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总结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总结

经济走向、经济发展趋势

基础理论,西方经济学一定要看,外国经济比我们的发达。从知识层面上讲,把握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重点把握经济最大化规律和原则去思考问题。

简述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重点:科学预见活动的效果技术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满足可比条件。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包含哪些?技术经济效益原理;可比原理;优化原理;协调原理;资源最优配置原理;技术经济学事件效应原理;标准原理;供求平衡原理;系统原理;信息、预测、决策一体化原理。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技术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技术经济增量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技术经济学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

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2、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3、经济增量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4、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5、时间效应原理技术经济效果和时间的关联如下:(1)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相同数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近期的总比远期的大得多,因为有时间价值。时间效应原理是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6、合力替代原理任何技术方案都是由六种要素合力组成的,合力是指人力(劳动人员)、物力(能源、原材料)、财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运力(运输量、运输周转量)、自然力(水、土地、矿产、生物资源)和时力(时间)。不同技术方案归根到底是由于六大合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技术经济效果大小随合力变化而变化。六大合力可以互相替代,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这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任何技术的实施都可能取得经济效果,即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和发展遵循以下原理。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2、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 效益 经济效果费用损失 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

简述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提高技术实践活动的经济效果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重点:科学预见活动的效果技术经济分析是对技术实践活动的系统评价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满足可比条件。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包含哪些?技术经济效益原理;可比原理;优化原理;协调原理;资源最优配置原理;技术经济学事件效应原理;标准原理;供求平衡原理;系统原理;信息、预测、决策一体化原理。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技术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技术经济增量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技术经济学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

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任何技术的实施都可能取得经济效果,即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和发展遵循以下原理。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2、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3、经济增量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4、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5、时间效应原理技术经济效果和时间的关联如下:(1)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相同数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近期的总比远期的大得多,因为有时间价值。时间效应原理是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6、合力替代原理任何技术方案都是由六种要素合力组成的,合力是指人力(劳动人员)、物力(能源、原材料)、财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运力(运输量、运输周转量)、自然力(水、土地、矿产、生物资源)和时力(时间)。不同技术方案归根到底是由于六大合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技术经济效果大小随合力变化而变化。六大合力可以互相替代,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这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农业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农业技术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研究包括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目的是为指导研究实际问题服务。应用研究的宏观方面系联系国民经济,研究整个农业部门或地区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如农业技术改造、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微观方面包括对农业生产单位的各种技术经济问题,如种植制度、作物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等的经济评价,以及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等。经济效果原理不论在理论或应用研究中均占重要地位。经济效果是对某一技术措施在经济上合目的性程度的评价,反映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之间的比较关系。耗费同量劳动,取得的效果大,经济效果就大;反之,就小。或者取得同量效果,所耗费的劳动少,经济效果就大;反之,就小。这两方面的比较还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如产出同投入比较,收入同支出比较,利润同资金比较,使用价值同劳动耗费比较,满足社会需要程度同所耗费的劳动比较等。经济效果具有两重性:其自然属性是从生产力角度反映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同劳动耗费的比较,是不同社会的共性;其社会属性是从生产关系角度反映经济效果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具有特殊性。 ①综合性和相关性。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为正相关或负相关,相关程度强弱不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往往是各种生产因素在许多不同的相关条件下综合作用的结果。②持续性。各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仅表现于当时当季,而且会持续到以后的再生产过程,产生明显的后效。③极限性。各种技术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限度,因而其经济效果也有极限。④不稳定性。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对有些作用于经济效果的因素,人力难以控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且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自考的备考方法1、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2、自考一次不要报太多学科,建议一次4门,备考时间充足,通过率自然会更高;3、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作者: 牛宝俊主编出 版 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2-11-1字数: 250000版次: 1页数: 301印刷时间: 2002/11/0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6127685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技术的含义与分类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和研究内容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第二节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第三节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第一节制定研究计划第二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三节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及其设置原则第二节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节主要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含义、计算与应用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第一节一般分析方法概述第二节比较分析法第三节试算分析法第四节连环代替法第五节综合评分法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第一节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单项变动资源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第三节资源组合的边际分析第四节产品组合的边际分析第七章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节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特点与选择第二节比例报酬和齐次生产函数第三节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八章农业技术市场、贸易与技术定价第一节农业技术商品与农业技术市场第二节农业技术贸易第三节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及其定价方法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经济评价第十章农业技术政策及其经济评价第十一章农业科技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定附录自学考试大纲主要参考文献

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报考时,一般来讲,不要先报考公共课。因为公共课一年考两次,即在四月份考,十月份也考。故您应把机会留给那些专业课(即非公共课),这样一旦当您本次专业课不及格时,而下次考试该课程又没有,这样,您就可以报考公共课来补上,而不会出现什么课程也不能报的尴尬局面。又同时加快了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进程 . 答案补充 自考无入学考试,有自学和助学两种学习方式,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课程结业考试(约16门左右).毕业发国家承认的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办盖章).教学一般与主考院校关系不大.自考助学单位一般都是私立的助学机构.自考不是全日制,最多全天上助学班的课.一般自己学直接到当地主管部门(自考办)报名即可.若你想学习省心,且能过得轻松点(有人帮你报名,有人辅导,有人给你复习资料等),参加当地助学班即可.当然要交不少学费.学习方式可选择全天上课,晚课等方式.自考学习需要时间和毅力.最短时间为二年以上. 自考难,成考容易多了. 一般选高校各系部主办或长期主办自考助学的单位的质量能有所保证. 答案补充 自考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特别的难自考的考试内容很广,但并不深所以只要你把书上的内容看透了,过关不问题的我就是自考毕业的如果感觉自已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可以看看你们那里有没有自考的辅导班,有的话,可以参加学习下作用嘛不是太大,想过关主要是靠自己,辅导班只起辅助作用,不要抱太大希望在上面加油. 答案补充 以前修过的课程不需要修.... 答案补充 都一样,找工作无非集中方式:1,通过学校找,毕业证影响就不是很大。2,通过招聘大会,人才市场找:就是纯粹个人能力了。3自己出去找,看你运气了,国企对统招待遇好。民企对自考待遇高。 答案补充 说来说去,都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只能认命了... 答案补充 应该是要的,不过你也可以去问问自考主办方....

经济学名词解释: Okun’s law 奥肯法则 由奥肯发现的周期波动中的GDP和失业之间的经验关系。这一法则指出,当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较早估计的比率是 3:1)。 Oligopoly 寡头 不完全竞争的一种。在这种情形中,一个行业为少数几个供给者所支配。 Open economy 开放经济 一种经济体系,它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和资本的国际贸易活动(即进日和出口人而一个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则是没有进出口的经济。 Open-economy multiplier 开放经济乘数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漏出的收人既流向储蓄也流向进口。因此,投资或政府支出的开放经济乘数由下式可求:开放经济乘数式中MPS—边际储蓄倾向,MPm—边际进口倾向。 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开市场业务 为影响银行准备金、货币供给和利率,中央银行所进行的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买入证券时,中央银行所支付出去的货币,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导致货币供给扩大。而卖出证券时,货币供给就被减缩。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 经济品的次优(next-best)使用(或机会)价值,或曰所牺牲掉的可供选择的其他用途的价值。比如说,用来开采一吨煤的投入,其可供选择的最佳使用是生产10蒲式耳的小麦。那么一吨煤的机会成本就是10蒲式耳的小麦。这些小麦能被生产出来但实际上却没有生产。机会成本对于评价非市场性商品诸如环境卫生和安全等十分有用。 Ord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 需求理论所用的一种无标度(dimensionless)的效用衡量方法。序数效用可以表明个人在A与B中更偏好A,但不能表明他究竟偏好多少。也即,任何两组商品都可以相对排序,但绝对差异无法衡量。这与基数效用(有标度的效用)概念不同,基数效用有时用于风险行为分析。基数效用的一个例子是:我们说某物质在100克时比它在50克时热两倍。 Other things constant 其他因素不变 一个短语,有时写为“ceteris paribus。表示:被观察的那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依旧或固定不变。例如,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如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下降。 Outputs 产出 用于消费或进一步加工生产的各种有用的商品和服务。 P Paradox of thrift 节约体论 一个最早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原则。即一个社会增加其储蓄的企图,可能导致其实际储蓄数量的减少。 Paradox of value 价值悖论 这样一种悖论:许多生活必需品(如水)的“市场”价值很低,而许多奢侈品(如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这一悖论由以下事实解释: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Pareto efficiency(or Pareto optimality) 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见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ciency)。 Partial-equilibrium analysis 局部均衡分析 一种分析方法。在某些因素不变(如忽略收入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分析各种变量对单个市场的影响。 Partnership 合伙制 两人或多人共同经营的非公司形式的企业,不像公司那样只承担有限的责任。 Patent 专利 一种赋予发明者的排他性权利,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如美国为20年)控制其发明的使用权。专利造成暂时垄断,作为对发明活动的酬报。像其他知识产权一样,专利是促进个人或小企业进行发明的一种手段。 Payoff table 支付矩阵 博弈论中,用来描述两个人或多个参与人的策略和支付的矩阵。不同参与人的利润或效用就是支付。 Payoffs 支付 见支付矩阵(payoff table)。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竞争 参见完全竞争(competition, perfect)。 Personal income 个人收入 衡量税收抵扣前收入的一个指标,确切地说,等于可支配个人收入加上净税收。 Personal saving 个人储蓄 收人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换言之,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 Personal savings rate 个人储蓄率 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个人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 由A·W·菲利普斯首先提出的一种几何图形,显示的是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在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中,向下倾斜的“替代性”的菲利普斯曲线一般只在短期中成立。在长期中,通常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且对应于最低可持续失业水平。 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 政策无效性定理 一个定理,认为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被预期到的政府货币或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失业。 Portfolio theory 投资组合理论 一种经济投资理论,讨论理性投资者如何将自己的资本分配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中——也就是说,他们怎样将其资本“组合”成一种最佳搭配状态。 Positive economics 实证经济学 参见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Post hoc fallacy 后此谬误 来自拉丁语“post hoe,ergo propter hoc”,意为在这个之后发生,所以是因为这个”。如果这样推理:“因为A先于B,所以A引起B”,那么,就会发生这种谬误。 Potential GDP 潜在GDP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 Potential output 潜在产出 与潜在GDP(potential GDP)同义。 Poverty 贫困 今天,美国政府将“贫困线”定义为可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收入水平。 PPF 见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Present value(of an asset) (资产的)现值 在一段时间内能带来一系列收入的资产的当前价值。估价这一系列的收人需要将每一部分收入折现。折现是用折现率(也即一种利率)对未来的收入加以折算。 Price-elastic demand 有价格弹性的需求(或有弹性的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超过1的情况。这时,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另外,有弹性的需求意味着:当价格下降时,由于需求量增加得非常之大,以至于总收益(价格*数量)会上升(参见非价格弹性的需求)。 Price-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弹性系数(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p)等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具体计算百分比时,分子取新老需求量的平均数,分母取新老价格的平均数,不计负号。参见有价格弹性的需求、非价格弹性的需求和单位弹性的需求。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的价格弹性 在概念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相似,只不过它衡量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精确地说,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最为有用。 Price flexibility 价格灵活性 “拍卖”市场上(如许多原料商品和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在这些场合,价格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立即作出反应。(对照管理价格) Price index 价格指数 表示在给定的时段里,一组商品的平均价格如何变化的一种指数。在计算平均数时,不同商品的价格一般要根据其经济重要性作加权处理。(例如在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加权的依据就是每种商品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份额)。 Price-inelastic demand 无价格弹性的需求(或无弹性的需求) 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1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下降;当价格上升时总收益上升。无价格弹性的需求的一个极端是完全无价格弹性的需求,这意味着当价格上升或下降时,需求量完全没有变化。(参见有价格弹性的需求和单位弹性的需求)。 Private goods 私人品 见公共品(public goods)。 Producer price index 生产者价格指数 大量批发销售的商品(如钢、小麦以及石油)的价格指数。 Product, average 平均产品 见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产品差别 类似商品之间存在着的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完全替代品的因素。如,因位置差别使得在不同地点出售的同型号的汽油成为不完全的替代品。具有产品差别的企业面对的是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而不是完全竞争情况下的那种水平的需求曲线。 Product,marginal 边际产品 见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Production function 生产函数 在技术水平既定条件下确定某一组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最大产出的关系式(或数学函数)。它用于某个企业,或作为总生产函数用于整体经济。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 一种几何图形,显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商品的各种组合。通常简化地选择两种商品:大炮和黄油。PPF外部的点(其右上部)的产品组合不可能得到,而PPF内部的点则缺乏效率,因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或者是因为资源使用不当,或者是所用的生产技术已经过时。 Productivity 生产率 用来表示产出与投入比率的术语(总产出除以劳动投入是劳动生产率)。如果相同数量的投入生产了更多的产出,则生产率就增长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劳动技能的改善和资本深化。 Productivity growth 生产率增长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生产率增长的速率。例如,如果劳动生产率指数1990年为100,而1991年为101.7,则1990年到1991年生产率增长为每年1.7%。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net 净资本生产率 参见收益率(rate of return)。 Productivity slowdown 生产率减速 大约在1973年左右,美国发生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急剧滑坡。 Profit 利润 (l)在会计学中,是指所售商品的总收人减去合理确定的成本(参见收益表)。(2)在经济理论中,是指总收入与生产这些商品所用资源的全部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Profit-and-loss statement 损益表报告书 参见收益表。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and regressive taxes 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 累进税对富人征税较重,累退税正好相反。更精确地说,一种税,如果对高收入者的平均税率(即税收除以收人)较高,它就是累进税。如果收入越高的人平均税率越低,就是累退税。如果对各种收入水平的平均税率都相同,就是比例税。 Property rights 产权 产权定义为个人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买卖、使用资本品和其他财产的能力。 Proportional tax 比例税 参见累进税、比例税和累退税。 Proprietorship individual 个人业主制企业 由私人所有并经营的企业。 Protectionism 保护主义 一国所采用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内产业,防止进口品竞争的各种政策(最普通的是对进口征收关税和实行配额管理)。 Public choice 公共选择 也称为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 theory)。研究政府作出选择和指导经济的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部。这一理论有不同于市场理论之处,它强调政治家的“选票最大化”行为这个因素,而这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形成对比。 Public debt 公共债务 见政府债务(government debt)。 Public good 公共品 指这样一种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响整个公众,而不管其中任何个人是否愿意消费。例如,一项根除天花的保健措施对所有人都起了保护作用,而决不只是那些付钱接种疫苗的人。而私人品,如面包,如果被一个人消费,就不可能被另外的人消费。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经济学基础教材,经济学基础电子版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经济学自考科目经济学本科自考科目,如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00004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罗正楷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5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高远00021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第一、二分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姚慕生唐国兴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张小裴00043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00048财政与金融财政与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安体富周升业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汪星明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贺耀敏00139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刘凤良00140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佟家栋00141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于同申00142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贺铿00143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王志伟科学教育分类达人何晓强谁有江苏自考经济学基础的资料啊,最新的2010年1月《经济学基础》总复习资料试卷结构:1、单选题;2、填空题;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是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5、广泛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各个阶段上,但从未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是6、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唯一标准是看它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8、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进入9、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10、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可以而且应当11、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1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是党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新定位,并已写进了宪法。13、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14、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是,也是我国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16、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带来个人收入的17、我国确定莲动、资本、技术、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18、公平是指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和结果的公正平等。P4619、公平原则20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21、世界上的资源绝大部分是22决定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P5523、不属于经济资源的是24、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用来衡量。25、任何社会都面临着资源配置问题,这是因为资源具有,当然社会经济中的众多矛盾也是。26、生产可能性曲线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资源稀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给定的资源。27、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28、机会成本是指。。。。。。。29、在任何经济活动中,为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们都要计算和比较30、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价格调节31市场经济的激励方式以32、既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34、我国是在哪一个阶段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表现在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3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的方向是38、社会主义市场经条件下,建立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意味着39、某种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0,实际买价为8,则市场上出现40、以利益的诱惑力和破产的压力作用于市场的主体的是41、下列哪一点不属于市场经济的特点42、促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化的最关键的责任人是43、在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是资本市场在经济体制中占44、在我国土地征用、转让、租赁、等都是土地市场上使用权交易的表现方式。P7545、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与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是有所不同的,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需要概念。P8046、某消费者对X商品的渴望强于商品Y,原因是4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建立在基数效用概念的基础之上的。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的欲望程度成正比。48、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49、无差异曲线是利用序数效用概念对消费者选择进行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P8350、无差异曲线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表示51、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向倾斜;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效用越大;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P8452、曲线凸向原点,是表示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可以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将减少。这一点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P8453、无差异曲线上的商品的不同组合,消费者对其的偏好相同。P8454、在同一平面上可划出无差异曲线,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以,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就55、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56、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性曲线,预算线反应了消费者的57、预算线的位置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P8558、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59、在两种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收入,预算线向60、消费者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结构是61、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为20元,市场价格为15元,则消费者剩余为62、需求规律说明63、引起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的因素是64、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65、如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后,需求量会增加20%,该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较P8866、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如价格下降10%能使购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对于低档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67、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其;若牛肉价格上升,会使猪肉需求曲线向;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交车的;如甲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乙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68、某消费者的收入下降,而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该商品为。P9069、随着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是下降的,这是。P8970、能够给人们创造或增加某种满足的活动都可以算作。P9771、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0%后,供给量只增加了5%,该种产品。P9872、如某产品的价格上涨10%,供给量会增加20%,该产品。P9873、某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为1,该商品供给弹性的类型属于。P9874、一般来讲,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的供给弹性。P9875、在一块同样面积的水稻田里连续追加化肥,每追加单位数量的化肥所引起的水稻产量,先递增后递减的现象,说明存在。P9976、当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P10077、当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高。P10078、当边际产量等于0时,总产量达到。P10179、如某生产将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增加1倍,生产量会增加2倍,则该生产者的规模收益P10280、若企业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均增加3倍,产量增加P1028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和。P10382、用自由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P1038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P10384、产量为零时仍然需要支付的费用,称为。P10385、为了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P10386、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区别在于,短期内存在P10487、在长期中不存在的成本是P10488、实现利润最大化,应使得P10589、总收益与需求弹性。P10590、需求弹性大于1,即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总收益下降。P10691、当需求弹性小于1,即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P1069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提价销售的策略,而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适当提高价格是可以增加收益的。93、假定需求表中D1、D2、D3、D4的弹性系数分别为2.3、0.40、1.27、0.77,在价格提高后将导致总收益的增加;在降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减少;在提价后将带来总收益的减少;在降价后带来总收益的增加P106A、D1D3B、D3D4C、D2D4D、仅D194、如果一个厂商面对的商品缺乏弹性,他将能够P106A.降低价格,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降低成本C.提高价格,增加收益D.提高产量,降低价格95、在等产量曲线的上,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带来的产量却相同。P10796、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被称为。P11097、一般假定生产者的目标就是追求。98、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形式是。P11799、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是。P120100、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是。P120101、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一般是。P120102、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对股东人数规定的最高限额为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人数为。103、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是由具有经济职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P135104、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是因为。P135105、世界各国都把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P137106、充分就业目标的内容。P138失业率是指。P138季节性失业是指。P138由于纺织工业衰落而失业的人属于。P139107、工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引起了通货膨胀,这是。P139108、一般认为,基尼系数的合理值应该在。109、宏观调控任务所要实现的经济结构优化,主要是指。P144110、产业政策的作用机理是。P143111、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P145112、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选择的中介目标是。113、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要发起人,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维护整个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制度。P155114、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涵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和维持社会的。P155115、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P156115、社会保障是的产物,也是保证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P156116、社保融资方式中的现收现付制是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实际上是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而设计的一种融资方式。P159社保融资方式中的完全基金制实际上是一种完全的积累制,是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原则而设计的一种融资方式。P159117、我国颁布实施《失业保险条例》的年份是P162按照《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而不足10年的,可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118、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体系中,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是P160119、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量的增长。P177经济发展是指P177120、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式。P17712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后者包含前者)。P177122、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P179123、经济增长方式包括。P181124、集约型经济增长依靠,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P180125、集约型经济增长。P181126.粗放型经济增长靠增加要素投入、通过扩张,实现产出量增长。P181127、.下面哪个产业属于第三产业?128、产业组织是指。P193129、产业结构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发展的问题P193130、二元经济结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P196131、发展中国家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部门同时并存的现象称为P198132、处理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时,应该。P201133、工业化是。P208134、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的重要标志。P208135、霍夫曼比例是衡量工业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它是指。P209136、当霍夫曼系数在5左右时,该社会处于阶段。P209137、在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霍夫曼系数在左右。P209138、当霍夫曼系数稳定地小于1是,社会处于阶段。P209139、有关霍夫曼系数与工业化程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P209140、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处于。P21514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P212142、企业聚集有利于开展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降低。P212143、城市的极化效应是指把的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吸引过来。P212144、城市会产生聚集效益,使企业。P212145、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主要表现在。P218146、“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是对的形象描述,是因为P224147、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变化是P225148、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关系是P226149、符合《乡镇企业法》的现象是P227150、目前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P233151、对外开放15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是。P237153、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重要形式。P237154、由于出口引起国民收入的数倍增长,叫做。P237155、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的促进作用与该国所实施的密切相关。P238156、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所谓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是减少进口和依赖,节约外汇,平衡国际收支,保护工业。实施“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国家往往通过高关税或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在积极鼓励各种出口的同时,仍对进口施加诸如关税、数量配额、管理等限制。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P238发展中国家在度过了初级工业化阶段后,有利于本国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战略是。P238157、自由贸易政策其实质是政策。P239158、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给予优待和,其实质是“奖出限入”。P239159、国际贸易政策措施有: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其关境的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的措施。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属于非关税壁垒。属于间接非关税壁垒的是。外汇倾销是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P239160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P240161、外国银行、互助资金和公司死人机构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的信贷和股票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债权的投资被称为。P243162、按照国际惯例,测定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警戒线是。P244163、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P245二、填空题1.社会主词义初级阶段以为着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底子薄。P32.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三改造”,概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即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对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同时进行、相辅相成的。P43.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党中央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P44.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经历100年左右的时间。P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而终点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P56.生产力水平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所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P67.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P78.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89.1985年我国首次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P910.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P1011.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的正确与否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或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基础。P1112.通常人们把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P151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14.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原始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P1615.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集中的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P1616.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特征。P2017.从质的规定性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式社会主义性质的。P2018.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P2119.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普遍采用国家所有制的形式。P22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P242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一般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P2522.股份合作制经济是一种集股份与合作经济的优点为一体的新的公有制经济形式。P272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业主以个人才财产为基础经营,并负无限责任的企业是合伙制企业。P302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80年代初期。P3125.所谓外资企业,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P3126.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以契约规定的条件进行合作经营的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的企业。P3127.28.直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才第一次把其他分配方式科学地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P3629.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P3830.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P3831.马克思设想,在社会主义阶段,已经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按劳分配江借助于劳动证书或劳动劵的形式来实现。32.奖金是实现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劳动者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或奖励。P413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且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基础。P423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P4235.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P4236.按资分配就是凭借资本的所有权或占有权参与劳动成果的分配,按资分配的收入有以下几种形式:P43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来自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的收益;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量;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取得的股息、红利以及银行存款的利息等;企业凭借自由积累资金更新或添置技术装备所得的级差收益,以及实行经济联合时参股分享的收入;以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出资者把国有资本投入企业或重大项目后应得的增值收益。37.土地具有缺稀性、有限性和固定性的特点。P4438.土地收益包括土地所有权收益和土地使用权收益两个层次。P4439.经营收入,一种性质和成分比较复杂的收入形式,一般分为经营性劳动收入、分险收入、机会收入等。P4540.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分为:一次性买断、股份式分成、技术开发成果作为商品,再转历史长活技术市场上买卖成交。P4541.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效率问题最重要,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P4642.当前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464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P4744.严格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会带来个人之间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P4745.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发展不平衡。P4846.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资源可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P5547.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P5548.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P5549.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P5750.市场资源配置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是由它的作用和特点所决定的。P5851.既可以将市场经济理解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体制。P5952.促使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化的最关键的责任人是政府。P5953.现代市场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国家或政府干预代替了原来的国家和政府不干预。P565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P6155.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基本条件是竞争者的地位和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权和等级差别。56.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那种社会制度的专利。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基本条件是竞争者的地位和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权和等级差别。.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那种社会制度的专利。P61(后面还有好多内容,但是字数太多了,在百度上无法传给你)求助自考企业管理的经济学基础资料你可以到自考365网站找找看,资料很多。请问福州哪个地方可以买到日语自考教材我想买到日语自考教材中的基础高自考教材中的基础日语和基础日语的教材都是《标准日本语》不知这位朋友想考的是哪个主考院校的?大专的高自考日语的主考院校据我所知有天津、上海、大连的,不知道你想参加哪所学校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且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自考的备考方法1、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计划去执行。注意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计划难度不要太高,因为完不成会容易产生“反正我也做不到,难就放着不做”的心理,打击自信心;2、自考一次不要报太多学科,建议一次4门,备考时间充足,通过率自然会更高;3、自制力要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学一下是不行的。对于自制力差的考生,建议报班学习,因为报班会有专业的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学习效率更高。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任何技术的实施都可能取得经济效果,即技术经济效果。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和发展遵循以下原理。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2、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 效益 经济效果费用损失 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

自考都有习题集的啊 你去把那个做几套就行了 自考很简单的 我没怎么看书都过了

1、技术经济矛盾统一原理(1)技术和经济两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同时,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而技术是达到经济目的的手段。(2)技术和经济两者互相矛盾,技术先进,经济效果不一定好,经济效果好,技术不一定很先进。有些先进技术,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经济条件起支撑作用,需要相应的资源结构想配合。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和国家,这样的技术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3)技术和经济互相发展变化,原来先进的技术可以转化为落后的,原来不经济的技术可以转化为经济的,原来矛盾的关系可以转化为促进的关系。2、经济效果原理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不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当效益与费用及损失为相同度量单位时,经济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经济效果=效益-(费用+损失)经济效果是产出和投入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指标表示,这些指标统称为经济效益指标,如劳动生产率、资金报酬率、利润、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提高技术实践中的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一是用最低的寿命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二是在费用一定的条件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或服务的质量,提高其功能。3、经济增量原理在经济活动中,技术经济效果总是有增量的,产出必须大于投入。增量效果与投入的多少有三种关系:一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增;二是投入增加,效果递减;三是投入增加,效果先递增,后递减。因此,任何技术的投入要求适度,不是越多越好。4、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和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当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时,可能有许多个投入这种资源获取相应收益的机会。如果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必定要放弃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如逾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机会成本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只有充分考虑一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的潜在收益时,才能对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决策。5、时间效应原理技术经济效果和时间的关联如下:(1)技术经济效果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相同数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近期的总比远期的大得多,因为有时间价值。时间效应原理是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6、合力替代原理任何技术方案都是由六种要素合力组成的,合力是指人力(劳动人员)、物力(能源、原材料)、财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运力(运输量、运输周转量)、自然力(水、土地、矿产、生物资源)和时力(时间)。不同技术方案归根到底是由于六大合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技术经济效果大小随合力变化而变化。六大合力可以互相替代,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这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 索引序列
  •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总结
  • 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农业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技术经济学自考重点笔记汇总
  • 自考技术经济学重点笔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