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试题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40.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 32.A.C.E 33.A.B.D.E 34.A.B.C.E 35.A.B.C 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1.邪气盛 精气夺 42.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四大经典著作

这是我以前考中医理论的习题,你看看

中医自考在2002年就废了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题

这是我以前考中医理论的习题,你看看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40.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 32.A.C.E 33.A.B.D.E 34.A.B.C.E 35.A.B.C 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1.邪气盛 精气夺 42.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2017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综合备考题及答案

备考题一:

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

A.古罗马 D埃及

B.古希腊 E印度

c 中国

2.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

A.《伤寒杂病论》 D.《中藏经》

B.《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

c.《干金要方》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C)

A.《难经》 D·《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E.《中藏经》

c《黄帝内经》

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B)

A.《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B.《伤寒论》 E.《难经》

c.《小儿药证直诀》

5.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D)

A.《伤寒论》 D《难经》

B《金匮要略》 E.《脾胃论》

C《诸病源候论》

6.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纲领的医家是:(E)

A.张景岳 D.陈无择

B.华佗 E.张仲景

c.钱乙

7.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C)

A.《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木草经》

B《黄市内经》 E.《中藏经》

c《诸病源侯论》

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D)

A.王清任 D.陈无择

B.张仲景 E.巢元方

c.张介宾

9.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D)

A.巢元方 D.钱乙

B.陈无择 E.叶天士

C.张仲景

10.下列著名医家户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E)

A朱丹溪 D叶天士

B张从正 E.刘完素

C王清任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

A.朱丹溪 D.吴鞠通

B.刘完素 E.薛生白

C.叶天士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B)

A.李中梓 D.叶天士

B.李东垣 E. 刘完素

C.陈无择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D)

A.王清任 D.张从正

B.吴又可 E.朱丹溪

c.李皋

14.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C)

A.朱丹溪 D.张仲景

B.李东垣E.李时珍

C.张景岳

1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E)

A.吴鞠通 D吴又可

B.薛生白 E叶天士

c.王孟英

16.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B)

A.朱丹溪 D.叶天士

B. 吴鞠通 E. 李皋

c.吴又可

17.(较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

A.阴阳学说 D.唯物观

B. 五行学说 E.唯物辩证观

C 精气学说

18.(较易)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D)

A.血液 D.精气

B. 津液 E.水谷精微

c.胆汁

19.(较易)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E)

A.四时气候 D.情志因素

B. 昼夜晨昏 E. 以上都是

C.地区方域

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D)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

E.脏腑脏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21.确立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D)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3.(中等)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是:(B)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侯论》

24.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A)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5.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C)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6.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D)

A.《难经》 D.《医林改错》

B. 《黄帝内经》 E.《温病条辩》

C. 《温疫论》

27.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A)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8.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B)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29.昼夜层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 B. “天暑衣厚则胺理开.故汗出”

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 D.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备考题二:

1.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E )

A.水 B.天 C.地 D.风 E.气

2. 气的根本属性是:(D)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3. 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C)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合和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4. 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D)

A.生殖之精 B.后天之精 C.自然界之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 E.水谷精微

5. 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A)

A.气 B.气机 C.气化 D.彼此感应 E.神

6. 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 B)

A.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 B.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C.一切生物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D.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E.以上均是

7. 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C)

A.精的作用 B.气的作用 C.神的作用 D.精气互化的作用 E.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8.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B)

A.动静 B.水火 C.上下 D.晦明 E.寒热

9.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E)

A.事物的对立 B.事物的对立统一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10. 阴阳交感是指:(D)

A.阴阳二气的和谐状况 B.阴阳二气是运动的 C.阴阳二气的相互运动

D.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E.阴阳二气的对峙

11. 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B)

A.结果 B.根由 C.形式 D.物质 E.现象

12.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B)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3.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E)

A.制约 B.交感 C.消长 D.互根 E.互用

14.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C)

A.交互感应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5.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C)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D)

A.心 B.脾 C.肝 D.肺 E.肾

17.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A)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8.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D)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19.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E)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20.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C)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1.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B)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均非

22.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B)

A.前半夜 B.后半夜 C.上午 D.下午 E.以上均非

23. 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C)

A.阳胜则阴病 B.阳病治阴 C.阴损及阳 D.重阴必阳 E.阴虚则阳亢

24. 考查对象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在方法学上属于:(A)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反证 E.试探

25.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下列何证:(D)

A.阴胜阳虚 B.阳胜阴虚 C.阴虚阳亢 D.阳虚阴盛 E.阴阳两虚

26. 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E.以上均不是

27.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A)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34. 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E)

A.整体观念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 E.比较、演绎、类比

35.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方法:(B)

A.比较 B.演绎 C.类比 D.以表知里 E.反证

36. 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属于:(C)

A.比较 B.类比 C.演绎 D.以表知里 E.试探

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

中医学类自学考试科目有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现代医学基础、西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1202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自考中医学本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一)、中药学(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一)、方剂学(一)、医古文(一)、中药炮制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药炮制学(实践)、有机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践)、中药药剂学(实践)、中药药理学(实践)。2202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需要什么条件1、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专业毕业可直接考本科。2、中医专业非自学考试专业毕业接受本专业本科阶段,必须参加本专业基础课程的两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内科学(1)。3、西医专业(西医)专业毕业考本科,必须考本科基础科的四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4、其他各专业不能考本专业本科。3中医学专业自考本科考试科目怎么安排1、每次报考的课程不宜过多,可以参照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下半年的考试安排,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考试计划。2、自考科目里面的公共课,一般难度不会很大,建议考生报考科目时将难度较低的公共课与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相结合报名,复习时候难易搭配,能提高通过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3、有些专业是有实践考试的,这些实践考试必须到报考的大学进行,实践考试在相应课程考试合格后就可进行,所以要尽早报考。如果在全部课程考试后才进行,会拉长毕业时间。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医本科需要什么条件1、中医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可以直接接考本专业本科段。2、中医专业非自学考试专科毕业接考本专业本科段,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两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学(一)。3、西医专业(西医)专科毕业接考本专业本科段,须加考本专业基础科段的四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内科学(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4、其他各专业不能接考本专业本科段。自考报名流程:(一)网上报名: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二)现场报名:新生携带身份证、(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未满18岁凭户口本)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填涂机读报名卡用)、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大约4-5张)。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自考需要什么条件?1.报考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中专学历或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文凭(医学类)。2.报考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医学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3.报考护理专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中专文凭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考生报考的专业原则上应与全日制学习毕业的学历一致。4.报考医学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5.对于不具备条件但要要求报考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其毕业后获得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的依据,请考生慎重报考。自考中医学专业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医古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一)、中医诊断学(一)、中医内科学(一)、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理学等。对统考专业而言,一般情况下,自学考试公共课每年至少安排两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考虑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规律,每门课程的考试安排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安排考试的时间有限,在每个考试时间单元,重叠安排课程是不可避免的,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考试安排情况选报课程考试,科学地做好学习计划和应考准备。自考考生毕业申请需要注意事项首先自考考生需要了解自考毕业的申请条件,查看自己是否满足了所在地自考毕业申请的条件,所在地自考办是不负责告知考生办理自考毕业申请的,所以需要自考考生时刻关注自己自考考试的进度。其次需要自考考生了解所在地自考毕业申请的时间在什么时间,办理转考、免考等事项内容的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相应的手续,如果逾期将不能申请本次毕业。本科毕业申请考生,需要提前进行学历的鉴定,在毕业申请的时候同时提交的。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中医基础理论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我想自学中医知识,但没有基础,请大家推荐几个好的群号或者书籍?课本是最好的教材,叫中医基础理论,然后去书店买本《中医基础词典》遇上生僻说法查一下,帮助理解。最好买本《皇帝内经》古今汉语对照版,帮助你把握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学中医基础起初可以不要背诵,理解就OK,不理解死背一点用没有。学习中医要有耐心,一时半会不出效果,千万不要用现代思维去理解中医,那时的人的思维是极其朴素的。另外,最好去优酷上搜《伤寒杂病论》专辑,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讲授,上过百家讲坛,我认为他讲的最好,里面包含了中医的理 法 方 药,内容涵盖中医所有课程,比找个群值,虽然不是仅讲基础,但讲授了很多基础的东西,语言通俗易懂又生动,你会受益匪浅的。网上也有中基的视频搜一下就出来,做好笔记,经常琢磨。本草纲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中药学,我们看不见得能正确理解,况且仅是一家之言,要想学还不如买本中药学看,因为教材是集合了目前最权威的说法,是专门为初学者编制的。整体顺序是中医基础理论,然后诊断学然后中药学,然后方剂学最后内科学,买十五规划教材或自考教材,说实话自学不容易,要有耐心,我就几乎是自学的,回想起来都难过。先看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先把里面的东西背下来,然后在看中药方剂.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跟老中医学习一下,不过学中医得看个人领悟能力了本草纲目是必看的《中医大全》自学自考中医需要看什么书开始的话先不要去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要学跑先学走,要从基础学起,推荐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如果要买书的话买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分别是孙广仁、朱文峰、高学敏、邓中甲、周仲瑛主编的,绿色封面。把这几本书学扎实了再去学习四大经典,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选读。还有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等。都是和上面一个版本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一样。优酷也有同名视频教学,结合起来看。目前执业医师法规定自学是不能参加考试的,具体信息你百度搜索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如果感兴趣就学吧,多一项本领也好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有哪些?00内容简介本教材在编写方法和体例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编写内容上作了重要的调整与补充。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理论体系)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以反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框架结构更加合理,理论的阐释更加清晰;下篇(理论研究)除选录古典医学文献之外,重点介绍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手段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新成果、新进展,反映中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水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逐步深化,进一步提高其知识结构的层次。《中医基础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困、发病、病机,以及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是说代码是【01C0102】的 中药学(基础科)(专科)吗?他是专科啊,不是本科,课程内容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古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药学(一)方剂学(二)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有机化学(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1)生理学(2899)病理学(2901邓小平理论概论(0002)中药学(一)(2974)正常人体解剖学(2921)医古文(一)(2976)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0003)中医诊断学(一)(2973)诊断学基础(2838)中医基础理论(一)(2972)中医妇科学(2939)中医内科学(一)(2977)中医儿科学(2941)针灸学(2942)西医内科学(3171)方剂学(一)(2975)

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段)考试科目主考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804 中药学)序号 课程代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1 0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2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3 00015 英语(二) 144 03049 数理统计 45 03046 中药药理学(含实践) 4+26 05081 中药文献学(含实践) 4+27 03038 中药化学(含实践) 6+28 03034 药事管理学 39 03053 中药制剂分析(含实践) 4+210 03035 有机化学(四) 加考课程 703047 分析化学(二) 602974 中药学(一) 603050 药理学(三) 503040 中药鉴定学 7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A.相乘 B.相侮 C.相生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 A.十五别络 B.胃之大络 C.浮络 D.皮部 E.孙络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 ) A.肺 B.肾 C.脾 D.小肠 E.肝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19.胆属于( )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 ) A.手指末端 B.胸中 C.足趾 D.头面部 E.背部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 )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A.寒邪 B.暑邪 C.湿邪 D.瘀血 E.寒邪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A.喜 B.恐 C.悲 D.惊 E.怒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 )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 ) A.大肠经 B.胃经 C.小肠经 D.胆经 E.三焦经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血虚 E.血热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 A.发汗 B.涌吐 C.攻下 D.活血化瘀 E.益气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和( )。 40.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 45.精血同源 46.十二经筋 47.阳盛格阴 48.辨症求因 49.阴阳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 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 31.A.B 32.A.C.E 33.A.B.D.E 34.A.B.C.E 35.A.B.C 36.A.B.C.D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 37.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8.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9.饮食不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40.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 41.邪气盛 精气夺 42.寒因寒用 塞因塞用 通因通用 43.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 50.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深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本书是以“十一五”国家级、新世纪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命题及阅卷经验编写而成。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编写思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要求。在充分吸收以往几版教材所优点的同时,适度增加了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和成果,以反映中医学现代化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以保持中医学的传统特色为宗旨,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在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充分阐释的同时,适度指出它们的临床指导意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书共有模拟试卷十套,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内容。适合于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骨伤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执业中医师、中药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专升本以及研究生升学考试参考,也可供教师考试命题参考。本试卷集的特点是内容广泛,基本覆盖各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对必须熟悉、掌握的“三基”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题型丰富,符合目前该课程的命题原则;难易度适中,可以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性较强,主要适用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本科及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专升本、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研究生升学考试之参考。本试卷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全国知名中医药高等院校近百位教授、博导亲自执笔撰写并审定。

这是我以前考中医理论的习题,你看看

中医考研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口腔医学和护理医学。

中医学考研考什么科目

中医考研: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口腔医学和护理医学。【各个学校自己命题,参见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

中医综合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 30题,中医诊断学 30题,中药学 30题,方剂学 30题,中医内科学 35题,针灸学 25题。

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 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 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中医学考研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报名参加医学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 索引序列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自学考试
  • 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
  • 自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