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数学试题与答案

自考数学试题与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数学试题与答案

没答案!去买习卷吧,后面有,但是近两年的估计没有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A.《周髀算经》 B.《孙子算经》 C.《九章算术》 D.《几何原本》 2.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 A.低年级 B.中年级 C.低、中年级 D.中、高年级 3.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 A.《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B.《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C.《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D.《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4.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整数教学中哪一个循环圈的教学重点( ) A.20以内的数 B.100以内的数 C.10000以内的数 D.多位数 5.强调“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奥苏贝尔 D.杜威 6.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 A.能动的主体 B.被动的主体 C.能动的客体 D.被动的客体 7.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 A.观察 B.操作 C.表象 D.想象 8.录像是一种( ) A.光学教学媒体 B.音响教学媒体 C.声像教学媒体 D.综合性教学媒体 9.新授课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是( ) A.探究研讨课 B.讲练课 C.自学辅导课 D.引导发现课 10.教学评价的数量化原则主张评价应尽可能( ) A.定量 B.定性 C.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从产生根源上,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 A.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B.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C.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 D.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 12.11~15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 A.感觉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把数学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依据是( ) A.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阶段 B.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 C.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 D.数学思维品质 14.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 A.教育学知识 B.教育心理学知识 C.教学论知识 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15.用一根拉紧了的线绳来表示“直线”,这种概念的表示法是( ) A.规定外延的方式 B.发生式定义 C.原始概念描述法 D.属差式定义 16.质数与合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是( ) A.并列关系 B.交叉关系 C.矛盾关系 D.对立关系 17.能够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巩固和简单应用的题型是( ) A.匹配题 B.是非题 C.序列题 D.填空题 18.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的几何教学内容增加了( ) A.平行线 B.圆柱 C.圆锥 D.扇形 19.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操作实验法 20.视线能完全沿着图形轮廓不断地积极活动,这是几岁孩子观察图形时的特点(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数学学科的特点是( ) A.抽象性 B.逻辑性 C.发展性 D.思想性 E.应用的广泛性 22.对小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 ) A.正确的四则计算能力 B.辩证思维能力 C.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D.初步的空间观念 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广义的教材包括( ) A.教科书 B.教学挂图 C.教学软件 D.教学指导书 E.练习册 2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材应兼顾( ) A.当今与未来 B.“幼小”与“小中”的衔接 C.必要与可能 D.统一与灵活 E.发展与提高 25.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暴露认知建构过程的原则 B.信息交流多向性原则 C.信息反馈调控的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E.知情交融的原则 26.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 A.弄清问题 B.寻求解法 C.进行解题 D.巩固练习 E.回顾评价 27.按其使用功能可把直观手段分为( ) A.教具 B.学具 C.实物直观 D.模象直观 E.语言直观 28.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反馈功能 C.选择功能 D.激励功能 E.改进功能 29.小学生解析应用题的方法有( ) A.分析法与综合法 B.假设法 C.类比法 D.转化法 E.代数方法 30.根据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可把数学思维分为( ) A.逻辑思维 B.发散思维 C.形象思维 D.直觉思维 E.集中思维 31.属于数学书面语言的有( ) A.数学符号 B.扩大 C.缩小 D.图式 E.倍 32.数学思维品质主要包括( ) A.思维的深刻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敏捷性 D.思维的批判性 E.思维的独创性 33.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具有( ) A.始动作用 B.定向作用 C.加工作用 D.维持作用 E.调节作用 34.学生理解应用题题意的途径有( ) A.演示 B.模拟 C.图示 D.图解 E.复述题意 35.小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操作实验的方式主要有( ) A.划分 B.剪拼 C.折叠 D.画图 E.测量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数学学习 37.演示法 38.形象思维 39.数学灵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是什么? 41.简述探究研讨课的基本结构。 42.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43.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试以“9+5”的教学为例说明数学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 45.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6.老师:“什么是质数?” 学生:“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请你诊断学生的错误所在及错误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4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D 3.C 4.B 5.C 6.A 7.C 8.C 9.B 10.C 11.A 12.D 13.D 14.D 15.C 16.D 17.D 18.D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ABE 22.ACDE 23.ABCDE 24.ABCD 25.ABCE 26.ABCE 27.AB 28.ABDE 29.ABDE 30.ACD 31.AC 32.ABCDE 33.ABDE 34.ABCDE 35.ABCD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37.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的实物、教具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38.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有关理解的思维。 39.数学灵感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一种突发性的领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1)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 (2)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 (3)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41.(1)明确教学任务,准备操作材料。 (2)探究。 (3)研讨。 (4)得出结论。 (5)阅读课本。 (6)巩固练习。 42.(1)认知结构。 (2)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 (3)抽象概括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43.(1)职业道德素质; (2)文化科学素质; (3)业务能力素质; (4)心理素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4.(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45.(1)感知比较粗略。 (2)情感比较脆弱。 (3)注意不够稳定。 (4)思维定势干扰。 (5)短时记忆较弱。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46.(1)错误所在及原因: 质数的定义应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与它自身外,再没有其它的正约数了,这样的自然数叫做质数。 学生回答的错误在于: ①没有指明质数是大于1的自然数; ②没有说出正约数只能有1和其本身。 对于质数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表达不严密。 (2)补救措施: 应帮助学生理解或澄清概念,可利用讲解、提问、练习等方式。

代码应该是0020吧?

我给你消息了,我也只有试题,答案很少的全国2008年10月自考试题国际金融 (WORD)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国际金融试卷 (WORD)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国际金融全国试卷 (WORD)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2005年10月自考答案国际金融 (WORD)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金融试题历年试卷 (WORD) 自考全国2008年10月计量经济学试题 (WORD)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题计量经济学试卷 (WORD) 2007年10月自考试题计量经济学全国试卷 (WORD)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2006年10月计量经济学答案 (WORD)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量经济学试题历年试卷 (WORD)

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 #自考# 导语】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心平气和信心足,过关斩将如流水;细心用心加耐心,努力备考,定会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供您查阅。篇一 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A)A.低级的感性认识 B.人的意志 C.理性 D.意念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D) A.理念论 B.先验主体论 C.绝对精神论 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 A.意念 B.实践 C.精神 D.物质 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B)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康德 D.席勒 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 A.自由 B.实践 C.劳动 D.阅读 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C)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B) A.多向度的人 B.单面人 C.双重性格的人 D.多重性格的人 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B) A.学习 B.觉解 C.实践 D.艺术 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C) A.自发性 B.内在性 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D.动态性 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A) A.天地境界 B.道德境界 C.功利境界 D.自然境界 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C) A.功利境界 B.学术境界 C.艺术境界 D.*境界 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B) A.知识 B.体验 C.美 D.存在 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A) A.自由 B.限制 C.必然 D.可能 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B) A.毫无瓜葛 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C.同一个概念 D.包含关系 1.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C) A.同时的 B.在后的 C.在前的 D.无所谓先后 1.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D) A.崇高 B.荒诞 C.喜剧 D.气韵 1.37.审美经验是一种(A) A.感性体验 B.感官体验 C.认识 D.感官快感 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D) A.艺术创造 B.艺术作品 C.艺术接受 D.艺术欣赏 1.39.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这是(B) A.广义的美育 B.狭义的美育 C.美育 D.以上都不是 1.40.不论广义的美育,还是狭义的美育,都是通过——才能实现。(D) A.人生境界 B.实践 C.生存实践 D.审美活动 1.41.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A) A.审美活动 B.审美理想 C.审美意象 D.审美心理篇二 2.1.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本质特征是(A)A.审美需要 B.抽象思维 C.审美理想 D.认识能力 2.2.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位置的是(D) A.审美需要 B.审美经验 C.审美趣味 D.审美理想 2.3.先天因素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的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主体的审美个性和审美情趣,根本上是由——决定的。(B) A.主体的个体特征 B.后天的社会因素 C.审美对象的客观特征 D.人的生理素质 2.4.“趣味无可争辩”观点的错误在于把(A) A.审美趣味相对化 B.审美趣味绝对化 C.审美趣味个性化 D.审美趣味主观化 2.5.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构成的(D) A.信仰关系 B.认识关系 C.审美关系 D.本己性精神交流 2.6.以下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的是(D) A.自律性 B.个性化 C.开放性 D.形式符号性 2.7.马克思说过:“作家绝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手段,作品就是目的本身”,这说明审美活动具有——的特性。(A) A.自律性 B.超越性 C.自我性 D.开放性 2.8.美感产生于(A) 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 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 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 2.9.以下不属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的是(B) A.惊异 B.领悟 C.体验 D.澄明 2.10.澄明之境的进入,需要审美主体的——才能自动展现出来。(B) A.审美距离 B.静观体验 C.陌生化 D.热情投入 2.11.所谓“胸有成竹”,说明审美对象具有——的特征。(D) A.虚无性 B.具体性 C.不可捉摸性 D.非实体性 2.12.提出“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是(C) A.欧阳修 B.苏轼 C.梅尧臣 D.柳宗元 2.1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到过的概念是(C) A.自由创造 B.交感巫术 C.自由游戏 D.劳动先于艺术 2.14.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B) A.加达默尔 B.弗洛伊德 C.柏格森 D.贝尔 2.15.对原始巫术活动作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的学者是(B) A.泰勒 B.弗雷泽 C.卡o毕歇尔 D.普列汉诺夫 2.16.在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上有可信说服力的是(D) A.表现说 B.劳动说 C.本能说 D.巫术说 2.17.普列汉诺夫提出的理论是(B) A.有意味的形式 B.劳动先于艺术 C.自由游戏 D.巫术礼仪活动 2.18.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C) A.异性的吸引 B.游戏的冲动 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D.祭祀的崇拜 2.19.人类审美意识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20.促进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是(D) A.语言艺术 B.家庭生活 C.劳动工具 D.巫术礼仪活动 2.21.人的审美需要开始生成和审美意识开始确立的直接前提是(B) A.人类开始运用语言 B.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C.人类具有思维能力 D.人类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 2.22.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之一绘画,多以早期人类的——为主题。(B) A.婚姻恋爱 B.狩猎生活 C.巫术仪式 D.耕种篇三 3.1.对审美体验的理性反思和逻辑总结构成了(A)A.审美形态 B.审美范畴 C.审美活动 D.审美经验 3.2.认为审美形态是美的形态的逻辑出发点是(C) A.认为美是主观的 B.认为美中有人的体验 C.认为美是客观的,完全外在于人 D.认为美在实践中形成 3.3.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风格的观点,是将审美看成一种文化大风格,这种观点是(C) A.完全正确的 B.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最主要的特征 C.抓住了审美形态的某些重要特征,但不全面 D.完全错误的 3.4.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类型的观点(A) A.是从形式上划分审美形态 B.顾及到了审美形态的真实内涵 C.是美的类型说 D.是审美类型说 3.5.认为审美形态是审美范畴的观点(D) A.是美的范畴说 B.是审美范畴说 C.很全面 D.犯了主客二分和现成论的错误 3.6.将审美形态与人生境界等同的观点(B) A.是正确的 B.随着对人生境界研究的重视而出现 C.人生境界具有审美形态的表形特征 D.在古希腊时就如此 3.7.“虚实”不仅在文学意境中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甚至现实生活的兵法中使用,这说明了审美形态具有(B)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8.“意象”不能称为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这种说法(B) A.是正确的,意象与审美形态毫无关系 B.是正确的,意象不具有普适性或广泛性 C.是错误的,意象就是普泛意义上的审美形态 D.是错误的,意象具有广泛性 3.9.中国哲学之“道”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原则,贯穿于阳刚与阴柔,意与境等,说明审美形态具有(A)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0.中国古代的“神”及其有关的神韵等。在当今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审美形态的(C) A.统摄性 B.广泛性或普适性 C.历史性 D.现实性 3.11.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D)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中世纪 D.19世纪中叶后 3.12.中国古代的诗学背后往往有哲学思想的制约性,这是审美形态的(B)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3.审美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这是审美形态的(C) A.历史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3.14.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C) A.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 B.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统一 C.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D.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 3.15.中国早期的审美形态实质是(A)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6.西方早期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 A.诗性和音乐性的 B.戏剧性和雕塑性的 C.抒情性和叙事性的 D.绘画性和音乐性的 3.17.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B) A.席勒 B.索绪尔 C.鲁迅 D.*金 3.18.汉语高度重视词汇,而不像西方重视语法,所以它表现出一种(D) A.哲学性 B.逻辑性 C.清晰性 D.诗性 3.19.和西方的审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审美文化具有的特征是(A) A.世俗化 B.形而上性 C.宗教化 D.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3.20.理念论的*学内容,是道德至上的原则,具体到美学中,就表现为(C) A.真与善合一 B.真与美合一 C.美与善合一 D.以上都不是篇四 3.21.在理性主义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时,讲出“上帝死了”的人是(B)A.叔本华 B.尼采 C.罗兰巴特 D.德里达 3.22.审美形态的出现与哲学息息相关,丑和荒诞出现的哲学背景是(C) A.人文主义盛行 B.理性主义兴起 C.非理性主义兴起 D.古典主义盛行 3.23.中国哲学几千年基本上没变,下面的哪句话可以说明?(D) A.变则通 B.物化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天不变道亦不变 3.24.许多审美形态都是最初表现为(C) A.自然形态 B.社会形态 C.艺术形态 D.人生形态 3.25.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是(A) A.优美和崇高 B.悲剧和喜剧 C.丑和荒诞 D.优美和丑 3.26.明确将美分为秀美和威严两类,并说前者可以看作女性美,后者可以看作男性美的是(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本雅明 3.27.在狭义上,美主要指(C) A.崇高美 B.悲剧美 C.优美 D.喜剧美 3.28.认为美不含功利性,至于审美主体的自由创造的“心意能力”相关的是(A) A.康德 B.歌德 C.雅斯贝斯 D.席勒 3.29.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C)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托尔斯泰 3.30.下列对优美的理论探讨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B) A.古希腊时期,把优美与美划等号 B.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三角形 C.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D.英国画家荷迦兹认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3.31.康德说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说明其论述着手的角度是(C) A.对象的物性特性 B.对象的形式特征 C.审美效应 D.生理效应 3.32.真正把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来进行研究的是(B) A.朗吉弩斯 B.博克 C.索绪尔 D.歌德 3.33.康德分析崇高,认为其特征是“无形式”的着作是(A) A.《判断力批判》 B.《美学》 C.《论崇高》 D.《谈美书简》 3.34.西方美学,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C) A.朗吉弩斯 B.博克 C.毕达哥拉斯 D.歌德 3.35.朗吉弩斯将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对举的美来论述的着作是(C) A.《拉奥孔》 B.《美学》 C.《论崇高》 D.《论崇高与美》 3.36.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D) A.博克 B.席勒 C.黑格尔 D.康德 3.37.康德认为,崇高的事物往往是巨大的,巨大表现在(C) A.数学的崇高 B.力学的崇高 C.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D.艺术的崇高 3.38.利奥塔德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其将整个美学体系建立在(B) A.悲剧上 B.崇高上 C.荒诞上 D.丑上 3.39.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的实质是(D) A.一除悯和恐惧 B.对立理想的冲突 C.永恒正义的和解 D.历史必然性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3.40.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是(D) A.表现冲突和毁灭 B.表现巨大的哀伤 C.具有崇高性 D.表现毁灭,也表现抗争

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自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或报考的市(州)、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学校自考办查询考试成绩。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自学考试有试题与答案

没有答案,以大自考为例,是绝对不可能在考试现场出现答案的。高自考是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纪律性和保密性做得非常到位,严谨在考场出现任何与考试有关的文字资料。一般等到考试结束后,自考办组织阅卷时,答案才会出现,成为阅卷的依据。

自考有答案的考试题目,一般是提供答案的复习题,考生可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答案看准自己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全国自学考试英语试题疑外泄 考前网上现答案 - 新闻台 - 中国网络...2012年4月18日博主介绍,考前有朋友找他要答案,他便咨询了另一位从事教育的朋友。他说,自学考试泄题一般出现在英语、政治等公共课,专业课程则比较少。 在...央视网莆田女生网购自考答案获刑 属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 - 教育 - - 人民网2014年5月23日李华说:“是我同学王艳帮我网购的。”去年4月的一天,正巧王艳打来电话,还曾提及她网购自考试题和答案,一门的价格300元,考完后若试题与答案...人民网

【第一篇】

6.1.艺术本体论讨论的问题是(A)

A.艺术的存在方式 B.艺术意象的生成规律 C.审美经验的发生规律 D.艺术创造主体的活动规律

6.2.艺术的本质体现于___中。(C)

A.图式化结构 B.接受者的心理建构 C.意象世界 D.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中

6.3.艺术存在于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这其中哪一个环节是首要的一环?(A)

A.艺术创造过程 B.艺术品中 C.艺术接受过程 D.艺术传播过程

6.4.在现代阐释学看来,艺术的本质体现于人类——中。(D)

A.集体无意识 B.普遍的互相联系 C.存在的实在性和荒谬性 D.无限延伸的审美经验

6.5.艺术创造的核心是(D)

A.创作冲动 B.主体的灵感 C.艺术操作 D.意象生成

6.6.在意象的孕育这一过程之中,主客体的相遇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C)

A.不期而至的惊讶 B.理念与表象的交流 C.因感动、感应而引起的内在情感激荡 D.完全的精神升华

6.7.意象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的表达。(C)

A.精神层面 B.初步 C.物态化和物化 D.形而上

6.8.在现代美学看来,艺术天才是一的。(B)

A.实质上不存在 B.客观存在 C.人们心里的主观存在 D.完全不存在

6.9.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更为重要的是(D)

A.把想象变成物态化的存在 B.突破客观的规律 C.把想象与回忆结合起来 D.将其融会和整合

6.10.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中论述了诗人的迷狂状态(灵感)。(D)

A.《法律篇》 B.《克力同篇》 C.《巴门尼德篇》 D.《伊安篇》

6.1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A)

A.艺术的形式 B.艺术品的不确定部分 C.用以填补艺术品空白的依据 D.败笔

6.1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三类,而这一分类的出发点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美的理念的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D.审美特性的差异

6.13.把美看作“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A)

A.黑格尔 B.布托 C.刘勰 D.柏拉图

6.14.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这一指导分类标准的依据,属于(A)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5.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划分标准是(C)

A.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 C.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 D.艺术作品与创造主体之间的关系

6.16.艺术的特点为只能够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瞬间进行表现。(B)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戏剧

6.17.最为纯粹的时间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8.与情感活动联系得最为紧密,也动态色彩的艺术是(C)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19.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艺术综合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共同特征?(D)

A.建筑 B.绘画 C.音乐 D.戏剧;

6.20.艺术接受的核心是(D)

A.接受主体的参与 B.艺术品的中介作用 C.鉴赏 D.意象的重建

6.21.波兰哲学家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特殊结构在于它的结构框架。(C)

A.格式塔 B.矛盾性 C.图式化 D.多义性

6.22.从整体上来看,艺术的接受是一个——的过程。(B)

A.飞跃 B.阶段性 C.不可控 D.有计划的

6.23.所谓“艺术接受的阶段性变化”指的是接受者随着对艺术品的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B)

A.结构 B.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C.空白与不确定处 D.意象的组织

6.24.在审美鉴赏中“悟”的阶段,形式符号最终被——了。(D)

A.抛弃 B.凝固 C.扬弃 D.克服

6.2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悟”的境界很不容易达到,所以——就显得十分必须。(A)

A.审美鉴赏指导 B.超越观这一阶段 C.延长“品”这一阶段 D.细读文本

【第二篇】

7.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B)

A.礼 B.乐 C.术 D.射

7.2.中国古代以乐感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B)

A.尧的时代 B.舜的时代 C.禹的时代 D.周文王的时代

7.3.礼乐纳人学校教育是在(A)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始皇时期

7.4.《左传》中季札观乐时,非常推崇_____,认为它“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A.《颂》 B.《风》 C.《雅》 D.《诗》

7.5.在先秦时,美育的理想是(A)

A.乐 B.和 C.礼 D.仁

7.6.把和与同严格区分开来的是(B)

A.《乐记·乐情》 B.《国语·郑语》 C.《毛诗序》 D.《尚书o舜典》

7.7.“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着。”出自(D)

A.舜 B.朱熹 C.刘向 D.董仲舒

7.8.建安时期,首先提出“美育”一词的是(C)

A.曹操 B.曹丕 C.徐斡 D.阮籍

7.9.是人性觉醒、个性发展的时代,且使美育有了自己的范围,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的时期是(C)

A.先秦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10.朱熹提出的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净化”思想的观点是(D)

A.虚静 B.以物观物 C.文以载道 D.消融查滓

7.11.中国明清时期提出“见文当观心”观点的是(B)

A.李贽 B.金圣叹 C.汤显祖 D.李渔

7.12.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的是(A)

A.李渔 B.金圣叹 C.李贽 D.曹雪芹

7.13.近代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4.受西方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的是(A)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纳兰性德

7.15.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鲁迅

7.16.主张美育是“趣味教育”的是(B)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叶圣陶 D.鲁迅

7.17.认为美育“即情育”的是(C)

A.鲁迅 B.康有为 C.王国维 D.朱熹

7.18.西方美育思想最早开端于(A)

A.古希腊罗马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19.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人是(B)

A.毕达哥拉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康德

7.20.“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出自(D)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7.21.“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出自(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普罗提诺 D.马佐尼

7.22.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深入神学,古希腊罗马的“”被用来作为教会教育的内容。(A)

A.七艺 B.六艺 C.五经 D.四书

7.23.文艺复兴时期,取代神学观念的是(D)

A.虚无主义 B.自由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7.24.美育作为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正式出现的标志是(D)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C.贺拉斯的《诗艺》 D.席勒的《审美书简》

7.25.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是(C)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毛泽东

7.26.将“美和善”混为一谈的观点是(B)

A.美育是情感教育 B.美育是人格教育 C.美育是艺术教育 D.美育是道德教育

7.27.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这说明(A)

A.美是诉诸感性的 B.美可以潜移默化 C.美具有能动性 D.以上皆不对

7.28.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载体是(B)

A.人物形象 B.感性形象 C.理性形象 D.自然形象

7.29.“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A)

A.《文心雕龙》 B.《南词叙录》 C.《淮南子》 D.《绘事发微》

7.30.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是(D)

A.冉求 B.朱光潜 C.老子 D.孔子

7.3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自(D)

A.庄子 B.苟子 C.韩非 D.老子

7.32.将“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视为境界的是(C)

A.儒家 B.道家 C.佛教禅宗 D.理学家

7.33.提倡“顿悟顿修”的是(C)

A.老子 B.庄子 C.慧能 D.玄奘

7.34.王国维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这表明人生的境界是(C)

A.道德境界 B.功利境界 C.审美境界 D.科学境界

【第三篇】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ABC)

A.维特根斯坦 B.杜威 C.李泽厚 D.费希纳 E.布洛

1.2.下列属于主张美学应研究人自身的审美心理的是(ABCE)

A.费希纳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蒋孔阳 E.布洛

1.3.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艺术美 B.自然美 C.科技美 D.日常生活中的审美 E.心灵美

1.4.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ABCDE)

A.哲学 B.心理学 C.民俗学 D.人类学 E.社会学

1.5.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ACD)

A.审美意识 B.审美意象 C.美学思想 D.美学学科 E.审美形态

1.6.下列作品蕴含有高级审美意识的是(ABCE)

A.《牡丹亭》 B.《红楼梦》 C.《俄狄浦斯王》 D.仰韶文化(鹰鼎) E.贝多芬的交响曲

1.7.中西悲剧意识的差别有(AB)

A.西方悲剧意识与宗教意识有关,中国的则没有直接联系 B.悲剧结局不同,西方残缺,中国大团圆 C.西方悲剧源远流长,中国在五四后才有悲剧意识 D.中国的悲剧意识强于西方 E.中国没有悲剧意识

1.8.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C)

A.审美意识的产生 B.专门的系统的美学着作问世 C.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D.对审美心理的探索 E.对审美关系的侧重

1.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ACD)

A.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B.完全是马克思独创 C.具有生成性 D.认为物质生产劳动决定其他一切实践 E.具有自发性

1.10.马克思对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即(ABC)

A.自我意识 B.人自身 C.现实的人 D.审美的人 E.道德的人

1.11.自由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即(ABC)

A.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由 B.人与社会关系中的自由 C.人与他人及自我关系中的自由 D.人在审美中的自由 E.人在欣赏中的自由

1.12.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AD)

A.个体内在性 B.自足性 C.圆融性 D.生成性 E.觉解性

1.13.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四种境界是(ABCD)

A.自然境界 B.功利境界 C.道德境界 D.天地境界 E.审美境界

1.14.宗白华认为人生的六种境界中有(ABCDE)

A.功利境界 B.伦 理境界 C.政治境界 D.学术境界 E.宗教境界

1.15.审美境界的特点是(AB)

A.从心境上看,超越功利,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B.从接收效果上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C.只具有一个层次 D.等同于人生境界 E.与人生境界对立

1.16.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表现在(BCD)

A.超现实性 B.审美主体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C.超功利性 D.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E.主观性

1.17.下列属于西方的审美形态的是(BCD)

A.神妙 B.崇高 C.喜剧和悲剧 D.丑和荒诞 E.意境

1.18.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在于(AB)

A.以感性方式打动人心 B.提升人,使人本质力量得到揭示 C.以求真为目的 D.以求善为目的 E.是人类活动的一种

【第四篇】

2.1.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是(BC)

A.鉴赏力

B.审美兴趣

C.审美品位

D.审美个性

E.审美能力

2.2.下列关于审美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CD)

A.审美活动追寻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B.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一样揭示出事实并终止于事实

C.审美活动与道德活动相联系,内在地包含着“善”

D.审美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终极关怀”

E.审美活动对现实世界根本否定

2.3.马克思揭示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本质特征的着作是(AB)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判断力批判》

D.《共产党宣言》

E.《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4.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CD)

A.审美需要

B.审美趣味

C.审美主体

D.审美对象

E.审美经验

2.5.下列不属于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的是(BE)

A.色彩

B.体积

C.形状

D.音响

E.旋律

2.6.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人们曾总结出多种形式组合的形式规律,有(ABCDE)

A.多样统一

B.整齐一律

C.节奏韵律

D.均衡对称

E.对比调和

2.7.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美看成是(AD)

A.某种固定不变的物质实体

B.某种具有客观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价值

C.开放性的系统

D.某种单纯的因素所构成的某种单一的现象

E.许多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2.8.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以其超越眭、自由性,使得审美对象更为生动逼真地展现出其气韵与神貌,下列表现这一主体境界的有(CD)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自由游戏”

C.“坐忘”

D.“非现实化”

E.“欲辩忘言”

2.9.以下着作属于主张巫术说的着作有(ACE)

A.《艺术的起源》

B.《艺术与知觉》

C.《金枝》

D.《美育书简》

E.《原始文化》

2.10.以下属于审美意识的内容的是(ABD)

A.审美愿望

B.审美理想

C.审美需要

D.审美趣味

E.审美体验

2.11.原始人类在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有(AC)

A.器物造型

B.固定装饰

C.器物装饰

D.非固定装饰

E.语言活动

2.12.原始人类的自我修饰与美化主要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下列属于非固定装饰的是(ABE)

A.耳环

B.锥髻

C.文身

D.凿齿

E.戒指

数学自学考试试题答案

不大清楚呢,是什么出版社的出的呢?都不好提供,可以去这个网站找找看,他们一般都能找到,是个专业 课后习题答案网,有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的。没有的话发个求助信息就行了。bb s,5hupo,co m.

建议买两本辅导书,因为燕园的和光明的有些题目课后答案解法不一样。虽然课本后面有答案,但是看看详细的解法很有好处。毕竟考题很多来自于课后习题。我去年考过高数(工本)(课程代码0023,10学分),课后习题确实很重要。

恩,365和华夏大地上都有

自学考试试题数学答案

只含x、z而缺y的方程G(x,z)=0表示母线平行于y轴的柱面,如Z=x²

代码应该是0020吧?

考试辅导频道检索。

专家编写·紧扣大纲·命中率高!本系列试卷由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百名命题专家,根据最新教材及最新《自考大纲》精心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标准性:试卷题型、题量、难度与正式考卷一致,并附最新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面性: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全面覆盖《大纲》规定考查的知识及能力,并突出重点。 预测性:每套试卷均由命题专家根据历年试题对命题规律进行总结和预测后,题题精选而成,命中率高。

对不起,这个没有。因为国家已经不公布自学考试的答案了。谢谢。

我明晰,严燕生,但愿说对了有``

试题有,答案没有。国家并没有公布过自考的答案,网路中的答案都是网友自己从书上找来的,还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就是找前几年出的辅导书,后面一般都有前两年的试题和答案。

稍微用点心吧同学,连书都不想翻,你不想学没人会帮你。因为答案可能分布在书的任何一页,怎么可能就考那么几页呢是不

自己动脑筋,就会发现题目其实很简单,加油哦!相信你一定能行!~_~ *_*

网上是找不到的,就算找到有人提供也不一定正确,建议你到自考书店购买一考通,里面会有历年的试题及答案。祝你顺利!

你好,自考历次真题和答案可以网上看看有没有,一般自考辅导试卷有专门的历次考试试题的。自考书籍主要是教材、大纲和辅导书模拟题历次考试真题,可以网上试试,或是有卖那种历次考试真题的试卷的辅导资料的可以,或是模拟试题都是可以的。

  • 索引序列
  • 自考数学试题与答案
  • 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 自学考试有试题与答案
  • 数学自学考试试题答案
  • 自学考试试题数学答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