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1.C 2.C 3.D 4.A 5.B 6.C 7.B 8.D 9.B 10.C自己做的 有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又称为寡头垄断厂商,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结构。该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以至于厂商的决策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在纯粹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无差别产品;而在差别寡头行业中,厂商生产有差别产品。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寡头行业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选择题答案:B D B C A

一、 单项选择

1. 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c)

A 平均产量

B 边际成本

C 边际产量

D 平均成本

2.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b)

A 3

B 30

C 35

D 36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b)

A 收益保持不变

B 收益递减

C 成本递减

D 收益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b)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A MRTSLK = w/r

B MPL/w = MPk/r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 上述都正确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d)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

A 边际成本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增

C 规模收益递增

D 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A 1/3

B 3

C -3

D 6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d)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 d)

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二、 多项选择

1.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bce)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大海

E 企业家的才能

2.平均产量是( ad)的函数:

A 总产量

B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C 边际产量

D 可变要素的数量

E 不变要素的数量

3. 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abcde)

A 凸向原点

B 斜率为负

C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D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E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4.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 abc)

A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

B 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D 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

E 企业规模越大,产量就越大从而收益递增

5. 在短期内,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acd)

A 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0

B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

C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

D生产第三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MPL≤0

E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0

三、 概念题

生产函数 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平均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

四、 问答题

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2.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

3.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五、 计算题

1.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病0.32K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 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 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 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6L+12L。求解: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参考答案:

四、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微观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寡头垄断:就是少数企业控制整个市场,他们供应的商品占这个市场最大最主要的份额。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选择题答案bdbcb

1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2第一、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超额利润为零是说资本得到资本租金、劳动力得到w。不存在超额利润而已。但是存在可以让各种要素取得最大收益的经济利润。具体参见欧拉定理严格证明。 第二、规模报酬不变是对该厂商所处行业的假设,在长期,厂商可以选择生产规模,但是不同规模的相同要素配比状态下单位要素产量由于这个假设条件而固定,市场价P又是固定的,那么能调的就只有成本,因为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如何调平均成本?说白了就是调要素配比。 在短期,K固定,那么厂商不同规模的平均成本SAC先降后增。而LAC线又是SAC线的包络线,厂商达到规模经济,即是对两种要素最充分利用(可以由扩展线推出),达到LAC最低点处,这是平均成本的节省,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的。这是任何行业中的厂商都必须经历的,也即是说一个厂商可以选择规模达到LAC最低点处;但是之后再增加就是规模不经济,会导致LAC的上升,即某种要素单位平均利润的下降。但是整体仍可能是盈利的,直到LMC=P处。(这是一个生产必经阶段,因而我们对什么都可以说注重规模经济) 第四、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行业性质。比如电力,业务量越大,他的平均成本越低,因为成本中有90%以上是固定成本(发电厂建设、电网),而非与业务量相关的变动成本(煤炭)。也就是说这种可以形成自然垄断的行业的LAC曲线是不可能由降转升的,也就理论上不存在可预见的最佳的规模经济点。它的MC一定在AC之下,因为MC要穿过AC最低点,但是AC此时没有最低点,那么MC就一定在AC之下。这也导致了自然垄断行业绝不会让P=MC(那样P

一、 单项选择

1. 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c)

A 平均产量

B 边际成本

C 边际产量

D 平均成本

2.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b)

A 3

B 30

C 35

D 36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b)

A 收益保持不变

B 收益递减

C 成本递减

D 收益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b)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A MRTSLK = w/r

B MPL/w = MPk/r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 上述都正确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d)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

A 边际成本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增

C 规模收益递增

D 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A 1/3

B 3

C -3

D 6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d)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 d)

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二、 多项选择

1.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bce)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大海

E 企业家的才能

2.平均产量是( ad)的函数:

A 总产量

B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C 边际产量

D 可变要素的数量

E 不变要素的数量

3. 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abcde)

A 凸向原点

B 斜率为负

C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D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E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4.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 abc)

A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

B 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D 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

E 企业规模越大,产量就越大从而收益递增

5. 在短期内,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acd)

A 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0

B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

C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

D生产第三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MPL≤0

E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0

三、 概念题

生产函数 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平均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

四、 问答题

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2.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

3.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五、 计算题

1.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病0.32K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 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 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 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6L+12L。求解: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参考答案:

四、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1 经济学研究的是配置稀缺资源达到最大效用,全局的而不是某一用途2 规模经济一般指厂商,不指行业.,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长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3 经济利润就是正常利润-机会成本利润,所以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反过来是不对的4 财产税针对建筑物,船舶及航空器等固定资产的税收,所以最可能是不变成本,也就是和企业生产产品多少无关5 MR>MC,增加产量知道MR=MC,这是最大利润点。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题库答案

给你一套题 微观经济学试题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项外均保持不变( ) 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保持所有其它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失业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若x和y两产品的交叉弹性是-2.3,则( ) 两者是替代品 B、两者是正常品 C、两者是劣质品 D、两者是互补品 5、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 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小于或对于10 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 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收入 C、所购商品的价格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7、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实际所得 B、主观感受 C、没有购买的部分 D、消费剩余的部分 8、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 A、固定成本B、隐含成本 C、会计成本D、生产成本 9、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 )有关 A、规模报酬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生产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10、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 ) 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 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注:对的打“√”,错的打“×” ) 经济物品是稀缺的物品( ) 经济学是研究怎样优化配置资源的科学( ) 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 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消费者收入( ) 5、无差异曲线有可能相交( ) 6、消费者均衡点处于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处( ) 7、劳动的总产量在平均劳动量最大处达到最大( ) 8、边际收益递减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 9、经济地租属于长期分析,而准地租属于短期分析( ) 10、什均衡属于优势策略均衡(占优均衡)( )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哪三个概念?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怎样理解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简述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形成机理。 简述外部影响的几个方面。计算说明题(30分) 若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b的直线,价格为Px,Py,收入为M,最优商品组合是什么?(15分) 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上?(15分) 分析讨论题(15分) 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结合图形分析说明。 试题答案及标准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C 2、A 3、A 4、D 5、B 6、A 7、B 8、B 9、C 10、B 二、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哪三个概念? 答案要点: 这三个概念是:资源的有限性、选择、机会成本。(2分) 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1分) 边界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1分) 边界线向下意味着机会成本(1分)。 2、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可替代性。可替代程度大 Ed大;可替代程度小 Ed小 (1分) ②本身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泛 Ed大 ;用途小 Ed小 (1分) ③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需求程度大 Ed小;需求程度小 Ed大(1分) ④在支出中所占比例。所占的比例大 Ed大;所占的比例小 Ed小(1分) ⑤调节需求量时间或使用时间的长短。时间长 Ed大;时间短 Ed小(1分) 3、怎样理解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答案要点: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2分) 含义: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东西。—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3分) 简述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形成机理。 答案要点: 当工资率较低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2分),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工资率上升(2分),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因此,我们有一条向后弯回的劳动供给线。(1分) 5、简述外部影响的几个方面。 答案要点: 外部性是指:人们的经济行为有一部分的利益不能归自己享受,或有部分成本不必自行负担。(1分) 外部影响一般分为四类: 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1分)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1分) 消费的外部经济:消费者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1分)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消费者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1分) 计算说明题(30分) 解:预算方程为:,其斜率为:由于无差异曲线是直线,所以这时有角解。(3分) 画出图1图2得6分 ⑴当时,角解是预算线与横轴的交点见图1 这时,Y=0,由预算方程得:X=最优商品组合为(,0)(2分) ⑵时,角解是预算线与纵轴的交点。见图2 这时,X=0,由预算方程得:Y= 最优商品组合为(0,)。(2分) ⑶当时,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重合,预算线上任何一点都为最佳的商品组合点。(2分) 解:设消费者的收入为M,两种商品的价格为:则: (2分) 他的最佳消费应该符合: (3分) (3分) (2分) ∴(1分) (3分) 所以,消费者把收入的用于商品X,用于商品Y(1分)。 五、分析讨论题(15分) 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结合图形分析说明。 画出上图得5分: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SAC曲线(所对应的固定成本代表一定规模)所代表的规模对应一定产量下的最佳规模。 LAC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与SAC曲线的切点。一般说来,并不是SAC曲线的最低点。(3分) 原因; 只有LAC的最低点与SAC相切之点才是LAC和SAC的最低点,这时,该点切线的斜率为0。(2分) 在LAC 的左边,LAC处于递减阶段。LAC与SAC的切点的斜率一定为负值。所以LAC与SAC的切点不在SAC的最低点(斜率为0),而在SAC的左边。见SAC1、SAC2。(2分) 在LAC 的右边,LAC处于递增阶段。LAC与SAC的切点的斜率一定为正值。所以LAC与SAC的切点也不在SAC的最低点(斜率为0),而在SAC 的右边。见SAC4、SAC5。(2分) 所以,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1分)

1.C 2.C 3.D 4.A 5.B 6.C 7.B 8.D 9.B 10.C自己做的 有可能会有不对的地方

一、 单项选择

1. 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c)

A 平均产量

B 边际成本

C 边际产量

D 平均成本

2. 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a)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3.使用5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个单位的劳动,一个厂商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b)

A 3

B 30

C 35

D 36

4.如果厂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上升,这时候,生产函数表现出:( b)

A 收益保持不变

B 收益递减

C 成本递减

D 收益递增

5.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b)

A 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6.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A MRTSLK = w/r

B MPL/w = MPk/r

C 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 上述都正确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d)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减少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降低了

8.当雇佣第7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工人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是:( a)

A 边际成本递减

B 边际成本递增

C 规模收益递增

D 劳动密集型生产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A 1/3

B 3

C -3

D 6

10.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曲线上的各点代表:( d)

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B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

C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

D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有是相等的

11.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了

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12.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3.如果确定了生产要素组合,( d)

A 在生产函数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B 就可以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C 在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一条总成本曲线

D 在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价格已知时可确定总成本曲线上的一个点

14.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二、 多项选择

1.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 abce)

A 资本

B 劳动

C 土地

D 大海

E 企业家的才能

2.平均产量是( ad)的函数:

A 总产量

B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C 边际产量

D 可变要素的数量

E 不变要素的数量

3. 产量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abcde)

A 凸向原点

B 斜率为负

C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D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E 等产量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4. 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 abc)

A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而提高效率

B 某些技术和投入只有在足够大的产量规模时才可使用

C规模收益递增还有可能由于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D 企业规模扩大后更易于管理

E 企业规模越大,产量就越大从而收益递增

5. 在短期内,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acd)

A 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APL>0

B生产第一阶段的特征是MPL

C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

D生产第三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MPL≤0

E生产第二阶段的特征是APL< MPL<0

三、 概念题

生产函数 劳动边际产量 劳动平均产量 等产量曲线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减

四、 问答题

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2. 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

3. 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五、 计算题

1. 已知生产函数为Q=KL—0.5L病0.32K玻琎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

(1) 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数。

(2) 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 证明当APL达到极大时APL=MPL=2。

2. 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产出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短期生产函数Q= –0.1L+6L+12L。求解:

(1)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3) 假如每个工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极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参考答案:

四、1.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用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 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用权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微观经济学自考真题答案

《2021年武汉大学819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解:1.因为U=3XIX22 所以商品1的边际效用MUx1=3X22 MUx2=6x1x 2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有:MUx1/P1=MUx2/P2 所以4X1=3X2 又 P1*X1+P2*X2=540,P1=20,P2=30 代入即可解出X1=9、X2=12,将X1、X2代入效用函数既得总效用MU=38882、3题我晚点再来回答你 现在要做其他事了

我来解答第一题:预算约束是2乘以X1加上3乘以X2等于54.MRS(边际替代率)= - X2除以两倍X1同时MRS= - P1除以P2解得X1=9,X2=9,效用的话代进去就可以了。打不出X1X2只能这样了。不知道你看懂了吗O(∩_∩)O~

1.C 替代品是指两种产品存在相互竞争的销售关系,即一种产品销售的增加会减少另一种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2.A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于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缺乏弹性一般泛指必须品,例如食言,水等3.B 需求的交叉弹性为负值,意味着两者是互补关系,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一般而言,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4.B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是当下经济学考研的热门教材,而且也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看书之一。但很多大学教材的书课后都是没有答案的。不过如今网上资源很多,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网盘,文库,东凑凑西凑凑也能凑成一篇完整的课后习题答案。 不过内容就是参差不齐了。我还是推荐使用知择学习网里《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因为是名师出版,风格统一,而且内容答案都是详解。 我们的课后习题答案还有以下优势: 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 解答课后习题且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对所有课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做了延伸和归纳。 3. 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为了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我们精选了近年来的名校真题,并作出了详细的解答。通过考研真题来体现各章的考点和难点。 4. 我们的书是电子版,一旦购买即可永久使用。不用担心自己整理的资料会丢失。 第1章 引论 1.1 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经济学 1  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与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即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经济理论。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称为外生变量。 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单个市场的均衡分析中,当供求函数的外生变量被赋予确定值时,则可求得相应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动态分析:对经济中发生变动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中的变动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4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实现的。 三、理性人假定和经济原理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即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或目标最优化。更一般地,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他们试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理性人假定的前提下,可得出一些重要的经济原理,包括: (1)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2)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3)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利益,必然导致分工,且分工离不开交易。 (4)市场是联系与组织人类分工和交易的纽带。 (5)制度是人们从事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行为规则,符合理性人假定要求的制度,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6)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定位和适度干预。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小经济学”。它以对经济个体的行为分析为基础,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相关的改善途径。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一般均衡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这种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显然,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它才被称为微观经济学或个量分析。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大经济学”。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那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森林整体。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单位的考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微观经济学采取个量分析的方法,它假定资源利用已解决,以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目标;宏观经济学则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置已经解决,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互相把对方所考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它们又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这两个领域一度界限分明,但近来,这两个子学科逐渐融合起来,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 想要获取该资料,可以上知择学习网搜索关键词【高鸿业】,即可在线阅读哦~

你好,自考一般是全国卷的 不分什么学校,你直接在百度找就可以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的所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2021年武汉大学819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 索引序列
  •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 微观经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 自考微观经济学试题题库答案
  • 微观经济学自考真题答案
  • 自考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