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怎么复习管理学原理

自考本科怎么复习管理学原理

发布时间:

管理学原理怎么复习自考

自学管理学推荐你看12Reads系列的书(注意只有他们官网有得卖),最好是直接上全系列的书,省得到处去找了,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管理甚至沟通和自我管理等等管理学的全部内容,并且每一本都很经典。一步到位,真的是很省事儿的。

像《CEO必读12篇》、《领导力必读12篇》及《人力资源管理必读12篇》等这几本我都看了好几遍,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都会再次打开来看。几乎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12Reads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价格贵了些,还有在线阅读的体验不是特别的好。

管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学科,是一种应用知识,所以和大多数知识一样,要学好需要做这些事情:

1、不要求速成,稳定地学习,每天看几页书,回答几个问题就可以,但是千万别放弃。

2、每次学到新的知识点,想办法用一下。比如说,如果学到了SWOT分析,别单单记住这是内部优劣势和外部优劣势的分析,而是拿出一张纸,给自己做一个完整的SWOT分析。

3、每周要定期复盘和复习,把自己新学到的知识点过一遍,看看是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尝试使用了。

4、等学习到了一定阶段,比如说读完了《管理者必读12篇》这一本书,就可以带着技能去实践了。无论是在学校里找个学生组织,自己成立一个什么事情,或者是去工作,都有机会应用到管理学里的各种内容。把知识点和自己亲身经历相结合,就可以看到很多平时会忽略的东西。

比如,同事之间为什么会起冲突?这里面有三种可能,而解决的方式也完全不同,用错了就会放大冲突,比玩游戏刺激多了,没有读档操作。

5、最后,可以看看高手们是怎么学习和实践管理的。可以先从身边找起,周围的人有没有管理做得特别好的,比如老板、领导等,近距离观察他们,向他们请教。在这个基础之上,在去从书籍和视频里面找,有没有优秀管理者的自传,或者访谈,或者节目,多看几遍,看看高手是怎么去理解管理和周边环境的。

把这些全部做到,管理学也就学的差不多了。如果想再学习其它知识,也有了很好的把握。

很喜欢一句话“不变的人性,流动的人心。”管理其实就是管理人心,人心说到底就是人性。当你真的了解人性,发自内心地去为别人考虑,结合技巧和方法去管理,一定事半功倍。

这也是孔子一声传承的“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其实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学习,而是在“事上磨炼”学习了一个知识,并且运用到生活中去。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以看成孔子强调先做人,做事,再去做学问。

最后给你也是给自己几句话:

1、别人的路都是参考,不是标准。

2、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即使被逼无奈,我们也有选择怎么的态度面对。

3、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我不太懂,不过近现代史我刚刚考完了,有几点经验给你:1.把课本仔仔细细地读一遍,充分理解,把握课本的基本脉络。2.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本的内容归纳一下,分分要点,记关键词。3.复习的时候边看边记。

我是自考法律的,不知道管理学原理怎么考,但是我近现代史纲要4月份过了,考了71分。我的建议是,多背背大题。其实近现代史纲要不难,考试前我也没怎么看书。

自考管理学原理怎么复习

平时老师说的那些重点

《管理学原理》学习方法以及重点把握《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的浩繁,及其有关理论的抽象性,对于自考学生来说,该课程的学习有相当大的难度。一、了解课程的结构与特点该教材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为基本框架,共分六篇十八章。第一篇是管理学原理的导论,共分三章,主要介绍管理的含义、性质与基本特征,管理学的特点,对象与内容,以及管理学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第二篇是计划工作,共分四章,主要介绍计划工作含义、意义及步骤,计划工作的原理及目标管理,预测的步骤与方法,决策的步骤与方法。第三篇是组织工作,共分两章,主要介绍组织工作的含义及步骤,组织工作的原理,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划分层次、划分部门、职权划分)和运行(集权与分权、个人负责制与委员会制等)。第四篇是人员配备工作,共分两章,主要介绍人员配备和含义、人员配备应遵循的原理,主管人员的选聘、培训、考评的方式、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五篇是指导与领导工作,共分四章,主要介绍指导与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原理,做好指导与领导工作的要求,沟通的渠道和方法,沟通联络的原则与要求,以及有关的激励理论和领导理论。第六篇是控制工作,共分三章,主要介绍控制工作的含义和过程,控制工作的程序和应遵循的原理,以及控制工作的术和方法。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要学好这门课程,自考生应掌握该课程的以下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面对当代异常复杂的管理活动,作为管理者仅掌握单一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足够的。因此,管理学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工艺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许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学会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一些有关的管理学问题。该课程使用教材是以研究管理的职能为主线的。教材共分六篇,其中有五篇是研究管理的职能的,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指导与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主要研究这些工作应遵循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把握这条主线,就比较容易理清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管理学是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不像其他纯理论学科那样侧重于公式和理论的推导。学生在学习时应根据这一特点,选择一些适当的例子加以解剖分析来帮助消化记忆。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研究管理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研究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时,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时间、地点及条件,去研究、观察、概括和总结。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机械地、孤立地、静止地去研究管理理论与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把有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二是通过管理实践和试验,把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去补充和修正原有的管理理论。历史研究法。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时代背景,通过历史研究法可以了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渊源和历史局限性,更有利于对这些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是研究不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异同点,从中找出管理的共性与特性以及各种理论的实用性的重要方法。比较研究的主要有:(1 )研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管理体制下的管理特点;(2 )研究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的管理特点;(3 )研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水平条件下的管理特点。系统分析法。在自学中,学生还应注意对所学理论的综合、归纳、分类,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三、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现将有关的重点和难点分述如下:第一章管理概论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第三章管理的计划职能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第四章管理的组织职能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第五章管理的领导职能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第六章管理的控制职能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第七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从本质上和基本规律上去有效而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有关规律,并能根据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各种题型,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使我们既能真正学到有关知识,又能获得较理想的考试成绩。下面简要列举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供大家自学时参考。这些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起来运用。 一、系统分析法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我们要把所学习的课程的章节或内容等看作是层次、地位及特点不同,但又相互密切联系着的大大小小的系统,而同时它们又都从属于管理学原理这个更大的整体系统。 具体说,即当我们学习《管理学原理》时,首先应在脑子里明确它由几篇几章构成,各篇、章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习某一章时,则应首先明确该章由哪些节构成,每节又由几个问题构成,每个问题再由几点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如何等。这样,当我们越能够有序地把握住章、节、问题、点等的基本框架、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时,也就越能够牢固而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越能理解性地、灵活地推导出具体的、解释性的语句和内容。 二、图表列示法 即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让我们一目了然地进行学习和理解的方法。 如对《管理学原理》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或对象等,按它们的相应关系的层次图表化后,就可使我们一目了然地了解管理和管理工系统怎样构成的,应怎样根据不同的层次对进行管理。 采用图表法时,一方面可根据教材上已有的图表结合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进行理解;一方面则更需要考生自己在学习中针对有关问题或内容去进行概括和转换,以达到即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又便于记忆和理解有关知识内容的目的。 如组织结构形式一节内容较多,采用图表法列示,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 三、比较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管理学原理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以在学习时,就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它们之间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以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否则,就分不出事物相同之点和相异之处,就谈不上对事物有所认识。 如我们对管理的五大职能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各个管理职能有着一个共同追求的总目标——组织总目标做文章,只不过在各项工作中所研究和强调的环节和角度有所不同而已。这样,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学习和理解时,就能够突出各章节内容中的异同关系,存同求异地进行认识和记忆,省时省力地掌握有关知识。 使用比较方法时,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来择定比较的具体方法和范围。一般可采用横比、纵比、纵横交比;同比、异比、同异交比;微观比较、宏观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的范围可以是各种任务、职能、意义、作用等相对微观或具体的问题的相互比较;也可以是《管理学原理》教材中的主要章节甚至所有章节有关问题与内容的比较;还可以是管理学原理与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之间的比较。 四、关键词法与主题词法 关键词法即抓住内容或概念中最关键的词句而达到对之进行整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了内容或概念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排除了修饰性或解释性的那些可多可少的词句,突出了主要信息,消除了次要信息的干扰和污染;免除了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苦处,可使我们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理解。如对计划的步骤的基本范围,可直接抓住机会、目标、前提、方案、评价、选择、制订、数字化等8个关键词进行记忆和理解。

管理学我不太懂,不过近现代史我刚刚考完了,有几点经验给你:1.把课本仔仔细细地读一遍,充分理解,把握课本的基本脉络。2.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本的内容归纳一下,分分要点,记关键词。3.复习的时候边看边记。

自考本科怎么复习管理学原理

书到底怎么看,有些同学考完试之后,教材几乎还是新的,这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顺利通过考试,我个人认为:“书读三遍,其功自成”。第一遍泛读先翻开目录,仔细看一下分布,了解全书的结构,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教材的脉络,然后再开始阅读。泛读的意思就是并不要求一定要把看到的内容都背诵下来,只是做到有个印象,理解性的记忆。然后要到网上去找些资料来抓重点。网上自考的资料非常多,但串讲资料的质量却相去甚远,有些是教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有些是自考同学自己整理的重点笔记,其实我认为,一份资料的优劣并不取决于整理者的水平,而更多是取决于这份资料对整理者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自考同学整理的资料反而比教授们给的资料更“好”,无非是多用了一些心思而已。而如何分辨资料的好坏,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资料的好坏,分辨起来很简单,拿出整理好的考试重点分布表,看一下这份串讲的涵盖情况,如果有一份资料的内容涵盖了一次考试90%的内容,这是否是一份好资料呢?我个人认为,它甚至可能不如一份只覆盖每次考试70%内容的资料,因为使用这种资料复习的风险太大了,万一资料有些偏颇,情况就很糟糕了,虽然总结精简是必要的,但有时候也不能一味求简,这样很可能本末倒置,反而加大了考试的风险。根据你已经整理好的分布表与串讲资料对照,把该补充的知识要点,画在书上或写在旁边,如果地方不够可以写成“即时贴”然后贴在旁边,这样就可以勾画出全书所有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把一些不重要的内容剔除出去,为下一步的背记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遍背记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背记,把没有必要的连结性内容去掉,只勾画重点,总结核心词汇,会很有利于记忆,比如:邓小平理论中的一道题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答案: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3、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4、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可以缩略为,问题:三产意义。答案:1、市场体制 2、经济素质国力 3、就业 4、生活水平。题目一定要记住,免得出现最后背了很多题目,背混了的情况。有些同学一定会问,答案的第一点为什么不缩成“完善体制”,缩略成市场体制就没有动词了,其实最开始我也是这样缩略的,但后来发现不太实用,因为一般这类考题,只要把方向把握对了,换词没有问题,比如提高,可以改成增加之类的词汇,只要不写成反义词,一样是满分,所以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记忆力。然后努力把这些重点背记下来,有些同学喜欢默记,我的建议是最好能朗读或复述背记,因为人体对声音的记忆时间远比对文字的记忆时间要长很多,所以我建议如果有mp3的同学可以用mp3录下自己的朗读,然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常听听,尤其是英语这类的科目,对加深印象非常有好处。但如果还是感觉自己个别题目背得不好,就在旁边标注一下,为下一次的阅读提供依据。第三遍查缺补漏最后这一遍看书,一般是在考前,有些同学甚至是提前到考场门口复习,这一遍要把前面已经背记好的内容再看一遍,其他没有标注重点的内容,也再快速浏览一下,以备不时之需。而对于刚才画下来的,不太好背的题目,可以利用短期记忆的方法。自考规定迟到半个小时之后才不许入场,如果你够沉着,可以在考场外拿着总结好的题目一直背到发卷子,然后再进入考场,拿到卷子马上翻后面的答题,看看有没有这些题目,如果没有就放心了,如果有,就赶紧趁热打铁,把他们答上,当你写完答案,一看至少有5分入手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感觉啊!通过三次的复习和背记,相信整本书的重点都已经清晰地记忆在你的脑子里了,不管考试出的题有多偏多难,只要你正常发挥,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你的。到此,我的考前复习三招已经全部传授完毕,希望同学们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川自考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理论考试科目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54管理学原理、00261行政法学、00451教育经济学、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00457学前教育管理、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00442教育学(二)、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00449教育管理原理、00468德育原理、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015英语(二)、00450教育评估和督导、00453教育法学、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2111教育心理学 自考课程复习安排 1、开考次数和命题单位 高等教育自考每年开设2-4次(各省市开考的次数由省级考办决定),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4月、7月和10月。命题由全国考委统筹安排,分别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区域命题、省级命题三种办法。 2、从哪里找到试题和答案 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启用前属绝密材料,启用后仍然属于国家秘密。全国考办自2002年起不再公布答案,考生可以通过购买相关辅导书得到更多历年试题的解析。想要免费的历年真题和答案可以登录。作为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备考指导栏目专门收录有自考的历年真题和模拟练习题,还有备考的知识点指导。登录网址()。 3、从哪里找专业计划 “专业考试计划”就是你选定的专业一共需要考哪些课程,大多数专业大概设置15-20余门课程不等。每个专业考试计划由各省市自考办确定,一般印制成《自考指南》手册的形式公布给考生,也可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到。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管理学复习资料 1.决策: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程序化决策:按预先规定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来解决管理中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 3.知识敏感型决策: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从容应对,高质量的决策依赖于决策者掌握足够的知识 4.PEST模型:指宏观环境的分析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5.五力竞争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供应商、购买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行业内竞争者。 6.SWOT分析: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优势,W代表弱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7.风险型决策:也称概率型决策、统计决策,是指在决策问题中,未来的情况有多个,管理者不知道那种会发生,多少知道每种情况的概率。 8.不确定型决策: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状态或者所带来的后果不能做出预计的决策。 9.乐观决策准则:大中取大,好中取好。 10. 追踪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 11.LPC问卷:是菲德勒为了测定一个人的领导方式所设计的,叫做“最不喜欢同事评价问卷”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嗯,可以找我具体交流下,或者,你可以留个邮箱啊什么的、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你要哪个版本的?

1、人员配备的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通常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组织成员已经成为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组织能够保持战略竞争能力的惟一资源。

4、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的管理者。

5、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

6、管理者是实现目标的关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的正常发展。

7、人员配备的系统的方法把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键人物,他是“建筑师”,指挥者,集合者,执行者。

8、职务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自考管理学原理本科复习资料

(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 领会:(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4) 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B、信息角色: a监督人 b传播者 c发言人;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2. 领会(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六、什么是柔性管理?内容有哪些?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灵活管理模式,它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和灵活的,企业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市场导向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沟通是畅通的和便捷的,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反应和调整管理。 柔性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 柔性管理的内容: 1.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力资源开发。 2.强调组织的柔性化 3.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 4.强调营销的柔性化 5.强调生产的柔性化 6.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 7.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七、什么是危机管理?有效的危机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危机管理是指个人或组织为防范危机、预测危机、规避危机、化解危机、渡过危机、摆脱危机、减轻危机损害,或有意识利用危机等等,所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总称。 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第一原则 2.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3.全局利益优先原则 4.主动面对原则 5.快速反应原则 6.统一对外原则 7.真诚坦率原则|考试大收集整理

1、人员配备的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2、人员配备,通常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组织成员已经成为组织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组织能够保持战略竞争能力的惟一资源。

4、人员配备要求采取开放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在组织内部贯彻,反过来又和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内部因素应予以重视,没有适当的报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优秀的管理者。

5、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一起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

6、管理者是实现目标的关外部环境也不容忽视,否则,就会阻碍组织的正常发展。

7、人员配备的系统的方法把人员配备与管理的其他职能有机地联系成一体键人物,他是“建筑师”,指挥者,集合者,执行者。

8、职务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 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8、企业采购中心包括五种成员:使用者、影响者、采购者、决定者、信息控制者。 9、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企业本自的因素,目标、政策)、人际因素(地位、职权、说服力等)、个人因素。 10、产业购买者决策过程: 认识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书、选择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评价合同履行。 11、消费者市场划分的依据: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 ★12、目标市场战略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1)无差异市场营销:不考虑各子市场的特性,而只注重共性,只推出某种单一产品,运用单一营销组合,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需求。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费用。缺:不会受到所有购买的欢迎。又叫多数谬误。 2)差异市场营销: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设计不同产品,并在渠道、促销和定价方面加以改变,适应各个子市场的需要。优: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信任感,提高重复购买率,使总销售额增加。缺: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增加。 3)集中市场营销:以一个或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取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优:比较容易取得有利地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率。缺:在较大的风险性。 13、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的策略: 1)扩大产品组合: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深度。2)缩减产品组合:3)产品延伸;4)产品大类现代化 14、使用中间商品牌的利弊:利:可以更好的控制价格,进货成本较低,竞争力强,得到较高利润。弊:花钱多、必须大量订货,将大量资金压在商品库存中,承担风险。 15、品牌统分策略:个别品牌、统一品牌、分类品牌、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 16、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互相竞争的品牌。1)只要被零售店接受,就占用更大的货架面积,竞争者面积相应减少。2)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3)有助于企业内部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经理之间展开竞争,提高效率。4)使企业深入到各个不同的市场部分,占领更大的市场。 ★1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1)介绍期:快速撇脂、缓慢撇脂、快速渗透、缓慢渗透。2)成长期: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寻找新的子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建立产品形象;适当机会降价策略。3)成熟期:调整市场。发现产品新用途或改变推销方式;调整产品;调整营销组合。4)衰退期:继续策略;集中策略:能力和资源集中最有利的子市场和分销渠道上;收缩策略:降低促销费用,增加利润;放弃策略。 18、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战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试销、批量上市。 19、新产品扩散过程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1)迅速起飞:加强推销、开展广告攻势、开展促销活动;2)快速增长:促进口头沟通、加强广告攻势、向中间商提供支持、运用促销手段使消费者重复购买;3)实现渗透最大化:继续采用快速增长策略、更新产品设计和广告策略;4)维持一定水平销售额:使衰退期产品继续满足市场需要、扩展分销渠道、加强广告攻势。 20、定价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定价法 2)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 3)竞争导向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投标定价法 20、定价策略: 1)折扣与折让定价策略:现金折扣、数量折扣、功能折扣、季节折扣、让价策略。2)地区定价策略:FOB原产地定价、统一交货定价、分区定价、基点定价、运费免收定价。3)心理定价:声望定价、尾数定价、招俫定价。★4)差别定价策略:也叫价格歧视,是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劳务。顾客差别定价、产品形式差别定价、产品部位差别定价、销售时间差别定价。条件:市场必须是可细分的有不同的需求程度;较低价格购买者不会以较高价格倒卖;竞争者不可能以低价竞销;不能得不偿失;不会引起顾客反感;不违法。5)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渗透定价。6)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选择产品定价、补充产品定价、分部定价、副产品定价、产品系列定价 21、分销渠道的主要职能:调研、促销、接洽、配合、谈判、物流、融资、风险承担。 22、渠道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1)垂直渠道冲突、水平渠道冲突、多渠道冲突。 2)目标差异、归属差异、认知差异、过渡依赖。 23、预防、化解渠道冲突的策略:信息加强型策略、信息保护型策略(调解、仲裁、诉讼)、渠道势力策略(减少、预防、化解)。 24、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1)量力而行法。2)销售百分比法。按照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广告开支。优:使管理认识到所有类型的费用支陨都与总收入的变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单位广告成本、产品售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保持竞争的相对稳定。缺:因果倒置、容易失去有利的营销机会;随每年销售波动而变化,与广告长期方案相抵触;随意确定一个比率;平均主义。3)竞争对等法。(4)目标任务法。 25、销售人员的工作任务: 1)积极寻找和发现顾客或潜在顾客;2)把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顾客;3)运用推销技术千方百计推销产品;4)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5)经常向企业报告访问推销活动情况,并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市场情报。 26、人员推销的特点:1)注重人际关系,同顾客建立友谊;2)具有灵活性;3)针对性强,无效劳动少;4)能实现潜在交换,造成实际销售;5)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提高决策水平;6)用于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适于价格昂贵和性能复杂的商品。 27、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1)经理摘要;2)当前市场营销状况;3)机会和问题分析;4)目标;5)市场营销战略;6)行动方案;7)预计的损益表;8)控制。 28、市场营销组织类型: 1)专业化组织: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 2)结构性组织:金字塔型、矩阵型。 29、产品型组织的优、缺点:优:能够有效协调各种市场营销职能,并对市场变化积极反应;较小品牌也不会忽视。缺:缺乏整体观念、部门冲突、多头领导。 30、产品市场营销经理的职责: 1)发展产品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2)编制年度营销计划和销售预测;3)与广告代理商和经销代理商研究广告设计、节目方案和宣传活动;4)激励推销人员和经销商经营产品的兴趣;5)收集产品信息、市场情报,进行统计分析。 31、市场营销控制类型: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和战略控制。 32、年度计划控制方法:1)销售分析、2)市场占有率分析:全部市场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三个最大竞争者)、相对市场占有率(市场领导竞争者)。3)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比率分析。4)财务分析。5)顾客态度追踪:抱怨和建议系统、固定顾客样本、顾客调查。 33、提升企业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对策:1)优化市场营销环境;2)塑造优秀企业文化;3)制定营销道德规范;4)奉行社会营销观念。 34、关系营销和交易营销的区别:1)交易核心是交易,从交易中获利;关系核心是关系,从合作关系中获利。2)交易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关系涉及范围则广得多,包括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3)交易强调获得顾客;关系强调保持顾客;4)交易不太强调顾客服务;关系高度强调顾客服务;5)交易是有限的顾客参与和适度的顾客联系;关系高度的顾客参与和紧密的顾客联系。

  • 索引序列
  • 管理学原理怎么复习自考
  • 自考管理学原理怎么复习
  • 自考本科怎么复习管理学原理
  • 自考本科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 自考管理学原理本科复习资料
  • 返回顶部