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总结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规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经济学。严格意义上,经济学就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要求用主客体的对称分析代替纯客体的线性分析,用五维空间分析代替平面二维分析,用复杂系统论分析代替还原论分析,用规范分析代替实证分析,用规模分析代替边际分析,用“边际效益分析”提升“边际效率分析”,用价值经济学代替价格经济学,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用国民福利体系代替GDP增长体系,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用科学发展代替增长。秉持线性思维方式不可能建构真正的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发展经济学核心概念。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随着生产社会化、知识功能化与社会经济化,经济结构已经复杂化,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逐步趋同,GDP增长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经济增长,即使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经济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增长只有抽象的意义;用GDP来计算经济增长、衡量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是效益的发展不是效率的增长,是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增长,是辨证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增长。“经济发展”概念把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区别开来,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学定位为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关于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发展是一个哲学名词,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中文名发展外文名Development原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事物的内部矛盾定义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快速导航协调发展定义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的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充分结合起来。3、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4、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化对其它“化”的作用,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将是今后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也可以预测,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会出台新的政策和规划。5、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追求的“发展”究竟应该是什么?这就需要深入地揭示“发展”的内涵。事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的功能,提高存在的价值。追求发展主要是追求提高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发展的内涵,是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存在的价值,评价那些毫无价值的变化的发展水平,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如果社会生产力能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栋楼房,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破坏和谐。

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 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发展经济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考点:不平衡增长理论

1、代表:赫希曼

2、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它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部产业的发展。赫希曼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所谓“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就是指能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它项目发展的投资项目。

所谓“联系效应”的项目,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种形式。后向联系是指某个产业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而前向联系是指某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机构制造、汽车工业等。

3、评价

赫希曼认为,一个产业的联系效应,可以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表明该产业的联系效应大,否 则,联系效应小。一个国家在选择工业化模式时,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走不平衡增长的道路,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在使用时,要注重国情的考 虑。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考点: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内容

1、经常性开支;

2、经济活动服务开支;

3、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

4、利息支付;

(二)主要问题

1、公共投资增长慢;

2、经常性支出庞大与不足的矛盾;

3、补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

4、生产补贴过高;

5、军费开支过高;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公共经济学教材,公共经济学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经济学需要学习那些课程那些教材经济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20115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基础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30015英语149910财经应用写作7不考英语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创业理论与实务74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选考一门3601服务营销学554184线性代数4选考一门5963绩效管理46专业基础课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4含上机1学分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470009政治经济学680143经济思想史59专业课0139西方经济学6100140国际经济学6110142计量经济学6160141发展经济学617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学分72已通过“数据处理概论”课程者,可以免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三、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3.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柳金甫、王义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贺耀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8.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2.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于同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3.服务营销学《服务营销学教程》,李怀斌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顾琴轩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6.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7.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经济学自考科目经济学本科自考科目,如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张小裴00043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00048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安体富周升业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贺耀敏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凤良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佟家栋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于同申00142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贺铿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伟科学教育分类达人何晓强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发展经济学自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称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更多的地理和历史涵义 B.是世界上的贫困国家对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 C.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处在不发达状态 D.这些国家都是从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和解放的 2.按照联合国发展委员会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5,则说明这一国家处于 A.低度人类发展 B.中度人类发展 C.高度人类发展 D.无法确定 3.发展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的代表理论是 A.经济成长阶段论 B.两部门模型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发展模式变换理论 4.新增长理论强调 A.物质资本积累 B.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 C.规模收益递减 D.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 5.功能分配也叫要素收入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单个个人从 A.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各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某个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6.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将决定世界人口的增长水平、数量和结构,其人口增长的状况和特点是 A.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D.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实现人口稳定 7.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托达罗 B.熊彼特 C.纳克斯 D.马尔萨斯 8.教育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 A.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B.促进平均分配 C.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D.提高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的收入水平 9.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规模取决于城市和农村的 A.人口的相对密度 B.实际收入水平的差异 C.失业率 D.预期收入差距 10.强制性储蓄属于 A.公共储蓄 B.私人储蓄 C.外国援助 D.外国私人储蓄 1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需要 A.拥有自己的资产 B.自身是资本家 C.具有远见卓识 D.自身是天资聪明的发明家或技术专家 1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是因为 A.政府过度干预 B.缺乏政府管制 C.市场经济理论自身存在缺陷 D.现实的市场达不到理论上的严格条件 1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直接税的比重比较低 B.对关税收入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C.直接税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D.税收对收入的变化不具有高度弹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财政支出的增加带来了相应的公共投资的增长 B.经常性支出过小,但一些必要的经常性开支又常常过多 C.巨大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D.在生产上的补贴支出主要出于增加就业的目的 15.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顺利的金融系统通过风险的分散和分担以及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可以把总体的金融风险贴水减少到 A.零 B.正数 C.负数 D.无穷小 16.假设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2%,通货膨胀率为7%,则实际利率为 A.-7% B.-5% C.5% D.9% 17.关于农业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为以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 B.只是为工业部门提供各种服务,属于辅助性的作用 C.通过以农业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D.为仪器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 18.根据诱致技术变革理论,技术进步是由下列哪一项因素所引导的? A.政府干预 B.创新意识 C.市场力量 D.社会文化 19.某个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效应”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进行衡量? A.该产业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B.与其“前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C.与其“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D.与其所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20.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以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 B.都以各国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状况为前提 C.都假定各国生产技术是变化的 D.都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21.假设A产品世界价格为200美元,该产品生产中劳动力的附加价值是30美元,剩下投入品的总价值是170美元,某国对该产品征收15%的关税,则该国A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 A.10% B.50% C.100% D.150% 2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 A.盲目征税 B.贸易条件改善 C.大量资本流入 D.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结果 23.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A.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问题,应该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部资源 B.政府没有必要调整经济结构 C.跨国公司及外债负担过重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D.政府干预没有必要 24.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的对外负债非常少 B.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 C.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意识到了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25.目前世界经济中贸易区域化主要发生在 A.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B.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C.北美区域、南美区域、欧盟区域 D.北美区域、南美区域、亚洲区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分布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 A.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B.弱势人口占相当大的部分 C.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妇女 D.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老人 E.工业活动中分布的贫困人口最多 27.关于绝对收入、永久收入和阶级收入三种假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私人储蓄的格局问题 B.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公司储蓄的格局问题 C.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收入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D.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E.绝对收入和永久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凯恩斯,阶级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卡尔多 28.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吸收并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B.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 C.必须创造适应发展中国家本地情况的知识 D.缩小国内的知识差距 E.增加对产品、服务和规章制度方面的知识 29.在选择征税商品时,无论是征收进出口关税还是货物税,为了保证限度的税收收入,最少的征税成本,必须遵循的经济和行政管理原则有 A.必须能够控制逃税 B.商品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应当很高 C.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应当比较高 D.为达到多征税的目的,对大众消费品征税 E.为达到公平的目的,对富人消费的商品征税 30.通过发展国内产业生产部分工业品,以“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品,这种“进口替代”战略 A.是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B.是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 C.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要以丰富资源为基础 E.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吉尼集中比率 32.人口增长的隐蔽势头 33.教育深化 34.通货膨胀 35.产业革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特点。 37.简述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 38.简述20世纪80年代所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 39.简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基本含义。 40.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所面临的三大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发展经济学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理论特点。 42.试述发展援助的特征及其不同分类形式。

西方经济学 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 价格机制 这只“ 看不见的手 ”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 微观经济学 和 宏观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 方国 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 亚当·斯密 、 李嘉图 为代表的 古典经济学 说中的 国际贸易理论 ,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 代国 际经济分析的 起点 ,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 凯恩斯 为代表的 新古典主义 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 贸易条件 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 节理 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 克鲁格曼 、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

发展是一个哲学名词,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中文名发展外文名Development原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事物的内部矛盾定义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快速导航协调发展定义发展(Development)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简单说就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的自身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充分结合起来。3、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4、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信息化对其它“化”的作用,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之间如何协调发展,将是今后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也可以预测,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会出台新的政策和规划。5、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追求的“发展”究竟应该是什么?这就需要深入地揭示“发展”的内涵。事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的功能,提高存在的价值。追求发展主要是追求提高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发展的内涵,是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存在的价值,评价那些毫无价值的变化的发展水平,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如果社会生产力能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栋楼房,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破坏和谐。

一. 判断题 注:每题1分,对的打勾、错的不要打勾 1. 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2. 所谓绿色GDP,就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 3. 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就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 4. 发展是硬道理。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强调坚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5. 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是指经济当事人因其活动产生的外部负效应而向受害者支付补偿费。 6. 解决我国就业效率不高的根本途径,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7. 我国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对收入的弹性最大,有追求豪华生活方式的需求,因此拉动消费需求的重点应该是这个阶层。 8. 依靠有形要素投入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 9. 马尔萨斯指出,人口增长呈算术级数增长,而粮食生产的增长呈几何级数增长。 10.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就是因为使用了劳动效率更低的劳动者。 11.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减少低收入群体、富裕人民的关键是减少低收入者比重。 12.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 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 14.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 15. 政府积累是企业积累的基础。 16. 转向新经济是生产方式的革命。 17. 新经济条件下的创业机制一般是以大企业为基础,新技术的推广则要靠民营科技型小企业。 18. 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的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19. 智力外流意味着人才流失,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严格控制智力外流。 20.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 21. 城镇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22. 缪达尔的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认为生产要素在所有地区均衡流动。 23.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 24. 舒尔茨认为在制度方面改造传统农业的方式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命令。 25. 增长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26. 我国由于农业劳动力过剩,因此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生产要素同向地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产业部门。 27. 产权改革的核心是引进私人产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8. 我国在贯彻出口替代战略的同时,还需要实行必要的进口替代,以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直至这些产业具有出口替代的能力。 29. 买方市场等于总需求不足,卖方市场等于总需求过旺,两者均属于体制性特征。 30. 降低和克服通货膨胀的途径是政府介入,采用紧缩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 31. 调节机制的转型目标是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功能。 32. 政府改革的基本趋向是扩大经济建设的职能,增加对市场的行政干预。 33. 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战略的唯一选择是实施替代进口战略。 34. 要素报酬可以按照分成制的思路来寻求实现机制。现实的分成制就体现在股份制形式下的按股权分红。 35. 市场经济被称为“契约经济”。这种契约经济的基础就是信用。 1.2.3.5.8.9.12.15.16.18.20.21.26.24.29.34.32.30都是√的望采纳,谢谢

西方经济学 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 价格机制 这只“ 看不见的手 ”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 微观经济学 和 宏观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 方国 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 亚当·斯密 、 李嘉图 为代表的 古典经济学 说中的 国际贸易理论 ,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 代国 际经济分析的 起点 ,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 凯恩斯 为代表的 新古典主义 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 贸易条件 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 节理 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 克鲁格曼 、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为什么在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增加?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是本节的重点.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其基本原因就在于不同地区生存环境的差异(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这种地区间生存环境的差异,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课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1)气候的影响:例如,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就是气候对人口迁移影响的例证.(2)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格局,从而决定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例: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沙漠中的绿洲也是案例.(3)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以迁移农业为案例.直到今天,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的不足和土地生产力有衰竭而迁移.(4)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例如英国的伯明翰,中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开发资源而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矿业城市.(二)社会经济因素前面曾提到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别.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主要是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说:(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当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规模巨大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因此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例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附:至于农村人口为什么外迁,和城市地区靠什么吸引人口迁入 ①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在其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A,农村地区和农业的低收入.由于国家重视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引起了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足和生活条件的恶化.这是农民外迁的直接原因.B,农业的高失业率.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依赖性大,农业的就业容量增长潜力有限.在人口急剧膨胀的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农业失业率过高的压力,形成农村贫困,农民纷纷外迁,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外迁的重要原因.C,土地的分散经营和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平,也是引起农民大量外迁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营的分散,不利于提高收益,使原本很低的农业收入更难提高;而生产资料的分配不公平,在一部分人可以发财的同时,使很多人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得不外迁.当然上述原因不能截然分开,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互相强化的.②那么,城市地区又靠什么吸引人口迁入呢 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里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教育设施,较好的医疗卫生设施和较好的文化娱乐设施等.(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使人口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使外迁.(4)家庭和婚姻:有的外迁是为了结婚,有的是为了实现家庭团聚.婚姻是青年人外迁的主要原因,家庭因素则主要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外迁的原因.(三)政治因素:1,国家政策的影响:例如中国文革期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的下放劳动等.2,战争:引发难民潮.例如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的部族战争;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地区冲突等,引起数百万计的人口迁移.3,政治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外移.例如,我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不断变换,便引起人口大规模迁移.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A.提高生育的质量 B.实现人口优化 C.降低生育率 D.减少死亡率 14.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 A.战后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 B.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战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D.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崩溃 15.实施“次级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是( ) A.先进的科学技术 B.更多的劳动力 C.发达的金融市场 D.更多的自然资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6.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问题上应采取的政策是( ) A.开展计划生育运动 B.降低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质量 D.改善社会经济条件 E.提高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7.吉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广泛应用的指标,但其缺陷是( ) A.两个国家的吉尼系数即便是相同,但其代表的涵义可能不同 B.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总体比较有时误差较大 C.对低收入组状况的巨大改善反映不够敏感 D.不能准确反映高收入组状况的变化 E.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18.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 ) A.主要是它受自身各种制度僵化的困扰 B.是因为它处于对世界富裕经济国家的依附关系的包围之中 C.是它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D.是由于贫富高度不平等的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 E.主要是这些国家愚味落后和饥饿灾荒造成的 19.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很低 B.入学人数增长迅猛 C.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D.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E.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20.用于进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和决策的主要指标是( ) A.期望收益 B.净现值 C.内部收益率 D.预计成本 E.净现金流 21.托达罗人口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有( ) A.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B.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农业的开发 C.发展中国家必须理顺扭曲的要素价格 D.发展中国家应该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E.要从根本上消灭城乡差距 2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意义有( ) A.提出对经济持续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B.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C.解释了技术进步与投资相互促进的机制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很大的意义 E.在国际分工中,各国通过对知识和人力资本施加影响来取得和强化比较优势 23.为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各个国家可采取的经济手段有( ) A.税收手段 B.建立和实行收费制度 C.财政金融手段 D.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E.行政管制手段 24.发展中国家所得税不重要的主要原因是( ) A.纳税收入的界限难以确定 B.公民纳税意识较弱 C.政治结构存在问题 D.缺乏素质高又廉洁奉公的税收管理人员 E.缺乏完善的所得税征收办法 25.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爱德华•肖 B.罗伯特•麦金农 C.菲利普斯 D.赫尔希曼 E.罗斯托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26.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 27.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强调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同时,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 28.人口增长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严重不平等、或居民消费选择有限的基本原因。( ) 29.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会扩大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 ) 30.如果自然增长率相同,则人口的年龄结构对一个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国家和对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的国家来讲是相同的。( ) 31.地区储蓄率的不平衡与经济增长表现密切相关。( ) 32.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先发优势。( ) 3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代人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奋斗,也与他们所继承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状况有关。( ) 34.一般来说,在发展中国家税收弹性较高的是商品税和农业税。( ) 35.流动性最大的金融资产是活期存款。(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贸易条件 37.工业化模式 38.肤浅的金融战略 39.可持续发展 40.属性知识 41.教育的收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2.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有哪些? 43.怎样认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认识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 44.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5.试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创建国家新体系中的政策选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B 2.D 3.A 4.A 5.A 6.D 7.D 8.A 9.B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ABCDE 17.AC 18.ABCD 19.ABCDE 20.BC 21.ABC 22.ABCDE 23.ABCD 24.ABCDE 25.AB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错误题判断1分,改正1分,正确题判断正确2分,判断错误不得分,共20分) 26. ×将“提高技术水平”改为“增加资本积累” 27. √ 28. × 将“是”改为“并不是” 29. × 将“扩大”改为“缩小” 30. × 将“相同”改为“不同” 31. √ 32. × 将“先发优势”改为“后发优势” 33. √ 34. × 将“农业税”改为“销售税” 35. × 将“活期存款”改为“货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贸易条件:指一国单位出口商品价格和单位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37.工业化模式:指谋求发展,实现工业化或现代化的途径。 38.肤浅的金融战略: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系统施加的旨在鼓励,而不是妨碍投资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结果却影响了金融系统发展的情况。 39.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 40.属性知识:它是关于市场发展或运作不可或缺的一些关键信息。 41.教育的收益:是指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与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2.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随着教育职能的逐步演变,现代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它的作用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是培养劳动者道德价值观念的最主要手段。道德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所谓道德价值观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标准;二是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三是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四是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 第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二是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者的能力形态。 第三,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 第四,教育对劳动者健康素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43.8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在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开创新的视野与新的方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针对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中把技术进步当作外生因素的缺陷,新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源泉的内生化,提出对持续经济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 (2)针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源泉不仅自身能够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物质资本和劳动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 (3)提示了技术进步与投资相互促进的机制。 44.在市场经济制度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和经济的外部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得到完全的解决,必须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任务应当是: (1)政府应当在教育和技术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上发挥主导作用。 (2)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当在提供交通、运输、通讯、电力和水利建设等工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发展中国家政府还应当承担起支持风险性投资的任务。 (4)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还必须在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方面发挥作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45.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政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创新活动中,政府能够在帮助企业家进行和完成创新活动方面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在大规模创新活动出现之前,政府必须能够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创新活动。政府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政府应当创造一个企业家生存和发展、创新活动可以脱颖而出的市场导向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健全政策:(1)必须建立明确清晰的产权制度。创新活动是基于市场经济机制的经济活动,利润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动机。有了明确清晰的产权制度才能激发科学家和发明家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才能使企业家敢于承担风险,抓住经济机会 ,进行创新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受益。(2)公正的法治制度。市场经济的法律结构创造了一个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顺利和有效运作的市场环境。一个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司法制度是贯彻执行合同和契约的关键,如果所有的合同和契约都可以得到执行和贯彻,就建立了交易进行的条件和责任,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才能顺利进行。(3)建立公开、公正和廉明的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创造一个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环境中,政府的规章制度是一个关键。有效的政府机构及其规章制度应当是公开、公正、稳定和分散的。它们创造了企业家在公平条件下进行市场参与和竞争的条件。(4)建立健全的社会基础设施。道路、港口、交通和电子通讯设施等必须高效,状态良好。支持服务,像给企业提供法律上的建议,进行保险,会计和咨询服务等。 第二,设立教育和培训项目,促进企业家创新活动的开发和发展。设立这些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基本目的是改进人们对企业家和创新活动的一般经济知识,教会他们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新活动的。 第三,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筹资和信用上的帮助。企业家在素质上和生产要素处置上的不对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障碍,企业家得到风险支持就成为创新活动成败的关键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称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具有更多的地理和历史涵义 B.是世界上的贫困国家对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斗争的产物 C.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都处在不发达状态 D.这些国家都是从原来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独立和解放的 2.按照联合国发展委员会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如果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5,则说明这一国家处于 A.低度人类发展 B.中度人类发展 C.高度人类发展 D.无法确定 3.发展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的代表理论是 A.经济成长阶段论 B.两部门模型理论 C.国际依附理论 D.发展模式变换理论 4.新增长理论强调 A.物质资本积累 B.技术进步是一个内生变量 C.规模收益递减 D.技术进步是一个外生变量 5.功能分配也叫要素收入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单个个人从 A.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各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某个要素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6.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将决定世界人口的增长水平、数量和结构,其人口增长的状况和特点是 A.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人口年龄结构老化 D.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实现人口稳定 7.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托达罗 B.熊彼特 C.纳克斯 D.马尔萨斯 8.教育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 A.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B.促进平均分配 C.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D.提高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的收入水平 9.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规模取决于城市和农村的 A.人口的相对密度 B.实际收入水平的差异 C.失业率 D.预期收入差距 10.强制性储蓄属于 A.公共储蓄 B.私人储蓄 C.外国援助 D.外国私人储蓄 11.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家需要 A.拥有自己的资产 B.自身是资本家 C.具有远见卓识 D.自身是天资聪明的发明家或技术专家 12.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是因为 A.政府过度干预 B.缺乏政府管制 C.市场经济理论自身存在缺陷 D.现实的市场达不到理论上的严格条件 1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具有的特点是 A.直接税的比重比较低 B.对关税收入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C.直接税是发展中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D.税收对收入的变化不具有高度弹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财政支出的增加带来了相应的公共投资的增长 B.经常性支出过小,但一些必要的经常性开支又常常过多 C.巨大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 D.在生产上的补贴支出主要出于增加就业的目的 15.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顺利的金融系统通过风险的分散和分担以及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可以把总体的金融风险贴水减少到 A.零 B.正数 C.负数 D.无穷小 16.假设在某个发展中国家名义利率为2%,通货膨胀率为7%,则实际利率为 A.-7% B.-5% C.5% D.9% 17.关于农业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为以城市产业工人为中心的非农业部门的人口提供粮食 B.只是为工业部门提供各种服务,属于辅助性的作用 C.通过以农业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为经济发展提供紧缺的外汇 D.为仪器加工、烟草、纺织、制革等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 18.根据诱致技术变革理论,技术进步是由下列哪一项因素所引导的? A.政府干预 B.创新意识 C.市场力量 D.社会文化 19.某个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效应”可以用下列哪一项进行衡量? A.该产业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B.与其“前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C.与其“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D.与其所有“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产业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20.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共同特征是 A.都是以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 B.都以各国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状况为前提 C.都假定各国生产技术是变化的 D.都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国内流动,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21.假设A产品世界价格为200美元,该产品生产中劳动力的附加价值是30美元,剩下投入品的总价值是170美元,某国对该产品征收15%的关税,则该国A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 A.10% B.50% C.100% D.150% 2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 A.盲目征税 B.贸易条件改善 C.大量资本流入 D.发达国家转嫁危机的结果 23.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模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A.存在着国内资源不足问题,应该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部资源 B.政府没有必要调整经济结构 C.跨国公司及外债负担过重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D.政府干预没有必要 24.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的对外负债非常少 B.中国在金融自由化上采取了审慎的政策 C.中国经济的规模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D.意识到了危机的可能性,提前采取了防范措施 25.目前世界经济中贸易区域化主要发生在 A.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B.南美区域、亚洲区域、欧盟区域 C.北美区域、南美区域、欧盟区域 D.北美区域、南美区域、亚洲区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分布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 A.贫困人口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 B.弱势人口占相当大的部分 C.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妇女 D.最贫困的人口中超过70%是老人 E.工业活动中分布的贫困人口最多 27.关于绝对收入、永久收入和阶级收入三种假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私人储蓄的格局问题 B.三者从不同方面解释了公司储蓄的格局问题 C.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收入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D.三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把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 E.绝对收入和永久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凯恩斯,阶级收入假说的提出者是卡尔多 28.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吸收并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知识 B.创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队伍 C.必须创造适应发展中国家本地情况的知识 D.缩小国内的知识差距 E.增加对产品、服务和规章制度方面的知识 29.在选择征税商品时,无论是征收进出口关税还是货物税,为了保证限度的税收收入,最少的征税成本,必须遵循的经济和行政管理原则有 A.必须能够控制逃税 B.商品价格的需求价格弹性应当很高 C.商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应当比较高 D.为达到多征税的目的,对大众消费品征税 E.为达到公平的目的,对富人消费的商品征税 30.通过发展国内产业生产部分工业品,以“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品,这种“进口替代”战略 A.是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B.是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 C.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要以丰富资源为基础 E.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吉尼集中比率 32.人口增长的隐蔽势头 33.教育深化 34.通货膨胀 35.产业革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特点。 37.简述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特点。 38.简述20世纪80年代所出现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意义。 39.简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基本含义。 40.简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所面临的三大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发展经济学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理论特点。 42.试述发展援助的特征及其不同分类形式。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考点:不平衡增长理论

1、代表:赫希曼

2、主要观点: 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它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部产业的发展。赫希曼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所谓“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就是指能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它项目发展的投资项目。

所谓“联系效应”的项目,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种形式。后向联系是指某个产业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而前向联系是指某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机构制造、汽车工业等。

3、评价

赫希曼认为,一个产业的联系效应,可以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表明该产业的联系效应大,否 则,联系效应小。一个国家在选择工业化模式时,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走不平衡增长的道路,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在使用时,要注重国情的考 虑。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考点: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

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内容

1、经常性开支;

2、经济活动服务开支;

3、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

4、利息支付;

(二)主要问题

1、公共投资增长慢;

2、经常性支出庞大与不足的矛盾;

3、补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

4、生产补贴过高;

5、军费开支过高;

  • 索引序列
  •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总结
  • 发展经济学自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 发展经济学自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
  • 自考发展经济学重点归纳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