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在哪买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在哪买

发布时间: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在哪买

一是在自考报名网站,如各省份考试服务网上书店购买。二是在自考实体书店购买,基本上每个地区都会有几个自考书店,考生可亲自到书店挑选相应的自考书籍。三是在其它网上书店购买,如当当网、淘宝购物商城、孔夫子旧书网、亚马逊图书商城等,考生在网上购买书籍直接搜索书名或输入专业代码即可。 自考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停考的专业,仅限在籍考生按有关文件规定报考。 3、考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层次专业,申请毕业时须通过“前置学历”认证。如果不能提供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是无法办理自考本科毕业的。 自考毕业条件 1、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2、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 3、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4、办理本科毕业证书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的书在哪里买?1、到实体书店购买:到当地大型书店或者书城购买,自考教材以及自考书籍在小型书店比较少见,一般小型书店只有自考历年真题。2、通过购书网站购买:可以去淘宝网、当当网、亚马逊等购书网站,找成交量多,好评多的商家进行购买,考生在网上购买书籍直接搜索书名或输入专业代码就可以了。自考教材购买需要注意哪些首先我们要查看自考课程计划表并进行自考考试课程教材目录的查询,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自考教材购买的准备工作,其中要了解到自考教材的版本、出版社以及书名等信息,因为自考书籍的多样性,可能相同名字不同出版社的书籍内容侧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会对自考考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验证自考教材的一个方法可以查看教材封面是否印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定教材字样,如果有这就意味这个教材是官方指定教材。自考考生在选择自考教材的时候,如果遇到特别难找的可以向主考院校进行咨询。还有自考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最新版的自考教材,否则造成的后果就是和考试大纲不相同,影响自考考生学习以及考试。自考答题技巧有哪些1、浏览试题。拿到试卷后,把笔放下,不要急于答题,用5分钟时间浏览试题,对各题的难易程度、分值分布、试题是否按教材顺序编排等状况有了一定印象后,再开始答题。另外,注意合理安排答题时间。2、仔细审题。答题前,对每一道题都要先审题,要逐字逐句审清题意,明了要求。审题不能求快,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有些分值较高的题目不妨多读几遍。3、认真答题。最好的办法是按照试卷编排的程序一道一道地往下答。对于一时做不出来的题,可先放一放,一定要抢时间先把会做的题做了。4、清楚答题。答题要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切忌不分段、不分要点地答题,眉目不清难以取得高分,千万不能让阅卷老师找要点。答题要工整清楚,不要过于潦草,不能让阅卷老师看“天书”。5、不留空白。考试结束前,考生朋友应对所有答题再次复查。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考题或根本就做不到的考题,应着重从宏观角度去阐述,并尽量把它们都做完。只要是空白,阅卷老师都会肯定地打个大鹅蛋。但如果你写了几行字的话,阅卷老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请你吃鹅蛋的。因此,应当务必坚决杜绝空白题。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我说的这些中医书籍以及下面推荐的中医书籍目录你可以图中右下处找到,都是PDF格式电子版的中医书籍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药性赋》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金匮要略》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

《备急千金要方》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中医经典注评丛书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中华医书集成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中国医学大成续集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中国藏药(全3卷)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药类书籍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伤寒类书籍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内经类书籍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医学入门(上、下)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医家金鉴医方类聚(全十一册)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医经六书(全3册)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历代本草精华丛书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名医名方录(全4册)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名家临证医著重刊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吴中医集(全4集)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中医书籍

想自学中医,要入门需要看这些书

首先是内经,而且一定要学好医古文,否则看近代注释版,会误导你的。然后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金匮、中藏、针灸甲乙经、脉经、雷公炮炙论、频湖脉学、本草纲目、望诊遵经、颅囟经、扁鹊心书、厘正按摩要术、珍珠囊、医学启源、类经图翼、景岳全书、妇人规、妇科发挥、证治准绳、医原、针灸大全、四圣心源、医学源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灸绳、幼幼新书、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发挥、幼科概论、小儿药证直诀等,再加上历代名家医案以相互印证揣摩。

注意间看图中左上角,回答的目录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均出自于此,其有很多中医书籍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这是必不可少的,前者打基础,让你好歹知道中医书里那些字,词都是什么意思,诊断学,可以学一些粗浅的诊断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诊断的思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等等……这个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好了,接下来你可以看一些古籍了。强烈推荐学习基础知识却还没被各种辨证方法搞得眼花缭乱的新人学习《伤寒论》憋再想着其他的了,安安心心学习伤寒论吧。可以直接硬背,然后再灵活运用到临床,伤寒论比起其他辨证,算是难的,但是……我觉得是最好用的。或者题主觉得背诵太痛苦,想把伤寒论的内容搞个透彻。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适合初学者。

折中的方法, 先看四大经典中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四大经典中我觉得最容易理解的就是这个了,  古代很多名医都是从这个开始学的,  看不懂的地方边学边补基础. 当然不是叫你看原文, 是叫你看有古代名家注释的版本,  比如医宗金鉴里的伤寒和金匮的部分,  黄元御《伤寒悬解》《金匮悬解》,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等.  现在有些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古代名医的合集 名字类似《某某医学全集/全书》 基本上头两章都是讲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入门的话, 我觉得伤寒论比内经更好,  内经是纯理论的, 学完完全不知有什么用,  伤寒杂病论就不一样了, 学完可以自己尝试开方. 学完伤寒杂病论(能理解那种), 我觉得差不多可以算有点基础了,  然后在去看其他的书就容易多了.

中医书籍

这些中医书籍均出自图中左上角

其它中医书籍推荐:

│  │  灵枢经脉翼.pdf│  │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pdf│  │  黄帝内经 (唐)王冰.pdf│  │  黄帝内经 灵枢经.pdf│  │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七篇和遗篇二篇.pdf│  │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原文.pdf│  │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应用分表.pdf│  │  黄帝内经 素问 五运六气 总论总表.pdf│  │  黄帝内经 素问.pdf│  │  黄帝内经1000问(叶学益).pdf│  │  黄帝内经专题研究(王琦).pdf│  │  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刘柄凡).pdf│  │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高清版).pdf│  │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pdf│  │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下).pdf│  │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李克光 郑孝昌主编 2005.pdf│  │  黄帝内经导读 傅维康吴鸿洲.pdf│  │  黄帝内经概论 温热论新编 金寿山龙伯坚.pdf│  │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扫描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郭蔼春).pdf

│      金匮肾气丸(难病奇方系列丛书).pdf│      金匮要略三步释(刘读文).pdf│      金匮要略临床新解(张笑平).pdf│      金匮要略临床研究(王占玺).pdf│      金匮要略今释.PDF│      金匮要略参新释 卢景明.pdf│      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pdf│      金匮要略广注校诠 宋收功刘渡舟.pdf│      金匮要略心典.pdf│      金匮要略指难.pdf

难经临床学习参考.pdf│      难经本义.pdf│      难经校注.pdf│      难经校注.pdf│      难经正义.pdf│      难经正义(清)叶霖.pdf│      难经汇注笺正.pdf│      难经注疏(日本)名古屋玄医.pdf│      难经白话解(陈璧琉).pdf│      难经经释·难经经释补正).pdf│      难经解难校译).pdf│      难经语译.pdf│      难经语译.pdf│      难经集注.pdf│

金匮要略教程.乔模.扫描版.pdf│      金匮要略教程.pdf│      金匮要略方药新解(高清版).pdf│      金匮要略易解.pdf│      金匮要略校注 何任主编 范永升等编写 1990.pdf│      金匮要略校注.pdf│      金匮要略校注.pdf│      金匮要略注释.pdf│      金匮要略浅述.pdf│      金匮要略浅释.pdf│      金匮要略现代研究文摘.pdf│      金匮要略理论与实践.pdf│      金匮要略类编).pdf│      金匮要略讲座资料选编.pdf│      金匮要略讲解.pdf│      金匮要略论注.pdf│      金匮要略语译.pdf│      金匮要略语释).pdf

│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明· .pdf│  │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pdf│  │  黄帝内经灵枢白话解(高清版).pdf│  │  黄帝内经灵枢经(任廷革).pdf│  │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pdf│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清)张志聪.pdf│  │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上、中、下)(高清版).pdf│  │  黄帝内经类析(梁运通).pdf│  │  黄帝内经素问 运气七篇讲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pdf

│  │  《伤寒总病论》释评.pdf│  │  《伤寒杂病论》汤方现代研究及应.pdf│  │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  《伤寒论》中三阴病之我见).pdf│  │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影印版】.pdf│  │  《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pdf│  │  《伤寒论》方证辨析与应用.pdf│  │  《伤寒论》.pdf│  │  《伤寒论》疑难解读-李心机.pdf│  │  《伤寒论》脉法研究.pdf│  │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  │  《伤寒论》词语解释.pdf│  │  《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著.pdf│  │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  《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演讲录》.pdf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大专教材全套中医,中医大专自考可以考医师证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学中医学需要哪些书籍比较适用中医入门级,不知道题主是怎么理解这个中医之“门”的。从中医在这个角度讲,入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就看现实生活中,有好多中医忙活了一辈子,却是成就有限,并不是他们不努力,只是进入了旁门而已。中医入门级的书,我会推荐《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作的序,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的体味几十遍,然后有所得,能够感悟到距今一千八百年左右,张仲景写这本书籍序时的心境,你就开始朝着真正的中医之门迈步了。注意看上面中医书籍图片的左上角,不管需要什么样的中医书籍都能找到你想要的,内中收集了大五万多册中医书籍,学习中医非常值得参考的地方中医书籍《伤寒论》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理解、效仿的经典。《伤寒论》全书全称应该是《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其中的《伤寒论》原名《卒病论》。卒字大有深意,卒通猝,突然而来的意思,原意为治外感诸病立法示范,至于内伤杂病的治法,则记录在《金匮要略》中。作者是医圣张仲景,书中不借用《内经》一语,而水火相胜之义,阴阳进退之理,天地与人的诸多联系无不言及。中医书籍《外经微言》《外经微言》,简称《外经》,有人称为《黄帝外经》。中医特别重视理论,儿科鼻祖钱仲阳、大临床家张锡纯等都强调医理的重要性。中医的理论书籍最好的应该是《黄帝内经》和《外经微言》。金元四大家、黄元御等的医理解说可资参考、帮助理解,慎不可偏听一家之言。中医书籍《内经》是必须反复阅读认真领会的经典《内经》又名《黄帝内经》,内容分二大块:《灵枢》和《素问》,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前,我们见到的《内经》,是由唐代医学家王冰王太仆编订的。王太仆研究的是中医学术理论、整理古籍、探求医理根源。中医书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给人以无穷智慧的源泉,在这灵泉的灌溉下,历代名医层出不穷。学医之人必须阅读其中一部分名家的著作!世人都说中医爱珍藏独家秘方不外传,这说的应该是乡里之小医,那些胸有大爱的名医无不著书苦口婆心畅述医理医法医方。以下是我认识到的上乘大医:傅青主,著有《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等;张锡纯,著有《衷中参西录》;雷丰,著有《时病论》;程国彭,著有《医学心悟》;李翰卿,著有《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等。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喻嘉言的《医门法律》等,张路玉的《张氏医通》皆可一观。后世医家多称“温病学诸书是《伤寒论》之翼”,因《伤寒论》的内容“详于寒而略于温热”。叶天士的《温热论》、陈平伯的《外感温病篇》、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余师愚的《疫病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别的方面,外科有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王维德的《外证治全生集》等。杂病专著有:绮石的《理虚元鉴》、唐容川的《血证论》等。验方集萃的有《验方新编》等。要读完以上医书,三、五年时间都不够用,因为医书不像武侠小说那样好读,有些书籍的大部分内容还需要反复阅读、玩味。今天的我们要想速学成用,必须阅读《内经》、《伤寒论》、《傅青主男科、女科》、《陈士铎医学全书》、《王旭高医学全书》、《医醇胜义》、《曹仁伯医案》、《程杏轩医案》、《王孟英医学全书》、《仿寓意草》、《时病论》等等,这些著作里所谈的民病情况与我们今天的民病情况十分类似,常常可以有“生搬硬套”的机会。读完这些书,你再选二本医案如何廉臣编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考考自己,就能知道自己能不能对付一些常见的病情了。此中所有中医书籍都在图中左上角,非常丰富的约五万册中医书籍均出自于此其它的可推荐的中医书籍为:中医大学本科教材类《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首选)《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次选)《医学入门》–李梃《伤寒杂病论》–注释《黄帝内经》–注释《中医四大经典》–注释《针灸学》–石学敏教材(首选)《经络腧穴学》–教材《针灸大成》注释–杨继洲《针灸穴位名解》–注释高式国中国医学大成丛书中国医学大成续集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中国医著系列丛书中国古今医案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出版社1990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医林荟萃医经六书千家妙方历代本草精华丛书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名中医医案医论名医临证金鉴名医名方录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中医实用技术丛书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张锡纯医学师承学堂中医必读百部名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中医精华丛书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中医经典注评丛书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内经类书籍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医学入门医学图谱、图解医学图谱、图解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医方类聚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名家临证医著重刊名家临证医著重刊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名师与高徒名师经方讲录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药精华读本中医证候学中医证候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中医金方系列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中华传世医典中华养生百科中华医书集成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中国药典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国藏药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中草药现代研究中药成方制剂中药类书籍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临床经典中医读本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二续名医类案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伤寒类书籍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吕志杰著作吴中医集吴熙妇科溯洄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四季养生药膳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考专科教材在哪里买自考教材各大网站都有出售,注意看是否符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自考会计大专有哪些教材?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3、大学语文4、高等数学5、政治经济学(财经类)6、中国税制7、基础会计学8、国民经济统计概论9、经济法概论10、中级财务会计11、计算机应用基础12、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13、财务管理学14、成本会计15、企业管理概论16、管理会计一共16科<自考英语大专的有网上课堂吗?请问哪里有自自考英语大专的视频教材呀?对。明年一月有招生。全名: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电话:010-88817912/13010-88811106邮箱:support@如果决定了,就赶快准备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如果你的古文功底过得去的话,建议先看《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这些经典书籍,古文功底差一点的话,可以看《医宗金鉴》,这相当于清朝的医学教科书,年代相对较近,语言好理解一些,如果还是不行,那你就只能学习现在中医院校的教材了,但是现在的教材编纂的问题很多,关键是好多走偏了,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完全脱离了古人的愿意。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下载

中医书籍资料的网站非常多,我也是前些年学中医时找中医书籍资料,有网上漫 无目标的搜索中医资料时发现的一个中医书籍非常多的地方,里面大多是中医古籍高清的那种,也包括现代的名医的资料,粗略统计大概也五万多册吧,

反正我要找的中医书籍差不多都有,后面我也就没在其它的地方找中医书籍资料了,那里实在是太全了

注意图片中右下角,我说的非常多的中医书籍就是在那里

类似下面这种中医古籍都是非常高清的,而且比较完整

《麻疹辑要方(2卷)》

《疗治茶谈(10卷)》

《经验医疗手引草(1-7卷)》

《经方名师 经方临床运用(2册)》

《近代《中医珍本集(12册)》

《解体发蒙(5卷)》

《常见病中西医最新诊疗丛书(25册)》

《产育全书(5卷)》

《增补古方药品考(1-5卷)》

《远西医方名物考(45卷)》

《医余(上中下卷)》

《医学至要抄(上下卷)》

《医书六种(12卷)》

《医林蒙求(上中下三卷)》

《医经溯洄集和语钞(1-10卷)》

《医经六书(全3册)》

《医经解惑论(上中下卷)》

《医家医案汇总(99册)》

《医籍考(1-80卷)》

《医方启蒙(一二卷)》

《医方类聚(全11册)》

《医方考绳愆(1-7卷)》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方纪原(上中下卷)》

《泰西热病论(6卷)》

《上池秘录(5卷)》

《删补众方规矩(1-4卷)》

《删补药方(4卷)》

《痧胀玉衡书(1-5卷)》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全5册)》

《日用食鉴(上中下卷)》

《医方集解(1-6卷)》

《医方大成论和语抄(8卷)》

《医方大成论钞(1-5卷)》

《医范提纲(3卷)》

《医断(2卷本)》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1-13卷)》

《医便(3卷)》

《一本堂行余医言(1-22卷)》

《疡科秘录(10卷)》

《眼科锦囊(6卷)》

《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全8册)》

《薛氏四十二种(1-29卷)》

《续易简方论后集(1-5卷)》

《中医治验经验合辑(42册)》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7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泰西《外科全功(3卷)》

《青囊琐探(上下卷)》

《湖湘名医典籍精华(8册)》

《胡希恕电子书全集(39册)》

《红杏秘录(上下卷)

《和兰医事问答(2卷)》

《和兰医话(上下卷)》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合辑(7册)》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广惠济急方(上中下卷)》

《观聚方要补(2卷)》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50册)》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6册)》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33册)》

《小青囊(10卷)》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70册)》

《现代临床医学进展丛书

《西医方选(2卷)》

《五方医话合集(5册)》

《瘟疫方论(上下卷)》

《温病学专著(6册)》

《外科新书(2卷)》

《外科精义(2卷)》

《唐王焘先生外台秘要方(40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20册)》

《七新药(上中下卷)》

《普救类方(10卷 )

《朋百氏药论(一二卷)》

《女科筌蹄(2卷)》

《内科秘录(14卷)》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全30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15册)》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4册)》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5册)》

《名家方选(一二三卷)》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丛书(21册)》

《秘传大人小儿卫生论(2卷)》

《霉疠新书(2卷)》

《霉疮约言(一二卷)》

《产论翼(一二卷)》

《产科指南(一二卷)》

《产科新论(3卷)》

《产科探颔图诀(2卷)》

《产科发蒙(4卷)》

《产宝(上下卷)》

《病因精义(8卷)》

《病因精义(10卷)》

《病名汇解(1-7卷)》

《病家须知(又名病家意得草)》(1-8卷)》

《病家须知(4卷)》

《辨证录(1-14卷)》

《保婴须知(上下卷)》

《保婴全书(1-20卷)》

《保赤全书(上下卷)》

《辨医断(上下卷)》

《辨惑论(一二卷)》

《碥石集(十五位名《中《医经验传薪)》(8册)》

《本草《医方合编(1-6卷)》

《备急八药新论(1-3卷)》

《贝原先生《养生论》(1-5卷)》

《脚气钩要(一二卷)》

《蕉窗方意解(2卷)》

《家方秘笈仙鼎方(上中下卷)》

《济生三方(上中下卷)》

《集验良方(1-6卷)》

《急救选方(2卷)》

《活幼心法附说(上下卷)》

《活人心法(2卷)》

《黄钟录(上下卷)》

《华氏日用新方(上中下卷)》

《护痘锦囊(上下卷)》

《古书医言(1-4卷)》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30册)》

《古今名医类案(1-12卷)》

《古方翼(1-5卷)》

《古方条理(上下卷)》

《古方便览(2卷)》

《跟《中医大师学临床系列丛书(7册)》

《葛氏方(上中下卷)》

《格致余论谚解(1-7卷)》

《格致余论疏钞(8卷)》

《妇人良方(8卷)》

《方舆輗(17卷)》

《方技杂志(3卷)》

《多疾汇笺(上中下卷)》

《顿医抄(1-21卷)》

《断毒论(上下卷)》

《中国名医验方汇编(9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15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张氏医通(1-4卷)》

《增广《医方口诀集(上中下卷)》

《增补万病回春(8卷)》

《续易简方论(1-4卷)》

《续眼科锦囊(上下卷)》

《痘学真传(4卷)》

《痘科键私衡(6卷)》

《痘科键删正补注(1-6卷)》

《东垣十书(1-20卷)》

《订正东医宝鉴(25卷)》

《第五版《中医院校教材(26册)》

《当代中医世家经验辑要(10册)》

《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13册)》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8册)》

《当代名医典型医案集(8册)》

《达生图说(3卷)》

《达生录(1-2卷)》

《丛桂亭医事小言(1—7卷)》

《疮症备考方(1-3卷)》

《赤水玄珠(1-51卷)》

《巢氏诸病源候论(1-10卷)》

044. 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epub

链接:

推荐你去知盈医学资源网下载,都是免费的,难得的是能下载到很多稀缺的书籍。

这里的书非常多,可以免费下载: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推荐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如果你是业余人士 那么最好先看唐云的《走近中医》和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这两本书。可以帮你建立初步的中医印象。 接下来,如果有能力,应当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现代的中医教材,一般看了你也不会用。而古籍中也不要先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之类的,没有一点基础,读了脑子也是糊涂的。 读古籍从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开始,因为他的书是逻辑性最好的,一看就明白。然后再读他的《长沙药解》建立初步的中药理论。黄元御的书现在没有单卖的,书店里都是黄元御全书。黄元御擅长五行理论。 在下来读《郑钦安医书阐释》。这本书其实是郑钦安的三部医书的合订本,由唐步祺阐释。郑钦安擅长阴阳理论模型。读到这里一般的病你基本都可以自己解决了。 往下就要继续读黄元御的《伤寒悬解》和《金匮悬解》,作为一个提高。这两本书在黄元御全书中有。 这时,你可以看看《黄帝内经》了,很多东西一看,你就会明白。至于《伤寒论》在《郑钦安医书阐释》和黄元御全书中,他们二位都为其作过注,看着更方便些。直接读无注的原本,对初学者肯定不行。 到此,你的中医水平肯定比外面很多中医师都高。因为我就是在这样学,很有感觉。

首先要买一套教材,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飞分析。 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从中医学教材开始吧!——《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等 虽然这些书并不深刻细致,但基本勾画出了中医学的轮廓。 如果耐不下心,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从问题入手,为自己解答脑子中出现的有关中医学的一切疑问。这样就不用拘泥先看哪一本固定的书了。让疑问与好奇带着前进。但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与资料供学习查阅

你好,自学配中药,不仅要学中药学,方剂学还要学中医的基础性的书,比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学了这些你只是入了门,还要学习一些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等等。学好这些,你差不多可以开出比较好的方子了。不然只是半瓶水。 开始的话先不要去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要学跑先学走,要从基础学起,推荐依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如果要买书的话买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分别是孙广仁、朱文峰、高学敏、邓中甲、周仲瑛主编的,绿色封面。把这几本书学扎实了再去学习四大经典,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选读。还有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等。都是和上面一个版本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封面一样。优酷也有同名视频教学,结合起来看。有志者事竟成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下载网

你想自学吗?书店就有不少了,再说网上的都是录入者手打的,不及出版社有那么严格的审查、编辑。你说呢

医书网  里收录了各个朝代的中医书籍,包括中医针灸,中医医案,中医方剂,中医养生,中医妇科,中医艾灸、、、等各种中医书籍,还有很多流传到日本韩国的古刻版的中医书籍,都是高清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都是这种高清中医书籍

以前我学中医时在网上寻找了很久,才找到内容非常多的中医书籍网站

那一个中医书籍下载叫  医书网

这里面都是些中医古籍类的书籍,包括很多明清时期和明清以前的中医古籍两万多本,实在太丰富了

针灸电子书|中医针灸减肥马其江|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贾红玲 免费下载

链接: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 索引序列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在哪买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下载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推荐
  • 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丛书书籍下载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