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文学概论(一)

自考文学概论(一)

发布时间:

文学概论(一)自考

有三种可能:1、你买的书不是指定的教材,或者不是最新指定的教材。2、你买的书是对的,整个这门课分成两个或更多学期,文学概论(一)是其中的第一个学期。3、自考汉语言文学课分专科和本科,文学概论(一)是专科阶段的,这就要看你是考本科还是专科了。

都差不多吧,呵呵你随便

考外语者任选两门,不考外语者全选:新闻事业管理中国文化概论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广播电视概论文学概论(一)你的意思是只考选考的一门吗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免考: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专科(段)专业,或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可免考已学过且考试成绩合格、名称和要求相同(或高于自考)的课程。其中非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或自考毕业生重考相同专业的,免考课程不超过一半,自学考试毕业生报考相近专业可免考课程代号完全相同的课程。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自考文学概论(一)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因为在正常的大学本科教育中文学概论一共需要四个学期共计32*4学时。因此在自考中尼需要考四次这个课,一般情况下文学概论主流的课本和教材是两本的。你的只有一本说明你买的教材不是权威的。我也是一名汉语言文学的本科生。

1、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 2、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4、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5、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应用于意境理论中,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6、象征意象化:营构文学象征意象的原则和方法叫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创造的必经之途,即在抽象思维的指导下追求意象应合,不惜以荒诞的幻象求得意念的真实。 7、荒诞性: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指艺术家有意创造出不合常理、不合常形的形象以达到揭示某种哲理或观念的目的。 8、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9、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10、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 1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2、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或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3、叙事:就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14、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故事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虚构的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过程,这个时间的顺序和长短是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给出的。 15、文本时间:是叙述文本中叙述语言排列的前后顺序,或者说是读者阅读文本所依照的顺序;这个时间实际上是叙述语言本身的前后顺序和长短。 16、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解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及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 17、叙述标记:是文本中出现的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记作用的叙述手段。 18、故事: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由这些事件组织成的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发生这些事件的具体场景这三个主要方面。 19、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叙事作品中结构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表层结构,即叙事文本自身的结构;另一层是深层结构,即超出叙事文本的文化结构。 20、叙述功能:是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对叙述功能的研究问题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普洛普在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形态研究中提出的。

自考文学概论一

因为在正常的大学本科教育中文学概论一共需要四个学期共计32*4学时。因此在自考中尼需要考四次这个课,一般情况下文学概论主流的课本和教材是两本的。你的只有一本说明你买的教材不是权威的。我也是一名汉语言文学的本科生。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自考文学概论好过吗(2023年10月自考文学概论真题)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概论》这一门好过吗?《文学概论》是一门基础课,很好学,也很容易过。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一人一种说法,那是因为每个人的适应和接受力都不同。我考的就是汉语言文学,对我而言,这门专业很简单,我考过法律的就受不了文邹邹的法律条文。相反,虽然很多人都说汉语言也需要背,但正因为我对其有兴趣,在看书的过程中加入了个人理解,所以考试时都是靠临场发挥,基本都能达到关键点上,所以过的几率还是很大的。文科本身就是需要背的,但背诵要建立在能理解的基础上,若你能做到这点,学汉语言文学还是不错的,因为法律就太“咬文嚼字”了!当然,汉语言文学专业里最难的就属《古代汉语》。对我而言还有理论性太强的《文学概论》考了两次都没过,《写作》的学分与文学概论一样高,可是我连书都没看过就报了这门凑数,却松松考过了!文学作品选是里面最简单的,看看读读稍微背背,考试一般都能及格,但我最讨厌的就是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说,最不喜欢的就是和古代文学有关的一切科目~有兴趣就能学好,学好就一定能过。所以,你要培养这类课程的兴趣,就容易考过了。自考汉语言文学好过吗?自学考试论文答辩,好过吗建议你还是去吧,有什么事情比论文答辩还重要呢,要是这次错过了只能等明年了,学校的老师不可能再约个时间让你独自去答辩的,希望你好好考虑下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概论(一)自考2021

有三种可能:1、你买的书不是指定的教材,或者不是最新指定的教材。2、你买的书是对的,整个这门课分成两个或更多学期,文学概论(一)是其中的第一个学期。3、自考汉语言文学课分专科和本科,文学概论(一)是专科阶段的,这就要看你是考本科还是专科了。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考试科目

专业代号:C050114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

课程设置说明必考课程12门,共68学分;选考课程0门,共0学分;加考课程2门,共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232两门课程。

当今社会,学历逐渐成为“标配”,尤其是对于浙江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就业的学历门槛高,而自学考试也成为了许多人,特别是职场人的获取学历的选择。(五大学历形式清晰对比)其中,没有硬性专业需求,不考数理化,科目少,学习相对容易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成了浙江考生报考自学考试的热门专业之一。理论上来说,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能够做到1.5年毕业,但前提是,考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专业报考计划,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毕业条件及4月、10月考期专业课程考试安排。点击进入:2021年10月浙江自考报名入口: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需考过13门课程(如下图所示),其中,8门必考笔试课,2门实践课,3门选修笔试课。(直通车→2021年10月浙江自考专业及主考院校一览表)结合4月和10月浙江自考笔试课程安排(如下图所示),每次考期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更多可以考4门,想要1.5年毕业,就必须要保证每次考期都考够足够的课程。2021年4月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课程考试安排2021年10月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课程考试安排鉴于浙江自考选考课程可在推荐选修课程中选考,也可在我省现行开考所有专科专业中选考与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课程,课程门数不少于3门,学分不低于15学分。通过查看4月和10月浙江自考笔试课程安排,考生更好在我省现行开考所有专科专业中选考1门与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同的课程,学分不低于6分。浙江自考可以参考以下报考计划,2021年10月可报考:00535 现代汉语、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22年4月可报考:00529 文学概论(一)、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06 写作(一)、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2022年10月可报考:00429 教育学(一)、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门其他专科专业选考课程(与本专业核心课程不同,且学分≥6分)。而在3个考期的时间内,即1.5年之内,考生可根据主考院校发布的实践课程考核通知,进行实践考核(如下图所示)。在合理安排下,考生可在1.5年的时间内考完所有的笔试课程及实践课程,而只要通过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进行毕业申报。也就是说,浙江自考新生若报考2021年10月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合理安排下,1.5年考完所有的课程且成绩合格,则可以于2022年下半年申请专科毕业,一般下半年申请毕业的时间是12月。当然,这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基础差,复习不足,导致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要考两次甚至多次,自考考试的战线无形中就会被拉长。因此,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差的考生可以考虑选择专业的学历辅导机构,如北京正保远程教育集团旗下的教务老师。点击查看: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历解决方案>>选择该方案,我们可以帮助你:1、规划各个考期如何报考笔试科目,科学安排,考试不落空;2、提供班主任全程指导服务,考务疑难及时解答,报名查分重要消息提醒通知;3、赠送大咖辅导课,帮助你打牢基础,重点巩固,提升学习效率,24h内教务答疑;4、赠送智能题库,试题、模拟题等多种形式练题,帮助你提升应试做题能力。5、多端听课做题,便捷学习。电脑、手机、app均可登录账号进行在线学习(不可多端同时登陆),还可下载考点精华讲义。APP可缓存课件,方便大家在没有流量/网络时学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点击这里,咨询客服,了解更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当今社会,学历逐渐成为“标配”,尤其是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就业的学历门槛高,而自学考试也成为了许多人,特别是职场人的获取学历的选择。(五大学历形式清晰对比)其中,没有硬性专业需求,不考数理化,科目少,学习相对容易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成了北京考生报考自学考试的热门专业之一。理论上来说,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能够做到1.5年毕业,但前提是,考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专业报考计划,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毕业条件及4月、10月考期专业课程考试安排。点击进入:2021年10月北京自考报名入口: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需考过12门课程(如下图所示),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10018)”课程,自2015年起已不再安排考试,需通过NCRE一级合格证书申请免考。(直通车→2021年10月北京自考专业及主考院校一览表)结合4月和10月北京自考笔试课程安排(如下图所示),每次考期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最多可以考4门,想要1.5年毕业,就必须要保证每次考期都考够足够的课程。北京自考考生可以参考以下报考计划,2021年10月报考: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06 写作(一)、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22年4月考生可报考:1265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2022年10月考生可报考:00535 现代汉语、00536 古代汉语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在合理安排下,11门课程(除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外),3个考期可以考完所有的笔试课程,而只要通过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考核,成绩合格,即可进行毕业申报。也就是说,北京自考新生若报考2021年10月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合理安排下,3个考期考完所有的笔试课程且成绩合格,则可以于2022年下半年申请专科毕业,一般下半年申请毕业的时间是12月。当然,这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基础差,复习不足,导致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要考两次甚至多次,自考考试的战线无形中就会被拉长。因此,基础较差的考生们可以考虑选择专业的学历辅导机构,报考辅导课程,点击查看:北京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整专业保障方案>>选择该方案,我们可以帮助你:1、规划各个考期如何报考笔试科目,科学安排,考试不落空;2、提供班主任全程指导服务,考务疑难及时解答,报名查分重要消息提醒通知;3、赠送大咖辅导课,帮助你打牢基础,重点巩固,提高学习效率,24h内教务答疑;4、赠送智能题库,历年试题、模拟题等多种形式练题,帮助你练习答题技巧和方法。5、多端听课做题,便捷学习。电脑、手机、app均可登录账号进行在线学习(不可多端同时登陆),还可下载考点精华讲义。APP可缓存课件,方便大家在没有流量/网络时学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点击这里,咨询客服,了解更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文学概论(一)自考教材

准备材料的名称。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一)。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准备这些材料。

00529 文学概论(一) 教材:《 文学概论 》 童庆炳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钱谷融、吴宏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徐中玉、金启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00536 古代汉语 教材:《古代汉语》 王宁 2009年版我也在自考中,祝你顺利过关。。。

我报的也是“汉语言文学” 还剩最后一科 首先你要知道自考其实要你认真的并不难,只看了书 做了练习绝对能过~再说 教材和试卷 其实不同年份和出版社的教材和试卷大同小异 我建议你买你们学校师兄师姐些 用过的 二手资料 又便宜 又方便提个建议 先做一套考试模拟题 感觉一下重点 然后再去看书

考试科目有文学概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写作(一)、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以笔试的形式考,10月19号~20号考。

北京的成人自考有个官方网站:北京教育考试院,成考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会有工作人员在线解答。

一、以下是北京成人自考的报考时间:

二、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个科目与其具体考试时间:

三、以下是成人自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的每一科考试所需要用到的教材:

1、文学概论(一)

教材:《文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王小川编写。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由刘瑞复、左鹏编写。

3、现代汉语

教材:《现代汉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齐沪扬编写。

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

5、古代汉语

教材:《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由王宁编写。

6、写作(一)

教材:《写作(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由徐行言编写。

7、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陈思和编写。

8、外国文学作品选

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由刘建军编写。

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本书编写组。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由孙蚌珠、冯雅新编写。

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由方智范编写。

1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由方智范编写。

参考资料: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关于公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考试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索引序列
  • 文学概论(一)自考
  • 自考文学概论(一)
  • 自考文学概论一
  • 文学概论(一)自考2021
  • 文学概论(一)自考教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