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

发布时间: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

金融管理自考本科必考哪些课程?必考科目:毛概,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大学语文,商务英语,企业组织与环境,商务交流,数量方法,经济学,会计学,管理信息技术,财务管理,金融法(二),管理会计(二),财务报表分析(二),金融概论。金融管理本科就业前景好吗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大家在学习阶段一定要多汲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样对于日后发展才是有帮助的。自考金融管理本科难吗?自考本科的金融专业不是很难,但是还是要看每个人学习基础情况,如果自己本身基础能力还不错,学习能力比较好,那可能就会比较简单,如果本身就不是很好的,学习起来就会费劲,因为金融专业逻辑思维很强,涉及很多高数之类的科目,不过还是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的,而且没有高考那么难。自考到底难在哪1、自考最难的地方,就是搜集信息。自学考试是任何事情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关注,包括报名,买资料,备考,考试,申请论文,毕业,学位等等信息,没有人通知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很可能就会错过时间点。2、英语和数学。英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数学的话,理科,工科,经济金融这些专业一般要考高等数学。学不会数学的话,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至于剩下的,没啥难的,只要你能识字,一般的教材都能看懂,自考的教材都不深,都是一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多看看教材,考前刷几套真题,一般没问题。3、坚持。自考坚持难,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自考整体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们没开这门课程 真的没开

1金融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或投资银行的集中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原因:管制放松;创新发展;处理技术提高;重新安排债权。给经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有利:投资的新选择;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转换呆账和债权;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不利:原有资产固有的风险影响新政策的实施;涉及发起人、还本付息者、担保人、受托人及投资者,风险复杂,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在信贷扩张上面各种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木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权威性协调或组织管理机构。3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三、提高本币地位。4,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证券化5,1.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提高了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与物价的影响力2.人民币升值缓解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但效果有限3,人民币升值只是目前出口减缓原因之一,出口减少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4.人民币升值未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反而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过高,为国内通货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条件

B020106 金融(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B020106专业名称:金融(独立本科段)*主考学校:深圳大学开考方式:面向社会报考范围:全省及港澳地区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001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 0015 英语(二) 003 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4 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5 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6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验 007 0078 银行会计学 008 0079 保险学原理 009 0053 对外经学业管理概论 010 0077 金融市场学 011 0054 管理学原理 012 0058 市场营销学(二) 013 0076 国际金融014 0067 财务管理学 015 6999 毕业论文 201 0066 货币银行学 202 0060 财政学 203 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204 0009 政治经济学(财)205 0041 基础会计学 231 8265 国际经济法学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4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4门74学分;选考课0门0学分;加考课6门31学分。说明:1、港澳考生不考001,但须加考231。2、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金融、金融证券、国际金融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五门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4、原金融专业(本科,代码581)、投资金融专业(本科,代码580)、金融应用专业(本科,代码606)调整为本专业。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学重点

B020106 金融(独立本科段)*专业代码:B020106专业名称:金融(独立本科段)*主考学校:深圳大学开考方式:面向社会报考范围:全省及港澳地区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001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 0015 英语(二) 003 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4 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5 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6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验 007 0078 银行会计学 008 0079 保险学原理 009 0053 对外经学业管理概论 010 0077 金融市场学 011 0054 管理学原理 012 0058 市场营销学(二) 013 0076 国际金融014 0067 财务管理学 015 6999 毕业论文 201 0066 货币银行学 202 0060 财政学 203 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204 0009 政治经济学(财)205 0041 基础会计学 231 8265 国际经济法学 毕业要求:不少于14门且不低于74学分。课程设置:必考课14门74学分;选考课0门0学分;加考课6门31学分。说明:1、港澳考生不考001,但须加考231。2、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3、金融、金融证券、国际金融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五门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4、原金融专业(本科,代码581)、投资金融专业(本科,代码580)、金融应用专业(本科,代码606)调整为本专业。

我们没开这门课程 真的没开

各主考院校要求考试的科目不太一样,主要有财务管理、国际金融、高数、经济数学、英语、货币银行、还有一些公共课,同其他专业一样。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使用教材查询 您现在查询的是:2008 年考试用书 专业代码:01B0205 专业名称:金融(独立本科段)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 00015 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远 00016 日语(二) 日语入门(上) (下)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6年版 李翠霞(上)张一娟 张融融(下) 00017 俄语(二) 新大学俄语综合教程(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何红梅 马步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汪星明 周山芙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杜奇华 00054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李晓光 00058 市场营销学 市场营销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郭国庆 李先国 00066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王克华 陈雨露 00067 财务管理学 财务管理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版 王庆成 李相国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庄毓敏 00076 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版 史燕平 00077 金融市场学 金融市场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周升业 王广谦 00078 银行会计学 银行会计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许 明 00079 保险学原理 保险学原理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张拴林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出版社 2008年版 王顺生 李 捷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出版社 2008年版 卫兴华 赵家祥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柳金甫 王义东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线性代数(经管类)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刘吉佑 徐诚浩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归纳

1金融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或投资银行的集中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原因:管制放松;创新发展;处理技术提高;重新安排债权。给经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有利:投资的新选择;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转换呆账和债权;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不利:原有资产固有的风险影响新政策的实施;涉及发起人、还本付息者、担保人、受托人及投资者,风险复杂,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在信贷扩张上面各种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木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权威性协调或组织管理机构。3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三、提高本币地位。4,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证券化5,1.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提高了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与物价的影响力2.人民币升值缓解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但效果有限3,人民币升值只是目前出口减缓原因之一,出口减少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4.人民币升值未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反而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过高,为国内通货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条件

前言《金融市场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内容。通过掌握上述金融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熟练运用并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为此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如货币银行学等)。另一方面,本课程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目标:1.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场的市场构成,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应用。2.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从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新趋势,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内容做好准备。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节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过程。(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资产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点:一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无形的;二是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关系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是影响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识记,重点)(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金融中介。资金供给者,也即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购买金融工具的经济主体;资金需求者,也即筹资者,是指因资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经济主体;金融中介,是指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中介服务,以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类特定的金融交易主体。除投资者、筹资者和金融中介这三类最基本的交易主体之外,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包括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市场转嫁风险)、套利者(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以获取无风险利润)和监管者(指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参与者,比如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等。这些参与者,都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扮演着一个或多个交易主体的角色。1.企业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闲置,为了保值、增值,企业也会暂时将资金的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获取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2.居民一般来说,居民个人往往是资金的供给者。居民为了使手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增值,同时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需要。居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也可以获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时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由于居民有时会面临大额消费的情况,如购买房产、汽车等,但自身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这时他们便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满足购买的需求,最常见的形式是向银行贷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将闲散资金投向金融市场,有时也会成为套利者。3.政府机构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机构主导的建设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金需求者。它主要通过发行财政债券、地方债券,甚至通过国际举债来筹资。政府机构有时也会扮演资金供给者的地位,例如财政收入在没有支出时往往会交给银行投资,再如政府机构参与一些金融投资。总而言之,政府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4.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得资金,又将资金贷放给其他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扮演着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种交易主体的角色。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众直接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贷款。此时,存款性金融机构便作为金融中介,服务于金融市场,它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 如果将其拆分来看,相对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机构是资金需求者:相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说,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将一对“供给——需求”关系拆分成两对,来发挥它的中介职能。我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目前主要活跃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并非是资金的中介,而是服务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及相关业务的一类机构。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证券的发行和承销,还兼营证券的买卖。因此,一方面,它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资服务(投资银行只是为了其筹资提供便利,资金需求者最终得到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则是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另一方面,它还充当证券买卖活动的经纪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资银行除了证券发行承销和买卖之外,它往往还提供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在资本市场上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投资银行一般被称作证券公司。(2)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提供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两大类。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来源和支出比较稳定,而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来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公司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追求较高的收益,投资周期长,这样使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类资金供给者。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最为活跃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财产保险公司相比于人寿保险公司而言,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其投资方向更为谨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并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分散的,而投资策略也往往会投向多样化的证券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非常特殊的一类参与者。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监管者,它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服务。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在货币市场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买卖本国或外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此外,为了调节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也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并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见,中央银行也会在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两种角色。然而,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调节金融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因此也被称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资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金融资产不仅能够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转化为货币。早期的金融资产只包括债务性和权益性资产,这些资产统称为原生性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现代金融资产除原生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限性。金融资产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例如贷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债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满足不同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当然,金融市场上也有无限期的资产,如永久债券、股票等。第二,收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取得收益,或是价值增值。这相当于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无论是股息、利息,还是买卖的价差,都是金融资产的收益。衡量金融资产收益能力的指标是收益率,也就是净收益和本金的比率。第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金融资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获得现金。因而,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约束了投资者的灵活偏好,但它的流动性以变通的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风险性。金融资产可能到期不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金融资产的风险。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期限长的金融资产,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风险更大,流动性也较低;期限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力虽差,但风险较小,流动性也较强。(三)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金融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因为:①价格是金融信息的传播者,价格变动情况是反映金融市场活动状况的一面镜子,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晴雨表。②价格是人们经济交往的纽带,金融资产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的不停流转,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③价格是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在金融市场中,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体现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这类金融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形式上,而这些价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金融市场的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世纪,清算制度的产生大大减少了货币的兑换,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清算制度的产生,汇票也随之产生。国际贸易需要的货币兑换和汇兑业务的繁荣,促成了银行业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区,最先建立了银行。意大利还出现了最初的保险业务,海上保险是当时最重要的保险业务,目的是为了避免航海贸易的损失。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金融市场的正式形成。2.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英国于18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伦敦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废除。此时,英国的金融市场才真正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伦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 美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费城证券交易所,但美国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还要数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的24名商人在华尔街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天都进行露天股票交易。后来,露天交易转移到一家咖啡馆进行。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最初仅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使得经济得到重创,而美国却在战争中,通过对英国和法国的融资,大发横财。此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危机很快也传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最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相分离。这次事件实际上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性的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也集中在纽约。现今,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国,但其他金融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主导型。在这一类国家中,金融市场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法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在这类国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872年,由李鸿章等人举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股票。1845年,上海首先出现了租界,大批国外金融企业随即进入。上海很快便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时,中国全国性的银行中,有一半的总行设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金融机构都收归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金融(银行)作为财政的附属品,只发挥调拨资金的作用。金融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微观主体的财富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开始发展。1984年,我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以调剂余缺,形成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并允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市场初步形成。1991年,全国证券交易报价系统试运行国债回购协议交易,此后经整顿,回购协议市场出现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离。相比于货币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伴,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淄博乡镇投资基金开始运行,并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此,人们又习惯把1998年开始设立的基金称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在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对“老基金”进行清理规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是1998年3月设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设立的华安创新基金。1994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额度管制,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4 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形成机制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应用,重点)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剧,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做抵押发行证券,以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大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能够使其投资组合更加丰富;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金周转效率,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再次,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了巨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消除原有资产的固有风险,只是将风险分散或者转移给其他机构或投资者而已。(二)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甚至将一些管制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结果,也有金融创新的推动,也有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少甚至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二是放松外汇管制,使资本流动更加便利;三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渐允许混业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五是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大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工作难度。(三)金融全球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不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外汇市场,其金融交易的范围都逐渐扩展到世界市场的范围。而且市场参与者也更加丰富,不但有大银行和各国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国际金融交易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更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很快地传导至世界范围。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来仅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很快地席卷全球。 (四)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学的思维和工程技术来思考金融问题,是一种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网络图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金融工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它能够带动金融创新,最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即期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原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竞价市场;议价市场。(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八)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为常见的划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一)货币市场(概念,重点)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从资金需求上讲,它满足了筹资者的短期资金需求:从资金供给上讲,它满足了闲置资金投资的要求。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小、电子化程度高和公开性强等特点。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信用工具的买卖,以及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银行贷款也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概念,重点)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讲,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这类贷款的抵押品。回购协议市场一般没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场所,交易多以电讯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回购协议中的证券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类基金产品。因此,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是一类基金,但这类基金交易的市场同样具有货币市场的性质。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货币市场基金是厌恶风险、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理想工具,或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场所。相对于直接购买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重要通道。

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律体系中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学员学习金融法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以经济法理论为基础学习金融法。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税法、环保法、企业法、破产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法的内容。因此,作为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有关经济法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对学习金融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把握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与监管法律制度、金融服务市场法律制度、货币市场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第一部分实际上是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第二部分是金融组织从事金融业务范围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金融监管中对货币及利率、汇率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是资本筹集、转让及监管法律制度。三、在全面把握金融法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和理解。金融法课程内容较多,违背教材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更主要的是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并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学员学习此内容时,应注意把握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尽管自学考试出题范围较广,各种题型纷繁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其基本要求就是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这里的重点突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等等。(二)是各章重点。每章的具体内容较多,但各章有各章的重点问题。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一章中,其重点是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概述,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等。再如第七章储蓄管理法制制度,重点是第三节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第四节《储蓄管理条例》。(三)是具体的重点问题。如担保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及资产运用业务的基本内容、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等等。(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金融本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加速或抑缓的作用。制订金融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金融活动纳人法制的轨道,学习金融法的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加上金融体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要学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金融法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出题点。但由于自学考试测试的实际问题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学员更全面地了解有关具体规定。为帮助大家学习金融法课程,下面就各章重点及难点问题作一简单提示。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章节

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律体系中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学员学习金融法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以经济法理论为基础学习金融法。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税法、环保法、企业法、破产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法的内容。因此,作为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有关经济法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对学习金融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把握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与监管法律制度、金融服务市场法律制度、货币市场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第一部分实际上是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第二部分是金融组织从事金融业务范围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金融监管中对货币及利率、汇率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是资本筹集、转让及监管法律制度。三、在全面把握金融法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和理解。金融法课程内容较多,违背教材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更主要的是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并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学员学习此内容时,应注意把握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尽管自学考试出题范围较广,各种题型纷繁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其基本要求就是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这里的重点突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等等。(二)是各章重点。每章的具体内容较多,但各章有各章的重点问题。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一章中,其重点是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概述,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等。再如第七章储蓄管理法制制度,重点是第三节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第四节《储蓄管理条例》。(三)是具体的重点问题。如担保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及资产运用业务的基本内容、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等等。(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金融本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加速或抑缓的作用。制订金融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金融活动纳人法制的轨道,学习金融法的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加上金融体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要学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金融法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出题点。但由于自学考试测试的实际问题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学员更全面地了解有关具体规定。为帮助大家学习金融法课程,下面就各章重点及难点问题作一简单提示。

前言《金融市场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监管等内容。通过掌握上述金融市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达到熟练运用并能解决金融市场中的相关问题。为此考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必要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如货币银行学等)。另一方面,本课程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金融知识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关方面的内容。基本目标:1.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悉金融市场的市场构成,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特征与应用。2.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功能。3.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第一章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本章从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金融市场的产生、发展和新趋势,介绍了金融市场的分类和功能,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内容做好准备。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本节主要内容(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过程。(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资产证券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金融工程化。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点:一是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亦可以是无形的;二是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形成的供求关系会在金融市场中得到反映;三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利率、汇率、证券价格等),是影响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而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交易主体、交易对象和交易机制。(识记,重点)(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金融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包括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金融中介。资金供给者,也即投资者,是指为了获取收益而购买金融工具的经济主体;资金需求者,也即筹资者,是指因资金短缺而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经济主体;金融中介,是指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提供中介服务,以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类特定的金融交易主体。除投资者、筹资者和金融中介这三类最基本的交易主体之外,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还包括套期保值者(通过金融市场转嫁风险)、套利者(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以获取无风险利润)和监管者(指中央银行和其他监管机构)等。在金融市场上,有着众多的参与者,比如企业、居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等。这些参与者,都是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扮演着一个或多个交易主体的角色。1.企业在大多数国家,企业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它们需要通过金融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以扩大经营规模。同时,企业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资金闲置,为了保值、增值,企业也会暂时将资金的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获取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也有套期保值的需要,从而能够更好地规避各种风险。2.居民一般来说,居民个人往往是资金的供给者。居民为了使手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增值,同时将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都使得居民有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需要。居民通过在金融市场购买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需求,也可以获得收益。其次,居民有时还是资金的需求者。由于居民有时会面临大额消费的情况,如购买房产、汽车等,但自身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货币,这时他们便会成为资金的需求者,需要从外部获得资金来满足购买的需求,最常见的形式是向银行贷款。再次,有一部分居民将闲散资金投向金融市场,有时也会成为套利者。3.政府机构在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政府机构主导的建设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这就需要政府机构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这个角度上讲,政府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金需求者。它主要通过发行财政债券、地方债券,甚至通过国际举债来筹资。政府机构有时也会扮演资金供给者的地位,例如财政收入在没有支出时往往会交给银行投资,再如政府机构参与一些金融投资。总而言之,政府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4.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通过吸收存款而获得资金,又将资金贷放给其他需要资金的经济主体,从而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同时扮演着金融中介、套期保值者、套利者等多种交易主体的角色。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既可以向公众直接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即向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贷款。此时,存款性金融机构便作为金融中介,服务于金融市场,它是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 如果将其拆分来看,相对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者而言,存款性金融机构是资金需求者:相对于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是资金供给者。也就是说,存款性金融机构通过将一对“供给——需求”关系拆分成两对,来发挥它的中介职能。我国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其中商业银行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存款性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由于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目前主要活跃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金融中介。与存款性金融机构不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并非是资金的中介,而是服务的中介、信息的中介。因此,通过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类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它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及相关业务的一类机构。投资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证券的发行和承销,还兼营证券的买卖。因此,一方面,它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资服务(投资银行只是为了其筹资提供便利,资金需求者最终得到的资金还是来自于金融市场;而商业银行则是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另一方面,它还充当证券买卖活动的经纪人或交易商。目前,投资银行除了证券发行承销和买卖之外,它往往还提供公司理财、企业并购、风险管理、咨询等服务,在资本市场上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投资银行一般被称作证券公司。(2)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提供保险服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法,建立保险基金,依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等而造成经济损失提供保险)和财产保险公司(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两大类。一般来说,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来源和支出比较稳定,而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来源和支付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差别,决定了两类公司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往往追求较高的收益,投资周期长,这样使得人寿保险公司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类资金供给者。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最为活跃的一类机构投资者。财产保险公司相比于人寿保险公司而言,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因此其投资方向更为谨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是集合众多投资者资金,并将资金进行组合投资的金融中介机构。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分散的,而投资策略也往往会投向多样化的证券组合。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典型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外,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非常特殊的一类参与者。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市场重要的监管者,它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服务。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在货币市场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投放和回笼基础货币,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同时在外汇市场买卖本国或外国货币,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此外,为了调节外汇储备,中央银行也会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并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或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此可见,中央银行也会在金融市场上扮演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两种角色。然而,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调节金融市场上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二)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因此也被称作金融工具。一般而言,一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都是金融资产。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相比于实物资产而言,金融资产不仅能够取得收益,而且更加容易转化为货币。早期的金融资产只包括债务性和权益性资产,这些资产统称为原生性金融资产。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动,现代金融资产除原生性金融资产外,还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期限性。金融资产一般都有固定的偿还期限。例如贷款,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债券往往都有固定的期限要求,以满足不同的筹资者和投资者的需要。当然,金融市场上也有无限期的资产,如永久债券、股票等。第二,收益性。金融资产可以取得收益,或是价值增值。这相当于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回报。无论是股息、利息,还是买卖的价差,都是金融资产的收益。衡量金融资产收益能力的指标是收益率,也就是净收益和本金的比率。第三,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其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金融资产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以合理的价格迅速获得现金。因而,如果一项金融资产越容易变现,那么这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金融工具的期限性约束了投资者的灵活偏好,但它的流动性以变通的方式满足了投资者对现金的需求。第四,风险性。金融资产可能到期不会带来收益,甚至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金融资产的风险。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期限性与收益性、风险性成正比,与流动性成反比。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期限长的金融资产,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能力,但风险更大,流动性也较低;期限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力虽差,但风险较小,流动性也较强。(三)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是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金融市场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这是因为:①价格是金融信息的传播者,价格变动情况是反映金融市场活动状况的一面镜子,是金融市场运行的晴雨表。②价格是人们经济交往的纽带,金融资产在各个经济单位、个人之间的不停流转,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实现。③价格是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节者,在金融市场中,任何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组合。金融资产的价格一般体现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这类金融市场所特有的价格形式上,而这些价格形式往往又有其各自复杂的价格形成机制。三、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外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金融市场的形成。真正的金融市场,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世纪,清算制度的产生大大减少了货币的兑换,方便了大宗商品的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随着清算制度的产生,汇票也随之产生。国际贸易需要的货币兑换和汇兑业务的繁荣,促成了银行业发展。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区,最先建立了银行。意大利还出现了最初的保险业务,海上保险是当时最重要的保险业务,目的是为了避免航海贸易的损失。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金融市场的正式形成。2.国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英国于18世纪完成了工业革命。17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但在成立初期,伦敦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影响,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法”。直到1824年,“泡沫法”才被废除。此时,英国的金融市场才真正开始发挥应有的作用,从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伦敦一直是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的中心。 美国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1790年成立的费城证券交易所,但美国最著名的证券交易所还要数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纽约的24名商人在华尔街签订了“梧桐树协议”,约定每天都进行露天股票交易。后来,露天交易转移到一家咖啡馆进行。181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最初仅仅是一家露天交易所,但今天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由于战争的大量消耗,使得经济得到重创,而美国却在战争中,通过对英国和法国的融资,大发横财。此后,美国便取代了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金融霸主。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危机很快也传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最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一事件,导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同时颁布了“格拉斯一一斯蒂格尔法案”,将银行业和证券业相分离。这次事件实际上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其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远远超过西方各国。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国际性的资金借贷和资金筹集也集中在纽约。现今,占据国际金融市场统治地位的仍然是美国,但其他金融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力量也不容小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体系是市场主导型。在这一类国家中,金融市场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而法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在这类国家中,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非常紧密。(二)中国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872年,由李鸿章等人举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股票。1845年,上海首先出现了租界,大批国外金融企业随即进入。上海很快便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当时,中国全国性的银行中,有一半的总行设在上海。而且上海的对外贸易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主要金融机构都收归国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大一统”的金融体制),金融(银行)作为财政的附属品,只发挥调拨资金的作用。金融市场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和微观主体的财富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20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开始发展。1984年,我国开始允许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以调剂余缺,形成同业拆借市场。198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商业汇票承兑业务,并允许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市场初步形成。1991年,全国证券交易报价系统试运行国债回购协议交易,此后经整顿,回购协议市场出现了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分离。相比于货币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迅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证券市场。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正式营运。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并实施了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相伴,我国基金市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199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淄博乡镇投资基金开始运行,并与1993年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我国首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1997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为此,人们又习惯把1998年开始设立的基金称为“新基金”。自1998年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在发行“新基金”的同时,对“老基金”进行清理规范工作。“新基金”中,最早的两只封闭式基金是1998年3月设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最早的开放式基金是2001年9月设立的华安创新基金。1994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外汇额度管制,实行了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4 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行,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率形成机制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四、金融市场的新趋势(应用,重点)随着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加剧,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长期固定利率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做抵押发行证券,以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特点,是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的市场性融资。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三大积极作用:首先,对投资者来说,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产品,能够使其投资组合更加丰富;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善资金周转效率,规避风险,增加收入;再次,资产证券化能够增加市场的活力。但是,资产证券化也带了巨大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消除原有资产的固有风险,只是将风险分散或者转移给其他机构或投资者而已。(二)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甚至将一些管制取消。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结果,也有金融创新的推动,也有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减少甚至取消国与国之间对金融机构活动范围的限制,国家之间相互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二是放松外汇管制,使资本流动更加便利;三是放松对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渐允许混业经营;四是利率市场化;五是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金融工具的交易。金融自由化,导致了金融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金融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金融自由化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增大了金融监管当局的工作难度。(三)金融全球化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正在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金融全球化,既包括市场交易的全球化,也包括市场参与者的全球化。不论是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还是外汇市场,其金融交易的范围都逐渐扩展到世界市场的范围。而且市场参与者也更加丰富,不但有大银行和各国政府,也有普通的金融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国际金融交易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给投资者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机会,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变得十分困难,更使得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一旦某国金融市场出现问题,危机便会很快地传导至世界范围。2007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本来仅是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金融全球化,危机很快地席卷全球。 (四)金融工程化金融工程,指用工程学的思维和工程技术来思考金融问题,是一种对金融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数学建模、仿真模拟、网络图解,都是金融工程的典型运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是金融工程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工程,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它能够带动金融创新,最终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主要内容:(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二)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即期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三)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要素划分:原生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市场。(四)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初级市场;次级市场。(五)按融资方式划分: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六)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竞价市场;议价市场。(七)按交易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八)按地域范围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为常见的划分方法。按照这一划分方法,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一)货币市场(概念,重点)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也即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该市场所容纳的金融工具,主要是短期信用工具。从资金需求上讲,它满足了筹资者的短期资金需求:从资金供给上讲,它满足了闲置资金投资的要求。相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货币市场具有期限短、交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小、电子化程度高和公开性强等特点。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此外,短期政府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短期信用工具的买卖,以及央行票据市场和短期银行贷款也属于货币市场的业务范围。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概念,重点)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买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讲,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证券就是这类贷款的抵押品。回购协议市场一般没有集中的有形交易场所,交易多以电讯方式进行。大多数交易由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进行,但也有少数交易通过市场专营商进行。回购协议中的证券交付一般不采用实物交付的方式,特别是在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中。货币市场基金是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为投资对象的一类基金产品。因此,货币市场基金虽然是一类基金,但这类基金交易的市场同样具有货币市场的性质。与其他类型基金相比,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特点。货币市场基金是厌恶风险、对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的理想工具,或暂时存放现金的理想场所。相对于直接购买货币市场上的产品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门槛更低,因此,货币市场基金为普通投资者进入货币市场提供了重要通道。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以货币形式贮藏的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3、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4、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主币又称本位币。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5、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为有限法偿。 6、在欧美,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制度。 7、国家货币制度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前三类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8、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11、纯粹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 1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14、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5、二次大战后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又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7、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8、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19、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0、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1、1991年1月1日,欧元诞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范例。 2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二、主要概念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3、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也是信用货币。 9、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0、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11、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12、财富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3、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4、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支付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7、主币:指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又称本位币。 18、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9、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20、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建立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三、要点领会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须性。 (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商品价值论 确定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即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4)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由此可看出,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这种商品也由此而具有了双重使用价值 因而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 4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到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3、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商品所有者将其商品卖出,挽回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货币作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这就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4、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6、自由铸造的意义 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或者说,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7、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8、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不能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9、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5 (3)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0、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1、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政府保证以1934年1月确定的35美元盎司黄金的官价向其他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兑换其持有的美元,其他各国政府则规定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根据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 (2)“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即“特里芬难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差,黄金储备外流。 13、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笔记

自考金融理论实务知识点有哪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Self-taught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s),简称自学考试、自考,分为社会型考生和应用型考生。自学考试为人民群众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和制度保障,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点击进入: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自考金融理论实务知识点可以登录猎考网查找。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猎考网的备考指导栏目就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登录网址自考学习1全面提升学习兴趣,比机械记忆强太多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对于刚接触的学习材料抱有新鲜感,利用好这心态,进行最全面的学习备考材料,圈要点、查资料、做笔记。全面学习的趣味性非常高,考生也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2深入学习,发掘重点当我们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就要开始深入学习,对照考纲挖掘所学内容里的重点,最后将书里的重点内容,反复记忆、消化。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牢记于心,及格率大大增加。3熟能生巧,量化试题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在复习的时候,也不仅仅看书、做笔记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是自考生!在读书复习的时候,大量做考卷做试题,才能让我们自己发现不足之处重点突破。4知识有共性,举一反三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做习题的时候,还要学会总结,易错的地方马上纠正,并发现这些所学知识的共性,学会举一反三。以上是关于成人自考相关内容,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们没开这门课程 真的没开

1金融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或投资银行的集中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原因:管制放松;创新发展;处理技术提高;重新安排债权。给经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有利:投资的新选择;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转换呆账和债权;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不利:原有资产固有的风险影响新政策的实施;涉及发起人、还本付息者、担保人、受托人及投资者,风险复杂,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在信贷扩张上面各种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木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权威性协调或组织管理机构。3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三、提高本币地位。4,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证券化5,1.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提高了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与物价的影响力2.人民币升值缓解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但效果有限3,人民币升值只是目前出口减缓原因之一,出口减少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4.人民币升值未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反而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过高,为国内通货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条件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 索引序列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学重点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归纳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章节
  •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