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难吗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难吗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难吗

我还有最后一科就考完了,哎,自考难啊,没哪科简单。有些是必修的,必须要考,选修课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研究,比较好考,就是巴金研究,书是蓝色封面,比较薄。中国文化概论也不算太难,买套卷子来背,就可以了。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有点难,要考很多人的文学观点,容易弄混淆,要认真去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看你以前近现代史学得好不好,如果历史成绩好,就很容易,如果以前历史学得不好,就要认真去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全靠背。英语的难度,比四级哟啊小一些,比实用英语A级难一些。我多年不学了,所以没考,而用另外加考三科选修课来代替学分。外国文学史,我考了两次,主要是国家太多,作家作品太多。背下来就好了。

相对的中国文化概论最容易通过,其他的都差不多,就看你对那些方面更熟悉,就先选哪个了。

难。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自考难的,现在只要是考文学类的研究生都很难。

文化概论会难一些,语法只要用心做题就可以了,其他的多看些作品就不难了,文科的东西关键是积累的,考试时背背也不难的。

中国古代论文选读自考难吗

不难,关键是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做好全面复习,网上有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的下载

我觉得是红楼梦研究比较好,没有政治立场,更多的是关于传统经典文学!

我认为不难的,因为我喜欢古代文学的,如果你也喜欢她,并认真学习,应该也不难,切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不仅仅是背背背的,重要的是理解性题目。

我还有最后一科就考完了,哎,自考难啊,没哪科简单。有些是必修的,必须要考,选修课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专题研究,比较好考,就是巴金研究,书是蓝色封面,比较薄。中国文化概论也不算太难,买套卷子来背,就可以了。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有点难,要考很多人的文学观点,容易弄混淆,要认真去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看你以前近现代史学得好不好,如果历史成绩好,就很容易,如果以前历史学得不好,就要认真去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全靠背。英语的难度,比四级哟啊小一些,比实用英语A级难一些。我多年不学了,所以没考,而用另外加考三科选修课来代替学分。外国文学史,我考了两次,主要是国家太多,作家作品太多。背下来就好了。古代文学史一,比古代文学史二好考,内容要少些,我记得就是唐代以前的。我古文功底好,一次过了,不知道其他人做难不难。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难吗

中国现当代文学应该相对容易些,根据作家作品分类就好;古代选文与通论其实有点麻烦。本人中文系。短时间内,古代的很难考很高。如果是我,我会考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这门课就要交论文……

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训诂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报刊编辑学,汉语修辞学,新闻采访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相对的中国文化概论最容易通过,其他的都差不多,就看你对那些方面更熟悉,就先选哪个了。

1,自考的关键是教辅《自考通》或《一考通》。上面的重点提示或原题基本就是考试内容。历年试卷和模拟试卷要多做。2,这10门课的难度都不算太难。3,如果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应该容易通过。如果对现代文学作品熟悉,鲁迅研究,西方文论选读,容易通过。如果对语法熟悉,训诂学容易。

中国古代论文选读自考专科难吗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难度不太大。自考是考完专业的所有科目就可以毕业,最快是一年半可以考完所有的科目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属于文科的专业,比较多的是背诵和理解,要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学起来不会很难。基础比较差的,难点是文言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的人才,通过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古代汉语不难,考生只要能够自觉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复习的时候刷一刷真题,一般都能考过。 自考到底难在哪 1、自考最难的地方,就是搜集信息。自学考试是举手制,任何事情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关注,包括报名,买资料,备考,考试,申请论文,毕业,学位等等信息,没有人通知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很可能就会错过时间点。 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教育考试院官网的信息有时候也不好找。 2、英语和数学。英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数学的话,理科,工科,经济金融这些专业一般要考高等数学。学不会数学的话,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至于剩下的,没啥难的,只要你能识字,一般的教材都能看懂,自考的教材都不深,都是一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多看看教材,考前刷几套真题,一般没问题。 3、坚持。自考坚持难,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自考整体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思修最容易,写作刷刷选择题,作文字数凑够不要跑题基本都能过,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很难,要记得东西太多太杂,不好好背过不了的。

挺好过的 主要是看你的兴趣 喜不喜欢 喜欢的话基本上没问题 不喜欢也没多大问题 只要突击半个月就可以了 我就是过了的人 呵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

我们用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的教材是《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张少康 2003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

综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不难考。

1、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

2、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

3、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本简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出版的图书。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精选了二十三种典范作品,逐字逐句注译,并在附录中简要概括出每个时代的文论特点。该书适合于中文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亦可供喜欢古代文论的各界朋友阅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论文选读

一、尚书。舜典 (识记下面片语)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2、“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3、“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1、《尚书》简介答:《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所以也称〈书经〉。 2、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 答:(1)、“学在官府”: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2)、“诗教”:“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3)、艺术的整体和谐性:文中指出诗、歌、声、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4)、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的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3、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我国早期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 〈尚书。舜典〉记载了我国早期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如原始文艺的形态、诗歌音乐的特点、文艺的社会作用等,这些认识对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诗言志的观点。 “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2)、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3)、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二、论语 (识记下面片语)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6、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兴观群怨”。 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文艺在礼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发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2)、“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尽善尽美”说明孔子已经懂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从政治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衡量,这是文艺批评的一大进步。 “文质彬彬”这是强调文学既要有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又无不及。孔子的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思无邪”和“中和之美”说“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内容方面,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 在诗的艺术标准方面,孔子很重视诗和乐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审美理想,在孔子的言论中,则体现在“思无邪”一语。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实际上就是“中和”的原则。孔子认为诗三百合乎这相标准,故立为范本,称之为“思无邪”。 孔子的美学思想把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内容与表现联系起来,把艺术与教化联系起来,把文体与对象联系起来,因此尽管他关于艺术的审美的观点只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三、毛诗序 (识记下面片语)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3、“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4、“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5、(朱熹说)“赋”铺陈其事,直言也。“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李仲蒙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风”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颂”祭祀,赞美祖先。 四、史记。太史公自序 1、“春秋笔法”“采善贬恶”明辩是非,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不空于当时,“藏之名山” 五、楚辞章句序 1、“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古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其标准在论语中“谋国之忠”“人臣之义”“杀身之勇”反对“怀道迷国”“逡巡避患”的可鄙。赞美“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反对“露才扬己”“苟欲求进”“怨刺其上,强非其人”违背五经。 2、艺术:文采珍奇,辞藻华美。为历代所师法,“取其要妙,窃其华藻”(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六、典论,论文 1、“文人相轻”的原因(主观)“善于自见”只见己之所长,不见人之所长“暗于自见”不见己之所短,只见人之所短。(客观)“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态度)“审己度人” 2、“文本同而末异”:“本”:写作根本原则与规律。“末”:文章体裁与表现手法及风格。 3、“文体论”“四科八类”(1)奏、议:朝廷公事,重“雅”(2)书、论:辨析是非,宜“理”(3)铭、诔:记载事功悼念亲故,重“实”(4)诗、赋:抒情赋物为主,宜“丽” 4、“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5、“文以致用”:“强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七、文赋 1、创思与布局过程(1)观察万物,钻研古籍,高洁心情,体验生活“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以情出,情因物感。(2)构思:“精鹜八极,心游万仞”(3)“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创作之难(1)“非知之难,能之难”(2)知音难(3)付辛苦(4)无止境4、美感探求:神妙莫测,不可理解,不易捕捉。物感我应,或通或塞,来去突然。5、论文学社会作用(1)明理(2)广久,垂范后世、取法前修(3)风化教育,文武之道,指导意义,深远、无所不包。(4)感化人心,如春风沐雨(5)总结:被之金石,施之管弦。流传不朽,传诵四方。 八、文心雕龙,神思 1、什么是“神思”2、什么是“神与物由”3、想象活动过程中志气与辞令作用。“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4、艺术构思能力的培养:虚静,“积学以储室,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九、诗品序 1、声律“清浊通流,口吻调利”足矣2、用典:“吟咏情性”与“经国文符”"撰德驳奏"相区别3、激发写作动机4、滋味说“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耐人寻味,感染力)。反玄诗“淡乎寡味”“理过其辞”强调形象4、重五言,“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5、影响 十、戏为六绝句 1、对庚信的评价?2、四杰评价?3、古今评价与继承?4、遗产的态度? 十一、与元九书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2、诗内涵:“感人心者,莫失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诗歌的特征?(1)情感性:六义——充沛感情——民情(2)形象性,音乐性,真实性4、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十二、答李翊书 1、写作风格?“气盛则言宜”“养气”“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2、对待遗产态度?广采独创,务去陈言“辩清真伪,取精存真”3、立行对写文章的意义?(学文的宗旨)“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养其根而俟其矣,加其膏而希其光”4、学习方法?“六艺之文”的内容?(1)三代两汉之书,圣人之志(2)坚持辩真伪(3)坚持有年,成熟,如泉涌 十三、岁寒堂诗话 1、诗歌“言志为本,咏物为余”的观点(1)言志(2)咏物(3)意味(4)言志咏物兼有“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2、强调高古,反对雕琢(1)风格:自然高古,含蓄微婉,不得不发之结果(2)无需“为文造情”3、强调,含蓄委婉,反直白浅露(1)反只言志,无佳对象“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言志咏物并举,如,曹子健,陶潜,老杜“味”“韵”“气”之楷模。(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壮难写之景如在目前(4)反江西诗派新规律4、(1)因情写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情造文,不为文造情“(2)不谈固定之法(3)”中的“?(4)目的5、”以次参穷,盈科后进“(1)反盲目学优点,渐进学习(2)诗分五等,从古自今(具体五等,书中有答案) 十四、沧浪诗话,诗辨 1、严羽评诗最高准则:“入神”:尽善尽美,无可指责。2、“妙悟说”(以禅入诗)?(1)“以识为主”“识”“妙悟”分三等三乘(汉魏晋盛唐,中唐,晚唐)(2)“悟有深浅,有分限”“深浅”“分限”“透彻之悟”“一知半解之悟”(3)反复研读上乘作品3、“别才,别趣”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五、论诗三十首 1、抒写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1)“人品”“文品”统一(2)“元气”(3)“心声”“心画”2、立刚健豪壮,反纤细缠绵。(1)主“元气”(2)反儿女情长(3)小李之“清纯”(4)强调内容充实,反对形式美3、主自然,反雕琢(1)主“自然天成”讽“闭门觅句”(2)批评用才使能,“布谷澜翻”“百态新” 十六、词源 1、“雅正”?2、“清空”?3、协音合律(批评吴文英词作品“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十七、曲律 1、其文学思想?(1)“博其见闻”“发其旨趣”“跻身大雅”?(2)风骚,乐府(3)运用“博搜精采,蓄于胸中”与抄袭的本质不同。(4)举例王实甫,高则诚,皆多读书(5)非卖弄学问2、结构(1)剪裁得当,不分散,多照应(2)抓主脑,密节奏(3)“勿落套”(4)“勿不经”3、关于宾白? 十八,原诗,内篇(诗之本源部分为核心) 1、关于“理、事、情”与“法”2、“才、胆、识、力” 十九,闲情偶寄 1、结构第一?“造物之赋形,工师之建宅”,音律取决于结构要求(1)“立主脑”:“作者立言之本意”(2)“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3)“密针线”:“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4)“减头绪”:“左枝旁蔓”剧情集中,一线到底,思想清晰,线索分明。(4)“审虚实”2、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个性化(1)街谈巷议(2)个性:一味浅显,不分别粗俗(3)使用宾白,少用方言,插科打诨。 二十,人间词话 1、“境界说”?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3、造境,写境?

不难,关键是要根据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做好全面复习,网上有考试大纲和复习资料的下载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难吗
  • 中国古代论文选读自考难吗
  •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难吗
  • 中国古代论文选读自考专科难吗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