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网盘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网盘

发布时间: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网盘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知识结构体系 (一)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 2. 中国古代城市中影响的典型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 中轴对称。 ② 东西两市。 ③ 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① 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 ②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 ① 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 ② 突出8km中轴线。 ③ 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 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奴隶制社会 古希腊的城市 ① 公元前5世纪,经历奴隶制民主政体,形成城邦国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 ② 代表城市——米立都城。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由希波丹姆(Hippodamus)所提倡与系统化了的方格网式街道网布局形式 ③ 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的城市 ① 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 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 ③ 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2. 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城市的有机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 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 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不少城市(如佛罗伦萨)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 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代表作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巴黎——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宫殿、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二、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4.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 知识结构体系 (一)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社会经济背景 关键词:工业化 工业城市 城市问题 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导致传染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 2. 知识背景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屉,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 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 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 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300万人口的城市。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3. 其他的理论探索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 ①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② 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③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④ 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戈涅尔的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 基本思路——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① 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入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②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他强调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格迪斯的学说 生物学家格迪斯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① 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②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三)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1. 《雅典宪章》(1933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人手,对城市恬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城市看成丁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3.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如下: 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方法论、科学决策。 规范理论——规划价值目标及其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1.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分化为两种形式: ① 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形不成城市群; ② 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 ① 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③ 问题——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 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 ① 形成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② 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③ 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有机疏散理论 ① 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② 将城市分解成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简言之,将城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 2.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经济活动的聚集。 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城市聚集区——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包括一个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2 500万人以上。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 3. 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 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每个城市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及各种机会的数量和种类。 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影响的区域组合形成城市的等级体系。 城镇之间交通、通信所组成网络的多少和方便程度,赋予了该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引力模型)。 城市体系——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格迪斯、芒福德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贝利等人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等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城市体系内容——职能、规模和空间结构。 4.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城市内部各类土地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城市的经济地租密切关联。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三、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 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知识结构体系 (一)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1. 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 2. 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 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二)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三)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 1992年联合国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变革现行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3. 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 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 1. 知识经济四个特点 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 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有限成本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 2. 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基地。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 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 1. 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体系水平结构。 2. 知识经济时代——三个层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众多的制造与装配基地)、管理与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少量的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垂直结构。 (六)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1. 知识传播的信息化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应用的周期,促进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2. 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亲近大自然、家庭内工作、中心区娱乐等。

一、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 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规划实施的概念 城市规划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政府的职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1. 政府实施城市规划 直接行为——根据规划,制定实施计划与政策;通过财政拨款等手段,直接投资建设项目;根据目标,制定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的发展。 控制和引导行为——对于非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控制和引导,以加强管理。 2. 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参与项目的投资,关心井监督规划的实施。 遵守城市规划的规定和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客观上有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 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和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按照规划进行 (三) 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 1. 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 2. 使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适应,满足并平衡城市人的需要与利益 3. 使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 二、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行政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 2. 熟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它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 3. 了解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 1.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政策,要有公共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以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企业高强度开发;破坏自然人文环境),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2. 城市规划实施与行政权力 城市规划实施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有法律保障,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1989年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要求。 (二) 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 1.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人民政府的关系 2.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 (三) 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 1. 行政区划的概念 国家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将国土划分成为若干层次和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设置地方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2. 基本要素 一定规模人和面积的地域空间 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 明确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 行政区有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名称 3. 合理的行政区划 三、 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和原则 考试大纲要求 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 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 3.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法律机制 4.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 5.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 6. 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 1. 法制机制 通过法律、法规为城市规划行政行为授权和提供实体性、程序性依据。 司法程序——行政诉讼,维护公民利益。 法律机制是行政行为的执行保障。 2. 行政机制 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宪法、法律、法规的授权,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规定、计划、标准、通知许可等行政方式来实施城市规划。 法理基础 城市规划行政机构享有羁束权限及自由裁量权限。 有效条件 ① 法律对行政程序和权限有明确、完整的授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② 行政管理的主体明确、结构完整。 ③ 公众服从管理。 ④ 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3. 财政机制 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重要设施 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 通过税收杠杆来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活动 4. 经济机制 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政府借贷 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收费 出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 5. 社会机制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有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正常渠道 社会团体在制定城市规划并监督其实施的有组织的行为 新闻媒体对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报道和监督 政务公开,健全的信访、申述受理和复议机构及程序 (二) 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1. 行政合法原则 2. 行政合理原则 3. 行政效率原则 4. 行政统一原则 5. 行政公开原则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一、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考试大纲要求 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1. 城市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2. 城市交通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二) 城市对外交通 1. 铁路 铁路设施:直接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货运设施;铁路专用设施 铁路客运站 会让站、越行站 中间站 ① 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采用横列式布置,间距20-40km。 ② 按客站、货场和城市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布局方式,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一侧,货场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区段站 货运站 编组站 2. 公路 公路分类、分级 公路布局 长途汽车站的类型 客运站 货运站 技术站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3. 港口 港口基本情况 港口城市规划布局要点 4. 机场 机场分类 机场布局 ① 机场宜设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小距离5-7hm)。 ② 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一端与城市边缘酌距离至少15 Km。 ③ 与城市的距离应不近不远(10—30 km),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④ 避免通讯干扰,与铁路编组站、电气化铁路、 高压线、变电站、电讯台、广播站、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 ⑤ 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建设快速路或用其他方式(地铁、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联系。 (三)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①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 ②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 ③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 ②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③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④ 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⑤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⑥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 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① 道路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②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③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 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编制道路系统规划说明书 4. 城市道路分类 按城市骨架分类 ① 快速路——联系组团间交通、中长距离交通、快速交通;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应布置在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分割带中;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② 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对外交通枢纽、中距离交通服务、常速的道路。 ③ 次干路——组团内联系,位于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属集散交通。 ④ 支路——汇集交通量。 按道路功能分类 ① 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可分为货运交通干道、客运交通干道和客货混合交通干道。 ② 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可分为生活性干道、生活性支路。 5. 城市干道网类型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① 适于地形平坦城市,有利于建筑的布置。 ② 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增加放射道路,又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 ③ 交通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 ① 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 ② 环行干道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 ③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不断向外扩张。 自由式道路系统 ① 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 ② 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 ① 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等城市。 ②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如兰州等城市。 6.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 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② 对于特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③ 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 ④ 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②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7. 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货运交通枢纽 客运交通枢纽 设施性交通枢纽 8.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局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 500-2 500M,主干道间距700-1 2l00m,次于道350-500m,支路150-250m。 道路网密度 ① 城市干道网密度:于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大城市为3—5km/km2;中小城市为2.5-4km/km2。 ②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为5-6kn/km2。 建议—6—8 km/kM2。 道路红线宽度 ① 道路红线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割带四部分。 ② 道路实际宽度根据周边用地功能、交叉口而发生变化。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③ 快速路红线宽度60—l00m,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 道路横断面类型 多种形式,各有利弊,正确选用。 ① 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能适应 ② 两块板道路——解决对向快速车流的干扰,车速大于50km/h时设置(高速公路、快速路);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交通干道交通量较大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③ 三块扳道路——机非分道行驶,保障交通安全;景观效果好;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应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道;不适应于城市快速路;占地大、投资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受限。 ④ 四块扳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一般不宜采用。 (四) 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 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2.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 交通出行OD调查 OD调查的目的 出行的起、终点调查,以得到现状交通的流动特性。 交通区划分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出行调查 (五) 城市交通规划 1.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 2.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方式 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使交通系统获得效益 3.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 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矛盾:交通拥挤,肇事,环境污染,景观被破坏;原因:交通需求增长(人口增加,经济发展) 规划目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预测 规划方案的制定 规划方案评价的原则——有效率原则;有效性原则 规划方案的实施 (六) 城市交通政策 1. 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 2. 城市交通政策的内容——政策目标;政策背景;区域范围;政策种类;、执行机构;城市交通法规 3. 城市交通政策的基本特征 针对性与目标效用 多相关性与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较大的可变性 交通政策向法规延伸,以取得该调控手段的法律效力 4. 我国城市交通政策概况 (七) 城市公共交通 1. 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型与特征 2. 考核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四个方面——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 公共交通规划的要求 4. 公共交通线路系统规划 不同类型的城市应有不同形式的公共交通线路系统 线路规划的原则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公交站场规划 公共交通站场有三类——公交车场、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停靠站。 ① 公交停靠站的站距:公共汽车和电车500-800m;公共汽车大站快车1 500-2000m;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800-1 200m;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 000—2000m。 ② 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m;在道路平面立交或立体交叉口设置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③ 快速路、主干路上的公交停靠站不应占用行车车道,应采用港湾式布置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云

现在城市规划原理出来了第四版了吧……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df(选择普通下载即可!)

1、很抱歉,云盘空间已满,用别的盘分享,测试可以正常下载!

2、手机浏览器网页端 登 陆 或 PC电脑端登陆,即可查看、下载;

3、文件有时效性,若文件失效或下载问题,请及时留言;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不同学校考试侧重点不同,最好的是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总结... 2009-12-23 同济2003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答案 8 2011-05-15 天津自考城市...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一、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考试大纲要求 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知识结构体系 (一)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 1. 城市综合交通 对外交通 城市交通 2. 城市交通系统——由三个系统组成 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 城市道路系统(通道)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二) 城市对外交通 1. 铁路 铁路设施:直接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客、货运设施;铁路专用设施 铁路客运站 会让站、越行站 中间站 ① 中间站是客货合一的小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采用横列式布置,间距20-40km。 ② 按客站、货场和城市的相对位置有三种布局方式,规划应尽可能将铁路布置在城市一侧,货场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区段站 货运站 编组站 2. 公路 公路分类、分级 公路布局 长途汽车站的类型 客运站 货运站 技术站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3. 港口 港口基本情况 港口城市规划布局要点 4. 机场 机场分类 机场布局 ① 机场宜设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小距离5-7hm)。 ② 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一端与城市边缘酌距离至少15 Km。 ③ 与城市的距离应不近不远(10—30 km),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④ 避免通讯干扰,与铁路编组站、电气化铁路、 高压线、变电站、电讯台、广播站、有高频设备或x光设备的单位保持适当距离。 ⑤ 机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应在30分钟以内,建设快速路或用其他方式(地铁、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联系。 (三)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①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 ②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 ③ 组织城市景观(交通功能道路宜直,生活性道路宜自然)。 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协调(要注意避免在交通性道路两侧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设施与用地,在生活性道路两侧同样避免布局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 ② 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辅,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③ 适当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宰(8%-15%、20%—30%)。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 ④ 要有利于交通分流(形成快速与常规、交通性与生活性、机动与非机动、车与人等不同系统)。 ⑤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 ⑥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内外道路有别,不能混淆而产生冲突;城市道路与铁路场站、港区码头和机场之间要联系方便)。 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 ① 道路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②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③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 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初步方案 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编制道路系统规划说明书 4. 城市道路分类 按城市骨架分类 ① 快速路——联系组团间交通、中长距离交通、快速交通;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应布置在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分割带中;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② 主干路——联系城市各组团及对外交通枢纽、中距离交通服务、常速的道路。 ③ 次干路——组团内联系,位于主干道之间,较低速度,属集散交通。 ④ 支路——汇集交通量。 按道路功能分类 ① 交通性道路——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可分为货运交通干道、客运交通干道和客货混合交通干道。 ② 生活性道路——满足生活性交通要求(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可分为生活性干道、生活性支路。 5. 城市干道网类型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① 适于地形平坦城市,有利于建筑的布置。 ② 由于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增加放射道路,又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 ③ 交通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 ① 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 ② 环行干道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 ③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不断向外扩张。 自由式道路系统 ① 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 ② 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 ① 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等城市。 ②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如兰州等城市。 6.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 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② 对于特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③ 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 ④ 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②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7. 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货运交通枢纽 客运交通枢纽 设施性交通枢纽 8.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局 交叉口间距 快速路1 500-2 500M,主干道间距700-1 2l00m,次于道350-500m,支路150-250m。 道路网密度 ① 城市干道网密度:于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大城市为3—5km/km2;中小城市为2.5-4km/km2。 ②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为5-6kn/km2。 建议—6—8 km/kM2。 道路红线宽度 ① 道路红线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割带四部分。 ② 道路实际宽度根据周边用地功能、交叉口而发生变化。红线不应该是一条直线。 ③ 快速路红线宽度60—l00m,主干路40—70m,次干路30—50m,支路20—30m。 道路横断面类型 多种形式,各有利弊,正确选用。 ① 一块板道路——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能适应 ② 两块板道路——解决对向快速车流的干扰,车速大于50km/h时设置(高速公路、快速路);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交通干道交通量较大的一侧设置辅助道路。 ③ 三块扳道路——机非分道行驶,保障交通安全;景观效果好;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应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道;不适应于城市快速路;占地大、投资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受限。 ④ 四块扳道路——解决对向机动车互相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一般不宜采用。 (四) 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 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2.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 交通出行OD调查 OD调查的目的 出行的起、终点调查,以得到现状交通的流动特性。 交通区划分 居民出行调查 货运出行调查 (五) 城市交通规划 1.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 2.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方式 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使交通系统获得效益 3.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 现状交通问题分析——矛盾:交通拥挤,肇事,环境污染,景观被破坏;原因:交通需求增长(人口增加,经济发展) 规划目标——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交通需求预测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预测 规划方案的制定 规划方案评价的原则——有效率原则;有效性原则 规划方案的实施 (六) 城市交通政策 1. 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 2. 城市交通政策的内容——政策目标;政策背景;区域范围;政策种类;、执行机构;城市交通法规 3. 城市交通政策的基本特征 针对性与目标效用 多相关性与整体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较大的可变性 交通政策向法规延伸,以取得该调控手段的法律效力 4. 我国城市交通政策概况 (七) 城市公共交通 1. 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型与特征 2. 考核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四个方面——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 公共交通规划的要求 4. 公共交通线路系统规划 不同类型的城市应有不同形式的公共交通线路系统 线路规划的原则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公交站场规划 公共交通站场有三类——公交车场、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停靠站。 ① 公交停靠站的站距:公共汽车和电车500-800m;公共汽车大站快车1 500-2000m;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800-1 200m;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 000—2000m。 ② 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m;在道路平面立交或立体交叉口设置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③ 快速路、主干路上的公交停靠站不应占用行车车道,应采用港湾式布置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作品名称:《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作者: 吴志强 / 李德华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城市规划原理

出版年: 2010-12

页数: 712

定价: 78.00元

丛书: 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ISBN: 9787112124152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分22章叙述,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本书为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学专业及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的基本规律。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 )。 A.公元前2000年左右 B.公元前3000年左右 C.公元前4000年左右 D.公元前5000年左右 2.汇集有全市性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信息、交通、物资汇流的枢纽,也是第三产业密集的区域是( )。 A.专业性公共中心 B.城市公共中心 C.中央商务区(CBD) D.全市性公共中心 3.城市是( )。 A.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B.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职业构成上是不同于乡村的地点 C.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人口、资源、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等物质要素的高度集中进行生产、消费、交换过程的结果 4.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 )型市制。 A.广域 B.局域 C.城域 D.地域 5.以( )为中心,组织、带动、服务于整个社会已是明显的时代特征。 A.城市 B.村庄 C.信息技术 D.工业 6.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中,( )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节约。 A.城市发展规划 B.科学发展观 C.总体纲要 D.总体规划 7.关于城镇化水平的测度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需要借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度、衡量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需要借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测度、衡量 C.城镇化进程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进行测度、衡量 D.一个重要自发作用就是推动资源利用效益的化配置 8.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 A.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B.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理论 C.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 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9.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是指( )。 A.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C.法国巴黎改建 D.公司城建设 10.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趋势,其中概述错误的是( )。 A.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B.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 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C.担当管理/控制职能的部门由于需要面对面的联系,需要紧靠其他的商务设施和为其服 务的设施,需要紧靠政府及相关的决策性机构,所以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地区,这类职 能部门将影响甚至决定世界经济运作的状况 D.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 司制造/装配基地 1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基本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对全球资本的运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作为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总部的集中地,是全球或区域经济的管理/控制中心 C.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这些城市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市场 D.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房地产、法律、信息、广告和技术咨询等),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商务需求 12.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 )。 A.霍华德 B.凯伯里 C.索里亚·玛塔 D.勒·柯布西埃 13.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中,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属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 )。 A.思想基础 B.技术基础 C.行政实践 D.法律实践 14.根据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指( )。 A.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但就城市 规划行政体系而言,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行为 B.既是一项社会实践,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同时也是一项专门技术 C.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 系或运作体系 15.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不包括( )。 A.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B.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C.城市规划工作体系 D.城市规划经济体系 16.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A.城乡规划实施的经济规划 B.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17.我国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A.法律和法规 B.规章 C.规范性文件和其他不规范文件 D.标准规范 18.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 )。 A.城乡规划项目监督 B.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C.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D.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19.城市规划的制定体系的目的是( )。 A.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B.将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法定规划付诸实施 C.建立可以在实践中执行的合法的城市规划文件 D.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结构体系 20.城镇体系规划是指( )。 A.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 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B.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 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发展 C.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一系列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 的城镇所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D.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1.下列选项中,对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全面考察区域发展态势,发挥对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 B.指导总体规划的编制,发挥上下衔接的功能。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 要基础,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要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等为依据 C.协调区域城市间的发展,促进城市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D.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问以及群体与外 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发展 22.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时应注意的原则不包括( )。 A.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 B.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 耕地的方针 C.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 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D.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23.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 )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和统筹 作用。 A.规划水平 B.政策水平 C.管理水平 D.全球化 2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 )。 A.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C.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D.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25.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键程序是( )。 A.现状调研 B.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C.总体规划纲要 D.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26.城市总体规划是( )。 A.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 B.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 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 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C.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总体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 D.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 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27.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包括( )的发展演变。 A.经济 B.社会 C.政治状况 D.地理位置 28.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中,( )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也用 于交通量调查等。 A.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B.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运用 29.《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 )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A.土地 B.矿产 C.水 D.森林 30.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 ),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 A.规划评估 B.前期评估 C.定期评估 D.后期评估 31.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是( )。 A.规划评估 B.城市总体规划 C.定期评估 D.城乡规划 32.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指( )。 A.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的预测,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城市现实状况把握的准确与否是 规划能否发现现实中的核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城市发 展与建设的关键作用的基础 B.城市政府依据制定的规划,运用多种手段,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建设发展 有序进行的一个动态过程 C.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D.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 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发展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矛盾和问题 33.由中心城区及周边其他城镇组成的空间是( )。 A.市域城镇空间 B.市域城乡空间 C.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空间 D.划定规划区的空间 34.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是( )。 A.工业用地的布置 B.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C.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D.经济中心 35.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是( )。 A.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B.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C.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D.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 36.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 )。 A.一种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B.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 C.城市交通的主体,分布在城市的每个地方;货运交通是货物的流动,其主要部分分布在 城市外围的工业区和仓储区 D.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3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 A.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 式,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境卫生设施,制定 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B.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按照可持续发展原 则科学合理预测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等需水量,充分利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 源,进行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确定城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战略,提出水资源节约利用目 标、对策,制定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C.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合理选择水源,科学合理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乡生 产、生活等需水量,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布置给水设施和各级供水 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 D.根据城市水资源紧缺状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在满足不同用水水质标准 条件下考虑将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后用于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工业用水等,确定城市 再生水厂等设施的规模、布局;布置再生水设施和各级再生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对水 质、水量、水压等要求 38.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主要内容的是( )。 A.依据城市通信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对分区内的近、远期电信、邮政做微观预测 B.研究和确定城市微波通道,制定相应的控制保护措施 C.依据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提出城市通信规划的原则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D.划分无线电收发信区,制定相应主要保护措施 39.既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项规划之一,也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的是 ( )。 A.城市生产系统专项规划 B.城市防护系统专项规划 C.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D.城市附属系统专项规划 40.下列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 )。 A.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B.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城市防灾减灾 D.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结构 41.对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是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分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 B.是城市在一定年限内各个组成部分和各项建设的全面安排 C.是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D.是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 42.政府宏观调控城市发展最主要的手段是( )。 A.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B.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C.对土地资源的配置 D.重点研究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对原有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43.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具体内容的是( )。 A.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B.依据总体规划,遵循优化功能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确定城市近期建设 的空间布局 C.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D.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 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步骤的是( )。 A.全面检讨总体规划及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 B.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C.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45.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 )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 A.分区规划 B.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 C.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 D.规划的综合性研究 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征的是( )。 A.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B.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C.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D.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47.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不包括( )。 A.指标体系与指标确定 B.规定性与指导性 C.规划控制指标体系 D.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48.下列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是( )。 A.坚持多元化的编制主体的原则 B.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C.坚持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D.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9.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使规划设计既符合国家、地方建设方 针,同时因地制宜具有项目特色 B.介绍规划设计的主要构思 C.横向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 D.说明住宅、医院、学校和幼托所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情况 50.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B.保证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C.保证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 D.保证规划的地域性 51.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规定,( )是法定规划。 A.修建性详细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总体规划 D.总体纲要 52.在我国城乡行政体系中,乡中心区是指( )。 A.乡、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 B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C.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入城镇的农场、林场等区域 D.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 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 53.对周边农村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带动作用的建制镇,是带动一片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核的是( )。 A.县城关镇 B.一般建制镇 C.集镇 D.中心镇 54.镇(乡)域规划的任务是( )。 A.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 置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 B.落实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镇区、村庄规划的编制 C.以镇区总体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D.对镇区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重要地区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55.下列选项中为乡和村庄规划作用的是( )。 A.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 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 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B.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C.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 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D.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56.下列选项中( )不是镇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A.确定规划区内道路网络,对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划安排 B.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C.提出镇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确定镇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D.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57.在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中,一般来讲,乡总体规划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58.下列选项中,不是乡的详细规划主要内容的有( )。 A.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B.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C.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路建设与控制要求 D.确定各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 59.在镇规划的原则中,宏观指导性原则不包括( )。 A.人本主义原则 B.科学合理性原则 C.可持续发展原则 D.因地制宜原则 60.车行道路和人行道路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并进行了成系统的组织,形成人车完全分离的道路系统的是( )。 A."公交引导开发"模式 B."田园城市"理论 C."大街坊"概念 D."邻里单位"理论 6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居住小区基本特征的是( )。 A.小区规模与配套设施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应的小区人口规模为下限,以公 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B.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C.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D.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62.下列为住宅群体空间基本形式的是( )。 A.贯通式 B.内环式 C.街坊式 D.点群式 6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住房奇缺,( )理论在英国和瑞典等国的新城建设中得 到广泛应用。 A."邻里单位" B."居住小区" C."工业城" D."田园城市" 64.为我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是( )。 A.自然保护区 B.风景名胜区 C.森林公园 D.地质公园 65.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原则的是( )。 A.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求,促进风景名 胜区功能和作用的全面发挥 B.必须突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C.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D.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66.下列选项中,不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的是( )。 A.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B.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 C.人文历史资源评价 D.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 67.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 )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68.城市规划中的大量内容需要依靠( )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 A.城市规划 B.项目构想和决策 C.项目投融资 D.商业性开发 69.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地协调,下列关于这种协调主要体现的方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空间和时序上有序安排城市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使城市的 功能、各项物质性设施的建设在满足各自要求的基础上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相辅相成,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B.根据城市的公共利益,适时建设满足各类城市活动所需的公共设施,推进城市各项功能 的不断优化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 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 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 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70.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基本因素的是( )。 A.建设用地的管理 B.城市规划的体制 C.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D.社会监督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话说我大学是城市建设于环境工程学院的,貌似也需要这种东西。 你既然都下载下来了嘛。你找的其他的肯定也都这个版本的,否则数据表格什么的TXT怎么显示呢。要么就gougou那写rmvb格式的,貌似连字幕都没有,学东西多累= = PDG文件是超星数字图书,用超星数字图书阅读软件打开。 在这里下载一个阅读器就OK. 采纳哦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扫描).pdf

下载链接见私信

仍有问题请“继续追问”,搞定望及时采纳。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df(选择普通下载即可!)

1、很抱歉,云盘空间已满,用别的盘分享,测试可以正常下载!

2、手机浏览器网页端 登 陆 或 PC电脑端登陆,即可查看、下载;

3、文件有时效性,若文件失效或下载问题,请及时留言;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城市规划体系的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城市规划编制的知识,城市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具备程度,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具备程度。1. 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1.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2.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1.3.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4.1 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1.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1.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2.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2.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2.3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3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2.3.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2.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3.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3.1.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3.1.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2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3.2.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3.2.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2.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3.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3.1 熟悉区域规划的基本概述及主要内容3.3.2 熟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4.1 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3.4.2 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指标、分项指标的主要内涵及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4.3 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3.5.1 熟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用地划分标准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5.2 熟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与城市规划的关系4. 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4.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4.1.1 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4.1.2 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4.1.3 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4.2 城市用地的构成和空间布局4.2.1 掌握城市用地的构成4.2.2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4.2.3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4.2.4 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5.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5.1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5.1.1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5.1.2 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5.1.3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5.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5.2.1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5.2.2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5.2.3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5.3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3.1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5.3.2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5.4 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4.1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2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5.4.3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5.4.4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5.4.5 掌握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和内容5.5 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5.5.1 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5.5.2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3 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5.4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5.5.5 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5.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5.6.1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5.6.2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5.6.3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5.6.4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5.6.5 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5.6.6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5.7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5.7.1 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5.7.2 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5.7.3 熟悉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5.7.4 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5.8 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5.8.1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5.8.2 熟悉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5.8.3 熟悉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5.9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5.9.1 熟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5.9.2 熟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5.9.3 熟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6. 城市规划的实施6.1 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6.1.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6.1.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目的与作用6.2 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行政的关系6.2.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6.2.2 熟悉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6.2.3 了解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6.3 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和原则6.3.1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机制6.3.2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6.3.3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法律机制6.3.4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6.3.5 熟悉城市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6.3.6 掌握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整理了天津自考各科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编纲单位0016比较文学天津考委制定0026财政与税收天津考委制定0039第二外语(德语)天津考委制定0047杜甫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048对外经济管理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049俄语(二)天津考委制定0055第二外语(法语)天津考委制定0092公关谈判学天津考委制定0116国际贸易地理天津考委制定0117国际贸易法天津考委制定0193鲁迅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244日语(二)天津考委制定0279听力天津考委制定0255涉外经济法天津考委制定0286外国文化史天津考委制定0308西班牙语天津考委制定0404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414中国文化史天津考委制定0415中国文学批评史天津考委制定0546认知心理天津考委制定0422中药学(一)天津考委制定0493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天津考委制定0635保险学原理天津考委制定0654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天津考委制定0656中外民俗天津考委制定0657客源国概况天津考委制定0658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665风险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673高级财务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717化工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0718化工原理(二)天津考委制定0559英语听力(本) 天津考委制定0562公共关系实务天津考委制定0644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天津考委制定0655消费者行为学天津考委制定0675投资项目评估学天津考委制定0694新闻法规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708化工热力学天津考委制定0709工业化学天津考委制定0710化工传递过程天津考委制定0711化工分离过程天津考委制定0712化学反应工程天津考委制定0713化工工艺设计与化工过程开发天津考委制定0714现代仪器分析天津考委制定0715化工安全与环保天津考委制定0720计算机系统导论天津考委制定0774现代生物学技术天津考委制定0747药事管理学天津考委制定0786制药工艺天津考委制定1091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62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天津考委制定1363汽车运行材料天津考委制定1364汽车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365汽车鉴定与评估天津考委制定1366汽车营销与贸易天津考委制定1367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368汽车保险与理赔天津考委制定1369路基路面工程天津考委制定1366桥梁工程天津考委制定1371地基处理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372隧道工程天津考委制定1373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74机械设计天津考委制定2091工程制图天津考委制定2297无机化学(二)天津考委制定2361中药鉴定学天津考委制定2366中药药理学天津考委制定2458工业分析天津考委制定2475化工设计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114人力资源管理(三)天津考委制定3129市场营销天津考委制定3146微机维护与维修天津考委制定3198电子商务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261国际投资学天津考委制定3281生物制药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3282生物制药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天津考委制定3283生化反应工程天津考委制定3284数字媒体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285药剂学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288输水工程与水泵站天津考委制定328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天津考委制定3291环境监测与评价天津考委制定3292水污染控制工程天津考委制定3293物理污染控制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294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天津考委制定3300实用网站设计天津考委制定3330国际商务谈判的策划与运作天津考委制定3331世界经济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332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天津考委制定3333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天津考委制定3334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342生产作业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343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344机械基础(二)天津考委制定3346数控机床与编程天津考委制定3347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天津考委制定3348流体传动与控制天津考委制定3349模拟电子线路(二)天津考委制定3350数字电子线路(二)天津考委制定33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天津考委制定3352通信原理天津考委制定3353电子测量天津考委制定3355电子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356电工原理(一)天津考委制定3357自动控制原理天津考委制定3358微机原理及应用天津考委制定3359工厂电气设备控制天津考委制定3397金融学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416应用数学天津考委制定3417工程制图天津考委制定3418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419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天津考委制定3420机械制造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421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42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423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天津考委制定3424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天津考委制定3425特种加工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426通用机械设备天津考委制定3427机械设备维修工艺天津考委制定3428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429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430液压与气动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431设备润滑与防腐天津考委制定3432设备技术经济天津考委制定3434有机化学(二)天津考委制定3435分析化学(一)天津考委制定34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477计算机应用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518橡胶原材料及配方天津考委制定3519橡胶加工工艺天津考委制定3521机械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522印刷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523印刷色彩学天津考委制定3524印刷包装材料学天津考委制定3525印刷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3526印刷机械天津考委制定3527印前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28特种印刷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29印后加工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30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31机械制造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3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天津考委制定3534电切削加工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35手表结构及原理天津考委制定3536手表装配工艺天津考委制定3537CNC雕刻机操作技能天津考委制定3538机床与数控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562房地产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563物业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564物业管理实务天津考委制定3565城市环境保护天津考委制定3566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567物业信息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568物业管理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天津考委制定3570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天津考委制定3571高频电子线路天津考委制定3572企业供电天津考委制定3573电力电子技术(一)天津考委制定5028计算机会计天津考委制定5029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天津考委制定5030国际会计天津考委制定5031网络银行天津考委制定5032投资学天津考委制定5033金融企业会计天津考委制定9497药理学(三)天津考委制定9498分析化学(二)天津考委制定9512汽车维修工程天津考委制定9513汽车电控新技术天津考委制定9516钢结构设计原理天津考委制定0775生物分离工程天津考委制定0776细胞工程技术天津考委制定0777微生物工程天津考委制定0778酶工程天津考委制定0779基因工程天津考委制定0789基因操作技术天津考委制定0816数字系统设计与PLD应用技术天津考委制定0817数字信号处理天津考委制定0818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天津考委制定0819现代通信系统天津考委制定0838俄语(一)天津考委制定0843电子飞行仪表系统天津考委制定0846飞机系统天津考委制定0847飞机租赁天津考委制定0848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天津考委制定0849航空法天津考委制定0850航空器适航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851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852航空无线电导航与雷达系统天津考委制定0853航空运输经济天津考委制定0854机场工程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855机场规划天津考委制定0856机场建设与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857机场特种设施与设备天津考委制定0858机场营运与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859交通工程学天津考委制定0860可靠性理论天津考委制定0863民航旅客运输天津考委制定0864民航市场营销天津考委制定0866民航运输生产组织天津考委制定0868人为因素天津考委制定0869现代航空运输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871机场管理英语天津考委制定0873摄像与录像天津考委制定0874电视美术与照明天津考委制定0875电视摄影与构图天津考委制定0876电视编辑天津考委制定0877电视音乐与音响天津考委制定0878电视广告天津考委制定0879影视电工基础天津考委制定0880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881非线性编辑基础天津考委制定0882电视新闻与专题天津考委制定0889公司法律制度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918数控机床与编程天津考委制定0919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天津考委制定0920现代制造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0921模具制造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0922特种加工天津考委制定0923高级日语(一)天津考委制定0924高级日语(二)天津考委制定0925日语听力(二)天津考委制定0926日语翻译天津考委制定0927日本文学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928日语作品选读天津考委制定0929日语写作(一)天津考委制定0933设计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934材料加工和成型工艺天津考委制定0935人机工程学应用天津考委制定0936日语概论天津考委制定0958城市规划原理天津考委制定0960工程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0961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天津考委制定0962建设监理导论天津考委制定0963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天津考委制定0964广告学教程天津考委制定0965整合行销传播天津考委制定0966中外广告史天津考委制定0967广播电视广告天津考委制定0968广告效果测定技术天津考委制定0969广告媒介实务天津考委制定0970文化冲突与多元世界研究天津考委制定0988工业设计方法学天津考委制定0989工业设计心理学天津考委制定0990价值工程学应用天津考委制定0991建筑设计基础天津考委制定0992民航运输英语天津考委制定0993民航机电英语天津考委制定1000普通遗传学天津考委制定1001公司理财天津考委制定1002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学天津考委制定100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天津考委制定1014客户关系管理CRM天津考委制定105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55劳动与社会保障天津考委制定1056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天津考委制定1057薪酬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59设计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063专业制图天津考委制定1065人体工程学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067现代设计史天津考委制定1068广告策划天津考委制定1069管理数量方法天津考委制定1070项目管理学天津考委制定1071项目范围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72项目成本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73项目质量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74项目时间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75项目风险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076项目管理法规天津考委制定1077项目论证与评估天津考委制定1082建筑结构方案及选型天津考委制定1083建筑节能与太阳房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085艺术专业英语天津考委制定1101模具工程材料天津考委制定1102液压与气压传动天津考委制定1103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104数控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105模具寿命与失效天津考委制定1106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107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108压铸工艺及模具天津考委制定1109网络数据库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110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111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112Intranet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113网站建设与实践天津考委制定1114网络安全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115应用程序基础及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116WEB技术及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117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118智能仪器天津考委制定1119建筑抗震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120道桥工程天津考委制定1121土木工程材料天津考委制定11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124工程监理天津考委制定1125工程造价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129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天津考委制定1135动画设计稿天津考委制定1138数字影视后期合成天津考委制定1140网页动画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147跨文化商业交往案例分析天津考委制定1148国际经贸英语阅读天津考委制定1149进出口贸易实务(英语)天津考委制定1150涉外营销谈判策略天津考委制定1182经济学导论天津考委制定1195社会工作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196第二外语(韩语)天津考委制定1214土木工程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215工程施工天津考委制定1216招标投标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217项目管理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218工程招标投标法规天津考委制定1219工程计量与计价天津考委制定1220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天津考委制定1221政府采购概论天津考委制定1222医药市场营销学天津考委制定1223化学制药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1224物理化学(二)天津考委制定1225分子生物学天津考委制定1230数理统计天津考委制定1231药事管理学(二)天津考委制定1232药用植物与生药学天津考委制定1233临床药物治疗学天津考委制定1236团体社会工作天津考委制定1237社区社会工作天津考委制定1238个案社会工作天津考委制定1239社会行政天津考委制定1240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天津考委制定1241社会工作实务天津考委制定1242社会政策与法规天津考委制定1243中国福利思想天津考委制定1244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天津考委制定1254公司管理学天津考委制定1255金融保险实务天津考委制定1256运营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257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天津考委制定1258公司战略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260几何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261眼科学基础天津考委制定1262眼屈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263眼镜学天津考委制定1264镜片材料与眼镜造型设计学天津考委制定1265眼镜片工艺学天津考委制定1266眼镜标准及检测天津考委制定1267眼视光器械学天津考委制定1268角膜接触镜天津考委制定1269眼镜市场营销学天津考委制定1270物理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271低视力康复学天津考委制定1292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天津考委制定1293建筑施工技术天津考委制定1294工程招标与合同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295工程财务天津考委制定1296施工组织设计天津考委制定1310眼镜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311临床眼科学天津考委制定1312眼屈光与验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313双眼视觉学天津考委制定1314斜视弱视学天津考委制定1315隐形眼镜学天津考委制定1316低视力学天津考委制定1317眼应用光学天津考委制定1318视光学理论和方法天津考委制定1319视觉生理与心理天津考委制定1320眼科学天津考委制定1321眼视光公共卫生学天津考委制定1334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践天津考委制定1335网站建设与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36网络营销与策划天津考委制定1337网上店铺运营与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38网络营销学天津考委制定1339营销渠道管理基础天津考委制定1340网络公共关系天津考委制定1341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与实践天津考委制定1342移动商务理论与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343统计分析工具及其应用天津考委制定1344网络广告学天津考委制定1350物流案例与实训天津考委制定1351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天津考委制定1352采购与供应链案例天津考委制定1353运输与配送天津考委制定1354采购与仓储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55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56物流系统工程天津考委制定1357仓储技术和库存理论天津考委制定1358企业物流天津考委制定1359物流运输管理天津考委制定1360物流规划天津考委制定1361供应链物流学天津考委制定206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天津考委制定2234日语商贸实务天津考委制定2479基础日语(一)天津考委制定2492日本国概况天津考委制定2493日语听力天津考委制定2494日语写作天津考委制定2495日语语法天津考委制定2496日语阅读(二)天津考委制定2497日语阅读(一)天津考委制定3003安装工程技术与计量天津考委制定3005财经应用文写作天津考委制定3006财务管理学天津考委制定3011城市规划原理(二)天津考委制定3012成本会计天津考委制定3051工程计量天津考委制定3053工程经济学天津考委制定3056工程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3058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天津考委制定3079计算机网络技术天津考委制定3093经济应用数学天津考委制定3124施工企业会计天津考委制定3204税务会计天津考委制定3319国际经贸英语合同写作天津考委制定3320宏微观经济原理天津考委制定3321营销英语天津考委制定3337网络程序设计天津考委制定3368农村社会学天津考委制定3369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天津考委制定3374经纪人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378股份制经济概论天津考委制定3379谈判与推销技巧天津考委制定3396管理学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398电算化会计天津考委制定3539航海数学天津考委制定3540航海英语天津考委制定3541船舶原理天津考委制定3542航行安全基础天津考委制定3543航海雷达与ARPA天津考委制定3544GMDSS通信天津考委制定3545航海学天津考委制定3546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天津考委制定3547海上货物运输天津考委制定3548船舶结构与设备天津考委制定3549船舶管理(驾驶部分)天津考委制定3550船舶操纵天津考委制定3551船舶值班与避碰天津考委制定3552轮机工程基础(机械部分)天津考委制定3553轮机工程基础(力学部分)天津考委制定3554轮机工程材料天津考委制定3555船舶电气(一)天津考委制定3556主推进动力装置天津考委制定3557船舶辅机天津考委制定3558轮机维护与修理天津考委制定3559船舶管理(轮机部分)天津考委制定3560船舶动力装置天津考委制定3569经济学基础(一)天津考委制定3574企业管理概论天津考委制定7026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天津考委制定7028软件测试技术天津考委制定7029软件项目管理天津考委制定7163高级数据库技术天津考委制定7167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天津考委制定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天津考委制定7172信息安全天津考委制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2年度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沿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2014版)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关于增补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的函》中附件所列内容。以下是大纲节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1城市与城市发展1.1城市与乡村1.1.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1.1.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2.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1.2.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1.2.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3城镇化及其发展1.3.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1.3.2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1.3.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1.4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1.4.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4.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4.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2.1.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1.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1.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1.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2.2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2.2.1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2.2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2.2.3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2.3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2.3.1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2.3.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城乡规划体系3.1城乡规划的内涵3.1.1掌握城乡规划的概念3.1.2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3.1.3熟悉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3.1.4熟悉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3.2我国城乡规划体系3.2.1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3.2.2熟悉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3.2.3熟悉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3.3城乡规划的制定3.3.1掌握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3.3.2熟悉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程序3.3.3掌握城乡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3.3.4熟悉城乡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 索引序列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网盘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百度云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百度云网盘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百度云盘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大纲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