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发布时间: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可去官方网站下载。

四川2011年4月教师资格(A)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 B )。A.幼儿老师B.父母C.长辈D.小学一年级老师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A )。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手段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B )。A.巩固性谈话B.自发性谈话C.指导性谈话D.接交性谈话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C )。A.校外教育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 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D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B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C )。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 B.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B )。A.必要条件B.物质基础C.重要保证D.重要手段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D )A.社会关系B.人际关系C.教育关系D.师生关系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A.社会交往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修养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A.柏拉图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B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1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A.孔子 苏格拉底B.孔子 亚里斯多德C.孟子 柏拉图D.朱喜 苏格拉底19。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D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20.“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D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确D.情感深厚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就是从角色人手,研究教师实际表现的特征和进入多种角色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教师对照基本职能,完善自我。2.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3.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即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可作为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它必须用学生可判断分析的具体行为来描述,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4.道尔顿制v: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索,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答:(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职能;(4)发展个性。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3.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特点。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4.简述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2)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3)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4)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5)初中生一致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6)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5.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答: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主义的问题。答: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答: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2)探究—研讨法;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探究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刨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4)暗示教学法;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5)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6)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般认为,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该书出版于【】A.1913年B.1903年C.1923年D.1879年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4.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学者是【】A.华生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人本主义B.官能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1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___________到_______到_______。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24.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5.遗忘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比较性组织者28.过度学习29.创造性思维30.学习动机31.直观教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34.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35.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38.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能有(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2.知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E.外显性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2.意识3.社会知觉4.思维5.流体智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五、论述题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案要点: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

1、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2、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 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 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 B、1879C、1798D、1897 10、()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1、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2、"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1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1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大小恒常B、形状恒常C、颜色恒常D、亮度恒常1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感觉B、注意C、记忆D、思维1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1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逻辑记忆1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20、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B、动机 C、兴趣D、理想2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2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2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2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2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2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28、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29、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30、心理学一般把解决问题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和检验假设。A.推理想象B.概括过程C.证明和实验D.提出假设3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3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36、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7、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3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3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40、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4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2、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43、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注意力B、动机C、情感 D、意志44、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 D、思维力45、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4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 4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归因B、印象C、自我认知D、态度48、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49、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50、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51、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5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53、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4、问题难度很大,解决问题最佳动机水平是()。A、越强越好B、中等强度C、弱动机D、较强动机55、下面的心理表现不属于气质范畴的是()。A、活泼好动B、正直勤奋C、精力充沛D、沉默寡言5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是()。A、脑的机能B、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C、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D、来自客观现实57、感觉适应和对比现象是发生在()。A、同一感觉中相互作用的结果B、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结果C、几种感觉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58、()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59、在同时进行两项或几项活动中,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力指向不同对象上,这是()。A、注意范围大B、注意转移好C、注意分配好D、注意稳定性好60、短时记忆中组块的意义在于()。A、能被意识到B、有利于编码C、增加保持时间D、扩大记忆容量 1、A2、D3、D4、C5、B6、FEDCBA7、C8、A9、B10、A 11、C12、A13、B14、B15、A16、B17、D18、C19、B 20、A 21、C22、B23、D24、A25、B26、D27、C28、C29、B30、D31、A32、B33、D34、C35、D36、B37、A38、B39、D40、A41、C42、C43、A44、C45、C46、D47、A48、D49、A 50、C51、C52、B 53、A54、C55、B56、B57、A58、A 59、C60、D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 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三、判断题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4、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6、程序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9、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0、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1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1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 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 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三、判断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9、负强化就是惩罚。 10、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 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 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以利他为目的 B、自愿的 C、不期望回报 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 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抢救落水儿童 D、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 D、目的性侵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多方面收集信息 B、利用集体智慧 C、增加群体凝聚力 D、费时费力 E、议而不决 三、判断题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3、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4、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9、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0、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有历年的真题及模拟题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 B.服从 D.强迫 D.认同 2.小明从不和小伙伴玩,上学也是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后来老师只要发现他有与同学交往的表现,就鼓励表扬。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小明与同学关系变得很融洽,这里老师用了()法。 A.代币奖励 B.示范 D.行为塑造 D.惩罚 3.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部分 B.中间部分 D.不一定 D.都一样 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客观的意见 B.是权威意见 D.将有助于他 D.是主观意见 5.教师自编测验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D.学习状况 D.心理状况 6.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是()。 A.加涅 B.布卢姆 D.波斯纳 D.罗森塔尔 7.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8.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推测与假设 D.好奇心 D.独立性 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至50年代 D.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B0年代以后 10.按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的成熟年龄是()。 A.3岁以前 B.3岁左右 D.5岁 D.7岁 11.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2.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是()提出的。 A.布鲁纳 B.布卢姆 D.布鲁巴奇 D.波斯纳 13.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14.完形一顿悟说的创立者是()。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5.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6.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7.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维纳 C.加涅 D.奥苏伯尔 18.以下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心智活动的执行具有()。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隐性 D.客观性 20.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二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整合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1.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 A.记忆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表象 D.定向映象 22.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3.“砖能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2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是()。 A.功能因素 B.定势 C.原型启发 D.负迁移 25.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近因效应 B.社会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6.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27.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8.()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年出版。 A.1903 B.1913 C.1924 D.1930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方式 B.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C.班级的规模 D.班级的性质 E.教师的情绪状态 3.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A.独立意识日趋强烈 B.自我评价成熟 C.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D.有较强的自尊心 E.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知识观 B.教学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生观 5.教学的社会环境包括()。 A.课堂纪律 B.课堂气氛 C.教学设施 D.师生关系 E.同学关系 6.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瞬时记忆 B.形象记忆 C.短时记忆 D.逻辑记忆 E.长时记忆 7.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A.教学测量 B.儿童的个性 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D.教学评估 E.生理卫生 8.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 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 B.对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 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 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 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 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 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11.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迁移 12.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特点。 A.对象的观念性 B.动作的外显性 C.执行的内潜性 D.运用的闭合性 E.结构的简缩性 1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教学设计策略 E.学校领导策略 15.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1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17.抑郁症的表现是()。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 E.生活的压力 18.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 E.配合学生经验 19.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2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有()。 A.案卷分析 B.标准化成就测验 C.观察 D.情感评价 E.自编测验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说明该教师已进人关注情境阶段。() 2.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功=力×距离”是解决问题学习。()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7.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8.单独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效果。() 9.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10.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11.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12.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13.只要有强迫观念,就有神经症的表现。() 14.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予间接指导。() 15.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16.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17.阐述规则的时候,新教师往往是简单明了的。() 1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0.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因素。()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1.刨造力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抽象思维 2.下列符合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特点的是()。 A.举一反三 B.随机应变 C.自以为是 D.落叶知秋 3.下列有关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就强 B.创造性强,一定是高智商 C.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4.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A.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1.考试临时抱佛脚违反了记忆规律,记忆规律是什么?() A.先快后慢,不均衡 B.先快后慢,最后忘完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A.时间 B.识记材料的性质 C.系列位置效应 D.学习程度 3.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 B.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C.适当过度学习 D.多种感官相互协调 4.在教育教学中应对小王进行一定的学习策略训练,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时候,应遵循什么原则?()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一、单选题 1.A【解析】从众行为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2.C【解析】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为复杂的行为。 3.A【解析】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效果好,中间部分由于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效果不好。 4.C【解析】略。 5.C【解析】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一般采用教师自编测验的方式。 6.C【解析】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一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 7.C【解析】题干是对自我促成的纪律的具体解释。 8.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0.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Ii.D【解析】相对标准是以其他学生的成绩为依据,构成一个常模参照系。 12.C【解析】布鲁巴奇提出了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 13.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14.C【解析】苛勒通过黑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提出了该学说。 15.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迁移理论。 16.C【解析】符号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符号学习,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的学习。 17.D【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在此四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发生迁移。 19.C【解析】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其他三项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20.B【解析】安德森将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21.C【解析】不断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其进一步地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 22.C【解析】ABD三项属计划策略的内容。 23.A【解析】用途扩散就是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 24.C【解析】以类似事物为原型,经过类比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叫原型启发。 25.B【解析】通常人们认为美国人民主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法国人爱好浪漫等,这种现象称为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社会刻板印象。 26.C【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27.C【解析】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ABE【解析】CD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 3.ABCDE【解析】此五项均为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4.ACE【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通过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体现出来。 5.ABDE【解析】教学设施属物质环境的内容。 6.ACE【解析】BD是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而划分的。 7.BCE【解析】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8.ACE【解析】对B和D两种类型的学生必须既提出正面材料,又出示反面材料,以增强学生对错;误观点的免疫力。 9.BCDE【解析】群体士气的高低与群体人数无关。 10.ABCDE【解析】这些都是群体的功能。 11.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2.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出来的。 13.ACE【解析】略。 14.ABC【解析】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15.AB【解析】研究者倾向于把各种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16.ABE【解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品德的心理结构。 17.ABCD二【解析】E项与抑郁症的表现无必然联系。 18.ACE【解析】BD是与引导注意同一层次的教学事项。 19.AD【解析】群体规范有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20.ACD【解析】BE两项是两种主要的教学评价技术手段。 三、判断题 1.×【解析】常思考这样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2.X【解析】题干所述为规则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3.×【解析】当新情境与定势一致时,定势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解析】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的诱因。 6.×【解析】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上位学习。 7.√【解析】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可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点,从而在重复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 8.×【解析】单独孤立地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9.×【解析】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10.×【解析】惩罚不等于体罚,必须严格避免体罚。 11.×【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12.×【解析】态度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非天生的。 13.×【解析】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14.×【解析】因为事实性的问题不能靠知识经验和思维加以推理,因此对这些问题应给予直接指导。 15.×【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 16.√【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的判断。 17.×【解析】阐述规则时,新教师往往是含糊其辞的。 18.×【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9.×【解析】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0.×【解析】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原因除学习外,还有疾病、疲劳等其他原因。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AB【解析】C项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D项反映了个体思维的深刻性。 3.CD【解析】A项错误,智力水平高,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B项错误,创造性强,智商应高于一般水平。 4.ABD【解析】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多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二) 1.A【解析】记忆规律是先快后慢,不均衡。 2.ABCDIMP]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识记的时间、材料的性质、材料的位置及学习程度。 3.AB(D【解析】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适当过度学习和多种感官相互协调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4.ABCD【解析】学习策略的训练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和有效的监控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9,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A.后天的饮食因素B.居住条件因素C.后天的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12.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13.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14.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A.对象不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1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1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A.爱好B.忠诚C.热爱D.兴趣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S—B量表B.斯坦福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量表18.()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A.直接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19.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的是()。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20.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D.改变动作方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D.互动过程E.管理过程2.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A.专制型B.开放型C.说服型D.放纵型E.民主型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化4.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A.效果强化B.直接强化C.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E.自我强化5.以下代表人物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的有()。A.桑代克B.贾德C.安德森D.加特纳E.吉克6.陈述性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如()。A.字词B.人名C.时间D.观念E.怎样骑车7.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A.动作的定向阶段B.认知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8.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9.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人手?()A.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B.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C.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D.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E.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10.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A.低年级学生B.高年级学生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__________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2.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__________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3.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_________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4.教师的威望是由其资历、声望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决定的。5.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_环境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6.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方式)叫__________。7.学生大多数成绩不良的实质问题是__________。8.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心理学2.学习3.问题情境4.学习迁移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3.应当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5.简述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六、论述题(本大题其2小题。每小题9分.其18分)1.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试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2.C【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遗传和环境。3.D【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4.B【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5.B【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6.B【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7.C【解析】略。8.C【解析】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9.D【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10.A【解析】根据问题的定义,选A。11.D【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2.B【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属于强迫行为,选B。13.D【解析】领会属于理解。14.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故两者概念不同。15.A【解析】略。16.B【解析】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17.D【解析】比纳量表,又称比纳一西蒙量表。18.C【解析】题干为自我强化的概念。19.A【解析】认知结构、态度、年龄、智力属个人因素。2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言语在心智技能中的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ABC【解析】略。2.ADE【解析】鲍姆宁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3.ABC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等四个。4.BDE【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5.CDE【解析】桑代克和贾德是早期迁移理论的主要代表。6.ABCD【解析】E选项为程序性知识。7.BDE【解析】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过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8.CDE【解析】复述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认知策略。9.BCD【解析】AE属于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0.AC【解析】在选项BDE中,应当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三、填空题1.强迫观念2.教学环境的设置3.行为与结果4.才能、品德5.物质、社会6.场依存7.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8.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9.感性概括、理性概括10.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3.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五、简答题1.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2.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4.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归纳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5.(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答案要点】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精神生活空间扩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青年人开始独立与社会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社 交结构也由简单向复杂化发展,跨越了一个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离开家庭、跨入社会,同时,开始了以智力生活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他们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 了解过去,观察现在,预测未来,无限地扩展视野。其二,心理发展显著,认识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实践活动的明显增加,青年的思维活动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从逻 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出现了特有的独立批判性和创造性。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观初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识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 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对别人与社会的评价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当然还不成熟和全面,所以还会产生种种复杂的矛盾。其三,性机能成熟。性的问 题,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问题。由于性机能成熟的前倾,出现了很多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内心情感体验。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学知识,对性冲动又缺乏心理上 的准备,从而产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耻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随之又会产生对异性的向往和爱慕。这是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四,情感日益丰富。青年的情感发展日益丰富。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发展,爱情的体验也已出现。但遇事仍易激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现出情感动荡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导致不轨行为。

四川2011年4月教师资格(A)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 B )。A.幼儿老师B.父母C.长辈D.小学一年级老师2.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A.陶行知B.杜威C.康德D.马卡连柯3.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A )。A.学生B.教师C.教材D.教学手段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 B )。A.巩固性谈话B.自发性谈话C.指导性谈话D.接交性谈话5.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 C )。A.校外教育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6.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 7.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D )。A.课程设计B.课程制订C.教材编制D.课程设置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各门文化课B.思想品德课C.课外活动D.少先队工作9.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B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10.广播电视教学相比于课堂教学的优点是( C )。A.能够使用先进的图像呈现方式 B.它同时利用学生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C.学生人数多,教学的相对成本较低D.能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11.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B )。A.必要条件B.物质基础C.重要保证D.重要手段1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D )A.社会关系B.人际关系C.教育关系D.师生关系13.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A.社会交往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修养14.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A.柏拉图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15.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B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6.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1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18.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A.孔子 苏格拉底B.孔子 亚里斯多德C.孟子 柏拉图D.朱喜 苏格拉底19。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D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20.“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 D )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内容正确B.方法恰当C.目的明确D.情感深厚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角色:可理解为个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及其为身份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就是从角色人手,研究教师实际表现的特征和进入多种角色的方法和途径,帮助教师对照基本职能,完善自我。2.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3.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改变。即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其行为表现或改变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可作为目标是否达成的衡量标准。它必须用学生可判断分析的具体行为来描述,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4.道尔顿制v:教-师.不在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叙谈,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索,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答:(1)传授知识;(2)形成技能;(3)培养职能;(4)发展个性。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织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3.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特点。答:(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4.简述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答:(1)初中学生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 .(2)初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人生记忆“高峰”的前奏,如教育有方,其记忆力会获得较大的发展;(3)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4)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也加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5)初中生一致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独立性不断提高;(6)初中学生的情绪活动表现很强烈。5.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答:教学设计有以下主要特征:(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4)对学生的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的选择;(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主义的问题。答: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法制的教育;(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重视人生观教育。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答: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有一些带来了教学实践的显著变化,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2)探究—研讨法;探究一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探究研讨法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由此形成了一些十分突出的特点。(3)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刨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有时一张图表仅由几个信号组成,有时一张图表可以包括教科书中二三节甚至四五节课的内容。(4)暗示教学法;这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采取与传统教学法完全相反的做法,上课如同游戏、表演。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5)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6)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四川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A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般认为,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该书出版于【】A.1913年B.1903年C.1923年D.1879年2.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3.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B.动机理论C.学习理论D.认知理论4.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学者是【】A.华生B.布鲁纳C.布鲁姆D.班杜拉5.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是【】A.加涅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人本主义B.官能心理学C.行为主义D.认知心理学7.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8.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是【】A.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B.活动定向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9.问题解决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10.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归诸别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存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2.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布鲁纳13.与求异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4.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15.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华生C.布鲁纳D.斯金纳16.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B.罗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17.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B.数学C.历史D.法律1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19.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早关注【】A.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20.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22.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是从___________到_______到_______。23.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24.布卢姆对教育心理学的两大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5.遗忘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6.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7.比较性组织者28.过度学习29.创造性思维30.学习动机31.直观教学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2.简述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33.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34.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35.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36.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38.结合实际论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

自考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网

在你所在省的自考网上就能找到自考的试卷了上面有个叫例年试题库或者叫试卷大纲的里面全部都是例次考试的试卷不过答案是没有的在网上也是找不到的

网上查询百度文库里下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1.中学心理学研究中学教育活动中( )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发展规律。 2.初中学生的意志力比小学生明显发展,主要表现在( )逐渐减少,根据目的作出( )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 )不断提高等方面。 3.课堂教育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教学结构的有序性、( )、( )、( )方式方法的艺术性。 4.落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特点是( )和( )。 5.中学生性心理卫生教育应以性生理知识为起点, ( )为特点,( )为重点。 6.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主要是学生在 ( )、( )、( )、( )等方面的差异。 7.教师的主要职业心理特点是 ( )、( )。 8.有效测验的条件是,有较高的( )和( ),有一定的 ( )和区分度。 9.学习理论主要可分为三大派,它们是( )、( )、( )。 10.群体心理是一个群体内部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和 ( ) 11.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 )的时期,是独立性和( )、自觉性和( )错综矛盾的时期。 12.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命题学习通常有( )和( )两种形式。2.学生可以通过( )和( )两种方式掌握概念。 13.根据学习迁移作用的性质,可以把学习迁移区分为( )和( )。 14.知识掌握的过程可以区分为( )、( )和( )等三个阶段。 15.在五种智力结构因素中,( )能力是核心。 16.中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 ,主要包括( )、道德知识的理解、( )三个环节。 17.群体心理是一个群体内部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和 ( )。 18.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具有( )、有意性、( )的特点。 19.具有审美教育价值的课堂心理气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美。 20.教师形成和维护威信,首先要正确了解和珍惜自然威信,其次要 ( ),最后要 ( )。 21.心理咨询的方法很多,如: 谈话、( )、( )、( )、宣泄、( )等。 22.儿童心理发展是由( )、社会生活和( )条件,以及儿童本身的( )等因素的复杂总和所决定的。 23.课题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 )法。 24.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接受性、( )、( )、( )、( )。 25.彼此满足对方的( ),是人际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26.落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特点是( )和( )。

在百度里搜中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就可以

自考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9年10月全国自考心理学历年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 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称为()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调节变量 答案:A 2. 由于考试来临或需要进行重大抉择而产生的失眠,属于() A. 假性失眠 B. 情境性失眠 C. 药物性失眠 D. 失律性失眠 答案:B 3. 在感觉系统中,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神经结构是() A. 感受器 B. 效应器 C. 传入神经 D. 大脑皮层 答案:A 4. 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A. 直觉动作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 C. 具体形象思维 D. 创造性思维 答案:C 5. “爱护花木、保护儿童”所针对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物或人,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 事物,这是思维的哪种特征() A. 间接性 B. 具体性 C. 直接性 D. 概括性 答案:D 6. “手舞足蹈、捶胸顿足”属于下列哪种表情()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语调表情 D. 言语表情 答案:B 7. 张飞争强好斗,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鲁莽冒失,其气质类型是()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答案:A 8. 下列信息传递中,不属于非言语沟通的是() A. 手势 B. 音调 C. 书信 D. 表情 答案:C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建设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 转移 B. 升华 C. 幻想 D. 文饰 答案:B 10. 柯尔伯格使用“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些孩子认为海因兹不能偷 药,因为偷东西的行为不能得到普遍赞扬。持这种看法的孩子,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公正水平 答案:B 1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詹姆斯 C. 杜威 D. 冯特 答案:D 解析:(P6)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一行动使心理 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 心理学的始祖。 12. 人们在做事时,通常需要将注意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上,注意的这种灵活转换现 象体现了哪种功能() A. 选择功能 B. 组织功能 C. 维持功能 D. 调节功能 答案:D 13. 在长时记忆中,占主导地位的编码方式是() A. 声音编码 B. 视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情景编码 答案:C 14. 发散思维测验在下列哪种测量中最常用() A. 智力测量 B. 创造性测量 C. 人格测量 D. 兴趣测量 答案:B 15. “饥择食、渴择饮”,这种行为动机属于() A. 内在生理性动机 B. 外在生理性动机 C. 内在社会性动机 D. 外在社会性动机 答案:A 16. 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之为() A. 群体凝聚力 B. 群体规范 C. 群体的领导 D. 群体中的角色 答案:A 17.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论点出自哪一个心理学流派() A. 行为主义心理学 B. 认知心理学 C. 机能主义心理学 D. 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D 18. 听觉适宜刺激的振动频率范围在() A. 0~200赫兹 B. 20~2000赫兹 C. 10~5000赫兹 D. 20~20000赫兹 答案:D 19. 钢笔、铅笔、毛笔、签字笔、圆珠笔等各种笔,虽然外观不一、特点各异,但其共同属性 是“可以写字”。如此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提取出来,舍弃个别特征和 属性的过程是() A. 分析 B. 综合 C. 抽象 D. 概括 答案:C 20. 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事件的看法都与自己相一致的人。这符合下列影响人际吸引的哪一 个条件() A. 接近性 B. 熟悉性 C. 相似性 D. 互补性 答案:C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随意注意 答案:指有预定目的,(1分)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分)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分) 2. 晶体智力 答案: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1分)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2分) 3. 认知方式 答案: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1分)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1分)也叫认知风格。(1分) 4. 关键期 答案: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 易形成;(1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1分)这个关键 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1分) (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1分)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1分) (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1分) (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1分) 2. 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答案: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的整合存在以下特点: (1)首因效应。(1分) (2)近因效应。(1分) (3)晕轮效应。(1分) (4)社会刻板印象。(2分) 3. 智力测验的性质。 答案:(1)对象是心理特质。(1分) (2)测量的间接性。(1分) (3)测量有误差。(1分) (4)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2分)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1分)归属、爱的需 要和尊重的需要,(1分)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1分) (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 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1分) 5.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案:(1)生物遗传因素。(1分) (2)社会文化因素。(1分) (3)家庭环境因素。(1分) (4)早期童年经验。(1分) (5)自然物理因素。(1分) 6. 身体语言的功能。 答案:(1)象征:人们对身体语言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约定俗成的身体语言也具有不同的象征 意义。(2分) (2)说明:身体语言常作为言语沟通的补充说明。(1分) (3)调节:身体语言在沟通中能够调节沟通过程。(1分) (4)情感表露:在沟通中,沟通者的身体语言也传达着很多信息,特别是情感信息。(1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案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 。第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1. 联系实际说明学习的策略。 答案:常用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以下几种: (1)复习策略,复习策略可以避免遗忘,有利于信息的长久保持。 ①复习时间。应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1分) ②复习的次数。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1分) ③复习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1分)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 ,使之结构合理化。(2分) 常用的组织策略: 群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分类;(1分)摘要、划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1分)其基本原理是 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建构所学内容的组织和结构。(1分) 2. 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1)因素:①问题表征的方式;②无关信息的干扰;③功能固着性;④心向。(4分) (2)举例(4分,每一条举例正确得1分) 3. 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部分灾区民众产生了焦虑障碍,请列举焦虑障碍的五种类型并分 析焦虑的应对策略。 答案:(1)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有: ①广泛性焦虑障碍。(1分) ②恐慌障碍。(1分) ③恐惧症。(1分) ④强迫症。(1分) ⑤创伤后应激症。(1分) (2)焦虑的应对策略(以下六点,每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最高5分) ①认清焦虑状况。 ②掌握克服焦虑的原则。 ③学会放松自己。 ④运用想象减轻焦虑。 ⑤进行理性思考。 ⑥接受专业治疗。 ............

2007年4月北京自考“生理心理学”试题 2007年05月23日 09:26 来源:北京自考热线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物质中是逆信使物质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 B.一氧化氮 C.多巴胺 D.乙酚胆碱 2.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睫状肌收缩引起晶状体曲率变大,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缩小,这称为( ) A.瞳孔反射 B.分散 C.共钝运动 D.调节反射 3.一些低等哺乳类动物中,存在一种习得行为模式,它仅仅发生于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其习得行为特征存在于母—幼关系中。它是( ) A.程序性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绪性学习 D.印记式学习 4.经典饥饿中枢是( ) A.下丘脑外侧区 B.下丘脑腹内侧核 C.背侧下丘脑 D.隔区 5.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字,但却不能重复别人的话,也不能按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这种是( ) A.传导性失语 B.命名性失语 C.完全性失语 D.运动性失语 6.变化性朝向反应中存在的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是( ) A.MMN B.顶负波 C.P3 D.P1 7.视皮层功能超柱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 A.方位柱 B.眼优势桩 C.颜色柱 D.空间频率柱 8.睡眠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最高的时期是( ) A.慢波1期 B.慢波3朋 C.异相睡眠 D.慢波4期 9.锥体外系的神经纤维可来自于许多脑结构,但不包括( ) A.大脑皮层 B.纹状体 C.脑干网状结构 D.下丘脑 10.非联想性的学习中,重复刺激引起感觉阈限下降的现象称( ) A.习惯化 B.敏感化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11.在知觉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脑中枢位于( ) A.颞下回联络皮层 B.顶区联络皮层 C.枕区联络皮层 D.前额叶联络皮层 12.性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 A.脊髓腰段 B.下丘脑性两形核 C.下丘脑腹内侧核 D.颞叶皮层 13.艾森克理论中,包括三个重要的与生理心理学有关的概念,其中不包括( ) A.驱力 B.皮层兴奋性水平 C.条件反射能力 D.自我 14.大脑平均诱发电位是一组复合波,其中,晚成分是指( ) A.10至50毫秒 B.10至500毫秒 C.50至500毫秒 D.50 至 1000毫秒 15.深感觉不包括( ) A.位置觉 B.振动觉 C.动觉 D.受力的感觉 16.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看,人脑的记忆系统不包括( ) A.资料驱动的系统 B.概念驱动的系统 C.基于期望的系统 D.基于认知的系统 17.在液态智力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大脑左半球 B.大脑右半球 C.额叶 D.颞叶 18.与运动性失语症有关的脑结构是( ) A.布洛卡区 B.维尔尼克区 C.卵下小叶与角回 D.布洛卡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 19.帕帕兹环路除了与记忆有关以外,还参与了( ) A.情绪 B.运动 C.知觉 D.注意 20.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同心圆式感受野形成的生理学机制是( ) A.侧抑制 B.前抑制 C.正反馈 D.负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视知觉的形成中重要的知觉通路包括( ) A.枕一顶通路 B.额一顶通路 C.枕一颞通路 D.颞一顶通路 22.海马在以下类型的学习和记忆中起作用( ) A.情绪性学习 B.空间辨别学习 C.新异刺激抑制性调节 D.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 23.参习防御、攻击行为的中枢包括( ) A.内侧下丘脑 B.杏仁核 C.小脑 D.隔区 24.以下属于非表述性记忆的有( ) A.童年时学会的舞蹈 B.做过的一道数学题的解法 C.会背的一首唐诗 D.总是同时发生的两件无关的事情 25.慢波睡眠的常见障碍包括( ) A.夜尿症 B.发作性睡病 C.梦游症 D.入眠前幻觉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6.脑的能源代谢物99%来自于________。 27.视皮层神经元有3种不同形式的感受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8.丘脑网状核在非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转换中起着闸门作用,________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________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 29.视觉失认症包括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________失认症和________失认症。 30.对于睡眠与觉醒周期的生物钟研究发现,下丘脑的________核在睡眠与觉醒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1.对情绪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典实验有: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2.辐辏运动 33.朝向反射 34.双耳分听实验 35.最后共同公路 36.情绪性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37.神经细胞的电活动有哪几种基本的反应原则?其特点如何?分别对应于哪几种电位? 38.简述在认知学习中,颞下回所起的作用及其实验证据。 39.与间脑和海马损伤有关的记忆障碍分别是什么?其表现如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3分) 40.试述PET技术利用减法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人类的言语功能的方法,及其研究发现。

额,我知道有个叫“小洋工作室”的与培训机构合作专门承担自考试题,模拟题教材整理的。有答案我就是在他们那里买的都毕业了,你百度下

心理学史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专业:心理学学科 一、简述下列各对概念(每小题3分,共30分)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表象和想象 3、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 4、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 6、语言和言语 7、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8、情绪和情感 9、能力和智力 10、个性和性格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2、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试述个性倾向性及其关系。 4、试述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5、试述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6、试述勒温的动力场理论。 7、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招生专业: “心理统计”部分(共50分) 一、名词解释(15分) 1、众数(3分) 2、标准化记分(3分) 3、抽样分布(3分) 4、回归线(3分) 5、简单随机化设计(3分) 二、问答题(15分) 1、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前提是什么?(5分) 2、在抽样调查中有哪些主要的抽样方法?(10分) 三、计算题(20分) 1、某大学调查3000名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结果表示赞成的有860人,表示反对的有1140人,不置可否的有1000人。问这3种看法的人数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10分) [请注意试题末尾的提示] 2、对13名男生和9名女生分别进行同一内容的心理测验,结果如下:(设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男生 女生 总分=901 总分=709 平均分=69.31 平均分=78.78 离差平方和=1156.77 离差平方和=1703.56 方差=96.40 方差=212.94 [提示] 26.89 = 5.19*5.19 t(.05,20)=2.086 t(.01,20)=2.845 F.05(8,12)=2.85 F.01(8,12)=4.50 x2.01-(2)=9.210 x.05(2)=5.99 “心理测量”部分(共50分) 一、简要解释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测量与测验 2、标准化样组 3、MMPI 4、罗夏墨渍测验 5、离差智商 二、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一个测验应用于某一群体,其标准差是8.00,信度是0.64,假如应用于另一群体,其标准关是12.00,试用克莱公式计算信度,并对结果加以说明。 2、某被试获IQ分数为69,其测量标准误差为3,试估计该被试真分数95%可靠度的所在范围,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三、回答问题(共23分) 1、试说明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7分) 2、简要说明编制心理测验量表时选择测题应考虑的因素。(8分) 3、以智力测量为例,试论心理测量的间接性。(8分)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心理学学科 [第一部分]请在正确答案前打“√”。(每题4分,共40分) 一、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1、吉布生(Bibson)。 2、考夫卡(Koffika)。 3、魏尔太墨(Wertheimer)。 4、鲁宾(Rubin)。 二、汉字的辨认在心理学上主要服从于 1、知觉的恒常性原则。 2、知觉的整体性原则。 3、字体的笔划多少。 4、字汇量。 三、光乃是 1、一个纯粹的物理概念。 2、一个纯粹的心理概念。 3、既不等于放射能,也不等于视觉,而是一个关系的概念——心理物理概念。 4、无法定义的概念。 四、响度量表的单位是: 1、分贝 2、(口方) 3、(口美) 4、(口宋) 五、记忆系统中,储存能量最大是 1、短时记忆。 2、瞬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 六、可见光谱波长的大致范围是 1、100—1000毫微米。 2、380—760毫微米 3、380—760微米 4、整个电磁波的波长范围。 七、光谱中色光混合的按加法法则,如 1、黄色 + 紫色 = 红色 2、紫色 + 青色 = 兰色 3、黄色 + 青色 = 绿色 4、红色 + 蓝色 + 紫色 八、“米勒综合症”表现为 1、丧失短时记忆能力 2、丧失瞬时记忆能力 3、丧失长时记忆能力 4、记忆能力的全面衰退 九、短时记忆信息的保持 1、乃是不可能的 2、需要继续注意复述 3、需要重新组织 4、需要编码 十、为什么声波的削心对可懂度的影响较大,而对削峰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 1、削峰只影响元音而不妨害辅音 2、削心主要影响元音 3、削峰只影响辅音,而不妨害元音 4、削心主要影响频率 [第二部分] 问答题,每题20分, 共60分。 一、0.5米被知觉为身高1.8米的人,走到20米处被知觉为1.6米、问知觉的恒常性保持了多少? 二、影响反应时有那些因素? 三、何谓“控制”?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哪些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专业:心理学学科 一、简释下列名词(每小题3分,共30分) 1、有意后注意 2、最小可觉差 3、空间知觉 4、创造性思维 5、理智感 6、再造想象 7、场独立性 8、动机 9、性格特质 10、谁知技能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2、试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编码形式。 3、举例说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4、试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5、试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的主要学派和思潮。 6、试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阶段及其标志这些阶段的行为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八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选择题,请你在正确的答案前打上圈(每题4分,共40分) 1、实验的基本进程是 A、从函数型实验到因素型实验 B、从因素型实验到函数型实验 C、因素实验和函数实验同时进行 D、视情况而定,有时先作函数型实验,有时先作因素型实验 2、一般地说 A、温度反应比较快,冷觉反应比较慢 B、痛觉反应比较快,触觉反应比较慢 C、视觉和听觉比较快,触觉和嗅觉比较慢 D、听觉和触觉比较快,味觉和嗅觉比较慢 3、阈限必须反复加以测量,因它是一个统计值。这是因为阈限 A、是一个截然的分界点 B、有绝对阈限我差别阈限两种,需要加以区别 C、是刺激维上的一个逐渐的过渡区 D反复测量可以消除偶然错误 4、在知觉中,封闭阈限一般呈现的周长必须有完整形的 A、88%左右 B、78%左右 C、68左右 D、58%左右 5、用螺旋图形装在色轮上 A、当色轮顺时针转动时,则见到螺旋扩大,当色轮突然停止,可看到相反的运动。 B、当色轮顺时针转动时,则见到螺旋缩小,当色轮突然停止,可看到相反的运动。 C、当色轮逆时针转动时,则见到螺旋扩大,当色轮突然停止,可看到同向的运动。 D、当色轮逆时针转动时,则见到螺旋缩小,当色轮突然停止,可看到同向的运动。 6、明度恒常性的知觉 A、取决于物体的照度 B、取决于物体的亮度 C、取决于物体所反射到眼中的光量 D、取决于物体的反射率 7、属于运动幻觉现象的一个例子是: A、对航行着的飞机的知觉 B、动景盘上的图案 C、站台错觉 D、霓虹灯 8、声学上习惯用的参照强度是: A、0.0002达因/cm2 B、0.002达因/cm2 C、0.01达因/cm2 D、1贝尔 9、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称为闪光临界频率(CFF),不同的CFF差异很大,但一般在 A、10—60Hz B、30—55Hz C、40—70Hz D、60—80Hz 10、在声音的掩蔽中,一般而言,应着解决 A、高频音的干扰作用 B、低频音的干扰作用 C、中频音的干扰作用 D、“拍”的干扰作用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心理物理学方法。 2、简述记忆研究方法及进展。 3、整理下列对偶比较法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并作图表示最后结果 A B C D A \ A C A B A \ B D C A C \ C D A B C 选择分数-(C) 第一轮 第二轮 总计 P=C/2(n-1) C’=C+1 P’=C’/2n Z Z’ 名次 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八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招生专业:心理学学科 可以携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几何平均数 2、相关样本 3、方差齐性 4、协方差 5、非参数检验 二、简答题(5×2=10) 1、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有哪些特点? 2、方差分析的逻辑是什么? 三、计算题(25) 1、对124个学生进行长跑训练,训练前后两次测验达标情况如下表,问训练有无显著效果?(5) 第二次测验 达标 未达标 第一次测验 达标 48 14 未达标 26 36 2、对10名同三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进行排名,得出以下结果: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语文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英语名次 2 1 3 4 5 7 6 8 10 9 试求语文与英语的相关系数。(10) 3、某校3个班的测验结果如下:为了进行方差分析, 班别 人数 平均分数 样本标准差 ① 36 73.4 5.522 ② 40 75.2 4.838 ③ 38 74.8 6.315 请计算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组间自由度、组内自由度和F比值。(10)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要解释概念(共9分) 1、行为样组(3分) 2、等距量表(3分) 3、测验和测量(3分) 二、计算题(共14分) 一代数测验有40个“五选一”的选择题,实话于高一年级100名学生。现获如下资料:第一题的难度P为0.6,St=10,∑pq=7.5 ①计算第一题矫正机遇之后的难度 (1分) ②如第一题上端27%的P=0.75,下端27%的P=0.35,该题鉴别力指数为多大 (1分) ③计算该测验的信度 (3分) ④计算该测验的测量误差 (3分) ⑤如一学生实得分数为30分,在95%的可靠度的范围内,估计此生的真分数 (3分) ⑥如果已知这10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政治成绩、物理成绩,数学区里统考成绩和高二时的立方体几何成绩,欲求代数测验准则关联效度,有哪几种计算方法,每一种计算方法的效度又有什么称呼? (3分) 三、问题(共27分) 1、试对MMPI和16PF进行比较 (6分) 2、试简要说明影响效度系数的因素 (6分) 3、简要叙述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WISC—R)的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 (6分) 4、如果要你编制一个智力测验,试述编制过程 (9分)一九九八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专业:普通心理学 科目:普通心理学一、名词解释(5’×6,共30分)1. 意识与自我意识 2. 视敏度与视角3. 视觉后象与似动知觉 4. 互补律与间色律5.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6. 比例智商与离差智商二、简答(8’×5,共40分)1. 简述现代心理学关于颜色视觉的理论。2. 为什么说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3. 遗忘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遗忘理论)。4. 人的需要、认识评价及人的情绪的关系。5. 物质高低级形式的关系及其在心理学中的意义。三、论述(15’×2,共30分)1. 试说明心理活动(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性格)的相互关系。2. 概述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做出评价。一九九八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专业:普通心理学 科目: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一、名词解释(2’×10,共20分)1. 形式图 2. 身心平行论 3. 纯粹直观形式4. 二重心理学 5. 简约原则(pr?gnang) 6. 双盲控制法7. 辨别力指数 8. 节省法 9. 布伦斯维克比率10. 随机区组设计二、简答(10’×3,共30分)1. 简论研究西方心理学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无意识概念的由来。3. 心理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关系。三、论述(20’分)1. 荣格人格类型说评价四、实验设计题(15’×2,共30分)1. 设计一个实验,考察年龄与反应时的关系。(要求指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及控制方法,统计方法等)一九九八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专业:普通心理学 科目:社会心理学一、名词释义(5’×6,共30分)1. 发展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2. 挫折与冲突3. 模仿与暗示 4. 群众与群体5. 管理与领导二、简答(8’×5,共40分)1. 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内容。2. 简述S. E. Asch关于从众研究的过程和结果。3. 态度的测量有哪些可用的方法。4. 简述社会知觉中的种种偏见及其原因。5. 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三、论述(15’×2,共30分)1. 论述中国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综述有关观点,给出自己的看法)2. 如果要你研究“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特点”这一课题,你将如何进行研究?请阐述你的研究设计。 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招生专业:心理学各专业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意识 2、视觉后象 3、动力定型 4、运动知觉 5、陈述性记忆 6、随意想象 7、言语理解 8、场依存性 9、社会性动机 10、晶体智力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2、试述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3、试述智力结构诸理论。 4、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组织原则。 6、试述E�6�1C�6�1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看法。 7、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任选10题,若多做,最后一题作废) 1、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2、双盲实验(doubleblind experiment) 3、唐德斯反应时ABC(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 4、颜色混合定律(color mixture law) 5、听觉定位(auditory localization) 6、动景盘(stroboscope) 7、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8、警戒(vigilamce) 9、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10、听觉掩蔽(auditory masking)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 2、情绪有哪些心理、生理指标。 3、用平均误差法,给下列数据求出明度差别阈限的估计值。 X X—St X—M&bsp; 77 82 80 79 81 78 76 79 77 81 计算 St = 80毫朗伯 M = PSE = AEst = AEM = CE = 明度差别阈限的估计值是: 4、根据下列已知数值,计算出SDT指标d’,�8�5和C值 R S 旧 新 旧 45 5 新 7 43 (附:PZO转换表) 华东师范大学 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可带计算器)招生专业: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可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设Z~N(0,12)根据Z值求出相应的概率。(5×2=10分) (1)P(0≤Z≤1.2) (2)P(-1.5≤Z≤1.8) (3)P(-1.96≤Z≤1.8) (4)P(Z=2.96) (5)P(Z≤0) 注:正态分布表附于试卷末尾 二、有3种语文实验教材,为检验其在4种不同教学方法中的教学效果,交叉分组后得到12个处理,经过教学后,在每个处理中抽取2名被试进行测试,得出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完成这个方差分析表,无需查表作结论。(12分) 教材(A)与教学方法(B)实验方差分析表 差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A因素 87.25 (2) (6) (10) B因素 443.00 (3) (7) (11) A×B 3038.00 (4) (8) (12) 组内 (1) (5) (9) 总差异 3704.00 注:本题共12个空,请按表中编号顺序答题,每空1分。 三、什么是独立样本?什么是相关样本?(8分) 四、现有40位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如下,问男女学生成绩有无本质差异?(10分) 80分以上 80分以下 男 a=18 b=7 女 c=10 d=5 五、170名6年级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30,问:从总体上来说,6年级学生的数学与语文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5分) 六、什么是测定系数?写出出它的公式和含义。(5分) (附正态分布概率表) 心理测量部分: 一、概念解释(16分,每题4分) 1、罗夏墨渍测验 2、效度 3、因素负荷 4、自陈量表 二、计算题(12分,每题2分) 1、某同学经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120,转换为T分数是多大?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r比=0.96,问该测验的测量误差有多大? 3、请估计这位同学的IQ真分数。 4、一个测验奇偶相关系数为0.7,全长测验的r比有多大? 5、某测验的测题全部都是五选一的选择题,第一题上端的27%的�8�1=0.75,下端27%的�8�1=0.35,那么它的鉴别力有多大? 6、如果上述测题的第一题的�8�1=0.6,那么矫正机遇之后的难度为何值? 三、问题(共22分) 1、指出以下活动是测验、测量、既是测验又是测量、或既非测验又非测量:(6分,每小题1分) A.零点公司调查员通过电话要求每个被调查人结一系列有关商品的是非题作答 B.调查员把以上调查中对每个商品作出肯定反应的数目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C.一位一年级老师让每个儿童抄写拼音字母,然后根据抄写的正确数将儿童分类。 D.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观察了坐在公共汽车双人座的彼此陌生的同性和异性间的相互关系的表现 E、在一章教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完成五道题并收回答卷。 F、实验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记录了一只老鼠学会在听到蜂音器声音就按杆所需的时间。 2、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R)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继承了,又大哪些方面发展了比奈量表?(8分) 3、根据你使用心理测验的体会,说明认识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特点的意义。(8分) (注:如未接触过心理测验的考生,直接回答问题。)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专业:普通心理学 科目:普通心理学一、解释下列术语(3’×10,共30分)1. 自主神经系统 2. 布洛卡区 3. j. n. d.4. 后像 5. 三色论 6. 功能固着7. 比例智商 8. G因素与S因素 9. 自陈量表10. 自我效能二、简答(8’×5,共40分)1. 选择性交配实验及其结果解释。2. 关于遗忘原因的心理学解释。3. 关于成绩动机的主要理论。4. “测慌器”工作原理。5. Yerkes-Dodson定律。三、论述(15’×2,共30分)1. 分析影响知觉的主客观原因并谈谈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2. 你如何看待智力发展问题上的天赋与教养之争。

第二题1、达尔文强调人与动物的历史连续性,在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这一鸿沟上架起桥梁.2、发展观点、历史方法促进了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3、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关于环境和遗传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关于个别差异等,都成了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4、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对机能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5、但达尔文忽视了动物界和人类的本质区别.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不能停留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上,而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望采纳!!!~

额,我知道有个叫“小洋工作室”的与培训机构合作专门承担自考试题,模拟题教材整理的。有答案我就是在他们那里买的都毕业了,你百度下

  • 索引序列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心理学自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 自考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网
  • 自考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心理学史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