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归纳汇总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归纳汇总

发布时间: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

独 立 本 科 段(专 科 起 点 本 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金融、管理学原理、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学、国际投资学、★国际结算、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金融企业会计、★保险学原理、金融法(一)、*中国文化概论、*当代中国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学。这是南京大学08年招生简章上的内容,国际金融专业的

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律体系中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学员学习金融法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以经济法理论为基础学习金融法。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税法、环保法、企业法、破产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法的内容。因此,作为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有关经济法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对学习金融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把握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与监管法律制度、金融服务市场法律制度、货币市场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第一部分实际上是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第二部分是金融组织从事金融业务范围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金融监管中对货币及利率、汇率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是资本筹集、转让及监管法律制度。三、在全面把握金融法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和理解。金融法课程内容较多,违背教材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更主要的是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并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学员学习此内容时,应注意把握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尽管自学考试出题范围较广,各种题型纷繁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其基本要求就是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这里的重点突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等等。(二)是各章重点。每章的具体内容较多,但各章有各章的重点问题。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一章中,其重点是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概述,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等。再如第七章储蓄管理法制制度,重点是第三节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第四节《储蓄管理条例》。(三)是具体的重点问题。如担保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及资产运用业务的基本内容、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等等。(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金融本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加速或抑缓的作用。制订金融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金融活动纳人法制的轨道,学习金融法的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加上金融体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要学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金融法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出题点。但由于自学考试测试的实际问题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学员更全面地了解有关具体规定。为帮助大家学习金融法课程,下面就各章重点及难点问题作一简单提示。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和外汇制度、有关汇率的计算、汇率的决定理论、国际银行业务、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金融危机等等都是重点。 自考怎么复习? 第一步肯定是通读教材,自考的题总是围绕教材出的,不会脱离教材之外,通篇看一遍,大概要知道这门课讲的是什么,难度怎么样,边看可以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记号,哪些是不好理解的可以先划下线,另外目录是个好东西,可以很快的帮你了解整本教材的结构。 第二步就是边看视频课程边翻教材,这一步就是在划重点了,各种记号笔准备起来,概念、名词解释这样的要重点理解记忆下的, 第三步开始刷题,多刷真题,不要以为考过了就不会再考了,有可能下次就有前几年考过的原题,闭卷做一次模拟演练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再巩固复习。如果拿起试卷无从下手,那就是你前两步没做好。 自考题型 1、选择题,一般占20——30分,比较好拿分的一部分。考的就是书本上基础内容。不确定的选项,用排除法。 2、名词解释,专业解释,尽量按书里的原话写,所以要好好看教材呀。 3、简答题,注意分段叙述,标明1,2,3。可以只写重点。言简意赅,不会的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分段写,总之不要空着。 4、论述题,一般在10——15分左右,这种一般会有开放性题目,多写点,多写点,能用上背过的知识点就更好了。不要嫌麻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归纳汇总

1金融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或投资银行的集中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原因:管制放松;创新发展;处理技术提高;重新安排债权。给经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有利:投资的新选择;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转换呆账和债权;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不利:原有资产固有的风险影响新政策的实施;涉及发起人、还本付息者、担保人、受托人及投资者,风险复杂,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在信贷扩张上面各种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木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权威性协调或组织管理机构。3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三、提高本币地位。4,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证券化5,1.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提高了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与物价的影响力2.人民币升值缓解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但效果有限3,人民币升值只是目前出口减缓原因之一,出口减少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4.人民币升值未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反而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过高,为国内通货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条件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而国际金融则属于国际经济学范畴(国际金融学从宏微观上分可分为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两块,这里的International Finance主要是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货币、资本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涉及到的内容有汇率、汇率体系、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国际资本及人口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证券市场一体化等内容,是金融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以货币形式贮藏的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3、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4、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主币又称本位币。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5、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为有限法偿。 6、在欧美,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制度。 7、国家货币制度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前三类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8、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11、纯粹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 1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14、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5、二次大战后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又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7、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8、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19、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0、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1、1991年1月1日,欧元诞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范例。 2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二、主要概念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3、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也是信用货币。 9、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0、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11、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12、财富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3、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4、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支付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7、主币:指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又称本位币。 18、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9、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20、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建立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三、要点领会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须性。 (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商品价值论 确定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即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4)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由此可看出,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这种商品也由此而具有了双重使用价值 因而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 4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到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3、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商品所有者将其商品卖出,挽回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货币作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这就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4、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6、自由铸造的意义 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或者说,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7、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8、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不能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9、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5 (3)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0、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1、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政府保证以1934年1月确定的35美元盎司黄金的官价向其他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兑换其持有的美元,其他各国政府则规定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根据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 (2)“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即“特里芬难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差,黄金储备外流。 13、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书

这方面的书很多,我给楼主介绍几本国外教材吧,国外教材比国内的简明易懂,比较适合楼主学习,不过楼主也不用学太多,因为大学里都是会学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肯定是要的,楼主也知道了,另外就是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这个建议楼主看上册国际经济部分,下册国际金融部分有点小难,可以以后再看;还有一本博迪/凯恩/马科斯(这是三个人合著的)的《投资学精要》,这个要前看完前面两本才能看懂,也很适合楼主。这几个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书都是写得很不错的,建议楼主精读。还有就是普通的教材,戴国强的《商业银行经营学》、王萍的《财务报表分析》这两个都是简单的应懂科目,推荐楼主看看。此外推荐楼主额外阅读一本本杰明的《心理学导论》,这个书通俗易懂,对金融学尤其是经济现象的分析有帮助。一个朋友学金融的,他给列的清单,不知道是否会对你有所帮助?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瓦里安囊括了微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初级用书《微观经济学—理论和运用》尼克尔森连接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的书,没有数学推导但是大多数论题都直接联系高微内容《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瓦里安那些对金融经济学有兴趣的同学,主要推荐阅读不确定性和资本市场,时间,一般均衡等几章。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全球视角》萨克斯包罗万有,把宏观经济学的各派观点都详细罗列一遍,要有宏观经济学基础的同学阅读起来会感到有趣。《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这本书是我读过的书里,对总供给总需求讲的最清楚最详细的了。《高级宏观经济学》戴维罗默高宏教材,经济增长部分写的一般,但波动理论部分和投资消费部分非常出彩。《高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斯坦利费雪对兰姆赛模型有非常详细的阐述,同时在经济波动方面,讲述大量不同于主流(真实经济周期)的新观点:如混沌,太阳黑子等。但本书数学较多,而且对宏观经济基础和直觉要求甚高,建议有所成后进一步阅读。国际宏观经济学《汇率与国际金融》劳伦斯.科普兰大量介绍各种国际宏观经济学以及汇率决定理论,特别是对货币主义理论,蒙代尔模型,多恩布什超调模型和资产市场模型有详细讨论,而且有大量实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入门课书籍,文笔优美,用简单语言阐述现象时能引起读者思考。《国际经济学》甘尔道夫连接了中级教材和高级教材,数学用的比较多,同时给出详细解释。写作方面不同于美式经济学家知识面狭窄而采众家之长,同时对经济传统给与尊重《国际经济学基础》奥普斯塔法,罗格夫国际经济学圣经,该书前言宣称将建立统一的国际宏观经济学体系。采用微观基础为推导根据,让人信服。有大量数学推导,适合高阶学习。最优化理论:《数理经济学基本方法》蒋中一该书对经济学中有所应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方面知识作了全面的解释,并以经济学中应用为例子,很适合文科学生恶补经济数学之用。在我看来,把这本书真正看通看透,就能应付大部分课程需要了。《动态最优化基础》蒋中一高宏第一学期课程必须用书,对变分法,动态优化有很详细描述。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古扎拉蒂本科水平教材,看透该书可以进入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计量经济学—现代观点》伍德里奇连接中级教材和高级教材,对许多高阶教材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配以大量实例。推荐阅读。《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戴维森,麦金农金融时间序列:《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蔡芝加哥大学金融学硕士课程教材,偏重时间序列的金融计量应用,但对高阶内容仅作简单介绍,没有推导证明。跳跃的时候会让人看不太懂。《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恩德斯中级计量经济学教材,对平稳时间序列,非平稳时间序列和波动性建模有详细描述,而且简单易懂,不涉及详细证明推导。《风险管理与金融机构》约翰.霍尔对VaR有详细讨论《金融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米尔斯金融学基础入门《金融学》博迪,默顿本人就是看完这本书开始对金融学产生兴趣的,很有趣的入门书。投资学《投资学》博迪中级教程,对现金流定价,均衡定价(CAPM),套利定价(APT),衍生品定价有初步但绝不肤浅的讲解,很适合细读。《公司财务原理》布雷利文笔优美,流畅,大家之作。看这本书是种享受。衍生品定价理论《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约翰.霍尔被誉为华尔街圣经,全面介绍了各种衍生品及其定价,但稍显不足的是本书较少使用数学,如鞅定价方法,GARCH过程,本书都没有深入讲解,但如果说作为进入金融衍生品的门槛,该书我认为是最好的了。《an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finance option and other topics》Sheldon Ross进一步补充了数学知识,据说课后习题极有挑战性。《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shreve卡耐基梅隆的金融工程硕士生课本。随机微积分和金融数学的完美结合,由浅入深,微言大义,对金融数学有兴趣的同学,推荐阅读。《stochastic calculus and financial application》steele该书对布朗运动,鞅测度,平时阅读《股市作手回忆录》《说谎者的扑克牌》《金融炼金术》《对冲基金风云录》《股市真规则》《经济过热,恐慌和崩溃—金融危机史》《1929年大崩盘》《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金融学科目教材,暨南大学自考金融学科目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南京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本科〕需要哪些书籍?谢谢是金融管理吧,我在考办网站上搜了一下,没有叫金融的,只有金融管理。金融管理本科教材列表如下:教材号教材名称000121大学英语自学教程000129大学英语自学指导000150英语自学考试大纲000151大学英语自学教程000159大学英语自学指导000721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1071现代管理学003211中国文化概论03708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183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41841线性代数270161标准日本语270171大学法语简明教程270181俄语270871金融企业会计学270881国际投资学270891公司理财学270901财务报表分析报考课程列表如下:课程号课程名称00015英语(二)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00107现代管理学00321中国文化概论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27016日语27017法语27018俄语27087金融企业会计27088国际投资学27089公司财务27090上市公司案例分析金融方面的自考要学什么课程专业代码:01B0205专业名称:金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16日语日语入门(上)(下)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上2006年版下李翠霞00017俄语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应云天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对外经济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杜奇华00054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李晓光00058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郭国庆李先国00060财政学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高培勇00066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王克华00067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王庆成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银行信贷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吴慎之00076国际金融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刘舒年00077金融市场学金融市场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周升业王广谦00078银行会计学银行会计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许明00079保险学原理保险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张拴林陈继儒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有哪些科目?湖南大学的自考会计专业?湖南大学的自考会计专业,有哪序 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课程类别 考试方式 1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必考 笔试 2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 笔试 300009政治经济学 6必考 笔试 4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2必考 笔试 5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 2必考 实践 600020高等数学 6必考 笔试 700041基础会计学 5必考 笔试 800043经济法概论 4必考 笔试 9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6必考 笔试 1000067财务管理学 6必考 笔试 11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4必考 笔试 1200144企业管理概论 5必考 笔试 1300146中国税制 4必考 笔试 1400155中级财务会计 8必考 笔试 1500156成本会计 5必考 笔试 1600157管理会计 6必考 笔试 1704729大学语文 4必考 笔试毕业总学分 79。自考会计专业本科要考哪些科目?,买那些教材?自考时间是好久?带上学历证、身份证及照片到当地教育局自考办咨询并报考。自考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只要记得专业和课程名字,是可以到财经书店购买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本人是学金融的本科,刚刚保上了金融的研究生,推荐几部书,这些书我都看过,觉得对于金融学的认知和学习很有帮助:1、黄达的《金融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胡庆康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这两本书主要能对货币银行学能有所了解;2、姜波克的《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对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能有所了解3、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对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比较全面的认知    以上三本是金融方面的专业书,但不是很难。如果想从零开始了解,可以先看曼昆的《微观经济学》,比较好懂。稍微深一点的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和微观部分,这是经济学类型的基础学科,不单是金融学要看,和经济学相关的专业都会学的。

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和外汇制度、有关汇率的计算、汇率的决定理论、国际银行业务、国际金融组织与国际金融危机等等都是重点。 自考怎么复习? 第一步肯定是通读教材,自考的题总是围绕教材出的,不会脱离教材之外,通篇看一遍,大概要知道这门课讲的是什么,难度怎么样,边看可以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记号,哪些是不好理解的可以先划下线,另外目录是个好东西,可以很快的帮你了解整本教材的结构。 第二步就是边看视频课程边翻教材,这一步就是在划重点了,各种记号笔准备起来,概念、名词解释这样的要重点理解记忆下的, 第三步开始刷题,多刷真题,不要以为考过了就不会再考了,有可能下次就有前几年考过的原题,闭卷做一次模拟演练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再巩固复习。如果拿起试卷无从下手,那就是你前两步没做好。 自考题型 1、选择题,一般占20——30分,比较好拿分的一部分。考的就是书本上基础内容。不确定的选项,用排除法。 2、名词解释,专业解释,尽量按书里的原话写,所以要好好看教材呀。 3、简答题,注意分段叙述,标明1,2,3。可以只写重点。言简意赅,不会的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分段写,总之不要空着。 4、论述题,一般在10——15分左右,这种一般会有开放性题目,多写点,多写点,能用上背过的知识点就更好了。不要嫌麻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表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金融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律体系中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学员学习金融法课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以经济法理论为基础学习金融法。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与税法、环保法、企业法、破产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法的内容。因此,作为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有关经济法的理论、原则、方法等对学习金融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把握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金融法的结构体系包括金融机构与监管法律制度、金融服务市场法律制度、货币市场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联系。第一部分实际上是金融组织法律制度;第二部分是金融组织从事金融业务范围法律制度;第三部分是金融监管中对货币及利率、汇率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第四部分是资本筹集、转让及监管法律制度。三、在全面把握金融法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化记忆和理解。金融法课程内容较多,违背教材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更主要的是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并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学员学习此内容时,应注意把握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尽管自学考试出题范围较广,各种题型纷繁复杂,但亦有规律可循。其基本要求就是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这里的重点突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贷款法律制度、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等等。(二)是各章重点。每章的具体内容较多,但各章有各章的重点问题。如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律制度一章中,其重点是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概述,第二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第四节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等。再如第七章储蓄管理法制制度,重点是第三节储蓄存款的有关规定,第四节《储蓄管理条例》。(三)是具体的重点问题。如担保的方式、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业务及资产运用业务的基本内容、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等等。(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金融本身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加速或抑缓的作用。制订金融法的目的就在于使金融活动纳人法制的轨道,学习金融法的目的。则是通过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加上金融体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就要学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金融法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出题点。但由于自学考试测试的实际问题是不固定的,这就要求学员更全面地了解有关具体规定。为帮助大家学习金融法课程,下面就各章重点及难点问题作一简单提示。

独 立 本 科 段(专 科 起 点 本 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金融、管理学原理、资产评估、★财务管理学、国际投资学、★国际结算、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金融企业会计、★保险学原理、金融法(一)、*中国文化概论、*当代中国经济运行、*国际经济学。这是南京大学08年招生简章上的内容,国际金融专业的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题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以货币形式贮藏的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3、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4、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主币又称本位币。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5、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为有限法偿。 6、在欧美,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制度。 7、国家货币制度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前三类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8、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11、纯粹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 1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14、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5、二次大战后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又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7、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8、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19、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0、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1、1991年1月1日,欧元诞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范例。 2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二、主要概念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3、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也是信用货币。 9、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0、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11、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12、财富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3、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4、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支付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7、主币:指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又称本位币。 18、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9、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20、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建立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三、要点领会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须性。 (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商品价值论 确定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即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4)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由此可看出,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这种商品也由此而具有了双重使用价值 因而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 4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到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3、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商品所有者将其商品卖出,挽回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货币作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这就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4、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6、自由铸造的意义 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或者说,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7、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8、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不能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9、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5 (3)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0、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1、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政府保证以1934年1月确定的35美元盎司黄金的官价向其他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兑换其持有的美元,其他各国政府则规定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根据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 (2)“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即“特里芬难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差,黄金储备外流。 13、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1、外汇的作用有(A、B、C、E、) A、国际购买手段 B、国际支付手段 C、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D、防范汇率风险 E、调剂国际间资金余缺2、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有( A、B、C、D、E、 ) A、国际收支 B、外汇干预 C、通货膨胀 D、心理预期 E、资本流动3、自主性交易的内容实际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A、 B、 D、)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金融项目 D、储备和相关项目 E、误差与净遗漏4、下列各项目中应该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贷方的项目有( A、B、C、E、) A、货物的进口 B、服务输出 C、支付给外国的工资 D、接收的国外政府无偿援助 E、私人汇出的侨汇5、欧洲中长期信贷市场资金贷放的对象是( A、C、D、) A、外国政府 B、私人企业 C、国际组织 D、大型跨国公司

而国际金融则属于国际经济学范畴(国际金融学从宏微观上分可分为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两块,这里的International Finance主要是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货币、资本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涉及到的内容有汇率、汇率体系、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国际资本及人口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证券市场一体化等内容,是金融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1金融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或投资银行的集中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原因:管制放松;创新发展;处理技术提高;重新安排债权。给经济、金融机构带来的影响:有利:投资的新选择;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转换呆账和债权;增加金融机构的收入。不利:原有资产固有的风险影响新政策的实施;涉及发起人、还本付息者、担保人、受托人及投资者,风险复杂,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在信贷扩张上面各种问题。2国际货币体系的存在与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对各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世界贸易支付清算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运行规则。(2.)稳定汇率。(3.)调节国际收支。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是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木目的和主要作用之一。(4.)监督与协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需要有相应的权威性协调或组织管理机构。3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二、支持本国货币汇率。三、提高本币地位。4,金融全球化(市场交易国家化和市场参与者国际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工程化,金融证券化5,1.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提高了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与物价的影响力2.人民币升值缓解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但效果有限3,人民币升值只是目前出口减缓原因之一,出口减少缓解了国内物价上涨4.人民币升值未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反而吸引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外汇占款过高,为国内通货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条件

  • 索引序列
  •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
  • 自考国际金融重点归纳汇总
  •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书
  •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表
  • 国际金融自考重点归纳汇总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