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详解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详解

发布时间: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详解

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1.1国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不包括()。A、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的微观经济学C、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D、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我的答案:B2、【单选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准可以通过()坐标去衡量。A、速度、效率B、生产力、生产率C、微观、宏观D、稳定性、可持续我的答案:C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B、在资源有效配置下,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C、在市场经济条件情况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D、在要素有限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出最大我的答案:BD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就是讨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我的答案:5、【判断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诞生。()我的答案:X1.2国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生产要素D、充分就业我的答案:C2、【单选题】宏观经济学是()创立的。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大卫威尔兹我的答案:B3、【多选题】萨伊认为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价值C、劳动D、土地我的答案:ACD4、【判断题】1355年的美国,就已存在有关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我的答案:X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我的答案:1.3国际贸易理论(三)1、【单选题】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两者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异同不包括()。A、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B、经济交往的媒介C、经济运行的主体D、经济调控手段程度与范围我的答案:C2、【单选题】现代经济学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A、形而上学B、不确定性C、抽象能力D、稳定性我的答案:B3、【单选题】曾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是()。A、罗伯特蒙代尔B、格林斯潘C、亚当斯密D、克鲁格曼我的答案:D4、【判断题】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的答案: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在古典经济模型中的经典假设是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可以充分流动的。()我的答案:X1.4国际贸易理论(四)1、【单选题】()的观点认为国际经济学与国内区际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存在程度上的不同。A、哈伯勒B、凯恩斯C、金德尔伯格D、格林斯潘我的答案:C2、【单选题】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跨越国界的流动。

我目前能发给你的是关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课件,PPT格式的,WORD格式的和试题在另一个电脑上,如果你需要的话和我说一下~

综合练习题(四)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在物质生产内部,生产的概念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生产活动所涵盖的范围大为扩展,这种扩展体现在生产系统的( )。A、前伸和后延 B、上升和下降 C、分工和协作 D、投入和产出2、生产系统的( )是指企业的生产职能扩展到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把为用户安装,维修等当作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A、转换 B、组合 C、后延 D、开发3、( )是指对市场已有产品仿制后加上企业自已的厂牌和商标后第一次生产出来的产品。A、改进新产品 B、换代新产品 C、仿制新产品 D、全新产品4、投入要素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 )。A、加工对象 B、在制品 C、库存物资 D、人力资源5、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在( )期,市场需求与有关技术尚不明确, R & D 着重于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特征 。A、成长 B、成熟 C、引入 D、开发6、一般企业的战略分为3个层次,生产战略属于( )战略。A、职能级 B、部门级 C、企业级 D、联合级7、( )在工业工程中又称为时间研究 (Time study) ,是各种时间测定技术的总称 。A、绩效考评 B、培训 C、工作测量,D、工作设计8、工作研究是以( )为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A、工作条件 B、作业系统 C、运营成本 D、资源9、生产计划的层次包括( )。A、战略层次计划,战术层次计划和作业层次计划B、线性计划,平面计划和立体计划C、供应计划、管理计划和销售计划D、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日计划10、( )生产计划的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A、综合 B、短期 C、中期 D、长期11、确定产品的( )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首要问题。A、质量指标 B、品种指标 C、产量指标 D、产值指标12、工程项目的( )是指项目完成以后是否达到先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服务水平。A、成本 B、质量 C、进度 D、计划13、( )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A、工程项目经营 B、工程项目财务 C、工程项目控制 D、工程项目计划14、关于库存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 。A、缩短定货提前期 B、 防止短缺 C、 稳定作用 D、提高管理水平15、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体现两种思想即( ),不断改进的思想和为顾客服务的思想。A、事后严格控制 B、事中严格控制 C、 现场监督 D、预防为主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 )。A、 定位管理 B、设计管理 C、生产安全 D、运行管理 E、生产控制2、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包括( ) 。A、自制或购买 B、 低成本和大批量 C、 高质量 D、自动化 E、产品开发3、生产运作系统运行管理包括( )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改变 E、运筹4、生产计划的层次包括( )A、战略计划 B、战术层计划 C、协调层计划 D、激励计划 E、作业层计划5、流水线的重要参数有( )A、在制品定额 B、工作地 C、批量 D、节拍 E、生产提前周期6、一般而言,( )生产过程方案的固定费用最高 。A、对象式 B、产品原则布置 C、工艺专业化 D、批量生产 7、企业的生产过程由( )等环节构成。A、投入 B、传送 C、转换 D、产出 E、加工8、( )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体现的思想。A、预防为主,不断改进 B、严密控制 C、不断激励 D、为顾客服务 E、降低成本9、 质量具有( )。A、经济性 B、广义性 C、实效性 D、偏差性 E、相对性10、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 )等几个阶段。A、事后修理 B、预防维修 C、生产维修 D、维修预防 E、质量管理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库存2、运作战略3、生产过程4、工艺专业化5、工作研究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生产及生产管理的地位是什么?2、生产计划的作用是什么?3、工作研究的特点是什么?4、新产品的开发程序是什么?5、库存控制的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论述新产品的种类有哪些?2、论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3、论述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综合练习题(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A 2、C 3、C 4、A 5、C 6、A 7、C 8、A 9、A 10、D 11、B 12、B 13、C 14、D 15、D二、多项选择:1、ABD 2、ABC 3、ABC 4、ABE 5、BCD 6、AB 7、ACD 8、AD 9、ABCE 10、ABCD三、名词解释:1、库存: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资源的闲置就是库存,与这种资源是否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关系,与资源是否处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2、运作战备: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3、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过程。4、工艺专业化:又叫工艺原则,就是按照工艺特点来设置生产单位。5、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加合理利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四、简答题1、答:生产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项重要职能,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经营方针、目标、战略、计划的要求,而生产管理则处于中层,它们之间是决策与执行的关系,技术开发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管理的技术保证和后盾,否则无创新。生产又是销售管理的前提,也是销售的保证和后盾。2、答:生产计划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其他资源,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期限地完成订货任务,满足市场需求,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答:主要有:(1)指导思想是实现、创新,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2)工作研究具有系统性的特征;(3)工作研究的立足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4)工作研究致力于工作方法的标准化;(5)它也适于管理工作。4、答: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是:(1)产品构思;(2)创意、筛选;(3)初步设计;(4)可行性研究;(5)试制、鉴定;(6)试销;(7)正式生产。5、答:库存控制的作用有:(1)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2)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3)减少库存空间,降低库存总费用;(4)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五、论述题;1、答:(1)按所具备的新质的程序分,新产品可分为:①全新的产品,即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创造所生产的,与原有产品不同的产品;②改进新产品,即对现有产品做出改进的新产品;③换代新产品,即产品基本原理不变,部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元件或新结构,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性能有显著提高或经济指标有显著改进的产品;④仿制新产品,即对市场已有产品仿制后加上企业自已的厂牌,商标以后生产出来的产品。(2)按地域划分,新产品可以分为:①国际新产品,发即国际范围内首创的新产品。②国家新产品,即国内首次试制的新产品。③地区新产品,在本地区首次生产的产品。④企业新产品,本地区已有在本企业首次生产的产品。(3)按开发方式分,新产品可分为:①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②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2、答: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包括:(1)制订明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2)建立一套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3)建立一个综合的质量管理机构;(4)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检验工作体系;(5)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6)实现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质量流程化。3、答: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使生产过程满足多方面的要求:(1)连续性要求,即是指物料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且流程尽可能短,包括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上合理紧凑,物料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停顿等待现象。(2)平行性要求,即是指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或不同阶段在时间上的重叠程序,重叠程度越高,平行性就越好,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生产周期也就会大减少。(3)比例性要求,即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在生产能力方面相互协调的程度,生产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才保证不变,这又是由产品的具体结构与工艺过程决定,因此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生产以能力应符合这一比例关系。(4)均衡性要求,即是指在生产各环节中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若生产速度不变或均匀增减,均衡性就高,生产秩序就越稳定,越容易保证产品质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5)适应性要求,即是指当社会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时,企业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改变生产数量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柔性很强的生产系统。综合练习题(五)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叫做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个过程。通常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 )四个阶段。A、事后检查 B、拟订改进措施生产计划工作 C、现场控制 D、生产服务工作2、( )就是适应变化的性能。A、自动化 B、均衡化 C、科学化 D、柔性化3、( )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的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补充成品库存。A、订货组装型生产 B、订货型生产 C、订货制造型生产 D、备货型生产4、在工作设汁中,着眼点与其说放在个人工作任务的完成方式上,不如说应该放在整个工作系统的工作方式上。也就是说,( )工作方式应该比个人的工作方式更重要。A、组织 B、任务式 C、工作小组的 D、系统性5、工作测量时采用测时法,该方法设计“正常作业时间”这一概念。“正常作业时间”是指( )。A、工人在常温下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时间 B、直接测量得到的时间 C、熟练工人的作业时间 D、作业的观察时间经过修订而得到的时间6、( )战略是围绕某个特定的顾客群 ( 细分市场 ) 来提供服务的,该战略指导下的每项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群体来展开。。A、差异化战略 B、总成本领先战略 C、专一化 D、市场细分7、对于( )库存控制的关键在于确定订货批量。订货量就等于预测的需求量。A、多周期模型 B、单周期库存模型 C、经济订货批量模型 D、随机订货模型 8、( )是对新产品的设想。A、筛选B、试制C、鉴定D、创意9、利用" Y"模型可将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概括成两条链路:一条是工程链,一条是( )。A、管理链 B、市场链 C、供应链 D、生产链10、库存控制中的最大最小系统实质上是()。A、连续观测库存控制系统 B、固定量系统 C、固定间隔期系统D、独立需求库存11、在闭环的MRP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 )系统。A、闭环物料需求计划 B、制造资源计划 C、ERP D、物料需求计划12、( )指的是设计为数不多的基本模块,将这些模块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产品。A、准备时间最短 B、模块化设计 C、零件品 D、零库存13、当运输批量与加工批量一致时,在制品移动方式为( )移动A、平行顺序B、顺序C、平行D、混合14.某一加工过程的加工周期为12分钟,要求按照节拍3分钟/件进行产出,则需要( )个工作地。A、5 B、12 C、4 D、 315.网络图中,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相同的作业称为( )。A、节点 B、虚工序 C、时差 D、关键作业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按专业化程度分类可分为()A、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B、单件生产C、订货生产D、成批生产E、大量生产2、零件在各道工序间的移动方式有()。A、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B、交叉移动方式 C、顺序移动方式 D、混合移动方式E、平行移动方式3、“5WIH”(或称“六何分析法”)是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A、技巧、能力B、原因、对象C、地点、时间 D、因素、温度E、人员、方法4、衡量流水生产的主要指标有()。A、有效工作时间 B、批量 C、节拍 D、工作地 E、产量5、TPM的基本思想有( )。A、全效益 B、全系统C、全员参加 D、准时控制 E、及时反馈6、设置库存的根本目的是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为需要的物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保证这一根本目的的同时,库存作用还有()A、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B、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C、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 D、节省开支,降低成本 E、保证产品质量7、非独立性需求也即( )。A、市场需求B、相关需求C、内部需求D、确定性需求 E、独立需求8、控制图又被称作( )。A、休哈特图 B、石川图 C、检查表 D、核对表 E、鱼刺图9、库存状态信息包括()A、当前库存量B、计划入库量 C、提前期 D、安全库存量E、订购批量10、提高产品设计速度具体方法包括()A、CAD B、模块化设计 C、尽量采用通件 D、生产自动化 E、尽量采用标准件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时间一资源优化2、时间研究3、批量4、串行的产品设计5、代表产品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生产管理任务是什么?2、工作研究步骤有哪些?3、生产计划的作用是什么?4、新产品的特征有哪些?5、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各种移动方式的优缺点如何?应怎样进行移动方式的选择?2、试述库存过大所产生的问题。3、试述质量成本的概念,构成及意义。综合练习题(五)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1、B 2、D 3、D 4、C 5、D 6、C 7、B 8、D 9、A 10、C 11、B 12、B 13、B 14、C 15、D 二、多项选择:1、ABDE 2、ACE 3、ABCE 4、ACDE 5、ADB 6、ABCD 7、B 8、A 9、ABCD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答:时间一资源优化有两方面含义:①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如何调整网络计划使工期最短;②在工期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网络计划使资源利用充分。前者称为有限资源下的工期优化问题,后者称为工期规定下的资源均衡问题。2、答: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对既定作业所消耗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制定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3、答:批量是相同产品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4、答:串行的产品设计即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是—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5、答:代表产品是结构与工艺有代表性,且产量与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在多品种生产企业里,产品的结构、工艺、劳动量差别很大,难以确定代表产品,这时可用假定产品。假定产品是按各种具体产品工作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产品。四、简答:1、答:生产管理的任务就是应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服务)。2、答:工作研究的步骤有:(1)发掘问题,选择研究项目;(2)确定目标;(3)记录;(4)分析研究记录的事实,寻求新方法;(5)评价新工作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利润。4、答:新产品的特征有:(1)创新性;(2)先进性;(3)继承性;(4)相对性。5、答:项目管理的目标通常涉及到:(1)项目的成本;(2)项目的进度;(3)项目的质量。五、论述题:1、答:(1)①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管理工作简单,便于组织;工作地上可以连续加工,可以提高工效;零件集中加工,运送,节约了运输力量。顺序移动方式的缺点是:生产过程连续性差,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②平行移动方式的优点是:生产过程连续性好,生产周期短,平行性好,其缺点是:在工序周期化比较差的条件下,加工时间短的工序人机不的能充分负荷。③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较顺序移动方式而言,缩短了生产周期,同时又避免了平行移动方式中间断性设备停歇的问题,设备利用率好,对一些同步性较差的工序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移动方式,但其缺点是:组织管理工作复杂。(2)进行移动方式地选择应如此选择:(1)选择顺序移动方式的情况是:在单件小批生产的生产类型,加工体积小,重量轻的零件和在工艺专业化形式的车间里时。(2)选择平行移动方式的情况是:在工序同期化好的情况下,需求比较紧迫,交货期紧和在对象专业化组织的车间、工段里。(3)选择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情况是:在同步性较差的工序中。另外,选择零件移动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零件的大小;②零件加工时间的长短;③批量的大小;④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零件尺寸小,加工时间短,批量小,工艺专业化,形式的情况,审采用顺序移动方式;零件尺寸小,加工时间长,批量大,对象专业化形式的情况,它采用平行移动的方式;零件尺寸大,加工时间长,批量大,对象专业化形式的情况,它采用平行移动方式。3、答: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或提高质量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质量故障造成损失的总和。质量成本主要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所构成。两种故障成本随合格品率的增加而减少,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测定随着合格品率的提高而增加,因此,从经济的观点来看,企业有效的质量保证活动应该建立在这两类质量成本合理平衡和基础上,即制造过程的最佳质量成本。这四类质量成本按其发生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预防成本和维护成本,以控制的角度看,属于可控成本,它的增减变动直接影响第二类成本的大小;第二类成本是由于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而造成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结果成本受可控成本影响。通过研究这两类成本变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影响,适当增加可控成本支出,就可以减少结果成本的发生,实现预防为主,同时还要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分析研究质量成本项目及比例关系,构成变化是探求降低质量成本,进而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的基础,也是实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详解

1.D 2.C 3.D 4.A 5.B 6.A 7.A 8.B 9.A 10.C 11.A 12.B 13.B 14.A 15.D16.E 楼主贴的这16道题都是单选吗?正确答案有些是多选的,我没有办法,只有按楼主的意思,贴上去了一个答案。前14题是自己做的,后2题不知道答案,就在网上找,找到了下面这个网站。这个网也许对你有用。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以下关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CBDE C对不对不太准 。选项:a、资源的非同质性阻碍了要素价格均等化b、资源转移成本阻碍了要素价格均等化c、资本转移过程的技术刚性性阻碍了要素价格均等化d、各种贸易壁垒等人为因素性阻碍了要素价格均等化e、要素价格均等化是国际贸易分析中重要定律--------------------------------------------------------------------------------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5内容:技术进步可划分为 ABC 。选项:a、中性技术进步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c、资本节约技术进步d、互补型技术进步e、替代型技术进步题号:15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倾销是指一国产品向另一国出口是,该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进口国或第三国的市场价格。 错选项:1、 错2、 对--------------------------------------------------------------------------------题号:16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格雷的“出口价格区间”是指当一国的某种产业发展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后,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对外出口。选项: 不懂(后半句话是对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出口价格区间的定义)感觉是错1、 错2、 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内的幼稚工业。选项: 对1、 错2、 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李斯特认为保护政策应当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直到其发展成熟。选项: 对(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成熟 还是是有足够的竞争力即可)1、 错2、 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贸易条件就是指商品价格问题。选项: 对(其实应该是出口和进口价格的比 也算是价格问题吧)1、 错2、 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 本题分数:5内容:大卫--李嘉图认为实行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办法,而提高劳动效率又是增加一国财富总量的最重要途径。 对选项:1、 错2、 对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对某种货币资产确保既无负债头寸,又无净资产的行为称为 C 。选项:a、两地套汇b、三角套汇c、 套期保值d、外汇投机--------------------------------------------------------------------------------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A )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选项:a、《国富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经济学原理》--------------------------------------------------------------------------------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5内容:生产要素的丰裕度是指( A )。选项:a、不同要素的存量比例b、相同要素的存量比例c、同一要素的存量d、不同要素的存量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答案提示:这道题就是把教材25-26页复述一遍。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也达到均衡,可以用反证法,很简单。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答案提示:参考教材的第二章45-47页。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规模报酬递减。第二章答案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428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定具有比较优势吗?答案提示:未必具有比较优势。证明: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或者的时候,由可以推出,但是,当的时候,不能保证。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答案提示: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答案提示:;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为2,000个单位。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国。答案提示:比较与之间的大小。第三章答案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表1要素禀赋AB劳动资本45152010表2要素禀赋AB劳动资本12483060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答案提示:EaKEbOL(X=EMBEDEquation.2)(X=EMBEDEquation.3)(Y=EMBEDEquation.3)(Y=EMBEDEquation.3)BOYXA/B/A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答案提示:QaCaCbBOYXA/B/AObOaQbpwpwBOYXA/B/AEbpapbEa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 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答案提示:会的。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x或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提示:依然有效。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答案提示:很多电子产品都是很好的例子,计算机等。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第六章练习答案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试根据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答案提示: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老师没讲,说垄断竞争条件太复杂,现在也没有完善的理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相对于Y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场,而Y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图6—5中两条曲线AA/与BB/如何变动?答案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X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8. 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改变?答案提示:不改变。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解析

1,将使苹果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上涨。2,将会使苹果市场的部分需求转移至甜橙市场,苹果需求下降,价格下降。3,苹果市场供给减少,价格上涨。4,将使苹果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C.66.7首先在你这道题里,我们可以忽略政府部门的存在,也就是只考略私人部门和外国部门。那么根据宏观经济等式S+M=I+X,可以推出S-I=X-M,也就是储蓄和投资的差额恒等于净出口。再来看一下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CF=NX,也就是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我们先看一下对外贸易乘数K=1/(MPS+MPM),这道题里是10/3。所以出口减少100万美元会使得产出Y减少(10/3)*100=1000/3,那么会使得储蓄减少(1000/3)*(0.2)=66.7(保留一位小数的结果)。因为投资不受任何影响(就题目而言是这样的),所以储蓄与投资的差额也就是(S-I)与之前相比减少了66.7,等价于净出口NX比之前少了66.7,因为上面的那个恒等式。此时资本净流出CF没有改变,那么国际收支就出现逆差了,差额就是NX'-CF=NX'-NX=(S-I)‘-(S-I)=S’-S=-66.7.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若某一时期内甲国的利率为5%,乙国的利率为3%,在该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动表现为() A.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B.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3C.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D.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3满分:2 分2. 假定一国出口增加100美元带来了250美元的国民收入增加额,在该国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均为小于1的正数的情况下,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国贸易收支的改善() A. 大于100美元B. 小于100美元C. 等于100美元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满分:2 分3. 里昂惕夫之谜是对()进行实证研究时得到的结论 A.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B. 相互倾销理论C. 比较成本理论D. 要素禀赋理论满分:2 分4. 贸易提供曲线的含义是() A. 一国在某一贸易条件愿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B. 一国在不同贸易条件愿意进口和出口的数量C. 一国在某一贸易条件下的福利水平D. 一国在不同贸易条件下的福利水平满分:2 分5. 下列()情形下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A. 巴西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B. 中美纺织品贸易C. 日本与东盟的玩具类产品贸易D. 美日的汽车贸易满分:2 分6.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B.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C.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D.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满分:2 分7.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方法,如果初始状态时国内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则该国紧缩信贷会导致() A. 国际收支逆差B. 国际收支顺差C. J曲线效应D.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确定满分:2 分9. 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的差异在于() A. 后者制定了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B. 后者实现了区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C. 后者实现了区内经济政策的协调D. 后者的一体化程度低于前者满分:2 分10. 在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使() A. 出口品和进口竞争品的产量均下降B. 贸易规模不变C. 贸易规模扩大D. 贸易规模缩减满分:2 分14. 假设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丰裕,纺织品相对汽车而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进行自由贸易后() A. 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上升B. 中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的比重都将下降C. 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D. 中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的比重将下降满分:2 分15. 甲国生产一单位酒需4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30个劳动力,乙国生产一单位酒需20个劳动力,生产一单位布需10个劳动力,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甲国专业生产酒,乙国专业生产布B. 甲国专业生产酒和布C. 甲国专业生产布,乙国专业生产酒D. 乙国专业生产酒和布满分:2 分16. 罗伯津斯基定理描述了()之间的关系。 A. 商品价格变动与要素价格变动B. 要素禀赋变动与生产结构变化C. 要素价格变化与要素密集度变化D. 生产结构变动与消费结构变动满分:2 分18. 假设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口倾向为0.1,且最初该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该国出口增加100万美元将使国际收支出现()万美元的顺差。 A. 100B. 33.3C. 66.7D. 50满分:2 分19.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下列关于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B.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失效的C.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失效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D.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失效的满分:2 分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 按照调节机制划分,属于国际收支收入调整论的是() A. 货币论B. 吸收论C. 弹性论D. 乘数论满分:2 分2. 在面临下面()冲击的时候,浮动汇率制能够比固定汇率制更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A. 出口需求下降B. 国内商品需求上升C.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D. 资本外流满分:2 分3. 有关最佳关税的不正确说法是() A. 最佳关税是给予贸易伙伴国最优惠的关税率B. 最佳关税是禁止性关税C. 最佳关税是使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关税率D. 最佳关税是零关税满分:2 分4. 下列关于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技术要求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B. 产品多样化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C. 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D. 规模收益不变的行业,产业内贸易程度高满分:2 分5. 下列哪些情况下,加入关税同盟使本国福利增加的可能性更大() A. 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B. 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C. 本国与同盟伙伴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D. 同盟伙伴国与非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生产成本差别较大满分:2 分6. 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效应的是() A. 生产者剩余减少B. 贸易条件改善C.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D. 消费者剩余下降满分:2 分7. 下列哪些属于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的基本假定() A. 国内总体价格水平保持不变B. 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C. 汇率由货币当局控制且相对稳定D. 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满分:2 分8. 下列属于国际收支自发交易项目的是() A. 商品贸易收支B. 单方面转移C. 资本项目D. 错误与遗漏满分:2 分9.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理论,下列()条件下汇率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A. 小国情形B. 进出口需求弹性无穷大C. 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分别为0.6和0.3D. 进出口需求弹性为0满分:2 分10. 下列()情况下,采取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稳定作用更强。 A. 出口需求突然减少B. 进口供给突然减少C. 资本大量外流D. 国内需求突然增加满分:2 分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由于休谟所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是金本位制下的贸易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所以这种调节机制不适用于其他的汇率制度。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 国际倾销符合不完全竞争企业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原则。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3.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理论,若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则货币贬值的闲置资源效应会使国际收支恶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4. 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解中,由于国际贸易使商品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而带来的利益称为“专业化利益”。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5. 假定dx表示某国的出口需求弹性,dm为进口需求弹性,Sx为出口供给弹性,Sm为进口供给弹性,则当dxdm>SxSm的条件得以满足时,货币贬值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6. 出口补贴会导致“过度出口”,从而导致该出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7. 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利率提高会导致其货币升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8. 由于国际贸易使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贸易参加国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国际分工效应”。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9. 在相对技术差异论的理论模型中,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在于两国机会成本的差别。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0.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表明,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或行业内贸易可能较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1.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会使得国内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该出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2. 示范效应的存在使得国际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3. 某产品的国内生产销售价格是100万元,其中原料全部为国内采购,其价值是50万元,在生产中新增的价值是50万元,如果对这种产品征收20%的名义从价关税,则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30%。 A. 错误(40%)B. 正确满分:2 分14. 国际比价确定的原则是,要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必须将国际比价定在两个参加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下。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5. 在成立关税同盟的时候,本国(进口方)对贸易商品的供求弹性(?)较大,则有利于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向。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6. 自愿的出口限制与进口配额有相似之处,不过前者是一种主动配额,是出于出口方自愿的。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7. 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必须由国际贸易作为补充,但此时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具有不确定性。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8.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19. 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其货币升值。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20. 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从货币供求均衡的角度看,一国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来源于该国货币存量的过度供给。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会的做了下 仅供参考 互相交流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国际经济学中的“吸收”与()无关。A、总需求B、总消费C、总支出D、总收入答案:标准答案:D

13. 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1、吸收法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2、公式推导。基本公式为Y=C+I+G+(X-M),其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出口,G为政府开支,M为进口。变换后为X-M=Y-(C+I+G),设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BOP=Y-(C+I+G)。令A=C+I+G为吸收,则有BOP=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3、政策含义。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4、评价。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以及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不是,因为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有闲置的资源;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

1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数量上升 2需求曲线左移,价格下降,数量下降3 供给曲线左移,价格上升,数量下降 4供给曲线右移,价格下降,数量上升 请采纳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答案提示:这道题就是把教材25-26页复述一遍。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也达到均衡,可以用反证法,很简单。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答案提示:参考教材的第二章45-47页。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规模报酬递减。第二章答案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BXY428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定具有比较优势吗?答案提示:未必具有比较优势。证明: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或者的时候,由可以推出,但是,当的时候,不能保证。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答案提示: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答案提示:;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进口为2,000个单位。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ADA’(见图2-5(a))。在图2—2(b)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国。答案提示:比较与之间的大小。第三章答案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表1要素禀赋AB劳动资本45152010表2要素禀赋AB劳动资本12483060答案提示: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答案提示:EaKEbOL(X=EMBEDEquation.2)(X=EMBEDEquation.3)(Y=EMBEDEquation.3)(Y=EMBEDEquation.3)BOYXA/B/A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答案提示:QaCaCbBOYXA/B/AObOaQbpwpwBOYXA/B/AEbpapbEa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 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7. 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8. 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9. 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所以福利将上升。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答案提示:会的。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x或O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提示:依然有效。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答案提示:很多电子产品都是很好的例子,计算机等。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第六章练习答案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试根据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答案提示: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提示:老师没讲,说垄断竞争条件太复杂,现在也没有完善的理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相对于Y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场,而Y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贸易后,图6—5中两条曲线AA/与BB/如何变动?答案提示:考虑贸易后用于X部门的要素量的变化。8. 如果贸易前两国市场不是完全垄断,而是寡头垄断,那么本章正文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改变?答案提示:不改变。9.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答案提示: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已经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形成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

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不知如何解决,为此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快来看看吧。国际经济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_国际经济学超星尔雅答案1.1国际贸易理论(一)1、【单选题】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不包括()。A、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策B、开放的微观经济学C、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D、开放的宏观经济学我的答案:B2、【单选题】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准可以通过()坐标去衡量。A、速度、效率B、生产力、生产率C、微观、宏观D、稳定性、可持续我的答案:C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B、在资源有效配置下,如何实现国民福利最大C、在市场经济条件情况下,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D、在要素有限情况下,如何实现产出最大我的答案:BD4、【判断题】西方经济学就是讨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我的答案:5、【判断题】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诞生。()我的答案:X1.2国际贸易理论(二)1、【单选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生产要素D、充分就业我的答案:C2、【单选题】宏观经济学是()创立的。A、亚当斯密B、凯恩斯C、大卫李嘉图D、大卫威尔兹我的答案:B3、【多选题】萨伊认为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价值C、劳动D、土地我的答案:ACD4、【判断题】1355年的美国,就已存在有关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我的答案:X5、【判断题】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我的答案:1.3国际贸易理论(三)1、【单选题】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两者在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异同不包括()。A、要素流动的自由程度B、经济交往的媒介C、经济运行的主体D、经济调控手段程度与范围我的答案:C2、【单选题】现代经济学最大的难点问题在于()。A、形而上学B、不确定性C、抽象能力D、稳定性我的答案:B3、【单选题】曾成功预测亚洲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是()。A、罗伯特蒙代尔B、格林斯潘C、亚当斯密D、克鲁格曼我的答案:D4、【判断题】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的答案:5、【判断题】大卫李嘉图在古典经济模型中的经典假设是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可以充分流动的。()我的答案:X1.4国际贸易理论(四)1、【单选题】()的观点认为国际经济学与国内区际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存在程度上的不同。A、哈伯勒B、凯恩斯C、金德尔伯格D、格林斯潘我的答案:C2、【单选题】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跨越国界的流动。

西方经济学 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它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 价格机制 这只“ 看不见的手 ”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 微观经济学 和 宏观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 方国 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 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 亚当·斯密 、 李嘉图 为代表的 古典经济学 说中的 国际贸易理论 ,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 代国 际经济分析的 起点 ,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 凯恩斯 为代表的 新古典主义 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 贸易条件 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 节理 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 克鲁格曼 、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 索引序列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详解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详解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 自考国际经济学判断题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