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

发布时间: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

早点说清楚呢,顺便告诉你,自考是全国统一的,不存在地域差别,不过还是再给你北京自考网站的历年试题网址: 自己再去找找看,另附一份财经类专科段公共课试卷: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课程代码:00009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原材料、厂房和机器设备 B.原材料、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D.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2.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个别价值 D.社会价值3.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4.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 ) A.会不断扩大 B.会不断缩小 C.不会有变化 D.没有变化规律5.马克思把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称为( ) A.预付资本 B.不变资本 C.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 A.个别资本增大 B.社会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利润率提高7.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是( ) A.货币资本的职能 B.生产资本的职能 C.商品资本的职能 D.流动资本的职能8.Ⅰ(v+m)=Ⅱc是社会资本( ) A.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D.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9.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 ) A.剩余价值率 B.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 D.利润率10.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中不同企业的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两大部类的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D.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关系1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 ) A.与纯粹的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 B.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C.支付商业店员的工资以及广告等费用 D.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的费用12.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来实现对其他股份企业的控制的方式称为( ) A.参与制 B.联合制 C.资本掺水 D.股份制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企业的性质是( ) A.国家社会主义 B.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资本主义14.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免除关税和商品限额,并规定共同的关税率和外贸政策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是( )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经济联盟 D.经济政治联合体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出现的“滞胀”现象是指( ) A.经济停滞和人员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B.销售停滞和库存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C.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 D.流通停滞和生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16.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全面建设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 C.发达的现代化社会 D.高水平的知识经济社会17.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 ) A.面广点多 B.规模巨大 C.控制力强 D.公有化程度高18.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 ) A.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B.企业规模的大小 C.企业所在行业的重要性程度高低 D.股票上市发行的数量多少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 A.国家 B.部门 C.企业 D.个人20.经济体制是指某一社会(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B.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D.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2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 ) A.完全建成 B.初步建立 C.相当完善 D.起步规划22.在社会主义企业里,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 ) A.工人工资 B.企业盈利 C.生产成本 D.生产价值23.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风险机制24.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商品的价值 B.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 C.维持物价稳定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25.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指( ) A.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B.解决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问题 C.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D.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优或最佳的比例关系2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 ) A.国家、集体、个人的相互关系 B.速度、效益、比例的相互关系 C.中央、地方、企业的相互关系 D.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27.消费基金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 ) A.新增加的消费资料 B.用于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 C.用于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 D.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28.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能享受优惠政策的产业是( ) A.所有产业 B.房地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支柱产业29.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主要的是应当坚持( ) A.加快发展和提高效益相结合 B.“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C.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 D.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30.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预算政策 B.利润政策 C.效益政策 D.税收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在构成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 ) A.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B.劳动资料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C.劳动对象是生产的主体 D.劳动对象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E.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32.商品的价格( ) 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B.会因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C.总是和商品的价值保持一致 D.会受供给与需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E.和货币币值的变化有关33.股票( ) A.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 B.是它的持有者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C.持有人是股份公司的股东 D.持有人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所有者 E.是由国家公开发行的3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最佳场所是经济落后国家,因为这些国家( ) A.资本短缺 B.土地价格便宜 C.原材料稀缺 D.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高 E.销售市场广阔35.垄断资本的统治引起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尖税化,这些矛盾主要是( ) A.商品经济中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矛盾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E.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6.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 ) A.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B.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 C.拉平不同地区居民的富裕程度 D.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E.推进扶贫开发37.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 ) A.同时并存 B.相互促进 C.共同发展 D.开展市场竞争 E.各自发挥优势38.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是由于( ) A.存在社会分工 B.存在社会化大生产 C.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D.社会主义还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E.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39.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利用外资的规模主要取决于( ) A.进口能力 B.居民收入水平 C.偿还能力 D.国内配套能力 E.国内经济发展需要40.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增加就业( ) A.是为了让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就业机会 B.完全可以做到所有人员都有工作可做,社会不存在失业现象 C.必须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D.是为了让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 E.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在内容和目的上有哪些区别?42.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有什么不同?43.简要回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44.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中的“权责明确”是指什么?45.银行信贷是如何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以下3题,第46题必答,从第47、4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全答只判第47题。)46.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47.试述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48.试述生产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 C.生产力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经济基础是( ) A.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 C.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D.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3.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者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厂房 4.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制度性质 6.在市场上,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 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 A.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B.简单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复杂劳动创造价值 C.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D.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的若干倍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D.商品的效用决定 10.商品的两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 12.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14.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上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下降 C.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 16.资本积聚是指依靠( ) A.组织股份公司来增大资本总额 B.将众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D.对中小资本的吞并来增大资本总额 17.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固定资本( ) A.物质磨损B.有形损耗 C.无形磨损D.使用价值的损耗 18.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 ) A.资本周转经过阶段B.资本周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 C.资本周转顺利进行的条件 D.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9.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即可实现的是( ) A.Ⅰv B.ⅠC.Ⅱ△cD.Ⅱ△v 20.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P……W′–G′G–W……P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借贷资本的循环公式 22.一块土地,每年可获得地租800元,银行的存款利率为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为(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0.4万元 23.土地的价格( ) A.是资本化的地租B.与地租成反比 C.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D.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地下降 24.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 )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25.生产价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利润属于( )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不当获利 26.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对土地投资的利息 B.农业资本家为使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M 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资本折旧费 D.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C.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D.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28.在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29.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 A.垄断价格B.垄断利润C.垄断组织D.垄断竞争 30.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实行的价格是( )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抽象劳动是( ) A.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价值的劳动 C.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E.创造使用价值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E.流动资本 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我们把资本分为( )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E.可变资本 5.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6.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 ) A.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B.贫困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 C.资本积累有利于消除相对过剩人口D.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对抗性 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 (v+m)>Ⅱc B.I (c+m– )>Ⅱv+ C.I v+△v+ =Ⅱc+△c D.I c+v+m=Ⅰc+△c+Ⅱc+△c E.Ⅱc+v+m=Ⅰv+△v+ +Ⅱv+△v+ 9.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C.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D.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土地的位置不同 10.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竞争引起垄断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D.竞争与垄断并存,并凌驾于垄断之上 E.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简述商品生产的历史条件。 2.简述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6.简述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7.简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2.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A 3.C 4.A 5.C 6.B 7.B 8.D 9.B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B 26.D 27.A 28.D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 3.ABC 4.BE 5.BDE 6.BDE 7.ABE 8.CDE 9.CE 10.AC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商品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第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每个分工部门的生产者专门从事一种专门的生产劳动,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 第二,商品生产的决定性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 2.①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3.①两者的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具体形式;资本积聚会引起和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又会加快资本积聚。 ②两者的区别: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额的一种形式,而资本集中则是把原有的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资本积聚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增加,而资本集中则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不增加社会资本;资本积聚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慢,而资本集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快。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反是。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5.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首先,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在萧条阶段进行的固定资本更新使整个经济转向复苏和高涨。其次,它又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下一次危机。由于固定资本更新,促进生产的无限增长,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一次激化,又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6.第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协调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 第三,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增强企业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步骤。 7.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②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使它们的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相适应。 ③要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所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起作用,只有按照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④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脱离实际、背离实际或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延续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尊重或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对它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②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把国民经济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运行的目的是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的要求。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存在着盲目性、局部性、不稳定性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要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3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是( ) A.集中决策的制度 B.分散决策的制度 C.企业自行选择方案的制度 D.分散决策为主,集中决策为辅的制度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普通商品的价格越高则( ) A.需求量越大 B.需求量不变 C.供给量越大 D.供给量越小 3.下列各组物品可称为替代品的是( ) A.乒乓球和乒乓球拍 B.长途汽车和火车 C.大床和棉被 D.台灯和节能灯泡 4.市场供给减少将导致( ) A.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D.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数量不变 5.消费者均衡条件表明( ) A.消费者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B.消费者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上 C.消费者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下方 D.消费者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上方 6.边际成本的公式为( ) A. B. C. D. 7.长期成本曲线呈U型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提高的结果 B.技术作用的结果 C.规模经济发挥作用的结果 D.产量增加的结果 8.土地的供给弹性( ) A.等于无穷大 B.大于1 C.等于1 D.趋近于零 9.完全竞争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的形状是( ) A.水平 B.垂直 C.向右下倾斜 D.向右上倾斜 1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上达到值的时候,边际产量曲线与 ( ) 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纵轴相交 C.横轴相交 D.平均产量曲线平行 11.外部经济影响发生在( ) A.人们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施加了非市场性影响时 B.用超过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某一商品时 C.由于供给的减少而减少他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时 D.供款给一个公司而那个公司破产时 12.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 ) A.水平加总得到 B.垂直加总得到 C.取算术平均值得到 D.垂直相乘得到 1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是( ) A.I=S B.I+G=S+T C.I+G+X=S+T+M D.I+T=S+G 14.计划投资减少将导致( ) A.GDP下降而S不变 B.GDP下降而S上升 C.GDP和S同时下降 D.GDP不变而S下降 15.当经济处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时( ) A.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 B.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C.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D.货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产品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 16.下列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是( ) A.累进税制 B.调整税率 C.社会福利支出 D.失业救济金 17.下列因素中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的是( ) A.技术进步 B.进口原料价格下降 C.工资下降 D.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 18.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 ) A.削减就业人数 B.增加人口 C.降低储蓄率 D.提高投资-产出比率 19.积极倡导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主要是( ) A.供给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凯恩斯主义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20.要消除通货紧缩缺口,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利率 B.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C.增加税收 D.减少福利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生产理论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A.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B.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C.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 D.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无法调整的生产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 E.在这个时期内,生产者无法调整的生产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入 2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呈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C.总产量曲线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D.总产量曲线呈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 E.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 23.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是( ) A.有众多的消费者 B.有众多的厂商 C.厂商供给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 D.具有完全信息 E.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 24.下列收入中属于租金的有( ) A.地主的地租收入 B.流行歌手的出场费 C.存款人的利息收入 D.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E.足球明星的年薪 25.按市场结构分类,市场可分为( )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市场 D.要素市场 E.垄断市场 26.如果把要素的价格表示为r,则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化原则为 ( ) A.r=MR B.r=AR C.r=VMP D.r=P·MP E.r=P·AP 27.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包括( ) A.自由竞争 B.垄断 C.私人产品 D.公共物品 E.外部经济影响 28.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 ) A.消费增加,且消费增加的速度快于收入的增加 B.消费增加,且消费增加的速度等于收入的增加 C.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的增加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E.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29.用于解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有( ) A.价格和工资管制 B.收入指数化 C.降低利率 D.采用货币政策来降低总需求 E.用税收来调节价格上涨 30.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具有相同的假设是( ) A.只生产一种产品 B.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C.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D.不存在技术进步 E.不存在资本折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经济学 32.机会成本 33.LM曲线 34.经济增长 35.平衡的通货膨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单说明收入法是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 37.简述经济学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 38.简述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五、计算题(本大题7分) 39.假设某二部门经济体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其中Y为国民收入(单位:亿美元)。 (1)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国民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2)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什么是一般均衡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41.以两部门经济为例,通过总支出与总收入的均衡分析推导总需求曲线,并请画图说明。

我给你消息了,我也只有试题,答案很少的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试题国际金融 (WORD)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国际金融试卷 (WORD)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国际金融全国试卷 (WORD)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2005年10月自考答案国际金融 (WORD)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自考全国2008年10月计量经济学试题 (WORD)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计量经济学试卷 (WORD)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计量经济学全国试卷 (WORD)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2006年10月计量经济学答案 (WORD)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没答案!去买习卷吧,后面有,但是近两年的估计没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课程代码:051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它的作者是 A.亚当•斯密 B.卡尔•马克思 C.梅纳德•凯恩斯 D.马歇尔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则其需求价格弹性是 A.无限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4.商品X、Y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绕着与X轴的交点转动 D.绕着与Y轴的交点转动 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一定上升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6.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称为 A.内在经济 B.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7.竞争程度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AR与边际收益MR的关系是 A.AR>MR B.AR=MR C.AR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分值

你好同学一般是在10---30之间,通常会是20分

应该是30分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内容是什么?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及题型分值:分为教育学部分和心理学部分,各75分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心理学部分: 一、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三、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36小题,15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自考各题型的分值是多少?1.单项选择题消除法是最简单的答题方法,而且是判断题最好拿分的方法!只要书里的知识你都记个大概,一般都能拿到30分。2.判断题一般出现的不多,10分左右,也很超值,做一道论述题,写到手酸才给8分,几个勾勾叉叉就给十分。有的试卷里面没有判断题,要注意!3.多项选择题20分左右,但是有的时候只有10分,有些科目没有多项题,要注意看卷子。4.名词解释题五个名词左右,尽可能按照书里原话写。这样最好(有些题型是填空题,不过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10分左右。5.简答题考生在做简答题时,最好按照1/2/3/4分点呈现形式进行书写。每次答题的语句顺序都用同一种,简单介绍即可,可以只写重点,言简意赅。10分左右。6.论述题论述题是重点,分值很高,一般每一道题都在7-15分,每个卷子里都有1-3道题左右,分值各有不同,20分左右。答题的时候,把考到的知识点都写上,不要嫌多,万一你答题的内容写偏了,但是知识点多,涵盖范围广,能写到几个点是对的,还是能得分的。自考题型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8年04月自考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9.15KB 2014年04月自考02126应用文写作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53.37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多少分

考试满分自然是100分,至于及格是60分。自考有部分省市自考成绩出来是没有59分,只有58分和60分,至少当年帮全班人员电话查自考成绩,没见过一个59分的。自考60分就及格,该门课程的学分就修满,但是要毕业却需要学分达到专业要求学分数,每个专业毕业学分数都是不同的,具体可以咨询自考办或者去本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

满分总共300分,一道选择题2分,错15道选择题也就是扣30分,也就能考270分,当然这是建立在你其他题都对的情况下。教育学311的单项选择题一共45道,每道选择题2分。近几年的311真题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现在更多了“知识的迁移”、“教材内容”和“课外拓展”的考察。下面是其他几类题的介绍:辨析题:历年以来,辨析题是试卷上除了论述题最难的一种题型,因为涉及到“关系的阐述”,知识点的迁移与比较,背诵的记忆内容可以解决核心概念的解释,并且对其他的概念特征进行两者相结合。最后去辨别对错,这就需要考生对知识点充分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迁移,并且形成知识点的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简答题:简答题的考察多是对内涵的理解和重点科目的深入挖掘,并且近几年的311考察并不仅仅是对于死概念的解析,而是侧重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深入把握了解概念的内涵,才能将其进行对比和应用,如果日常学习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该题目将很难下手。论述题:论述题基本上是一张卷纸上最难的题目。不管任何考试、任何科目都是如此。分值大、比重高、考察的都是重难点。可以说是“成也论述,败也论述”。值得提醒的是,在311的论述题目中,有三个科目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三个科目的论述题都分了不同的小文,三道题目可以划分为9个小问。在答论述题的时候,近几年都有“回归教材”和“紧扣热点”的特征,所以想要拿到“高分”,必须要重视教材和平时对于热点事件的了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课程代码:051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它的作者是 A.亚当•斯密 B.卡尔•马克思 C.梅纳德•凯恩斯 D.马歇尔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则其需求价格弹性是 A.无限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4.商品X、Y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绕着与X轴的交点转动 D.绕着与Y轴的交点转动 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一定上升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6.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称为 A.内在经济 B.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7.竞争程度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AR与边际收益MR的关系是 A.AR>MR B.AR=MR C.AR

自考每门课的满分都是100分60分为及格本

自学考试经济学选择题

课程代码:0000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 A.不能创造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B.不能认识它,但能利用和改造它 C.不能利用它,但能认识和改造它 D.不能改造它,但能认识和利用它 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B.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原料 3.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A.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不反映供求关系,长期稳定不变 C.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低于价值 D.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始终高于价值 4.在价值形式发展中,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两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D.货币形式和简单价值形式 5.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 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 6.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执行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7.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 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8.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目的是要说明剩余价值是() 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要以流通领域为条件 9.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10.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是() A.前者能把分散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后者则不能 B.前者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后者则不会 C.前者会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后者则只能缓慢增大 D.前者需借助于竞争和信用,后者则不需要 1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2.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 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 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 1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生产力再生产问题 B.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问题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4.公式I(v+△v+ )=Ⅱ(c+△c)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5.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16.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价值 B.生产价格 C.市场价格 D.生产成本 17.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工人之间的关系 D.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18.商业店员的工资相当于他在() A.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 19.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 A.8万元 B.10万元 C.18万元 D.20万元 20.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会 D.职工代表大会 21.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B.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C.对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D.对土地资本主义私有权的垄断 22.垄断组织在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有利于它的价格是()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保护价格 23.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主要经济调节机制是() 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自由竞争 B.国家调节市场,计划引导消费 C.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B.维持较高的就业率 C.促进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 D.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2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 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 C.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D.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科学技术现代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资源配置国际化 D.国际贸易自由化 27.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产业资本、借贷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28.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B.经济迅速发展和相对停滞 C.生产社会化和占有私人化 D.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 2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生产能力分配 30.我国当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富强献计献策 B.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提出理论依据 C.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被新社会经济制度取代的运行规律 D.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E.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提供理论根据 32.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A.待售商品总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支付前期赊购商品的货款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33.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E.劳动力价值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缩短的结果 34.在资本家的纺织厂中,棉花是() A.劳动对象 B.生产资料 C.可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D.不变资本的物质形式 E.流动资本的物质形式 3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到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 A.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 B.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C.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预付资本的数量 36.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C.超额利润完全消失的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 37.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闲置的货币资本,包括() A.正在周转中的商业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的生产资本 C.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的折旧费 D.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E.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3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利息 E.地租 39.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手段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商品市场业务 C.货币市场业务 D.最低准备金率政策 E.再贴现率政策 40.第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集团,主要有()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E.东南亚国家联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 42.简述马克思考察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43.简述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和结果。 44.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4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和自我扬弃有哪些形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在46、47、48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48题无效。 46.试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7.试述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形态。 4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什么迫切需要国际经济调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0.5,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2.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的是( )A.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 B.市场工资有上升趋势C.市场工资有下降趋势 D.经济中仅存在自然失业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劳动力需求量随着工资上升而上升 B.劳动力需求量随着工资上升而降低C.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右移 D.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左移4.有关预算约束线的性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预算线的斜率为负,表示随着闲暇增加收入下降B.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工资率C.工资率变化,将使预算线上下平行移动D.非劳动收入降低,将使预算线垂直向下移动5.劳动力供给完全没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 )A.较为陡峭 B.较为平坦C.与横轴垂直 D.与横轴平行6.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不包括( )A.直接转移成本 B.机会成本C.心理成本 D.间接转移成本7.雇主在利用某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时,就会产生( )A.顾客歧视 B.雇员歧视C.统计性歧视 D.性别歧视8.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可以表述为(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MPB.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即MR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即Q×P/L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MP9.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b点代表劳动力市场处于出清状态B.在b点工资有下降趋势C.在b点工资有上升趋势D.在b点劳动力供不应求 题9图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_____支付。( )A.企业 B.企业和员工分摊C.政府 D.员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1.潜在劳动力人口是指____________减去因智力或身体原因____________的残疾人和服刑犯人。12.依据买卖双方和搜寻范围,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3.经济学家们有时候也将__________称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或者__________率。14.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是每个____________上,该劳动力市场中____________的劳动力需求数量之和。15.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________的所有闲暇和______组合点的轨迹。16.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动。17.从企业的角度考察人力资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次:技能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8.利润分享的实现形式有:递延式利润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取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或____________。20.工会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企业工会、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周期性失业22.利润分享制23.劳动参与率24.集体谈判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25.什么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试简述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26.简述收入政策的工资总水平控制的主要形式。27.简述人力资本的特性。28.简述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9.试阐述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存在的积极作用,现实中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一般采取哪些调整方式?30.简述西方工资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对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比较和阐述。

【第一篇】

一.名词解释:

1.资本——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2.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份额一般上升 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3.就业不足——一个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时间。

4.工业化度——工业制造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5.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

6.城市化——城市化是三个社会过程的有机统一,即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现代产业向城市的聚集过程,以及由此决定的人中集中过程和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扩大过程相统一的社会进程。

7.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的可行性对策进行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8.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的经济增长。

9 托达罗模式的基本内容:按照托达罗模式,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经济行为。他们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城乡现实的收入差异,不如说是城乡预期的收入差异。影响他们预期的是两个因素:城乡实际工资的差异估计有多大,在城市求得工作机会的可能性估计有多大。

二.概念

1.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 市场贡献 要素贡献 外汇贡献

2.技术进步是指一定量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

3.发展中国家中未经改造的农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低下的农业,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技术滞后。

4.人力资本形成的三大途径:教育 培训 医疗保健

5.失业是指没有工作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6.早期经济发展思想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斯图亚特-穆勒

7.经济发展问题的四种基本思路:结构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激进主义

8.促进资本形成的主要代表: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

9.形成资本的来源:国内储蓄 国外资金 国内储蓄包括:民间的自愿储蓄 政府储蓄 国内民间储蓄包括:家庭储蓄 企业

10.人口增长过快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养育子女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提高。

【第二篇】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第三篇】

三.简答:

1.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上的自立与发展; (2)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摆脱“贸易条件” 恶化的环境;(3) 它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资本不足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制约;(4)它有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5)它可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2.工业化发动的条件:(1)经济条件: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进步、资源状况、市场规模 (2)非经济条件:包括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政治体制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动的关系,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业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在这个阶段,非农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明显快于生产比重的上升。当工业化演进到较高阶段之后,对城市化进程的主导作用逐步由工业转变为整个非农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也越来越不同于产出结构的变化并起着更大的作用,这使服务行业的比重上升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4.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这种转化的结果是一个国家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即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时期时,产业的结构我的主体是工业部门。于此相对应,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前期,农业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而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后期,服务部门是产业结构的主体。

5.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a.工资低b.劳动力增长迅速c.农业和其它初级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大d.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和多层次e.大量的劳动力利用不足(失业)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

概念,更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先决条件。特殊情况下会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情况,但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更多的是有经济增长而未必带来经济发展。

7.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 特征:1、低生活水平2、低生产效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4、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产品、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8.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即生产中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2)产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变化 (3)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的变化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5)文化教育状况的变化(6)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

四.论述题:

《一》复述三大经济增长模型的内容及评价:

(1) 哈罗德---多马模式

哈罗德—多马模式是一个说明经济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用公式表示为:G=s/k 即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例 由此可看出一个简单的道理:GNP的增长率是由国民储蓄率和国民资本-产出比例共同决定的。一定水平的GNP中储蓄率越高,GNP的增长率就越大。资本-产出比例越高则GNP的增长率就越低。储蓄越多,投资就越多,增长也就越快。

基本思想: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的原因。

理论根据:不断的投资和资本形成增加,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源泉。

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根据固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GDP)2、这一增大了的GDP又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储蓄起来用于投资,实现持续不断的增长过程。

假设条件包括四点:1、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劳动 资本-产出比例不变 3、GNP只在资本家、劳动者之间分配4、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GDP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

意义:1、它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适用于分析发展中经济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2、该模型的出现标志着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但是同时也存在缺陷包括:1、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设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2、过分依赖国家干预,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3、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刀锋”: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

模型:Y=f(k,L) 表示产出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函数

由此说明了1、产出水平决定于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大小。2、K、L的比例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而改变:当K >L时,L价格上涨,增加K的使用,资本-产出比增大, 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当K < L时,K价格上涨,增加L的使用,资本-产出比下降,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经济。

意义:1、k、L具有替代性,通过资本与劳动比变化影响资本—产出比,增加了经济增长的可调节性,克服了增长“分锋”问题 2、强调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当储蓄率既定,改变利润率(资本价格)和工资率(劳动的收入)、改变k、L投入量、调整二者比例、调整资本—产出比 3、首次强调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突破了“资本积累论” 它的缺陷包括:1、存在投资的“油泥---陶土模式”问题 2、现实中的技术进步不是独立因素:没有投资增加就不会有技术进步。

【第四篇】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 索引序列
  •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
  •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题库
  •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分值
  • 自考教育经济学选择题多少分
  • 自学考试经济学选择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