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言文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言文

发布时间: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言文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 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 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曹操行状自述

本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虽在世时日不多,然颇多建树。今风寒入颅,头痛欲裂,恐将不久于人世。俗语云“盖棺论定”,吾不屑舞文弄墨之小儿,妄下断语,乱定是非,故将自己一生撮其要者,自述行状如下。

首先,吾志向远大,有霸王之气。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或只愿偏安于一隅,或只见蝇头之小利,皆为碌碌之小人,实非成就大事者。吾与玄德煮酒论英雄之时,就曾立下誓言,要一一剿灭之,后果天遂人愿。北方遂定,鼎足始成。败者为寇,成者为王。以吾之成就,进位汉丞相,宜也。方今我心腹之患,三分只余其二。不能吞吴灭蜀,吾之憾也。

其次,吾求贤若渴,将士颇能用命。当初为讨伐贼臣董卓,吾发矫诏,树起招兵旗。忠勇之士,云集响应。乐进、李典、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先后效命麾下。后在兖州,吾又招贤纳士。自此,吾手下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武有于禁、典韦及先期投奔的众武士,后又收得猛将许褚、杨奉部将徐晃、吕布部将张辽等。后逢张绣之变,幸得典韦以死相救。非典,吾死者数矣!

再次,吾处事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杀吕伯奢全家,虽然有失卤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董贼遍发通缉令,见利忘义者卖友求荣,也未可知。若当断不断,恐反受其乱,不如先下手为强。文臣杨修,摇唇鼓舌,乱我军纪,扰我军心,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也必除之。顺我者未必昌,然逆我者必亡之。断不可效妇人之仁,持儒家之见也。

第四,吾以身作则,堪为军士典范。想当初吾于征战途中,曾颁下禁令:不得践踏已然成熟之麦田,否则杀无赦。然不自意胯下坐骑失控,逸入麦田之中。如此举动,何以服众?吾乃拔剑自刎以示谢罪。怎奈左右阻挠,方以割发代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有“头发事小,代首事大”之说。割一次发,权当将自己斩首一次。如此,众将士焉有不服之理?

最后,吾文采斐然,有大男儿之气概。诗自“ *** ”以降,多矫揉造作、无病 *** 之作。既为堂堂八尺男儿,于诗中全然不见男儿坦荡之气,反多顾影自怜、唧唧我我之态。令人读之无味,效之无益。吾之诗篇,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虽不能谓开一代之诗风,亦一扫前人颓丧之气。屈平、渊明以外,自谓无人能及。如撰诗史,吾当居其中一席,此不妄也。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撰

诸葛亮临终遗表

蜀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直指祁山。此即六出祁山,目标固在伐魏也。

魏主曹睿遣大将军司马懿统兵迎敌。魏蜀两军在渭水之滨,相持数月。久攻不克,诸葛亮忧劳成疾,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乃于是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手书遗表,以达后主刘禅。其表云——

臣统兵伐魏,六出祁山,与贼兵相持日久,久攻未克。近来偶感风寒,觉大不适。盖天意将亡我乎?吾料大去之期不远矣。出师未捷,身之将死,痛哉惜哉!

臣一介草民,蒙先主不弃,得明帝提携;委以重任,授以要柄;领司令调度,操生杀予夺;得逞卧龙腾飞之志,尽遂报国安民之心。虽死而此生无憾也。

臣所憾者,惟不能报先帝知遇之恩,成兴复汉室之大业也。想当初,先帝三顾茅庐,顶风冒雪,其求贤若渴之诚心,虽木人亦为之心动。亮敢不为之效命?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后值虢亭兵败,先主病危,乃于白帝城托臣以孤。其知人善任之明举,即石人亦为之垂泪。亮敢不效犬马之劳?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北方未定,大业未成,而臣将撒手西归,枉负先帝知遇之恩,愧对先主托孤之明。亮与先帝黄泉下相见,将何颜以对?此臣死有不甘者也。

北伐之举,屡遭动议;六出祁山,无功而还。此乃天不绝魏,时不我助。非亮有意逆天意而为之,实乃深恐先帝托付不效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亦足见臣未负先帝之托、未伤先帝之明也。

臣死之后,军中大事已尽委伯约(姜维),吾已有锦囊授彼,助其从祁山安全撤兵。一应善后事宜,多有交代。愿陛下稍安勿躁,以保贵体安康。

臣家有薄田,子弟衣食无忧。臣驱策于外,了无积蓄。臣死后,断不可使吾子弟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罪臣诸葛亮绝笔

写罢遗表,将一应事务安排妥当,诸葛亮于当晚薨于军中,寿五十四岁。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

3.《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

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 《诗经•氓》*

2. 《离骚》(节选 )

3.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 《兰亭集序》

5. 《赤壁赋》

6. 《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

*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 《蜀道难》

2.《秋兴八首》(其一)

3.《咏怀古迹》(其三)

4.《登高》

*5.《琵琶行》(并序)

6.《寡人之于国也》

7.《劝学》

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

*10.《马嵬》(其二)

*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

*9.《望海潮•东南形胜》

*10.《雨霖铃•寒蝉凄切》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苏洵《六国论》诗词曲(47首)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绵瑟 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36.游山西村 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高适的《燕歌行》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

需要的。

一、专升本大学语文每年的考题里,都会有古文名句默写。

二、虽然有古文默写的题目,知但是一般分值都会太高,如果你想在这种题目上获得满分的话,当然需要背诵古道文。如若你不在乎这点分数,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背诵一些重点名篇。

三、补充一下,关于背诵那些古文。一是,以前考过的名句内肯定不会再考了,但是这篇文章如果还有其它名句,也还是要背诵一下的。二是,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最起码里面的名句是要背诵一下的。三是,报一个辅导班的冲刺班,辅导机构会大概给你个背诵的范围,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总之,在分分必争的专升本考试中,这些可以不失分的题目最好还是难道,虽然背诵古文比较头疼,但是为了取容得好成绩,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高博专插本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2.《老子》二章(《老子》)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4.史伯对桓公问(《国语》)

5.大同(《礼记》)

6.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7.谏逐客书(秦-李斯)

8.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9.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10.哀郢(《战国-屈原》)

11.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12.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唐-杜甫))

1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辛弃疾)

14.哀江南赋序(北周-庾信)

15.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

16.蒹葭(《诗经》)

17.长恨歌(唐-白居易)

18.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19.沈园二首(宋-陆游)

20.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景臣)

21.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22.正气歌并序(宋-文天祥)

2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样)

24.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25.赤壁赋(宋-苏轼)

这是《大学语文》的指定篇目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 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 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写灵山齐庵,当时修筑偃湖尚未完工

层峦叠嶂向西奔驰,又如万马回旋而来,万山千峰仿佛又要驰骋向东。眼前飞瀑,如突然受惊奔窜,水势湍急,直泻而下。向上溅起的水花,如晶莹的珍珠弹跳。一座小桥,横跨在湍急的溪流上,像一弯如弓的新月。而今人老了,该当过优闲的生活,可是老天爷却让我多管一事,统率山上如十万大军的挺拔长松。我在山中修筑的茅庐(即齐庵)虽小,但在龙蛇盘屈般的松林影边,在暴风骤雨般的松涛声中。

早晨,在清爽的空气中迎来东方的曙光,看三五座山峰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露出来,争先同我见面问好。(红日升起后,山色更是气象万千)。有的山峰像东晋时的谢家子弟,衣冠楚楚,风度磊落;有的山峰像汉朝司马相如赴临邛时的气派,门庭车骑相随、华贵雍容。我置身于其间,感受到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好像陶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文章之中。走在新筑的堤路上,我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工程何日完成,好让我能看到烟水蒙蒙的湖中美景?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 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 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 仞之渊。

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 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 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 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 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讬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 ,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羰且谎?模??ご蠛蠓缢紫肮呷床幌嗤??馐墙逃?怪?绱恕!妒?飞纤担?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 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 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X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怒,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 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 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 *** 散,财散 *** 聚。

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

第一,要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

从《大学语文》(专)一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全书大致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等四种体裁形式。此外,在每一种类型的范文后都附有一篇“阅读与写作”,这部分内容对我们学习和写作同类文章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明确考试大纲,联系课后提示学习课文。

在该书的最后附有《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大纲中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全书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还有他们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的比率。在了解大纲基本内容后再开始学习课文,然后再联系课后提示和课前作者的简历背景,展开地毯式学习,把握好这两部分内容是我们学好课文的关键。最后,在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挖掘文中的重要段落。在这三遍“攻击”之后,一篇课文就应该没有什么疑点或漏洞了。

第三,注重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学习。

从考试大纲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在考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学好白话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古文的学习。在古文中重点考核作家作品知识、部分诗词的背诵以及对文中重要字、词、句的理解等几部分内容。针对这几部分内容,我认为:一、“列表比较法”是我们尽快掌握作家作品知识的捷径。比如按作者所处的朝代、社会、地位、主要代表作品、作品的特点、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制定出一个大的表格,这样记忆起来就很方便了;二、晨读是一种很好的背诵、理解古文(或诗词)的方法。在使用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清晨用半小时去朗读文言文(或诗词),一段时间后便会收到同等时间、环境中最佳的回报,“一天之计在于晨”嘛;三、要想全面系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古今意思,还是要靠最原始的方法——反复阅读记忆。

第四、多做、多写、多练、把握好冲刺阶段。

大多数自考生可能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当你全面学习课文后,也该临近考试了。在紧要的冲刺阶段,一套完整的模拟试卷是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认真做好每一道复习题,并善于从每一份试卷中查找不足,总结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试卷,洞察考试趋向是我们复习的关键。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顺利的通过该科目的考试,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写作功底。当然,这种功底只能靠自己平时多看范文(或者写作指导之类的书籍),同时要求自己多写、多练。也只有自己多看、多写、多练,才有可能在考场上获得灵感,获得超常成绩。

买本古汉语字典把,这样不仅能让你了解文章大意,还能提高你的文言虚词词汇量,很好的~

推荐谐音记忆法.所谓谐音记忆,就是把。(这我不说楼主也会知道的)

举个例子:欧阳修的"。琅琊也。"一句,可以改写成"狼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改写成"明知这谁?太瘦(儿)子(的)胃呀."

虽然这招有些损,但是可以应急用的,如能灵活运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就是用这招背古文的,不到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另外,再补充一个用于记忆写景物的古文的记忆法,就是在脑海里想象着文中所写的景物,"自己"再加上一些对景物的描写(实际是作者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这篇古文了.

试试吧~祝福你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必须背诵的文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哪些课文要背诵当然是重点课文啦,有星号的就要,有些重点段落也是要背诵的,但是背诵时记住了,考试时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其实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当看小说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语文考试最主要的是作文,作文不丢分就很容易过关了。买本同步辅导习题做做就可以了。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论语八章》《老子二章》《郑伯克段于焉》《子产说范宣子轻弊》《冯媛客孟尝君》《田单列传》《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祝考试顺利通过!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章

你可以看一下课本后面的大纲,上面有提示要掌握的内容,而且有提示要背诵的课文,多看看课本,万变不离其中

是专科还是本科?我专科的书有. 散文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秋水(节选) 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论毅力 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容忍与自由 胡适咬文嚼字 朱光潜吃饭 钱钟书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罗素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垓下之围 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前赤壁赋 苏轼先妣事略 归有光马伶传 候方域西湖七月半 张岱秋夜 鲁迅香市 茅盾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纪念傅雷 施蛰存哭小弟 宗PU都江堰 余秋雨我与地坛 史铁生蚂蚁大战 享利。梭罗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 诗歌蒹葭 《诗经》湘夫人 屈原陌上桑 汉乐府饮酒(其五) 陶渊明行路难(其一) 李白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长恨歌 白居易早雁 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一句话 闻一多再别康桥 徐志摩雨巷 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诗歌的抒情方法 小说婴宁 薄松龄宝黛吵架 曹雪芹断魂枪 老舍哦,香雪 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苦恼 契诃夫麦琪的礼物 欧。享利小说的艺术特点。好了。这就是大学语文专科的目录了。打字累死我了。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文目录:1.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妣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叶————鲁迅香市————矛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哭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 . 梭罗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2.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撒江天)————刘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寿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原是一条急流————裴多菲诗歌的抒情方法3.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麦琪的礼物————欧 . 亨利小说的艺术特点

呵呵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们都不是出卷的老师其实那本自考大学语文也就那么一点厚只要看每篇课文的前后对于课文的阐释就OK了你是不是7月份考试啊我也是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呵呵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课文

是专科还是本科?我专科的书有. 散文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秋水(节选) 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论毅力 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容忍与自由 胡适咬文嚼字 朱光潜吃饭 钱钟书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罗素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垓下之围 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前赤壁赋 苏轼先妣事略 归有光马伶传 候方域西湖七月半 张岱秋夜 鲁迅香市 茅盾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纪念傅雷 施蛰存哭小弟 宗PU都江堰 余秋雨我与地坛 史铁生蚂蚁大战 享利。梭罗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 诗歌蒹葭 《诗经》湘夫人 屈原陌上桑 汉乐府饮酒(其五) 陶渊明行路难(其一) 李白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长恨歌 白居易早雁 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一句话 闻一多再别康桥 徐志摩雨巷 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诗歌的抒情方法 小说婴宁 薄松龄宝黛吵架 曹雪芹断魂枪 老舍哦,香雪 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苦恼 契诃夫麦琪的礼物 欧。享利小说的艺术特点。好了。这就是大学语文专科的目录了。打字累死我了。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文目录:1.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妣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叶————鲁迅香市————矛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哭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 . 梭罗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2.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撒江天)————刘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寿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原是一条急流————裴多菲诗歌的抒情方法3.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麦琪的礼物————欧 . 亨利小说的艺术特点

好像没什么要背的课文吧 要背课文的考试 肯定是有填空之类的题目而我买的模拟卷 里面的考试内容有1.选择2.多选3.词语解释4.给你文章中的一段话 针对这段话提出几个问题让你回答5.作文这些考试的题目主要是要根据大纲理解课文 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 中心思想 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如果是再担心就去365买个《大学语文》教程 对考试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你可以看一下课本后面的大纲,上面有提示要掌握的内容,而且有提示要背诵的课文,多看看课本,万变不离其中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 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 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 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赵威后问齐使》[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

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

二、

1、疾:“疾”通“嫉”,厌恶

辞:说的话

2、服:归服

来:招致

3、直:只不过

走:跑(古今异义)

4、树:种(名词活用做动词,树之以桑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衣:穿

5、斯:于是,那么

至:归附

6、语:谈论

虚:住所

7、少:小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轻:轻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8、俟:期待

膏:灯油

9、遂: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

10、亟:立刻

弗:不

11、蔓:蔓延

图:谋划

12、兵:兵器

卒:士兵

13、孑:孤单

吊:安慰

14、零丁:孤独的样子

成立:成人自立(古今异义)

15、婴:缠绕

蓐:草席

16、除:授予

猥:鄙

三、

1、恐怕该责备你吧?

2、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

3、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4、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5、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6、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7、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8、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9、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10、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

11、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

12、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

13、月亮照在木楼上和低矮的窗上,使人浮想联蹁,无法入睡

14、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

15、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

16、小人喜欢议论别人过错,不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

17、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一定要到天上去

18、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

19、让深潭中潜伏的鲛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

20、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

写灵山齐庵,当时修筑偃湖尚未完工

层峦叠嶂向西奔驰,又如万马回旋而来,万山千峰仿佛又要驰骋向东。眼前飞瀑,如突然受惊奔窜,水势湍急,直泻而下。向上溅起的水花,如晶莹的珍珠弹跳。一座小桥,横跨在湍急的溪流上,像一弯如弓的新月。而今人老了,该当过优闲的生活,可是老天爷却让我多管一事,统率山上如十万大军的挺拔长松。我在山中修筑的茅庐(即齐庵)虽小,但在龙蛇盘屈般的松林影边,在暴风骤雨般的松涛声中。

早晨,在清爽的空气中迎来东方的曙光,看三五座山峰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露出来,争先同我见面问好。(红日升起后,山色更是气象万千)。有的山峰像东晋时的谢家子弟,衣冠楚楚,风度磊落;有的山峰像汉朝司马相如赴临邛时的气派,门庭车骑相随、华贵雍容。我置身于其间,感受到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好像陶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文章之中。走在新筑的堤路上,我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工程何日完成,好让我能看到烟水蒙蒙的湖中美景?

需要的。

一、专升本大学语文每年的考题里,都会有古文名句默写。

二、虽然有古文默写的题目,但是一般分值都会太高,如果你想在这种题目上获得满分的话,当然需要背诵古文。如若你不在乎这点分数,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背诵一些重点名篇。

三、补充一下,关于背诵那些古文。一是,以前考过的名句肯定不会再考了,但是这篇文章如果还有其它名句,也还是要背诵一下的。二是,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最起码里面的名句是要背诵一下的。三是,报一个辅导班的冲刺班,辅导机构会大概给你个背诵的范围,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总之,在分分必争的专升本考试中,这些可以不失分的题目最好还是难道,虽然背诵古文比较头疼,但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你可以看一下课本后面的大纲,上面有提示要掌握的内容,而且有提示要背诵的课文,多看看课本,万变不离其中

呵呵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们都不是出卷的老师其实那本自考大学语文也就那么一点厚只要看每篇课文的前后对于课文的阐释就OK了你是不是7月份考试啊我也是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呵呵

大学语文自考重点有:

1、《科学的春天》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2、《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3、《论气节》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

4、《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

5、《桥的运动》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哪些需要背诵课文

呵呵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们都不是出卷的老师其实那本自考大学语文也就那么一点厚只要看每篇课文的前后对于课文的阐释就OK了你是不是7月份考试啊我也是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呵呵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 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 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 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赵威后问齐使》[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

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

二、

1、疾:“疾”通“嫉”,厌恶

辞:说的话

2、服:归服

来:招致

3、直:只不过

走:跑(古今异义)

4、树:种(名词活用做动词,树之以桑是介宾结构后置句)

衣:穿

5、斯:于是,那么

至:归附

6、语:谈论

虚:住所

7、少:小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轻:轻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8、俟:期待

膏:灯油

9、遂: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

10、亟:立刻

弗:不

11、蔓:蔓延

图:谋划

12、兵:兵器

卒:士兵

13、孑:孤单

吊:安慰

14、零丁:孤独的样子

成立:成人自立(古今异义)

15、婴:缠绕

蓐:草席

16、除:授予

猥:鄙

三、

1、恐怕该责备你吧?

2、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

3、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4、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5、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6、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7、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8、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

9、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10、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

11、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

12、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

13、月亮照在木楼上和低矮的窗上,使人浮想联蹁,无法入睡

14、于嵩打算到州里提出诉讼,却被武人杀死。

15、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

16、小人喜欢议论别人过错,不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

17、在人间也可以得到快乐,何必一定要到天上去

18、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

19、让深潭中潜伏的鲛龙起舞,让船上被抛弃的妇女哭泣

20、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

写灵山齐庵,当时修筑偃湖尚未完工

层峦叠嶂向西奔驰,又如万马回旋而来,万山千峰仿佛又要驰骋向东。眼前飞瀑,如突然受惊奔窜,水势湍急,直泻而下。向上溅起的水花,如晶莹的珍珠弹跳。一座小桥,横跨在湍急的溪流上,像一弯如弓的新月。而今人老了,该当过优闲的生活,可是老天爷却让我多管一事,统率山上如十万大军的挺拔长松。我在山中修筑的茅庐(即齐庵)虽小,但在龙蛇盘屈般的松林影边,在暴风骤雨般的松涛声中。

早晨,在清爽的空气中迎来东方的曙光,看三五座山峰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露出来,争先同我见面问好。(红日升起后,山色更是气象万千)。有的山峰像东晋时的谢家子弟,衣冠楚楚,风度磊落;有的山峰像汉朝司马相如赴临邛时的气派,门庭车骑相随、华贵雍容。我置身于其间,感受到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好像陶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文章之中。走在新筑的堤路上,我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工程何日完成,好让我能看到烟水蒙蒙的湖中美景?

需要的。

一、专升本大学语文每年的考题里,都会有古文名句默写。

二、虽然有古文默写的题目,但是一般分值都会太高,如果你想在这种题目上获得满分的话,当然需要背诵古文。如若你不在乎这点分数,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背诵一些重点名篇。

三、补充一下,关于背诵那些古文。一是,以前考过的名句肯定不会再考了,但是这篇文章如果还有其它名句,也还是要背诵一下的。二是,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最起码里面的名句是要背诵一下的。三是,报一个辅导班的冲刺班,辅导机构会大概给你个背诵的范围,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总之,在分分必争的专升本考试中,这些可以不失分的题目最好还是难道,虽然背诵古文比较头疼,但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你可以看一下课本后面的大纲,上面有提示要掌握的内容,而且有提示要背诵的课文,多看看课本,万变不离其中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 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 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曹操行状自述

本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虽在世时日不多,然颇多建树。今风寒入颅,头痛欲裂,恐将不久于人世。俗语云“盖棺论定”,吾不屑舞文弄墨之小儿,妄下断语,乱定是非,故将自己一生撮其要者,自述行状如下。

首先,吾志向远大,有霸王之气。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或只愿偏安于一隅,或只见蝇头之小利,皆为碌碌之小人,实非成就大事者。吾与玄德煮酒论英雄之时,就曾立下誓言,要一一剿灭之,后果天遂人愿。北方遂定,鼎足始成。败者为寇,成者为王。以吾之成就,进位汉丞相,宜也。方今我心腹之患,三分只余其二。不能吞吴灭蜀,吾之憾也。

其次,吾求贤若渴,将士颇能用命。当初为讨伐贼臣董卓,吾发矫诏,树起招兵旗。忠勇之士,云集响应。乐进、李典、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先后效命麾下。后在兖州,吾又招贤纳士。自此,吾手下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武有于禁、典韦及先期投奔的众武士,后又收得猛将许褚、杨奉部将徐晃、吕布部将张辽等。后逢张绣之变,幸得典韦以死相救。非典,吾死者数矣!

再次,吾处事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杀吕伯奢全家,虽然有失卤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董贼遍发通缉令,见利忘义者卖友求荣,也未可知。若当断不断,恐反受其乱,不如先下手为强。文臣杨修,摇唇鼓舌,乱我军纪,扰我军心,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也必除之。顺我者未必昌,然逆我者必亡之。断不可效妇人之仁,持儒家之见也。

第四,吾以身作则,堪为军士典范。想当初吾于征战途中,曾颁下禁令:不得践踏已然成熟之麦田,否则杀无赦。然不自意胯下坐骑失控,逸入麦田之中。如此举动,何以服众?吾乃拔剑自刎以示谢罪。怎奈左右阻挠,方以割发代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有“头发事小,代首事大”之说。割一次发,权当将自己斩首一次。如此,众将士焉有不服之理?

最后,吾文采斐然,有大男儿之气概。诗自“ *** ”以降,多矫揉造作、无病 *** 之作。既为堂堂八尺男儿,于诗中全然不见男儿坦荡之气,反多顾影自怜、唧唧我我之态。令人读之无味,效之无益。吾之诗篇,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虽不能谓开一代之诗风,亦一扫前人颓丧之气。屈平、渊明以外,自谓无人能及。如撰诗史,吾当居其中一席,此不妄也。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撰

诸葛亮临终遗表

蜀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直指祁山。此即六出祁山,目标固在伐魏也。

魏主曹睿遣大将军司马懿统兵迎敌。魏蜀两军在渭水之滨,相持数月。久攻不克,诸葛亮忧劳成疾,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乃于是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手书遗表,以达后主刘禅。其表云——

臣统兵伐魏,六出祁山,与贼兵相持日久,久攻未克。近来偶感风寒,觉大不适。盖天意将亡我乎?吾料大去之期不远矣。出师未捷,身之将死,痛哉惜哉!

臣一介草民,蒙先主不弃,得明帝提携;委以重任,授以要柄;领司令调度,操生杀予夺;得逞卧龙腾飞之志,尽遂报国安民之心。虽死而此生无憾也。

臣所憾者,惟不能报先帝知遇之恩,成兴复汉室之大业也。想当初,先帝三顾茅庐,顶风冒雪,其求贤若渴之诚心,虽木人亦为之心动。亮敢不为之效命?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后值虢亭兵败,先主病危,乃于白帝城托臣以孤。其知人善任之明举,即石人亦为之垂泪。亮敢不效犬马之劳?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北方未定,大业未成,而臣将撒手西归,枉负先帝知遇之恩,愧对先主托孤之明。亮与先帝黄泉下相见,将何颜以对?此臣死有不甘者也。

北伐之举,屡遭动议;六出祁山,无功而还。此乃天不绝魏,时不我助。非亮有意逆天意而为之,实乃深恐先帝托付不效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亦足见臣未负先帝之托、未伤先帝之明也。

臣死之后,军中大事已尽委伯约(姜维),吾已有锦囊授彼,助其从祁山安全撤兵。一应善后事宜,多有交代。愿陛下稍安勿躁,以保贵体安康。

臣家有薄田,子弟衣食无忧。臣驱策于外,了无积蓄。臣死后,断不可使吾子弟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罪臣诸葛亮绝笔

写罢遗表,将一应事务安排妥当,诸葛亮于当晚薨于军中,寿五十四岁。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

3.《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

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 《诗经•氓》*

2. 《离骚》(节选 )

3.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 《兰亭集序》

5. 《赤壁赋》

6. 《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

*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 《蜀道难》

2.《秋兴八首》(其一)

3.《咏怀古迹》(其三)

4.《登高》

*5.《琵琶行》(并序)

6.《寡人之于国也》

7.《劝学》

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

*10.《马嵬》(其二)

*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

*9.《望海潮•东南形胜》

*10.《雨霖铃•寒蝉凄切》

高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1.《论语》六则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赤壁赋 苏轼 17.爱莲说 周敦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潜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苏洵《六国论》诗词曲(47首)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白 13.望岳 杜甫 14.春望 杜甫 15.登高 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0.观刈麦 白居易 21.琵琶行 白居易 22.雁门太守行 李贺 23.赤壁 杜牧 24.泊秦淮 杜牧 25.夜雨寄北 李商隐 2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27.绵瑟 李商隐 2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2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3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最异) 范仲淹 3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32.登飞来峰 王安石 3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3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35.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36.游山西村 陆游 37.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38.水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39.过零丁洋 文天祥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陶潜的《归园田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维的《山居秋暝》高适的《燕歌行》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

需要的。

一、专升本大学语文每年的考题里,都会有古文名句默写。

二、虽然有古文默写的题目,知但是一般分值都会太高,如果你想在这种题目上获得满分的话,当然需要背诵古道文。如若你不在乎这点分数,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背诵一些重点名篇。

三、补充一下,关于背诵那些古文。一是,以前考过的名句内肯定不会再考了,但是这篇文章如果还有其它名句,也还是要背诵一下的。二是,多做一些模拟试题,最起码里面的名句是要背诵一下的。三是,报一个辅导班的冲刺班,辅导机构会大概给你个背诵的范围,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总之,在分分必争的专升本考试中,这些可以不失分的题目最好还是难道,虽然背诵古文比较头疼,但是为了取容得好成绩,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高博专插本

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2.《老子》二章(《老子》)

3.晏子对齐侯问(《左传》)

4.史伯对桓公问(《国语》)

5.大同(《礼记》)

6.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7.谏逐客书(秦-李斯)

8.过秦论(上)(西汉-贾谊)

9. 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

10.哀郢(《战国-屈原》)

11.古风(其十九)(唐-李白)

12.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唐-杜甫))

1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辛弃疾)

14.哀江南赋序(北周-庾信)

15.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

16.蒹葭(《诗经》)

17.长恨歌(唐-白居易)

18.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19.沈园二首(宋-陆游)

20.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景臣)

21.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

22.正气歌并序(宋-文天祥)

2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样)

24.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25.赤壁赋(宋-苏轼)

这是《大学语文》的指定篇目

  • 索引序列
  •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言文
  •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文章
  •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课文
  • 自考大学语文要背诵哪些
  • 自考大学语文哪些需要背诵课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