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专业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专业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专业

同济大学本科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2个专业,以下是同济大学自考的详细介绍,题主可以参考一下

一、同济大学自考简介

同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4余万平方米;设有29个专业学院,开设8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专任教师2792人

二、同济大学自考专科专业及代码

同济大学自考专科专业暂未开设招生

三、同济大学自考本科专业及代码

土木工程 81001、工程管理 120103

四、同济大学自考报名时间

全国自考有2个固定考期,4月考期和10月考期,一般分别在2~3月及8~9月进行报名。部分省份较特殊,有3~4个考期,而上海市同济大学自考报名时间如下:

2022年4月考期:报名时间为2021年3月3日-3月6日(已结束)

2022年10月考期:报名时间为2022年8月30日-9月4日(已结束)

由于每年的报名时间有差异,建议考生实时关注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最新消息,以免错过同济大学自考报名时间

五、同济大学自考报名费用

自考报名费用并不高,但由于收费定价由各个省份制定,因此自考报名费用并不固定,一般来说,单科报名费用在30~50元之间。上海市同济大学自考报名费用每科是45元(部分考试科目120元/科次)。按专业平均14门考试科目计算,只要所有科目都能一次性通过考试,所有科目的考试费用加起来在600~700元左右,并不算高。

六、同济大学自考本科学位申请条件

1、遵守宪法、左边法律右边、法规,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品行端正2、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经补考或重修后及格的门数,本科毕业生不超过5门3、通过本专业的四门学位课程考试。四门学位课程由一门外语、一门基础课以及两门专业课程组成

4、学位申请人必须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3级)(PETS-3)笔试,取得合格成绩

备注:外语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从获得之日至学士学位申请日期止四年内有效

本答案转载自:《同济大学自考怎么样?有哪些专业?》

江苏国家承认的自考本科学校有很多,比较知名的有如下几所:

一、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截止2014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设有9所直属学院,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

二、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升格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

2000年,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教育培养体系,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海洋、信息、环境、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四、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

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五、河海大学(Hohai University),简称“河海”,位于江苏省会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本科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等专业。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校的双一流专业有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学。土木工程学双一流高校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

双一流学校有147所。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全国双一流大学一共有147所,其中首轮140所高校全部入选,另有7所高校新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分别为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拓展:国内顶级大学层次(39所985+1所)

第一层次(世界一流名校北大+清华)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第一层次,目前整体实力远超于其他院校,从录取分数线来看,比第二层次的院校平均高5-10分左右。不过两校专业优势侧重不同,清华工学、管理学第一,北大理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第一。但是近年来,清华各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理学、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赶超北大趋势。同时,在计算机领域成立的姚班、智班、量子信息班,给北大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层次(华五人+国科大+国防科大)7+1所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交、人、浙并驾齐驱,每年录取分数线包揽3-6名,中科大因地理位置不佳,强理工特色拖后腿,并不是顶尖学霸的第一选择。而国科大因为有中科院的强大后盾,近年来录取分数线基本都稍低于清北,不过这跟学校录取人数非常少也有一定关系。国防科大因强大军工背景且招生严格,所以在学生中并不太受关注,但实际上学校实力超强,计算机和清北、浙大并列A+。

第三层次(航、开、济)3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航、开、济整体实力其实和中坚九校差不多,但是近几年录取分数线稍高于中坚九校,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生活更丰富,更利于未来深造和就业。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

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城内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自考双一流大学有几所专业

一、东南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东南大学 的双一流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二、东南大学的简介 东南大学 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 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 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 东南大学 ,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 复旦大学 、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 东南大学 ,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 东南大学 校庆日)。2000年4月,原 东南大学 、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 东南大学 。 东南大学 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 东南大学 “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 东南大学 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115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 东南大学 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614人。专任教师28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14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正、副高级职称1935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2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151人,两院院士1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专家16人,“*奖励计划”教授45人,*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目前,学校设有30个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3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15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立项学科(群),1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9月,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等,入选学科数位列全国第8。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分别为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获得A+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学位列32位、计算机科学位列35位,这两个学科都已进入ESI世界前1‰。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东南大学 坚持“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坚持“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东南大学 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是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是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共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6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8个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位教授当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5位教授当选高等学校相应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建有一大批校内外实践基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立项各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500余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100多余项,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7年第三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1金1银2铜的佳绩,金奖项目斩获全国季军殊荣;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2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以总分420分位列全国第三,江苏第一,并捧得“优胜杯”;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9个、二等奖10个,一等奖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一,这是 东南大学 连续两届一等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一;2017年美国土木工程大学生钢桥竞赛国际级一等奖;201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际级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5项,一等奖获奖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一;2017年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中国家级特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等。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9所高校之一。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东南大学 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批荣获“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表彰的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培育的优秀学子获得各种奖项。其中许德旺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孙俊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重要荣誉。学校共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1篇。2007年起,学校连续开展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共派出研究生1599名,其中攻读博士学位411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82人。同时积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联合办学,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的 东南大学 —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已正式招生1006人,已毕业458人;与法国雷恩一大的合作,开辟了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渠道。 东南大学 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11~2017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22项,其中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7年,科研经费到款23.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2556件,发明专利授权1545件,申请PCT专利34件。SCI论文收录2689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EI收录论文2644篇,排名第12位。近五年共牵头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1项;牵头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0项,其中一等奖8项;牵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5项,其中重大项目6项,重点项目12项。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 东南大学 在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科技基地、四技经费、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项目验收鉴定、专利情况、科技成果获奖等七项指标中每年均位列前茅,而且多数指标居全省高校第一。 东南大学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目前,创新创业载体达20余万平方米,在园企业300余家,毕业企业1000余家,已成功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东南大学 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瑞士联邦苏黎世高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东京工业大学等15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东南大学 发起组建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联盟英方大学包括: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卡迪夫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6所。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947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492人,占总人数的76.6%;留学研究生713人,占学历留学生比例47.8%,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全省第一。学校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 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 东南大学 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 东南大学 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24.99万册。 今日的 东南大学 将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和“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塑造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打造爱岗敬业、精于施教的优良教风,形成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按照“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和“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明确重点,分类支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大批国内前列学科,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到2020年,学校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30年,学校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2006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 东南大学 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3752.35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 东南大学 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与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已建成教学区、科研实验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等,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424.99万册。 今日的 东南大学 将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和“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塑造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打造爱岗敬业、精于施教的优良教风,形成热爱学习、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增强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按照“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特色医科”的学科布局和“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路,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明确重点,分类支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大批国内前列学科,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到2020年,学校整体实力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30年,学校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2022北京双一流高校不限选科的专业:北京大学的哲学类、经济学类、社会学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德语、俄语、朝鲜语、菲律宾语等专业都是不限选科的专业。

按照教育部回复网友说法,211工程和985工程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985、211大学不再评选。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曾经的985大学变为了双一流大学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曾经的211院校变为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当然有一些目前发展不错、实力较强的院校也入选了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是动态的。

不管是曾经的985大学还是211大学,还是现在的双一流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大学,代表了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北京师范大学 的双一流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二、北京师范大学的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 北京师范大学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 北京师范大学 。 百余年来, 北京师范大学 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 北京师范大学 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 北京师范大学 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 占地面积1191亩(海淀校园、西城校园、昌平校园G区),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长期留学生1600余人。现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10个研究院(所)。馆藏图书470余万册,电子图书830余万册。 北京师范大学 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2年, 北京师范大学 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4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39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6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地理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2个一级学科获评A,7个一级学科获评A-,获评A+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六位。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77位,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 北京师范大学 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2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北京市新型智库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5种。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试点学院1个,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话剧);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个,承担教育部、文化部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计划。

自考双一流大学有几所学校

双一流学校有147所。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双一流有147所大学。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专科、学院,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大学从产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初,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再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

“大学”一词源自拉丁文的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已在欧根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

根据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名单详见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双一流大学学校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简称“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大学

双一流学校有哪些如下:

中国双一流大学有42所(A类36所,B类6所)。

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扩展资料:

双一流遴选认定:

一、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二、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双一流学校有哪些大学介绍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大学等

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简称“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

双一流大学一共有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复旦大学

5、中国人民大学

6、浙江大学

7、上海交通大学

8、南京大学

9、武汉大学

10、中山大学

11、吉林大学

12、华中科技大学

13、天津大学

14、四川大学

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6、南开大学

17、北京师范大学

18、西安交通大学

19、哈尔滨工业大学

20、山东大学

21、中南大学

22、厦门大学

23、同济大学

24、东南大学

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东北大学

27、西北工业大学

28、华东师范大学

29、北京理工大学

30、华南理工大学

31、大连理工大学

32、湖南大学

33、重庆大学

34、中国农业大学

35、兰州大学

36、华中师范大学

37、电子科技大学

38、西南大学

39、河海大学

40、武汉理工大学

41、西南交通大学

42、北京科技大学

43、华中农业大学

44、北京交通大学

45、西北大学

46、郑州大学

47、南京农业大学

48、华东理工大学

49、苏州大学

50、南京理工大学

5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2、东北师范大学

53、南京师范大学

54、中国海洋大学

5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8、北京邮电大学

59、湖南师范大学

60、上海大学

61、暨南大学

62、合肥工业大学

63、哈尔滨工程大学

64、南昌大学

65、陕西师范大学

66、华南师范大学

67、东华大学

6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9、云南大学

70、北京协和医学院

71、上海财经大学

72、福州大学

73、中国矿业大学

74、中国政法大学

75、江南大学

76、北京化工大学

7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78、河南大学

79、宁波大学

80、首都师范大学

81、广西大学

82、长安大学

83、北京工业大学

8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5、中央民族大学

86、西南财经大学

87、太原理工大学

88、安徽大学

89、北京林业大学

90、辽宁大学

91、贵州大学

92、新疆大学

93、内蒙古大学

94、中央财经大学

95、东北林业大学

9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97、华北电力大学

98、东北农业大学

99、南京邮电大学

100、四川农业大学

101、大连海事大学

102、海南大学

103、河北工业大学

104、中国药科大学

105、天津医科大学

106、北京中医药大学

107、天津工业大学

108、上海中医药大学

109、成都理工大学

1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11、南京林业大学

1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13、延边大学

114、石河子大学

115、南京中医药大学

116、宁夏大学

117、西南石油大学

118、广州中医药大学

119、成都中医药大学

120、天津中医药大学

121、上海海洋大学

1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23、青海大学

124、西藏大学

125、国防科技大学

126、中国传媒大学

12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28、中央美术学院

129、北京体育大学

130、外交学院

131、北京外国语大学

132、海军军医大学

133、空军军医大学

134、中央戏剧学院

135、中央音乐学院

136、中国音乐学院

137、中国美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非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专业
  •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
  • 自考双一流大学有几所专业
  • 自考双一流大学有几所学校
  • 自考本科双一流学校有几所大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