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

发布时间: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

好像没什么要背的课文吧 要背课文的考试 肯定是有填空之类的题目而我买的模拟卷 里面的考试内容有1.选择2.多选3.词语解释4.给你文章中的一段话 针对这段话提出几个问题让你回答5.作文这些考试的题目主要是要根据大纲理解课文 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 中心思想 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如果是再担心就去365买个《大学语文》教程 对考试应该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大学语文》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考哪些自考大学语文考语言知识的内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哪里有自考教材大学语文电子书《大学语文电子版-专插本倒计时》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pwd=bn6x提取码:bn6x《大学语文》是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美玲。全书包括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训练三个部分。除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内容外,还安排了实用技能训练内容,如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关于自考,为什么汉语言文学专科的教材里没有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属于公共课,非文学专业才要考.就像法律基础一样,法学专业是不用考的.自考《大学语文》应该重点复习什么呢?学习时注意考试大纲提示的知识点,考前一定要做真题或者模拟题,作文提前练习一下,这样应该很容易通过的!祝你顺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呵呵这个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们都不是出卷的老师其实那本自考大学语文也就那么一点厚只要看每篇课文的前后对于课文的阐释就OK了你是不是7月份考试啊我也是希望我们都能通过呵呵

是专科还是本科?我专科的书有. 散文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秋水(节选) 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论毅力 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容忍与自由 胡适咬文嚼字 朱光潜吃饭 钱钟书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罗素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垓下之围 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司马光前赤壁赋 苏轼先妣事略 归有光马伶传 候方域西湖七月半 张岱秋夜 鲁迅香市 茅盾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纪念傅雷 施蛰存哭小弟 宗PU都江堰 余秋雨我与地坛 史铁生蚂蚁大战 享利。梭罗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 诗歌蒹葭 《诗经》湘夫人 屈原陌上桑 汉乐府饮酒(其五) 陶渊明行路难(其一) 李白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长恨歌 白居易早雁 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一句话 闻一多再别康桥 徐志摩雨巷 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 裴多菲诗歌的抒情方法 小说婴宁 薄松龄宝黛吵架 曹雪芹断魂枪 老舍哦,香雪 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苦恼 契诃夫麦琪的礼物 欧。享利小说的艺术特点。好了。这就是大学语文专科的目录了。打字累死我了。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

大学语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散文。第二部分是:诗歌。第三部分是:小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容忍与自由》《我的世界观》《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苦恼》和杜甫、李白、陶渊明等人的诗歌。

我也在查这个,自考不脱产想考上好难!

当然是重点课文啦,有星号的就要,有些重点段落也是要背诵的,但是背诵时记住了,考试时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其实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当看小说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语文考试最主要的是作文,作文不丢分就很容易过关了。买本同步辅导习题做做就可以了。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难复习吗?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可以通过分章背记和概括记忆来复习。对概念原理应概括后记忆,容易记忆,不要原文整段记背,答题时延伸。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并不难复习。自考大学语文考题主要包括选择题、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要分析题和作文题,对于课文的复习主要在于理解和记忆。

大学语文课文的复习方法

1、多记多背,提升了解应用。

语文课这门课程一定记诵的专业知识十分多,学习培训是没有近道的,特别是在是对语文课这种课程,高考报考一定要安安稳稳,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考试试题是万变不离教材内容的,而教材内容前的考纲通常都是给考试标明好什么是应当要背的内容。

2、加强阅读,每天完成定量任务。

浅析题里通常会有5道上下阅读题让高考报考剖析,包含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高考报考若没有做过这种题,在考试因此我不知道该怎样做答,因而高考报考一定要加强阅读训练,做得多了,大自然会寻找解题的方式和方法,要是有时间尽可能每日抽出来一定的时间进行一两篇阅读文章再融合参考答案了解剖析。

3、多读多积淀,提升写作水平。

创作这件事情不可或缺素材图片的积淀,平常可多看一下出色的优秀作文,学好从他人的出色范文中找寻创作的构思,创作时要与自个所教融汇贯通,要是多动笔多动脑筋,写作水平一定不断提升。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大学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译文

1、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3、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8、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10、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二、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 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赵威后问齐使》[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

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

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

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

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

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

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

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

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11月19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

这消息在20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墨,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起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

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

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

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 “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 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

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

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定期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

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这样一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

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惨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 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 *** 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

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逖更生先生。

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逖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

一直到最近两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

源宁说,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了倾盆大雨——惟是英伦那样的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地听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水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

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

源宁不止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

《左传》隐----- 【原文】 初,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之宠弟乎?”公曰:“,。”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

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见也。”

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不匮,永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①选自《左传·隐》。郑伯,指。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县一带。

克,战胜。段,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境内。②〔初〕当初。

《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以前。③〔〕名掘突,的儿子,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北。

后为楚所灭。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⑥〔共(gōng)叔段〕的弟弟,名段。

他在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

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

亟,屡次。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

即位,君主登上君位。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⒁〔虢(guó)叔死焉〕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⒂〔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别的,另外的。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⒃〔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东南。

⒄〔大〕同“太”。⒅〔祭(zhài)仲〕的大夫。

⒆〔都城〕都邑的城墙。⒇〔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为“一雉”。

21〔国〕国家。22〔制〕制度。

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因繁体作“叁”)。

国,国都。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26〔不堪〕受不了。

焉辟害①?”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②!不如早为之所③,无使滋蔓④。蔓,难图⑤也;蔓草犹不可除,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⑥,子⑦姑⑧待之!”既而⑨大叔命西鄙⑩北鄙贰于己⑾。

⑿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⒀?欲与大叔⒁,臣请事之⒂;若⒃弗与,则请除之⒄,无生民心⒅。”公曰:“无庸⒆,将自及⒇。”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

公曰:“不义不昵24 ,厚将崩25。”大叔完聚26,缮甲兵27,具卒乘28,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29。公闻其期30,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31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32,公伐诸33鄢。

五月辛丑34 ,大叔出奔共35。遂姜氏于城颍36 ,而誓之37曰:“不及38,见也!”既而悔之。

39为颍谷封人40 ,闻之,有献于公41。公赐之食42 。

食舍肉43。公问之,对曰:“小人44有母,皆尝小人之食45矣,未尝君之羹46,请以遗47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48我独无!”注释:①〔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哪里,怎么。辟,同“避”。

②〔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③〔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

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④〔滋蔓〕滋生,蔓延。

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⑤〔图〕对付。

⑥〔毙〕跌倒,这里指失败。⑦〔子〕您。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⑧〔姑〕姑且、暂且。

⑨〔既而〕不久。

曹操行状自述

本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虽在世时日不多,然颇多建树。今风寒入颅,头痛欲裂,恐将不久于人世。俗语云“盖棺论定”,吾不屑舞文弄墨之小儿,妄下断语,乱定是非,故将自己一生撮其要者,自述行状如下。

首先,吾志向远大,有霸王之气。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或只愿偏安于一隅,或只见蝇头之小利,皆为碌碌之小人,实非成就大事者。吾与玄德煮酒论英雄之时,就曾立下誓言,要一一剿灭之,后果天遂人愿。北方遂定,鼎足始成。败者为寇,成者为王。以吾之成就,进位汉丞相,宜也。方今我心腹之患,三分只余其二。不能吞吴灭蜀,吾之憾也。

其次,吾求贤若渴,将士颇能用命。当初为讨伐贼臣董卓,吾发矫诏,树起招兵旗。忠勇之士,云集响应。乐进、李典、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先后效命麾下。后在兖州,吾又招贤纳士。自此,吾手下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武有于禁、典韦及先期投奔的众武士,后又收得猛将许褚、杨奉部将徐晃、吕布部将张辽等。后逢张绣之变,幸得典韦以死相救。非典,吾死者数矣!

再次,吾处事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杀吕伯奢全家,虽然有失卤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董贼遍发通缉令,见利忘义者卖友求荣,也未可知。若当断不断,恐反受其乱,不如先下手为强。文臣杨修,摇唇鼓舌,乱我军纪,扰我军心,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也必除之。顺我者未必昌,然逆我者必亡之。断不可效妇人之仁,持儒家之见也。

第四,吾以身作则,堪为军士典范。想当初吾于征战途中,曾颁下禁令:不得践踏已然成熟之麦田,否则杀无赦。然不自意胯下坐骑失控,逸入麦田之中。如此举动,何以服众?吾乃拔剑自刎以示谢罪。怎奈左右阻挠,方以割发代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有“头发事小,代首事大”之说。割一次发,权当将自己斩首一次。如此,众将士焉有不服之理?

最后,吾文采斐然,有大男儿之气概。诗自“ *** ”以降,多矫揉造作、无病 *** 之作。既为堂堂八尺男儿,于诗中全然不见男儿坦荡之气,反多顾影自怜、唧唧我我之态。令人读之无味,效之无益。吾之诗篇,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虽不能谓开一代之诗风,亦一扫前人颓丧之气。屈平、渊明以外,自谓无人能及。如撰诗史,吾当居其中一席,此不妄也。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撰

诸葛亮临终遗表

蜀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直指祁山。此即六出祁山,目标固在伐魏也。

魏主曹睿遣大将军司马懿统兵迎敌。魏蜀两军在渭水之滨,相持数月。久攻不克,诸葛亮忧劳成疾,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乃于是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手书遗表,以达后主刘禅。其表云——

臣统兵伐魏,六出祁山,与贼兵相持日久,久攻未克。近来偶感风寒,觉大不适。盖天意将亡我乎?吾料大去之期不远矣。出师未捷,身之将死,痛哉惜哉!

臣一介草民,蒙先主不弃,得明帝提携;委以重任,授以要柄;领司令调度,操生杀予夺;得逞卧龙腾飞之志,尽遂报国安民之心。虽死而此生无憾也。

臣所憾者,惟不能报先帝知遇之恩,成兴复汉室之大业也。想当初,先帝三顾茅庐,顶风冒雪,其求贤若渴之诚心,虽木人亦为之心动。亮敢不为之效命?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后值虢亭兵败,先主病危,乃于白帝城托臣以孤。其知人善任之明举,即石人亦为之垂泪。亮敢不效犬马之劳?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北方未定,大业未成,而臣将撒手西归,枉负先帝知遇之恩,愧对先主托孤之明。亮与先帝黄泉下相见,将何颜以对?此臣死有不甘者也。

北伐之举,屡遭动议;六出祁山,无功而还。此乃天不绝魏,时不我助。非亮有意逆天意而为之,实乃深恐先帝托付不效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亦足见臣未负先帝之托、未伤先帝之明也。

臣死之后,军中大事已尽委伯约(姜维),吾已有锦囊授彼,助其从祁山安全撤兵。一应善后事宜,多有交代。愿陛下稍安勿躁,以保贵体安康。

臣家有薄田,子弟衣食无忧。臣驱策于外,了无积蓄。臣死后,断不可使吾子弟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罪臣诸葛亮绝笔

写罢遗表,将一应事务安排妥当,诸葛亮于当晚薨于军中,寿五十四岁。

第一,要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

从《大学语文》(专)一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全书大致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等四种体裁形式。此外,在每一种类型的范文后都附有一篇“阅读与写作”,这部分内容对我们学习和写作同类文章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明确考试大纲,联系课后提示学习课文。

在该书的最后附有《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大纲中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全书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还有他们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的比率。在了解大纲基本内容后再开始学习课文,然后再联系课后提示和课前作者的简历背景,展开地毯式学习,把握好这两部分内容是我们学好课文的关键。最后,在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挖掘文中的重要段落。在这三遍“攻击”之后,一篇课文就应该没有什么疑点或漏洞了。

第三,注重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学习。

从考试大纲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在考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学好白话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古文的学习。在古文中重点考核作家作品知识、部分诗词的背诵以及对文中重要字、词、句的理解等几部分内容。针对这几部分内容,我认为:一、“列表比较法”是我们尽快掌握作家作品知识的捷径。比如按作者所处的朝代、社会、地位、主要代表作品、作品的特点、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制定出一个大的表格,这样记忆起来就很方便了;二、晨读是一种很好的背诵、理解古文(或诗词)的方法。在使用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清晨用半小时去朗读文言文(或诗词),一段时间后便会收到同等时间、环境中最佳的回报,“一天之计在于晨”嘛;三、要想全面系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古今意思,还是要靠最原始的方法——反复阅读记忆。

第四、多做、多写、多练、把握好冲刺阶段。

大多数自考生可能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当你全面学习课文后,也该临近考试了。在紧要的冲刺阶段,一套完整的模拟试卷是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认真做好每一道复习题,并善于从每一份试卷中查找不足,总结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试卷,洞察考试趋向是我们复习的关键。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顺利的通过该科目的考试,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写作功底。当然,这种功底只能靠自己平时多看范文(或者写作指导之类的书籍),同时要求自己多写、多练。也只有自己多看、多写、多练,才有可能在考场上获得灵感,获得超常成绩。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原文如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翻译如下: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这是讲孔子『听讼』,他「听讼」,就是判案子,他自己说,『吾犹人也』,就是我跟别人没有两样,跟人家差不多,意思是在听取双方讼词以后,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孔子断案应该是很明断。

当然能够像孔子那样明断的人,估计当时也不少,像子路那肯定也是这样,前面刚讲的,「片言可以折狱」,孔子说我也不外乎如此而已。但是孔子不同于子路,或者其它的听讼者,在于『必也使无讼乎』,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无讼,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了,换句话说,把别人的对立、矛盾全给化解了。

在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那时候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在西伯这个地方。当时附近有两个小的邻国,两个国君为了争田地,争不下来,互相之间谁都不让。这两个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芮国。于是两个国君就相约到周国,就是周家,那个时候还没有称国,没有成为周朝,到西伯那里去找周文王评理,看这田地应该给谁。

结果,他们还没有去见到周文王之前,进了西伯的边境以后,就看到这里的人,无论是士农工商,是什么人,都互相的礼让,彬彬有礼,绝对不会为一些小利去争。

这两个国君看到之后,都感觉到很惭愧,你看人家市井之辈,在这里都能够做到这么样的谦逊有礼,咱们做国君的怎么还能争!于是他们两个人也就不再找周文王去论理了,就回去了,互相都要把这田让出来,结果所争的田就变成闲田,就是大家都不要,就不属于这一家,也不属于那一家,闲田。这就是周文王以德化人的、使人无讼的一个史证。

这个比听讼要高,周文王有没有去听讼?有没有给他断案,你这田是归谁的?即使是再明断,另一方,输了的那方肯定都不服,他那个对立没有化解,不如能够使他无讼,他不再争了,这个一定要用德行去感化。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朗读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 季氏(鲁国大夫, 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 ,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赵威后问齐使》[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聘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

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E)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

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 )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 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

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

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

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

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

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

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

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11月19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惨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

这消息在20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猛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墨,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起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

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

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体贴我们这悲念而有些须更改;而他也再不会为不忍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帏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

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这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却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 “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 “派车接去了,等到四点半……说飞机没有到……” “没有到……航空公司说济南有雾……很大……”只是一个钟头的差别;下午三时到南苑,济南有雾!谁相信就是这一个钟头中便可以有这么不同事实的发生,志摩,我的朋友! 他离平的前一晚我仍见到,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次晨南旅的,飞机改期过三次,他曾说如果再改下去,他便不走了的。

我和他同由一个茶会出来,在总布胡同口分手。在这茶会里我们请的是为太平洋会议来的一个柏雷博士,因为他是志摩生平最爱慕的女作家曼殊斐儿的姊丈,志摩十分的殷勤;希望可以再从柏雷口中得些关于曼殊斐儿早年的影子,只因限于时间,我们茶后匆匆地便散了。

晚上我有约会出去了,回来时很晚,听差说他又来过,适遇我们夫妇刚走,他自己坐了一会,喝了一壶茶,在桌上写了些字便走了。我到桌上一看:—— “定期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

我怔住了,心中一阵不痛快,却忙给他一个电话。 “你放心,”他说,“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话虽是这样说,他却是已经死了整两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这样一个朋友是怎么一回事! 现在这事实一天比一天更结实,更固定,更不容否认。

志摩是死了,这个简单惨酷的实际早又添上时间的色彩,一周,两周,一直的增长下去……” 我不该在这里语无伦次的尽管 *** 我们做朋友的悲哀情绪。归根说,读者抱着我们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的请柏雷一样,要从我们口里再听到关于志摩的一些事。

这个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们满意,因为关于他的事,动听的,使青年人知道这里有个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实在太多,决不是几千字可以表达得完。谁也得承认像他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便不轻易有几个的,无论在中国或是外国。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逖更生先生。

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逖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

一直到最近两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丝毫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

源宁说,有一天他在校舍里读书,外边下了倾盆大雨——惟是英伦那样的岛国才有的狂雨——忽然地听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水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志摩,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

这一来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志摩等什么在这大雨里。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

源宁不止说他不去,并且劝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国的湿气岂是儿戏,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

《左传》隐----- 【原文】 初,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之宠弟乎?”公曰:“,。”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

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见也。”

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不匮,永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 ①选自《左传·隐》。郑伯,指。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县一带。

克,战胜。段,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境内。②〔初〕当初。

《左传》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这个词,这里指以前。③〔〕名掘突,的儿子,第二代君主。

④〔娶于申〕从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北。

后为楚所灭。⑤〔曰武姜〕叫武姜。

武姜,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⑥〔共(gōng)叔段〕的弟弟,名段。

他在年岁小,因此称“叔段”。失败后出奔共,因此又称“”。

共,春秋时国名,在现在河南省。叔,排行在末的兄弟。

⑦〔寤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牾”,逆,倒着。

⑧〔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

恶,厌恶。⑨〔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

亟,屡次。于,介词,向。

⑩〔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⑾〔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

即位,君主登上君位。⑿〔制〕地名,即虎牢,在现在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⒀〔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

邑,人所聚居的地方。⒁〔虢(guó)叔死焉〕的国君死在那里。

虢,指东虢,古国名,为所灭。焉,相当于“于是”“于此”。

⒂〔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别的,另外的。

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⒃〔京〕地名,在现在河南省东南。

⒄〔大〕同“太”。⒅〔祭(zhài)仲〕的大夫。

⒆〔都城〕都邑的城墙。⒇〔雉(zhì)〕古代城墙长三丈、为“一雉”。

21〔国〕国家。22〔制〕制度。

2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大的城不能超过国都城的三分之一。参,同“三”(因繁体作“叁”)。

国,国都。24〔不度〕不合制度。

25〔非制〕不是(先王的)制度。26〔不堪〕受不了。

焉辟害①?”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②!不如早为之所③,无使滋蔓④。蔓,难图⑤也;蔓草犹不可除,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⑥,子⑦姑⑧待之!”既而⑨大叔命西鄙⑩北鄙贰于己⑾。

⑿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⒀?欲与大叔⒁,臣请事之⒂;若⒃弗与,则请除之⒄,无生民心⒅。”公曰:“无庸⒆,将自及⒇。”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21,至于廪延22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23。”

公曰:“不义不昵24 ,厚将崩25。”大叔完聚26,缮甲兵27,具卒乘28,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29。公闻其期30,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31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32,公伐诸33鄢。

五月辛丑34 ,大叔出奔共35。遂姜氏于城颍36 ,而誓之37曰:“不及38,见也!”既而悔之。

39为颍谷封人40 ,闻之,有献于公41。公赐之食42 。

食舍肉43。公问之,对曰:“小人44有母,皆尝小人之食45矣,未尝君之羹46,请以遗47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48我独无!”注释:①〔焉辟害〕怎能躲开这种祸害?焉,,哪里,怎么。辟,同“避”。

②〔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厌,同“餍”,满足。

③〔早为(wéi)之所〕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意思是早点给共叔段换个便于控制的地方。

为,动词,这里有“安排”的意思。④〔滋蔓〕滋生,蔓延。

这里指势力发展壮大。⑤〔图〕对付。

⑥〔毙〕跌倒,这里指失败。⑦〔子〕您。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⑧〔姑〕姑且、暂且。

⑨〔既而〕不久。

曹操行状自述

本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虽在世时日不多,然颇多建树。今风寒入颅,头痛欲裂,恐将不久于人世。俗语云“盖棺论定”,吾不屑舞文弄墨之小儿,妄下断语,乱定是非,故将自己一生撮其要者,自述行状如下。

首先,吾志向远大,有霸王之气。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或只愿偏安于一隅,或只见蝇头之小利,皆为碌碌之小人,实非成就大事者。吾与玄德煮酒论英雄之时,就曾立下誓言,要一一剿灭之,后果天遂人愿。北方遂定,鼎足始成。败者为寇,成者为王。以吾之成就,进位汉丞相,宜也。方今我心腹之患,三分只余其二。不能吞吴灭蜀,吾之憾也。

其次,吾求贤若渴,将士颇能用命。当初为讨伐贼臣董卓,吾发矫诏,树起招兵旗。忠勇之士,云集响应。乐进、李典、夏侯兄弟、曹氏兄弟先后效命麾下。后在兖州,吾又招贤纳士。自此,吾手下文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等,武有于禁、典韦及先期投奔的众武士,后又收得猛将许褚、杨奉部将徐晃、吕布部将张辽等。后逢张绣之变,幸得典韦以死相救。非典,吾死者数矣!

再次,吾处事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杀吕伯奢全家,虽然有失卤莽,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董贼遍发通缉令,见利忘义者卖友求荣,也未可知。若当断不断,恐反受其乱,不如先下手为强。文臣杨修,摇唇鼓舌,乱我军纪,扰我军心,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吾也必除之。顺我者未必昌,然逆我者必亡之。断不可效妇人之仁,持儒家之见也。

第四,吾以身作则,堪为军士典范。想当初吾于征战途中,曾颁下禁令:不得践踏已然成熟之麦田,否则杀无赦。然不自意胯下坐骑失控,逸入麦田之中。如此举动,何以服众?吾乃拔剑自刎以示谢罪。怎奈左右阻挠,方以割发代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故有“头发事小,代首事大”之说。割一次发,权当将自己斩首一次。如此,众将士焉有不服之理?

最后,吾文采斐然,有大男儿之气概。诗自“ *** ”以降,多矫揉造作、无病 *** 之作。既为堂堂八尺男儿,于诗中全然不见男儿坦荡之气,反多顾影自怜、唧唧我我之态。令人读之无味,效之无益。吾之诗篇,如《短歌行》《龟虽寿》等,虽不能谓开一代之诗风,亦一扫前人颓丧之气。屈平、渊明以外,自谓无人能及。如撰诗史,吾当居其中一席,此不妄也。

汉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撰

诸葛亮临终遗表

蜀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直指祁山。此即六出祁山,目标固在伐魏也。

魏主曹睿遣大将军司马懿统兵迎敌。魏蜀两军在渭水之滨,相持数月。久攻不克,诸葛亮忧劳成疾,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乃于是年秋八月二十三日,手书遗表,以达后主刘禅。其表云——

臣统兵伐魏,六出祁山,与贼兵相持日久,久攻未克。近来偶感风寒,觉大不适。盖天意将亡我乎?吾料大去之期不远矣。出师未捷,身之将死,痛哉惜哉!

臣一介草民,蒙先主不弃,得明帝提携;委以重任,授以要柄;领司令调度,操生杀予夺;得逞卧龙腾飞之志,尽遂报国安民之心。虽死而此生无憾也。

臣所憾者,惟不能报先帝知遇之恩,成兴复汉室之大业也。想当初,先帝三顾茅庐,顶风冒雪,其求贤若渴之诚心,虽木人亦为之心动。亮敢不为之效命?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后值虢亭兵败,先主病危,乃于白帝城托臣以孤。其知人善任之明举,即石人亦为之垂泪。亮敢不效犬马之劳?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北方未定,大业未成,而臣将撒手西归,枉负先帝知遇之恩,愧对先主托孤之明。亮与先帝黄泉下相见,将何颜以对?此臣死有不甘者也。

北伐之举,屡遭动议;六出祁山,无功而还。此乃天不绝魏,时不我助。非亮有意逆天意而为之,实乃深恐先帝托付不效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亦足见臣未负先帝之托、未伤先帝之明也。

臣死之后,军中大事已尽委伯约(姜维),吾已有锦囊授彼,助其从祁山安全撤兵。一应善后事宜,多有交代。愿陛下稍安勿躁,以保贵体安康。

臣家有薄田,子弟衣食无忧。臣驱策于外,了无积蓄。臣死后,断不可使吾子弟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罪臣诸葛亮绝笔

写罢遗表,将一应事务安排妥当,诸葛亮于当晚薨于军中,寿五十四岁。

第一,要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

从《大学语文》(专)一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全书大致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等四种体裁形式。此外,在每一种类型的范文后都附有一篇“阅读与写作”,这部分内容对我们学习和写作同类文章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明确考试大纲,联系课后提示学习课文。

在该书的最后附有《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大纲中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全书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还有他们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的比率。在了解大纲基本内容后再开始学习课文,然后再联系课后提示和课前作者的简历背景,展开地毯式学习,把握好这两部分内容是我们学好课文的关键。最后,在结合课后的“思考与练习”,挖掘文中的重要段落。在这三遍“攻击”之后,一篇课文就应该没有什么疑点或漏洞了。

第三,注重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学习。

从考试大纲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文言文和古代诗词在考试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学好白话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古文的学习。在古文中重点考核作家作品知识、部分诗词的背诵以及对文中重要字、词、句的理解等几部分内容。针对这几部分内容,我认为:一、“列表比较法”是我们尽快掌握作家作品知识的捷径。比如按作者所处的朝代、社会、地位、主要代表作品、作品的特点、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制定出一个大的表格,这样记忆起来就很方便了;二、晨读是一种很好的背诵、理解古文(或诗词)的方法。在使用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清晨用半小时去朗读文言文(或诗词),一段时间后便会收到同等时间、环境中最佳的回报,“一天之计在于晨”嘛;三、要想全面系统地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古今意思,还是要靠最原始的方法——反复阅读记忆。

第四、多做、多写、多练、把握好冲刺阶段。

大多数自考生可能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当你全面学习课文后,也该临近考试了。在紧要的冲刺阶段,一套完整的模拟试卷是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认真做好每一道复习题,并善于从每一份试卷中查找不足,总结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试卷,洞察考试趋向是我们复习的关键。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顺利的通过该科目的考试,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写作功底。当然,这种功底只能靠自己平时多看范文(或者写作指导之类的书籍),同时要求自己多写、多练。也只有自己多看、多写、多练,才有可能在考场上获得灵感,获得超常成绩。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必须背诵的文字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哪些课文要背诵当然是重点课文啦,有星号的就要,有些重点段落也是要背诵的,但是背诵时记住了,考试时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其实大学语文很简单的,当看小说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语文考试最主要的是作文,作文不丢分就很容易过关了。买本同步辅导习题做做就可以了。自学考试古代汉语课程都有哪些背诵篇目《论语八章》《老子二章》《郑伯克段于焉》《子产说范宣子轻弊》《冯媛客孟尝君》《田单列传》《寡人之于国也》《逍遥游》教材文章后会指定要背诵的段落祝考试顺利通过!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大学语文自考教材讲义,大学语文自考教材 电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要背哪些课文好像没什么要背的课文吧要背课文的考试肯定是有填空之类的题目而我买的模拟卷里面的考试内容有3.词语解释4.给你文章中的一段话针对这段话提出几个问题让你回答这些考试的题目主要是要根据大纲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中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如果是再担心就去365买个《大学语文》教程对考试应该有很大的帮助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内容有哪些?1、作者归类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创作词的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2、体裁归类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七律:《蜀相》、《书协》。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3、题材归类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答题技巧:一、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单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二、自考大学语文科目多项选择题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答题也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测、靠感觉作答。谁有大学语文教材的下载地址?2008年自考大学语文在那里有下啊!!!自考大学语文下载网址zikao365.com学生大首页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翻译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原文如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语文孟子五章翻译如下: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这是讲孔子『听讼』,他「听讼」,就是判案子,他自己说,『吾犹人也』,就是我跟别人没有两样,跟人家差不多,意思是在听取双方讼词以后,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孔子断案应该是很明断。

当然能够像孔子那样明断的人,估计当时也不少,像子路那肯定也是这样,前面刚讲的,「片言可以折狱」,孔子说我也不外乎如此而已。但是孔子不同于子路,或者其它的听讼者,在于『必也使无讼乎』,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无讼,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了,换句话说,把别人的对立、矛盾全给化解了。

在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那时候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在西伯这个地方。当时附近有两个小的邻国,两个国君为了争田地,争不下来,互相之间谁都不让。这两个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芮国。于是两个国君就相约到周国,就是周家,那个时候还没有称国,没有成为周朝,到西伯那里去找周文王评理,看这田地应该给谁。

结果,他们还没有去见到周文王之前,进了西伯的边境以后,就看到这里的人,无论是士农工商,是什么人,都互相的礼让,彬彬有礼,绝对不会为一些小利去争。

这两个国君看到之后,都感觉到很惭愧,你看人家市井之辈,在这里都能够做到这么样的谦逊有礼,咱们做国君的怎么还能争!于是他们两个人也就不再找周文王去论理了,就回去了,互相都要把这田让出来,结果所争的田就变成闲田,就是大家都不要,就不属于这一家,也不属于那一家,闲田。这就是周文王以德化人的、使人无讼的一个史证。

这个比听讼要高,周文王有没有去听讼?有没有给他断案,你这田是归谁的?即使是再明断,另一方,输了的那方肯定都不服,他那个对立没有化解,不如能够使他无讼,他不再争了,这个一定要用德行去感化。

大学语文秋水节选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大学语文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译文

1、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没有尽力为别人?你对朋友诚实吗?你复习了老师教的知识吗?”

3、孔子说:“回顾你所学的知识,你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经验。因此,你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5、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8、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9、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枯萎的。”

10、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二、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索引序列
  •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
  •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朗读
  • 自考大学语文课文原文翻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