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自考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

自考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导语: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就越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下面和我一起来看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风险隐患和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会计监督的背景出发,分析行业在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资金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会计监督方面建设性的探讨意见,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市场机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向互联网行业抛出橄榄枝。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行业联系在一起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这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的问题

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面临着监督主体不明,监督客体存在过失行为,会计活动和行为的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要在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管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3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主体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工具,但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市场机制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市场本身的缺陷需要有外部的监督管理。但是不能完全用金融行业的监督模式去监督互联网金融,应该针对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国家、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

3.1多部门协作,适度监管原则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导致技术领先于监管,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确监管部门,确定部门职责。发挥国家会计监督工作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活动的协作监督管理职能,以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为主;相关金融、信息、商务等部门作为辅助,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分工及合作机制。第二,应实施松紧适度的监管,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标准。

3.2成本效益原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会计政府监管无论在宏观经济活动还是微观经济活动领域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会计监管的成本包括监管机构设立和运行等方面的消耗,制度转变而发生的适应成本,处理违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耗费,政府的机会成本等。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但是我国立法是相当审慎的.,具有相当高的成本与较长的周期,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特色就是不断创新,与其投入巨大的成本和精力花在立法程序上,不如通过现有的适用法律解决,把问题加以归纳,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其次,政府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对于检测和防范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重大意义。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向公众发行股票与债券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降低后续监管成本。

3.4社会协同监督原则

社会监督也是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举报制度。要加大各机构以及社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互联网金融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鼓励引导行业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推动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发展。

4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客体分析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把资源配置的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即会计监督的客体。会计监督客体是主体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指向对象,是监督活动的核心,会计监管客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应从多方面强化单位内部监督职能。

4.1建立内控体系

财政部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是解决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内控缺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常见的经营风险,并会无限放大这些风险。因此急需建立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健全完善的内控会计体系,强化部门协调监管沟通机制,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与评估,尤其是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和全程持续跟踪。

4.2加强行业企业的市场自律,自觉防范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业态,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会更为灵活,效果更明显,是对政府监管有益的补充,自律行为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首先,需要增强行业自律意识。

其次,要制定自律标准和自律要求。

第三,要建立内部自律实施机制。

第四,要建立内部自律监督和评价机制。

由于网络贷款行业存在大量的非直接融资业务的水分,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这种自我约束机制应与外部治理措施配合互动,发挥双重作用,取得乘数效应。

4.3加强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会计核算是确保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准确性、真实性的主要环节,会计核算工作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治理由于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所造成的会计信息过失性失真。因此会计人员需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收集、分类、匹配和数据化处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将自己的经营信息、风险信息、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多种信息向客户、员工、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全面、充分地披露,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加强数据管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金融系统内部的互动,提供安全保障基础,增强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同时金融消费者和投资群体不至于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而发生选择判断失误而造成风险损失。

4.4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培养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互联网金融各项经济活动与会计工作关系密切,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本身特征分析出个体的心理或人格因素和个体处于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由于缺乏对内控和互联网金融业务流程的学习,导致无法有效引入和借鉴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险控制模型与标准业务管理程序,会产生非过失性智力型会计信息失真。因此互联网金融业务机构应从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方面切入,根据财经法律、法规和学习相关风险控制知识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模型,培养会计人员的风险监督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推动着改革的前行,同时也在考验着会计监督之路。只有完善互联网金融会计监督的体系,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确保会计监督工作得到良好落实,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才能在市场机制中,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屈涛.为互联网金融系上内控“缰绳”[N].中国会计报,2014-02-28(01).

[2]魏鹏.互联网金融:喧嚣过后的监管思考[J].财富管理,2014(9).

[3]高兰英.如何强化会计监督[J].改革与开放,2011(10):89.

[4]李耀东.互联网金融的民间监督设想[J].金融博览,2014(4):17-18.

[5]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106-111.

[6]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处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8]黄震,邓建鹏.论道互联网金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自考会计学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境下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要求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组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以及如何设计实训案例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ERP;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综合型实验教学;实训案例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资讯科技的发展,由美国加特纳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ERP成为实施企业资讯化的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采用,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正经历著资讯化变革。因此在2009年,我国财政部正式释出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资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资讯化建设并推进会计教育资讯化建设。会计资讯化必然使得未来的会计资讯系统高度融合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并最终形成IT事件驱动体系结构下的会计资讯化系统。因此,未来的会计不再是只专注于常规会计处理的传统反应式会计,而变成一个活跃于销售、采购、生产以及管理等企业生产经营各领域的管理控制系统,会计工作重点也将转向业务规则的定义、资讯规则的定义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更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本科教学的目标还是以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能为主,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会计的应用实践性,无法进行跨学科融合,其虽然可以满足以手工为主的会计实践工作,却无法适应资讯化环境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会计课程体系中,“会计电算化”是与ERP环境最为相关的课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将该课程目标定位为熟悉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体,多采用老师讲解软体,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重视学生即将面对的会计资讯化环境,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帮助不大,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将会计资讯化程序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从分析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讨如何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融入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以期能够为高等院校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抛砖引玉。

2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2.1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质呢?根据以往的文献,我们认为,除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创新人才更要具备好奇心、善思维和常实践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创新人才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够从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具有更活跃的思维,更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长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真知。

2.2ERP环境下

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对会计创新人才的要求传统会计系统只能提供以历史成本计价的单一货币资讯,不能满足不同资讯使用者个性化需要,基于此,1969年美国会计学者GeorgeH.Sorter提出“事项法”会计。在事项法会计下,会计资讯系统的目的是向资讯使用者报告企业发生的具体经济交易、事项和情况,让资讯使用者自己来选择并组合对其决策有用的资讯。资料库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支援了事项法会计的发展,并进一步产生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其具体允许规则如图1所示。根据事件驱动原理,在IT事件驱动型会计资讯系统中,当业务发生时,所有的资料都储存在业务事件资料库中,业务人员制定业务规则,会计人员负责资讯处理规则,系统将根据业务规则,将满足条件的业务资讯筛选入业务资料仓库,系统根据资讯规则将有用的资讯过滤报告给企业范围内的资讯使用者。由此可见,在未来,会计人员的职能要求将有所改变。

***1***沟通能力。在未来ERP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统筹安排并协调各岗位、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事务工作,更需要正确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如财务关系,需要处理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各级 *** 管理部门等外单位的公共关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生产部门、供应链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调。

***2***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创新会计人才素质更体现在当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新事物出现时,会计人员应能协助业务部门***供应链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业务实质,并制定出合适的业务规则,以生成业务事件处理器,方便对业务事件进行筛选。

***3***定义资讯处理规则。会计创新人才还应能积极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制定出资讯处理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会计人才还应具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关系,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以满足各方对资讯的需求。

***4***不断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计是反应性的,环境变化必然导致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和情况发生变化,由此带来新的会计现象、问题和新知识,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创新会计人才,具有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于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3.1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开展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课堂中贯穿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决定了不同实训教学的开展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探讨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一般而言,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基础实验,基础型实验主要是课程实验,在课程实验中,每一个学生担任ERP环境下会计岗位的各种角色,按照课程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基础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训教学适用于没有联网条件的实验室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人一套账,无法培养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和沟通能力,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可能会影响到实训效果。第二种模式为综合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主要是利用区域网进行岗位实验,按照会计资讯化岗位进行模组划分,分组进行实验,在这种实验课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工作的实践演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会计角色***或岗位***的认识。这种实验方式适用于有区域网络设定的实训环境。不足之处在于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岗位,难免忽略其他岗位的实际操作。因此,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之前应辅之以基础实验,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先熟悉软体的操作,再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分岗位实训。因此,此种模式所需要的课时要较基础实验模式为多。第三种是ERP模拟实验,在该类实验中,通过ERP沙盘对抗演练及软体模拟实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岗位有机地连线在一起,达到融合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显然,ERP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生产制造、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等各学科的知识。但如果教师受其专业限制,无法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实训效果会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实训模型对教学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专业的ERP沙盘软体,还需要较多的分阶段实训学时。除了前述三种模式之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加强实践与企业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感受到财务工作的实际情态,了解财务工作的程式、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使学生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综上所述,虽然ERP模拟实验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具有优势的方法,但因为受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目标定位和学时设定等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高校难以实现ERP模拟实验教学。所以更为可行的方法是综合型实验,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培养会计创新。

3.2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设计

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是指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上用于学生操练的实际案例,是会计专业学生在ERP环境下实践的第一步,设计妥当的实训案例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为了将会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寓于其中,实训案例的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

3.2.1以分岗的方式实现沟通技能的培养

首先,案例的设计应体现分岗运作的思想。在分岗运作方式下,学生以组为单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岗位。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可由账套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固定资产系统会计、工资系统会计、应收和销售系统会计、应付和采购系统会计以及存货系统会计8人组成。故实训案例的设计也应至少包含上述模组的内容。同时各岗位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分工和许可权牵制,这贯穿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思想。因此在实训案例中可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许可权分配的讨论,使学生能切身体会实际工作中各岗位之间职责的分工与许可权的内部牵制。这样的实训案例设计可以通过岗位的分工、许可权的设定来实现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比如在出纳许可权设定时,学生就应该先查资料,分清会计和出纳的职能,因此学生在进行出纳和总账会计许可权的时候,就要实现“钱账分离”的思想,总账会计负责总账,出纳负责出纳系统以及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有关凭证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会计资讯系统中,不同的总账会计和出纳,应给予处理应收账款和现金的额度的不同许可权,因此在案例设计时,应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行分析和讨论金额许可权的分配以及许可权分配的后果。

3.2.2以对资金链的把握带动定义业务规则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高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更多涉及财务的内容,对于非财务的业务,特别是生成运作管理过程接触较少。为了培养学生协助制定业务规则的能力,可考虑对财务资金链把握的业务实质。比如教师在设计实训案例中计算成本分摊的时候,可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来了解业务过程。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在于找出作业动因来进行固定成本的分摊,而作业动因的寻找过程则可深入了解业务,从而寻找作业动因的过程也是抓住业务实质的过程。该部分的评分则可通过成本动因设立的合理性来决定。比如,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下称备料***作业,其不仅会影响到生产部门,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设计部门,因此因备料产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作业动因可以是搬运次数,也可以是人工工时或其他动因。此时,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就取决于对企业生产工艺的了解。了解程度越深,选择的作业动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准确。由此激发学生了解生产运作过程的动力,进而培养定义业务规则的能力。

3.2.3将会计职业判断融入案例中以加强会计资料规则定义能力的训练

要定义好资料规则,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了解资讯使用者的资讯需求。在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下,会计人员将不仅提供财务资讯,也提供非财务资讯。但在实训课堂上,我们无法了解非财务资讯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对财务资讯需求的了解作为能力培养的基石。而为了向资讯使用者提供更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财务资讯,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非常重要。因此应在案例中纳入需应用会计基本理论进行职业判断的内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业务,因为金融工具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职业判断的标准是管理层的意图,因此可设计案例情景,让学生自行判断根据管理层意图将其区分,是计入交易性金融工具还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据判断的准确性给分;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自建写字楼,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与出租能够明确分割的,自用部分应按成本计量确认为固定资产,出租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又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可设定案例情形,让学生判断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区分,并进一步分析投资性房地产是用公允价值还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等。

3.2.4以设错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错法是指教师针对知识点,设计错误,让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并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因此在实训案例的设计中可贯穿这一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科目设定时,可不让学生指定会计科目***将现金科目指定入现金账,银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银行账***,但要求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必须在出纳系统中进行操作,这样一来,没有指定账户的学生即使用出纳身份也无法打开出纳系统,这时让他们自己去翻阅资料,查找出纳系统正常运作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问题。再如在总账选项中,关于凭证稽核的选项是“选中凭证记账前必须经过稽核”,案例设计时,可以不提醒学生勾选此选项,而待学生完成凭证处理要记账时,就会因为没有稽核凭证而无法记账,从而引发学生寻找原因,并加深学生对凭证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结语

基于未来的IT事件驱动体系会计资讯系统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本文认为,在此环境下,会计创新人才应具备沟通、协助定义业务规则、定义资讯规则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讨了在教学条件和环境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通过组织综合型会计电算化实训案例教学,并将沟通能力,了解业务规则和定义资讯规则,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实训案例设计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中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与ERP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会计ERP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J].财会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3***11***:123-125.

[4]陈潇.现代会计资讯系统构建趋势———基于事项法的事件驱动系统[J].财会通讯,2010***12***:126-127.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资讯化程序,强化了会计资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资讯的真实性。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资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执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资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程序,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资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资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定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定等方面的差异,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定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14,***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1,***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如今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接下来我搜集了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

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力成本和试算、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大修费用核算、费用成本核算等,面对如此复杂的成本核算问题,高等院校可以以管理会计理论作为指导,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合理制定,促进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的顺利进行。本文对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关键词 :

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理论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业慢慢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很多职业院校开始把管理会计引入职业院校的经济活动之中,通过管理会计理论对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进行统筹规划,提高职业院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2管理会计理论在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1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是加强我国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需要

管理会计理论能够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细化学校的教育成本,编制出科学的职业院校发展预算,同时可以在管理会计理论的指导下引进先进的科研技术,在职业院校更新或者购置各种教学设备时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控制,这样能够指导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进行更加合理的发展决策。

2.2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是增强我国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把职业院校的管理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充分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校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外报告会计,针对的对象是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而管理会计指的是对内报告会计,主要针对的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层,为职业院校的领导者提供各种决策依据。职业院校在完成会计核算之后,可以充分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衡量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职业院校更加顺利的实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控制规划。职业院校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还可以促进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充分调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管理会计理论下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策略

3.1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

从现实中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实际上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如果职业院校想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管理会计理论,那么就需要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管理会计理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理论充分结合,建立起建立以管理为理念的财务管理框架。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所以很多职业院校之间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需要根据各个高等院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来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我国职业院校要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使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从“报账型”向“决策型”转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前加强预算和决策,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事后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的绩效评估,促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3.2建立数字化的报销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可以充分借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平台的建设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在学校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报销平台,改善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使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职业院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学校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和交换,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协同。为了使学校的财务人员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学校要积极引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到学校的财务部门,加快学校财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校的财务信息查询提供方便,比如学校的领导、老师与学生都可以提供财务信息平台查询开通课题的经费、教职工公积金查询、网上业务预约、学生缴费查询等,提高学校信息的共享程度。学校还可以为师生构建一个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校师生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在网络平台得到快速、满意的解决。此外,学校还要推进“无现金结算”“校园一卡通”等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学校的报销人员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够实现资金的收支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3.3在职业院校开展成本核算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进行办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都希望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教育需求,我国职业院校出现在校人数急剧膨胀、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仅靠国家拨款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完成之后,学校需要了解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关的投资人也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投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满足不了职业院校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和成本意识,开展成本核算势在必行。高等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可以把学校的各个系、部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单位,然后再把每一个系部进行专业和年级的划分,把核算对象进行细化,方便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随着成本核算的成熟,可以慢慢过渡到以每个班级作为成本核算的基本对象,对学校每个月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每一个会计期间完成一次会计核算,促进学校财务管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宋慧晶,吴高波,赵东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2017(2).

[2]徐丽萍,金海燕.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2).

摘要 :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核算,对成本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本文针对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了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1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会计人才。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课程的逻辑性与专业性较强,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知识进行强化,从而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的会计教学,需要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去促进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成本会计教学课程的介绍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属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对财务进行统计与管理。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会计基础课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基础内容。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逻辑性较强,需要学习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内容的连接性较大,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从而去提高学习成绩。成本会计的内容,包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但是由于大学课时的局限性,使得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深化。成本会计与实际的联系较大,高校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会计人才,从而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现状与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管理会计的 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会计应用体系。本文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国 企业管理会计运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方 法与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现状措施 1管理会计的含义及职能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 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 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 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 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界一般都认为会计具有“反 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这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 作的科学概括———即“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来理解的。但是,到 了50年代以后,企业会计系统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 计实践已经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管理会计 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四个方面:规划的职能主要是利用财务会 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 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 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 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组织的职能主要是结合本单位 的具本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 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 的配置与使用。 2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管理水平落后,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意识尚待增强目 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许多企业运 行机制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 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在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经 营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 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低效、混乱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治理结构 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 好的社会环境。在主观思想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 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样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 明显不足,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由于我国目前 还没有为之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没有从客观上消除传统 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管理会计在 企业中的作用事倍功半,影响了它的推广应用,这是企业难以应用管 理会计的关键所在。 2.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 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理论和方法基 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 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 而且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缺乏高 层次的理论研究人员。其次,现有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操作性差,没 有创新能力;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 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 究与总结。 2.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偏低。由于一些 企业的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 应有的重视,造成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素质偏低、知识的层次和 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使企业难以应用管理会 计。所以,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 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 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 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 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 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3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为了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充分发挥为 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充分 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转变观念,结合企业具体管理情境,积极探索 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途径,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提出以 下改进措施: 3.1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 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企业领导没有 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 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可能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 增强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重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 要。应该建立一定的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 用;适时组织企业领导人培训管理会计的内容;经济师等职称考试中 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企业领导人自身也应不断完善自己 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认识。 3.2管理会计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之 路。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 广,形成示范效应。要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 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建 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 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管 理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 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 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3.3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首先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只有 企业机制真正转换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才会由“别人要企业用”变成 “企业自己要用”,使企业产生一种运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驱动力。其次 是对投融资要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度。这样,自我 投资的项目完全由企业自己决策,将来责任也完全由其负责,真正做 到谁出资,谁审查,谁负责。这将有利于科学的投资决策,也将大大促 进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3.4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虽然二十多 年来,我国管理会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 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 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 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 的综合素质。在高等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 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 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 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 总之,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企业法人 治理结构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 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变化,加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已成 为大势所趋,其发展任重道远。只要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认真 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管理会计在我国必将形成一门系 统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会计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题目: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本文认为,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如果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其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会大为降低,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这无疑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 独立性会计信息 失真 公司治理结构

一、审计独立性概述

(一) 审计独立性的内涵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2年制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任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无论这种利益的实际影响会怎样;《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也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实质上的独立与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确保无利害关系。本质上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的公正无偏的态度,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审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其结论依附和屈从于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或人员的影响和压力。形式上的独立性是对第三者而言的,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如果注册会计师具备了实质上的独立,但是报表使用者却认为是客户的辩护人,那么审计的作用就会大为降低。因此,报表使用者对这种实质上的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这种信任使得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密不可分。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无形的,难以测量的;而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有形的,可以观察的。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仅要保持实质上的独立,而且要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因为实质上的独立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真正保持中立时才成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评判的结果。现实中即使注册会计师确实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但如果社会公众认为其偏袒了委托人或其他任何一方而有失形式上的独立,那么审计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形式上的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公众评价注册会计师工作、进而决定对注册会计师信赖与否的标准。

(二)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

审计独立性的经济性质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第一,独立性是相对的概念。社会公众与职业界一般倾向于在独立性上采取二分的方法,即非此即彼,将独立性当成绝对的概念。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研究指出,独立性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作为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中的个人不但与其职业界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与职业界外部也会发生多种联系。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或被审计单位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显然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外界因素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或大或小,承认注册会计师会受影响而不能保持绝对的独立性,并不表明注册会计师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只要这种独立性仍能保持在社会公众期望的独立性水平之上即可。如果承认审计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那么前文所述的注册会计师是超然独立的观点就要持慎重态度。所谓超然独立,一般理解是绝对的独立,但这种观点在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存在价值时,无疑也使广大社会公众不切实际地夸大了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增大了注册会计师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期望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独立性是一种概率。独立性的这种概率只是主观的概率。当人们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际上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影响,其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以至于可以完全信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以考虑利用其工作结果进行决策。可见将独立性表述为概率,并没有动摇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价值的认可,社会公众只要认为注册会计师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其能够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足够高即可。既然审计独立性是一种概率,实质上也就意味着这个概率不可能永远等于1,而是经常地表现为在[0,1]之间取值的客观事实。所以在行业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宣传教育和必要的查处力度,使其在执业中不断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抵制有关利益方施加给注册会计师的压力。同时在宣传中应注意说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执业环境的不完善,出现个别审计意见发生偏差的现象也属不可避免,使社会公众逐步认识到出现审计失败不一定就必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三,独立性是一种风险。这一性质是从报表使用者角度界定的。由于独立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为一种概率,所以绝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但报表使用者决定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时,实质上就隐含着其已对注册会计师表示了信任。即报表使用者认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使同时承认或认为注册会计师仅做到了相对独立,但这一独立性水平也是其予以认可的,或处在其可接受的既定水平之上的。这个可接受的独立性既定水平越高,意味着报表使用者认定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越高。一旦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实际上低于其可接受水平,则其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对报表信息的过分信赖就是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 委托代理关系失衡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一般都要涉及三方主体,一是委托人,即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业务委托,并与会计师事务所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单位和个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即审计业务具体执行者;三是被审计人,即受财产所有者委托的经营管理者。而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股份占绝对控股地位的现实造成了所有者终极代表人的缺位,在部分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存在 “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人员组成中以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因此缺少适当的权力制衡,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合二为一,“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常会出现委托者出面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自身财务数据的现象。这种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的状况得使注册会计师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当注册会计师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要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共同作弊。

(二)市场竞争无序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激烈竞争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是关系到其生存发展的问题。当审计供给市场的竞争加剧时,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和动力都会增加。如果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争夺该客户,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独立性将会减弱。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众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控制及自律机制不健全的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中小型的事务所往往采取降低审计收费或屈从客户不当意愿等手段来分得审计服务市场。由于审计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客户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的选择权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尤为强大。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招股、配股、防止“摘牌”等的必要条件,这会增加上市公司对注册会计师的施压强度。这些不公平竞争状况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损害,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毫无益处。

(三)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低下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违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迁就客户的非法要求,编制虚假的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素质偏低,只凭借出资取得相应的资格,缺少相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从“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例都反映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审计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为注册会计师的非独立性行为埋下了隐患。目前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合格进入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仅占注册会计师总数的3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仅占16%,这与国外注册会计中的从业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60%—70%以上大学本科的学历结构存在相当的差距。从事多年会计或审计工作的工作者虽有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近几年的改革力度大,新的会计准则陆续颁发,这些人员对新准则、新制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另一部分通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和审计经验比较欠缺,面对特殊问题可能丧失审计工作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解释,可能存在错漏问题。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对策措施

(一)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机构不明确,股东大会对管理当局缺乏有效制衡机制的现状,必须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使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制衡控股股东和经理人权利、保护股东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独立董事的职权包括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随意性进行了约束。同时独立董事可下设由其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独立董事制度明确了审计的委托机构,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制度,能够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控制管理当局权力,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防止注册会计师受管理人员左右。

(二)建立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聘制度

一方面,是打破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监管机构应该参与上市公司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过程,选择权仍然在企业但监管机构具有否决权,即可以否决有重大违纪违规记录的上市公司,至少在一定期限内不允许其再承接大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再仅依赖于上市公司,而且还要依赖于监管机构,或者说依赖于其自身的行为,这可从根本上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受雇于被审企业的现状,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提供必不可少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业务涉足过深过广的现象,减小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企业的经济依赖性。禁止受聘于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企业同时提供其他非审计业务;禁止会计师事务所的雇员在被审企业兼职,以及被审企业雇员在该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若被审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近一年内曾在该会计师事务所任职或即将赴该事务所任职,那么该所也应该被禁止为该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反之亦然;应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的审计年限,当然该年限也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活动的主体对其道德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发挥道德规范潜移默化的约束作用,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使命感,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精神独立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职能的认识,这也有利于加强社会对审计独立性的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对于大多数的审计项目而言,审计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预防等大量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必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年轻注册会计师成为骨干,努力提高这些人员的各项技能。要进一步完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职业道德的基本规则,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还缺乏操作性,建议有关部门加紧职业道德具体准则和规范指南的制定,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形成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规范指南为基本框架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四)监管部门规范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一般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准则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如果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不遵守这些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有关监管部门可以从独立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制约因素、独立性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的角度考虑,制定必要的规范进行监管。另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该机构负责收取审计费用,行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权力,切断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直接经济联系,确保审计的独立性。这一管理机构应建立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对事务所实行分级分类,根据需要从库中随机抽取,根据审计项目大小统一付费,该机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可由政府出面开征审计税。同时,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财产登记制度,以改善其执业的风险承担机制,限制会计师事务所与某一客户的合作时间及收入,隔断其与各方诸多联系,变“自律”为“他律”,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崔莉:《解决困扰审计独立性的途径》,《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年第7期。

[2]刘兴革:《审计独立性的内部因素分析与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7期。

[3]欧阳电平、胡建敏:《审计独立性的制度分析与改革》,《审计月刊》2004年第9期。

[4]魏朱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市场缺陷与政府失灵》,《审计研究》2005年第5期。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1.2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2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3.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3.2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3.3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1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2.2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2.3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2.4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3.1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3.1.1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3.1.2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3.1.3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3.2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3.2.1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2“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3.3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3.3.1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3.3.2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3.3.3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检测系统软件 ,有免费试用优惠哦

自考本科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摘要:上市公司由于其重要地位而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披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失真的现象,从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治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失真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27.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15.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1.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1.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参考文献1、赵煊君.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薛祖云.会计信息与市场管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张俊民.会计监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3月4、中凯,郑小平.如何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评价体系 [J].《企业参考》,2004年5、唐俐.正确计算和运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 [J].《渝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6、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ne8r

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会计基础工作,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进行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会计基础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会计基础管理有效风险防范研究 》

摘要: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非常明显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 对其加以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得会计操作中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会计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操作风险

会计业务的范围在不断的拓展,同时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也朝着综合管理、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支付清算等诸多环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朝着核算的安全性、指导性等方面发展,这种变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它也是企业 财务管理 工作能够平稳开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市场机制在不断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基层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作用,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非常积极的对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率的提升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合效益发挥到最高的水平,同时其他还会对会计基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其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会计工作的内容不只是预算和管理,同时它也是一个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点的内容,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不合理的问题,会计报表就有可能出现不客观和不准确的现象,资产负债和营业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此外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内控的质量和效果,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水平,使得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二、会计基础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放松会计基础工作

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是十分的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需要完成的工作无非是收款、付款和发放工资等等,在工作中并不具备较强的会计操作风险和防范的意识,对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是十分的全面,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能力的改进,如果会计人员一直抱着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跟上会计基础工作变化的脚步的,同时其与企业强化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趋势背道而驰。

(二)人员配备不合理,兼职兼岗现象严重

一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数量比较少,这样也就使得很多责任制度的内容都无法执行,很多人员都会出现违规兼岗的问题,有些企业的会计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人员在岗一段时间之后就换岗,这也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显著的改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某些会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同时也不能跟随这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仍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对工作缺乏必要的前景预测,对当前给出的财政政策不了解也不关心,整个操作过程呈现出固化的状态。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事后监督不能有效的控制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同时它也会对会计核算的监督控制工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那些系统性的操作失误或者是自身存在的一些误差也不能有效的控制。

三、构建会计基础管理新机制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

企业一定要督促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最为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还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核,如果员工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对于那些表现非常好的会计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大力加强各项财务 规章制度 的贯彻落实

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制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经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都创建了比较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但是事实往往是有政策就会有对策。会计人员在落实这些制度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不是十分的认真,甚至是应付,不能做到严格执行,这也就使得企业的运转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一定要重视各项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将各项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使其充分的体现价值。

(三)注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水平对会计基础管理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会计基础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还能对相关的 政策法规 予以熟练的掌握。此外,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有危机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个企业都期盼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具备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细心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使得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的完善。

四、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没有了会计基础工作,其他的工作也都无法正常的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它对企业的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也应该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水平,从而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危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卿前荣.基于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风险规避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 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研究 》

摘要: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工学结合模式已然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及现阶段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构建工学结合保障条件、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推陈出新,探究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探究

1工学结合模式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近年来,国内许多分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对工学结合的内涵进行了大量探讨,各专业教师也纷纷探索工学结合和实践性教学的 方法 和途径,以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陈解放教授对工学结合的解读,“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这种工作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或者单纯“顶岗”,而是指与学习及将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工作”,包括校内仿真教学、“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等内容,是专业学习的组成和延伸。

2会计基础课程工学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贯彻落实。将“工学结合”理念延伸到理论教学中,就是要求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弄清楚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 毕业 后能尽快熟悉 职场 氛围,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众所周知,由于会计行业的保密性,会计专业不可能像工科专业那样进行大量的诸如“校中厂”、“厂中校”之类的校企合作,导致校企交流壁垒重重。另外,每个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只有零星的需求,如何批量安排学生接触一线会计工作内容成为工学结合深入开展的瓶颈。会计基础作为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认知和激发学生专业热情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核算需要,讲述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重要而抽象的会计理论?如何借助大量的经济业务实例单据,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务操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 爱岗敬业 ,遵守 财经 纪律,恪守职业道德?笔者结合多年的职教 经验 ,谈谈自己对会计基础课程如何践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

3会计基础工学结合模式基本思路

3.1开发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标准

3.1.1根据会计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同时要具备会计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行动能力,如填制、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单据、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完成实际工作,顺利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还应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会计基本知识,如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任务;会计要素、科目、账户及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及执行程序;会计工作组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基于此,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牢牢体现以下要素,一是有助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二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知识的普及,同时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培养贯穿其中。

3.1.2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不同的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表现得纷繁复杂,在教学内容选取时,应依托行业、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分析、提炼会计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按情境教学法将过程性知识即会计工作经验与策略知识的传授与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同时,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陈述性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试有关的内容穿插其中,让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不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内容排序时,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内容编排应是串行结构,即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近年来市场上部分优秀的高职会计新课改项目化教材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也有很多教材只是在形势上作了变动,实质内容的设计却并未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仔细甄别选用或自行开发质量较高的教材。

3.1.3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整门课程分为两大过程,即先讲授会计理论与相关知识,后讲授会计实务操作技巧。具体到某一章节,也是先讲相关知识,然后举例验证、说明所讲理论。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会计基础教学设计,是通过营造仿真化的会计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根据序化的教学载体,先进行基本的会计职业认知,然后从如何获取或填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入手,到最后编制完成会计报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会计分录等会计语言和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将陈述性知识隐含于过程性知识中,使教学过程尽可能模拟会计的工作流程,体现工学结合要求。

3.2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保障条件

3.2.1校内外实训室或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无论是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还是一体化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企业和企业一线专家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在会计基础课程推行工学结合模式,建立数量够用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保障。对于会计类专业,由学校联系近百家企业实施工学结合可行性不大,但可以通过建立校内仿真性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式开展财会类专业的工学结合。校内仿真实训室可以配置市场上最新研发的会计仿真实训软件,由“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证、账、表处理的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能采取“引企业入校”方式进行,即学校提供实训办公场地,联系实际从事会计代理记账的公司进驻学校设点办公,专业教师与记账公司职员共同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操作。由于代理记账公司一般代理的企业数量较多,可以满足较多学生的实习实训。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真刀真枪地进行实务操作,解决了会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的问题。学校免费提供办公实训场地,替代理记账公司省下了拓展市场所需的办公用房租金,若能再支付一定的课时费,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进代理记账公司,使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2“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近年由于各职业院校会计招生规模均较火爆,“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有些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多年,但是由于从教后多年未接触企业一线,也存在经验老化的问题,对新下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了解,因此不能完全满足会计基础实践教学的需要。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授课时间或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工会计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如选送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参与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会计实务工作,等等。

3.3实施工学结合特色的教学活动

3.3.1大量呈现业务单据、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会计是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而经济活动的载体表现为大量的单据。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中,以业务描述提炼代替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信息,以会计分录的编制替代记账凭证的填写,以T型账户代替真实账页,这种处理简化了教学过程,但弱化了学生对经济业务埸直观的认识,不利于会计信息的识别和加工能力,不利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紧密配合,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材、课件中,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呈现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计算表格、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仿佛置身于职场,感受职业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专业热情。

3.3.2精心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增强授课针对性

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也要求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因此会计基础应该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主线,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针对具体学习情境教学时,制定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检查和评价等任务驱动式 实施方案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解决任务的需要之中,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 反思 性实践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氛围,真正做到工作实践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

3.3.3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将职业要求融入其中

课程评价模式是决定学生如何学与教师如何教的重要因素。工学结合模式要求会计基础课程考核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参考结业考试结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提高职业情感操守、职业态度、团队合作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权重。为了鼓励学生及早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成绩与会计基础课程成绩进行转换,体现本课程在会计职业领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马元兴.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内容与实施途径[J].会计之友,2008,(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张青玉.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探讨[J].会计之友,2009,(3).

[4]张莹.浅析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5]肖刚.通俗直观是教好《基础会计》课程的关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4).

有关浅谈会计基础论文范文推荐:

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

2. 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会计基础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基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基础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6. 基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7. 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财务诊断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 ,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建立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迫切更高的要求。三、 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建设一个团结、开拓、廉洁的领导班子是搞好企业的关键。从防止腐败着想,企业必须加强监督作用。正如交通规则一样,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在企业约束机制之中,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财务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于不按财务制度办事的人,要改于抵制,直至向上级反映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说来,是对企业资产负责,而不是对某个具体的总经理负责,而从法治上说,又必须保护财务人员的职责与个人权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四、 财务管理要掌握好新形势下的合理利润分配,调动各层次人员积极性。利润分配是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投资者的决议对企业净利润所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在企业中起到杠杆作用,它对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按劳分配"的口号下,实质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也是不少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厂长、总经理工资收入与一个普通员工相差无几,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不合理的。有一些厂长、总经理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心理不平衡。个别人竟敢铤而走险,知法犯法,贪污受贿,形成所谓的"五十九岁现象"。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科技工作者收入同一个体力劳动者也相差无几,这也是利润分配十分不合理的现象。在利润分配上吃"大锅饭"是一种落后意识,是有很大危害的。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质就是打破利润分配的"平均主义"。小平同志又提出"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就是为利润分配进一步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科技工作者可以以科学技术入股分红,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等,可以说是利润分配在新形势下的必然结果。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将成为企业的主要利润分配形式,职工持股,经营者持股将使企业和员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则视其参股比例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利润分配如何才能更合理,更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从而调动各层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是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摘自:

自考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安徽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第一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1、学生原则上应在选题范围内选定论文题目,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选题,但应提前报成教学院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否则不予认可;可直接选用参考选题,也可将某一参考选题的某一部分作为论文选题。2、论文的基本结构及组成部分:(1)论文题目;(2)写作提纲;(3)内容摘要(300字左右);(4)关键词(3-5个);(5)正文(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6)注释(脚注);(7)参考文献。3、论文行文要规范,排版要整洁美观,一律用A4纸打印,打印后加封面装订成册,并在封面上注明论文题目、专业、准考证号、姓名、联系电话、写作日期(封面格式详见附页)。具体要求如下:字体:标题为三号黑体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段落行距为1.5倍;�页面设置:上3.5、下2.5、左3.5、右2.5。�4、论文写作可适当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但严禁抄袭。对于论文抄袭者,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成绩判为不及格。�5、写作过程中如欲改换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指导教师联系,并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否则视为无效。�6、修改后的毕业论文作为论文答辩时使用的最后文章,答辩前不得再更换论文。�7、学生应按规定时间上交论文,逾期不予受理。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8、论文一式两份,一份按规定时间上交,另一份自己保留备用。�以上要求,请各位同学严格遵守。��二○ 年 月 日第三部分:安徽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会计学专业�1、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探讨�2、试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3、试论我国会计模式的选择�4、《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探讨�5、完善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6、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若干问题探讨�7、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探讨8、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9、财务报告问题初探�10、试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11、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问题的探析�12、债务重组有关理论问题研究�13、企业会计的目标与非营利机构会计的目标的比较�14、会计环境问题研究15、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研究�16、强化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17、企业集团会计研究�1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19、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20、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21、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22、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研究�23、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24、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25、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26、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27、关联方交易及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28、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29、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30、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研究�3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3、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3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35、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36、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37、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38、股利分配政策研究39、财务预警系统研究�40、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41、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2、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3、试论审计风险44、试论审计责任�45、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6、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研究47、注册会计师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48、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4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5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51、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52、无形资产会计和审计问题研究�53、论经济效益审计�54、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的关系研究�55、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56、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57、稳健原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58、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59、资产减值会计研究�60、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61、成本控制方法研究�62、存货控制研究�63、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64、财务报告列报模型的比较研究�65、论关联交易及其披露问题�66、作业成本法及其运用�67、企业的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68、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研究�69、试论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7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及其完善�7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研究�72、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的职责与任务研究�7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问题研究74、企业预算管理相关问题研究75、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7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77、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78、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问题探讨79、企业财务战略相关问题探讨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1.2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2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3.1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3.2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3.3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2.1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2.2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2.3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2.4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 点击立即了解>> 会计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5)语言精炼,文笔流畅,标点正确。 如果是有一定文笔基础的考生再加上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相信是不难写出好的论文的,所以,平时的学习积累很重要,千万别想着临时抱佛脚,有侥幸心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自考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 自考会计学论文范文大全
  • 会计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 自考本科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 自考会计学本科论文范文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