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发布时间: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1、中国近代史: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四个选择)

3、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

4、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特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15、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17、简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的土地;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18、中国工人阶级为何具有无产阶级的特点: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同农民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因此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此时期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在此后的一百年余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答:1/自学考试是国家认可的文凭,报考自考考试科目众多,下面小编为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2.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自学考试近代史纲要难不难背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虽然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是如能合理规划复习步骤的话,相信是能事半功倍的。首先,考生可以先找来历年真题,查看考试题型,总结出复习方向。然后,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并严格执行。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料为辅。很多考生之所以觉得中国近现代史纲科目很难,是因为不能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会经常将这些时间混淆。所以,考生如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要先梳理好时间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事件包含的人物记下来。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主要还是理解为好。单纯考背下来的话,只适应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帮你找到了一个下载《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地址,先登录北京开能新现代学校网站,首页部分有“资料下载”,然后进入点击商务管理本科,其中就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资料。你先进去看看,再不成的话,报个串讲班,通过视频远程学习也行嘛。

呵呵~好好看书吧,重点就是课后练习!

买一本自考题,背那个问答题一般都能过,越是总结性的问答题越得背

全国统考的科目都比较简单的

中国近代史自考大纲重点笔记

以年代为线索,将重要的事件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大树一样,先长出树干,再就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扩展(从其起因,经过,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

答:1/自学考试是国家认可的文凭,报考自考考试科目众多,下面小编为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2.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自学考试近代史纲要难不难背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虽然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是如能合理规划复习步骤的话,相信是能事半功倍的。首先,考生可以先找来历年真题,查看考试题型,总结出复习方向。然后,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并严格执行。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料为辅。很多考生之所以觉得中国近现代史纲科目很难,是因为不能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会经常将这些时间混淆。所以,考生如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要先梳理好时间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事件包含的人物记下来。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主要还是理解为好。单纯考背下来的话,只适应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阶级的变化;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学考试重点笔记

以年代为线索,将重要的事件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大树一样,先长出树干,再就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扩展(从其起因,经过,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阶级的变化;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

6、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7、瓜分图谋破产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在粉碎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

8、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重要原因)。

9、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想西方学习的新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写了《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振聋发聩的警世钟。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1、中国近代史:18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四个选择)

3、中国封建社会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延续了两千多年。

4、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特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 ,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答:1/自学考试是国家认可的文凭,报考自考考试科目众多,下面小编为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2.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自学考试近代史纲要难不难背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虽然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是如能合理规划复习步骤的话,相信是能事半功倍的。首先,考生可以先找来历年真题,查看考试题型,总结出复习方向。然后,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并严格执行。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料为辅。很多考生之所以觉得中国近现代史纲科目很难,是因为不能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会经常将这些时间混淆。所以,考生如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要先梳理好时间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事件包含的人物记下来。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主要还是理解为好。单纯考背下来的话,只适应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

1、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3、洋务派部分成员: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5、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6、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答:1/自学考试是国家认可的文凭,报考自考考试科目众多,下面小编为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2.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自学考试近代史纲要难不难背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虽然以理解、记忆为主,但是如能合理规划复习步骤的话,相信是能事半功倍的。首先,考生可以先找来历年真题,查看考试题型,总结出复习方向。然后,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并严格执行。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其他资料为辅。很多考生之所以觉得中国近现代史纲科目很难,是因为不能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会经常将这些时间混淆。所以,考生如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要先梳理好时间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事件包含的人物记下来。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不能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主要还是理解为好。单纯考背下来的话,只适应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9月,秋收起义 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0月,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9月,平型关大捷 12月,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开始1938年,台儿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以年代为线索,将重要的事件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进行排列,就像大树一样,先长出树干,再就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扩展(从其起因,经过,其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

  • 索引序列
  •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
  • 中国近代史自考大纲重点笔记
  •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学考试重点笔记
  •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