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自考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可以网上搜索历年真题及答案多做多背一定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呵呵 这个难回答。。。。因为自考有十来门科目,每科题目都不一样,说起来就麻烦了。。。。。很宽泛 一般有专业课和公共课程, 公共课有2门近代史还有毛概 和马经中一门 专业课 日语听说(口语) 基础日语(二) 高级日语(二) 英语(一) 日语阅读(二) 日语句法篇章法 日语听说(听力) 日语翻译(二)

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4.经济规律:是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6.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确良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9.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1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C.生产资料D.生产力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A.生产力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A.产品归谁所有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A.人们不能认识它B.人们不能利用它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A.社会运动的规律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C.自然规律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7.商品是(A)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B)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C.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B.没有关系C.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13.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A)A.使用价值量越多B.商品价值总量越小C.商品价值总量越大D.使用价值量越少14.货币的本质是(D)A.纸币B.铸币C.特殊商品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高于价值D.价格低于价值1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1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18.社会分工是指(A)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D.企业内部的分工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BC)A.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D.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E.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A.生产资料B.劳动力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E.生产方式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A.使用价值B.生产价格C.价值D.交换价值E.价格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BD)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复杂劳动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劳动生产率无关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9.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等价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1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2.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D)A.社会的需求结构B.社会的产业结构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13.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C.产品的社会化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14.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BC)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个别分工D.家庭分工E.集体分工六、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如何?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4)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因此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七、论述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答:(1)商品的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由于总价值量不变,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变小。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面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3)个别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4)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2.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影响?3.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4.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2009年0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C)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B)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C.容器 D.生产场所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A)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手段的职能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C)A.农业和工业 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 D.工业和服务业[color=Red]说明: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color][color=Red]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color][color=Red]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color]5.商品的二因素是(B)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剩余价值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B)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B)A.供求均衡 B.公平竞争C.价格稳定 D.自由买卖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B)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D)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11.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C)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 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B)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15.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C)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 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6.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A)A.利润率和零之间 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D)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1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A)A.竞争目的相同 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 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称为“万能的垄断者”的机构是(B)A.工业企业 B.银行C.商业企业 D.政府部门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A)A.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1.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D)A.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联合国的专门机构C.有着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 D.各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联合23.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时期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一战、二战期间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以来24.股份公司的出现是()A.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否定 B.直接触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5.劳动收入包括(C)A.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B.私营经济中雇佣劳动者的收入和管理劳动收入C.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D.以上三个方面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D)A.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 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27.宏观调控的经济总量平衡是指(B)A.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 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平衡 D.三大产业之间的平衡28.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是(A)A.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借贷、国家债务 B.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利率、国家债务C.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投资、国家债务D.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国家债务29.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D)A.人均GDP达到相当高程度 B.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程度C.城市化率达到相当高程度 D.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程度30.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D)A.财政信贷、商业信贷 B.财政信贷、直接投资C.商业信贷、直接投资 D.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西斯蒙第 B.普鲁东C.马尔萨斯 D.萨伊E.巴师夏32.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 D.价值再生产E.生产关系再生产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 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4.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 D.固定资本E.生产资本35.职能资本包括()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E.虚拟资本36.国家直接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征是()A.投资额巨大 B.资本投入周期短C.风险大 D.风险小E.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十分必要37.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A.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B.国际经济协议C.地区性经济集团 D.八国首脑会议E.经济政治联合体3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对外经济政策 D.收入政策E.产业政策3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A.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B.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C.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D.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E.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4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答案:(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42.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答案:(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43.简述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答案:(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3)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44.简述资本全球化的根源。答案: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45.简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答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b]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需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力;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更有必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建设,盲目地排斥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冲锋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当然如果片面地夸大对外经济的作用,不把立足点放在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单纯以来外力,迷信外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本国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总体小康的特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答案: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真题及答案

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 A.家庭关系 B.生产关系 C.宗教关系 . D.政治关系 2.劳动对象是指 ( )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 B.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 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生产过程 4.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 ( ) A.简单再生产为主 B.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C.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D.劳动力再生产为主 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 ( ) A.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B.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 C.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 D.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型增长方式 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 B.价格 C.价值 D.效用 7.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一 ( ) A.竞争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市场配置资源的决策依据主要是 ( ) A.利率信息 . B.需求信息 C.价格信息 D.税率信息 9.市场调节是指 ( ) A.市场机制的调节 B.价格机制的调节 C.竞争机制的调节 ’ D.供求机制的调节 10.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C.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1.资本家购买机器设备的资本属于不变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 ( ) A.物质形态始终保持不变 B.在生产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C.使用价值固定不变 D.价值一次转移 ( ) 12.资本集中是 A.将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B.增加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最重要手段 C.通过信用制度和进行资本积累而实现的 D.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成为资本 1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 )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销售阶段 14.年剩余价值率表示 ( ) A.预付全部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 B.预付全部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1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等于 ( ) A.c+v B.v+m C.c+v+m D.c+v+p 1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品买卖中的价格差额 B.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资本家的管理收入17.股份公司的资本筹集方式是 (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借贷 D.发行股票 18.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 A.平均生产价格决定的 B.优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C.中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D.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19.垄断价格是指 (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一 2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21.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政策进行宏观调节,主要是调整 ( ) A.利息率 B.贴现率 C.货币发行量 D.税种税率 2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 ) A.平等协商与互相合作的关系 B.互相依赖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C.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D.等价交换互通有无的协作关系 23.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由 ( )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B.价值规律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24.我国建国初期所实行的赎买办法是改造 ( ) A.个体手工业经济的办法 B.个体农业的办法 C.官僚资本的办法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 25.合理的价格体系是要形成合理的 ( ) A.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 B.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 C.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 D.地区差价和季节差价 2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形式来看,形成 ( ) A.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C.生产性基金和非生产性基金 D.基本建设基金和文教卫生基金 27.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功能是 j ( ) A.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B.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 C.防止发生通货膨胀的作用 D.调节杠杆与核算工具的作用 28.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商业部门 D.高新技术产业 29.作为消费者的人应当与生活资料的生产 ( ) A.相互促进,快速增长 B.保持相适应的比例关系 C.以递减的速度发展 D.保持非均衡的发展 30.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为了 ( ) A.使受援国在经济上依赖我国 B.控制受援国的政治 C.增强受援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 D.倾销我国的商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 )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诸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32.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 ( ) A.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 B.都是上一个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 C.都是相互连续和不断进行的 D.都是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过程 E.都是简单再生产过程 33.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源包括 ( ) A.自然资源 B.劳动资源 C.资本资源 D.科技资源 E.信息资源 34.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手段包括 ( ) A.延长工人的工作日 B.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C.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 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E.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35.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 ( )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的价值 D.可变资本的价值 E.剩余价值 36.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 ) A.利润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C.市场商品的供求状况 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E.习惯和法律传统 37.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是 ( ) A.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免除关税和限额 B.成员国对外实行共同的关税和外贸政策 C.建立共同的储备,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D.建立各种基金,调节成员国某些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E.最终目标是使联盟各成员国实现经济一体化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点是 ( ) A.按劳分配是以计划分配形式实现 B.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D.按劳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实行 E.按劳分配以企业为主体实行 39.改革、发展、稳定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 ( )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B.发展是根本任务 C.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0.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 A.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B.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 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D.政府作为社会专政机构所具有的职能 E.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所具有的职能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 1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形成的? 4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4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剥削的特点。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 0分,共20分) 4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47.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48.怎样认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P6) 2.D(P13) 3.B(Pis) 4.B(P31) 5.B (P39) 6.c(P48) 7.c(P62) 8.c(P68) 9.A (P74) 10.D(P85) 11.B(P91) 12.A(P106) 13.B(P114) 14.D(P123) 15.c(P136) 16.c(P147) 17.D(P156) 18.D(P160) 19.c(P173) 20.A(P169) 21.D(P185) 22.c(P206) 23.D(P218) 24.D(P226) 25.A(P321) 26.B(P326) 27.D(P349) 28.B(P369) 29.B(P380) 30.C(P400) 1.【解析l社会关系有多种,包括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但它们都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制约和影响。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8.【解析】信息的传递主要是横向的,即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供求信息交流。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来调节的。即通过市场上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调节的。而这些机制的运转都以价格涨落这一表现形式得以展现。 1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即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16.【解析】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其分担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这样做,可以节省产业资本家投在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他们的损失。因此,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7. 【解析】价格杠杆具有调节杠杆和核算工具两种作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提高和降低的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调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结构,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及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增强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竞争能力。价格作为核算工具,它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可以考核经济效益的高低,检验商品生产的劳动耗费等等。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E (P6) 32. ABC (P29) 33. ABCDE (P66) 34. AB (P92-95) 35. AB (P125) 36. BDE (P152-153) ?37. ABCDE (P203) 38. BCE (P260-261) 39. ABCDE (P292) 40. ABC (P338-339) 32.【解析】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因此,任何社会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而都是上一个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从时间上看都是相互连续和联结不断的。 34.【解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个:延长工人的工作日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38.【解析】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有三: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以企业为主体实行。这些特点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40. 【解析】l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其他选项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三.简答题 41.( P19-20) (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42.( P52-53)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43.(P99-100)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不是劳动的价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j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实际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2)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报酬的,不存在剥削,但工资的现象形态掩盖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44.(P150) (1)商业资本家雇用商业店员从事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能够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商业店员也同样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2)商业店员的全部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店员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纯粹流通费用外,其余部分则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3)商业剥削的特点在于:商业资本家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来占有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5.(P280-281)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应积极地和充分地发展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分工的扩大,推动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才能为市场提供日益增多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论述题 46. (P118-12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或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价值比流动资本价值的周转要慢得多。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也影晌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47.(P184-187) (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国家直接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进行管理和调节,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其经营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二是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对这种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管理与调节只能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进行。 (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国家通过财政、信贷和其他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对私人垄断资本的调节。 (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这种调节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48.(P377-378) 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 (1)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蓿现代经济的产生而现代经济又相对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现代经济,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提供资金、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 (2)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这会造成传统部门长期落后,限制城市工业和现代经济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拉大,不利 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1.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巳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 (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业资本 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 A.资本补偿 B.劳务补偿 C.货币补偿 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 +Ⅱ(c+△c) E.Ⅱ(c+v+m)二I(v+△v+m/x)+Ⅱ(v+△v+m/x) 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 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 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 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 巳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 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 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BE) 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BC) 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 B.生产性流通费用 C.纯粹流通费用 D.商品的成本费用 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ABC) A.权力机构 B.经营管理机构 C.监督机构 D.财务机构 E.股票发行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优等土地 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 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 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BD) A.一般的工业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一般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银行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 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 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 A.分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 A.贸易方面 B.投资方面 C.金融方面 D.生产方面 E.分配方面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 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 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生 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用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C.因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斗争 E.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大阶段是(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 (ABCDE) A.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BCDE) A.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B.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为(AC)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尚未高度发展 B.人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面发展 D.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E.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作用是(ABCD)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食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一、单选题 1.在经济学说发展,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的是( ) A.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马克思 D.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 C.物质资料生产 D.劳动力的支出 3.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 ) A.保持长期稳定不变 B.落后于生产力状况 C.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D.超越生产力状况 4.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是 ( )。(2012.1 真题) A.社会方式和自然方式 B.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C.自然方式和市场方式 D.计划方式和行政方式 5.人类社会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 A.原始公社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早期 C.奴隶社会中期 D.奴隶社会末期 6.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经济制度 C.历史文化传统 D.现实国情 7.商品是 (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8. 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 )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9. 通货膨胀是指 ( )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10.一般价值形式是指( )。(2012.7 真题)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B.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C.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1.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2011.7 真题)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2.I(v+△v+m/x)=II(c+△c)是 ( )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3.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商品的垄断价格 1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2012.4 真题)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等级差别 C.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D.土地的稀缺 15.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 ) A.C+V B.C+V+M C.V+M D.C+M 16.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一般情况下 ( ) A.低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B.高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C.等于其商品价值总额 D.与商品价值总额无关 1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18.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缓和竞争 C.竞争凌驾于垄断之上 D.垄断和竞争并存 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 ) A.1978年改革开放 B.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2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2.一般来说,第二产业是( )(2011.7 真题) A.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建筑业 C.信息业和房地产业 D.商业和金融业 23.关于农业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起着关键作用 C.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D.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4.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 A.保证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25.2012年,国务院决定将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7%。这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属于 ( )手段 A.行政 B.财政 C.经济 D.法律 26.下列各项,不属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 ( ) A.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B.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C.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2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争夺主要集中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争夺世界霸权 D.重新分割世界领土 28.发达国家之间在商品出口上发生冲突属于( )(2011.7 真题) A.生产领域的矛盾 B.贸易领域的矛盾 C.投资领域的矛盾 D.金融领域的矛盾 2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2012.7 真题) A.从质量型向数量型转变 B.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从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 D.从效益型向速度型转变 3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二、多选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 A.认识它 B.利用它 C.消灭它 D.发现它 E.创造它 2.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是( ) 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B.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C.经济体制可以脱离经济制度独立地存在和运转 D.在经济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制可以发生变化 E.不同的经济制度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E.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价值 4.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有() A.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矛盾外化 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货币天然是金银 D.货币是以观念的形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 E.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 A.延长劳动日 B.增加劳动强度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E.提高商品的价格 6.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 )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社会资本是 7.金融寡头在政治上建立统治的途径有( )(2011.7 真题) A.“个人联合” B.金融寡头亲自担任政府要职 C.聘请过去的军政要员到企业任职 D.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 E.使自己的代理人担任政府机关要职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 ) A.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B.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C.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所指的“劳”是指被市场承认的劳动量 E.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 9.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变动的总趋势是 ( ) A、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 B.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C.第三产业的结构逐渐下降 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E、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数量迅速增加 10. 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特征是 ( ) A.敌对的 B.具有相互依赖性 C.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性质 D.融合的性质 E.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三、简答题 1.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 2.简述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用的二重性。 3.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4.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5.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 1.论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含义及其关系。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个人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3.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有何影响?应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3、答案:C知识点:导论难度:34、答案:B知识点:第1章难度:35、答案:D知识点:第1章难度:36、答案:A知识点:第1章难度:37、答案:A知识点:第2章难度:28、答案:C知识点:第2章难度:49、答案:D知识点:第3章难度:310、答案:C知识点:第3章难度:311、答案:A知识点:第4章难度:312、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13、答案:C知识点:第5章难度:3解析: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社会平均利润,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价值也就转变为生产价格。故答案为C。 14、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215、答案:C知识点:第4章难度:316、答案:B知识点:第5章难度:517、答案:A知识点:第6章难度:418、答案:D知识点:第6章难度:219、答案:A知识点:第7章难度:220、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1、答案:C知识点:第7章难度:322、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3、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324、答案:A知识点:第9章难度:225、答案:C知识点:第9章难度:326、答案:D知识点:第10章难度:227、答案:A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8、答案:B知识点:第11章难度:229、答案:B知识点:第8章难度:230、答案:B知识点:第12章难度 二、多选题 1、答案:ABD知识点:导论难度:22、答案:ABDE知识点:第1章论难度:53、答案:ABD知识点:第2章难度:34、答案:BCE知识点:第3章难度:35、答案:AB知识点:第4章难度:36、答案:BCE知识点:第5章难度:47、答案:ABCDE知识点:第6章难度:48、答案:ABCD知识点:第7章难度:49、答案:ABD知识点:第8章难度:310、答案:BCE知识点:第11章难度:3 三、简答题 1、答案:⑴ 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⑵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因为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另一方面,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⑶ 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 知识点:第2章难度:32、答案: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1)信用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信用可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信用可以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约流通费用;可以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国家可以通过信用工具调控国民经济运行。(2)信用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在: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出发生产过剩危机;还会引发信用危机,如果商业信用引发的债务不能得到偿还,就会导致商业信用减少,从而银行无法收回贷款,造成信用危机;信用刺激投机,引发经济秩序混乱。 知识点:第3章难度:43、答案:(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生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一致。现在,商品不再以价值为标准出售,而是以生产成本加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3)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平均分配的结果。 知识点:第5章难度:54、答案:(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比上年总量的增长比例,反映的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要经济总量增加了,也就实现了经济增长。(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质量的提高。(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包含着比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内容。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只有经济增长但是没有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第8章难度:45、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非歧视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主要体现为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等条款。(2)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缔约国可以保护本国某些产业,但保护的手段必须是透明的;二是各缔约国的贸易法规、政策、措施应是充分透明的。(3)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优惠原则(4)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各成员的贸易条款,在特定情况下成员可以采取例外和保障措施,即不承担或不履行已的义务。 知识点:第10章难度:3四、论述题1、答案:(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而个别资本的增大,则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积聚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也受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因此,资本积聚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的发展,被资本集中突破。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存在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资本,通过吞并或联合,合并为较大的资本。(2)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关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有着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资本积聚的增长能够促进资本集中的发展,而资本集中也能加速资本积聚。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也有重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不同,限制二者增长的因素不同,二者增长速度不同。 知识点:第4章难度:32、答案:(1)个人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通过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权利和机会平等。按照公平原则的要求,个人所得到的收入的多少应以所依据的分配尺度来确定,收入应与决定收入的尺度相对应。(2)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既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又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实行,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但也造成了个人收入差距。任个人收入差距发展逐步扩大,会使公平和效率走向极度失衡,影响经济的发展。允许适度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再次分配要更加重视公平,避免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知识点:第4章难度:33、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在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外部给各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威胁和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产业安全的影响。引进外资不当,可能会使本国产业政策受到冲击。而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失去了主动权。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使一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受到损害。第三,经济全球化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资本市场更加统一、开放,但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又会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和扩大。第四,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扩散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使各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第五,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加强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而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和协调是以各主权国家让渡部分经济权力为前提的,这又会使各国政府调控本国经济的能力因此而弱化。(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做到:第一,增强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第二,加强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区域性的国家间经济合作。第三,建立预警机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建立国家层次的经济安全预警及重大冲突处置机制,就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答案

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ABC)[DE表述正确但文不对题]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价值: (ABCE)【D要区分两种情况】 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CE)[B的表述含混不清,D明显错] 4、剩余价值: (ABCE)[D牵强附会,未有定论] 5

1.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贸易顺差问题3.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第十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和经济全球化 1、资本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垄断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以及取得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投资或贷款。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量资本输出具有着必要性: 首先,大量的货币资本由于本部门垄断的形成而不利于继续大量追加投资。 其次,资本投放的场所是输出国外。 3、资本输出的形式 (1)从资本形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它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银行和企业,把货币资本贷给外国的政府、银行或企业; 另一种是生产资本输出,是一种直接的输出。 (2)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可以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基础。 5、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及垄断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垄断组织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 (2)资本输出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手段。 (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 6、大量资本输出对输出国来说,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首先,由于资本输出给输出国带来巨额的利润,这就使输出国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大大增长,进而使资本输出国成为“食利国” 其次,大量的资本输出到国外,这些资本不能用于本国进行生产经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7、对输出国的影响主要是: 资本输出到经济落后国家,一方面会促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掠夺性,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输入国的经济,使得资本输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8、国际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9、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集中和垄断达到了更高的程度。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和国际托拉斯,其中国际卡特尔一直是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战后,国际垄断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卡特尔的作用下降,代之而起的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成为主要形式。 11、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或“国际公司”,它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12、新殖民主义与旧殖民主义的区别在于: (1)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的军事侵略,直接控制殖民地附属国。 (2)新殖民主义则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 13、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的手法很多,主要是: (1)打着“援助”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援”国的政治经济。 (2)还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商品销售市场。 (3)此外,还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等。 14、新殖民主义不外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手法,其实质同旧殖民主义是一样的。 15、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对国外的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其实质仍然是为了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就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17、经济全球化又称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18、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 (2)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 (3)国际资本流动增强。 19、经济全球化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单选题) 20、生产的全球化是随得新科学技术发展,一系列高新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合作的趋势。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3.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4.经济规律:是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5.商品: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6.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确良内在的、特有的、本质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9.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0.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1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C.生产资料D.生产力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D)A.生产力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C.生产关系D.物质资料生产3.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D)A.产品归谁所有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生产力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A.人们不能认识它B.人们不能利用它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A.社会运动的规律B.生产力运动的规律C.自然规律D.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7.商品是(A)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直接满足生产者需要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直接以税收形式上缴的劳动产品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A.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10.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B)A.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B.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C.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D.生产两种商品的劳动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A.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B.没有关系C.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13.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A)A.使用价值量越多B.商品价值总量越小C.商品价值总量越大D.使用价值量越少14.货币的本质是(D)A.纸币B.铸币C.特殊商品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B)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高于价值D.价格低于价值16.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A.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1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18.社会分工是指(A)A.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B.同一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C.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D.企业内部的分工四、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1.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BC)A.分配决定生产、消费、交换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D.生产对分配、消费、交换具有反作用E.四个环节互起决定作用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B)A.生产资料B.劳动力C.经济基础D.生产关系E.生产方式4.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C)A.使用价值B.生产价格C.价值D.交换价值E.价格5.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内容和形式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BD)A.个别劳动B.具体劳动C.复杂劳动D.抽象劳动E.社会劳动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B.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劳动生产率无关8.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BC)A.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D.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反比E.商品价格始终成反比9.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有(ABDE)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等价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10.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ADE)A.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1.货币的职能有(ABCDE)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12.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AD)A.社会的需求结构B.社会的产业结构C.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D.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E.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13.生产的社会化,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ABC)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B.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C.产品的社会化D.生产资料占用的社会化E.消费资料使用的社会化14.从历史上看,分工有三种,即(ABC)A.自然分工B.社会分工C.个别分工D.家庭分工E.集体分工六、简答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如何?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4)经济规律的特点: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和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待售的商品价格水平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2)根据货币流通规律,商品的价格水平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因此,通货膨胀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发生的深刻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因素。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而支配这些规律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因此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七、论述题1.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单个企业为什么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答:(1)商品的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劳动生产率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会增多,由于总价值量不变,从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就会减少,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变小。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面反比,是就整个行业来说的。(3)个别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在于,在同一个行业内,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使他生产单个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他在出售商品时,仍然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去出售,从而使他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入。(4)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额外收入,是一切商品生产者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2.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影响?3.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4.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实现形式2009年0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C)A.奴隶社会经济 B.封建社会经济C.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D.社会主义社会经济 2.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B)A.劳动技术 B.生产工具C.容器 D.生产场所3.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A)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C.支付手段的职能 D.贮藏手段的职能4.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二产业是(C)A.农业和工业 B.轻工业和重工业C.工业和建筑业 D.工业和服务业[color=Red]说明: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color][color=Red]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color][color=Red]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color]5.商品的二因素是(B)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价值和剩余价值6.商品价值的实体是(B)A.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7.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B)A.供求均衡 B.公平竞争C.价格稳定 D.自由买卖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B)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D)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11.在销售阶段,资本形态的转化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D.商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12.年剩余价值率表示(C)A.预付固定资本的增殖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预付流动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13.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A.社会总产品 B.社会货币资本总量C.全部消费资料之和 D.全部生产资料之和14.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关系表现在(B)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15.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C)A.流通领域中商品买卖的差额 B.流通中创造的价值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共同创造的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6.利息率的变动区间是(A)A.利润率和零之间 B.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C.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 D.年剩余价值率和零之间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D)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1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A)A.竞争目的相同 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C.竞争范围扩展 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被称为“万能的垄断者”的机构是(B)A.工业企业 B.银行C.商业企业 D.政府部门2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A)A.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C.半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21.二次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D)A.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联合国的专门机构C.有着贸易政策的多边协定 D.各国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联合23.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时期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一战、二战期间C.20世纪50—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以来24.股份公司的出现是()A.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否定 B.直接触动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5.劳动收入包括(C)A.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收入B.私营经济中雇佣劳动者的收入和管理劳动收入C.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收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工薪收入D.以上三个方面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按劳分配(D)A.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 B.是以企业为单位的C.只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 D.不受市场机制的制约27.宏观调控的经济总量平衡是指(B)A.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平衡 B.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平衡 D.三大产业之间的平衡28.我国财政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内容是(A)A.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借贷、国家债务 B.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利率、国家债务C.财政收支、预算平衡、投资、国家债务D.财政收支、预算平衡、国家债务29.我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D)A.人均GDP达到相当高程度 B.劳动生产率达到相当高程度C.城市化率达到相当高程度 D.人均GDP、劳动生产率、城市化率、科技教育水平都达到相当高程度30.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有(D)A.财政信贷、商业信贷 B.财政信贷、直接投资C.商业信贷、直接投资 D.财政信贷、商品信贷、直接投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经济学说史上出现过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西斯蒙第 B.普鲁东C.马尔萨斯 D.萨伊E.巴师夏32.任何社会再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是()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 D.价值再生产E.生产关系再生产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 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4.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属于()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 D.固定资本E.生产资本35.职能资本包括()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E.虚拟资本36.国家直接投资兴建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特征是()A.投资额巨大 B.资本投入周期短C.风险大 D.风险小E.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十分必要37.战后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包括()A.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B.国际经济协议C.地区性经济集团 D.八国首脑会议E.经济政治联合体3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对外经济政策 D.收入政策E.产业政策39.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A.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B.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C.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D.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E.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4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是()A.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C.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而可靠的市场E.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答案:(1)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3)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表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42.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答案:(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二者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43.简述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现实经济活动的影响。答案:(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3)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44.简述资本全球化的根源。答案: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45.简述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答案: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b]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b]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需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力;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更有必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搞建设,盲目地排斥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冲锋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当然如果片面地夸大对外经济的作用,不把立足点放在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单纯以来外力,迷信外国,是十分有害的。只有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本国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总体小康的特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答案: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00020高数教材,00020高数2022年4月真题答案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会计大专自考用的书选什么样的版本好?以下是官方对自考会计专业指定的专科教材,含作者与出版社专业代码:01A0203专业名称:会计00009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00012英语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高远00020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章学诚00041基础会计学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李相志00043经济法概论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李仁玉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黄书田00067财务管理学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王庆成李相国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林万祥曹钟候00144企业管理概论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刘仲康00146中国税制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郝如玉00155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杨金观00156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林莉00157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余恕莲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瑞复李毅红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钱淦荣罗正楷04729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徐中玉陶型传1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赵鸿德唐小毅王鲁滨请问自考工商企业管理需要哪些教材?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考核方式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本作者教材类型考试大纲教材使用状态教材开始使用日期教材结束使用日期1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瑞复李毅红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笔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钱淦荣罗正楷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300009政治经济学笔试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卫兴华顾学荣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400020高等数学笔试高等数学微积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章学诚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504729大学语文笔试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徐中玉陶型传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61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非笔试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版赵鸿德唐小毅王鲁滨北京市指定教材有在用2008-01-01700041基础会计学笔试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王俊生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8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黄书田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900043经济法概论笔试经济法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刘文华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000144企业管理概论笔试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刘仲康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100012英语笔试大学英语自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高远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2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试生产与作业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张仁侠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300058市场营销学笔试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郭国庆李先国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400055企业会计学笔试企业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方正生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500146中国税制笔试中国税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郝如玉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600147人力资源管理笔试人力资源管理(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孙建敏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1700148国际企业管理笔试国际企业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徐子健国家统编教材有在用2008-11-01?zydm=01A0103&title=zyjs我大学没有开设高数。但我想自考注会 。需要有什么教材什么练习需要什么准备 ?恩对 高中基础就可以自学,就个微积分,互为逆运算,没什么,多加练习就行自学高数用什么教材溜,网上淘宝,高等数学,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实际上自考试题本身并不难,都是基础性知识内容,根据自考大纲和教材出题的,一般考生只要在考前进行周密的复习计划或者进行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考试是非常轻松的。试题难度是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主考学校或考试部门可以任意拔高或降低的。你是考本科的,就得用本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你是考专科的,就得用专科标准的试题来考试。

呵呵 这个难回答。。。。因为自考有十来门科目,每科题目都不一样,说起来就麻烦了。。。。。很宽泛 一般有专业课和公共课程, 公共课有2门近代史还有毛概 和马经中一门 专业课 日语听说(口语) 基础日语(二) 高级日语(二) 英语(一) 日语阅读(二) 日语句法篇章法 日语听说(听力) 日语翻译(二)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

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 A.家庭关系 B.生产关系 C.宗教关系 . D.政治关系 2.劳动对象是指 ( ) A.人们用来传导劳动的物件 B.劳动过程中除生产工具以外的其他要素 C.劳动过程中各种必要的物质条件 D.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生产要素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生产过程 4.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 ( ) A.简单再生产为主 B.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C.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D.劳动力再生产为主 5.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 ( ) A.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B.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 C.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 D.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型增长方式 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 A.使用价值 B.价格 C.价值 D.效用 7.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一 ( ) A.竞争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8.市场配置资源的决策依据主要是 ( ) A.利率信息 . B.需求信息 C.价格信息 D.税率信息 9.市场调节是指 ( ) A.市场机制的调节 B.价格机制的调节 C.竞争机制的调节 ’ D.供求机制的调节 10.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C.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1.资本家购买机器设备的资本属于不变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 ( ) A.物质形态始终保持不变 B.在生产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C.使用价值固定不变 D.价值一次转移 ( ) 12.资本集中是 A.将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 B.增加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最重要手段 C.通过信用制度和进行资本积累而实现的 D.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成为资本 13.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 ) A.流通阶段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销售阶段 14.年剩余价值率表示 ( ) A.预付全部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 B.预付全部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15.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等于 ( ) A.c+v B.v+m C.c+v+m D.c+v+p 1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 A.商品买卖中的价格差额 B.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资本家的管理收入17.股份公司的资本筹集方式是 (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借贷 D.发行股票 18.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 A.平均生产价格决定的 B.优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C.中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D.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19.垄断价格是指 ( ) 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 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 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 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 一 2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21.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政策进行宏观调节,主要是调整 ( ) A.利息率 B.贴现率 C.货币发行量 D.税种税率 2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 ) A.平等协商与互相合作的关系 B.互相依赖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C.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D.等价交换互通有无的协作关系 23.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由 ( ) A.生产力自身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B.价值规律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决定的 24.我国建国初期所实行的赎买办法是改造 ( ) A.个体手工业经济的办法 B.个体农业的办法 C.官僚资本的办法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 25.合理的价格体系是要形成合理的 ( ) A.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 B.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 C.政府定价和企业定价 D.地区差价和季节差价 26.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形式来看,形成 ( ) A.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C.生产性基金和非生产性基金 D.基本建设基金和文教卫生基金 27.价格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功能是 j ( ) A.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B.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 C.防止发生通货膨胀的作用 D.调节杠杆与核算工具的作用 28.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工业部门 B.农业部门 C.商业部门 D.高新技术产业 29.作为消费者的人应当与生活资料的生产 ( ) A.相互促进,快速增长 B.保持相适应的比例关系 C.以递减的速度发展 D.保持非均衡的发展 30.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为了 ( ) A.使受援国在经济上依赖我国 B.控制受援国的政治 C.增强受援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 D.倾销我国的商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 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 )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诸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32.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 ( ) A.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 B.都是上一个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 C.都是相互连续和不断进行的 D.都是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过程 E.都是简单再生产过程 33.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资源包括 ( ) A.自然资源 B.劳动资源 C.资本资源 D.科技资源 E.信息资源 34.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手段包括 ( ) A.延长工人的工作日 B.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C.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 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E.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35.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 ( )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不变资本的价值 D.可变资本的价值 E.剩余价值 36.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 ) A.利润率的高低 B.平均利润率的高低 C.市场商品的供求状况 D.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E.习惯和法律传统 37.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是 ( ) A.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免除关税和限额 B.成员国对外实行共同的关税和外贸政策 C.建立共同的储备,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 D.建立各种基金,调节成员国某些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E.最终目标是使联盟各成员国实现经济一体化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实现模式的特点是 ( ) A.按劳分配是以计划分配形式实现 B.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C.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D.按劳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实行 E.按劳分配以企业为主体实行 39.改革、发展、稳定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是 ( )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 B.发展是根本任务 C.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0.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 A.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B.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 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D.政府作为社会专政机构所具有的职能 E.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所具有的职能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 1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形成的? 4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44.简述资本主义商业剥削的特点。 4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 0分,共20分) 4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47.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48.怎样认识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P6) 2.D(P13) 3.B(Pis) 4.B(P31) 5.B (P39) 6.c(P48) 7.c(P62) 8.c(P68) 9.A (P74) 10.D(P85) 11.B(P91) 12.A(P106) 13.B(P114) 14.D(P123) 15.c(P136) 16.c(P147) 17.D(P156) 18.D(P160) 19.c(P173) 20.A(P169) 21.D(P185) 22.c(P206) 23.D(P218) 24.D(P226) 25.A(P321) 26.B(P326) 27.D(P349) 28.B(P369) 29.B(P380) 30.C(P400) 1.【解析l社会关系有多种,包括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但它们都受到生产关系的支配、制约和影响。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8.【解析】信息的传递主要是横向的,即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供求信息交流。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市场竞争的作用来调节的。即通过市场上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来调节的。而这些机制的运转都以价格涨落这一表现形式得以展现。 11.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即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16.【解析】商业资本家是专门为产业资本家销售商品服务的,其分担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职能,所以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必须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这样做,可以节省产业资本家投在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他们的损失。因此,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7. 【解析】价格杠杆具有调节杠杆和核算工具两种作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提高和降低的变动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调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结构,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及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增强适应市场供需变化的竞争能力。价格作为核算工具,它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可以考核经济效益的高低,检验商品生产的劳动耗费等等。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E (P6) 32. ABC (P29) 33. ABCDE (P66) 34. AB (P92-95) 35. AB (P125) 36. BDE (P152-153) ?37. ABCDE (P203) 38. BCE (P260-261) 39. ABCDE (P292) 40. ABC (P338-339) 32.【解析】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和生产。因此,任何社会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而都是上一个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更新,’从时间上看都是相互连续和联结不断的。 34.【解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个:延长工人的工作日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38.【解析】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有三: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以企业为主体实行。这些特点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40. 【解析】l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其他选项属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三.简答题 41.( P19-20) (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42.( P52-53)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方面,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另一方面,是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43.(P99-100)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不是劳动的价值。因为,劳动不是商品,j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实际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2)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报酬的,不存在剥削,但工资的现象形态掩盖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44.(P150) (1)商业资本家雇用商业店员从事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能够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商业店员也同样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2)商业店员的全部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店员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纯粹流通费用外,其余部分则以商业利润的形式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3)商业剥削的特点在于:商业资本家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来占有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45.(P280-281)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应积极地和充分地发展它。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只有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真正搞活,使各个企业提高效率,灵敏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才能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分工的扩大,推动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发展,从而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才能为市场提供日益增多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四、论述题 46. (P118-12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或一定时期内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价值比流动资本价值的周转要慢得多。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同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周转速度的快慢,也影晌着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47.(P184-187) (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国家直接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进行管理和调节,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其经营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二是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对这种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管理与调节只能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来进行。 (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国家通过财政、信贷和其他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对私人垄断资本的调节。 (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这种调节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48.(P377-378) 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 (1)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蓿现代经济的产生而现代经济又相对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一定程度和规模的现代经济,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和物质条件、提供资金、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 (2)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这会造成传统部门长期落后,限制城市工业和现代经济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拉大,不利 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1.级差地租(differentialrent)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贸易顺差问题3.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31.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因为 ①商品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完全是一样的 ②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细胞 ③商品包含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 ④创造商品的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⑤任何一种商品都包含有剩余价值 32.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不同职能的资本是 ①货币资本 ②生产资本 ③商业资本 ④商品资本 ⑤借贷资本 33、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 ①它是延长工作日和加强劳动强度的结果 ②它是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③它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④它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⑤它是再生产工人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34.固定资本不同于流动资本的特点是 ①它的实物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基本保持原有形态 ②由于实物状态不变,价值不发生转移 ③它的实物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逐步磨损 ④它的价值适应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 ⑤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实现全部转移 3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①I(v+m)=IIc ②I(v+m)>IIc ③ ④II(c+v+m)=I(v+m)+II(v+m) ⑤I(c+v+m)=Ic+IIc 36.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 ①资本家消费水平 ②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④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⑤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7.借贷资本的来源有 ①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可变资本 ②暂时闲置待用的流动资本 ③正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变资本 ④正在积累尚未使用的折旧基金 ⑤尚未积累到可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价值 3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①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 ②节省预付资本 ③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④提高剩余价值率 ⑤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9.借贷资本的特征是 ①它表现为资本商品 ②它表现为商品资本 ③它作为职能资本与财产资本相对立 ④它作为财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 ⑤它的运动会公式表现为G--G' 4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份公司 ①是单个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产物 ②使单个资本的经营方式转变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 ③使社会资本取代了单个的私人资本 ④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⑤是大资本控制和利用小资本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形式

  • 索引序列
  • 自考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自考真题及答案
  •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及答案
  • 政治经济学自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