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解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解

发布时间: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解

能改,你要是想靠小学教育就得把小学教育的科目学完``

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一、整体目标 坚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和谐幼小衔接,重视习惯养成,夯实母语基础,强化英语特色,突出教学中心,精心打造部门双语文化品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醒自觉,高质高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周年校庆献厚礼。 二、工作理念 1、坚持情商第一,寓学于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坚持阅读第一,快乐高效。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奠定人生基础。 3、坚持英语第一,学用结合。大量输入,交际输出;渗透文化,自然习得。 4、坚持潜能第一,注重后劲。尊重儿童天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开发右脑资源;让学生从小充满灵性、悟性、个性、创造性。 5、坚持教师第一,敲打锤炼。自醒的教师最自觉,自觉的教师最强大。真心爱学生,真才教学生,真知感染学生。 三、常规工作 1、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基础课程、能力课程、个性课程、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三是坚持个性特长课程,开发潜能。上好科普课,于第二周进行。指导学生选切实际的个性课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重过程研究,做好过程记录,做好答辩展示,第三周准时开课。建立语数英培优班,并纳入个性课管理。培优班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得”,并都要力争第一。组织好每周三晚科教电视,精选内容,吸引学生。 四是坚持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学会做人。继续开展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一活动内容要做细、做小、做实在,有些内容不随意更改,直到成习惯;二活动影响要做大、做强、做深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调动每一个家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服务,直到学生“气质与众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继续开展“孝心献父母”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孝心小标兵”评选,编辑《孝心献父母专集》,举行“献孝心”展示课,结合孝心活动实行家访等。让学生在“学孝、行孝、劝孝、献爱心”活动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谛。让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动中绽放。 2、进一步研究上下衔接:英语衔接、汉语衔接、生活衔接 第一是初小与幼儿园的衔接。 英语衔接:初小部“不能停”,还需要“助跑”,否则前功尽弃。我们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孩子从大班升上小学一年级,英语还需要强化,还需要入骨、入髓、入心。 汉语衔接:初小部“不能缓”,更需要“强化”,否则得不偿失。我校英语幼儿园为了突出英语特色,在汉语教学上作出了一定牺牲,这可以理解。但作为初小部,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汉语启蒙教学的重责,必须坚定“母语基础”不动摇。目前,小学人教版汉语教材还不能完全适合我校英语幼儿园大班升上来的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还不能满足这些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渴求。这使初小部的汉语教学的任务更加艰巨。 生活衔接:初小部“不能同”,需要“扶放结合”。英语幼儿园“保”字突出,到了小学,我们需要变“保”为“扶”、为“放”,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英语教材的衔接,减少重复与难度;汉语教材的衔接,强化兴趣与语感;教学方法的衔接,兼顾活动与游戏;师生情感的衔接,实行“整班升读”;习惯养成的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作息时间的衔接,突出低年级年龄特点。 第二是初小与高小的衔接。认真探讨、积极准备第6周的学校初小与高小衔接研讨会。 3、进一步探讨校本生本:课标实现校本,教育走向生本。 所谓校本,就是要充分发挥我校教育特点,形成我校教育特色。所谓生本,就是学校的一切都要为了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英语课程:完善校本标准,坚持“玩中学、乐中学”。 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总结的经验是: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是5至12岁;学习英语的最佳教材是自编教材;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是活动教学;学习英语的最好环境是自然习得;学习英语的最大好处是促进全面发展。 4、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让干部、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 加强层级干部的培训,制定《初小部优秀层级干部标准》。建立层级干部“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教师考核干部”制度,进一步提高层级干部素质和能力,发挥层级干部及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干部、教师值日制度。加强外教管理。 加强物的管理,从计划入手,加强远瞩性,做好统筹,用好经费,杜绝浪费。 四、重点工作 1、从训练好习惯入手,强化德育训练,突出“近、小、实”。 习惯,是无形的毕业证。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训练。本学期,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从“细”节入手,通过各种训练活动,“实”实在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主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加强德育理论学习。有组织学习德育名家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以及叶澜、鲁洁、朱小蔓、詹万生、朱永新、檀传宝等著名德育专家的德育思想和外地名校德育经验。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德育的理性思考,能让德育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强德育实效。继续办好《教育园地》。 第二,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组织学生每天自己打扫教室门前走廊卫生;教育、督导学生见到纸屑弯腰捡起,并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大小便后冲水、洗手;列队做到分腿、背手、挺胸、双眼平视等等。本学期要重点抓好“对人彬彬有礼,能大胆、热情、微笑、用英语打招呼”、“学会感恩”、“不乱丢果皮、糖纸、牛奶盒”和“写字三个一”、“言行举止三个轻轻”——即说话轻轻(学习讨论不扰人,与人交谈不喧哗,师长问话恭且亲,迎客送友都有礼);走路轻轻(上下楼梯脚放轻,不追不跑靠右行,列队做操快静齐,坐立行走体有形);举止轻轻(用物还原无碰撞,收拾文具静悄悄,打扫卫生轻且稳,游戏活动不吵闹)。这些内容“近、小、实”,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难做到,只要反复强化,积久成习惯。做好开学第一大周的习惯周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学期各班开课次数不少于四节课,具体时间部门统一安排在第5、9、13、16周的思品课,主题内容是“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质量”。请德育处负责组织。要有备课、有研讨、有总结。 第三,管理重点突出跟踪评价。开学第一周,各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纪律十条》和《学生文明礼貌十条》。对小学生的德育,不光是讲道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去“做”,在做中养成好习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往往“知、做”脱节。为此,我们各班、各年级组要建立学生“示范督导小标兵”队伍,对每一项要求要进行高密度的跟踪评价。发动学生争当“纪律卫生、文明礼仪、英语交流、写字姿势”等各种“示范督导小标兵”,佩卡上岗,提示、示范、监督、评估学生按要求行事,使学生在一定的外来压力约束下反复训练、强化,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把学校、部门的要求固定为自然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建立跟踪评价机制是整合学生习惯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处要加强“英语BusyBee”示范监督评估作用,请石新民老师负责。德育处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重点加强对学生“卫生、礼仪、写字”的示范、监督和评估作用,建立班级评估检查记录档案。与少先队干部要定期研讨,及时总结;对班级评估检查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请邓雪飞老师负责。 第四,做好升旗仪式讲话人、主持人、升旗手竞选、培训工作。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主题,辅导学生写好升旗讲话稿。做好学生档案材料的填写工作,新生入校,教学处、班主任实行第一时间详细建档制。 第五,开展“从小记住10个民族伟人”活动。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诸葛亮、李白、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孙中山等等。采取多种方法,让孩子熟知民族杰出人物的生平,喜好其名言,仿效其志向。当孩子心中装下10个以上民族伟人时,他才会切实感受到什么是民族精神;当孩子与这些民族英杰的心灵相通时,他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2、从研究快乐学习入手,深入探讨复习、考试和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意义。 上学期,听复习课、看备课组复习计划,有三点感受:一是大家教学非常认真,但过多依靠经验和传统,新的东西少;二是时间少、复习量大,教师辛苦、学生辛苦,“负担轻、质量高”的课不多;三是复习课中有很多闪光点,但缺少研究和沉淀,更谈不上系统。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复习”二字。“复习”是指“对已学过的材料再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从“复习”解释中,可以知道复习的意义有两个:(1)对“已学过的材料”,复习的意义在于——强化记忆、加强理解、融汇贯通、达到系统化;(2)针对“再学习”,复习的意义又在于——教给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习惯、体验乐趣。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复习的类型:有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用于复习的一些方法。“讲、练、评综合复习法”是常用复习法,“累积式复习法”是习惯锻炼法,而像“表解或图解复习法、问题研究复习法、专题讨论复习法、摘要式复习法”则是带有创造性的复习法,含有新的学习因素。 本学期,我们开展“课前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各种形式专题复习课。如“错题积累,集中解决”复习课等等。本学期各教研组要推出三节形式不同的复习专题课。通过对复习课的研究,掌握复习规律,扎实知识点,实行单元知识点过关,学会用整体、联系、发展观点对待复习,弄懂弄通小学三个年级6本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完善考试改革。一要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例如,要明白让学生自选考试的真谛,还学生自选的权利,教学生学会自选。二要完善考试的内容,做到贴近学生生活;三要完善考试的形式,做到灵活多样;四要完善命题的语言,做到富有人情味;五要完善卷面的设计,充满童心童趣。 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实行升层激励,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坚持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感受。积极参加第二周学校组织的评价改革研讨会。 3、从争做科研型教师入手,完善反思制度,创新教研活动。 “教师教不好,就是对学生的慢性自杀”。 初小部经过多年的摸打滚爬,锻炼了一支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有三气”:一有朝气。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31.85岁;男教师占总人数的19%。二有锐气。队伍趋向成熟,有70%的教师是98年前来校的,有丰富的在民办学校工作的经验,又正值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时间,创新意识强。三有正气。部门风气好。干部队伍廉洁自律、办事公正、不怕辛苦,作风民主;教师队伍勤于奉献、爱岗敬业、有较好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绝大部分教师对碧桂园有感情,以校为家,有67%的教师把家安在学校或附近。 但这支队伍也“缺两气”:一缺名气。我部有30多个教师二十四、五岁来到碧桂园,可以说是“成长在碧桂园”,经过七八年的奋斗,现在30出头,在部门小有名气,可以说是“成功在碧桂园”,但离“成名在碧桂园”还有距离。二缺底气。主要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初小部年轻教师多,很多能力很强,但低学历多,低职称也多。初小部目前中师学历的教师还有12人,小高职称只有8人。学历、职称虽不能代表能力,但可以促进能力。这既需要教师自身再努力,也需要学校创造更多条件。 为此,我们开展“创学习型部门,做科研型教师”活动。 开展与名家对话:读名家的书,买名家的书,说名家的事,听名家的课(实录),走名家的路。倡导教师自己订教育报刊杂志,经常上网学习,形成浓厚的部门学习氛围,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留住拒绝学习的人,对团体有欠公平。” 制定个人发展工作计划:实施四个一,即一个好课题,一节好课,一个好案例,一篇好文章。实施一个教师一个计划,计划中包含本学期个人所承担的所有工作。第三周星期一前上交年级组长,组长把关后,再交部行政会。 坚持每月个人工作反思: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几十年同一本书、同一个教案、一张文凭过一辈子的时代已过时了。要想占有一己之地,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向科研型教师迈进。反思要冷静思考,体现研究价值;要正确认识自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内容可以记成功的经验,记学生的创新,记学生的问题,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记教案的修改,记失败的原因。学习魏书生的反思精神,他说“如果一个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看待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无穷无尽的乐趣。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加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云南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考试内容是什么

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云南师范大学,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为:英语(二)、认知心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能力学、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毕业论文。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 #自考# 导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备考漫漫长路, 和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以下是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学说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统一即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客观基础。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就是要把握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条件论、过程论和决定论,把握辩证法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在哲学中,联系是一个普遍性极大的范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普遍的。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根据在于:第一,世界万物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基础。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任何具体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本身都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第三,事物可以互为中介,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可以通过无数“中介”或过度环节而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无限的总体系列。可见,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存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的体现。 要进一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还必须把握“中介”、“差别”这两个哲学范畴。 中介,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中间联系、中间层次。任何事物之间不论存在多大差异,都可以通过中间联系沟通起来。中介具有“间”性,具有沟通性,具有过度性。 差别,普遍联系的观点,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即其确定的界限为前提的。唯物辩证法指出,差异和界限只能在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存在,没有联系也就无所谓区别;而差异双方总是互为中介、互相过度的。因此,具体的差异和界限具有相对性。差别在本质上也是联系的一种方式,即以对立的方式发生的联系。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在当代,普遍联系的思想走向具体化和伸层化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科学的系统观的确立。科学的系统观是具体全面地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如实地把事物、过程当作系统,以对系统的深入、全面的把握。 “系统”,一般被规定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或“以规则的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形式结合着的对象的集合”,实质上是泛指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特征,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表现为:第一,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受到外来作用的是其中哪个部分。第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亦称为“系统质”。 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保持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内部活动的方向性、顺序性。 最后是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即系统的分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趋向于强化整体功能的特征。组织化程度高即系统性强的事物,其内部结构优化(严密、有序、高效)的程度也就越高。 系统的上述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构成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定量化原则、化原则等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运用。条件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改变条件、创设条件本身也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存在、运动、发展,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体现。 “条件”是普遍联系范畴的具体化,它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普遍联系揭示的是联系的共性、普遍性,条件则是每一个具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具体联系,揭示的是联系的个性、特殊性。 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同时,条件具有可变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条件和创设条件。 第二节、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在同一层次上的两个方面,它们表达的是对同一对象世界客观本性的认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事物的普遍的相互联系。一方面,任何运动都存在于、表现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运动就意味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任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身的现实表现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意味着运动。普遍联系和运用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性质,也体现了它的辩证法全面性特征。 在辩证法范畴体系中,运动、变化、发展是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变化也是运动,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一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就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即指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特别是指一种上升运动。 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表现出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 二、世界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世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实际上是指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和过渡的问题。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的变化从总体上说有三种方向的运动:〈1〉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间的变化;〈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3〉上升的运动,即同下降相反的变化。 单一水平的转化带有局部的、暂时的性质。其实质上是处于另两个方向变化的从属地位的一种过渡性、准备性的状态。下降的运动不是发展的方向,也不是发展的主导趋势。上升的运动,是现实世界变化的整体趋向和主流。 唯物辩证法关于现实世界发展方向性的理论深刻地阐明了现实世界中运动变化的多向性与定向性、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之间的统一,从而全面地、辨证地阐明了发展的总体方向性特征。 首先,肯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并承认具体变化方向的多阳性。 其次,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上升、前进也不是单一的、鼓励的过程,它还伴随有第二个分支即下降的、后退的过程。 再次,发展中的上升、前进也不是绝对的、直线式的,而是包含着局部的或暂时的倒退、停滞在内的曲折前进的运动。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关于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过程论”的思想。“过程”范畴和“系统”范畴一样,标示着人类对于世界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认识的深化。“系统”侧重于揭示世界的联系,而“过程”则侧重于揭示世界的发展。“过程”范畴是包含存在、时间、空间、结构、层次、运动的方向等等在内的总体性的辩证法范畴。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辨证唯物论的过程论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第二,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第三,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思想贯彻到底,就要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不可抵抗的规律。一切过程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足见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所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历史的前进方向,适合于它存在的历史条件。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胎”中孕育成熟的,扬弃了旧事物的精华与糟粕。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为社会生活演化的进程所肯定。 第三节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范畴与规律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而实现和战线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即是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各个基本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则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本质即规律性。 在唯物辩证法学说里,范畴和规律没有实质的区别。范畴即基本概念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而规律(科学规律)则是判断,它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即范畴。规律实际上就是范畴之间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是一个范畴体系,也是一个规律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性质,其中,质和量、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范畴所揭示的唯物辩证法规律体系的三个规律主体——质量转化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理由是: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是辨证认识的实质。 总之,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决定论是人类探究万事万物何以如此的理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丰富了决定论的内涵,把决定看承是一种说明事物和过程的普遍制约性、规定性的理论,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对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统一的理解。 决定论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深化的。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即自发决定论(不系统)、机械决定论(不彻底,导致预成论、宿命论、唯心主义目的论)和辨证决定论的形态。 马哲所主张的是辨证的决定论原则。辨证的决定论是对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互统一的全面、辨证的理解。它首先是一种决定论,即承认事物和过程的存在、运动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同时,它对客观决定关系的理解又是全面的、辨证的。它立足于物质形态及其普遍联系形式的无限多样化的基础上,既承认一般的、普遍的决定关系,又指出这种一般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特殊和个别而存在的,因此不把某中特殊的决定关系混同于一般。辨证唯物论的决定论原则的确立,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又一块坚固的基石,是人类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

重庆自考教育学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教育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英语(二)、认知心理、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育学导论、数学教育学、教育学(二)、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 自考报名 (1)新生注册 首次参加自考的考生,需要先进行网上注册。 网上填写报名信息,由于各省网站开放的时间不一致,具体时间需要去各自的官网查询。例如:北京新生注册开放时间为3月1日9点到5日的17点、9月1日的9点到5日的17点。注册开放期间,考生需要按照要求填写网上注册信息,上传电子版图片(一般为蓝底证件照,像素不低于400*576),注册的具体流程和安排见各地通知。 网上报考课程——注册信息填写完成后,新生需要在注册开放期间至少填报1门课程。 现场确认身份信息——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区自考办进行身份信息的现场确认,领取新生注册回执单。 网上缴费——新生按照提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 以上几个环节缺一不可,考生只有完成缴费才算注册成功。只注册不报考的考生,报考但未现场确认身份信息的考生、现场确认通过但未缴费的考生注册报考无效,不予制作准考证。 (2)报考课程 网上报考、缴费——考生可于每年的自考报名期间登录相应的网址进行当期笔记以及非笔试课程的报考和缴费。 查询考试时间、地点——报考结束后,考生可以在个人中心查看准考证,了解各科考试的具体地点。每次考试的报考通知里都有具体的准考证打印时间。各专业及实践考核课程的考试地点、时间由主考院校安排,确定后会在考试院网站中公布。 参加考试——考试时应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准考证。从网上打印准考证,考试时携带黑色签字笔和2B铅笔若干。可以携带尺子、橡皮等文具。但不能携带任何通信工具进入考场。需要主义:开考15分钟后不允许进入考点,考试结束前30分钟才允许交卷,不可提前交卷离场。 查询成绩——每次考试的报名通知中应有具体的成绩公布时间。成绩公布后,考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成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云南自考本科教育学专业考试内容是什么

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云南师范大学,一共需要考20门课程(含选修课),分别为:英语(二)、认知心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比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能力学、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毕业论文。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能改,你要是想靠小学教育就得把小学教育的科目学完``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文

德育原理指德育科学或德育科学群。德育原理是作为整合诸多德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形态而存在的。作为“原” 德育之“理”的一个领域,它有研究学校德育领域一般理论问题的使命。德育原理又是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他又具有引领教育专业的学习者全面了解道德教育理论的性质。 德育原理是德育理论(主要包括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原理)的主要形态之一。而要了解德育原理,必须明白德育是什么。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 德育原理》知识重点

一:德育的含义①:广义上: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②狭义上:是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交往和活动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求,逆行的过程。

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一、整体目标 坚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和谐幼小衔接,重视习惯养成,夯实母语基础,强化英语特色,突出教学中心,精心打造部门双语文化品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醒自觉,高质高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周年校庆献厚礼。 二、工作理念 1、坚持情商第一,寓学于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坚持阅读第一,快乐高效。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奠定人生基础。 3、坚持英语第一,学用结合。大量输入,交际输出;渗透文化,自然习得。 4、坚持潜能第一,注重后劲。尊重儿童天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开发右脑资源;让学生从小充满灵性、悟性、个性、创造性。 5、坚持教师第一,敲打锤炼。自醒的教师最自觉,自觉的教师最强大。真心爱学生,真才教学生,真知感染学生。 三、常规工作 1、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基础课程、能力课程、个性课程、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三是坚持个性特长课程,开发潜能。上好科普课,于第二周进行。指导学生选切实际的个性课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重过程研究,做好过程记录,做好答辩展示,第三周准时开课。建立语数英培优班,并纳入个性课管理。培优班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得”,并都要力争第一。组织好每周三晚科教电视,精选内容,吸引学生。 四是坚持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学会做人。继续开展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一活动内容要做细、做小、做实在,有些内容不随意更改,直到成习惯;二活动影响要做大、做强、做深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调动每一个家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服务,直到学生“气质与众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继续开展“孝心献父母”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孝心小标兵”评选,编辑《孝心献父母专集》,举行“献孝心”展示课,结合孝心活动实行家访等。让学生在“学孝、行孝、劝孝、献爱心”活动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谛。让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动中绽放。 2、进一步研究上下衔接:英语衔接、汉语衔接、生活衔接 第一是初小与幼儿园的衔接。 英语衔接:初小部“不能停”,还需要“助跑”,否则前功尽弃。我们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孩子从大班升上小学一年级,英语还需要强化,还需要入骨、入髓、入心。 汉语衔接:初小部“不能缓”,更需要“强化”,否则得不偿失。我校英语幼儿园为了突出英语特色,在汉语教学上作出了一定牺牲,这可以理解。但作为初小部,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汉语启蒙教学的重责,必须坚定“母语基础”不动摇。目前,小学人教版汉语教材还不能完全适合我校英语幼儿园大班升上来的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还不能满足这些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渴求。这使初小部的汉语教学的任务更加艰巨。 生活衔接:初小部“不能同”,需要“扶放结合”。英语幼儿园“保”字突出,到了小学,我们需要变“保”为“扶”、为“放”,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们的具体措施是:英语教材的衔接,减少重复与难度;汉语教材的衔接,强化兴趣与语感;教学方法的衔接,兼顾活动与游戏;师生情感的衔接,实行“整班升读”;习惯养成的衔接,做到前后一致;作息时间的衔接,突出低年级年龄特点。 第二是初小与高小的衔接。认真探讨、积极准备第6周的学校初小与高小衔接研讨会。 3、进一步探讨校本生本:课标实现校本,教育走向生本。 所谓校本,就是要充分发挥我校教育特点,形成我校教育特色。所谓生本,就是学校的一切都要为了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英语课程:完善校本标准,坚持“玩中学、乐中学”。 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总结的经验是: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是5至12岁;学习英语的最佳教材是自编教材;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是活动教学;学习英语的最好环境是自然习得;学习英语的最大好处是促进全面发展。 4、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让干部、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 加强层级干部的培训,制定《初小部优秀层级干部标准》。建立层级干部“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任、教师考核干部”制度,进一步提高层级干部素质和能力,发挥层级干部及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干部、教师值日制度。加强外教管理。 加强物的管理,从计划入手,加强远瞩性,做好统筹,用好经费,杜绝浪费。 四、重点工作 1、从训练好习惯入手,强化德育训练,突出“近、小、实”。 习惯,是无形的毕业证。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训练。本学期,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从“细”节入手,通过各种训练活动,“实”实在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主要做好五件事: 第一,加强德育理论学习。有组织学习德育名家名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以及叶澜、鲁洁、朱小蔓、詹万生、朱永新、檀传宝等著名德育专家的德育思想和外地名校德育经验。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德育的理性思考,能让德育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强德育实效。继续办好《教育园地》。 第二,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组织学生每天自己打扫教室门前走廊卫生;教育、督导学生见到纸屑弯腰捡起,并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大小便后冲水、洗手;列队做到分腿、背手、挺胸、双眼平视等等。本学期要重点抓好“对人彬彬有礼,能大胆、热情、微笑、用英语打招呼”、“学会感恩”、“不乱丢果皮、糖纸、牛奶盒”和“写字三个一”、“言行举止三个轻轻”——即说话轻轻(学习讨论不扰人,与人交谈不喧哗,师长问话恭且亲,迎客送友都有礼);走路轻轻(上下楼梯脚放轻,不追不跑靠右行,列队做操快静齐,坐立行走体有形);举止轻轻(用物还原无碰撞,收拾文具静悄悄,打扫卫生轻且稳,游戏活动不吵闹)。这些内容“近、小、实”,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不难做到,只要反复强化,积久成习惯。做好开学第一大周的习惯周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本学期各班开课次数不少于四节课,具体时间部门统一安排在第5、9、13、16周的思品课,主题内容是“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质量”。请德育处负责组织。要有备课、有研讨、有总结。 第三,管理重点突出跟踪评价。开学第一周,各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纪律十条》和《学生文明礼貌十条》。对小学生的德育,不光是讲道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去“做”,在做中养成好习惯。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往往“知、做”脱节。为此,我们各班、各年级组要建立学生“示范督导小标兵”队伍,对每一项要求要进行高密度的跟踪评价。发动学生争当“纪律卫生、文明礼仪、英语交流、写字姿势”等各种“示范督导小标兵”,佩卡上岗,提示、示范、监督、评估学生按要求行事,使学生在一定的外来压力约束下反复训练、强化,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把学校、部门的要求固定为自然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建立跟踪评价机制是整合学生习惯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处要加强“英语BusyBee”示范监督评估作用,请石新民老师负责。德育处要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重点加强对学生“卫生、礼仪、写字”的示范、监督和评估作用,建立班级评估检查记录档案。与少先队干部要定期研讨,及时总结;对班级评估检查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请邓雪飞老师负责。 第四,做好升旗仪式讲话人、主持人、升旗手竞选、培训工作。围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主题,辅导学生写好升旗讲话稿。做好学生档案材料的填写工作,新生入校,教学处、班主任实行第一时间详细建档制。 第五,开展“从小记住10个民族伟人”活动。如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诸葛亮、李白、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孙中山等等。采取多种方法,让孩子熟知民族杰出人物的生平,喜好其名言,仿效其志向。当孩子心中装下10个以上民族伟人时,他才会切实感受到什么是民族精神;当孩子与这些民族英杰的心灵相通时,他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2、从研究快乐学习入手,深入探讨复习、考试和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意义。 上学期,听复习课、看备课组复习计划,有三点感受:一是大家教学非常认真,但过多依靠经验和传统,新的东西少;二是时间少、复习量大,教师辛苦、学生辛苦,“负担轻、质量高”的课不多;三是复习课中有很多闪光点,但缺少研究和沉淀,更谈不上系统。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复习”二字。“复习”是指“对已学过的材料再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从“复习”解释中,可以知道复习的意义有两个:(1)对“已学过的材料”,复习的意义在于——强化记忆、加强理解、融汇贯通、达到系统化;(2)针对“再学习”,复习的意义又在于——教给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习惯、体验乐趣。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复习的类型:有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用于复习的一些方法。“讲、练、评综合复习法”是常用复习法,“累积式复习法”是习惯锻炼法,而像“表解或图解复习法、问题研究复习法、专题讨论复习法、摘要式复习法”则是带有创造性的复习法,含有新的学习因素。 本学期,我们开展“课前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各种形式专题复习课。如“错题积累,集中解决”复习课等等。本学期各教研组要推出三节形式不同的复习专题课。通过对复习课的研究,掌握复习规律,扎实知识点,实行单元知识点过关,学会用整体、联系、发展观点对待复习,弄懂弄通小学三个年级6本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完善考试改革。一要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例如,要明白让学生自选考试的真谛,还学生自选的权利,教学生学会自选。二要完善考试的内容,做到贴近学生生活;三要完善考试的形式,做到灵活多样;四要完善命题的语言,做到富有人情味;五要完善卷面的设计,充满童心童趣。 进一步完善评价制度。实行升层激励,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进步;坚持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感受。积极参加第二周学校组织的评价改革研讨会。 3、从争做科研型教师入手,完善反思制度,创新教研活动。 “教师教不好,就是对学生的慢性自杀”。 初小部经过多年的摸打滚爬,锻炼了一支过硬的干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有三气”:一有朝气。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31.85岁;男教师占总人数的19%。二有锐气。队伍趋向成熟,有70%的教师是98年前来校的,有丰富的在民办学校工作的经验,又正值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时间,创新意识强。三有正气。部门风气好。干部队伍廉洁自律、办事公正、不怕辛苦,作风民主;教师队伍勤于奉献、爱岗敬业、有较好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绝大部分教师对碧桂园有感情,以校为家,有67%的教师把家安在学校或附近。 但这支队伍也“缺两气”:一缺名气。我部有30多个教师二十四、五岁来到碧桂园,可以说是“成长在碧桂园”,经过七八年的奋斗,现在30出头,在部门小有名气,可以说是“成功在碧桂园”,但离“成名在碧桂园”还有距离。二缺底气。主要指教师个人文化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初小部年轻教师多,很多能力很强,但低学历多,低职称也多。初小部目前中师学历的教师还有12人,小高职称只有8人。学历、职称虽不能代表能力,但可以促进能力。这既需要教师自身再努力,也需要学校创造更多条件。 为此,我们开展“创学习型部门,做科研型教师”活动。 开展与名家对话:读名家的书,买名家的书,说名家的事,听名家的课(实录),走名家的路。倡导教师自己订教育报刊杂志,经常上网学习,形成浓厚的部门学习氛围,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留住拒绝学习的人,对团体有欠公平。” 制定个人发展工作计划:实施四个一,即一个好课题,一节好课,一个好案例,一篇好文章。实施一个教师一个计划,计划中包含本学期个人所承担的所有工作。第三周星期一前上交年级组长,组长把关后,再交部行政会。 坚持每月个人工作反思: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几十年同一本书、同一个教案、一张文凭过一辈子的时代已过时了。要想占有一己之地,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向科研型教师迈进。反思要冷静思考,体现研究价值;要正确认识自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内容可以记成功的经验,记学生的创新,记学生的问题,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记教案的修改,记失败的原因。学习魏书生的反思精神,他说“如果一个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看待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无穷无尽的乐趣。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加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片

《 德育原理》知识重点

一:德育的含义①:广义上: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②狭义上:是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交往和活动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求,逆行的过程。

关于德育原理的自考重点,还是应该去从书本里寻找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与德育课程相关的知识。

德育原理课程是什么:

德育原理课程内涵丰富,以思想育人为重点,其德育内容章节,更是蕴藏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通过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成长,在集体中学习,愿意为集体服务,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通过基本道德品质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拥有诚实、善良、正直、仁爱等品质,提高个人修养,让学生明辨是非,有正确的善恶判断能力;通过信奉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拥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等。

德育原理以德育概念、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过程与方法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德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多种视角观察德育问题,构建学生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让学生能够合理分析和判断道德现象,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课程思政是在各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和拥护党,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德育原理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目标上是契合的,两者都注重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达到育人育才的目的。

《 德育原理》知识重点

一:德育的含义①:广义上: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②狭义上:是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交往和活动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

中国部分: 《论语》,孔丘,(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礼记》中的《学记》,参见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资料》第40-43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蔡元培教育论集》,高平叔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陶行知教育文选》,陶行知,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四)任课教师:陈建华 (五)总时数:32学时 (六)考核方式:考查 ● 培养计划表 院(系、 所) 教育科学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研 究 方 向 1. 德育理论与实践 2. 教育社会学 3. 中等教育 4. 教育研究方法与评价 5. 教育哲学 6. 教育法学 7.社会教育 6.高等教育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各学期教学周时数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第一外国语 6 6 216 6 6 考试 政治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理)/哲学(文) 2 3 54 3 考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 54 3 考试 计算机应用(文) 2 3 54 3 考试 学 位 基 础 课 教育理论哲学基础导论 4 4 72 4 夏正江陈建华 考试 社会学 4 4 72 4 陈 川 考试 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 4 4 72 4 李酉亭等 考试 学 位 专 业 课 1. 品德心理研究 4 4 72 4 岑国桢 考试 1. 德育原理研究 4 4 72 4 古人伏 考试 1. 教育伦理学研究 3 3 54 3 古人伏朱 炜 考试 2. 教育社会学概论 4 4 72 钱 扑 考试 2. 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 4 4 72 钱 扑 考试 2. 教育法学原理 4 4 72 郑良信 考试 3.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3 3 54 3 钱源伟 考试 3. 中等教育比较研究 3 3 54 3 钱源伟 考试 3.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3 3 54 3 夏正江 考试 4. 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 4 4 72 4 李酉亭杜佩屏 4. 教育实验设计基本原理 4 4 72 4 李酉亭 4. 教育文献检索 2 2 36 2 李酉亭 5. 基础教育哲学研究 4 72 4 陈建华 考试 5. 教学论 4 72 4 夏惠贤 考试 5. 德育原理研究 3 3 54 3 古人伏 考试 6. 现代法理学与法学概论 4 4 72 4 郑良信 考试 6. 教育法学原理 4 4 72 4 郑良信 考试 6. 教育法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4 4 72 4 郑良信 考试 专 业 外 语1.3./2. 2 4 2 4 72 2 2 岑国桢钱 扑 考试 专题讲座(含讨论班) 考查 选 修 课 程 1.3. 教育社会学研究 2 2 36 2 施永达 考查 1. 教育法学原理 2 2 36 2 郑良信 考查 1.3.5. 教育思想流派与名著选读 2 2 36 2 陈建华夏正江 考查 1. 中国心理学史 2 2 36 2 燕国材 考查 1. 心理咨询实践研究 2 2 36 2 李正云 考查 2.3.6.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 3 3 54 袁 军 考试 2.3.5.6. 当代教育问题研究 2 2 36 钱源伟 考试 2. 教学论 4 4 72 夏惠贤吴维屏 考试 2. 心理与教育测量 3 3 54 竺培梁 考试 2.6. 比较教育学 3 3 54 张民选 考试 3. 德育原理研究 2 2 36 古人伏 考查 4. 数据统计与多元分析 2 2 36 2 袁 军 4. 教育传播学 2 2 36 2 金正坤 4. 学科教学法研究(语、数选一) 2 2 36 2 陈振宣周 琼 4. 计算机高级语言及应用 2 2 36 2 谈鑫昌 5. 素质教育研究 2 2 36 2 陈建华 考查 5. 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 2 2 36 2 夏惠贤 考查 5.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2 36 2 吴钢 考查 6. 教育社会学概论 3 3 54 钱 扑 6. 高等教育管理 3 3 54 杨德广 其他 培养 环节 名称 专业调查 √ 实习 2 9 36 9 论文开题报告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中外教育史 教育概论 普通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统计学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

【 #自考# 导语】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备考漫漫长路, 和你一起默默地走下去。以下是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笔记,一起来看看吧!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学说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统一即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客观基础。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就是要把握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条件论、过程论和决定论,把握辩证法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在哲学中,联系是一个普遍性极大的范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是普遍的。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根据在于:第一,世界万物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基础。联系的普遍性根源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任何具体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本身都必然表现为一定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第三,事物可以互为中介,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可以通过无数“中介”或过度环节而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无限的总体系列。可见,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本身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中介的普遍性、存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的体现。 要进一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还必须把握“中介”、“差别”这两个哲学范畴。 中介,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中间联系、中间层次。任何事物之间不论存在多大差异,都可以通过中间联系沟通起来。中介具有“间”性,具有沟通性,具有过度性。 差别,普遍联系的观点,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别即其确定的界限为前提的。唯物辩证法指出,差异和界限只能在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存在,没有联系也就无所谓区别;而差异双方总是互为中介、互相过度的。因此,具体的差异和界限具有相对性。差别在本质上也是联系的一种方式,即以对立的方式发生的联系。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在当代,普遍联系的思想走向具体化和伸层化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科学的系统观的确立。科学的系统观是具体全面地揭示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如实地把事物、过程当作系统,以对系统的深入、全面的把握。 “系统”,一般被规定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或“以规则的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形式结合着的对象的集合”,实质上是泛指由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系统是事物由于客观的普遍联系而形成的存在形态,它具有一系列的重要特征: 首先是整体性特征,这是系统的本质特征。整体性,是指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起作用。表现为:第一,系统对外来作用能作为一个整体作出反应,而不管受到外来作用的是其中哪个部分。第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亦称为“系统质”。 其次是结构的有序性特征,即系统内部结构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组织化特征。保持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内部活动的方向性、顺序性。 最后是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特征,即系统的分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结合趋向于强化整体功能的特征。组织化程度高即系统性强的事物,其内部结构优化(严密、有序、高效)的程度也就越高。 系统的上述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构成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定量化原则、化原则等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运用。条件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改变条件、创设条件本身也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存在、运动、发展,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体现。 “条件”是普遍联系范畴的具体化,它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普遍联系揭示的是联系的共性、普遍性,条件则是每一个具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具体联系,揭示的是联系的个性、特殊性。 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等等。不同的条件,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同时,条件具有可变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条件和创设条件。 第二节、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在同一层次上的两个方面,它们表达的是对同一对象世界客观本性的认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事物的普遍的相互联系。一方面,任何运动都存在于、表现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运动就意味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任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身的现实表现都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意味着运动。普遍联系和运用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性质,也体现了它的辩证法全面性特征。 在辩证法范畴体系中,运动、变化、发展是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运动是一切物质的根本存在方式;变化也是运动,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一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就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即指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特别是指一种上升运动。 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表现出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 二、世界发展的方向性及其表现 世界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实际上是指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和过渡的问题。现实世界中多种多样的变化从总体上说有三种方向的运动:〈1〉单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间的变化;〈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3〉上升的运动,即同下降相反的变化。 单一水平的转化带有局部的、暂时的性质。其实质上是处于另两个方向变化的从属地位的一种过渡性、准备性的状态。下降的运动不是发展的方向,也不是发展的主导趋势。上升的运动,是现实世界变化的整体趋向和主流。 唯物辩证法关于现实世界发展方向性的理论深刻地阐明了现实世界中运动变化的多向性与定向性、上升与下降、前进与后退之间的统一,从而全面地、辨证地阐明了发展的总体方向性特征。 首先,肯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并承认具体变化方向的多阳性。 其次,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上升、前进也不是单一的、鼓励的过程,它还伴随有第二个分支即下降的、后退的过程。 再次,发展中的上升、前进也不是绝对的、直线式的,而是包含着局部的或暂时的倒退、停滞在内的曲折前进的运动。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关于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也就是“过程论”的思想。“过程”范畴和“系统”范畴一样,标示着人类对于世界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认识的深化。“系统”侧重于揭示世界的联系,而“过程”则侧重于揭示世界的发展。“过程”范畴是包含存在、时间、空间、结构、层次、运动的方向等等在内的总体性的辩证法范畴。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前进的发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暂时的倒退,终究会给自己开辟出道路”。 辨证唯物论的过程论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第二,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第三,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思想贯彻到底,就要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不可抵抗的规律。一切过程的总的方向和基本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足见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辨证本性所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历史的前进方向,适合于它存在的历史条件。第二,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胎”中孕育成熟的,扬弃了旧事物的精华与糟粕。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为社会生活演化的进程所肯定。 第三节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范畴与规律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而实现和战线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即是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各个基本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则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本质即规律性。 在唯物辩证法学说里,范畴和规律没有实质的区别。范畴即基本概念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而规律(科学规律)则是判断,它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即范畴。规律实际上就是范畴之间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是一个范畴体系,也是一个规律体系。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都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性质,其中,质和量、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范畴所揭示的唯物辩证法规律体系的三个规律主体——质量转化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理由是: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事物的对立统一是辨证认识的实质。 总之,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坚持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决定论是人类探究万事万物何以如此的理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丰富了决定论的内涵,把决定看承是一种说明事物和过程的普遍制约性、规定性的理论,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对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统一的理解。 决定论作为一种理论和学说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深化的。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即自发决定论(不系统)、机械决定论(不彻底,导致预成论、宿命论、唯心主义目的论)和辨证决定论的形态。 马哲所主张的是辨证的决定论原则。辨证的决定论是对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互统一的全面、辨证的理解。它首先是一种决定论,即承认事物和过程的存在、运动具有普遍的制约性和规定性。同时,它对客观决定关系的理解又是全面的、辨证的。它立足于物质形态及其普遍联系形式的无限多样化的基础上,既承认一般的、普遍的决定关系,又指出这种一般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特殊和个别而存在的,因此不把某中特殊的决定关系混同于一般。辨证唯物论的决定论原则的确立,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奠定了又一块坚固的基石,是人类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德育原理自考相对来说比较难。德育原理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涉及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自考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较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德育原理自考难度较大,需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备考。

《 德育原理》知识重点

一:德育的含义①:广义上: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②狭义上:是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交往和活动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求,逆行的过程。

  • 索引序列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解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文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图片
  • 自考德育原理2020版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