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唐宋词研究考什么课程

自考本科唐宋词研究考什么课程

发布时间:

自考本科唐宋词研究考什么课程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唐宋词研究自考太难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急!宋词研究自学考,上海考的试卷有么?我在上海,是今年选修《宋词研究》,去浙江自考网查了下,用的都是上海古籍出版的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如果有配套的辅导教材就更好啦~~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07409]《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可择便任选一种。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燕乐定律的依据第二节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唐声诗》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相传为李白二词的真伪问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第一节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词谱的代表性著作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第二节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片的含义词调的分段单调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四叠词的依腔押韵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词的一调多体现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词协律的一般原则词中重视去声字词律发展的趋势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第三章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第二节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令、引、近、慢的均拍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第三节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叠韵、改韵第四节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唐宋词人择调的偏好择曲名的含义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第五节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唐五代词调的特征北宋词调的特征南宋词调的特征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的《满江红》,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论词的得与失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第二节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敦煌曲子词的特点第三节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词的代表作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韦词与温词的差别《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第四节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冯延巳词的特点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李璟的创作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的影响第五节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柳词的分期与变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柳词的创调之功柳词多用赋体柳词雅俗并存的特色柳词的代表作柳词的影响第六节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苏轼词风的特点苏词的代表作苏词的影响第七节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秦观词的代表作秦观词的影响贺铸词的特点贺铸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周邦彦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影响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我想请问一下 自考书的出版社不一样是不是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买错了出版社的话最自考影响大么?自考唐宋词研究,有网友提供给你吗,我也想要一份你需要的资料“唐宋词研究”,我有24份历年自考试题,部分是带答案的,有的试题跟答案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要你自己从文件夹里面找,这个专业逝江省好像基本每年都有考,不知道怎样才能给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已经报名了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的考生们,应该有很多考生还不了解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要考什么科目吧,其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以下就是深圳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的考试科目列表:专业代号: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主考学校: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历层次:本科类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类型考试方式备注001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必考笔试002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必考笔试00300540外国文学史6必考笔试00400541语言学概论6必考笔试005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6必考笔试006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7必考笔试007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7必考笔试00800037美学6必考笔试00907564唐宋词研究4必考笔试01011342民间文学概论4必考笔试0110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必考实践考核10100015英语(二)14选考笔试10200031心理学4选考笔试103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4选考笔试1040082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4选考笔试20100536古代汉语8加考笔试202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加考笔试203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加考笔试23111345文体写作4加考笔试课程设置:必考课11门52学分,选考课4门26学分,加考课4门24学分。说明:1.港澳台考生可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2.选考课程不考“英语(二)”者须选考102至104课程。3.中文、中文秘书、新闻、小学综合教育(中文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3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4.本专业仅接受国民教育序列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以上就是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根据报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校不同,考试科目也会有所不同的,考生可对以上的考试科目进行参考大概的考试科目。考生应根据以上的考试科目做好复习,以便这次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能够顺利的通过考试。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汉语言被称为自考中送证的专业,但是它也只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自考的整体难度还是比较高的,需要自主学习,持之以恒。汉语言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看书必须要沉下心,不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像“美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几门是比较难的,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复习的,因为复习时会觉得茫然,很难理解课本内容。自考本科汉语言的考试科目有哪些:《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美学》.《唐宋词研究》.《民间文学概论》.《毕业论文》。那么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如何呢?理解起来较简单的科目:马克思、近代史、英语二 。看到英语二先不要急,有一个小技巧!如果你不想考英语二,就把中国历代文论选读、西方文论选读、文艺心理学、训诂学、文献学,这五门统统考过就可以了,一共就多了2门而已,而且还是选修课。理解难度较高的科目:美学、语言学概论、训诂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为什么会认为这些科目的理解难度较高呢,主要是因为不常用,所以不常见!理解起来就困难了很多,要想解决这类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狂背,既然不好理解,那硬背总没问题吧,反正知识点就那么几个,反复加深印象,只要记下来就好了。一般难度但记忆量较大的科目: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和二、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 。对有些人来说考外国文学史很困难,千万不要急,一方面可能是是对外国历史不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英的文化差距太大,不容易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可以看一些美剧,最好选择生活类情景剧,比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之类,这样轻轻松松学了解了外国历史之后,学习起来才更加轻松。具体怎么来复习呢?近代史纲要:一、纵横结合:从纵横两个维度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体系。  从纵向的维度,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16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前三章叙述1840至1919年80年的历史,主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从横向的维度,就是要在把握上述历史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1、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认清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依据。所谓基本国情,包括这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基本特点、面对的中心任务等。  2、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及重要人物的主要事迹、功过是非。  3、了解和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党派组织、重要会议和文献著述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4、把握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经验。  二、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目前的几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带有“历史课”色彩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生在复习这门课程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其“历史课”的性质和特点,注意掌握其所涉的历史背景、历史课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议、著作及重要的时间、地点等。这门课的复习中,记忆题是占有一定的比重的。  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既要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弄清历史发展脉络,更要把握历史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等理论问题。从考试内容看,主观性试题依然考基本理论、原理、历史经验、教训、重要结论等。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美学:美学相对于语言学概论要简单一点,虽然里面有些高深的东西,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不重要,因为不理解,背重点都能过。拿到教材,先开始阅读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说白了是“考哪些”“怎么考”这两个问题。考试大纲就是学习的方向。最好的办法就是看考纲划分的重点,把重点内容背下来,然后结合题目考察自己的记忆效果。古代汉语:1、网上下载历年试卷和考试大纲,把答案在教材书上找出来。因为自考试题是从题库中出来的,往往会反复考到,只要把这些题目都背下来,一般及格没有问题。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就可以有好的成绩。3、考试时,要把名词解释当简答题回答,凡是能记住的内容只要卷面允许,都写上去。4、自考的题目范围广,但难度不大,所以要记住的内容比较多。关注宏达学历教育公众号,了解更多自考与成考的干货知识!!关注宏达学历教育公众号,了解更多自考与成考的干货知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唐宋词研究课件

买本教辅,参照考试大纲,然后就狂背,真没什么捷径,背得到才做得起,加油哈。

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大连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本自考的练习册1,大连可以去黑石礁考试书店,大连长兴电子图书城,大连新华书店等地。2,如果上面书店没有,可以提前和书店人员说明你要的书。可以预定。3,还有就是如是全国统考课,你弄清楚书的出版社和作者,可以去淘宝上搜,价格便宜,量又足。自考学习《唐宋词研究》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你最喜欢哪首唐宋诗词?为什么?【作品名称】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作品作者】纳兰性德【创作年代】清【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大爱我是人间惆怅客欣赏唐宋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平时写作什么的很有用对文学素养有好处以后给女生写**用得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请问有广东2010年10月份《唐宋词研究》(07564)的试卷吗?只记得主观题部分(简答和论述)也可以,谢谢了!

自考唐宋词研究

买本教辅,参照考试大纲,然后就狂背,真没什么捷径,背得到才做得起,加油哈。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唐宋词研究自考太难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急!宋词研究自学考,上海考的试卷有么?我在上海,是今年选修《宋词研究》,去浙江自考网查了下,用的都是上海古籍出版的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如果有配套的辅导教材就更好啦~~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07409]《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可择便任选一种。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燕乐定律的依据第二节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唐声诗》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相传为李白二词的真伪问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第一节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词谱的代表性著作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第二节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片的含义词调的分段单调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四叠词的依腔押韵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词的一调多体现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词协律的一般原则词中重视去声字词律发展的趋势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第三章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第二节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令、引、近、慢的均拍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第三节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叠韵、改韵第四节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唐宋词人择调的偏好择曲名的含义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第五节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唐五代词调的特征北宋词调的特征南宋词调的特征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的《满江红》,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论词的得与失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第二节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敦煌曲子词的特点第三节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词的代表作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韦词与温词的差别《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第四节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冯延巳词的特点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李璟的创作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的影响第五节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柳词的分期与变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柳词的创调之功柳词多用赋体柳词雅俗并存的特色柳词的代表作柳词的影响第六节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苏轼词风的特点苏词的代表作苏词的影响第七节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秦观词的代表作秦观词的影响贺铸词的特点贺铸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周邦彦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影响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我想请问一下 自考书的出版社不一样是不是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买错了出版社的话最自考影响大么?自考唐宋词研究,有网友提供给你吗,我也想要一份你需要的资料“唐宋词研究”,我有24份历年自考试题,部分是带答案的,有的试题跟答案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要你自己从文件夹里面找,这个专业逝江省好像基本每年都有考,不知道怎样才能给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浙江自考07409宋词研究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7409课程名称:宋词研究本大纲指定教材为:《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点击下载:浙江自考07409宋词研究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唐宋诗词研究课题

请问有广东2010年10月份《唐宋词研究》(07564)的试卷吗?只记得主观题部分(简答和论述)也可以,谢谢了!

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唐宋诗词鉴赏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大连哪里可以买到这几本自考的练习册1,大连可以去黑石礁考试书店,大连长兴电子图书城,大连新华书店等地。2,如果上面书店没有,可以提前和书店人员说明你要的书。可以预定。3,还有就是如是全国统考课,你弄清楚书的出版社和作者,可以去淘宝上搜,价格便宜,量又足。自考学习《唐宋词研究》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你最喜欢哪首唐宋诗词?为什么?【作品名称】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作品作者】纳兰性德【创作年代】清【作品体裁】词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大爱我是人间惆怅客欣赏唐宋诗词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平时写作什么的很有用对文学素养有好处以后给女生写**用得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格式手法时间

自考唐诗宋词研究课题

第一是,买好教材,任何考试以教材为准,教材永远比真题重要。你要知道,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带“研究”俩字的专业,表明这个专学的是文学理论,所以理论内容一定是考试的重点。吃透教材,你才能知道哪些理论才是重点。第二,掌握好重点篇目。《唐宋词研究》其实跟《唐宋散文研究》一样,你们所学习的篇目,肯定都是代表性篇目。这门科目的目的就是从通过篇目提炼写作特点,目的还是掌握写作特点。【篇目只是论述写作特点的一个工具而已,它是帮助你理解唐宋诗词理论的。但是,如果你对篇目不熟悉,比如:不会背诵篇目吧,你就根本无从谈论理论。因为考试题目中是不会给你原文的,晓得吧。】你只要掌握这些重点篇目的文学理论,在其他情况下遇到,你就会加以运用了。第三,大量翻阅参考书籍。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唐宋词研究教材,唐宋词研究自考太难了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急!宋词研究自学考,上海考的试卷有么?我在上海,是今年选修《宋词研究》,去浙江自考网查了下,用的都是上海古籍出版的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如果有配套的辅导教材就更好啦~~这门配套的辅导教材是没有的,网上有历年试卷可作练习之用。考试大纲在浙江教育考试院网上有。[07409]《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2010年12月自学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宋词研究》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体式。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本课程涵盖从晚唐、五代至南宋末年的词史发展,而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自学应考者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熟悉词体特征及其发展,掌握唐宋词流变的基本脉络,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以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能够进行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可择便任选一种。二、考核目标第一章词源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与词乐的关系,对词体的起源有正确的认识。考核知识点: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以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文艺。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律、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324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9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考核要求:探讨词的起源须从它所依附的音乐背景入手第一节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先秦以来诗、乐结合的三个阶段燕乐的形成、特点与运用燕乐定律的依据第二节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唐代教坊曲的兴起与《教坊记》唐代教坊曲与唐五代词兴起之间的关系第三节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词——词体的形成过程声诗与曲子词的异同《唐声诗》声诗入乐带来的矛盾宋人关于声诗演变为曲子词的几种不同解释词体确立的标志与大致的时间相传为李白二词的真伪问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曲子与宋词的关系如何?第二章词体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体在形式体制上的基本特征,理解词与曲的关系。考核知识点:词在形式体制上的特点,源于它同燕乐之间“诗乐相生”的亲缘关系,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词曲相依,其方式就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曲调是一首歌曲的音乐形式,词调则是符合某一曲调的歌词形式。词调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曲调。这是词调对曲调的依从性。但词调一经成体,它就可以脱离曲调,作为一种新的格律诗体而被运用。这是词调对曲调的独立性。唐宋词人,在依曲定体的基础上,借鉴前代诗歌主要是唐代近体诗的声律,创制了千百个词调,使这种独具风度声响、有着严整而完备格律的词体得到了充分发展。词与诗在形式体制上的区别,主要有下列五点:一、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调名本是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示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依曲为名,不而另外据词意立题。二、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居多。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都分为两段,即由两个乐段组成一曲。初期的短词小令,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词调的分片,就是依照乐曲的分段而来。片又称为“遍”或“阕”。词仅一片的为“单调”,两片的为“双调”,三片、四片的则称为“三叠”、“四叠”。三、词的押韵位置各调不同。乐曲有“均”,一均就是一个乐句。若干乐句组成一个乐段,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若干乐段组成一个乐曲。词中一韵,就是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词调《八声甘州》,即由八韵组成一曲。元夏庭芝《青楼集》记歌妓李定奴于勾阑中曾唱《八声甘州》,喝彩八声。四、词采用长短句,句法参差多变。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词的分句,则与曲拍有关。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就依曲调的节拍而定。词有了长短错综的句式与和谐的声调,即使不付之歌唱,吟诵起来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五、词的字声配合更为严密。词的字声组合基本上和诗律相似,但变化甚多。有些词调除了分平仄,还要严辨四声阴阳。作词有“审音用字”之说,以文字声调与乐曲的音调相谐合。象周邦彦、姜夔等号称“知音”的词人,审音用字则更为讲究。了解词体的特点,词对曲的依从性,不能不首先予以注意。无视这一点,将无从说明词体的由来。但不能由此而把词看作曲的附属物,抹煞唐宋词人在创建这种新诗体方面的重要创造,词与燕乐既有“诗乐相生”的一面,同时又有“诗乐相妨”的一面。在唐宋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乐相合与词、乐相离,这两种倾向就始终存在,互为消长。后面一种倾向后来逐渐上升至主导地位,摆脱了词对曲的依从,词才取得了独立的文学生命,充分发挥其抒情功能。词与音乐这种始合而终离的关系,是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的。考核要求:词的性质与多种异名第一节词的创作——按谱填词按谱填词及其两种形式:音谱与词谱唐宋曲谱的基本状况:官谱、自度曲谱与通俗曲谱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保存了曲调最多而又最完整的宋词乐谱唐宋词在声、辞配合形式上,为何不可能是一字配一音?词谱取代音谱的原因宋代名家词起代词谱的作用词谱取代音谱后,按谱填词的含义有何变化?词谱的代表性著作按谱填词的双重影响第二节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词调与曲调的双重关系:依从性与独立性词调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词依曲定体的主要表现片的含义词调的分段单调双调及相关的名词,如阕、重头曲、大头曲、换头、过遍三叠及相关的名词,如双拽头四叠词的依腔押韵词押韵与近体诗押韵有什么区别?唐宋人关于“依曲拍为句”的不同理解词的一调多体现象词律对近体诗声律的继承与发展词协律的一般原则词中重视去声字词律发展的趋势词律中为何重视去声字的运用宋词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倾向:乐律化与诗化1、为什么诗词的形式体制主要是由它作为燕乐歌辞的性质决定的?2、词在形式体制上有哪些特点?3、举宋词数首加以标点、分片和标明韵位。第三章词调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词调的来源、分类及其发展沿革的趋势。考核知识点:词调大都是从曲调转化而来的。唐宋词调,据清代万树《词律》、王奕清等《词谱》著录,总数在1000以上,其组成情况相当复杂。就它们的来源与作者说,有来自民间的,有创自唐教坊、宋大晟府等音乐机构的,也有一些是词人的自度曲。就它们的音乐成分说,有接近传统的清乐的,有属于来自西域的胡部诸乐的;出于燕乐系统的,唐代燕乐与宋代燕乐也有所不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金元音乐。就它们的句式说,固然以长短句为主,但也有部分词调保持五言、六言、七言等整齐句式。就它们的运用方式说,词调绝大多数是单独运用、单谱单唱的,但它同时还用于歌舞、说唱、杂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其运用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用于转踏、鼓子词的,是同一曲调的联章;用于大曲、法曲的,是同一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用于诸宫调的,则是不同宫调的多种曲调的联套等等。唐宋词调,主要有大曲、杂曲两类。大曲是唐宋时代的大型歌舞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奏成,一套大曲往往多至十余段甚至三十余段,全部演奏不易。通常是采用其中美听而能独立流传的一遍用作词调,称为“摘遍”。杂曲有令、引、近、慢诸体。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歌令一般调短字少,因此凡小调曲也可概称为令。引又称为引子,常用作一套乐曲中的序曲。近又称为引拍。引与近两类词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后来被视为中调。慢是慢曲子的简称,与急曲子相对而言,一般字多调长,以一曲8韵的居多。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在作法上也有所不同。乐曲有其时代性与地域性。唐宋两代乐曲的变动很大,词调的演变也就反映着乐曲的因革与兴衰。大体说来,唐五代词调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北宋新声竞繁,众体兼备,词调大盛。柳永、苏轼、周邦彦等在慢词的创制与运用上分别作出重要贡献。南宋时除姜夔、吴文英等词人自度曲外,词调发展呈现停滞状态,最后趋于衰落。音乐文艺的重心遂由词而转向金元曲子与南戏。考核要求:第一节词调的来源词调多种形式的来源与作者第二节曲类与词调大曲、法曲、曲破令、引、近、慢的含义与特点令、引、近、慢的均拍词调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来源、依据与缺陷唐宋其他曲体形式:品、中腔、踏歌、三台、促拍、序破子、木笪、诸宫调第三节词调的异体变格——乐曲移调变奏转调的含义与多种形式犯调的含义、宫调相犯与词调相犯、柳永与周邦彦等人的犯调之作偷声、减字的含义与常见词调添声、添字、摊声、摊破的含义与常见词调叠韵、改韵第四节选声择调择声情的含义常见词调的声情特点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选声择调的差异择新声的含义与原因新声与词的流传之间的关系唐宋词人择调的偏好择曲名的含义择调时须注意调名的常见几种类型词与调名的由合到分择调须咏调名本意的几种类型第五节词调的演变词调不断演变的原因唐五代词调的特征北宋词调的特征南宋词调的特征1、何谓令、引、近、慢?2、柳永、苏轼、周邦彦对丰富与发展北宋词调有过什么贡献?3、什么叫自度曲?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的价值何在?第四章词派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宋代若干重要词派的特征,理解宋词发展流变的过程。考核知识点:宋词承唐五代曲子词发展而来。结集于西蜀的《花间集》和李煜、冯延巳代表的南唐词,对两宋词坛有着重大影响。宋初西蜀欧阳炯、荆南孙光宪、南唐李煜先后入宋,为易代之际传递词风脉络。北宋前期词人,大都出于江南,主要继承了南唐词风。来自江西的晏殊和欧阳修,就使南唐词风入宋后又复炽转盛。清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说:“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晏殊之子晏几道,他的《小山词》自序,亦自谓“续南部诸贤绪馀”,即承继南唐词风。不过晏几道又渐染花间的秾丽,与晏、欧的疏隽闲雅,又有不同。花间词、南唐词所用的体调,概为小令。敦煌词与《尊前集》虽有长调慢曲,但不过偶见,未成风气。自中唐词之初起,下及北宋的2个多世纪中,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基本上相沿未改,这个局面要直到柳永词的推开,始得改观。柳永以仁宗时代都市流行的新声慢曲,填词传唱,从而取代了唐五代旧有的小令,形成了长调为主、小令为辅的宋词格局。柳永的《乐章集》中,慢词长调多达100余首,使词调获得了新的重要来源。两宋慢词的兴盛,就是柳永开始的。柳永的歌词还远传到宋以外的西夏,据说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西北游牧地区也唱开了以汴梁的“京乐”为主的声调谐美的柳永词。柳永词从词调到作法,都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他除了发展慢词,还采用了适合慢词的赋体的作法,善于铺叙,形容北宋承平气象和羁旅行役。柳永词的另一特色,就是近于俚俗,因此盛行于市井巷陌。但他的一些名作,俗中有雅,不乏风致。柳永词还下开金元曲子,在敦煌曲与金元曲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苏轼鉴于柳永等耽于风情、有失雅正的弊病,对宋词进行了全面改革。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集中到一点,就是陈师道《后山诗话》所说的“以诗入词。”苏轼在唐宋词史上的作用,在于提高词品,扩大词境,改变词风,推进词律。这几个方面的成就,都与他的“以诗入词”有关。不过“以诗入词”也是有限度的,决不等于诗词混一或诗词合流,苏诗与苏词,不仅体调不同,而且风味、情趣也各有所擅。苏轼一面大胆革新词风,一面又悉心尊重和维护词体的特点。他十分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优长,创造了其古、近体诗所未能达到的独特的词的境界。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原;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苏轼对词的革新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明张綖《诗余图谱》提出词有二体:“一体婉约,一体豪放。”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就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二派。苏轼的词,被认为是开了豪放一派。在苏轼之前,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秋思,王安石《桂枝香》写金陵怀古,可算是豪放派的先声。不过分宋词为婉约、豪放两派,并不全合宋词实际,已招致众多的异议。秦观的词,过去被尊为婉约派的正宗。李清照《词论》说秦观词的特点是“专主情致”。他是李煜之后最为本色的抒情词人。他的小令,兼有李煜的淡雅深婉和晏几道的妍丽俊逸,使南唐以来的抒情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周邦彦是北宋末的大词人。他精于乐律,知音识曲。对审定古调尤其是创制新调有重要贡献。周邦彦的词融化唐诗如己出,多取李贺、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清辞丽句入词,所以缜密典丽,富艳精工。他的词精研词法,讲究布局结构,可以示人以作词门径。周邦彦的《片玉集》在南宋被奉为典范。南宋后期,“远祧清真,近师白石”,几乎成了一般词人的共趋的风尚。北宋著名词人,还有张先、贺铸等。张先与柳永大体同时,小令、长调俱工。他仍以小令的作法作长调,词风介乎晏、欧与柳永之间,正处于这两种词风的中间状态。贺铸曾任武职,刚直有侠气。他以《青玉案》一词著名。但除了这些哀怨之音,值得称道的还有《六州歌头》等慷慨豪迈之作,在北宋词中别创一格。赵鼎作于建炎元年的《满江红》,是现今可考的第一首南渡词。北宋沦亡之痛冲刷了原先弥漫词坛的笙萧细响,使一向远离政治的词,在这次空前的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的机运。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收有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四人的《南宋四名臣词》一卷,加上岳飞的《小重山》诸词,表明南宋词有个很好的开端。老词人张元干南渡时已60岁,他一变原来婉丽妩秀之体,他的《芦川词》以《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新州”、“寄李伯纪丞相”二词压卷,慷慨悲凉,郁塞不平,更为日后的辛弃疾爱国词派导夫先路。李清照对两宋词的发展有其特殊贡献。南宋以来的抒情词,经过二晏、欧阳修到秦观,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有时不免令人感到缺乏时代气息。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宋之际的沧桑巨变,她的前期词以空灵飞动的女性笔触自写闺阁心情,为传统的抒情词吹进了清新的空气;她的后期词则突出抒写苦难的时代中一个饱经忧患者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这些词就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在李清照的词中,时代悲剧和她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艺术独创性完全融合在一起,使传统抒情词又一次得到充实和改造。在南宋时期,有继承大晟乐、专门作词应制的康与之、曹勋、曾觌等一派,有潇洒飘逸又颓唐自放的朱敦儒一派,但代表民族正气的辛弃疾爱国词派是这时期的主流。辛弃疾爱国词派,阵容甚壮,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它上承苏轼,南渡初一些“中兴名臣”为之前驱,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为之羽翼,之后犹不乏有力的后继者,如刘过,刘克庄,黄机等。它的余波,直至宋末元初的刘辰翁等人。有了辛弃疾词派,南宋词坛才出现了雄视一世的“虎虎有生气”的局面。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有620首,是宋代词人中创作数量传世最多的。辛弃疾以炽热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使词里跳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辛弃疾的词显然受到苏轼的影响,但辛词的风格主要来源于他的时代和他的思想性格。苏、辛并称,二家词风实有同有异。认真说来,他们的不同之处,也许并不小于他们的相同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就注意到苏、辛之间的重要区别。稼轩词的风格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化,在两宋词人中也较为突出。张孝祥亦是南渡大家。他仰慕苏轼,“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他的《于湖词》220余首,词风即介乎苏、辛之间。姜夔与辛弃疾的创作年代相若,他于稼轩词酣畅淋漓之外,另立一宗,向风慕义者,一时蜂起,形成了南宋中后期左右词坛的一个重要派别,其影响还一直下及于清初的浙派词。他的《白石道人歌曲》84首,辞语尔雅,韵度高绝,为宋词带来了新的意境和格调。清空和骚雅,便是姜夔词的主要特点,也是这一派词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姜夔词中有《扬州慢》等17首自度曲,都旁注音谱,是现存宋人词集中仅有的完整的宋词乐谱,是研究南宋词乐的珍贵艺术文献。吴文英词,其源流承自周邦彦。不少人说吴文英的词象七宝楼台一样眩人耳目,但终不免晦涩。其实他于周邦彦的“明秀”之外,另创一种“隐秀”的风格。他的《梦窗词》330余首,即以绵密研炼见称。宋末词人大都近于江湖派人物,但宋亡之后,志士词和遗民词又有不少佳作。文天祥、刘辰翁等发扬苏、辛词风,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谨持周、姜衣钵,宋元之际词坛,主要就是这样两派。前者悲歌慷慨,后者凄断苦咽,这两种音色,虽有高低强弱的不同,但起协奏了宋词的尾声。考核要求:第一节唐宋词分派的由来宋代词论中析派、辨体之说的萌芽明清词论家以婉约、豪放论词的得与失清人论唐宋词派的多元化趋势第二节倚声椎轮大辂——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与整理《云谣集杂曲子》敦煌曲子词的作者与题材敦煌曲子词的特点第三节齐梁诗风下的《花间集》《花间集》的编者《花间集》的性质——“诗客曲子词”《花间集》的作者与选量温庭筠在花间词人中的地位与贡献温庭筠词的特点温庭筠词的代表作韦庄为何与温庭筠并称韦词与温词的差别《花间集》中的风土之作第四节南唐君臣与宋初词坛五代词的两个创作中心冯延巳在词史上的特殊地位冯延巳《阳春集》所收作品的真伪问题冯延巳词中的“寄托”问题冯延巳词的特点南唐君臣与西蜀君臣艺术修养及词风的差异李璟的创作李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煜词的分期、变化与代表作南唐词风对宋初词人的影响第五节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柳永的生平与柳词的创作时代柳词的分期与变化柳永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柳词的创调之功柳词多用赋体柳词雅俗并存的特色柳词的代表作柳词的影响第六节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全面改革词风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苏轼词风的特点苏词的代表作苏词的影响第七节从秦观到周邦彦元祐词坛的主要作家秦观词的贡献与特点秦观词的代表作秦观词的影响贺铸词的特点贺铸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逐渐流行及其原因周邦彦词的地位、特点与贡献周邦彦词的代表作周邦彦词的影响自考会计有哪些教材?不同个省份,安排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以去省自考网官网去看看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我想请问一下 自考书的出版社不一样是不是内容也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买错了出版社的话最自考影响大么?自考唐宋词研究,有网友提供给你吗,我也想要一份你需要的资料“唐宋词研究”,我有24份历年自考试题,部分是带答案的,有的试题跟答案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要你自己从文件夹里面找,这个专业逝江省好像基本每年都有考,不知道怎样才能给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唐诗宋词研究》分为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两编,以历史发展为顺序,分别对唐、宋两代的主要诗人、词人和主要诗词作品及其相关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突出重要的诗人、词人和诗词作品;注重对作品的赏析、研究,尤其注重对重点作品进行文化阐释;注意诗词发展脉络的梳理;语言简洁流畅,适于阅读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唐诗宋词作品,提高对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

买本唐诗宋词赏析!读懂,你会收获更多。如果仅仅为了考试,那无所谓!

  • 索引序列
  • 自考本科唐宋词研究考什么课程
  • 自考唐宋词研究课件
  • 自考唐宋词研究
  • 自考唐宋诗词研究课题
  • 自考唐诗宋词研究课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