境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为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S1指示:高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S2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S3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S4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2)路径—目标理论A. 指示型领导B. 支持型领导C. 参与型领导D. 成就指向型领导56. 建设性沟通的三个合理定位原则:1、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2、责任导向的定位原则3、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57. 建设性沟通强调沟通信息的1完全性原则:指的是沟通信息的发出者应该在沟通中注意;沟通是否提供了全部必要的信息;是否根据听着的反馈回答了全部问题;是否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2对称性原则:提供的信息对沟通双方来说应该是准确、对称的。58. 绩效评价过程模型(重点)绩效评价活动的四个环节1)确立目标2)建立评价系统3)整理数据4)分析判断5)输出结果59. 组织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要求1)战略一致性(目标一致性)2)反映组织的特征3)客观性4)准确性5)可接受性6)可控性7)及时性8)应变性60. 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重点)的一般原则1)绩效评价主体所评价的内容必须基于他可以掌握的情况2)绩效评价主体应对所评价职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3)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61. 评价者误区的类型(重点)1)晕轮效应2)逻辑误差3)宽大化倾向4)严格化倾向5)中心化倾向6)首因效应7)近因效应8)评价者个人偏见9)溢出效应62. 避免评价者误区的方法1、清晰界定评价指标,以避免晕轮效应、逻辑误差 以及各种错误误差倾向的发生;2、使评价者正确认识绩效评价的目的,避免宽大话和中心化倾向3、必要的时候,结合使用比较法,以避免宽大化、严格化和中心化的倾向 4、宽大化和中心化倾向的原因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 ;5、评价者缺乏信心还可能源于对评价体系本身的缺乏信息。63. 绩效评价方法的分类(重点)绝对比较法(量表法(人与客观标准相比较);目标管理法(人与目标相比较)相对比较法(比较法(人与人比较法)描述法1)相对评价—比较法A. 排序法 B.配对比较法 C.人物比较法 D.强制分配法2)量表法A. 图尺度量表法 B.等级择一法 C.行为锚定量表法 D.混合标准量表法 E.综合尺度量表法 F.行为对照表法 G.行为观察量表法3)目标管理法4)描述法A. 能力记录法 B.态度记录法 C.工作业绩记录法 D.指导记录法 E.关键事件法 64. 有效的自我反馈机制(重点)P287 自我反馈指的是建立一套严格、明确的绩效标准的基础上,使员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标准相对照的机制。这种反馈能够有效地使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反馈方法具有高重复性或者例行的工作上比较容易实施。65. 行为锚定量表法:1、寻找关键事件2、初步定义绩效评价3、重新分配关键事件,确定相应的绩效指标4、确定各关键事件的评价等级5、建立最终的行为锚定评价体系66. 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重点)1)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了解主管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促进员工改善绩效。2)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分析原因,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3)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共同协商确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4)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信息。67. 确定薪酬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内部公平、外部公平68. 所谓的绩效薪酬是将员工的收入与绩效水平相挂钩的薪酬制度。69.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当期的绩效表现为依据计算的:员工本期绩效工资额=现有基本工资*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系数基本的薪酬制度1)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A.市场定价法 B.工作评价法2)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A. 技能工资制的优势a. 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内部公平原则b. 可以适应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c. 引导员工进行长期性的自我开发B 技能工资制的分类a. 以技术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绩效薪酬制度的基本类型1)适用于生产工人的绩效薪酬制度2)绩效工资(计算方法)3)绩效调薪4)个人长期激励计划5)团队激励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72. 绩效薪酬制度的特征1)薪酬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2)绩效与薪酬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3)整合各类薪酬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薪酬方案4)制度的灵活性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准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其实质是使员工个人的能力得以提升,并确保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明确这个概念,可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及重点。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时,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目标分阶段分解到各部门各人员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任务。绩效考核就是对企业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目的绩效考核: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绩效考核是检测产品结果和顾客需求的满意程度。 国内许多企业实行的绩效考核,其实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一个循环流程,包括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等内容。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绩效考核是在年底对过去绩效情况的回顾,甚至有些公司是到了年底才匆忙制订了考核的标准、条款和权重,"针对的是点";而绩效管理则是向前看,侧重过程,通常需要一年时间完成整个流程。 有新观点认为:绩效考核是计算企业的合力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手段衡量出哪些因素推动企业发展,哪些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从而找到平衡点,以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绩效考核的应用绩效考核的应用重点在薪酬和绩效的结合上。薪酬与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在设定薪酬时,一般已将薪酬分解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正是通过绩效予以体现,而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也必须要表现在薪酬上,否则绩效和薪酬都失去了激励的作用。编辑本段绩效考评的形式按考评时间分类(1)日常考评。指对被考评者的出勤情况、产量和质量实绩、平时的工作行为所作的经常性考评; (2)定期考评。指按照一定的固定周期所进行的考评,如年度考评、季度考评等。按考评主体分类分为主管考评、自我考评、同事考评和下属考评。 即“360度考评方法”。 (1)主管考评。指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的考评。这种由上而下的考评,由于考评的主体是主管领导,所以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评者的实际状况,也能消除被考评者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但有时也会受主管领导的疏忽、偏见、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考评偏差。 (2)自我考评。指被考评者本人对自己的工作实绩和行为表现所作的评价。这种方式透明度较高,有利于被考评者在平时自觉地按考评标准约束自己。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倾高”现象存在。 (3)同事考评。指同事间互相考评。这种方式体现了考评的民主性、但考评结果往往受被考评者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4)下属考评。指下属员工对他们的直接主管领导的考评。一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用比较直接的方法,如直接打分法等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以公开或不公开。 (5)顾客考评。许多企业把顾客也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中。在一定情况下,顾客常常是惟一能够在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绩效的人,此时,他们就成了最好的绩效信息来源。按考评结果的表现形式分类(1)定性考评。其结果表现为对某人工作评价的文字描述,或对员工之间评价高低的相对次序以优、良、中、及、差等形式表示; (2)定量考评。其结果则以分值或系数等数量形式表示。绩效考核方法1、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 Rating Scale,GRS):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绩效考核技术之一,一般采用图尺度表填写打分的形式进行。 2、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 Ranking Method,ARM):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考核法。其原理是:在群体中挑选出最好的或者最差的绩效表现者,较之于对其绩效进行绝对考核要简单易行得多。因此,交替排序的操作方法就是分别挑选、排列的“最好的”与“最差的”,然后挑选出“第二好的”与“第二差的”,这样依次进行,直到将所有的被考核人员排列完全为止,从而以优劣排序作为绩效考核的结果。交替排序在操作时也可以使用绩效排序表。 3、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 Method,PCM):是一种更为细致的通过排序来考核绩效水平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每一个考核要素都要进行人员间的两两比较和排序,使得在每一个考核要素下,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人进行了比较,所有被考核者在每一个要素下都获得了充分的排序。 4、强制分布法(Forced Distribution Method,FDM):是在考核进行之前就设定好绩效水平的分布比例,然后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安排到分布结构里去。 5、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CIM):是一种通过员工的关键行为和行为结果来对其绩效水平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一般由主管人员将其下属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非常优秀的行为事件或者非常糟糕的行为事件记录下来,然后在考核时点上(每季度,或者每半年)与该员工进行一次面谈,根据记录共同讨论来对其绩效水平做出考核。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BARS):是基于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考核,从而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 7、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目标管理法是现代更多采用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很强调利润、销售额和成本这些能带来成果的结果指标。在目标管理法下,每个员工都确定有若干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其工作成功开展的关键目标,它们的完成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员工的依据。 8、叙述法:在进行考核时,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说明事实,包括以往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果,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是什么。 9、360°考核法:又称交叉考核(PIV),亦即,将原本由上到下,由上司评定下属绩效的旧方法,转变为全方位360°交叉形式的绩效考核。在考核时,通过同事评价、上级评价、下级评价、客户评价以及个人评价来评定绩效水平的方法。交叉考核,不仅是绩效评定的依据,更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提升。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并着手拟定改善工作计划。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的周期绩效考核周期的概念绩效考核周期也可以叫做绩效考核期限,是指多长时间对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由于绩效考核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考核周期过短,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开支;但是,绩效考核周期过长,又会降低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从而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还应当确定出恰当的绩效考核周期。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的方法绩效考核周期确定,需考虑因素以下几个因素: 1、职位的性质。不同的职位,工作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不同。一般来说,职位的工作绩效比较容易考核的,考核周期相对要短一些。 2、指标的性质。不同的绩效指标,其性质是不同的,考核的周期也方应不同。一般来说,性质稳定的指标,考核周期相对要长一些;相反,考核周期相对就要短一些。 3、标准的性质。在确定考核周期时,还应当考核到绩效标准的性质,就是说考核周期的时间应当保证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这些标准,这一点其实是和绩效标准的适度性联系在一起的。编辑本段绩效考核原则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公平是确立和推行人员考绩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发挥考绩应有的作用。 2、严格原则 考绩不严格,就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考绩不严,不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员的真实情况,而且还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考绩的严格性包括: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要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与科学而严格的程序及方法等。 3、单头考评的原则 对各级职工的考评,都必须由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进行。直接上级相对来说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成绩、能力、适应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实情况。间接上级(即上级的上级)对直接上级作出的考评评语,不应当擅自修改。这并不排除间接上级对考评结果的调整修正作用。单头考评明确了考评责任所在,并且使考评系统与组织指挥系统取得一致,更有利于加强经营组织的指挥机能。 4、结果公开原则 考绩的结论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考绩民主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以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心悦诚服,奋起上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防止考绩中可能出现的偏见以及种种误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 5、结合奖惩原则 依据考绩的结果,应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不仅与精神激励相联系。而且还必须通过工资、奖金等方式同物质利益相联系,这样,才能达到考绩的真正目的。 6、客观考评的原则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渗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7、反馈的原则 考评的结果(评语)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评语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的参考意见等等。 8、差别的原则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评评语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评带有刺激性,鼓励职工的上进心。“三重一轻”原则绩效考核只有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效力,如此,应遵循以下“三重一轻”的原则: 1)重积累:平时的点点滴滴,正是考核的基础; 2)重成果:大大小小的成果,才可以让员工看到进步,才有前进的动力; 3)重时效:指定一个固定的时间考核,往往想不起来当初发生的事情。考核,应该就在事情发生的当下,而不是过了很久之后; 4)轻便快捷:复杂的绩效考核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才可能取得预定效果。今目标针对并不复杂的中小企业,更侧重在通过轻量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和积累考核素材。编辑本段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总则(一)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确保公司战略快速平稳地实现。 2.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4.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为员工薪资调整、职位变动、培训与发展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人员,但下列人员除外。 1.公司总经理 2.临时工、小时工 3.在试用期内的员工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主要包括制订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反馈4项工作,绩效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过程,各自的主要工作事项见下图。 制订绩效计划 确定绩效目标 根据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实施与管理 被考核者完成本职工作 各级考核者为被考核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各级考核者观察并记录被考核者的工作表现及完成的工作业绩 绩效反馈 告知被考核者考核结果 对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针对被考核者有待提高的内容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绩效考核 各级考核者根据被考核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对其展开评估 绩效考核(一)考核人员分类 根据员工所担任的职务不同,将员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及部门一般工作人员(包括一般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事务类人员、营销人员)4类。 (二)考核实施主体 考核由综合部负责组织,督促和指导各级主管对其下属员工进行考核,并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处理。 员工考核由部门经理组织实施;中高层领导考核由总经理组织实施。 (三)考核期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3种,具体考核时间如下表所示。 考核期及考核时间安排一览表 考核时间 考核类别 考核实施时间 考核结束时间 考核对象 1月1日~12月31日 年度考核 1月10日 1月25日 所有人员 每个季度 季度考核 下个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 所有人员 每月 月度考核 次月的前三天 销售人员 考核内容考核分为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大部分,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的员工,其考核权重也不同,各部门应根据各职位的要求来确定其权重所占比例的大小。 1.工作业绩 (1)任务绩效,与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或任务紧密相连,是对员工本职工作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 (2)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行政管理类人员,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人员管理的情况。 (3)周边绩效,与组织特征相关联的,是对相关部门服务结果的体现。 2.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分为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能力。 3.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其考核指标可以从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感、工作纪律性、协作性、考勤状况5个方面设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4.附加分值 附加分值主要是针对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奖惩记录而设立的。年度考核得分计算1.高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70%+年度考核得分×30% 2.中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5%+年度考核得分×35% 3.基层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60%+年度考核得分×40% 4.一般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得分=季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分×50%+年度考核得分×50%绩效沟通与反馈(一)绩效沟通 综合部将考核结果告知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级会就绩效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面谈,若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无异议,则在考核结果表上签字确认;若有异议,则可进行绩效考核申诉。 (二)制订绩效改进计划 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考核结束后,各级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及时对其绩效中未达到公司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各级考核者应为被考核者提供绩效改进指导和帮助,并跟踪其改进结果。绩效申诉(一)提交申诉 被考核者有权利了解考核的成绩,如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 考核申诉有效期为绩效沟通结束后的一个星期之内。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考核申诉时需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交至综合部。 (二)申诉受理 综合部接到员工绩效考核申诉后,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员工直接上级的上级领导、员工直接上级和员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员工所在部门经理,由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经理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复查。综合部与员工所在部门经理、员工三方共同协商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申诉处理 综合部在接到申诉后的十个工作日内给予员工答复,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存档。考核成绩管理与应用(一)考核成绩资料的管理 经被考核者签字确认后的考核成绩资料由综合部进行存档, (二)考核成绩的划分 公司采用强制正态分布法将员工的考核成绩分为5等,S-优秀,占5%;A-良好,占20%;B-好,占55%;C-需提高,占15%;D-不合格,占5%。 (三)考核成绩的应用 员工考核成绩作为其薪资调整、奖金发放、职务晋升或降职或辞退、人员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具体内容见公司员工薪资管理制度、职位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另行参照综合部制定的相关制度;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综合部所有。编辑本段考核流程如是说考核的流程1、人力资源部负责编制考评实施方案,设计考评工具,拟定考评计划,对各级考评者进行培训,并提出处理考评结果的应对措施,供考评委员会决策。 2、各级主管组织员工撰写述职报告并进行自评。 3、所有员工对本人在考评期间内的工作业绩及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总结,核心是对照企业对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4、部门主管根据受评人日常工作目标完成程度、管理日志记录、考勤记录、统计资料、个人述职等,在对受评人各方面表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负责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并指出对受评人的期望或工作建议,交部门上级主管审核。 如果一个员工有双重直接主管,由其主要业务直接主管负责协调另一业务直接主管对其进行考评。 各级主管负责抽查间接下属的考评过程和结果。 5、主管负责与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当直接主管和员工就绩效考核初步结果谈话结束后,员工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但必须在考评表上签字。员工若对自己的考评结果有疑问,有权向上级主管或考评委进行反映或申诉。 对于派出外地工作的员工,反馈面谈由该员工所在地的直接主管代为进行。 6、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汇总所有考评结果,编制考评结果一览表,报公司考评委员会审核。 7、考评委员会听取各部门的分别汇报,对重点结果进行讨论和平衡,纠正考评中的偏差,确定最后的评价结果。 8、人力资源部负责整理最终考评结果,进行结果兑现,分类建立员工绩效考评档案。 9、各部门主管就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与下属面谈沟通,对受评人的工作表现达成一致意见,肯定受评人的优点所在,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方向,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提高个人及组织绩效。 10、人力资源部对本次绩效考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以后的绩效考评提出新的改进意见和方案,规划新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绩效考核六步走企业的绩效考核,应当分作六个具体的行动步骤组织实施。把每一个步骤列为一个作业单元,在行动前精心组织操作培训和专项辅导,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 第一步 确定考核周期 依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包括管理形态、市场周期、销售周期和生产周期),确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工作考核一般以月度为考核周期。每个周期进行一次例行的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对需要跨周期才可能完成的工作,也应列入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可以实行时段与终端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在开展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在完成工作的考核周期,考核工作的终端结果。 第二步 编制工作计划 按照考核周期,作为考核对象的职能部门、业务机构和工作责任人,于周期期初编制所在部门或岗位的工作计划,对纳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明确设置工作完成的时间指标和质效指标。同时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分要求,设置每一项重点工作的考核分值。必要时,附加开展重点工作的保障措施。周期工作计划应按照时间要求编制完成,并报送考核执行人确认,然后付诸实施。 第三步 校正量效化指标 绩效考核强调要求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完成必须设置量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反映了重点工作的效率要求和价值预期。另外,在实际工作的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结果或成效,都可以用数据指标进行量化的,而效化指标则比较难以设置和确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及时的信息沟通。因此,考核执行人应会同考核对象,对重点工作的量效化指标进行认真校正并最终确定,保障重点工作的完成质效。 第四步 调控考核过程 在管理运转中,存在并发生着不确定性因素,容易造成工作变数,考核也是如此。当工作的变化、进展和预置的计划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对变化的事物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变化的原因和走向,然后对工作计划和考核指标作出及时、适当的调整改进。 第五步 验收工作成效 每个周期期末,在设定的时间内,考核执行人依据预置或调整的周期工作计划,对考核对象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成效验收。按照每项工作设置的量效化指标和考核分值,逐项核实工作成效,逐项进行评分记分,累计计算考核对象该考核周期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并就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出点评。 第六步 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的目的是改进绩效、推进工作、提高效率。考核对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实际得分即为考核结果。如何运用考核结果,会直接影响考核的激励作用。要切实结合企业管理资源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考核结果的运用方式。在这里简说几种考核结果的运用方法。 一是考薪挂钩,就是考核结果与薪资收入并轨,按照考核得分,计算薪资实际收入。这个薪资可能是职能职务薪酬或岗位工资,也可以使独立设立的绩效工资,还可能是效益奖金。 二是考职挂钩,把考核结果与考核对象的职位挂钩。考核对象由于主观因素,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按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或者不适于承担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应合理地调整其岗位或职务,避免重点工作遭受损失。 三是信息整合,通过考核,可以反映、整合并有效利用多个方面的考核信息。有资源配置信息、岗位设置信息、管理损耗信息、工作问题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等。考核结果的信息运用,能够为企业的工作决策、管理运转和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1. 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2. 绩效包括:组织绩效:指的是组织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三个层次群体绩效:组织中以团队会部门为单位的绩效,是群体在数量、质量、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个人绩效:组织中个人在任务上的数量质量效率的完成情况。 3 绩效的性质:多因性:绩效的多因性事只员工绩效的优劣并不是决定于单一的因素,而是受之于主客观的多种因素。多维性:技校的多维性值得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或方面去分析和评价绩效;比如员工绩效的工作能力、态度、业绩三个方面的情况。动态性:员工的绩效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原来较差的绩效也有可能变好,原来较好的也会变差。4.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技能、激励、环境、机会5. 绩效诊断:就是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员工的绩效水皮,辨别员工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的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诊断因素:一是员工个人因素,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二是管理者的因素,比如指令不清,目标不明,缺乏必要的指导等;三是环境因素,比如战略不清,流程不畅,文化冲突等等。6绩效管理指的是管理者用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手段及过程。7绩效管理的特征:首先,绩效管理是防止员工绩效不佳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其次,绩效管理还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最后,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括若干个环节的系统。13 绩效评价就是评定和估价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过程和方法,是员工绩效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14绩效管理的过程:它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构成的绩效管理过程。 15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是只有通过绩效评价这个环节,才能将客观的绩效水平转变成完整的绩效信息,为改进个人和组织绩效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二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决策都围绕绩效评价展开,包括评价什么内容,多长时间评价一次,谁来评价,怎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何应用,这些决策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的不同环节,但都是围绕绩效评价进行的;三是绩效环节技术非常强,需要专门人员进行系统设计,更需要在管理实践中把握。15 绩效评价决策:人员的薪酬变动、职位提升、职位转换、员工辞退1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战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把各职能活动,如招聘、录用、培训、评价和报酬体系紧密的与战略管理过程联系起来,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首先某简要介绍影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远景;其次,着重介绍各主要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即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职位变动、解雇退休、薪酬福利同绩效管理的关系。战略性绩效管理,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体系中的绩效管理,他承接组织的战略,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比循环。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承担重要角色: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企业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人力资本是获取无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企业需要通过人来达成目标,战略也需要人来执行。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与战略规划是一体化联系的,即是一种动态的、多方面的。持续联系,而不是一种按照先后顺序发生的相互作用。人力资源职能直接融入企业的战略形成和战略执行过程。16. 工作设计遵循的原则:首先,从管理哲学角度,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是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再次,从工效学角度,工作设计应注意提高功效。最后,从技术角度,也应该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17. 工作分析是研究每一个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责任,对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及有关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记载,并指明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工作设计的方法:(1、工作专业化(增加工作要求、赋予员工更多责任、赋予员工工作自由权 、反馈、培训。)2工作轮换3、工作扩大化4、工作丰富化(增加员工责任、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反馈、考核、培训、成就)。 绩效管理与工作设计及工作分析的关系首先,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重要依据。同时,绩效管理也会对工作设计和工作分析产生影响。 绩效管理同培训与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通过培训和开发改进员工能力水平和组织业绩的一种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培训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化的行为过程,最终的就是通过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首先,绩效管理同培训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其次,绩效管理的目的中包括开发的目的。最后,培训与开发也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影响。 薪酬的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奖励、福利和服务薪酬是指员工因雇佣关系的存在从而在雇主那里获得的所有形式的经济收入、有形服务以及福利。 绩效管理的五个评价标准:1、战略一致性标准:是指绩效管理系统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程度,绩效管理伴随企业战略、目标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2、明确性标准:是指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告诉他们须知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使他们了解如何才能实现这些期望的要求。3、可接受性标准:是指运用绩效管理系统的人接受该系统的程度,研究者们开发了许多绩效评价的方法,但是,不论一种绩效评价方法多么科学,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够被使用它的人结婚搜,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程序公平,人际公平,结果公平)4、信度标准:是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即是一种评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以这种一致性程度作为指标来判断考核方法的可靠性。(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半分信度、同质性信度、评价者信度。)5、效度标准:指的是绩效评价是否评价了要评价的内容,即评价系统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工作的绩效的相关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量与评价目的之间的相关性。(内容效度,效标效度,构念效度)27 企业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以下三个系统: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组织实施系统28 绩效管理的三个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 29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30. 绩效管理的五项关键决策:评价什么、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周期、评价结果如何运用 表现性评价,即由主管根据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表现对下属做出评价的绩效管理模式。29. 所谓目标管理,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的标准。30. 目标管理的实施内容: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结果、反馈31.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得到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32. 标杆管理的类型: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33. 标杆管理的实施阶段:计划、分析、整合、行动、完成.步骤:确认标杆管理的目标、确定比较目标、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标杆、系统学习和改进、评价与提高34. 关键绩效指标是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35. 关键绩效指标的内涵包括:1、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 指标2、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3、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4、适用于评价和管理员工绩效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36. 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1、确定关键领域2、确定关键绩效要素3、确定管绩效指标)、部门级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个人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37. 关键成功领域:优秀制造、技术支持、利润增长、市场领先、客户服务、人力资源。38. 关键绩效要素:优秀制造(成本、交货、质量控制)、技术支持(国产化、核心技术的地位、新产品开发)、利润增长(资产管理、利润)、市场领先(市场份额、销售网络的有效性)、客户服务(主动服务、服务质量、响应速度)、人力资源(员工开发、与共满意度)。39. 平衡计分卡的主要特点:1)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价系统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3)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沟通工具4)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的重要性a.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b. 组织内外的平衡c. 前置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d.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5) 平衡计分卡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四个层面的的目标通过因果关系连在一起:从顶部假设:1、只有目标客户满意了,财务成果才能实现;2、客户价值主张描述了如何创造来自目标客户的销售额和忠诚度;3、内部流程创造并传递了客户主张;4、支持内部流程的无形资产为战略提供基础。40.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41. 利用战略地图规划战役的六步骤流程1)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差距2) 调整客户价值主张3) 确定价值提升时间表4) 确定战略主题5) 提升战略资产准备度6)确定战略行动方案并安排预算42. 绩效计划的特征1)绩效计划是管理者与员工双向沟通的过程2)绩效计划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3)绩效计划是全员参与的过程43. 绩效计划的步骤:准备阶段、沟通阶段、制定计划阶段44. 全员参与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只要责任是帮助相关人员制定绩效计划,提供框架和资料。直线管理者最了解员工的和每个职位的情况,有他们与员工协商制定驾校计划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员工参与制定计划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加目标可行性,让员工了解自己自己如何更好实现目标。45. 绩效计划的关键点1)绩效计划必须与组织战略相承接2)绩效计划应当面向评价3)绩效计划过程中的员工参与和承诺46. 绩效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四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标志、标度47. 影响评价周期的因素:1、评价指标(工作业绩、能力、态度)2、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业务特点,企业业务)3、职位职能类型(中高层管理者、市场营销、生产服务、服务人员、研发人员、行政职能人员)4、绩效管理实施的时间48. 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1)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评价指标2)软指标和硬指标3)“特质、行为、结果”三类绩效评价指标49.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2)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50.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1)绩效评价的目的2)评价对象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3)获取评价所需信息的便利程度5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1)工作分析法2)个案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4)专题访谈法5)经验总结法5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首先必然包含选择原则)1)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原则2)少而精原则53.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1)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库2)针对不同职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3)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54. 制定绩效目标的SMART原则1) 绩效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的specific2) 绩效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measurable3) 绩效目标应该是有行为导向性action-order4) 绩效目标应该是切实可行realistic5) 绩效目标应该是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 and resource constrained55. 领导风格1)领导情境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分为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S1指示:高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S2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S3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S4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2)路径—目标理论A. 指示型领导B. 支持型领导C. 参与型领导D. 成就指向型领导56. 建设性沟通的三个合理定位原则:1、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2、责任导向的定位原则3、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57. 建设性沟通强调沟通信息的1完全性原则:指的是沟通信息的发出者应该在沟通中注意;沟通是否提供了全部必要的信息;是否根据听着的反馈回答了全部问题;是否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2对称性原则:提供的信息对沟通双方来说应该是准确、对称的。58. 绩效评价过程模型(重点)绩效评价活动的四个环节1)确立目标2)建立评价系统3)整理数据4)分析判断5)输出结果59. 组织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要求1)战略一致性(目标一致性)2)反映组织的特征3)客观性4)准确性5)可接受性6)可控性7)及时性8)应变性60. 绩效评价主体的选择(重点)的一般原则1)绩效评价主体所评价的内容必须基于他可以掌握的情况2)绩效评价主体应对所评价职位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3)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管理目的61. 评价者误区的类型(重点)1)晕轮效应2)逻辑误差3)宽大化倾向4)严格化倾向5)中心化倾向6)首因效应7)近因效应8)评价者个人偏见9)溢出效应62. 避免评价者误区的方法1、清晰界定评价指标,以避免晕轮效应、逻辑误差 以及各种错误误差倾向的发生;2、使评价者正确认识绩效评价的目的,避免宽大话和中心化倾向3、必要的时候,结合使用比较法,以避免宽大化、严格化和中心化的倾向 4、宽大化和中心化倾向的原因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 ;5、评价者缺乏信心还可能源于对评价体系本身的缺乏信息。63. 绩效评价方法的分类(重点)绝对比较法(量表法(人与客观标准相比较);目标管理法(人与目标相比较)相对比较法(比较法(人与人比较法)描述法1)相对评价—比较法A. 排序法 B.配对比较法 C.人物比较法 D.强制分配法2)量表法A. 图尺度量表法 B.等级择一法 C.行为锚定量表法 D.混合标准量表法 E.综合尺度量表法 F.行为对照表法 G.行为观察量表法3)目标管理法4)描述法A. 能力记录法 B.态度记录法 C.工作业绩记录法 D.指导记录法 E.关键事件法 64. 有效的自我反馈机制(重点)P287 自我反馈指的是建立一套严格、明确的绩效标准的基础上,使员工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与标准相对照的机制。这种反馈能够有效地使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反馈方法具有高重复性或者例行的工作上比较容易实施。65. 行为锚定量表法:1、寻找关键事件2、初步定义绩效评价3、重新分配关键事件,确定相应的绩效指标4、确定各关键事件的评价等级5、建立最终的行为锚定评价体系66. 绩效反馈面谈的目的(重点)1)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了解主管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促进员工改善绩效。2)对绩效评价的结果达成共识,分析原因,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3)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共同协商确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4)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信息。67. 确定薪酬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内部公平、外部公平68. 所谓的绩效薪酬是将员工的收入与绩效水平相挂钩的薪酬制度。69.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当期的绩效表现为依据计算的:员工本期绩效工资额=现有基本工资*员工个人的绩效评价系数基本的薪酬制度1)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A.市场定价法 B.工作评价法2)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A. 技能工资制的优势a. 能够更有效地实现内部公平原则b. 可以适应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c. 引导员工进行长期性的自我开发B 技能工资制的分类a. 以技术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制度 绩效薪酬制度的基本类型1)适用于生产工人的绩效薪酬制度2)绩效工资(计算方法)3)绩效调薪4)个人长期激励计划5)团队激励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72. 绩效薪酬制度的特征1)薪酬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2)绩效与薪酬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3)整合各类薪酬计划,形成一个完整的薪酬方案4)制度的灵活性

你要哪个版本的?

没什么可以告诉你的!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人力资源教材推荐,自考人力资源太难考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想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要先学哪几本书要根据你的学历和工作年限来确定的。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常用法律手册)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四级)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三级)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广东中大职业培训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做得蛮专业的!你可以上他们学院的官网详细了解。有点远,考这个是先从管理员,然后管理师,管理经理,管理总监四个步骤吧,能不能跳级考,我是大专专科学历,没有人力资源的工作经验,能不能帮我推荐六本六大模块的书籍实用的哦,可以考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资格证书先,这是进入人力资源领域的敲门砖。书籍:《管理手记》;《人力资源经理管理笔记》;《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世界500强人力资源总监管理笔记》。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科的科目教材 求推荐!!!1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课2笔试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课4笔试300012英语文化基础课7笔试是41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化基础课4非笔试5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专业课7笔试600043经济法概论专业课4笔试7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专业课6笔试80475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5笔试900054管理学原理专业课6笔试是10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专业课6笔试是1106092工作分析专业课4笔试是1240096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专业课6笔试是1341754人力资源开发专业课4笔试是1441755人员测评技术专业课4笔试是1541756绩效考评技术专业课4笔试是1641757人力资源管理初级实验专业课6非笔试174175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专业课5非笔试那自考通这本书能代替所有教材吗?不能,那个是复习资料,自考都以教材为主北京人力资源自考专科教材怎么买呢?从哪买?有谁知道2、自考用书根据报考的科目查询教材信息在购买,查询是在报名的网站查询,买书的话在北京就是中关村图书大厦或是海淀图书大厦,网上买也可以。我们上有,北京海淀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也有,要按照教材信息购买,教材信息和专业考试计划公布在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谁参加了人力资源本科的自考啊?谁参加了人力资源本科的自考啊,所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笔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刘瑞复 李毅红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2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 论笔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钱淦荣 罗正楷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3 00012 英语 笔试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高远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0-01-014 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非笔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版 赵鸿德 唐小毅 王鲁滨北京市指定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5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笔试 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年版 张小斐 等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6 00043 经济法概论笔试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李仁玉国家统编教材有 在用 2010-01-017 03312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笔试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禇福灵 宋连辉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8 04758 人力资源管理 笔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萧鸣政 北京市指定教材 无 在用 2011-01-019 00054 管理学原理 笔试 管理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李晓光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10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笔试 公文写作与处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饶士奇 国家统编教材 有 在用 2008-11-0111 06092 工作分析笔试 工作分析与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萧鸣政 主编 北京市指定教材 无 在用 2011-01-0112 40096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 笔试 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11年版 吴克隆 主编 北京市指定教材 无 在用 2011-01-0113 41754 人力资源开发 笔试 人力资源开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萧鸣政 主编 北京市指定教材 无 在用 2011-01-0114 41755 人员测评技术笔试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萧鸣政 主编北京市指定教材无 在用 2011-01-01。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科目: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15 英语(二)4.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5.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6.00107 现代管理学 7.00152 组织行为学 8.00182 公共关系学 9.00261 行政法学 10.03325 劳动关系学 11.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13.06091 薪酬管理 14.06093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5.18948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考核

项目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理论模块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源概述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人力资源的作用 四、人力资本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职能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管理哲学——人性假设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三、激励理论 理论模块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角色 一、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演变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之间的区别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影响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文化环境 四、法律环境 五、市场环境 六、人口资源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环境影响 一、企业战略 二、组织结构 三、企业文化 四、组织技术 五、企业发展阶段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战略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 二、劳动力多元化 三、员工素质结构 四、外派员工 五、组织重组项目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实践模块三工作分析与设计管理 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的概念与相关术语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工作分析流程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分析完成阶段 四、反馈阶段 第三节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定性方法 二、定量方法 第四节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一、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的含义 二、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三、工作规范的编写 第五节工作设计 一、工作设计的内容、作用及原则 二、工作设计的历史发展 三、工作设计的主要方法 实践模块四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和作用 二、人力资源规划内容和步骤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 一、人力资源预测的影响因素 二、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 三、人力资源供给的分析方法 四、人力资源规划的平衡方法 实践模块五员工招募与甄选管理实践模块六员工培训与开发管理实践模块七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实践模块八员工薪酬管理实践模块九员工健康管理实践模块十劳动关系管理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1. 效益:指的是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2.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的两次重要转变: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3.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掌握四种阶段的特点和重点 P48--50 1、初创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4.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特点:(1)企业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实力,其发展与绩效主要依靠关键人才特别是企业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激情。所以企业人员需要数量少,但质量要求很高,最好能独挡一面。(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但工作难度很大,因为其关键人才的选拔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3)企业尚未建立起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主要创业者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在创业期,企业还没有明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但企业创办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具有战略性的思维。5.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 2)精干高效原则 (3)分工与协作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6.企业组织发展趋势:(1)扁平化(2)小型化(3)弹性化(4)虚拟化7.扁平化:是指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压缩行政人员规模,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8.小型化:企业组织规模小型化又被称为企业减肥。9.弹性化:企业化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10.测试工具:信度(可靠性):不能因测量的时间、地点和主考官的变化而变化效度(有效性):求职者在进入组织之前的特征,对求职者进入组织之后的工作表现进行预测的成功程度。11.职业生涯的概念:一个人终生连续性的职业经历,特别是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12.职业生涯设计的负责人:员工本身,上级主管,组织13.三者的责任:(1)员工本身的责任(2)上级管理人员的责任(3)组织的责任14.职业生涯的作用:(1)职业生涯设计对个人的作用 1.帮助个人确实职业发展目标2、鞭策个人努力工作3、引导员工发挥潜能4、评估工作成绩(2)职业生涯设计对企业的作用 1、 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2、 使企业留住优秀人才3、 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15.职业锚是个人和工作情境之间早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后才能被发现,职业锚核心内容的职业自我观由3部分内容组成:自省的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的实际成功为基础;自省的动机和需要,以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诊断的机会以及他人的反馈为基础;自省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遇为基础。 16. 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智能型 2、管理型 3、创造型 4、自主独立型 5、安全稳定型17.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1、确定人生目标;2、自我评估;3、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4、职业的选择;5、职业生涯线的选择;6、设定职业生涯目标;7、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18.“玻璃天花板”效应:也叫做职业生涯高原:是指员工不大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尽管发展通道和更高层次的职位是清晰可见的,但在职务晋升时似乎被一层玻璃挡着,可望而不可及。“玻璃天花板”原因:(1)缺少培训 (2)低成就需求 (3)不公平的工资制度或工资提升不满意(4)岗位职责不清 (5)由于缺少发展机会而造成的职业成长过慢19.停滞状态的原因:(1)结构型停泄 (2)满足型停泄(3)生活型停泄20.为什么要进行员工培训与开发(1)来自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依据(2)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需要21.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1)战略原则 (2)长期性原则 (3)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原则 (4)投入产出原则 (5)培训方式和方法多样性原则 (6)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22.案例研究法 P25523.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1)企业外部环境 (2)企业内部环境 (3)个体因素24.企业外部环境:(1)经济发展水平 (2)传统文化 (3)社会环境25.企业内部环境:(1)管理方式 (2)领导方法26.个体因素:(1)收入水平 (2)受教育程度 (3)年龄与工龄 (4)性格特征 (5)个人价值观27.授权激励的作用表现:(1)有效的授权以多种方式为长期竞争优势提供基础。(2)有效的授权激励有助于员工的成长(3)有效的授权有助于共同远景的形成(4)有效的授权有助于学习型组织的形成28.授权的误区:(1)拒绝授权 (2)授权之后放任不管29.绩效指标确立的基本步骤:(1)工作分析 (2)工作流程分析 (3)绩效特征分析(4)理论特征(5)要素调查,确定指标 (6)指标的修订 30.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1)选拔与招聘 (2)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3)报酬方案的设计与调整 (4)协调处理内部员工关系31.绩效考评的评价及其改善(1)该如何评估绩效考评 (2)绩效考评系统病因诊断 (3)绩效考评的总结 (4)绩效考评的改善32.绩效考评系统必须达到以下标准:战略一致性、效度高、信度强、广泛的可接受性、明确的指导性33.绩效考评的总结:(1)绩效考评总结的内容 (2)绩效考评总结的技巧 (3)绩效考评总结报告34.绩效考评的改善:(1)组织结构及岗位工作分析 (2)业务流程与关键成功因素(3)加强绩效面谈和反馈 (4)员工绩效改进辅导35.薪酬主要内容包括:薪酬决定标准,薪酬支付结构和薪酬制度管理36.薪酬决定标准:决定薪酬高低的依据,岗位、技能、资历、绩效和市场状况等都可能是决定薪酬的依据。37.薪酬的依据:(1)基于岗位或技能 (2)基于绩效或资历 (3)基于个人绩效或团队绩效 (4)基于公司绩效或部门绩效 (5)定性或定量测度绩效 (6)基本薪酬高于或低于市场标准38.薪酬结构:薪酬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比重,通常指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非经济薪酬和经济薪酬两两之间的比重。(1)固定薪酬和变动薪酬 (2)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 (3)非经济薪酬和经济薪酬39.薪酬制度管理:制定和调整薪酬制度的行为方式和决策标准,包括授权程度、员工参与方式、薪酬内外导向性、薪酬支付方式以及薪酬制度的调整频率。(1)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 (2)员工参与度 (3)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 (4)窄带薪酬与宽带薪酬(5)公开或秘密支付 (6)薪酬制度偏刚性还是偏弹性40.薪酬成本的决定因素:组织人工成本总额=员工人数*人均人工成本。该式表明,决定组织薪酬成本的因素主要于两点:一是人均人工成本;二是雇佣人数。因此,要控制薪酬成本,关键要控制人均人工成本的水平与组织的雇员数量。41.薪酬总额的确定:一般主要依据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基本生活费用及一般的市场行情等因素来计算薪酬总额。(1)组织支付能力的衡量 (2)员工基本生活费用的衡量 (3)一般市场行情42.处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1)要兼顾各方利益 (2)要以协商为主解决争议 (3)及时处理的原则 (4)以法律为准绳(5)劳动争议以预防为主 (6)明确管理责任43. 劳动合同的内容: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44.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1、调解和及时处理原则;2、合法原则;3、公正原则。45. 企业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对策:1、强化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2、依法制定内部规章制度;3、理顺劳动关系,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制。46.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委员会进行调解,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以及通过人民法院处理。

  • 索引序列
  •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整理
  •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重点笔记
  •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笔记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自考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