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联系文学史实际谈谈文学思潮的产生

文学思潮的发生往往在社会、文化、教育发生变动的时代。这时的思想活跃,观念蜂起。文学思潮与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因而它往往在此背景下酝酿兴起。如浪漫主义思潮与法国*,中国新文学思潮与新文化运动。文学思潮的发生,在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之外,也具有内在的轨迹与原因。如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后者严格的形式规程对创作造成束缚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五四新文学也有近代文学逐渐变化的根源。文学思潮的发生在近代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也会由传播移植而来。如浪漫主义在德、英、法三国就有交流、汇合的情况,尤其法国的浪漫主义受国外思潮移入的影响,而中国新文学更是文学思潮移植的好例子。

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同样也离不开革新。继承与革新是辨证统一的。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继承是一个有批判、有吸收的扬弃过程,它需要充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革新反映了时代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它必须有借鉴、有创造。真正的继承已经包含着部分的革新因素。而革新在摆脱文学传统的束缚时,在一定程度上又总是与传统保持着血的继承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就是这样既联系又互相区别,共同推进着文学的发展。

文学与科学文化教育的关系

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文学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是应该加以区分的,所谓“文之与史,较然异辙”。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无论历史还是文学。都可以达到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揭示。就历史而言,辩证表明:历史路径是螺旋型上升的,每一种社会形态(如历史人物、历史行为等)都可能在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重复若干次,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出现的相似点,就是沟通历史和现实的桥梁,从而具有普遍性。就文学而言,并不因其虚构性而丧失真实性和普遍性。就文学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层面说,它能深入到现实的底层,达到对现实生活的本质规律的揭示。

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

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

(1)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化发展。

(2)文学自身的变化。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化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它是文学自身的运动。

(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调位

27.语法意义

28.自源文字

29.语音合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

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

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自考试题:文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歌剧与话剧 C.独幕剧与多幕刷 D.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冲淡之境 C.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 E.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音乐性 B.形象性 C.说明性 D.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边塞诗派 B.江西诗派 C.山水诗派 D.田园诗派 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情节 2.审美享受 3.艺术构思 4.典型人物 5.“巫术说”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 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 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 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 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 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 朗格 D.萨洛蒙 赖纳许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A.主导动机 B.积极动机 C.非主导动机 D.消极动机 E.以上四项均对 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A.拼贴 B.拼接 C.杂陈 D.并置 E.排列 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A.审丑 B.审崇高 C.审卑下 D.审悲 E.审喜 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杰姆逊 B.休姆 C.理查兹 D.兰索姆 E.热奈特 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E.表现性 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典型 2.原型意象 3.审美心理结构 4.文学思潮 5.语音层面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 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 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 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 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 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 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 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 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 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文学概论》课程分A卷和B卷,考生可根据使用教材版本不同任选A卷或B卷,使用1989年版和1995年修订本教材的考生请选A卷,使用2000年第1版的考生,请选B卷,若两卷均答,以A卷作为评卷依据。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处于人类社会结构中的___________位置上,它与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___________. 2.导致作家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地说,一个是___________的影响;另一个是___________的作用。 3.文学发展的继承和革新的辩证关系,简而言之,继承是___________,革新是___________. 4.依据作品所运用的语言的有韵或无韵,可将文学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5.创作灵感的基本特点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6.对叙事文学而言,艺术构思中形象酝酿阶段的基本使命是:A、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B、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C、使人物形象___________. 7.在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劳动说”的先期提出者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从语言的直观层次看,诗歌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9.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运用语言具体表现作品内容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我国文论,最先对诗歌中的作家作品风格进行类型研究的是( ) A. 曹丕 B.陆机 C.刘勰 D.钟嵘 2.“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依据不同的艺术手法各自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以下几种( ) A.隐喻、夸张、排比、对偶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讽刺、反语、婉转、荒诞 D.写实、浪漫、象征、魔幻 4.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哲学基础是(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唯理主义 D.感觉主义 5.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下列类别( ) A.情节剧与抒情剧 B.歌剧与话剧 C.独幕剧与多幕刷 D.悲剧与喜剧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我国晚清学者王国维认为,诗的意境可区分为以下几类( ) A.雄浑之境 B.冲淡之境 C.有我之境 D.无我之境 E.古朴之境 7.文学作品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从创作角度看,相似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文学样式来表现 B.从创作角度看,形式的高下优劣将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 C.从发展角度看,一种形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从发展角度看,形式的变革可有力促进文学的快速发展 E.从欣赏角度看,形式最先为读者所感知并可以单独欣赏 8.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 ) A.以抽象的理性形式反映对象 B.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C.以冷静的客观态度说明对象 D.以浓烈的主观情思观照对象 E.以观念性的图式去图解对象 9.叙事类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性格整体,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在生命性的基础上,普遍性与个性的统一 B.在哲理化的基础上,抽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 C.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理念性与经验性的统一 D.在整体性的基础上,丰富性与特征性的统一 E.在审美性的基础上,独创性与深刻性的统一 10.下列文学流派中属于西方现代主义范畴的是( ) A.自然主义 B.表现主义 C.象征主义 D.存在主义 E.超现实主义 11.文学作品语言的特征是( ) A.音乐性 B.形象性 C.说明性 D.含蓄性 E.情感性 12.文学创作的主导思维方式为什么是形象思维 它是由下列哪些因素所决定的( ) A.文学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内容 B.文学所运用的特殊方式手段 C.文学所采用的语言文字材料 D.文学所发挥的独特社会功能 E.文学所身处的意识形态地位 13.文学鉴赏之所以具有审美享受的性质,其主要原因是( ) A.鉴赏的客体作品内蕴审美特质 B.鉴赏的客体作品具有思想倾向 C.读者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作品 D.读者以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作品 E.读者以科学的精神去阐释作品 14.在我国文学,以作家在创作题材上的共同性来命名的文学流派有( ) A.边塞诗派 B.江西诗派 C.山水诗派 D.田园诗派 E.阳湖诗派 15.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 A.反映生活的真实性 B.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C.作品组构的整体性 D.艺术表现的独创性 E.作品特色的民族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情节 2.审美享受 3.艺术构思 4.典型人物 5.“巫术说”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局面,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造就的。 2.所谓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的民族性消亡后的全球大一统的文学。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怎样理解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及它的长处与短处。 2.文学作品的主题为什么会具有时代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同一民族、同一时代中,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波兰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由___________、意义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世界”层等四个层次构成。 2.文本只有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___________时,才能被称为美学对象。 3.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是___________. 5.隐含的作者是在叙述者背后使叙述者和他的___________得以存在的___________. 6.在抒情作品的创作中,抒情的途径一般有:一、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 7.艺术直觉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___________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___________. 8.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 9.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先锋小说家的无体裁写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 10.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家曾把文文化阅读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5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项),6—15题为多项选择(每题有二至五个正确项)。请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给分〕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 A.游移焦点叙述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 A.爱德华 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 朗格 D.萨洛蒙 赖纳许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6.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我们可以将创作动机区分为( ) A.主导动机 B.积极动机 C.非主导动机 D.消极动机 E.以上四项均对 7.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最突出体现新观念的特征的是文本的( ) A.拼贴 B.拼接 C.杂陈 D.并置 E.排列 8.以下属于审美的是( ) A.审丑 B.审崇高 C.审卑下 D.审悲 E.审喜 9.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的重要影响体现在( ) A.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B.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C.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政治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D.不同时期的政治,影响文学的内容与风格 E.统治阶级的政策制度以及个人好恶,影响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10.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A.文学文本具有内指性 B.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C.文学文本建构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D.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E.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11.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杰姆逊 B.休姆 C.理查兹 D.兰索姆 E.热奈特 12.文学的文化意义包括( ) A.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境遇 B.文学可以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文学可以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D.文学可以揭示人的生存状况 E.文学可以憧憬人类的未来 13.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A.内指性 B.音乐性 C.陌生化 D.本色化 E.表现性 14.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之所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 ) A.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 B.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 C.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D.典型环境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E.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 15.以下关于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情绪主要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则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 B.情绪产生在情感之前 C.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不仅有情境性而且有稳定性 D.情绪与情感相互依赖 E.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典型 2.原型意象 3.审美心理结构 4.文学思潮 5.语音层面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先判断命题的正误,然后简要地阐明理由) 1.艺术想象就是艺术直觉。 2.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看,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文学的电子传播的特征。 2.文学创作中对于语言的运用有哪些具体要求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2.根据你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请区别文学与科学文化。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529 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2.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 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3.革新的前提和基础 继承的目的和要求(或称目的和方向) 4.韵文(或称文) 散文(或称笔) 5.突发性 直觉性 创新性 6.清晰起来 丰满起来 活跃起来 7.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8.韵律之美 高度凝练 9.内容结构 表现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C 3.B 4.C 5.C 6.CD 7.ACE 8.BD 9.ADE 10.BCDE 11.ABDE 12.ABD 13.AC 14.ACD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指叙事文学作品中由人物的活动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2.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中,他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处于无障碍状态,从而使他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超脱和愉悦。 3.指作家在感受、认识所汲取的生活材料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意图,运用典型化或意境化的方法建构起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体系的心理活动。 4.指作家的审美力和生命力所创造的,由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性三个层次互相交融所组成的艺术形象,是一个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又有高度的审美价值的完满而有生气的性格整体。 5.在探索文艺起源问题上的一种理论观点,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和弗雷泽提出。他们认为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包含着巫术的意义,都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因为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才促成了艺术的诞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对。 文学的繁荣当然离不开作家的创作,但是,它并非作家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因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所以,读者对文学的热情如何、需求如 何,将直接影响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创作走向。即是说,只有作家与读者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并且相互合作,携手并进,才能造就文学的繁荣局面。 2.错。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社会属性。文学的世界性的涵义应作如下理解: 一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学越来越多的跨出国门,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的精神财富。 二是各民族文学在相互间频繁地借鉴、吸收和交融汇合中,不断催生出带普遍性的新的艺术素质来。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 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特点是: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形象那样具有直观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根本无法看到形象,读者只有在理解作品的语言的基础上,经过自己 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应的形象来。就是说,读者是通过理解语言符号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 它的长处是:文学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性天地,读者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丰富它、充实它。 短处是:一部秀、最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不懂作品所用以塑造形象的语言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2.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时代性的原因是; 首先,文学反映的总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与时代相关联的生活情景、审美意识 等不可能不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次,作家的心灵窗口会敏感地接纳时代的风云变幻,作家的社会责任性会促进他关注时代的社会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时代相适应的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反映它们。 再次,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也总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并且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反馈于文学创作。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产生文学风格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生活是文学风格的客观基础,而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不仅是五光十色、异常多样的,而且是变动不居、流动发展的。这样,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与历史的社会生活,必然导致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第二、作家创作个性的多样性。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而不同的作家因其个性气质、生活实践、文化素养、艺术追求等因素的不同,会形成不同 的创作个性,同一作家其创作个性也会有所变化与发展。这样,多样性的创作个性,必然会使文学风格出现多样性。 第三、公众审美要求的多样性。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公众,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而公众因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这样,多样性的审美要求反馈于文学创作,必然会产生出多样性的文学风格。 2.说文学批评是一种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的原因是: 第一、文学作品说到底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一切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内容,总是要提出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因此,批评就必须依据 正确的历史观和一定的社会生活为参照系,来分析、研究作品,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是说,文学批评首先是一种社会批评。 第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点在于审美。文学所反映的生活,虽然融合着政治、经济、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但其中的审美因 素却是基本的和主要的。因此,文学批评又不能不是美学批评,即依据一定的美学观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作出中肯的审美价值方面的评价。 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层 图式外观层 意向性状态 2.对话关系 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象征性 5.讲述行为 一种意识 6.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7.感性形式 心理能力 8.审美和娱乐 求知与受教 批评与借鉴 9.多语体或杂语体小说 自反小说或元小说 10.品质阅读 价值阅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A 4.B 5.D 6.AC 7.AD 8.ABCDE 9.ADE 10.BDE 11.BCD 12.ABCDE 13.ABCD 14.AC 1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是指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3.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4.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倾向。 5.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 四、辨析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错。 首先,艺术想象与艺术直觉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与感性形象紧密相关,都伴随着强烈的美感享受,都具有创造性。 其次,虽然二者具有共同点,但艺术想象不是艺术直觉,艺术想象的过程一般是有意识的,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无意识的;而且艺术想象的过程是由感性形象到感 性形象,期间虽有创造,但也主要是形象层面的加工改造,而艺术直觉的过程则是从感性形象入手,终结于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韵味的把握。 2.对。 首先,语言中蕴含着语音、节奏、象征、形态等审美的因素,在文学中,通过作家对语言的这些“美的资源”的悉心开发和铸造,语言本身在意义表达中就会显示出它的独特的“美”来。因此,语言是文学文本的美的资源。 其次,在文学中,语言当其成功地和富于个性地表达了意义时,它本身也会显示出独特的美来,语言美是文学美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首先,电子传播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 其次,电子传播提供的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合。 再次,电子传播具有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2.文学创作中对语言运用的具体要求有: (1)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 (2)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 (3)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独创性。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再次,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 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既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2.首先,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尤其是在自然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的视野。 其次,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要揭示的是人的心灵方面的奥秘,科学揭示的是自然方面的奥秘。 再次,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与美,但文学追求的真主要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客观世界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文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调位

27.语法意义

28.自源文字

29.语音合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

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

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自考试题:文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在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文艺“模仿自然”观点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赫拉克利特 2 .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艾布拉姆斯 C. 苏姗·朗格 D. 英加登 3 .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A. 萨丕尔 B. 王力 C. 伊格尔顿 D. 索绪尔 4 . 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 托尔斯泰 B. 别林斯基 C. 杜勃罗留波夫 D. 车尔尼雪夫斯基 5 . 把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理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6 .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7 . 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 巴特尔 B. 热奈特 C. 格雷马斯 D. 福斯特 8 . “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A. 布洛克 B. 克罗齐 C. 科林伍德 D. 卡西尔 9 .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普通性 B. 特殊性 C. 典型性 D. 独创性 10 . 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 方苞 B. 姚鼐 C. 王夫之 D. 刘熙载 11 . 劳动说的提倡者是() A. 弗雷泽 B. 斯宾塞 C. 康德 D. 普列汉诺夫 12 . 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 摹仿说 B. 游戏说 C. 巫术说 D. 劳动说 13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段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断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14 .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购买者 D. 学习者 15 .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西文批评流派是() A. 接受美学 B. 结构主义 C. 解构主义 D. 英美新批评派 16 . 提出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普列汉诺夫 17 . 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18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C. 钟嵘的《诗品序》 D. 刘勰的《文心雕龙》 19 . 西方历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表现主义 20 . 19世纪中期,社会形态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逐步过渡到() A. 自然主义 B. 象征主义 C. 未来主义 D. 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阶段有(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共名”说 22. 最常见的人物类型有( ) A. 扁平人物 B. 正面人物 C. 圆形人物 D. 典型人物 E. 性格人物 23. 西方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的类别有( ) A. 叙事作品 B. 抒情作品 C. 戏剧作品 D. 电影作品 E. 电视作品 24. 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类的游戏本能有关的人有( ) A. 康德 B. 席勒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E. 海德格尔 25. 巫术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爱德华·泰勒 B. 弗雷泽 C. 萨洛蒙·赖纳许 D. 康德 E. 黑格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 27.典型环境 28.期待视野 29.共鸣 30.文学思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7分,共 28 分) 31.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2.你怎样理解抒情作品的抒情原则? 33.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34.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 22 分) 35.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6.文学批评的意义有哪些?举例说明。

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

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

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

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

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26.调位

27.语法意义

28.自源文字

29.语音合成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

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

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

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

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

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

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A.想起来了

B.北京人多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

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

自考试题:文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

B.西塞罗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

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

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

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

A.叠韵

B.叠字

C.重复

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

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

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

B.连续性

C.思想性

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

B.逆时序

C.倒叙

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

人是

A.布洛克

B.克罗齐

C.卡西尔

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

B.格调

C.风骨

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

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

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

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

B.《典论·论文》

C.《文赋》

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

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

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

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18.文学有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分,通俗文学有时又称为

【答案】:2017年4月自考于4月15-16日考试结束,上学吧找答案将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上学吧找答案网。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在古希腊时期,最早提出文艺“模仿自然”观点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赫拉克利特 2 .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艾布拉姆斯 C. 苏姗·朗格 D. 英加登 3 . 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A. 萨丕尔 B. 王力 C. 伊格尔顿 D. 索绪尔 4 . 把典型形象称为读者的“熟悉的陌生人”的俄国文论家是() A. 托尔斯泰 B. 别林斯基 C. 杜勃罗留波夫 D. 车尔尼雪夫斯基 5 . 把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理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6 . “《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A. 李贽 B. 叶昼 C. 金圣叹 D. 毛宗岗 7 . 从人物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文论家是() A. 巴特尔 B. 热奈特 C. 格雷马斯 D. 福斯特 8 . “艺术表现本身,乃是使某种尚不确定的情感明晰起来,而不是把内心原来的情感原封不动地呈示出来。 ” 作出这一论断的理论家是() A. 布洛克 B. 克罗齐 C. 科林伍德 D. 卡西尔 9 .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普通性 B. 特殊性 C. 典型性 D. 独创性 10 . 在我国,从美学高度将文学风格区分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型的人是() A. 方苞 B. 姚鼐 C. 王夫之 D. 刘熙载 11 . 劳动说的提倡者是() A. 弗雷泽 B. 斯宾塞 C. 康德 D. 普列汉诺夫 12 . 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A. 摹仿说 B. 游戏说 C. 巫术说 D. 劳动说 13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段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断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14 . 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购买者 D. 学习者 15 . 提出“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的西文批评流派是() A. 接受美学 B. 结构主义 C. 解构主义 D. 英美新批评派 16 . 提出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标准的人是() A. 恩格斯 B. 马克思 C. 列宁 D. 普列汉诺夫 17 . 存在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后现代主义 18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段对文人“感物”过程的描述出自() A. 陆机的《文赋》 B. 曹丕的《典论·论文》 C. 钟嵘的《诗品序》 D. 刘勰的《文心雕龙》 19 . 西方历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表现主义 20 . 19世纪中期,社会形态逐步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也逐步过渡到() A. 自然主义 B. 象征主义 C. 未来主义 D. 表现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西方典型论发展的阶段有(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共名”说 22. 最常见的人物类型有( ) A. 扁平人物 B. 正面人物 C. 圆形人物 D. 典型人物 E. 性格人物 23. 西方的“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的类别有( ) A. 叙事作品 B. 抒情作品 C. 戏剧作品 D. 电影作品 E. 电视作品 24. 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类的游戏本能有关的人有( ) A. 康德 B. 席勒 C. 斯宾塞 D. 黑格尔 E. 海德格尔 25. 巫术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爱德华·泰勒 B. 弗雷泽 C. 萨洛蒙·赖纳许 D. 康德 E. 黑格尔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学 27.典型环境 28.期待视野 29.共鸣 30.文学思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7分,共 28 分) 31.简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2.你怎样理解抒情作品的抒情原则? 33.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的表现形态。 34.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小题12分,第36小题10分,共 22 分) 35.结合文学实际论述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36.文学批评的意义有哪些?举例说明。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答案解析

专业课1、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李建中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修订版)于可训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五版,朱维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三版,梁立基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登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入学习指南课程页面,完成五次形考任务即可。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登入不了 1、可能是网路繁忙,过一会儿试试。 2、可能是账号或密码记错了,比如大小写等,仔细回想一下午。因为提示你的是账号和密码错误。 3、重新注册申请,账号。 4、看没有客服电话,打电话询问一下,能不能帮找回来密码,或询问是什么原因。 国家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成立于2012年6月21日,位于中国北京,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资讯科技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端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以现代资讯科技为支撑,探索现代资讯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2204国家开放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2015年1月份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_英语Ⅰ(1).pdf :taodocs./p-9973169.

通过自考的方式是可以升本科的,具体看你想报哪个学校,学制一般在 2到3年左右

谁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级财务会计(二)试题的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语文学基础作业一 我们团队能辅导您完成。

除护理学专科学制为3年外,其余专业学制为2年。

不同学校不一样,有些是先军训的,有些要10月才开学的,每个学校都不一样的,具体开学时间会因为学校的原因有所改变的.

《国开学习指南》课程网上操作步骤: 一、登入 1、开启国开学习网。在网页右上方“登入”处,选择学生登入。点选“登入”。选择“学生” 2、输入“学号”、“密码”(密码为预设生日)和验证码,点选登入。 二、点选课程 登陆后点击【课程学习】栏下【我的课程】,再在【在学课程】栏下点选【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新生课程和作业资讯正在建立中)“课程学习”栏下“我的课程”点选“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在学课程 三、进入“国开学习指南”学习和考核介面 四、介面介绍 主介面主要分为若干功能区 1.国开校长寄语;2通知与公告;3.学习活动;4.形考作业;5.国家开放大学免费学习资源;6.辅助、帮助;7.资料、资料统计区 五、形考作业 此课程为100%形考。考核作业全部在这里完成。 形考一:测试题包含多项选择题2 道,每小题 5分;判断题5道,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形考二:测试题包含单项选择题5 道,每小题 2分;判断题5道,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形考三:测试题包含单项选择题4 道,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4道,每小题1分;判断题6道,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形考四:测试题包含单项选择题5 道,每小题2分;判断题5道,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形考五:测试题包含判断题5道,每小题1分;单项选择题5 道,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5 道,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每次形考可以做三次,以最高成绩记录。五次成绩总和就是最终成绩 六、学习活动区 学习活动区,有5方面的活动,主要是用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应5次形考作业。 七、资料、资料统计区 资料、资料统计区,是对学生学习以及形考行为的一个检视统计。可以统计处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学习次数和形考成绩等等。 进度条,可以显示学生的学习程序,已学习部分是绿颜色,未学习是蓝色 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资讯科技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端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学校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以现代资讯科技为支撑,探索现代资讯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授予学士学位,由学校向北京市学位委员会申请并获批后,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国开指南只要提交之后,就会显示出答案了,你检视刚提交的考试,就看到评判结果及正确答案了。

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诗人的职责不在于像历史学家那样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不在于描写历史的真实;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这些事是可信的、是带有普遍性的。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艺术(诗)中不是在谋求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在谋求艺术的真实。这种艺术真实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不是在艺术世界中对历史事实的简单重复,而是能表现出未来可能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补充: 境——竟,一般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虚化用于精神领域始见于 《庄子》 ,《庄子》:“荣辱之境”(《逍遥游》)、“是非之境”(《秋水》)、“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齐物论》)等。 补充: 西方 美学 上的“距离”论,就是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 功利 距离的体会。“距离”论的提出者 瑞士 心理学家 布洛 (Edward Bullough,1880~1934)提出了一个“雾 海航 行”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在大海航行中突然遇到 大雾 ,这对大多数旅客来说,都是极不愉快的经验,伴随着人们的是焦虑、恐惧和紧张等等。但是只要我们把眼前的可能发生的危险等抛在一边,换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这景象,周围的大雾迷迷原原,变成了半透明的乳状的帷幕,这不是很美吗?这里实际上是对已有的经验换了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即所谓在 观照 中“插入了距离”。布洛解释说: 距离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而是相当复杂的。它有否定的抑制的一面——割断事物的实用的方面以及我们对待事物的实践态度,它还有积极的一面——精心制作在距离的抑制作用所创造的新的基础上的经验。因此,这种对事物作有距离的观看,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正常的观看。通常,经验总是把同一方面向着我们,即具有最强的时间的 感染力 的方面。一般情况下我们意识不到事物不直接不实际地触及到我们的那些方面,我们一般也意识不到同我们的自己的 接纳 印象的自我相分离的印象。事物颠倒过来,意外地观看通常未注意到的方面,这使我们得到一种启示,这就是 艺术 的启示。 所谓“艺术的启示”也就是在换了一个视角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体验,以便看到通常本注意的方面,即事物的深义和诗意的方面。 补充: 《 论语 ·阳货》载 孔子 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可以看作是孔子《诗》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从内核的层面,它论述了《诗》与 伦理 观念,尤其是“仁”、“礼”的关系;从功能的层面,它表述了《诗》的经世之用与进德之功;从阐释的层面,它点明了《诗》的阐释路径,因为有“可以”,就有一个“如何可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阐释。下面我们就结合《诗论》,来讨论《诗》是如何“兴”、“观”、“群”、“怨”的,必要时也将应用传世文献中的孔子论《诗》材料。 “兴”,作为阐释学意义的“兴”其实就是“取譬”,而功能意义上的“感发志意”则是“取譬”于《诗》的结果,所以孔安国与 朱熹 的注无所谓谁对谁错,着眼点不同而已。从阐释的形态来看,古人的论说引《诗》基本上是取譬似的,古人引诗每每于结尾处缀以“此之谓也”之习语,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实际上就点出了引《诗》作为譬性思维的取义特征。此外,“赋诗 断章 ”从赋诗者当下的情境看也是取譬似的。所以,以《诗》取譬是先秦人最主要的用《诗》形式。先秦人取譬用《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显性的,就是直接就诗句的字面义来取譬,比如《 论语·述而 》孔子引《小雅·小旻》之“不敢暴虎,不敢 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来批评子路只有血气之勇,却缺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谋及谨慎。另一种模式是隐性的,也就是从字面不能直接申发出说诗者的含义,需要说诗者“引譬连类”予以发掘,最终突破语言的浅表视域,落到言语之外。就像子夏由孔子“绘事后素”申发出“礼后”那样。同样, 子贡 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悟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道理,同样也受到孔子的称赞。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取譬,都要 遵从 “类”的约束。在先秦时,“类”是一个 社会学 概念,然后被引进了 语言学 领域。“类”具有 宗法 性和同一性。一旦形之于思维,成为取譬的标准,“类”就有了伦理的和 逻辑 的双重特性。逻辑的标准可以利于思维间关系的构建,以保证取譬的成功。而且“类同”是“有以同”,这就使得取譬的范围可以很广,同一事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取譬,同一事物也可以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取譬。如果说事物间的同一性是取譬的外在规定的话,则伦理性的标准就构成了取譬的内在 张力 ,从根本上规范了取譬的方向。子贡、子夏之所以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因为他们的取譬是以宗法伦理、修身养德为归依的。有违于此就是“不类”,就像 《左传》 昭公元年,楚令尹歌 《大明》 之首章,俨然以王自取譬,赵孟就讥其“不类”;三家以《雍》彻,孔子也讽刺说:“‘相维辟公, 天子 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这都属于取譬不类。 就传世文献来看,孔子论《诗》多为引诗,是“取譬”似的。《诗论》中也有这种取譬解诗形式,第6、7、21、22等简皆是。比如孔子说:“《鸤鸠》吾信之”。《鸤鸠》属 《曹风》 ,《毛诗》以为是刺诗,而孔子则无所谓美刺,他只是取譬于“其仪一兮,心如结”,以说明君子当有均一之德。说“吾信之”不是别的,信“德”也。 “观”, 郑玄 注:“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考见得失”,均是 从政 治角度切入的。但我认为如果将“观”作此理解,就与“群”、“怨”,至少与“怨”相包容了,这无疑会削减“兴观群怨”作为理论整体的表述广度。所以“观”至少有两用,施用政治,即为观人情之 厚薄 ,识风俗之盛衰;施用于个人,即为观人“ 情志 ”。而且主体是观人“情志”,因为即便是政治的兴衰也是通过个体的情志反映出来的。从传世文献及上博简《诗论》看,“观”是孔子非常重要的一种解《诗》模式,那种“吾于……见……”、“吾于……知……”、“吾以……得……”等句式就是“观”的视角所特有的 表达方式 。其次,从“观”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特别重视对 诗歌 中个体情感的把握,形成了以“情志”解《诗》的独特视角。《诗论》解诗,有好几处谈到“志”。比如,第8简其论《小旻》云:“《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也。”第19简“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也当为解某诗语,第26简论《蓼莪》:“《蓼莪》有孝志”,等等。如果说“志”偏向于理性,具有一定的伦理内涵,则“情”就是 心理结构 中的“欲望”,是人本性的真实反映。《诗论》有好几处谈到了“情”,如第9简:“《黄鸟》则困而欲反其故也”,第10简其说《 燕燕 》:“《燕燕》之情”,第18简其说《杕杜》:“《杕杜》则情喜其至也”,第19简说《 木瓜 》:“《木瓜》其藏愿而未得 达也 ”,第25简说《兔爰》:“《有兔》不逢时”,等等。而政治的兴衰,民风的厚薄就寓于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中。比如《诗论》说《兔爰》“不逢时”,何谓“不逢时”?《 说苑 ·敬慎篇》记孔子读《诗》至《正月》之六章,则感慨说:“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 关龙 逢,纣杀王子 比干 。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所以孔子常说“天下无道则隐”,那么《诗论》以“不逢时”评《兔爰》不就是含有“天下无道”的意思吗?最后,“观”有各种各样的角度,以“观”解诗也就了多重视角。比如《 柏舟 》, 《孔丛子》 说“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而《诗论》评《柏舟》曰“闷”。“匹夫执志之不可移”有称赞的意味,而“闷”就有了讥讽意,何哉?因为君子 遁世 无闷,就像《孔丛子》论《考槃》那样。所以《柏舟》的主人公就只能当“匹夫”之谓。 总之,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用“观”的方法,从“情志”的角度解《诗》,使得孔子对诗旨能有准确的把握,而且是多视角的。这是孔子重“情”的《诗》学思想在解诗中的反映,它使得孔子不仅比此前的解《诗》 高明 ,也比他以后的解《诗》者高明。 “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我认为均不确,“群”就是“别群”,也就是“君子”、“小人”之辨。辨别君子、小人关乎进德, 《论语》 一书,“君子”一词凡107见,“小人”凡23见,每每相较而言,可见孔子对“君子”、“小人”之辨的重视程度。就 《诗经》 而言,有许多诗篇言及“君子”之德,或“小人”之行,故有“君子之诗”,有“小人之诗”。这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解《诗》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在先秦时还可能比较流行,如 《孟子·告子下》 载高子论《小雅·小弁》为“小人之诗”。这种解诗方式也见诸《诗论》,如第25简“《肠肠》小人”,第27简“《仲氏》君子”就是。或曰,孔子曰《 诗三百 》“ 思无邪 ”,则于“小人之诗”,何以“无邪”?事实上校诸《诗论》可知,孔子并非对所有诗都是持赞成态度,有的也是批评的,如《柏舟》之“闷”,《墙有茨》之“慎密不知言”,还有第28简以“恶而不闵”评诗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朱熹《集注》解释“思无邪”为:“凡《诗》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是有道理的。读“君子之诗”,知何以为君子;读“小人之诗”,知何以规避小人,故曰:“诗可以群”。 “怨”,孔安国、郑玄皆注:“刺上政”。朱熹注:“怨而不怒”。二者都将之归于政治,过于褊狭。《诗》固然可以怨刺上政,但绝不仅限于此。翻开《诗经》,怨词满眼,有悯乱嫉恶之怨,有旷夫思妇之怨;既有忧国忧民之思,也有一已之私情,如统统归结为“怨刺上政”,则殊为无据。《诗论》第8简论《雨无正》、《节南山》曰“皆言上之衰,王公耻之”,怨刺的对象是 周天子 ;论《小弁》、《巧言》曰“皆言流人之害”,第9简论《祈父》曰“《祈父》之责,亦有以也”等,皆为刺当权者,概括起来,这些都可以称为“刺上政”。而第17简“《 扬之水 》其爱妇悡”,“悡”,《 说文 》注“恨”,又曰“怠”。但校之今本《诗经》的三首以《扬之水》名篇的诗都不相吻合,当为逸诗。诗写的是 怨妇 之“恨”,就不能归为“刺上政”。第29简“《涉溱》(即《郑风·褰裳》)其绝”是针对“子不我思,岂无他士”而言的,是“爱而不得”的绝 情诗 ,故曰“绝”。这种“怨”也是怨妇之“怨”,非以“刺上政”也。 孔子从“怨”的角度解《诗》也可以看作是对个体情感的 张扬 ,正如他自己在述自己作 《春秋》 之意时说的那样:“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所以,以“怨”解诗,也是孔子重“情”《诗》学思想的阐释实践。 以上我们就《诗论》与孔子《诗》学思想的重诂做了简单的论述。我们认为,《诗论》对我们重新认识孔子的《诗》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孔子《诗》学思想中重“情”的一面,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孔子解《诗》的实例,让我们对孔子《诗》学思想的认识落到了具体的实处。而且正确的评价孔子论《诗》、解《诗》重“情”,对于重新构建中国诗 学理论 史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先秦只有“诗言志”,而“诗缘情”要到 西晋 时 陆机 《文赋》 出,才出现。那么既然孔子就有了“诗言情”的观念,那么,“诗言志”还会是先秦惟有的诗学观念吗?“诗缘情”还会是魏晋的新风尚吗?

1、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2、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

3、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

4、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

5、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

6、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

7、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8、艺术知觉: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产生的知觉形象。

9、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

10、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11、自然情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

12、政治情感:建立在一定的政治思想观念基础上,有强烈功利性,是某个社会集团与现实之间利害关系的心理反应。

13、道德情感: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的,长期深入人心的,对道德规范、道德观念的心理反应。给人压迫感、紧张感。

14、宗教情感:以信仰为依托,将人的心灵引向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的情感。

15、艺术想象: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16、科学想象:主体指向客观事物某种内在规律,通过创造性心理活动认识客体,得到正确结论的心理过程。

17、再造性想象:主体对他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进行回忆的过程。艺术想象的一种。

18、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9、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

20、艺术理解: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

1、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2、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3、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4、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5、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6、符号矩阵:是一种由四个符号学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这是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行动逻辑的模式。

7、隐含的作者:当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进入作品中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一种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常被称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的作者。

8、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

9、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10、抒情原则:在抒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传情达意,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抒情原则。作者在抒发情感、创作抒情作品的过程中,在处理情感与理性、情感与现实、情感与语言等关系的问题上,有意无意间所遵循的原则,称为抒情原则。

11、抒情策略:在创作作品时,作者总是在语法或修辞上采取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和手段谓之抒情策略。

12、抒情的语法策略:是指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语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谙此道。比如,诗人有所谓的“诗家语”,它指的是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常常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追求某种特殊的语言效果。

13、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意象、隐喻、典故、悖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四种。

14、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5、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6、抒情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国,“小品”一词最早出现于《世说新语》,意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国的蒙田,英国的培根紧随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它注重描写个人的经历、境遇,抒发个人的情感、情绪;第二,它具有坦荡开阔的心胸和闲适恳切的调格。

17、抒情作品:专门用来抒情达意,它是与叙事作品相对而言的另一类文学作品;具体地说,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18、韵律:抒情作品中由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而造成的和谐音调,谓之“韵律”。在西方,韵律是一个统称,它可以分为韵与律两个方面。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则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语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19、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0、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自考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答案你要自己找了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A.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 )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A.一条 B.二条C.三条 D.四条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 )A.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 )A.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 )A.“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A.“无为” B.“无不为”C.“自在” D.“逍遥”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 )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 )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 )A.三省 B.尚书省C.中书省 D.门下省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 )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A.轩辕黄帝 B.秦始皇赢政C.汉高祖刘邦 D.汉武帝刘彻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韩非子17.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老子》 B.《管子》C.《商君书》 D.《韩非子》18.东晋葛洪所撰重要道教理论著作是( )A.《老子五千文》 B.《太平洞极经》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抱朴子·内篇》19.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老子 D.周公20.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 )A.楚辞 B.大雅C.小雅 D.周颂21.尊崇自然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哲学基础是(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22.现代汉语主要有( )A.六大方言 B.七大方言C.八大方言 D.九大方言23.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宋玉 B.王充C.萧统 D.陆机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A.三个阶段 B.五个阶段C.六个阶段 D.七个阶段25.“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濑溟和熊十力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做( )A.东南楚 B.东楚C. 西南楚 D.南楚E.西楚27.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有( )A.物质交流 B.中外文化的沟通C.佛教的东传 D.西域丝绸的输入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28.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峰期涌现的有 ( )A.韩愈 B.柳宗元C.白居易 D.刘禹锡E.欧阳修2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30.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A.孔子 B.墨子C.庄子 D.尹文子E.孟子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狭义文化32.“塞北江南”33.宗法制34.《诗经》35.禅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为什么说中国具有文化发展的广阔地理舞台?37.简述中国古代礼与俗的区别。38.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39.简述汉语的特点。40.简述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及其意义。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论春秋战国时代是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42.试述我国传统市商的经营之道。

专 业: 姓 名: 分 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_______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_______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_______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 5._______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是_______。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_______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_______。10.古代通称棋艺为“博奕”。“奕”是_______。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姨诀称姨夫,自己与姨夫关系为妯娌。( )2.江西庐山的岳麓书院是北宋著名书院。( )3.自秦始皇以后,方孔圆钱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式,直到清末,沿用了两千多年。( )4.韩愈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 )5.王实甫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近70种剧本,留存下来的有18种。( )6.农民是民间故事的传播者也是它的主人公。( )7.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题中有“判”,即判决书。( )8.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9.明末清初一些杰出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都是科举制的强烈批判者。( )10.敦煌文书大致可分为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两大类,其中世俗文书数量较多。(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是( ),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光武帝3.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4.唐时科举考试( )一次,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投递履历表,叫做“投状”。 A.每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5.中国历史上的准确年代计算,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 )年)开始的,迄今不曾中断。 A. 827 B. 841 C. 781 D. 516.《日知录》是( )的著作。 A.方以智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7.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 ) A.《法意》 B.《原富》 C.《群学肆言》 D.《天演论》8.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六 D.八9.隋唐时的孙思邈精于医药,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是( ) A.佛教徒 B.道教徒 C.伊斯兰教徒 D.基督教徒10.以道教为题材的神魔小说,最有名的是( ) A.《搜神记》 B.《西游记》 C.《封神演义》 D.《东周列国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七夕 2.《木兰辞》 3.四大传说 4.盂兰盆节 5.钟鼎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什么叫“三言”、“二拍”? 2.你怎样理解墨子的认识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 2.简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1.祭祀 2.客卿 3.阴阳或农 4.《离骚》 5.杜甫 6.《汉书》 7.讲史话本 8.心 9.篆书 10.围棋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A 2.C 3.B 4.A 5.B 6.C 7.D 8.D 9.B 10.C 四、1.“七夕”是古代的一种节日,农历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织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 2.《木兰辞》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篇章,它歌颂了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 3.“四大传说”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与青蛇》、《梁山伯与祝英台》四大民间故事。 4.孟兰盆节是群众性最强的佛教节日,时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寺于此日举办孟兰盆会。 5.“钟鼎文”是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因铭文多刻在青铜的礼器或乐器上,所以叫钟鼎文。五、1.“三言”指冯梦龙编纂的《古今小说》(又名《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凌氵蒙 初创作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惊奇》。 2.墨子的认识论属于唯物论的经验论。他把客观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基础。墨子还提出了检验真理的三条标准,即“本”、“原”、“用”。“本”即间接经验,“原”即直接经验,“用”即通过实践效果进行检验。但由于墨子片面强调感性经验,轻视理性思维,往往把错误的传闻和幼觉假象也当成真理。六、1.汉代统治者对法制进行的改革: (1)废除苛法和酷刑。(2)优恤老幼废疾。(3)推行谳狱制度。谳狱,即评议定罪量刑。 (4)以《春秋》决狱。即引《易》、《书》、《诗》、《礼》、《乐》和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著作为断案的准绳。(5)以儒家教义解释法律。 汉代法制改革,是统治者不断总结经验修订秦法制的过程,也是儒家思想逐步影响封建法制的过程。 2.王充的哲学思想: (1)王充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是“气”,万物因气而生。 (2)在认识论方面,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反复强调,人的知识只能通过人的感官和外界接触得来,尖锐批判当时流行的圣人“神而先知”论。 (3)王充既重视感性经验,又重视理性思维。 (4)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王充肯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5)王充虽然否认神秘的天命论,却陷入唯心主义命定论。王充的唯物论仍然是朴素的,还存在不少的漏洞。

盘古说:我开;女娲说:我补;共工说:我撞;神农说:我尝;精卫说:我填;夸父说:我追;后羿说:我射;嫦娥说:没射着!黄帝说:我们做什么;尧说:我让;舜说:我也让;禹说:咱爷们怎么办? 启说:让他们球! 桀说:好玩; 汤说:造反有理了; 夏亡了…… 纣说:痛快; 武王说:我也反了; 商亡了…… 幽王说:点火; 褒姒说:刺激; 周也亡了…… 干将说:我铸; 专诸说:我舞; 荆柯说:我刺; 赢政一躲:没刺着…… 始皇说:我修; 姜女说:我哭; 陈胜说:有种; 项羽说:我举; 刘邦说:我斩; 秦亡了……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无为; 庄子说:我逍遥;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张良说:我出谋划策; 韩信说:我统帅三军; 萧何说:无运筹帷幄; 高祖说:老婆,怎么办; 吕后说:全喀嚓了。 文景说:我治; 武帝说:我兴; 光武说:我中兴; 献帝说:我说了不算。 张骞说:我通; 班超说:我也通; 苏武说:通个屁! 卫青说:我打; 霍去病说:我也打; 李广说:我还打; 昭君嫣然晕笑,遂天下太平。 董卓说:我势大; 吕布说:我人帅; 貂婵说:你们俩谁厉害。 董卓完蛋了。 曹操说:快帮我脱鞋迎老许; 刘备说:快给我牵驴来访诸葛; 孙权说:周郎自有妙计安天下; 周瑜说:加油,烧死老曹; 诸葛说:天下三分,人人有份; 司马昭说:向刘备同志学习; 晋开始了。 司马迁说:要想成功,不怕被宫; 班固说:我要出书; 司马相如说:一首赋稿费一千; 曹操说:抄家伙我要赋诗; 曹植说:命题作文有何难; 孔明说:我要写道动员令; 陶潜说你们累不累呀。 遂卷铺盖回家了。 朱温说:我同花顺; 萧道成说:我一条顺; 陈霸先说:重新洗牌…… 杨广说:去扬州观花; 李渊说:消来公费旅游; 李世民说:魏征,你的意思; 李治说:老婆,你的意思; 武则天说:那还不如我说了算; 薛刚说:反了你了! 骆宾王说:鹅肥; 王勃说:情深; 李白说:酒美; 王维说:景幽; 孟浩然说:风流; 杜甫说:屋漏; 白居易说:抱想琵琶唱OK; 李商隐:我没话说了。 柴荣说:三武废费有我一份; 赵匡胤说:今年流行黄袍子 寇准说:带上瓶醋谈判去; 李刚说:保家卫国; 徽宗说:没保成; 钦宗说:我想回家; 金兀朱说:没门…… 赵构说:把姓岳的抓了; 岳飞说:我有何罪? 秦桧说:也许有…… 陆游说:我要死了; 文天祥说:死得好,我为你喝彩! 完颜说:金大; 耶律说:辽大; 成吉思汗说:大你个球! 忽必烈说:亚欧大陆我说了算…… 朱元璋说:高筑墙; 建文帝说:孙承祖业; 朱棣说:我找我爹; 严嵩说:清史留字; 崇祯说:袁崇焕,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 李自成说:歇会,找个小姐来; 吴三桂说:敢泡我老婆; 皇太极说:三桂是个好同志。 顺治说:爱江山更爱美人; 康熙说:江山好管儿子难教; 雍正说:说我狠,我就狠给你们看; 乾隆说:我爹是谁; 嘉庆说:和坤是我爹留给我的遗产…… 施耐庵说:天罡盖地煞; 罗贯中说:曹刘震河腰; 吴承恩说:全盘西化; 曹雪芹说;读书人的事能算淫么; 蒲松龄说:我是另类我怕谁? 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 康有为说:我变; 孙中山说:看我的。 慈禧说:木偶戏你当好演呀; 李连英说:有奴才伺候; 李鸿章说:九亿白银,小意思; 袁世凯说:窃国者为诸候? 蒋介石说:**未灭何以家为 忽忽~其实你可以无视我的答案~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A.国家 B.民族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A.秦代 B.两汉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A.孟子 B.董仲舒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A.敬财神 B.广告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A.时间 B.长度C.重量 D.体积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A.周文王 B.秦王赢政C.汉武帝 D.汉高祖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A.张载 B.朱熹C.陆九渊 D.程颢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A.孔子 B.孟子C.庄子 D.老子15.《牡丹亭》是()的作品。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6.“金达莱”这词是从()借来的。A.越南语 B.蒙古语C.维吾尔语 D.朝鲜语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A.对偶 B.顶真C.回文 D.复叠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A.南北朝 B.东汉C.隋唐 D.宋明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A.元朝 B.明朝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天台宗 B.净土宗C.禅宗 D.华严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天下”观念2.“五服”3.“周岁”礼4.避讳5.“综合创新论”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 )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D.后天修养与精神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 )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 )A.第一个寒冷期 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 )A.“四渠通漕” 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 D.“渠通四漕”5.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 )A.7亿棵 B.8亿棵C.9亿棵 D.10亿棵6.上古文化虽说多元,但是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如夏商两代,却只是建立在( )A.黄河上游地区 B.黄河下游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游地区7.夏文化的特点是( )A.尚忠 B.尚孝C.尚义 D.尚礼8.“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 )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9.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A.西汉时期 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 D.魏晋时期10.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仪式,俗称( )A.“龙抬头” B.“桃花水”C.“打春牛” D.“唱春官”11.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A.鲁班 B.老君李耳C.灶君 D.嫘祖12.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13.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 )A.神农 B.陶弘景C.孙思邈 D.李时珍14.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 )A.夏代 B.周代C.商代 D.秦代15.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尚书、中书、门下 D.太尉、太常、太仆16.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 )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17.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 )A.周代周公 B.春秋孔子C.西汉董仲舒 D.宋代张载18.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 )A.陶弘景 B.张鲁C.张道陵 D.葛洪19.“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美德是( )A.仁爱孝悌 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 D.真诚有信20.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是( )A.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格物、致知、诚意C.诚意、正心、修身 D.齐家、治国、平天下21.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代表作是( )A.《步辇图》 B.《清明上河图》C.《天王送子图》 D.《簪花仕女图》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 )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西汉C.秦代 D.唐代24.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是( )A.佛教的传入 B.伊斯兰教的传入C.基督教的传入 D.犹太教的传入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20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C.80年代 D.9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下列属于文化观念的有( )A.人生观 B.审美观C.建安风骨 D.隋唐佛学E.宋明理学27.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包括( )A.齐国的管仲 B.魏国的李悝C.郑国的子产 D.秦国的商鞅E.赵国的赵鞅28.反映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总揽天下大权”的有( )A.“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朝赏暮戮,忽罪忽赦。”C.“天下一家,何非君土。” D.“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E.“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9.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 )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 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 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30.下列属于与汉字有关的民俗事象的有( )A.对联 B.字谜C.预言 D.姓名E.敬惜字纸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国别文化32.《中国救荒史》33.清谈34.家庭35.天神祭祀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37.什么是针灸学说?38.简述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39.简述尊崇自然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40.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42.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伦理特征。

  • 索引序列
  •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及答案解析
  • 文学概论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文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考文学概论一真题答案解析
  • 自考文化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