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

发布时间: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

有一份试卷,但没有答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自考教材推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需要哪些教材?在网上可以买的到的,你可以看看亚马逊书店或者新华书店;汉语言文学考试所需教材,仅供参考: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文学概论(一)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7.写作(一)8.现代汉语9.秘书写作实践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1.外国文学作品选12.儿童文学概论13.民间文学14.教育学(一)15.心理学如果个人报读自考汉语言文学通过率不是很高,而且所需要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可以选择培训班来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如果报读自考培训班基本上这些书籍都有的。自考汉语言文学 需要看一些什么书有助于考试的我是一名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生。考试需要教材,辅导书、标准预测试卷。平时要多读些《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增加文学修养。如果古文功底差,可以买些连环画看,直观些。我多半是在图书室看连环画起家。考试主要是考《一考通》等教辅上的内容。比中考还容易。我想问一下自考汉语言专业需要什么教材我想知道每科教材的出版社和书英语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远著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李平毛概,武汉大学,罗正楷语言学概论,语文,胡明杨马经,武汉大学,卫兴华外国文学史,华东师大,金元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华东师大,罗宗强中国现代六大作家作品研究,安徽大学,胡叔和莎士比亚研究,安徽大学,王维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省编,朱景松唐诗研究,安徽大学,宋恕诚这是本科的教材其它的出版社我不知道了今天没空了过两天我给你发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还是好考的。自考汉语言文学,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只要“坚持 努力 自信”,“考过也不是很难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 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资料 绪论 一、知识题 1、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 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 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 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 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 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 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 包括物质产品也包 括精神 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 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 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 资材等一般 不称为文化产 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 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 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 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 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 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 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 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 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 某 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 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 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 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 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或在某一文 化事象里所表 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 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 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 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 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 一定的背景下对社 会产生 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 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 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 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 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 定 和对策原则。 8、两个 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 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 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 拥有的文 化。底层文化指 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 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 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 化。 三、问答题 1、 “文 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 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 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 “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 德、 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 的“质”相对。 “文”在政治 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 治也就是礼治与 “武功”相 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 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 化”和“分化” 。 2、文化的 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 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 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 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 世界的范 畴创造属改造客 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 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 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 culture 对译。culture 的 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 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 人的智慧与精神文 明难以 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 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 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 在的总和。 应把握三要点 A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 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 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 广义 文化 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 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 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 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 物质 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 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 历史发展中经传 承累积而 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 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 系。应把握三要点A 狭义 文化不但以人 为中心而且 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 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 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 狭义 文 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 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 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 系的人文精神C 狭义 文化 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 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 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 的特点。所以狭 义文化的 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 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 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 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 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 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 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 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 一。 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 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 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 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 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 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 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2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 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 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 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 文化 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 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 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 情为基础。其特点 是中华 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 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构成 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 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 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 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 的、长期历史发展 所积淀 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 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 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 复古甚至 认为传统与现代 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 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 化进 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 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 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 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 与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 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 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 中国传统与西方 文化是截 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 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 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 到其他民 族文化的影响引 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 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 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 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 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 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 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 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 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 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 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 文化 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 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 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和延续性 传统不是一 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 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 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 、三分法物 质、制度、精神 、四分 法物质、制度、风俗、思 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 度、精神、语言 。以及更 多的分类法例如有 物质、 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 课程采用四分法 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 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 文化。 8《中国文化概 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 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 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 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 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 梳理 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 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 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 体的认识从而 树立传统文 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 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 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 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 —碣石以北农牧交 错地 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 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 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 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 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 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 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 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 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 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 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 齐国、魏国 都有运河的修 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 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 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 运 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 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 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 贯河北平原的白沟、 平虏 渠、泉州渠、新河、利漕 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 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 北朝连接江、淮、 河、海 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 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 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 漕四渠。又有京 杭大运河 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 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 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 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 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 滥 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 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 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 都与片面的重农 思想有 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 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 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 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 土划分 为东部季风区、西 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 区。 2、古代的九州即 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九州。冀 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 、 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 、 青州渤海、泰山之间 、徐 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扬州淮河 以南、大海以 西 、荆州荆山以南、衡山 以北 、豫州荆山以北、黄 河以南 、梁州华山以南、 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 地 、雍州西河以西、黑水 以东 。《尚书》之《禹 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 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 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 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 特别 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 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 以竺可桢把从公元 1400 到 1900 年的第三 个大的 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 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 自 1900 年以后直到现在 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 的仪器所以竺可 桢把此一 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 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 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 后与北方范 围更加广阔的 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 系。 6、 通漕四渠 指的是 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 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 即汴河 或称通济渠 、 广 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 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 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 分重 要。关中地区是四塞 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 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 脉西北有六盘山、贺 兰山 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 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 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 野千里山 河表里。而且此 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 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 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 祥地之一。周、秦、汉、 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 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 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 原上 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 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 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 而晋北地区又 与蒙古高原 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 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 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 又可以 直通华北地区所以 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 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 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 位 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 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 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 行相互的文化交 流因此对 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 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 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 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 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 呈阶 梯状分布 第一个阶梯是西 部的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是我国大江 大河的发源地。 第二个阶 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 拔都在 2000 米至 1000 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 原、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 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 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 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 南至巫山一 线以东及云贵 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 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 500 米滨海地带更低于 50 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 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 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 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 然地形复杂多变但 不失大 陆的整体性。首先是众多 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 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 起。其次是地理 通道。虽 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 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 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大致沿 渭水、黄河、济水 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 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 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 三 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 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 北的曲阳南至河南新乡另 一条在太行 山西侧的汾水 流域。更西的一条则在今 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 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 带。 4、数千年来的气候 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 答中 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 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 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 量呈 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 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 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 灾病虫害等等。五 千年来 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 的。著名学者竺可桢指出 五千年来中国气温变化的 大势是由暖变冷 他将五千 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 的时期 温暖期 前 3000—前 1100寒暖交错期 、 前 1100—1400 、寒冷时期 1400—1900“仪器观测期” 、 1900— 。具体表现是 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 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气 候与灾荒疾病情况有直接 关系。灾荒主要指旱、 涝、蝗、风、雹等大水之 后往 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 往有蝗灾所以灾荒与疾病 是相互联系的。总的趋势 是频率越来越密程度 愈来 愈大。与这样的趋势相同 瘟疫的流行也是越到后来 越严重。 5、地理条件对 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答1 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 道路和文化方向。世界上 的几个古代文明古埃及发 生于尼罗 河巴比伦发生于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 流域。古希腊文化产生于 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中 国文 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 河流域它所依赖的是它众 多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 湿润地区。2广大地域形 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 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 运。地缘指的是当中原文 化中心形成后与 北方范围 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 之间的关系。 6、地缘特 征与文化命运自中原文化 中心形成后就一直存在着 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 原游 牧文化的冲突和融 合。这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从文献记载看最早的人群 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 以 后有匈奴、鲜卑、突厥、 契丹、党项、金以至蒙 古、满族等。这些民族除 满族外基本上都是在 前一 个民族迁徙、草原出现真 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 大举跃进充当新的高原主 人的。在中原 政治兴旺时 它们逡巡于它的周围学习 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 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 或 远徙或内迁当中原王朝 政治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 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 造成中原固有居 民的向南 迁移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 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 者。在短暂的停滞后文明 沿着中原固 有的文化方向 升温、繁荣。隔一二百年 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上述的 情况再重复一次。虽然这 样的反 复已经有许多次但 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这就 是中原文化在一直带动着 各地域文化的同步发展 从 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 命运。 7、广阔的地理舞 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答广 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 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 台。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 及和巴比 伦文明被毁灭 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 应当与其地理条件有关。 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的周围 是大片的沙漠人类 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 少因此人群间为争夺生存 居住地的斗争过于残酷。 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 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 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 历史舞台。每当遇 到北方 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 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 国作为他们的后方。因此 每当北方进入 民族融合的 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 潮期。实际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 南方 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 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 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 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 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 文化 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 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 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 千年历史发展的 大势。广 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 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 一。 8、形成地域文化的 几个因素 答1自然环境决 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 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 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 特定 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 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 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 的潜移默化的 影响也可以 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 色。 9、先秦时期几个重 要文化区域 答先秦时期是 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 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 南楚 的道家与楚辞文化后来经 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基干。 10、唐初南 方文化状况的概观唐朝初 年南方的情况已有较大的 改观。丹阳、毗陵、吴郡 等 地已经属于开化之地。 岭南二十余郡已经有南 海、交趾等荟萃一方的人 文、物产的都会。 11、地 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 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 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 化。它是经 过一定的吸收 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 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 正统文化的资源。 “书楚 语作 楚声”的屈原文学是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 基。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 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 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 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 的发展。3历史悠久的国 家有时也面临着 各种深度 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 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 不小。 12、古代保护资源 的措施答1农忙季节不征 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 丰收2在大池 塘捕鱼不用 过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 殖。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 活动一般都安排在秋季进 行 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 殖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 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 自砍伐山林并把山 岭资源 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 的伤害4皇家大量修建大 规模的园囿 和灵寝也对保 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5 由政府提倡和领导的植树 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 积 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 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 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 的植被状态。 13、古代利 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一是 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 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 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答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 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 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 伐在北方造 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 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 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 的重农思 想有关第二章中 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知识题 1、距今大约 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 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 今 4000 年左右延续时间 长达五六千年之久。农 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 明成就。 2、五帝的谱系 是黄帝、颛顼、高辛、 尧、舜。 3、尚忠对君主 忠心无二尽心尽力做自己 的职务。 4、夏是我国第 一代王朝时间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7 世纪历 时近五百年。 5、商朝始 建于公元前 17 世纪初至 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共历 17 世 31 王。 6、周朝公 元前 11 世纪的中叶到公 元前 771 年。 7、夏文化 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 人”而“远鬼神” 、 。 8、 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尊 神”“事鬼”“先鬼后礼” 、 。 9、先秦道家重要人物是 老子、庄子 10、韩非子提 出法、术、势。 11、名家 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 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 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 施。 12、阴阳家以战国时 期邹衍为代表。 13、秦汉 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 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 一次强盛期。共经历秦公 元前 221前 206 年 、西汉 公元前 206公元 8 年 、新 朝公元 823 年 、东汉公 元 24220 年 四个朝代。 14、三公即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 15、在地方秦与 西汉是郡、县两级制东汉 变为三级。县以下设乡、 亭、里。 16、皇帝之下是 所谓“三公” 即丞相、太尉 和御史大夫。 17、汉成帝 时把宰相的权力三分为司 空、司马、司徒。四大发 明除了造纸术外火药、指 南针、活字印刷都是在唐 宋之际发明或广泛应用 的。 18、民力的发展商业 的繁荣使得原有的雕版印 刷不能适应需求活字印刷 术在北宋应运而 生。它的 发明者是毕升。 〈梦溪笔 谈〉问世于北宋。 19、天 主教的三大学者是利马 窦、徐光启、李之藻。清 初三先生明朝的灭亡对仁 人志士产 生了强烈的刺激 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 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 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 羲。 20、清朝时期的文学 艺术也有巨大成就小说如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 梓的〈儒林外史〉 、蒲 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戏 剧如洪升的〈长生殿〉 、 孔尚任的〈桃花扇〉 。 二、名词解释 1、新石器 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 1 万年 左右结束于距今 4000 年 左 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新石器文化遍布 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和东南、西南及华北、 东 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 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 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 化时期、龙山文化时 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 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是 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 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 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 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 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 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 子崖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 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 名。 4、三大文明成就农 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5、三皇五帝 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 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 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 共 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 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 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 颛顼、高辛、尧、舜。 6、 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 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 的四季的至点 将一年确定 为 366 日 “以 并 闰月正四 时”以便“敬授民时” 。 7、 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 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 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 何反常现象 都会引起他们 的恐慌。然而正式在对“天 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 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 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 态下.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本科社会学教材,自考本科的教材从哪买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本科00034 社会学概论教材 刘豪兴你好,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教材是2013年4月首次使用的教材和大纲,所以试题与以前有许多不同。00034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刘豪兴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自考本科,行政管理专业书目谢谢!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科目设置如下:序号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版次1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0034社会学概论6社会学概论刘豪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6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包玉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50316西方政治制度6西方政治制度曹沛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0015英语(二)14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70318公共政策4公共政策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0319行政组织理论4行政组织理论倪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9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01848公务员制度4公务员制度李如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10320领导科学4领导科学黄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999毕业论文0课0067财务管理学6财务管理学王庆成李相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0277行政管理学6行政管理学胡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0024普通逻辑4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144企业管理概论5企业管理概论刘仲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312政治学概论6政治学概论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0321中国文化概论5中国文化概论王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0322中国行政史5中国行政史虞崇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6公文写作与处理饶士奇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0040法学概论6法学概论吴祖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0107现代管理学6现代管理学刘熙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4西方行政学说史竺乾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凡专科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2、必考课为61学分,选考课不低于10学分,总分不低于71学分。哪些教材?高分自考本科?高分自考本科,机电一体化专业,需要考哪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物理物理工程经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现代设计方法现代设计方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工业用微型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需要买哪些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科自考本科4 工程数学 6 本课程分为“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部分考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推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自考教材推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需要哪些教材?在网上可以买的到的,你可以看看亚马逊书店或者新华书店;汉语言文学考试所需教材,仅供参考: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文学概论(一)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7.写作(一)8.现代汉语9.秘书写作实践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1.外国文学作品选12.儿童文学概论13.民间文学14.教育学(一)15.心理学如果个人报读自考汉语言文学通过率不是很高,而且所需要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可以选择培训班来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如果报读自考培训班基本上这些书籍都有的。自考汉语言文学 需要看一些什么书有助于考试的我是一名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生。考试需要教材,辅导书、标准预测试卷。平时要多读些《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增加文学修养。如果古文功底差,可以买些连环画看,直观些。我多半是在图书室看连环画起家。考试主要是考《一考通》等教辅上的内容。比中考还容易。我想问一下自考汉语言专业需要什么教材我想知道每科教材的出版社和书英语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远著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李平毛概,武汉大学,罗正楷语言学概论,语文,胡明杨马经,武汉大学,卫兴华外国文学史,华东师大,金元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华东师大,罗宗强中国现代六大作家作品研究,安徽大学,胡叔和莎士比亚研究,安徽大学,王维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省编,朱景松唐诗研究,安徽大学,宋恕诚这是本科的教材其它的出版社我不知道了今天没空了过两天我给你发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还是好考的。自考汉语言文学,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只要“坚持 努力 自信”,“考过也不是很难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我也是最近考试。。。哎。,。考试周又到了。。我发给吧给我邮箱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2015版)复习资料 - 道客巴巴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 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资料 绪论 一、知识题 1、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 2、中国文化分为四种生 产生活文化、制度文化、 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语 言文字文化。 二、名词解 释 1、文化产品广义的文 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 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 包括物质产品也包 括精神 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 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 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 资材等一般 不称为文化产 品。 2、文化内涵把一些 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 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 物的文化内涵。 3、文化 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中呈现妯的某种外部状态 和联系。文化现象包括文 化事象。 4、文化事象当 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 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 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 某 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 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 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5、 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 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 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或在某一文 化事象里所表 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 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 观念。 6、文化思潮某种 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 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 一定的背景下对社 会产生 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 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 文化思潮。 7、文化政策 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 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 定 和对策原则。 8、两个 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 层文化。上层文化是宫廷 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 拥有的文 化。底层文化指 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 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 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 化。 三、问答题 1、 “文 化”名称的来源 答A“文”的 本义是“错画” 也就是花 纹。在人类认知领域里 “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 德、 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 的“质”相对。 “文”在政治 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 治也就是礼治与 “武功”相 对。B“化”的本义是改易。 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 化”和“分化” 。 2、文化的 古代意义、现代意义 答1 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 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 的创造。修养属改造主观 世界的范 畴创造属改造客 观世界的范畴。2基于汉 语“文化”概念的传统解释 学术界经常把它与英语的 culture 对译。culture 的 原义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 质文明由于物质创造包含 人的智慧与精神文 明难以 截然划分开。 3、广义文 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1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 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 在的总和。 应把握三要点 A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 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 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 广义 文化 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 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 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C 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 物质 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 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 历史发展中经传 承累积而 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 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 系。应把握三要点A 狭义 文化不但以人 为中心而且 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 使观察物化世界也以其中 的人文精神为内核B 狭义 文 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 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 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 系的人文精神C 狭义 文化 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 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 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 的特点。所以狭 义文化的 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 学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 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 范围。 4、民族文化和国 别文化及其特点 答1不同 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 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 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 一。 反之在社会学领域里 民族也是文化划分的依 据。以民族特点为标志的 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其特 点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 不会因此而丧失其鲜明的 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 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 2 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 属于国别文化。国别文化 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 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 文化 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 同体的文化。国别文化以 某一国家特有的历史与国 情为基础。其特点 是中华 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是由 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构成 的共同体文化。 5、传统 文化和对传统文化的错误 认识 答1中国传统文化指 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 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 的、长期历史发展 所积淀 的文化。2错误认识有人 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 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 复古甚至 认为传统与现代 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 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 化进 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 展的一个部分一旦否定了 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 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 与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 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 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 中国传统与西方 文化是截 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 片面的。任何一种民族传 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 到其他民 族文化的影响引 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 为现实就是说这些被吸收 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 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 统文化的一部分。 6、文 化传统及其性质 答每一个 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 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 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 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 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 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 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 文化 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 形式不完全一致。其性质 是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和延续性 传统不是一 成不变的。 7、有关中国 文化分科的知识 答关于文 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物质文 化和精神文化 、三分法物 质、制度、精神 、四分 法物质、制度、风俗、思 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 度、精神、语言 。以及更 多的分类法例如有 物质、 社会关系、精神、艺术、 语言、风俗六分法等等本 课程采用四分法 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 念与精神文化、语言文字 文化。 8《中国文化概 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 区别 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 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 容的。而中国文化概论虽 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 梳理 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 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 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 体的认识从而 树立传统文 化的历史观念。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一、 知识题 1、灾荒主要指 旱、涝、蝗、风、雹等 2、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 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山 西地区、山东地区、龙门 —碣石以北农牧交 错地 带、江南地区。中国自然 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 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在保护 自然方面古代有一重要观 点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 时观念。 4、在保护西北 地区环境方面起作用最大 的还是南北朝至唐朝中期 牧马场地的广布。 5、古 代改造利用自然的另一项 重要举措是开凿运河。春 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 齐国、魏国 都有运河的修 建如邗沟、鸿沟等吴国的 运河已经与黄河、济水相 接。秦汉至南北朝也多有 运 河的开凿。秦汉时有连 接湘江、漓江的灵渠加强 长江漕运的漕渠、阳渠纵 贯河北平原的白沟、 平虏 渠、泉州渠、新河、利漕 渠等等还改造了先秦旧有 的各种水运沟渠。魏晋南 北朝连接江、淮、 河、海 的运河网已经形成。另外 还疏凿了广济河、金水 河、惠民河与汴水共称通 漕四渠。又有京 杭大运河 的开通北起通州南达杭 州。 6、古代开发利用自 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 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 过量开采。林木的滥砍 滥 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 果更加严重。长江、黄河 以及淮河越来越大的危害 都与片面的重农 思想有 关。 二名词解释 1、三个 大自然区用现代地理学的 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 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 土划分 为东部季风区、西 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 区。 2、古代的九州即 冀、兖、青、徐、扬、 荆、豫、梁、雍九州。冀 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 、 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 、 青州渤海、泰山之间 、徐 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扬州淮河 以南、大海以 西 、荆州荆山以南、衡山 以北 、豫州荆山以北、黄 河以南 、梁州华山以南、 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 地 、雍州西河以西、黑水 以东 。《尚书》之《禹 贡》篇 3、方志时期因为 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 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 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 特别 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 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 以竺可桢把从公元 1400 到 1900 年的第三 个大的 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 期。 4、仪器观测期因为 自 1900 年以后直到现在 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 的仪器所以竺可 桢把此一 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 5、地缘此地缘概念不同 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指 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 后与北方范 围更加广阔的 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 系。 6、 通漕四渠 指的是 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 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 即汴河 或称通济渠 、 广 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三、问答题 1、关中及晋 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 化的影响关中及晋北地区 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 分重 要。关中地区是四塞 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 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 脉西北有六盘山、贺 兰山 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 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 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沃 野千里山 河表里。而且此 地有富裕的经济后方有方 便的交通进可攻退可守所 以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 祥地之一。周、秦、汉、 唐等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创 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晋 北地区坐落在山西高 原上 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发祥 地据说尧舜时期就在谷地 的偏南地区建立过都城。 而晋北地区又 与蒙古高原 相连接是内迁的北方民族 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再加 上太行山脉的某些断裂处 又可以 直通华北地区所以 历来就有山西居“天下形 势”之说。总之正因为关中 及晋北地区所处的地理 位 置的重要不仅使大量的人 群聚集在这里而且又使便 利的交通让各地域之间进 行相互的文化交 流因此对 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2、中国地形 地势特点 答中国处于世界 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东临 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国境 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 呈阶 梯状分布 第一个阶梯是西 部的青藏高原 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是我国大江 大河的发源地。 第二个阶 梯是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 拔都在 2000 米至 1000 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 原、蒙古高 原、黄土高原 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 等。第三个阶梯则是北起 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 南至巫山一 线以东及云贵 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 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 500 米滨海地带更低于 50 米。 3、中国地理的整体 性特征 答作为欧亚大陆的 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 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 然地形复杂多变但 不失大 陆的整体性。首先是众多 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 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 起。其次是地理 通道。虽 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 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 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大致沿 渭水、黄河、济水 一线从遥远的古代就形成 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 与这条东西线相交还有 三 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一条 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 北的曲阳南至河南新乡另 一条在太行 山西侧的汾水 流域。更西的一条则在今 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穿 山越岭北达榆林、府谷一 带。 4、数千年来的气候 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 答中 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 广大的东部地区又处在季 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 量呈 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 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 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 灾病虫害等等。五 千年来 的温带气候也是有变迁 的。著名学者竺可桢指出 五千年来中国气温变化的 大势是由暖变冷 他将五千 年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大 的时期 温暖期 前 3000—前 1100寒暖交错期 、 前 1100—1400 、寒冷时期 1400—1900“仪器观测期” 、 1900— 。具体表现是 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 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气 候与灾荒疾病情况有直接 关系。灾荒主要指旱、 涝、蝗、风、雹等大水之 后往 往有瘟疫大旱之后往 往有蝗灾所以灾荒与疾病 是相互联系的。总的趋势 是频率越来越密程度 愈来 愈大。与这样的趋势相同 瘟疫的流行也是越到后来 越严重。 5、地理条件对 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答1 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 道路和文化方向。世界上 的几个古代文明古埃及发 生于尼罗 河巴比伦发生于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 流域。古希腊文化产生于 地中海的半岛和岛屿。中 国文 化的发祥地虽也是黄 河流域它所依赖的是它众 多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 湿润地区。2广大地域形 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 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 运。地缘指的是当中原文 化中心形成后与 北方范围 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 之间的关系。 6、地缘特 征与文化命运自中原文化 中心形成后就一直存在着 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 原游 牧文化的冲突和融 合。这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从文献记载看最早的人群 是猃狁之后是北狄秦汉 以 后有匈奴、鲜卑、突厥、 契丹、党项、金以至蒙 古、满族等。这些民族除 满族外基本上都是在 前一 个民族迁徙、草原出现真 空状态时从原来的居住地 大举跃进充当新的高原主 人的。在中原 政治兴旺时 它们逡巡于它的周围学习 着中原文化制度有的人群 还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击溃 或 远徙或内迁当中原王朝 政治陷于混乱衰弱时他们 便大举进攻进而入主中原 造成中原固有居 民的向南 迁移而他们则成为中原文 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 者。在短暂的停滞后文明 沿着中原固 有的文化方向 升温、繁荣。隔一二百年 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上述的 情况再重复一次。虽然这 样的反 复已经有许多次但 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这就 是中原文化在一直带动着 各地域文化的同步发展 从 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 命运。 7、广阔的地理舞 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 答广 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 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 台。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 及和巴比 伦文明被毁灭 了。其间原因很多有一点 应当与其地理条件有关。 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的周围 是大片的沙漠人类 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 少因此人群间为争夺生存 居住地的斗争过于残酷。 在中国中华文化虽然起源 于黄河流域但是它广大的 地域却为它准备了潜在的 历史舞台。每当遇 到北方 边地民族大举南进的时候 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 国作为他们的后方。因此 每当北方进入 民族融合的 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 潮期。实际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 南方 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南移。因此在中国历史上 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 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的 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 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 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 文化 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 化中心与经济中心从西北 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 千年历史发展的 大势。广 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 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 一。 8、形成地域文化的 几个因素 答1自然环境决 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 存质量和状态2地理条件 的特殊或得天独厚3 特定 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 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 形成竞争关系4典范人物 的潜移默化的 影响也可以 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 色。 9、先秦时期几个重 要文化区域 答先秦时期是 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 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 南楚 的道家与楚辞文化后来经 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 文化的基干。 10、唐初南 方文化状况的概观唐朝初 年南方的情况已有较大的 改观。丹阳、毗陵、吴郡 等 地已经属于开化之地。 岭南二十余郡已经有南 海、交趾等荟萃一方的人 文、物产的都会。 11、地 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 有所谓正统文化中原文化 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 化。它是经 过一定的吸收 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 文化的。所以地域文化是 正统文化的资源。 “书楚 语作 楚声”的屈原文学是 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 基。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 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 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 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 的发展。3历史悠久的国 家有时也面临着 各种深度 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断 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 不小。 12、古代保护资源 的措施答1农忙季节不征 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 丰收2在大池 塘捕鱼不用 过密的鱼网以保护鱼类繁 殖。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 活动一般都安排在秋季进 行 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 殖3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 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 自砍伐山林并把山 岭资源 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 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 的伤害4皇家大量修建大 规模的园囿 和灵寝也对保 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5 由政府提倡和领导的植树 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 积 绿化6在西北地区广建 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 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 的植被状态。 13、古代利 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一是 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 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 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 答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 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 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林木的滥砍滥 伐在北方造 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 重。长江、黄河以及淮河 越来越大的危害都与片面 的重农思 想有关第二章中 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知识题 1、距今大约 一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 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 代。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 今 4000 年左右延续时间 长达五六千年之久。农 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 明成就。 2、五帝的谱系 是黄帝、颛顼、高辛、 尧、舜。 3、尚忠对君主 忠心无二尽心尽力做自己 的职务。 4、夏是我国第 一代王朝时间从公元前 21 世纪到公元前 17 世纪历 时近五百年。 5、商朝始 建于公元前 17 世纪初至 公元前 11 世纪中期共历 17 世 31 王。 6、周朝公 元前 11 世纪的中叶到公 元前 771 年。 7、夏文化 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 人”而“远鬼神” 、 。 8、 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尊 神”“事鬼”“先鬼后礼” 、 。 9、先秦道家重要人物是 老子、庄子 10、韩非子提 出法、术、势。 11、名家 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 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 的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 施。 12、阴阳家以战国时 期邹衍为代表。 13、秦汉 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 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 一次强盛期。共经历秦公 元前 221前 206 年 、西汉 公元前 206公元 8 年 、新 朝公元 823 年 、东汉公 元 24220 年 四个朝代。 14、三公即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 15、在地方秦与 西汉是郡、县两级制东汉 变为三级。县以下设乡、 亭、里。 16、皇帝之下是 所谓“三公” 即丞相、太尉 和御史大夫。 17、汉成帝 时把宰相的权力三分为司 空、司马、司徒。四大发 明除了造纸术外火药、指 南针、活字印刷都是在唐 宋之际发明或广泛应用 的。 18、民力的发展商业 的繁荣使得原有的雕版印 刷不能适应需求活字印刷 术在北宋应运而 生。它的 发明者是毕升。 〈梦溪笔 谈〉问世于北宋。 19、天 主教的三大学者是利马 窦、徐光启、李之藻。清 初三先生明朝的灭亡对仁 人志士产 生了强烈的刺激 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 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 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 羲。 20、清朝时期的文学 艺术也有巨大成就小说如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 梓的〈儒林外史〉 、蒲 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戏 剧如洪升的〈长生殿〉 、 孔尚任的〈桃花扇〉 。 二、名词解释 1、新石器 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 1 万年 左右结束于距今 4000 年 左 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新石器文化遍布 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和东南、西南及华北、 东 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 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 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 化时期、龙山文化时 期。 2、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 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是 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 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 间。以彩陶文化最为著 名。 3、龙山文化新石器 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 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 子崖而得名。时间在 公元 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 名。 4、三大文明成就农 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 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5、三皇五帝 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 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 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 共 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 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 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 颛顼、高辛、尧、舜。 6、 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 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 的四季的至点 将一年确定 为 366 日 “以 并 闰月正四 时”以便“敬授民时” 。 7、 敬授民时在上古时期人们 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 天的。日月星辰运行中任 何反常现象 都会引起他们 的恐慌。然而正式在对“天 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 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 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 态下.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书

最新的应该就是十九个章节的版本。我去年考的这一门。不过我学新闻的。当时也没有怎么看书,买了套卷子做了下。所以对课本有几个章节也没太注意。不过这种课本差不多就是换汤不换药。章节不一样不一定内容也不一样。有些分的详细有些分的笼统。但内容是差不多的。不过会考到一些偏僻的东西。一年了我也忘了考了些什么了,只记得好像不是很难考。只是概论么,历史的东西很多。中国文化还不是很难的。呵呵。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最新教材版本,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哪个版本的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中国文化概论》00321教材现在使用的最新版本是几几年版的?课程代号:0321标准号:3818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考试方式:笔试考试大纲: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全国考委使用教材:中国文化概论作者:王宁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年版18年版本的自考马克思书本和15年版本的相差大吗?差别是不大,问题是如果刚好考到了有差别的地方,而你又考了58分,那不是很。。。2019年将有33门自考科目启用新教材!这其中还包括了近代史、马克思、大学语文等必考的公共课教材。教材购买一般有3个渠道:①线下书店:前往当地综合类书店或考试专用书店进行购买②网上购买会较实惠,比如淘宝当当、亚马逊、孔夫子等购物网站,根据所报课程代码或者课程名称去搜索,虽然可能会书籍不全,但可以买到打折书。因为专业计划的科目很多,一些考生考虑到网上购买全套教材会有一定的折扣力度,比单独购买划算得多,所以会一次性全部购齐。其实我是不建议大家这么做的,如果你遇到以下几点,书就白买了:①考完全部课程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甚至会更久。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很有可能会面临改版,因此买教材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是最新版本的教材,避免买到旧版的教材,以免耽误学习,也浪费钱财。②每个专业都至少有12、13门课程,一次性买齐全部教材,堆在小课桌上,无形会为你增添压力,看完一本买一本,会更有成就感。③不少自考生考了一半试觉得毕业遥遥无期或者自己能力不足弃考了,还有的考生觉得自己更加适合另一个专业,转专业考试了,此前购买的全套教材也都没有用武之地了。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9年4月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及教材目录》的通知什么地方有配套高中最新版本教材的测试题?行政管理专业自考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材版本是什么版本?00163★管理心理学001631管理心理学程正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你真是有学问,我都把自考办公布的所有科目指定教材的表格发给你了,还在这里问。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书推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自考教材推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需要哪些教材?在网上可以买的到的,你可以看看亚马逊书店或者新华书店;汉语言文学考试所需教材,仅供参考: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文学概论(一)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7.写作(一)8.现代汉语9.秘书写作实践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1.外国文学作品选12.儿童文学概论13.民间文学14.教育学(一)15.心理学如果个人报读自考汉语言文学通过率不是很高,而且所需要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可以选择培训班来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如果报读自考培训班基本上这些书籍都有的。自考汉语言文学 需要看一些什么书有助于考试的我是一名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生。考试需要教材,辅导书、标准预测试卷。平时要多读些《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增加文学修养。如果古文功底差,可以买些连环画看,直观些。我多半是在图书室看连环画起家。考试主要是考《一考通》等教辅上的内容。比中考还容易。我想问一下自考汉语言专业需要什么教材我想知道每科教材的出版社和书英语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远著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李平毛概,武汉大学,罗正楷语言学概论,语文,胡明杨马经,武汉大学,卫兴华外国文学史,华东师大,金元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华东师大,罗宗强中国现代六大作家作品研究,安徽大学,胡叔和莎士比亚研究,安徽大学,王维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省编,朱景松唐诗研究,安徽大学,宋恕诚这是本科的教材其它的出版社我不知道了今天没空了过两天我给你发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还是好考的。自考汉语言文学,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只要“坚持 努力 自信”,“考过也不是很难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最新的应该就是十九个章节的版本。我去年考的这一门。不过我学新闻的。当时也没有怎么看书,买了套卷子做了下。所以对课本有几个章节也没太注意。不过这种课本差不多就是换汤不换药。章节不一样不一定内容也不一样。有些分的详细有些分的笼统。但内容是差不多的。不过会考到一些偏僻的东西。一年了我也忘了考了些什么了,只记得好像不是很难考。只是概论么,历史的东西很多。中国文化还不是很难的。呵呵。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必用的教材有哪些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想自考大专,需要看什么书应该是教材吧,每一科都有教材哇。在购买教材前,考生先要了解相关的自考政策,一本《考生必读》是必不可少的。考生可以通过该书熟悉自考各专业当前计划、“自考课程考试时间表”及与自考相关的各种政策等。在系统学习自考相关政策后,考生还要随时关注考试院自考办发布的最新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考试院网站和北京考试报了解。自考注册、报名、考试、实习实验、毕业论文、毕业手续、学位申请、计划调整等通知及招生信息。每次考试报考前,考生还要仔细查看《报考通知》,每次自考报名、照相、领取准考证、查询领取考试通知单的时间都会在提前公布的《报考通知》上特别注明,很多新考生不事先了解通知内容,以为网报结束就没事儿了,结果错过了新生照相,注册和报考信息被取消,错过了当次参加考试的时机。考生参加自考,课程教材必不可少。考试院自考办每年会在七八月份公布下一年全年的自考课程时间表及课程使用教材表,便于考生能提早规划自己下一年的学习计划。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综合信息系统查询自己专业的教材目录,按照教材信息购买正版教材。推荐关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19年4月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及教材目录》的通知自考汉语言文学需要那些教科书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写作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美学。比较系统的阐述语言学的理论:语言学概论。全面的、系统的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深入研究的课程:文字学概论、训诂学。必设课程及学分:公共政治课、外语、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扩展资料: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与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为语文教育,其培养对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5~20周。参考资料链接:百度百科–汉语言文学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你可以报一个专业的机构,他会提供给你所有的教材不用你费心找教材,我是在智岛启航报的资格证保过,提供教材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推荐书

就是中国文化概论多做些历年真题会有帮助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汉语言自考教材推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需要哪些教材?在网上可以买的到的,你可以看看亚马逊书店或者新华书店;汉语言文学考试所需教材,仅供参考: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文学概论(一)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7.写作(一)8.现代汉语9.秘书写作实践1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1.外国文学作品选12.儿童文学概论13.民间文学14.教育学(一)15.心理学如果个人报读自考汉语言文学通过率不是很高,而且所需要时间也比较多,建议可以选择培训班来加快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如果报读自考培训班基本上这些书籍都有的。自考汉语言文学 需要看一些什么书有助于考试的我是一名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毕业生。考试需要教材,辅导书、标准预测试卷。平时要多读些《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增加文学修养。如果古文功底差,可以买些连环画看,直观些。我多半是在图书室看连环画起家。考试主要是考《一考通》等教辅上的内容。比中考还容易。我想问一下自考汉语言专业需要什么教材我想知道每科教材的出版社和书英语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远著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李平毛概,武汉大学,罗正楷语言学概论,语文,胡明杨马经,武汉大学,卫兴华外国文学史,华东师大,金元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华东师大,罗宗强中国现代六大作家作品研究,安徽大学,胡叔和莎士比亚研究,安徽大学,王维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省编,朱景松唐诗研究,安徽大学,宋恕诚这是本科的教材其它的出版社我不知道了今天没空了过两天我给你发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还是好考的。自考汉语言文学,只要认真看书自学,坚持习题,考前复习,是可以正常通过自考课程考试的。只要“坚持 努力 自信”,“考过也不是很难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推荐
  •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资料推荐书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书推荐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推荐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