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

Y=C+I+G=90+0.8(Y-T)+150-6r+100=0.8Y+260-6r Y=1300-30r 即IS函数L=M/P 0.2Y-4r=160/1 Y=800+20r LM曲线1 或者 0.2Y-4r=160/1.25 Y=640+20r LM曲线2联立IS-LM 函数与LM1相联得到 r=10 Y=1000与LM2相联得到 r=13.2 Y=904

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为4000亿元,说明GDP最大值=4000亿。无论怎么样的增加投资y最多是4000亿元。分解4000亿=3000亿+1000亿(投资),现在的实际均衡3800亿=2850亿+950亿(投资),当增加第一个50亿的投资后,实际均衡GDP就已经趋近于y最大值,再增加50亿投资后,不能使实际均衡GDP变化,转而变为通胀缺口=50亿潜在GDP=6000亿,说明实际GDP不是最大值,有上升的可能。分解实际GDP=5000亿=3900亿+1100亿(投资)。现在投资总额从1100提升为1200亿,那么新GDP=4254.45亿+1200亿=5454.54亿,这没有超过6000亿的上限,所以可以成为新均衡点,同原来的5000亿相比,实际GDP上升了。 再说一句,这两题好像都没什么实际意义。GDP最大值是理论数值,实际算不出来,储蓄倾向也不是不变的,投资能撬动多少经济增长,也要看实际投资的效果。仅仅是考试意义。

宏观经济学自考考试答案

如果一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那么就意味着这国正在积极拉动内需,中央银行会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国民储蓄、私人储蓄会减少,消费者信心增强,对未来的经济有信心,进而会投资,实际汇率会上升,因为本国货币流动性增加,会存在一点的通货膨胀压力,

你是宏观经济学考试??我也需要···

4.(25分)请分别解释下列事件会导致中国的总需求、总供给中哪条曲线的移动,抑或不导致任何一- 条曲线移动?并用图形说明上述事件对经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1)随着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普及,农民面临的医疗风险减少,因此愿意将原本用来预防疾病的财富更多的用于消费。(5分)(2)“一带-路”构想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变得更为频繁了。(5分)(3)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输送合同,俄罗斯将以较低价格向中国提供天然气。(5分)(4)“工业4.0”技术的全面普及,极大提升了工业制造中的自动化水平。(5分)(5)中国与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签订了RCEP自贸协定。

【1】Y=C+I+G=100+0.9Yd+300+160=560+0.9(Y-T)=560+0.9(Y-0.2Y)求解y得到:y=2000;乘数k=1/[1-b(1-t)]=1/[1-0.9(1-0.2)]=25/7【2】ΔG=140,ΔY=K*ΔG=25/7*140=500,Y'=2500【3】重新推导一遍:Y=C+I+GC=C0+b*YdI=I0+e*YT=t*YY=C0+b(Y-t*Y)+I0+e*Y+G=C0+I0+G+b(1-t)Y+eYY-b(1-t)Y-eY=C0+I0+GY[1-b(1-t)-e]=C0+I0+GY=[C0+I0+G]/[1-b(1-t)-e]代入各个数据:Y=(100+300+160)/[1-0.9(1-0.2)-0.2]=560/0.08=7000投资乘数:k=1/[1-b(1-t)-e]=1/0.08=12.5

自考宏观经济学教程答案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增发国债。 这些措施都能刺激个人及企业、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且刺激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私人、公共的储蓄有引导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从而这些储蓄就降低啦。2) 由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以利率、 税率、银行准备金率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1. 利率降低能都刺激储蓄量流向投资和消费,贷款量增加、而贷款多用于投资、消费、医疗、教育等。从而个人和企业消费投资增加。储蓄减少。 2. 税率减少,对中产阶级一下和企业刺激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更多的钱同来投资扩大生产经营和消费。 3.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能给本来贷不到钱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到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 所有的投资和消费并且能进一步刺激转投资和消费,自己经济增长速度。 但长期会带来通货膨胀。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由于资金来源的优势(税率、利率等优势),降低了资金成本,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出口会大于进口。贸易余额是 正数。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产品的内在价值没有变化,短期内汇率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长期会带来本国汇率的上升。 中国的出口创汇,就带来了汇率的升高。大国小国的影响:所谓的大国小国是指经济实力的大小。 扩张性财政政策虽能增加投资、消费、贸易余额、可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和汇率升高。 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国家往往能通过各种手段化解这种矛盾,比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没有这个能力,例如中国。3) 对后代的影响: 通货膨胀增加,汇率升高、物价上涨。 政府在选择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在走下坡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负增长。政府可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刺激经济太复杂,不易操作或者影响效果太小而使用更为简洁和快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待经济复苏以后再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再短期看来经济是波动的,长期看来,经济是平稳增长的。2. 唯GDP论 是当初美国所提出来的,以GDP为核心证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得大多国家陷入了GDP误区。中国就是典型的GDP赛跑制度(各地的高铁、高楼大厦、宽敞而没有车跑得公路等形象工程)使得GDP越增长,民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更少、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更少、投资更少,而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009年的扩大内需,让百姓消费来带动经济复苏,可结果呢,没有带动起来,原因就在于百姓压根就没有钱消费。而有钱的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消费额又太小。

关注中,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达题。

【1】Y=C+I+G=100+0.9Yd+300+160=560+0.9(Y-T)=560+0.9(Y-0.2Y)求解y得到:y=2000;乘数k=1/[1-b(1-t)]=1/[1-0.9(1-0.2)]=25/7【2】ΔG=140,ΔY=K*ΔG=25/7*140=500,Y'=2500【3】重新推导一遍:Y=C+I+GC=C0+b*YdI=I0+e*YT=t*YY=C0+b(Y-t*Y)+I0+e*Y+G=C0+I0+G+b(1-t)Y+eYY-b(1-t)Y-eY=C0+I0+GY[1-b(1-t)-e]=C0+I0+GY=[C0+I0+G]/[1-b(1-t)-e]代入各个数据:Y=(100+300+160)/[1-0.9(1-0.2)-0.2]=560/0.08=7000投资乘数:k=1/[1-b(1-t)-e]=1/0.08=12.5

1)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降低利率、降低税率、银行准备金率、增发国债。 这些措施都能刺激个人及企业、政府的投资、消费,并且刺激经济增长、失业率下降。 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民、私人、公共的储蓄有引导消费和投资的作用,从而这些储蓄就降低啦。2) 由于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以利率、 税率、银行准备金率都会不同程度的降低。 1. 利率降低能都刺激储蓄量流向投资和消费,贷款量增加、而贷款多用于投资、消费、医疗、教育等。从而个人和企业消费投资增加。储蓄减少。 2. 税率减少,对中产阶级一下和企业刺激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有更多的钱同来投资扩大生产经营和消费。 3.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能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能给本来贷不到钱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到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 所有的投资和消费并且能进一步刺激转投资和消费,自己经济增长速度。 但长期会带来通货膨胀。 对贸易余额的影响:由于资金来源的优势(税率、利率等优势),降低了资金成本,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出口会大于进口。贸易余额是 正数。 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产品的内在价值没有变化,短期内汇率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长期会带来本国汇率的上升。 中国的出口创汇,就带来了汇率的升高。 大国小国的影响:所谓的大国小国是指经济实力的大小。 扩张性财政政策虽能增加投资、消费、贸易余额、可往往带来通货膨胀和汇率升高。 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强大的国家往往能通过各种手段化解这种矛盾,比如美国。有些国家则没有这个能力,例如中国。3) 对后代的影响: 通货膨胀增加,汇率升高、物价上涨。 政府在选择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候,往往是经济在走下坡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负增长。政府可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刺激经济太复杂,不易操作或者影响效果太小而使用更为简洁和快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待经济复苏以后再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降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再短期看来经济是波动的,长期看来,经济是平稳增长的。2. 唯GDP论 是当初美国所提出来的,以GDP为核心证明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得大多国家陷入了GDP误区。中国就是典型的GDP赛跑制度(各地的高铁、高楼大厦、宽敞而没有车跑得公路等形象工程)使得GDP越增长,民企、中低收入阶层收入更少、贫富差距扩大,消费更少、投资更少,而走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009年的扩大内需,让百姓消费来带动经济复苏,可结果呢,没有带动起来,原因就在于百姓压根就没有钱消费。而有钱的只是少数人,他们的消费额又太小。

自考宏观经济学真题答案

[1]1. 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买卖收取佣金;D.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2.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 )之时。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C. 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 )。A.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B.增加,同时消费提高;C.减少,同时消费水平下降;D.减少,但消费水平上升4.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is ,L>M; C.i>s ,LM5. 在IS-LM 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货币供给增加将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减少,利率上升;C.收入增加,利率降低; D.收入减少,利率降低6. 在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自发性投资增加10亿美元,IS曲线将(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7.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 )。A.增加和利率提高;B.减少和利率提高;C.增加和利率降低;D.减少和利率降低8.( )将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A.生产技术水准的进步; B.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扩张性的货币政策9.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10. 经济周期的实质是( )。A.失业率的波动; B.利息率的波动;C.价格水平的波动;D.国民收入的波动1.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时要注意( )。A.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D.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是( )。A.APC+APS=1; B.APC+APS=2;C.MPC=1—MPS;D.MPC+MPS=23.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这三大心理规律是(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流动偏好规律; 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5.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有( )。A.法定准备金率; B.超额准备金率;C.再贴现率; D.现金—存款比率; E.基础货币的数量四、判断命题的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GDP的变化取决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为衡量GDP的基期价格。( )2.按照凯恩斯主义观点,增加储蓄会使均衡产出增加。( )3.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会使利率上升、产出下降。(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刺激投资需求,推动国民产出增长。( )6.一般来讲,相对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8.增加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9.如果宏观经济的均衡处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之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10.经济增长的标志是失业率的下降。( )1.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GDP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的预算盈余 6 0008002004 0001 100 30计算:(1)NDP;(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本小题8分)2.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为c=800+0.6y,投资需求为i=7500-20000r,货币需求为L=1000y-10000r,价格水平P=1,试求货币名义供给为6000亿美元时的GDP。(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本小题6分)3.假设一个经济的商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c = 5 + 0.75(y – t)i = 6 – 0.25rt = 4, g = 18货币市场由如下行为方程描述:L(r, y) = 0.2y – 2.5r名义货币供给M = 40(1)推导总需求方程(有关运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假如在短期里,价格固定为4,试求国民收入以及利率.4.(1)某经济社会三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0%、12%和15%,为了使每年的实际利率为4%,那么三年的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少?(有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在名义利率为10%,而实际利率仅为5%,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为多少?(本小题6分)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从三部门经济的角度看,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IS曲线?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进行公开市场操作?3.什么是加速原理?如何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之下,2008年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国务院参事陈全生2008年12月18日在北京一论坛上表示,约有670万个就业岗位蒸发,主要集中在出口基地广东,使得失业人数远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失业率攀升更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担忧,而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不到8%,这一数字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值。陈全生敦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弥补因出口萎缩及政府过去控制增长所流失的就业机会。为拉动内需,北京2008年11月出台价值58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什么是失业?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是什么?(3分)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什么类型的失业?为什么?(4分)3.根据上述材料,失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体现了宏观经济学的什么定律?(4分)4.为了治理失业,政府采用了什么宏观经济政策?其原理是什么?(4分)1. B; 2. B; 3. C; 4. A; 5. C; 6. C; 7. B; 8. A; 9.B; 10.D。1.ABCD 2.AC 3.ACD 4.ABCD 5.ABD1.× 2. × 3. × 4.√ 5. × 6.√ 7. × 8. × 9.√ 10.×1.解:(1)NDP=GDP-折旧=GDP-(总投资-净投资)=5400(2分)(2)净出口=GD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100 ……(1分)(3)因为:政府预算盈余=政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所以: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政府购买=1130……(2分)(4)个人可支配收入=GDP-税收+转移支付= GDP-(税收-转移支付)=6000-1130=4870……………………(2分)(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870…………(1分)2.解:根据y=c+i,得y=800+0.6y+7500-20000r,整理得IS方程为y=20750-50000r……………………(2分)根据M/P=L,得LM方程为:y=6+10r……………………(2分)联立IS与LM方程,得:r=0.4,GDP=y=10……………………(2分)3.解:(1)根据已知条件,得:y=c+i+g=5+0.75(y―4)+6―0.25r+18,整理得IS方程为y=104-r……………………(2分)令L=M/P,得LM方程为:y=200/P+12.5r……………………(2分)联立IS与LM方程,并进行整理,得总需求方程为:y=96.3+14.8/P……………………(2分)(2)将P=4代入总需求方程,得GDP=100……………………(1分)再将100代入IS或者LM方程,得出利率r=4%……………………(1分)4.解:(1)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每年的名义利率分别为14%、16%、19%……………………(3分)三年平均的名义利率为16.3%……………………(1分)(2)根据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得: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5%(2分)1.答:(1)自发支出变动,即自发消费和自发投资的变动。自发支出增加,导致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其经济学含义是:即使利率r不变,国民收入y也会增加。(2分)(2)政府支出变动。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大,从而IS曲线右移,移动的幅度为△y=kg·△g。这体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3)税收变动。税收增加时,I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变小,从而IS曲线左移,移动的幅度为△y=kt·△t.这体现了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2分)答出因素名称以及IS曲线的移动情况即可。2.答: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2分)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2分)这一方面意味着货币投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另一方面,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同样达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2分)3.答:加速原理考察产量变动率与投资变动率的关系,认为产量变动导致投资的加速变动,投资变动率大于产量变动率。(2分)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互作用,使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的作用),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变动(加速数的作用)。(3分)这种相互作用使国民收入自发增长而形成繁荣,或自发减少而形成萧条,从而形成经济周期。(1分)答:1.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2分)。衡量失业的指标为失业率,即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1分)。2.上述材料中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1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经济衰退,在经济衰退时期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3分)。3.失业加剧了中国对社会稳定的担忧,将会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2分)。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2.5或3)个百分点(2分)。4.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就业机会(2分)。其原理在于“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以刺激总需求(2分)。

科目:《宏观经济学》试题(A卷)

姓名: 学 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阅卷教师: 2014 年 月 日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 计算器 。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IS曲线: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

2. 流动性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3. 总需求函数:表示实际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总需求函数的图像叫做总需求曲线。

4.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在IS 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选择正确

答案的编号,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1.二手车交易商在卖掉一辆旧车后,得到100元佣金,他随后就用这笔钱吃了一碗20元的面条,GDP增加了( A )

A. 120 B. 80 C.20 D.100

2. 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B ) A、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D、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支出

3. 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B )

A.500亿元 B.50亿元 C.10亿元

D.30亿元 E.80亿元

4. 引致消费取决于:( C )

A.自发消费 B.边际储蓄倾向 C.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D.收入

5.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下列何项之时( D)

A.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值

C.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收入 D.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6.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 A )

A. 二者之和等于1 B. 二者之和等于0

C. 二者之比为平均消费倾向 D. 二者之和为平均储蓄倾向

7. 在四部门经济中,若投资、储蓄、政府购买、税收、出口和进口都增加,则

均衡收入( D )

A. 必然增加 B. 不变 C. 必然减少 D. 不能确定

8. 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 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不能确定

9. IS曲线右方各点代表了( C )

A.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支出大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C. 总支出小于均衡时要求的水平; D. 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10. IS曲线的斜率由( C )决定。

A. 边际消费倾向; B.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C. 以上两者都是; D.以上两者都不是

11. 当( 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12.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 A )

A.增加; B.减少;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A )

A. 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 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

C. 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14.引起IS曲线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C )

A. 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B. 政府决定通过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

C. 政府决定取消原有的冬季取暖补贴; D. 政府将原计划用于进口设备的资金投入到公路修建中

15.根据凯恩斯理论,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 B )

A. 货币需求; B.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C. 储蓄; D.储蓄与投资

16. 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能使价格水平( A )

A. 提高; B. 减少;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17. 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条件下才可发挥:( D )

A.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18. 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经济的目前收入偏离并高

于均衡收入水平,经济会如何调整重新实现均衡?(C )

A.价格上升 B.价格下降

C.企业减产以减少非意愿存货 D.企业增加雇佣工人

19. 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平均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D )。

A. 770亿元; B 4300亿元;C. 3400亿元; D 7000亿元。

20.根据相对收入假说,若某年收入下降,则该年APC( A )。

A 提高; B 下降; C 不变; D不确定。

三 、计算题(共30分)

(注意:答题时要列出详细运算步骤并计算出中间运算

数值和最终计算结果。)

1.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利息10亿元,租金30亿元,消费支出90亿元,利润30亿元,投资支出60亿元,出口额60亿元,进口额70亿元,所得税3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5亿元,政府用于商品支出30亿元。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5)计算净出口 (10分)

解:按收入法: GDP=100+10+30+30=170亿元

按支出法: GDP=90+30+60+(60-70)=170亿元 政府的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出)-所得税=(30+5)-30=5亿

储蓄额=工资收入+租金收入+利息收入+利润-税+转移支出-消费支出=170-90-25=55(亿元) 净出口:60-70=-10亿元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税收为T=250。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均预算乘数。(10分)

解答:

(1) 均衡收入 Y=100+0.8(Y-250+62.5)+50+200, 解得Y=1000

(2)根据消费函数可知边际消费倾向MPC=0.8

投资乘数:ki=1-β(1)=1-0.8(1)=5

政府支出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kt=-1-β(β)=-1-0.8(0.8)=-4

转移支付乘数:ktr=1-β(β)=1-0.8(0.8)=4

平衡预算乘数Kb=1-MPC/(1-MPC)=1

3. 假设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0.8(1-t)Y, 税率t=0.25,投资I=900-50r, 政府支出G=800,货币需求L=0.25Y-62.5r, 实际货币供给M/P=500,求: (1)IS和LM曲线;(2)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10分) 1. Y=C+I+G=0.8(1-t)Y+900-50r+800=0.8Y-0.8tY-50r+1700 将t=0.25带入并化简得到: IS Y=-125r+4250

2. L=M/P 得到LM Y=250r+2000

3. 同时均衡解出: r=6 Y=3500

简答题:(6′×3=18′,共18分)

1.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分析的侧重点不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主要从消费者个人对自己收入的预测方面来分析消费,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括工作收入与储蓄在内的财富对消费的影响。

联系:两者都认为

第一,消费既与当期收入有关,又主要与一生的收入或持久收入相联系,当期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是消费者消费决策的依据。

第二,经济繁荣时期或经济萧条时期的暂时性收入变化,只对消费产生较小的影响,暂时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小甚至接近于零,而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接近于1。 第三,如果政府的税收政策是临时性的,就不会对消费产生什么影响,消费变化就很小;持久性的税收政策才会影响持久收入,从而影响个人消费。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① 促进经济增长。② 增加就业。③ 稳定物价。④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量的;联系: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

区别: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用来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外,还包含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变化等.

联系: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2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经济增长即社会财富总量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

你能告诉我这些公式哪里出来的?根据什么出来的?很感兴趣

Y=C+I+G=90+0.8(Y-T)+150-6r+100=0.8Y+260-6r Y=1300-30r 即IS函数L=M/P 0.2Y-4r=160/1 Y=800+20r LM曲线1 或者 0.2Y-4r=160/1.25 Y=640+20r LM曲线2联立IS-LM 函数与LM1相联得到 r=10 Y=1000与LM2相联得到 r=13.2 Y=904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汇总

【1】Y=C+I+G=100+0.9Yd+300+160=560+0.9(Y-T)=560+0.9(Y-0.2Y)求解y得到:y=2000;乘数k=1/[1-b(1-t)]=1/[1-0.9(1-0.2)]=25/7【2】ΔG=140,ΔY=K*ΔG=25/7*140=500,Y'=2500【3】重新推导一遍:Y=C+I+GC=C0+b*YdI=I0+e*YT=t*YY=C0+b(Y-t*Y)+I0+e*Y+G=C0+I0+G+b(1-t)Y+eYY-b(1-t)Y-eY=C0+I0+GY[1-b(1-t)-e]=C0+I0+GY=[C0+I0+G]/[1-b(1-t)-e]代入各个数据:Y=(100+300+160)/[1-0.9(1-0.2)-0.2]=560/0.08=7000投资乘数:k=1/[1-b(1-t)-e]=1/0.08=12.5

(1) 由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Y=C+I+G, C=150+0.5Y , I=150-400r G=50 可得IS曲线方程为 r=0.875-0.00125Y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 1 (Y)+L 2 (r) L 1 =0.25Y ,L 2 =50-100r和M/P=180, 可得LM曲线方程为 r=0.0025Y-1.3 (2)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联立方程,可得: Y=580, r=0.15 因此,C= 150+0.5Y=440 I= 150-400r=90 (3) L 1 =0.25Y=145 L 2 =50-100r=35

副业刚需时代,你没有身兼多职,简直是给自己的未来设限。一台手机轻松创业。

Y=C+I+GL=Ms求出总需求曲线。AD=AS求出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公式给你了,自己按计算器吧

  • 索引序列
  •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
  • 宏观经济学自考考试答案
  • 自考宏观经济学教程答案
  • 自考宏观经济学真题答案
  • 自考宏观经济学答案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