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布时间: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重点知识如下:

1、语文:主要考察考生的语文水平,包括汉字认读、阅读理解、语法概念、作文等。

2、教育学原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等。

3、幼儿发展心理学: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包括幼儿发展的规律、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特点等。

拓展:

1、教育类研究生专业。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学,体育教学,教育,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体育,应用心理,学科教学(分学科),教育管理,运动训练,学前教育,教育法学,各类师范专业。

2、教育类本科专业。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学,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华文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特用作物教育,畜禽生产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机电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食品工艺教育,建筑工程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自考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整理: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3、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

4、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强调儿童教育意义,出自《论幼学》。

5、梁启超,《论女学》,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观念。

6、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

7、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

8、__蒙养院____是中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的名称。

9、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0、《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1、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2、育婴堂,创于宋代。

13、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4、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15、我国幼儿教育始于1903年成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和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和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和健全的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 8.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的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的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的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的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的基本感情需要是(对爱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对责任感的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维度,其中一个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的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的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的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师幼互动行为的性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质、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2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幼儿特定的反应。这是根据哪种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23.鲍姆林特在研究中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评定父母的教养行为?(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清晰性和父母的教养) 24.幼儿学习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5.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面有(教师-学生关系、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的指导、幼儿园的材料与设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 26.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内化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和社会合作) 27.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叫心智技能) 28.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分析?(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义) 29.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 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1.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把学习分为以下三大领域(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 32.教师在幼儿发现学习中的指导可分为(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指导和幼儿的自我指导) 33.儿童游戏动机系统由以下几种动机构成(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和亲合性动机) 34.一般我们把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以摸清幼儿的底细,更好地安排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叫(诊断性评价) 35.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的认识是(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3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7.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技能形成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和动作的熟练) 38.技能学习具有以下特点(这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39.游戏的情感特性有(.内在动机、内部控制能力、假装)。 4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时间顺序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性质不同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 41.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这就是(学习准备)。 42.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分为(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类)。 43.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判断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好男孩-好女孩的取向、法律和秩序取向、社会契约的取向和普遍的道德原则取向) 44.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叫动作) 45.早期最全面的游戏理论是(剩余精力说)。 46.在学习理论产生时期形成的学习理论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7.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与领悟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48.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9.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我们可以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50.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即(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不合理地扩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在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对于考生而言,可能皮亚杰的理论相对较容易理解,因为皮亚杰的理论观点很多都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联,比如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客体永恒性”和“守恒性”等。

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就相对晦涩难懂,因为其理论是从种系以及文化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人类的认知发展的,最典型的是他区分了人类的两种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均有的低级心理机能及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

2、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重点在于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一理论流派的观点也是相对难理解的,因此,考生们需要结合实际事例来理解各个阶段的发展冲突与任务。

比如,婴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这就需要父母要充分满足婴儿的一切需求,这样婴儿才会建立起对外界环境的信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导语: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掌握,以下是我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

学习理论

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

(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刺激—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

(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3.认知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

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内容上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曾宪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工程是个信息加工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况、操作、反馈八个阶段。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老师是“助产士”“催化剂”

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持有一种动态的评价。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核心:只是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教育启示:(1)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成分)和学习期待(诱因)

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2)根据动机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根据动机作用时间: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学习动机

(4)根据作用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学习动机

(5)根据学业成绩动机,奥苏贝尔分:认识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家长教师的赞许)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任务中,学习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马斯洛提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50℅的任务最有可能选择。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识记: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的,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况是内在,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其他都是不可控制

(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起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学习策略定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有机统一(最基本特点);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多形式的复习

(2)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首字连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较为普遍的方法);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 ③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设定目标

(2)监控策略: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3)调节策略:及时发现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自己的动机,正确归因,自我奖励

(4)学业求助策略:向别人求助询问

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6.学习迁移定义: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影响(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况水平分: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自下而上,即下位较低层次对较高层次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自上而下,即上位较高层次对较低层次产生影响。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

主要是书本 加自己实践

自考 课件 音频 视频 我都有一些 用过都说好 自考学习音频 Q one two one seven nine seven six seven nine 你可以自学的 一边看书 一边听音频讲义 课件mp3形式的 华夏大地

网上这些是没有的,主管部门也不公布的,我也找了很久,也咨询过很多人,得出结论就是:自己看书吧,好好努力考试!祝你好运!自考的孩子伤不起啊!!!

自考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学前教育自考重点是什么?1、必考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前游戏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2、选考科目儿童文学名著导读、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英语(二)、美育基础、普通逻辑。3、加考科目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注,考生报考的院校不同,其考试科目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考试科目以当地考试院或报考院校公布为准。自考学前教育如何备考?一、熟读自考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学习以教材为主,这是无疑的。新学一门课程应先通看教材,用笔勾划自认为重点的句子和内容。有时间的话尽量看得细一些,这一阶段不必一定要作记忆,而是理解为主。在学习自考课程时,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考试内容都在教材里。拿到教材后,考生要通过翻看目录、大纲等,对该门课程有一个初步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将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巩固。二、利用学前教育自考专业复习资料理解教材之后看看复习题、做做模拟试题,通过记忆力。三、利用学前教育自考专业真题真题对于自学考试的复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是为了找重合的题目,而是从历年真题中掌握出题的规律,而且通过练习真题大家也能够更明白自己哪里没有复习到位,然后才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抓紧有限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进行真题练习时最好是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来做,这样的话能够模拟考试时的压力,以求客观的反映自己的水平。通过模拟测试来判断自己的水平是否已经到达了考核标准。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整理: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3、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

4、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强调儿童教育意义,出自《论幼学》。

5、梁启超,《论女学》,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观念。

6、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

7、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

8、__蒙养院____是中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的名称。

9、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0、《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1、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2、育婴堂,创于宋代。

13、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4、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15、我国幼儿教育始于1903年成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

比较学前教育00401自考重点如下:

1、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特征。研究目的:借鉴他国学前教育经验,改进本国学前教育实践;另一方面向外国介绍本国学前教育成就经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范围)来说,涉及学前教育的警个领域。

研究方法: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现场研究法、问卷法):文献法:比较法(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分析法特征:开放性、跨科学性、可比性。

2、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P16。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教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3、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学前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非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研究学前教育与政治。

以动态、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非静止、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研究必须适当追溯历史,搞清学前教育的来龙去脉:同时高瞻远瞩,展望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用实践标准检验学前教育理论,而非主观想象来分析判读问题实践原则,一是收集真实可靠的资料,科学分析:二是研究后得出的经验、规律等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外国的新的学前教育制度理论并不一定好而合理。只有实践证明有良好效果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出“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6)。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1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导语: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相关人员需要认真掌握,以下是我整理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供各位阅读和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

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

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

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

学习理论

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

(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刺激—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

(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3.认知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

(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

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内容上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材料本身),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曾宪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工程是个信息加工过程,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况、操作、反馈八个阶段。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老师是“助产士”“催化剂”

人本主义对新课改的启示: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持有一种动态的评价。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核心:只是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

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教育启示:(1)知识不是绝对的真理(2)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3)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学习心理

1.学习动机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内驱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成分)和学习期待(诱因)

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诱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支配下行为更持久)

(2)根据动机意义: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根据动机作用时间: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学习动机

(4)根据作用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学习动机

(5)根据学业成绩动机,奥苏贝尔分:认识内驱力(为了获得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和自尊心),附属内驱力(家长教师的赞许)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任务中,学习效率岁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3.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提出,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2)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马斯洛提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提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50℅的任务最有可能选择。

(4)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

识记:能力和工作难度是稳定的,能力、努力程度、身心状况是内在,努力程度是可控制,其他都是不可控制

(5)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兴起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反馈。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学习策略定义: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学习策略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有机统一(最基本特点);外显性和内隐性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多形式的复习

(2)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首字连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较为普遍的方法);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组织策略: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 ③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设定目标

(2)监控策略: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

(3)调节策略:及时发现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环境管理策略:良好的学习环境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自己的动机,正确归因,自我奖励

(4)学业求助策略:向别人求助询问

学习策略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6.学习迁移定义: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

学习迁移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影响(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况水平分:

水平迁移:又称横向迁移,自下而上,即下位较低层次对较高层次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自上而下,即上位较高层次对较低层次产生影响。

1、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言承旭替代你”,言语暗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情绪唤醒、替代经验。

2、完善时期布鲁纳成果:“会煮盒饭”社会文化研究、主动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反思性研究。

3、学习结果:“加胭脂太晕人”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态度、运动技能、认知策略。

4、调节策略:“岳父调速应试”,重新阅读、复习调节、调整阅读速度使用应试策略。

5、程序教学的原则:“一律两步两级”低错误率、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反馈。

  • 索引序列
  •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
  • 教育管理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
  • 自考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